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一部剧,用很细腻的生活观察反应了当代都市老年精英群体的情感需求和家庭关系现状,编剧和导演是真的了解这个群体以及他们生活的世界。
之所以真实,是这部剧很生动的通过婚恋展现了我们国人打心眼里的文化崇拜与学历崇拜,这种崇拜在年老后和褪去所有外衣和粉饰后,更加纯粹的展现出来。
一个老教授,既有高额退休金,也没有粗鄙的生活习性,随口就是诗词歌赋,做事体面,子女教养有方,无论教授性别,谁不想和这样的人携手终老?
如果不信的话,成都人民公园相亲角看一看,不如上述条件,但要求比沈卓然教授更高的,一抓一大把。
咱们一个一个说。
沈卓然,一个退休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说起。
沈卓然并非一个籍籍无名的退休老人,而是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教授,因为电视剧将地点设定在了南京,那就自然可以对标某高校了,也就是说,沈卓然这个角色的定位就是一个生活在东部发达地区省会城市、知名211学府、文科专业、有著作、还在专业领域有一定活跃度的退休老教授。
这样的人,不会每天关注于菜市场的菜是贵了1毛还是超市是否在打折促销,别说年纪大了不会,年轻的时候也大概率不会关注柴米油盐,一辈子都在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物质对于他们这种人来讲乃身外之物,能吃的了生活上的苦,但吃不了精神上的苦(对标《人世间》里的周蓉)。
在结发妻子过世后,追求有人照顾(对护士长连亦怜动情,对退休工人吕原不拒绝),追求精神共鸣(对天文系教授聂老师恋恋不舍)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与情感诉求。
除去这些后,沈卓然这个人物的自私可能是观众诟病的核心。
世俗款对象——连亦怜,一个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
很常规的结缘方式。
护士长的最大弊端在于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她的唯一诉求就是儿子要有保障,沈卓然的情况符合护士长的需求。
最终败就败在急于要房,断了自己的后路。
这剧好笑在连亦怜还有call back,不仅找了个年纪更大的,而且还同意直接把房产过户到连进名下。
SoulMate款对象——聂娟娟,一个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天文系患癌教授。
因争论昆曲发音而结缘,随后,既会每月花500元电话费煲电话粥,也会通过寄明信片、竹林录曲等方式传情,最终因疾病发作而重新选择,发于情,止于理,两人终得体面。
保姆款对象——吕原,一个钢厂退休、曾用无缝钢管打断出轨前夫的女工人。
吕原这个角色是这个剧最出彩的存在,不仅把老年婚恋讲了,更通过这段情缘上升到了阶级差异和控制型人格的普适性社会话题层面。
丁嘉丽饰演的这个退休工人吕原,整天把“队伍好带,沈家人都听我的”挂在嘴边,夸张中带着一点酸涩,我们的工人朋友们永远是那么质朴,永远不知疲倦,仿佛也能理解了祖辈睁眼就是干,不求回报也不会享福的心理。
不禁想问,到底是我们懒惰退步了,还是他们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雄竞款对象——乐水珊,还没播完,尚不能定论。
但邬君梅饰演的这个女性角色,在张丰毅出现后,体现了老年婚恋中雄竞现状,逼得弱不禁风的沈教授跑到健身房练腱子肉。
该剧还未播完,不知道最后会是怎样的结局。
希望导演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结局,个人视角的合理结局是享受孤独......
老伴走后,伤心了一年,怀念了一年,沈教授又开始在婚恋市场上“流通”了。
而且他的出现着实引起了一定的波澜,亲家母为他张罗相亲的时候就已经应者众多,后面他自己直接谈的也有好几段。
七十岁的老头,为什么就如此受欢迎?
抛开感情发生的偶然性不说,老沈还是有几个“硬通货”在手上的: 一是,他是老头,不是老太,到了古稀之龄,女多男少的状况显然更为严重,老沈作为老头,已然先胜半子; 二是,他是教授,有学问,又有体面的退休收入,况且他还经常做讲座,外快都不少。
经济上的丰足,在老年人群体中,更显优势,有时候经济保障就是安全感的来源; 三是,他是个有情趣的人,懂昆曲,爱养花,能作画,字还写得好。
和他一起能做不少事,不会觉得乏味无趣; 四是,他是有朋友的人,都说你想了解一个人的为人,就看他和谁交朋友就行了。
老沈的朋友有老顽童式的,也有稳重理智的,还有一众老同学、老同事。
这些朋友不仅给予他生活、精神上的支持,甚至还有社会资源。
原本他都准备靠着朋友们的帮衬,为护士长的儿子找工作来着; 五是,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与连护士长虽然最后因为房子的事,恋情半途而废。
但从他当时对护士长儿子的态度,甚至都愿意立遗嘱身后房子分一半给连进的事情,就能看出他是个厚道人; 六是,他是一个没有丧失生活热力的人,剧中有老沈开的一场关于苏东坡的讲座,里面讲到了他对于《定风波》的喜爱。
他不仅说苏东坡,有些方面也像苏东坡,无论挫折多少回,始终对生活充满热爱。
老沈在剧中有多段感情历经,虽然对此弹幕中有一些观众颇有微词,但他在老伴走后,追求自己的幸福,不也证明他还保有生命的温度,并拥有生命的光亮吗。
七是,他是一个拥有幸福的人,他有一个还算完满的家,儿女双全,有个活泼的大孙子。
儿子、女儿都算事业有成,儿媳妇还很孝顺。
一个已然幸福的人,心态更为阳光,更能带给周围人幸福,别人也更愿意与他相处。
在这个意义上,拥有多的人,还值得的拥有更多,好似不公平,却很合理。
因为幸福也是一种能力,恰恰老沈身上就有这种稀缺的能力。
八是,他是个身体还不错的老头,虽然剧中,老沈两次因为情绪激动而住院,但平时他还是身康体健的。
人看上去也比较精神,加上书卷气的加持,更是显得温文尔雅。
他的身体好,不是自己吹的,他儿媳妇就说自己公公下到池塘里挖淤泥,身形矫健,动作敏捷,连年轻人都不一定比得上。
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还是受欢迎的资本。
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老年,即不知道如何老去。
《我的后半生》讲的是一位退休文学教授在老伴儿逝世之后的择偶故事,虽然情节没有太大新意,但因为张国立、周野芒等投入的表演,加上导演对节奏的良好把控,比张国立前几部老人主题的电视剧进步不少。
去年他和王刚、张铁林拍的那个什么,十分有损国立先生的口碑,哦,还有一部是和张译演的类似作品,只能用无聊来形容了。
本剧改编自王蒙先生的小说,在幽默上有不少感觉,演员状态很好,有创造力的释放,总体上有可观之处。
但遗憾的是,本剧仍然跳脱不出老人叙事的窠臼,讲的仍然是一个真空老人,而不是那种带着反思精神和生命欣慰的立体老人。
对照日本电影《家族之苦》,我们可以感到不少差距。
中国的50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是非常的一代,他们成长于大饥荒和文革时代,享受了自由与解冻的红利,也承受了社会巨变、阶层分野的冲击,可以说一代人活出了人家三代人五代人的况味,他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面临终将到来的谢幕时分,他们对后人的寄望是怎样的?
那些少年时代受到的蒙昧教育,在后来的生活中,产生了什么作用?
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觉醒?
有多少人依然沉睡?
有多少遗憾?
有多少愧疚?
有多少困惑,有多少向往?
这些在我们的影视剧中都没有。
——有的就是找个后老伴儿。
我们等待50后真实形象的出现,这样才对得起他们所经历的历史旅程。
目前,大家看到的50后老人形象还是张纸,而不是本书。
一直说,中国的电视剧必须家国同构才能动人,为什么一讲起50后的故事,就不同构了呢?
有的说,中国观众智商低,故事讲复杂了看不懂,何况现在看电视剧的智商比平均水平还低,真是这样吗?
大家好,我是梁良公子,关注我,一起学习成长。
老年男演员千万别驼背,《我的后半生》中,年龄相差一岁的张国立与张丰毅,对比很明显。
《我的后半生》的剧情是又热闹好看,节奏又紧凑,本来以为邬君梅只是一闪而过的配角,没想到她是一人分饰两角。
她演的乐水珊,是沈卓然丧偶后的第四个女朋友,还有一个“爷圈”的关键人物,他就是与乐水珊谈了三年恋爱、沈卓然的情敌李黑豹,由69岁的张丰毅扮演。
这段老年人的三角恋,最终以李黑豹婚礼上抢婚胜出落幕,其实论年龄,张丰毅只比张国立小一岁而已。
为何却给人一种“一岁之隔,两代之差”的感觉呢?
这就很值得分析分析了,岁月无情,谁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年轻呢?
想当初,沈卓然要追求连亦怜,对她表白之前,不就连夜染黑了头发吗?
如今,沈卓然在留不住连亦怜、痛别聂娟姐、婉拒吕原后,终于迎来了“菀菀类卿”乐水珊,她那一句“你很像许文强,要是再有点肌肉就好了”,让沈卓然对情敌李黑豹,又多了几分嫉妒,真是笑死人了。
而张国立与张丰毅这两位古稀之年的老戏骨,表演的同一场为爱较量的黄昏对决,却可看出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
剧中,张国立饰演的是退休教授沈卓然,在妻子离世后,他意志消沉经常躺平,身体日渐消瘦,在老朋友们的鼓励之下,踏上了相亲之路。
当他遇到时尚化妆师乐水珊(邬君梅饰)时,又一次以为找到真爱,却遭遇张丰毅饰演的前运动员李黑豹的强势“抢婚”。
两位年龄仅差一岁的戏骨,在剧中展开了一场关于魅力的较量。
当镜头同时框住张国立和张丰毅时,观众惊讶地发现:相差仅一岁的两人,状态宛如两代人。
70岁的张国立如果不染发,已然是白发苍苍的“小老头”,举手投足虽尽显儒雅,却已经驼背了。
当他戴着老花镜,皮肤松弛,眼袋明显,走路时微微驼背,满是岁月的痕迹。
有场戏里,情敌李黑豹刚上合唱团找乐水珊,沈卓然幸好有老丁和老苟助阵,李黑豹一句中气十足的“想打群架吗?
”在气势上就已大杀四方,让人汗颜。
不得不说,锻炼身体真的特别重要!
69岁的张丰毅肌肉发达,看似壮年汉子。
肌肉线条透过薄衫若隐若现,身姿挺拔如松,别看他脸部虽然也有皱纹,但精神矍铄得让年轻观众自愧不如。
演他女儿李西贝的曾一萱,有一场大着肚子找乐水珊吵架的戏,因动了胎气必须赶紧上医院,张丰毅上演一场慈父对女儿“公主抱”的戏,仍旧是脚步稳如泰山,健步如飞。
而沈卓然被上一任的追求者吕原督促“每天歨满一万步”时,曾累得苦不堪言,楼下的保安心善,帮他拿过手机去送快递“造假”,这场戏令人啼笑皆非。
张丰毅的“逆龄”状态并非偶然。
38年来,他坚持健身雷打不动,社交平台上常晒健身照,连在片场拍戏间隙都不忘锻炼。
这份自律,让他在69岁仍保有令年轻人艳羡的体魄,被观众称为“行走的荷尔蒙”。
刚在澳门威尼斯人开演唱会的香港天后郑秀文,平时也坚持跑步健身好几公里,粉丝大赞她是“八公里小姐”,她最近在演唱会上也是状态大勇,让人羡慕。
可见,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是打向无情岁月最好的子弹。
除了体态,张国立与张丰毅两位老戏骨,在表演艺术上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径。
张国立是“老天赏饭吃”,没受过专业表演训练的他,却能将丧妻后的悲痛、相亲时的羞涩,和刚重拾恋爱的悸动演绎得浑然天成。
他总能把老年知识分子的浪漫与笨拙,刻画得入木三分。
导演曾赞他:“张国立老师拍戏几乎不用NG”,有“戏大于天”的专业态度。
从《编辑部的故事》中想谈恋爱的小眼睛青年,到《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帝王威严,到《金婚》中的平凡丈夫佟志,再到《小舍得》中的副院长,他总能让人忘记演员的存在,只记得这些精彩角色。
张丰毅则是科班训练的典范,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他,以精准设计每个动作细节著称。
他是《城南旧事》中为养育弟弟当上小偷的穷人,他是《骆驼祥子》中,被笼罩在家破人亡阴影下的拉车人,他是《如懿传》中甄嬛的老年四郎,当时的老年甄嬛也是由邬君梅扮演,特别有缘分。
在《一代洪商》中,他寒冬腊月亲自下水拍“浸猪笼”戏份,冻到嘴唇发紫也不用替身。
这种表演功力在《我的后半生》中同样体现很精彩,李黑豹的豪爽幽默、对爱情的直率表达,都被他演绎得恰到好处。
表演方式上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
张国立与张丰毅这对老年情敌碰撞出的火花,让观众大呼过瘾。
因为在剧中争夺邬君梅的这场“战争”,最终以张丰毅的胜利告终。
也有观众禁不住感叹:“如果我是乐水珊,还犹豫什么,直接选张丰毅”。
这种选择背后,也看得出大部分人对体态魅力与生命力的渴望。
《我的后半生》确实是好剧,剧中两位老人为爱较劲的情节,打破了“老年人不该谈情说爱”的刻板印象。
无论是沈卓然的文人浪漫,还是李黑豹的直率热情,都有如让观众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其实,比起“老年人不是一个统一的模样”。
有一句更扎心的是:“中年人不是一个统一的模样”。
如果你也羡慕沈卓然的风流倜傥,就读书、练字、听曲,如果你也向往李黑豹的健美有活力,就每天制订计划,好好锻炼身体。
哪怕我们还很年轻,也可以先安排起来!
旁观者角度,记录几点感受吧,想到啥写啥。
1-老丁得了阿尔兹海默后,越来越不认人,出现了打人等行为,但家人不想他住进康复医院。
觉得很可怜,但是呢!
剧情成了抛给沈和苟照顾了,老丁每天跟着两个老头到处溜达,两个两头哪里照顾得动一个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头?
最后老苟为了照顾老丁,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emmm老丁家人们,您们到底是心大呢?
还是心大呢?
倒是自己照顾好呀…2-丽娜投喜乐卉。
你曾经也是个财务专业人员,怎么头脑一热就贷款投资呢?
emmm…3-沈青你也别对标艾斯的男友了。
你做不到的。
艾斯对你也就是个友情,别想太多了。
4-丽娜和宝琴姨有时候吵得我头疼呀。
你们单独看生活条件也不差的,宝琴姨你也有个把退休金,你老头也有个把退休金,该放手就放手吧,没必要生活得如此,性格问题占多数。
5-黑豹和艾斯男友都是性格稳定的人,这部剧里这两人做事比较有章法,有事说事,有问题解决问题。
情绪稳定是很重要的能力。
6-戏里不少人都蛮不知道咋说的,比较拎得清,活得比较通透的几个人,艾斯,乐水珊,丽娜几个闺蜜,聂老师,黑豹,艾斯男友。
2025.05.09孕期简评怀孕期间闲来无事看的,没想到还挺惊喜的。
很有意思,人物也很丰满,情感也很真挚,于我来说也或多或少地感悟到了一些道理,所以整体的观剧体验感不错最令人心烦的人物颁给沈青,有一说一佟大为演得真好。
最佳人物颁给丽娜,她在这些乱七八糟的生活里还能保持这么乐观积极的心态说实话挺打动我的,就沈青那副要死不活的臭脸子我真是一分钟都忍不了,所以我对于最后结局二人的和好是持反对意见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团圆到这个程度吧!
因为这个角色对梅婷彻底转粉,真是越看她越舒服,另外,我真的好吃她的颜啊!
另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角色当然是苟伯伯!
他对人生至情至性的潇洒态度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一对比,沈教授就逊色太多了,说实话除去他大学教授的身份,这四位“女朋友”我觉得没有一位他配得上的……这样说好像也有点过分了,老沈也有他的优点(就比如说他最后对乐水珊坦然的放手),只能说是这四位阿姨太优秀了,每一位我觉得都闪闪发光啊(连姨——相处舒服,人又温柔,要房子也是有她自己的苦衷,只能说和老沈还是缘分未到吧;聂老师——智性恋的绝佳代表,思想深刻又有内涵,物理学家➕昆曲爱好者的双重身份,连我都想和她成为朋友,彻夜长谈。
她和沈教授的相识、相知是真的浪漫;董阿姨——最给人以安全感的一位独立刚强的女性,虽然总想把控别人的生活让人觉得有点压抑,但极富正义感又心地善良,生活的一把好手,连我都想和她一块儿过了,可惜爱情这东西强求不来;乐水珊——美丽、善良、对人宽容,老沈多多少少还是拿人当替身了,所以乐阿姨选黑豹一点毛病也没有,emmm哪怕没有和亡妻像这档子事,问我一万次我也选黑豹大哥,抢婚的时候说的话真是霸道又感人)说实话,看聂老师那段的时候我就觉得和沈教授最般配的其实还是玉兰阿姨,只能说沈教授还是没有那个眼光和福气吧,他最后因为乐水珊提出葬在一起的时候犹犹豫豫的样子还真是气人,这个问题还用想吗!
你不是都快随亡妻去了吗,相了一年亲之前几十年的夫妻情分就都不在了?
男人啊,还真是让人理解不了……最后,丽娜妈妈虽然脾气急躁对别人家的事情管得多又少了点边界感,但为人热情又善良,看事情总是一针见血,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也总是第一时间就冲上前实打实去做事的,而且母爱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那句话总是没有错的——世上真的只有妈妈对你最好。
演员的演技真是为这部剧加了不少分,甚至我觉得这部剧其实它都没有主角,完全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群像戏,每个角色都在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
而一开始我说的悟出的道理嘛,就是人生在世,真的没有必要想那么多,过得那么拧巴,细想想谁的人生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坷、这样那样的问题呢?
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核心精神核心力量去解决它,而非依赖某个人,而非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活好自己,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出色的伴侣。
不过,都活好自己了,有没有伴侣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比爱情更为珍贵的存在啊所以对于爱情的态度,不应该是盲目的追寻,而是当它降临的时候,以自己最好的状态顺其自然地微笑着迎接它就好了,无论在怎样的年龄,无论在怎样的世俗眼光之中。
“晴天爱晴,雨天爱雨”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要在漫长的人生中始终秉承着这个信念也真的很难,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尽量做到的,不是吗?
无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只要心是轻盈而透明的,那这条路上就处处都是珍贵而美丽的风景。
(人间值得)
这部剧我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了。
看它也是冲着一群演戏都不错的人进来的,结果却大失所望!
豆瓣的评分只有5.4分,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
这个锅,应该是编辑和导演一起背。
可惜了佟大为这些演员,都没演出水平。
这部剧我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了。
看它也是冲着一群演戏都不错的人进来的,结果却大失所望!
豆瓣的评分只有5.4分,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
这个锅,应该是编辑和导演一起背。
可惜了佟大为这些演员,都没演出水平。
这部剧我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了。
看它也是冲着一群演戏都不错的人进来的,结果却大失所望!
豆瓣的评分只有5.4分,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
这个锅,应该是编辑和导演一起背。
可惜了佟大为这些演员,都没演出水平。
36集的剧,4个女友,果然是每位女友瓜分9集时长。
第18集,科学家聂老师下线。
沈教授喘息了半集。
第19集,第三位女友来了。
第三位女友吕老师扮演者丁嘉丽,1959年生人,今年66岁,上戏科班,金鸡女配、影后,学会奖,金狮奖,华表奖。
她在豆瓣有一千七百人关注。
看见弹幕说她和孙红雷的事,就用deepseek查查:下跪求资源、忘恩负义、决绝分手、公开指责、女主学佛、男主走红,各种戏码。
我不知道网络信息的真假,但我有自己的评价。
人生有打不开的心结时,学学佛也好。
有些人暂时不需要学佛,比如我,什么心结暂时都打开了。
孙红雷1970年生人,今年55岁,跟我同岁,他在豆瓣有一万八千人关注,是丁嘉丽的十倍。
丁嘉丽孙红雷于1999年因合作话剧《居里夫人》相识,彼时,丁40岁,孙29岁。
孙红雷的老婆王骏迪,1985年生人,今年40岁,在豆瓣有两百人关注。
我现在有七人关注,我能不能超过她?
丁嘉丽前夫胡广川,豆瓣简介说他原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后来下海经商,因为经济犯罪而被判处无期徒刑。
他有三人关注,我超过他了。
今后跟朋友喝酒,我可以吹牛B:“我比丁嘉丽的前夫关注度还高!
”丁嘉丽与胡广川的孩子胡琳娜也收录在豆瓣里,她演的《手术直播间》有6.8分,她是1987年生人,今年38岁,比王骏迪小两岁。
丁嘉丽的第二任丈夫为一名大学讲师,育有一子宋新棋。
该段婚姻也离了。
宋新棋,送您一个新棋局。
他在豆瓣里,导演过电影《尿不出来》,片名好玩,6.2分,及格了,不错。
丁嘉丽出演,帮儿子,义不容辞。
宋新棋是1992年生人,今年33岁。
豆瓣有意思,把前夫前妻前男友前女友之类,也要算在家庭成员里,这会让很多人不爽吧。
有的人的人生,如白开水,寡淡,比如我。
有的人的人生,波澜壮阔,比如豆瓣明星们。
我现在要照顾独居老人,还要照顾被搞成太监的小猫咪,老伴也还在老骥伏枥。
等老伴退休了,等我没有刚性任务了,我或许会陪老伴出去逛逛,法兰西,英吉利,阿美利卡意大利,住酒店,吃自助餐,坐旅游大巴,买弱智旅游商品,我或许会买一台智能电动车。
或许什么也不会发生。
我其实不喜欢旅游,我更爱躺在床上举着手机看电影。
首先,先说男主他爸,所有女性都仰慕我,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广场舞大妈,还是女护士长,还是退休科学家,还是女化妆师……相亲我不用去大家都争先恐后想嫁给我,仅仅因为我是对亡妻好的、退休的大学教授。
其次,老苟。
风度翩翩,合唱团我带的超好,所以我遇到了即使比我小很多但特别爱我的妻子,我的婚礼上和葬礼上随便说几句深情款款的话就让所有女性为我流泪。
再次,男主,我工作好,是家庭中流砥柱,家里有全职贤妻,职场上有魅力女合作人,妻子离不开我,合作人也对我有情,但我为了家庭最后不得不和合作人说拜拜。
最后,亲家公,我窝囊全部都因为我的老婆太强势,我没有一点自由,我虽然没本事挣钱但我也想拥有尊严都怪我的强势老婆,我去寻求自杀,我的老婆离不开我终于对我马首是瞻。
还有男主那个儿子,剧情不多不展开细说了。
还有,这个剧有在刻意丑化女性角色首先,男主老婆,因为一个男保险推销员(可能不是这个职业,忘了),亲了我一下让我心花荡漾,之后就鬼迷心窍一直听他的建议,导致投资失败。
其次,女主他妈,一直插手管这管那,最后还把自己老伴逼到自杀,只能一直认错悔不当初。
还有护士对男主他爸一见钟情,到谈婚论嫁时才知道是为了给儿子一个保障,一个多年的离婚护士长,为了给儿子一个保障,找了一个老头结婚。
后来那个主动去她家的大妈更加无厘头……😅不懂这个故事的价值观,全剧只看到了恶臭。
评分5.4,我觉得4.5都高了。
呸!
看了乐子吧,我边吐槽边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在刚开始看的时候就发觉这部剧有问题,秉持不吐不快的原则,想多说几句。
然则看到短评里有说,才看了多少就给差评,这种就是黑子。
想到某作家说臭鸡蛋难道要吃了才知道臭吗,看一下闻一下就知道了嘛。
不过基于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以及对物种多样性的尊重。
耐着心子等到结束才说。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首先来说,这部剧是编剧,制作人等主创团队的主要失责,既是主创团队狭隘的必然所致,也是创作能力流于俗套的典型性表现。
最直接的就表现在二创人物上。
彭玉兰,沈家第二代,公婆等都是二创。
然后每一个脸谱化的形象背后都是一个“老的老的不靠谱,小的小的不着调”的故事。
一个老太太为了追老头买蕾丝内衣,还当常服穿出门。
另外一个老太太还让她把衣服纽扣开低一点。
所以我一直觉得,男性的世界里女性都是相对美好的。
而女性眼里,女性的丰富性都是物化的,世俗的,反智的。
至于沈家二代则是更加好笑,梅婷演的角色,最后依旧是要在职业尊重和家庭认同的两条线索获得认可才能完成自己一个人的救赎,也就等同于编剧的认知里,家庭主妇是不需要被认可的,也不是一个可以被认可的社会分工。
第三代,则完全是用传统母系眼光写的新一代儿童,竟然在孩子的表演细节里看到了油腻。
价值观缺失的道德沦丧另外编剧还有一个细节也反应了价值观的问题,在小说中吕原是个老干部,人物形象气质皆不是电视剧里的这样,也许编剧为了凸显某种所谓的人物反差,将角色变成了一个“工人”,而编剧的认知里工人就是傻大黑粗,就是为了上位给老头下壮阳药的低俗角色。
这是对工人最大的侮辱。
另外关于沈青,很可惜,低俗的编剧自然是会把低俗进行到底。
精神出轨。
一部以老年人感情为题材的电视剧里,必须要硬塞进去出轨,亲子,职业尊重等才能完成一个电视剧的编撰,本身就是编者思考力不足和低俗化的表现。
至于其他各种狗血剧情,什么自杀,心梗等等。
总之剧必须是狗血的,配角是必须要挂一个的。
最后在包饺子style的氛围里完成和解。
但是我想说,一部好的家庭剧,首先,剧里不应该有一个显性被谴责的对象哪怕精神出轨。
其次,每一个角色都在用世俗化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善意与爱意。
最终,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和认知矛盾造成彼此差异,然后各自完成和解。
从古希腊戏剧到叔本华艺术观念无不如此。
这不是掉书袋,这是某种艺术的精神。
佟大为的面瘫是病再来说说表演,张国立的表演痕迹我觉得在纪晓岚时代就定型,痕迹明显。
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欢的是他在我这一辈子中的的表演。
此次出演四平八稳,但是邬君梅逃婚那个戏码里,他那段台词是让人出戏的,这里面也有编剧的责任。
许娣演的太吵了,太吵了。
人物是不立体的,是没有细节的。
梅婷我觉得演的不错,但是佟大为太差了,在整部剧里贡献了大量面瘫式表演。
举一个例子,梅婷在给佟大为贴膏药时念着“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观众们可以看看那时候佟大为的表演,是没有表演细节的。
然后所有的台词,都像小品演员的状态。
特别是在台词的语气处理上,油腻,刻意。
这部电视剧有好的地方,我认为也是有的,就像短视频平台上展示的某一些片段,某一些镜头。
然而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又更加表现出我们的很多电视剧创作团队,其实是短剧水平吗,依此类推回想这部剧,我突然想,如果拍成短剧的确也许会更好。
是的,拍成短剧才是这部剧的救赎。
吵吵闹闹众生相,一众好演员,轻松中看完了全剧。但编剧过于浮夸了,大教授过于恋爱脑了,只争朝夕,也不要这样不管不顾啊!梅婷和佟大为支线没意思。奇葩神剧,对对对,张丰毅太帅了,可以封神!
佟大为吃的啥长生不老药丸。就不能单纯拍拍老年人谈恋爱的情节,为啥要加沈青精神出轨这段,有点狗血。
老中青三代的爱情故事,挺落地的,丽娜夫妻吵架的场景极其真实,中年夫妻到最后就是爱情全无,一地鸡毛啊。
社会上确实有这种剧里的现象,70岁老头再婚,还是婚姻市场里的热门种子被吹捧。但是这个剧结尾也没说到什么,就是一个流水账。没什么意思。
价值观不敢苟同,但是真实的可怕
不忍直视。一群有退休金的丧偶大妈疯抢一个七十岁的老头,编剧你是疯了才这样写吗?现实生活里有这种事吗?那些个退休大妈是不是舒服的日子过够了才去找一老头伺候他吃喝还要给他洗臭袜子?太脱离现实生活了!还有就是,医院那位有颜值有事业的四十几岁的护士长爱上了七十多岁的老头,你是缺父爱吗?再,被老伴照顾了一辈子的老头,找了个年轻的媳妇就会洗手作羹汤了,我真为那个去世的老伴鸣不平,她活过的那辈子,真的值得吗?毁三观,再多的老戏骨加入也无法挽救!
唉,真·老头乐~年轻人的狗血与荒唐还是不能跨年岁嫁接啊~
今年最不要脸的剧
敬岁月中稍作改变的自己。
看吧,无论多大的年龄的男人都需要女人,不知道拍出来干嘛
编导老jb登们的临死前幻想。
没有任何推荐的意思,但这部剧给我一种与《歌舞青春》相对应的“歌唱老年”的感觉。很喜欢他们每一次的歌唱,不管是在痛失挚友的葬礼还是在被抢婚成功的婚礼。很多剧情都很像编剧打了一辈子光棍出现的幻想,几个阿姨抢一个老头,连和沈教授亡妻长得一模一样的人都依旧愿意嫁入这个家庭(虽然只愿意了一半)。拥有这么多狗血剧情却出乎意料地蕴含着非常和谐美好的情感,在一团乱麻中杀出了大团圆结局又完全不显得突兀,算是个及格的电视剧。ps:真的想感慨如果我认识沈教授,他家办任何典礼我都会积极参与,与礼金比起来,他家的故事太值回票价了。
陪爸爸妈妈看
剧本太恶心了。一个闲得蛋疼不知感恩的老文青,全世界都得围着他转是吧,吃尽时代红利的一批人,老了还要一帮人继续舔着关心着爱护着让他想干啥干啥,走了一个女人继续想下一个,令人作呕。
服了,这是什么狗屎电视剧啊,都快 70 老头了,老婆一去世就迫不及待开始黄昏恋了。不是说老年人不能谈恋爱,男的能不能别意淫了,一个貌美且没结过婚的护士长跟老头谈起来了,老天爷啊,要点脸吧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谁能想到2025了,隔壁韩剧细腻朴实真挚动人,我们还在这里春晚包饺子小品影视化
哈哈哈哈哈哈哈中国人真是疯啦hhhhh
非常费解,不懂这项目是拍来干嘛的。老年大型情感伦理剧版《非诚勿扰》?戏骨云集,狗血冲天。
剧情悬浮,善良的护士长突然就变成了图房子过户的势利小人,还很多莫名其妙的加戏咖,女儿儿子各一个潜在出轨对象。但是很喜欢刘丽娜目送父亲送鱼后返家,有很多话想说出但也只是踮踮脚多看几眼,想起目送里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抢婚的场景出现时,我得说本剧癫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