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象马达那样找我吗? 会呀。
会一直找我吗? 会呀。
会一直找到死吗? 会呀。
你撒谎。
看了陈木胜导演的《三岔口》。
郭富城(一向记不住电影中人物的名字,都是用演员代替;如果演员不认识而且看了这部片他也没有能够让我去片尾的演员表找他名字的话,我想我也就不会想到要提及他了)十年一直找失踪的女朋友(李心洁)的片断,总是让自己想到另一部与寻找有关的片子——《苏州河》,想到了前面那段对话。
一个情节让自己有点鼻子酸酸的,虽然从分类学上讲这部片子是一部动作片。
当吴彦祖对郭说:“有人让我转告你,你女朋友已经死了……是意外,她没有什么痛苦”之后,郭整个人呆住,停在坡路上的车子开始后滑,后滑,车外险象环生,而车中的人却在另一个世界。
直至激烈的碰撞发生,车子变型,碎片横飞……人从车中弹飞出来,飞入迎面而来的卡车轮下(这里有个败笔,电脑合成的痕迹太明显,有点破坏情绪),而卡车居然(?
果然:p)停住。
郭起身,摸女友照片,茫然四顾,又摸胸口口袋女友照片,喘息……当车子后滑开始,一首歌的旋律就在我脑中浮现,“要飞向哪里 能飞向哪里 愚笨的问题 我躲在天空里 自由的很无力 远离地面 在接近三万英尺的距离 思念像粘着身体的引力 还拉着泪不停的往下滴”。
——可惜,潜意识的寻死欲望被导演的剧情需要嘎然喝止,里比多的释放告一段落。
李心洁演的两个角色(郭的女友:素芳,律师郑伊健的妻子:艾美)在片子中并不重要,塑造的也一般。
不过当人们看到郭苦心寻找的女子是这样一个美丽而柔弱的女子时,一切都变得合理和有价值了。
加上导演很有技巧的插入两个人幸福的片断,不由得观众不为郭的近乎病态的行为投了赞成票,为后来的冲突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想到了那年夏天,背着一个背包在那个城市寻找她,像一个溺水的人拼命想要抓住什么……是的,如果你消失不见,我会去找你,会一直找的,会找到死的……是,我是骗你的。
片子最后说:总有些人能够找回来。
我也相信是这样的。
This is the hongkong movie, very classic. 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香港电影,无论是台词,还是拍摄,亦或者是调色等等,都可以说是“很香港”。
我觉得这部片子,跟片名很像。
片子有三条线索。
主线索:郭富城扮演的警察。
他边做警察,边寻找一个无故失踪十年的女朋友。
可谓是一边积极,一边沉沦。
积极地去做他的任务,扮演一个好的,正义的警察,而一边却一直坚信自己的女朋友应该还在人世。
这种矛盾体,让他在接触相关的案例时,无法成为一个心无旁骛的好警察。
线索二:吴彦祖。
吴彦祖这次又当一名杀手。
wow,他的形象,真的是很适合去做一个背后默默的科技男。
这一次,他在背后享受着“杀手”这个职业所带来的乐趣。
他没有存心想要害任何人,只是这是他选择的职业。
最后,他跟杀手经纪人一起死在了逃生的船只上。
他的生命,是,在杀人,也会被人杀。
并不确定哪一种来得更快。
线索三:郑伊健。
郑伊健饰演一个律师,他也是一个矛盾体。
一边想要安稳地过生活,一边也要面临着生活的无奈。
无奈于,作为律师的他,无法为无辜的人伸冤获取正义。
无奈于,他依旧要为一些犯罪份子作掩护,眼睁睁地看着坏人“无罪释放“。
在这个矛盾体下,他铤而走险,最终落入无奈。
可以说,是三个矛盾体。
矛盾得就好像三个人各自站在分叉路口,迷茫,选择,迷失。
各有各的选择,也各有各的命运旅途。
这是我对这部影片的不成熟的理解,希望大家喜欢。
也希望大家跟我一起讨论电影。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这么华丽的帅哥阵容,我到现在才看这个电影看见宁静的造型,就是那么一刹那记起那年考完大学的盛夏,我买了一本华丽丽的的电影杂志,里面有过介绍的十几年前就能有这样的水平实在可歌可泣就是郭富城被另外的吴彦祖和郑伊健衬的好土好土,好烦人每一个人都不是非黑即白,警察痴情发疯,杀手游戏人间还会爱人,律师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报复这个钱说了算的世界
《三岔口》这部电影让Aron首次获得金马奖的垂青,也是他从影多年来第一次获得影帝的称号,耗费多年时间的努力,最终证明自己也可以演出一场好戏,相信他得奖那晚注定激动无眠。
导演陈木胜故意为他设计了一个邋遢的形象以摆脱他偶像演员的定位,又同时安排多场的内心戏,他在这部电影里成功地摆脱了多年固有的扮cool的腔调与姿态,演得很入戏,也很出彩,获得如此殊荣,我觉得实至名归,无得弹!
当我看到Aron开着车上坡的过程中,他突然获知自己女朋友被杀死后,整个人呆掉了。
他右脚离开油门,车子跟着就一直后退,后面的车连忙闪躲。
不过有一辆车闪躲不及撞上了他的车,之后又一辆反方向的车也也正面撞上了他的车,嘭!
他整个人被撞掉从右门连门带人飞出几米远,我当时把音响开得很大,很震撼,如临其境!
突然间又一辆大货车开过来,幸好司机刹车快,否则又撞上他了。
他从地上爬起来,看着放有女朋友照片的吊坠,背靠着后面的大货车车头,摇摇摆摆地站起来,那绝望的眼神,满身的血,看到人心都碎了。
女朋友失踪了,他足足找了十年,等了10年,得来这个消息,精神和信念此刻完全崩溃了......随着三大天王在电影市场的出色表现得到认可,他更被人觉得是一个不会演戏的人,这次他终于用事实证明了我对得起天王的称号。
终于看完了《三岔口》。
出来的时候挺轰动的一部香港电影。
又是香港电影。
最近看的都是香港电影。
仿佛回到了以前。
整整一个下午。
守在电视机前看电影。
记得,当时的香港很辉煌。
故事还是香港味的故事。
纷纷扰扰,最后不过一阵烟云而散。
但喜欢这个电影的背景音乐。
不单调,不雷同,个性张扬,恰如其分。
虽然不及《通天塔》的细细入扣,和《四月物语》的层次分明,但终究是摆脱了某种常规,看见了新鲜。
还发现了。
一些老演员,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那么够味的。
如,曾志伟。
说起他,想起前阵子翻看的《甜蜜蜜》。
朋友说,为他哭惨了。
就冲着这句话。
我又重看了一次。
依然这么好看。
《金鸡2》里面有一句:香港人最擅长的是什么?
是善忘。
我觉得还有一样。
讲故事。
讲得离奇、生动。
陈木胜现在有点名气了,连我都知道这个导演的名字了。
《双雄》我是在长途汽车上看的,模糊的很,不好说,《新警察故事》媒体宣传得过火,我却并不觉得好看,成龙并不适合演文戏。
但是这两部戏里都看得出来,陈木胜是很看重文戏的,他希望他的故事里的人物都有血脉,都是脆弱的人,又是能够得到解救的人。
两部片子,《双雄》肯定难懂一些,而《新警察故事》就太简单了。
而到了《三岔口》就是站在这两部片子中间了,我是说它能看着热闹,又能说明点什么,看着的热闹是导演虽然看重文戏,但是武戏的几个场面都拍得非常有特色。
一个是郭富城和吴彦祖在高速公路上的追逐,这一场,很真实,没有用太多的特技和花招,车子都没有放慢速度,两个人在公路两侧奔跑,吴彦祖边跑边笑,最后一直追到集贸市场里,这一段时候,就好象是演的武侠片里的感觉,集贸市场里那么多人,那么多声音,但是经过处理,所有的声音都好象是一层层地出来,放大在郭富城的耳边,最后听到了沉重的呼吸声,奔路过后的或者紧张的呼吸声,然后目光集中在已经隐匿下来的吴彦祖身上,只是在他发现吴的那一瞬间,吴的枪却对准了身边的无辜的人。
一切都很静,在繁华杂乱的地方的波涛暗涌,接下来的打斗又有新意,连塑料袋也成了道具。
另一场是最后的武戏,时间很长,雨夜里,从配角落到主角身上,细钢丝绳的凶手,勒得人喘不过气的钢丝绳,但是背景的音乐却是女声,仿佛是圣母玛丽亚的声音,俯身看世人的痛苦,怎么会有这样多的痛苦呢?
陈木胜说,有的人去看电影是为了什么都不想,这部电影是为了在看电影的时候,想点什么的人拍的。
这个故事,不是警匪片,不是为了描写正义战胜邪恶而拍的,不是为了一个大团园的结局。
因此,影片从始到终都没有出现一个巨奸巨邪的人,所有的人,都是在他们生活中被截取的那一段里,看着人生,痛苦地生活。
真正巨奸的人没有露面,就好象是命运,我们其实从来看不见命运的脸。
所以在电影里,貌似布下的线索,想让你追疑的各种凶手,最后好象都变成了混沌生活中的背景,无解的背景。
比如为什么不让吴彦祖回来,又是谁想杀他,比如杀死了罗嘉良的儿子的人到底是谁?
谁走漏了在机场的风声,是警局的内奸吗?
仅仅是重心都放在人物,在正义和邪恶中失衡的人物所要选择的路而拍,这样的结局从他们三个人所表达的出路,可能是吴彦祖——死亡,郑伊建——服法,郭富城——放下,和相信(因为他在影片最后说,总有一些人物是可以找到的。
导演想表达的只是每个人都会站在选择的路口上,借助京剧的剧名,也是表现这些选择都是黑暗之中,而导演所认为的三个人都是有病之人。
我最喜欢的是吴彦祖,就从他说起吧。
吴彦祖在我的感觉中,是比较会演戏的人,是因为光从外表上,他还是他,可是他在处理一些细节上又能演出不同的东西,比如在《三岔口》和《新警察故事》里,他演的都是被编剧和导演同情的坏人形象,说同情是因为这个人物都在善恶之间挣扎过,但是仍然还是不同。
在新警察故事里,吴彦祖侧重演的是凶残,憎恶,而在三岔口里,他演的却不同,他用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来解说他演的人物,因此会有笑,他有好几个地方都在笑,比如接到宁静的短消息,“不要回来。
”比如杀死了控方证人,比如被郭富城奔跑的时候,比如上了郭富城的车的时候,但是印衬他的笑的,他会在很多地方沉下来,比如他用枪杀蟑螂,比如在和郭富城说,你女朋友要我告诉你,她死了。
另一种是表现杀手的惶恐,有一些小细节,“不关我的事,真的不关我的事。
”那个在他面前出现的端盘子的惶恐不安的反复念着这话的女生然后被击倒,你不能说他残忍,是因为被杀者的手上,也拿着一把枪。
很象古龙的武侠小说里的情节。
判断对方的不是语言和肢体,就是他的杀气,吴的表情就是一种放松和缓了一口气,还有一种隐忍的惶恐。
这样的惶恐在他杀死吴的女朋友时也能看到,只到最后一刻就是和宁静一起平静地躺在海天之中,镜头拉远了,我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但我想不会是惶恐,也许他脸上带着的笑,只在他觉得危险的时候,在他觉得他可能会被结束的时候。
他应该来说是严重地对自己的人生的怀疑,他还对郭提过,他想做一个好人,一个警察,也许他也想对那个认为警察不好当的人说,其实杀手也不好当。
他在说的时候,笑的样子,好象选择杀手或者警察都象扮家家一样的好玩,可以自由选择。
我觉得他在进入角色的时候,似乎有时连自己的呼吸和行走的姿态都改变了一样。
做为杀手,他演得不差,虽然我仍然觉得,他演得还是差了那么一些能重镑出击出来的东西,也许是因为细节处理的太多了。
另一个是感情戏的太过于削弱,这是和宁静分不开的,如果说我给吴的表演打七十分,宁静的表演我只给六十分。
互相的打斗在《看电影》杂志里,放出来的吴彦祖的照片最多,而且均有所裸露,不知道是编辑(应该是男性)认为此举更吸引女影迷,还是他真的也认为吴彦祖此举更有魅力。
宁静的光头也很显眼,但实际上在影片里,她很多时候是戴着假发。
吴自己觉得和她演的戏,很过瘾,从外表来看是这样,主要是海报上看是这样,但海报是静态的,电影才是动态的。
有场戏是她和吴彦祖的,她打吴彦祖,“你为什么要回来,为什么要回来。
”她不想他回来,可是她的台词念得没有力度,软得象撒娇,不象一个黑道里的女人,这个角色,她演得绝对不会超过刘嘉玲。
在她说这段台词的时候,明显地,是一个内心激情,外表很冷的女人的真情流露,其实她还是在意她面前的这个男人的,但觉得宁静演得不够,专业,但不够,女人演戏,如果还感觉自己站在舞台上,会比男人更容易看得出来,她可能想得是她这样的姿态美不美,这时的头发会不会掉下来,若不出错就没有疯狂,这戏拍的时候,若能把她头上的假发打下来了,可能效果又不一样,看到这段的时候,影场里也有人笑,可见没达到打动人的效果。
又觉得应该有些细节,吴在说那句台词,孙哥哥,我认识他,还认识他女朋友,吴没有杀一个他认识的女人的男人,作为宁静这样一个应该阅历丰富的女人,如果在意,是不是会表露什么呢?
一个眼神就够,而宁在这里面,多数就是一种走台。
被吴彦祖的枪指着,她的眼神应该有什么呢?
疯狂加上恨吧?
所以加起来还是不够。
另一个人物李心洁比她就要能在眼神里读出语言,在看着自己的老公和人接洽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动作,但是整个人物是忧郁的。
她要被吴彦祖杀的时候,带着血的恐怖。
呼吸,沉重的,最后一次的呼吸。
如果要说明三岔口是人们站在黑暗之中的选择,那么最后的远离是什么呢?
是什么让他们远离了呢?
嗯,黑暗只能远离吧,黑暗毕竟总是在的。
良知又怎么能保证一定是通往光明的钥匙呢?
郭富城演的人一直有自杀的倾向,他持续寻找失踪的女友十年,郭富城自己说那是演戏呀,现实里怎么会有人这样,其实我觉得也是,所以只当是看电影,不过我觉得郭富城演的很好,其实他也不是没有演戏的感觉的,原来他演过的天若有情,我觉得都不错,他已经四十了。
两场自杀的戏都演得很好,放弃了,随波逐流,人浸在水里,浮华世界一场空,连眼睛都不想睁开了,车往下倒滑,撞上,再撞上,随便,随便。
到最后一场的雨中的戏,他对着李心洁喊,杀了他,杀了他,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了。
那时才觉得他有心结,不关于伦理,不关于法律,不想去维律,不想去有责任,只是一个人,站在纯然自私的角度,在说话,我有点动容,是这样的自私或者一直都有,只是不说,只是一直被隐藏着,最后成了心魔,人呀,或多或少,只怕都是有心魔的,再回头看,会一身冷汗,原来我们都是兽类。
郑伊健也演的好,说他演得好,是有突破,我一直看一直看,心里想,他可真是木头人呀,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可是看到最后,在雨中,他活了,他心里的魔活了,他就不再是木头的了。
有时候,我喜欢明知道失败也敢尝试的勇气,敢用人也是一种风度,我不觉得香港的所有电影只有无间道,也不相信,只有刘德华和梁朝伟能演戏,电影毕竟不是少数明星才能扯出来的大旗,就算是败给无间道(在某些作为影评人眼里),我还是觉得这片子虽败犹荣的。
2019年6月26. 再看一次港产片粤语版《三岔口》。
给一个4星感觉确实给高了,但是这是一种情怀。
主角无非就是 幻想症警察孙(郭富城),雇佣杀手(吴彦祖),洗黑钱大佬(罗嘉良),变态律师(郑伊健),还有一个串起人物关系的的女主角(李心洁)。
然后外加一大帮大佬级别配角,宁静,曾志伟,于光荣,林雪等。
郭富城凭借此片拿到了最佳男主角。
的确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动作片,给郭富城的文戏还是很多的。
尤其是得知自己前妻死了,没踩刹车,那段文戏,哭的令人动容。
《三岔口》叙述方式是不断的铺垫,穿插在电影情节中讲述过往,随着观众继续的观影,然后把一个个谜底的过去和未来一层层揭秘开来。
包括最后解释为何杀手对警察孙这么好,在结尾也讲了一个原因。
其实不明白为啥叫《三岔口》,电影里没说明白。
但是上了维基百科后解释到,大意就是这个几个人的人生充满了未知,随便一个岔路口都会影响自己一辈子。
如果警察孙不执着找寻前妻,如果杀手停止杀人,如果洗黑钱的不去反抗更黑的大佬,如果变态律师不变态杀人,那么他们是不是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每个人都再寻找有的找刺激有的找儿子有的找女朋友有的找钱有的找正义但是最终还不是找死感叹一下郭富成老了吴彦祖好帅~
郭富城变得有味道了,想不到郑伊健竟然是最终BOSS,不过依然是那么帅吴彦祖……杀手的命运最终还是要死
恩啊,很久没有写影评了。
一是因为最近看的电影不知道有什么好写,第二也是因为懒得写。
我的原则是,要写肯定要写全,要么就直接百度一下,复制几个地址来,看看而已。
看了三岔口,终于下定决心来写啦。。。
我写的影评一般都很主观,且不专业,敬请原谅。。。
一直很喜欢陈木胜and杜琪峰的港片,两个人风格很不一样,不过都是看得的。
我们慢慢来跟着情节走吧。
一开始是一个年轻女子夜晚回家,半路被人跟踪,幸得遇上邻居。
然而那个跟踪她的小伙子却被人用钢索以极大之力勒死。
影片一开始以节奏紧张的背景音乐营造了悬疑的气氛,将观众渐渐带入情节。
转场至飞机仓内。
郭富城(习惯用演员原名)带着一个可以控告罗嘉良的污点证人回国,证人中途提出上厕所。
郭在那时看到一个女子站起身来,却产生幻觉,将她看成是李心洁。
影评在此埋下了伏笔。
回国搭上轿车,不料中途污点证人却被暗杀。
镜头移向天桥,吴彦祖拿着个远射程枪,嘴角露出得意的笑容,待瞄准了从车里连滚带爬出来的郭后,却没有下手,起身走掉。
穿着斯文戴着眼镜的正是郑伊健律师。
他的客户罗嘉良将被告上法庭,此时罗资金被冻结,而合伙生意人詹却一直追他。
罗显得疲惫不堪。
罗的儿子是个歌手,然后生活奢靡。
而郭真是个倒霉的警察,由于带着的污点证人被谋杀,而自己又冲动行事,于是被停职。
他冲去罗的工作楼闹事时,首次与郑律师见面。
倒霉郭在回家时,一个同事问他,要不要去唱歌啊,要不就去跳舞啊,吃顿也行啊。
“一辈子都是这样啊,不要倒车啊,小心点。
”这位同志的话真是话中有话啊。
影评中无时无刻不在表现着郭对女友李心洁的思念。
在和失踪人口调查科的曾志伟说话中,描述了李心洁离开了郭十年,而十年内没有丝毫音讯。
郭时不时就会去曾志伟那看看有没有李心洁的消息。
那天是罗嘉良的儿子的排练,重案组的人在那蹲点,郭也去了。
却看到了个惊讶的情景。
郑律师的妻子竟和自己失踪多年的女友极其相像。
影片回到了吴彦祖第一次杀人的情景。
然后转场至吴彦祖回到雇主宁静的住所。
吴彦祖回想起看到n年前看到郭疯狂得粘贴寻找女友的告示那一幕。
又是一个伏笔。
and 罗嘉良那个无辜的儿子失踪了。。。
一个疑点。
影片开始悬疑了。。。
郭找到了旧同事肥打探消息,得知有个女人最近在做杀手生意。
于是打电话过去,呵呵,宁静接了电话,不过很醒目,马上说你打错了。
and 影片开始体现吴彦祖已经渐渐爱上这个雇主宁静咯。。。
在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从杂志上看到罗嘉良儿子失踪的消息。
郭去找杂志照片的摄影师,不料摄影师已被杀死,而那时刚好碰上了也在现场的吴,郭认定吴是杀手,于是追捕他。
嘿嘿,那段追捕很精彩哦。。。。
有点像catch me!
那个电影啊。。。。
特别是郭富城从几层高的楼跳下,在公路上追逐吴彦祖的一场戏尤为抢眼,郭吴二人在公路上精心动魄的狂飙,配上超眩动感的Music,导演从不同角度的拍摄加上快刀疾风似的剪切,出来的画面效果,十足带劲儿、过瘾,陈木胜动作片的内功高深显露无疑。
另外郭吴两人在菜市场的打斗场面也相当有震撼力,画面的气色,表现得相当有张力。
“有本事就不一定要守规矩”吴彦祖在影评中的台词有力地表现了这个杀手很有个性的一面。
也表现了他感性的一面。
在这部电影中,他虽然是一个冷酷的杀手,却为影评增添了不少情趣与人情味,还有一丝浪漫的色彩,味道十足。
于此同时,郑的私家侦探肥拿了一些关于罗儿子失踪的一些资料给郑。
罗对失踪的儿子极为担心,去看算命先生。
而先生告诉他,“处境艰难,只能坚守正道了。
周文王被纣王囚禁,最终采取行动,推翻暴君。
”意味深长的一句话,算命先生真是厉害啊。。。。
而某次吴却拿着枪逼着郭开车,告诉他,摄影师不是他杀的,他去帮郭找了些照片资料,and 冷静的说了一句“有人托我告诉你,你的女朋友在一次车祸中死了,很快,没有痛苦。
”吴下车后,郭痛苦地欲哭无泪,竟放开双手,任车后退,呵呵,那一段很惊人也很感人,将郭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郭一直跟踪郑律师的妻子,看着她因为丈夫工作的缘故感到不愉快,自己心理也很难受。
她向丈夫哭诉说丈夫对现在的工作状态很不满意。
因为帮助的都市有罪之人。
而在一次跟踪中,却发现一个惊人的事件。
在调查杀手的过程中,曾志伟曾经提供线索说杀手是个力量很大的左撇子。
而郑伊健,用左手拿着一杯咖啡在喝,于是,郭开始跟踪郑。
那晚,罗嘉良已经精神崩溃,认定合伙生意人绑架了儿子,乱枪射死那人,而自己也被他人射死。
临死前,有个人缓缓地走来和他握手“你儿子死得比你惨很多”,镜头上移,出现郑的脸庞。
而他的身后,郭大喊“好啊,这就叫做替天行道!
”郭一一指出了郑杀人的罪行,而郑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好人,那些人都是该死的。
郑与郭在雷雨中的一场厮杀,可谓是影评的高潮。
而郭就快用郑的钢索勒死郑的时候,郑的妻子出现了,哭喊着“放开他”,苦苦哀求郭放过自己的丈夫,而郭却在胡言乱语,说:“我找了你10年了.....”于是她将计就计吧,说我也找了你十年,于是当郭放过郑,想尽情拥抱女友的时候,李心洁却大叫一声,搂住了郑。
霎时,郭富城明白了:眼前这个李心洁,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女友。
她只是长的像而已。
影片结尾很诙谐。
吴彦祖已深深爱上了宁静,在宁静杀他未遂之后,他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他讹诈了300万,买下了一艘游艇,劫持了宁静到船上。
最后在船上,他已经觉得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他帮了郭富城,赎了自己的罪,同时他也被郭富城的痴情所感动。
他深爱着宁静,却深知无法控制住宁静(他告诉宁静:“你是世界上最信不过的女人。
”),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一切变得美好。
他最后一句问她:“阿定真的是你的名字吗?
”(很有含义的,大家揣摩一下)当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开枪打死了宁静,然后自杀。
两人静静的躺在船上,在大海中飘流,死的轰轰烈烈,浪漫之极。
从导演的心理和影片类型的角度我们也分析一下。
作为一个在远处用狙击枪也能精确射中在高速路上行使的封闭的车厢里的人的专业杀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几名杀手堵截仍能轻松反击的一流杀手,假如结局是被他人轻松两枪搞定,试问从观众的情理上如何能接受?
陈木胜不是猪头,他对死亡的处理,不会让观众有太多伤感的难过。
郭富城申请调到了人口失踪科。
同事李灿森:“人口失踪?
很闷的,整天去殓房。
”郭富城(一脸的坚毅和信心):“也不是,总有些人能找得回来。
” 郭富城已知自己女友已死,但仍是下落不明,干脆调到了人口失踪,也许...... 而插叙的方式,描写了一个镜头,吴那一次第一次杀人后,开车,不小心撞死了一个女人,女人喘息着,然后未避免走漏风声,头要求吴杀了那女人,于是吴杀了她。
最后一次偶然看见郭贴告示,才知道,他那一枪让一个男人痛苦了十年,于是才会帮助郭查案的。
影片中一个镜头吴是和宁静在床上,吴彦祖在射杀蟑螂的时候,说:“那天在机场,如果晚了半秒,我会杀了那个警察!
” 没错,当时吴彦祖的狙击枪已经瞄准,一扣板机,郭富城会立仆。
为何不杀?
吴彦祖接着说出了原因:“我认识那个警察。
”吴彦祖在关键时候,认出了郭富城,是警讯里的孙哥哥,也是在10年前,在街头疯狂贴寻人启示的孙哥哥。
当时吴彦祖就在他后面,同时他也认出了原来郭富城寻找的那个人,就是自己不久前杀害的李心洁。
影片结尾处,郑的妻子平静的走进车子,关门、启动,驶过一个弯道。
注意一下,这个弯道上刷着白油漆,很窄,而李心洁不紧不慢的驶在狭窄的弯道内,不偏不倚......这是一个小细节,说明当时驾驶员的心情很安祥,很宁静,没有什么事需要担心。
郑两夫妻感情好得没话说,老婆尚有如此闲情,老公能有什么大事呢?
呵呵,以上就是这部电影的简述啦。。。。
简单介绍一下三岔口。
《三岔口》是一京剧名段,三岔口本身为一地名,说的是两个人在三岔口的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庙里相遇,相互猜疑,于是两人在黑暗中开始打斗。
最后灯亮,发现是自己的同道之人。
遂皆大欢喜,结伴而去。
片名取《三岔口》之意,其实并非像字面意思的那样,有3个人争斗,而是寓意在“黑暗中,总有惺惺相惜的敌人”。
片中也比较淋漓地阐述了这个主题:10年前吴彦祖就杀了郭富城的女友,于是两个人的命运似乎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而作为警察,郭富城也在追查伊面所犯的杀人案,同时发现似乎自己和郑的妻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总之,三个人就像在黑暗里较量一样,相互猜疑,最后却惺惺相惜。
郭富城明知道郑是杀罗嘉良之子的罪犯(在雨中较量的时候伊面曾透露),在警方到来之后却故意放过了他。
吴彦祖身为杀手,却甘冒生命危险,帮助警察。
实在是英雄重英雄啊。
三个男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道路,却走到了一起。
人都会遇上自己人生的岔口,到最后一定要选择一条路走下去,而选择哪一条,是对是错?
没有人能肯定而绝对保证一定正确的路,唯有自身的选择,因为无论是好是坏都将是一种人生。
说句不夸大的,这部影片不会比无间道逊色啊。
有一些镜头还是蛮有意思的。。。
对于佛像的慢镜头拍摄,我想,在体现那时,即使罗嘉良向佛求助,而佛也不搭理他了,嘻嘻。
强烈推荐去看看吧,你会看出比我更多更深刻的东西来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郭富城的演技变得那么牛逼了。演得真好。
故事其实不错,但导演却在“三岔口”迷了路...几条线的关联性并不是很强,最后强行交汇,作为观众根本无法从细节把握剧情整体脉络!
陈木胜近几年的唯一一部好片~细节还是不行通过三个男人三个线索的交汇来叙述整个故事~城城的演技和主题歌《三岔口》赞~城城也通过此片夺得金马奖的影帝
电影讲得内容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和爸爸一起去湖北剧院想看动画片爸爸不陪,于是就看了这部片子,整个厅里不到五个人,最后一个人看到中途看不下去退场时正是屏幕上郭富城在雨中开倒车的画面,最早与爸爸一起看电影的记忆
宁静的这个形象真是接受不了,郑伊健太帅了,郭富城就是适合演这种窝囊废的角色呀
坐车里往后倒那段 你真的长大了呀
主角的A故事不及格,很平庸,完成度差,不知所云。B故事里,男主找失踪的女友,没找到,获得女友不可验证的死讯,但是经历了一系列的事,对未来充满希望。“总有些人能找回来的。”菜市场郭富城和吴彦祖的打斗戏精彩,加一星。总体不及预期。
可以看做是城城演技小露锋芒之作,其后拿影帝还是有迹可循的.
太失望了。岸西的剧本就垮,最后替天行道?然后人物塑造上,郑伊健和吴彦祖都比郭富城值得深挖,结果都不清不楚。宁静除了光头也没啥发挥,李心洁也没有角色应有的魅力,郭富城演得一塌糊涂拿奖水死了,反而罗嘉良不错。
郭富城最早的还行,这片儿以前丫就是个大花瓶。
吴彦祖和宁静的组合很诡异,我挺喜欢里面的郭富城
差一点点 但郭的那段吃东西吃哭的戏 是动人的
郭天王还素太用力了。不过连环撞车那段还素粉动人的
陈木胜拍一辈子也不值五星啊,如果换杜琪峰或者彭浩翔拍这个还可以的故事胚子应该会变得有趣的要命吧。但已经比我想象的好不少了,但是黑场用的我要呕了,的确是无力到只能用这种手段来做气氛的三流导演啊。。。
原来陈木胜老早就是毁男神的范儿了。还有,他应该爱郭富城。
挺次的,岸西还是写爱情片吧。
再次看到简介居然都没有印象了
一个守规矩却失败的警察,一个不守规矩却成功的杀手,一个迷失的律师。拍的一般般,情节不咋地,尤其是结尾。罗嘉良的黑老大没演出来,郭天王保持一贯的低水准。
上映时和同学一起看的。印象中最后摸黑乱斗那段看的很开心,其他时间就很无聊了。记得当时买了看电影杂志上说是三位导演一人拍了一段最后整合在一起,只能说实验效果一般
蛮好看的港片,多线叙事,演员表现很好。就是觉得好像是两个故事拼起来的。虽然都与郭富城有关,但郑伊健与吴彦祖如果也能有些联系,这故事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