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

Midway,中途岛,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战役,Battle of the Midway

主演:艾德·斯克林,帕特里克·威尔森,伍迪·哈里森,路克·伊凡斯,丹尼斯·奎德,曼迪·摩尔,亚历山大·路德韦格,艾伦·艾克哈特,达伦·克里斯,尼克·乔纳斯,卢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日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决战中途岛》剧照

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2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3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4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5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6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3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4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5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6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7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8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9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20

《决战中途岛》剧情介绍

决战中途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重要转折点——中途岛海战:经此一役,日本海军受到“降维打击”,美日海上实力反转,从而扭转了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影片通过参战士兵和飞行员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领观众逐步进入1942年6月初发生在太平洋中途岛附近那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战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崽之抉择第一季龙卷风和卡拉哈里马语者隐秘的生活最后诊断我的朋友很少Add-onDisk淬火年代走过路过莫错过兄弟大汉口铁齿铜牙纪晓岚2那不是我们噢,糟糕!准许新龙门客栈墨家机关术超凡蜘蛛侠2陌生人:第一章影之地带28天沙发上的马勒红岛火线之上疯狗球爱咖啡屋象限之眼哦!英心世界奇妙物语15周年特别篇超时空要塞DELTA深海记忆归零

《决战中途岛》长篇影评

 1 ) 观看《决战中途岛》,你最好先了解这些人和事

坦白说,《决战中途岛》让我挺失望的,平铺直叙,中规中矩,重点不突出,高潮不迭起,情节不够精彩,人物不够丰满。

它不算烂片,但有点过于普通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自身的原因,可能是我的期待有点过高,也有可能是相关历史我了解的太少。

所以,看完电影后,我赶紧回家恶补了一下,我发现,有我自身的原因,也有导演的原因。

影片中,导演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出场没有进行标识,观众只能凭对话去判断,就算对历史有相当了解的人,都很难一下子知道谁是谁,更别说像我这种一知半解的人了。

同时,影片对一些历史关键事件都是一笔带过,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这些事件的重要性。

我觉得,先不论电影的好坏,如果能事先了解了这些事件,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对影片的理解和观感肯定会呈直线上升。

所以,我决定把影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概括一下,希望能对想观看影片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 中途岛战役简介1942年6月4日发生的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历史学家认为,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关键转折点。

二、 中途岛地埋位置中途岛是一个陆地面积仅为4.7平方千米的圆形礁岛,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均相距2800海里,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是个战略要地。

三、 中途岛战役前后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动了空袭,1942年4月18日,美军轰炸了日本首都东京,1942年5月4日,美日发生珊瑚海战役,1942年6月4日,发生中途岛战役。

影片以日军空袭珍珠港开场,以中途岛战役为中心展开,两者相距半年时间,期间的轰炸东京和珊瑚海战役都有提及,但都是一笔略过,仅在台词中出现。

四、 中途岛战役双方力量对比美国: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15艘,潜艇19艘,舰载飞机233架,岸基飞机120架。

日本: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65艘,潜艇21艘,舰载飞机约600架。

从兵力对比来看,日军明显处于优势。

五、 影片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1.美国总指挥官: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被解职,由切斯特·尼米兹接任,尼米兹是一代海军名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声名赫赫。

1966年,尼米兹逝世,美国为纪念他,将其去世之后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2.美军情报参谋:埃德温·莱顿海军中校,他吸取了珍珠港事件失败的经验,通过巧妙的情报分析,预测日本人将在中途岛上采取更大的行动。

他的研究成果非常具体:“日军的航母编队主力将在6月4日早晨6点钟进攻中途岛,方向西北、方位325度,在距离中途岛175海里位置发起进攻。

”面对华盛顿军方的否定时,莱顿坚定不移地宣称,“华盛顿错了”,指挥官尼米兹相信了他的推测,立刻着手舰队进行准备,这改变了美国以及世界的命运。

事实证明,日军的行动和莱顿分析的一模一样,莱顿的预测误差只有5海里、5度和5分钟,完全可以用“精确”一词来形容。

3.美军夏威夷情报站站长:约瑟夫.罗彻福特中校,就是电影中那位身穿睡衣,脚穿拖鞋,衣冠不整的天才科学家。

罗彻福特手下大约有120人,包括一些语言天才和数学奇才,以及“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沉没之后,舰上乐队的全体成员。

电影中他虽然只出现了几个镜头,但却是中途岛战役的关键人物,1985年,罗彻福特被追授“海军杰出贡献勋章”,此时,他去世已经9年。

、1986年,里根总统向罗彻福特追授了“总统自由勋章”,这是和平时期给军人的最高荣誉,2000年,罗彻福特的名字被刻进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名人厅。

4.“企业号”航空母舰飞行大队长:韦德·麦克拉斯基,中途岛战役中,原本应该返航的麦克拉斯基没有立即返航,而是继续飞行了几分钟,正是这几分钟,让他发现了日军“岚”号驱逐舰,并通过跟踪发现了南云忠一的航母编队。

他于1956年7月退役,战后主要充当幕僚,为纪念他在二战中的行动,最终他获得少将军衔,于1976年逝世。

5.飞行中队VB-6指挥官理查德·贝斯特,贝斯特隶属于麦克劳斯基指挥的企业号飞行大队,他在中途岛战役中一天内摧毁了两艘敌军航母,立下大功的同时,也创造了难以打破的记录。

由于肺部吸入了烟气,贝斯特于1942年6月24日在珍珠港进入医院,在经历了32个月的治疗后,1944年不得不退役。

多年来,这位英雄一直很少对他人谈及当年的显赫功劳,当面对媒体采访时,他只是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葬身中途岛战场的人。

2001年10月28日,91岁高龄的贝斯特在加州的家中去世,小布什总统为表彰这位英豪,亲自下令美国海军在隆重的葬礼仪式后,将贝斯特安葬到了比邻白宫的阿灵顿公墓。

6.日本总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策划者。

山本五十六从1939年起任联合舰队总司令,他主张大力建设航空兵,为提高舰载飞机的作战能力和发展海军航空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途岛战役失败后的1943年4月,山本五十六不顾属下的反对,执意乘专机飞临日军前线视察,美军截获电报后立刻安排了对山本五十六的狙杀。

当山本五十六的专机飞到临布尔干维尔岛上空时,静候多时的美机立即出击,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击毁。

7.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南云忠一因率领舰队参与偷袭珍珠港及中途岛海战而闻名于世,他的绰号特别有意思,被戏称为日本的“抗日名将”。

这是因为,他在指挥偷袭珍珠港之战时,放弃轰炸美军油库,导致美国很快恢复反击能力,在指挥中途岛海战时优柔寡断,错失时机,导致日本4艘航母被美军全部击沉,太平洋战争从此逆转。

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南云忠一的昏庸指挥,最后才使日本遭受了失败,盟军赢得了胜利,他间接地起到了抗日的作用,所以称他为“抗日名将”。

不过这点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南云忠一毕业于海军兵学校第36期,在同期的191人里排名第7,先后在多艘战舰上服役,平步青云,不可能是个没能力的人,更不可能是庸才。

偷袭珍珠港,他放弃对油库的攻击,只是想保存实力,中途岛战役因为他的亲自掌舵,连续数次躲过了美军鱼雷的攻击,他最后的失败,关键在于突然出现的美军俯冲轰炸机,是运气问题。

1944年6月,南云忠一率军驻守在塞班岛,随后美军开始进攻塞班岛,战斗中一万日本海军陆战队员几乎全部阵亡,南云忠一则在最后时刻选择了剖腹自杀。

8.日本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海军中将

山口多闻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高级将领,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海军兵学校第40期,并于隔年升任少尉,后成为当时日本屈指可数的海军指挥官之一。

1942年6月6日,山口多闻所在的航空母舰飞龙号在中途岛战役中遭受重创,山口多闻与舰长加来止男两人,拒绝同僚换乘舰撤退的要求,选择与飞龙号一同沉入海底,影片也展现了这点。

六、 中途岛战役的几个关键点1. AF是那个岛?

1942年4月至5月之间,日本联合舰队的密码电报异常频繁起来,引起了美军情报站负责人罗彻福特的高度警觉和指挥官尼米兹的极大关注。

这预示着日本联合舰队将有大动作,虽然日军的行动计划通过破译的密码,已全部掌握在尼米兹的手里,但进攻地点却是一个未知数,只用两个字母“AF”代替。

尽管罗彻福特很快断定“AF”就是中途岛,但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毕竟这是关系到太平洋舰队战略部署的大事,绝不能出现任何偏差。

罗彻福特手下的情报分析员贾斯柏想出了一个试探日军的主意,罗彻福特觉得非常不错,于是让情报参谋莱顿用明码电报通知中途岛:岛上淡水设施坏了。

两天后,截获的日军电报上称:“AF”缺少淡水,证明了AF就是中途岛,整个情报站欢声雀跃,可惜这么精彩的情节,影片却通过尼米兹和莱顿的对话一笔带过。

2. 换鱼雷还是换炸弹?

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南云忠一一下子命令飞机换鱼雷,一下子又命令换炸弹,让人莫名其妙,不明就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单来说,就是攻击陆地目标要用炸弹,而攻击水上目标则要用鱼雷,很多人都认为,南云忠一这一反复无常的命令,是中途岛战役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

1942年6月4日清晨,中途岛战役开启,南云忠一命令首批108架舰载飞机突击中途岛。

由于美国巡逻机提前发现了空情,岛上各类飞机为避免损失全部升空,所以,虽然日机将美军机场炸成一片焦土,但美军飞机并没有被消灭在地面上。

南云忠一认为,必须实施第二次攻击,但麻烦的是,留在舰上的第二批轰炸机上挂的是鱼雷,这是用来攻击美国军舰的,要去攻击机场,就要换上炸弹。

当时换装武器需要花很长时间,万一装上炸弹后美国军舰又突然出现,那后果不堪设想,事到临头方觉难,一向处事果断的南云中将,此时也拿不定主意。

正在此时,从中途岛飞来的美军轰炸机在天空出现了,虽然它们最终被舰上高炮和“零”式战斗机打退,并未对日本舰队造成创伤,但却勾起了南云心中的怒火。

由于他派出的侦察机连美国舰队的影子都没有看到,于是南云忠一决定下达命令:“卸下鱼雷,换装炸弹,对中途岛实施第二次攻击!

” 日本航空母舰上忙成了一片,地勤人员把装好鱼雷的飞机拖回下面的机库甲板,卸下鱼雷,装上炸弹,可就在换炸弹的时候,日本侦察机发现了目标,距中途岛只有300余千米处有10艘美国军舰迎面驶来。

南云大吃了一惊,当发现有美国航空母舰时,他急令各航空母舰:再将炸弹卸掉换装鱼雷。

这时飞机都装好炸弹了,又要换装鱼雷,地面人员又急又烦,有人不禁口出怨言,军械员索性将炸弹胡乱地堆放在甲板上,此举酿成了后来的大祸。

3.俯冲轰炸机的绝地反击美国第16特混舰队驶至距日舰240千米处,舰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一个命令,“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俯冲轰炸机、鱼雷攻击机和战斗机直扑日舰而来。

不过,由于日本“零”式战斗机的空战能力相当强悍,加上舰上高炮火力施威,任凭美国飞行员以死相拼,仍对日舰奈何不得。

第一批出动的15架美国鱼雷攻击机全被击落,第2批26架被击落20架,所投的炸弹和鱼雷无一命中。

日军大获全胜,从上到下无不欢欣鼓舞,但此时甲板上到处是胡堆乱放的炸弹、鱼雷和加油管,一架飞机也无法起飞。

正当水兵们想清理杂物,让飞机升空作战时,大祸终于临头了,美国的数十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呼啸着直向“赤城”和“加贺”号航空母舰扑来。

此时的日本战斗机正在低空拦截美国鱼雷攻击机,舰上的高炮也在攻击鱼雷攻击机,舰队上空“门户大开”,美军俯冲轰炸机乘虚而入,对日本航空母舰实施了猛烈的攻击。

2颗重磅炸弹落到了“赤城”号上,当时正有40余架日本飞机在甲板上加油,炸弹引爆了堆得乱七八糟的炸弹、鱼雷和汽油,“赤城号”上一片火海,然后缓缓沉入了海底。

“加贺”号也被4颗重磅炸弹击中,甲板上加满油的日本飞机顷刻间爆炸,整条舰船都是浓烟烈焰,在天崩地裂的爆炸声中,与“赤城号”一起做伴去了。

“苍龙”号也未能幸免于难,17架俯冲轰炸机朝它发动了猛攻,3颗重磅炸弹准确地落在“苍龙号”上,全舰大火遍布、愈烧愈烈,眼看难逃覆灭的命运。

此时残存的“飞龙”号航空母舰集合了舰上全部力量拼死攻击,虽然它最终重创了美舰“约克城”号,但自身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山本五十六眼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向联合舰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从此,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转折,日军开始走下坡路了。

七、 中途岛战役结果及意义美军以损失一艘航母“约克城”号的代价,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初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胜利。

这场战役改变了美日双方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实力,日本损失了好几艘航空母舰,实力大减,从此在太平洋战场处于被动局面。

八、 影片彩蛋日本战犯东条英机,日本皇牌飞行员友永丈市,“轰炸东京”指挥官杜立特等都在影片出现过,但他们镜头不多,有些甚至一闪而过,在此不再细说,只说其中一个关于好莱坞导演约翰·福特的彩蛋。

日军攻击中途岛时,约翰·福特正在岛上,他不惧危险拍下了珍贵的影像,1976版《中途岛》中采用了他挂彩拍摄的纪录片,《决战中途岛》中用了几个镜头向这位勇敢的名导表示致敬!

九、 影片个人点评实话实说,个人觉得《决战中途岛》很一般,人物刻画不够全面,战争场面不够惊艳,就连故事都讲得云淡风轻,波澜不惊。

它没有给人一种战争片应该有的热血沸腾的感觉,与同类型的《最长的一天》、《拯救大兵瑞恩》和《血战钢锯岭》等经典电影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它也并不算烂片,喜欢爆米花电影的朋友可以用它来打发时间,顺便还可以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它票价不高,绝对良心,可以一看。

-END-欢迎关注“精简影视”与你分享好看的电影和好玩的故事

 2 ) 四平八稳的电影,“疯狂异类”的人物

就战争场面与真实性而言,本片优于《珍珠港》和《敦刻尔克》,大量鱼雷机和轰炸机俯冲投弹的场面十分逼真,观众仿佛置身于飞机之上,迎着日军的防空炮火迅速下降,每一刻都有中弹坠海的可能。

但是表现方式上,本片不比《珍珠港》煽情,不比《敦刻尔克》深层次。

除刻画战争之外,爱情、家庭、战友、上下级关系、敌我之间关系、友军之间关系亦面面俱到,想讲的太多,其实只需突出战友深情和彼此信任即可。

而在信任中,对破译日军电文的采用态度才应该是这场战役或者说这部电影的重中之重。

因为电影严格地还原了二战中这次具有转折型意义的战役,所以情节方面四平八稳,几乎没有创新或者演绎的余地。

可能是导演怕观众对背景不够熟悉,电影按时间顺序先聚焦日军偷袭珍珠港,再简述美军轰炸东京,利用一半的片长铺垫蓄势之后,才拉开中途岛战役的大幕。

与其说这是一部热血燃烧的战争电影,不如说这是一堂注重细节的历史课。

需要表扬的是,本片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令人印象深刻。

我以为最顶尖的那些飞行员是稳如泰山的性格,没想到主角dick best是个“高傲自大”的“喷子”,他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嘴巴逼叨叨逼叨叨,实际上驾驶飞机的技术比嘴上功夫还要过硬,不仅视死如归,责任心还特别强,看到最后对他是满心敬佩;我以为情报分析师是那种仪表堂堂、眼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形象,都像片中layton那样,没想到最牛逼的那位joseph rochefort一副没睡醒的样子,领导面前穿着睡衣和毛绒拖鞋,领导没来的时候他还在吃药,而他的很多同僚竟然来自军中乐队...也许,joseph rechefort和dick best一样都是行业中的“疯子”、“怪人”、“异类”,他们似乎都不那么招人喜欢,可恰恰是他们成为了战争的英雄,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

四平八稳的人,还真不能创造历史。

综上所述,本片给个四星,7.5分。

 3 ) 美日不同的文化制度公司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进行了工业化的变革在东南亚成为了强国军国主义思想开始蔓延开始了侵略战争凭借着科技优势取得了胜利更加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价值观开始挑战美国觉得美国也不过如此特别是很多没有在美国呆过的军人山本五十六则是忧心忡忡对于美国的进攻会唤醒巨人美国福特的流水线美国的石油科技重新实力而历史往往并不是理智的人做出决策往往是当时符合民粹有战胜的历史的群体做出了决策日本策划了虎虎虎偷袭珍珠港取得了巨大的战术成功美国第一次在本土受到了攻击全国的爱国情怀被激发开启了对日本的进攻日本集中式的管理决策由高层做出来当决策层展示了他们的意志下属专业人员进行了分析建议需要更改建议以满足上级的决策决策是有职位的等级决定的而不是决策本身美国分布式每一个人都可以提出建议当下级的建议与华盛顿产生分歧的时候决策者会进行分析最后听取了一个穿睡衣的情报人员的建议美国的情报后方不带武器的文职人员比在海平面航行的飞行员能够更加精准的发现敌军位置美国当时福特流水线系统强大的生产能力被启动源源不断的武器投入战场福特,通用,波音,麦道,洛西,杜邦等等都火力全开曼哈顿计划启动集结所有科学家,研究核武器而日本还在进行功夫训练,洗脑,自杀式袭击美国纪录片,太平洋战争除了中途岛每一个战役都打的很辛苦日本军人不投降战死到最后一个给美军造成了很大伤害启动了原子弹两颗原子弹让日本见识到了科技的力量日本的科技离美国还有几个段位日本投降在战后日本财阀模式再度发展起来精益生产模式经济重新发展起来日本民粹思想又开始起来日本可以说不日本买下美国美国联合欧洲几国央行要求日本汇率提升带给了日本失落的二十年日本美国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不同的科技不同的公司日本是财阀,银行驱动的模式整个产业链通过股权合作结合在一起从矿山采矿材料零部件整机运营金融都结合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强大于矿山,材料,机械等成熟产业对于创新产业,冒险投入不足美国是证券市场驱动风险投资重新科技上市专业化发展创新不断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ai脑机空间计算机引领一波一波的科技创新华尔街基金,吸引全球资本投资科技企业重新,发展,全球拓展

 4 ) 英雄永在

我还是比较喜欢看这类历史改编的片子,为了影片的效果,总是会有艺术加工和夸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每当在片子最后播放出片子人物原型时,总会觉得那个年代曾经的英雄一个个这么的鲜活,也让影片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这也大概是美国大片总是喜欢鼓吹个人英雄主义,然而似乎真实历史上也确实有这样的孤胆英雄,迪克在片子里让人感觉特别的不可思议,似乎就是靠他一个人挽救了最终的战争结果。

而从片后打出的介绍来看,也是真实的,就他一个人重创了多艘日军的战舰。

影片中他因为高空缺氧损伤了肺部,此后他再也不能开飞机了,不知道原型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意在高空的人再也不能飞了,应该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吧。

 5 ) 人类历史最后一次浪漫主义色彩的海战

好电影就想写评价,对我个人来说可以全星,但为何给四星,我后面会说到,我的观后感只能用“畅快享受”四个字来形容了,对于一个喜欢看二战史和海军及海战史的历史爱好者来说,此片就是身临其境的的一种精神体验了,电影的魅力不是那些枯燥的文章和书本或者图片可以比拟的(当年的大片《珍珠港》也让我激动的好一阵,现在看其实史诗感不强)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每一场海战无论双方阵营如何,站在历史角度来说,这都是人类战争史最后一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海战,就算现在的US.NAVY的飞行员也无法切身理解当年那种开着老式螺旋桨飞机冒着密集的防空火力必须飞到足够近才能投弹的战争体验是怎么样的,每一次出任务死亡率非常非常高,用中国一句俗话叫“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可不是现在那些开着超音速飞机,雷达能探测到几百公里,然后在防区外进行超视距攻击也就是丢一刻导弹立马转头跑的这些现代飞行员可以比的,二战时期每一个优秀的海军飞行员无论美国海军还是日本帝国海军,万中挑一的好手,花了无数资源和时间,在从航母上起飞后的那一刻,基本都是做好回不来的准备的,所以当一架飞机回来的时候,最开心的不是别人是这架飞机的地勤保障,飞行员牺牲的话,最难过的也是他们,当此部电影中大篇幅描写这种冒着防空弹幕进行绝命攻击的场景,说明罗兰导演是明白那场事关东亚人民以及美国和世界命运的战斗的精髓所在,人类战争史上最后一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海战!

而130几分钟的时间里,从描述山本五十六的担忧和无奈,到依照整个太平洋战争的时间线一步步推进到伟大的中途岛战役,包括珍珠港事件、以及最著名的杜立特空袭,令人感动的是,罗兰导演或者说美国主流价值并没有忘记中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及中国军民帮助美国飞行员的事迹,75年前中美两国是肩并肩的战友,日本陆军对于中国平民的无差别杀害以及日本海军杀害美国战俘这些描述,就是在告诉大家当年的日本人是多么的无耻和残暴,也就更凸显了,这些海军飞行员的勇者无惧了,其实战争刚开始,us.NAYV无论是水手还是飞行员,都是菜鸟,和一直号称“月月火水木金金”(周一到周六没有周日,也就是从不休息的训练)的日本海军根本无法比,战争初期的美国海军飞行员在日本的精英飞行员眼里都是肉鸡,而美军的装备也大多都不如IJN的好,比如零式战机在初期无论速度还是爬升率都比美军的好,战争初期美军的鱼类哑火率极高,片中也有体现,但是比耗飞行员,日本最终还是耗不起,精英飞行员基本上中途岛之后就死绝了,精英军官如山口多闻也都折损不少,IJN从此往地狱越走越近!

所以导演其实很努力的在130分钟里将这个史诗故事的故事线和细节表现出来了,顺便也点出了日本海军和陆军不合的基调,但是呢,毕竟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在自身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作铺垫的情况下,确实很难在130分钟内完全搞明白状况,别说中国观众,就连如今的美国人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这段史诗,所以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其媒体总评并不高,当然也不坏,但就是没有达到大片该有的评价,原因就是很多很多观影者说自己看的一头雾水,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拍摄战争史实,只能依照真实历史来,没办法做太多的艺术化加工(某国的神剧不谈了),但就算如此,罗兰导演也是将这个历史事件演绎的非常成功了,其实此片在我心中足够在豆瓣拿全星了,但是站在大众的角度来说,确实很难完整接收和理清影片中的信息,然后将信息串联成一场电影盛宴,比如AF缺水这个剧情,是中途岛海战的关键中的关键,美军就是用这个是弹出日军的情报指向!

确实比较硬核!

顺便说一句,想要通过电影更多的了解这一场战争的话也可以看看前几年日本人拍摄的电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可以从IJN和整个旧日本的角度来了解!

所以给四星也是代表我心中的一种理想主义的理念,虽然显得有点中二,其实很多喜欢战争史,看战争电影的朋友,大多都反战的,虽然这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浪漫主义时代的海战史诗很精彩,但其背后是几百上千万的生灵屠戮,我希望以后的战争历史电影,能有更好的手法去展现历史事实,让更多的人能真正了解到什么是战争,从而努力去避免战争!

旧日本帝国就是活生生例子,错误的去发动战争的行为,只会遭致灭亡,错误的去鼓吹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只会变得疯狂

 6 ) AHA

影片整体水平不错,,,要是特效再细节一点就更好了,,,中途岛海战可以说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了,,,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无论是尼米兹的指挥,,,还是美国的氪金损管,,,三天修好的约克城号,,,可惜最后还是被IJN的潜艇击沉了,,,IJN整体素养还是很高的,,,可惜指挥层面不行,,,或许也是命运吧,,,不过美国的运气是真的好,,,最后的日舰指挥官选择与舰同沉也拍的不错

 7 ) 从小时候看的《虎虎虎》到现在看的《决战中途岛》

首先作为二战粉,这类大制作的战争片自然是不容错过的,我对中途岛、珍珠港以及太平洋海战的启蒙应该来源于我很小的时候和我父亲一起看的老版《珍珠港》与《虎虎虎》,时代变革了,技术进步了,电影画面都变得更加逼真和劲爆,几场空战也让人看得酣畅淋漓,特别是战斗机群俯冲式轰炸的场面十分扣人心弦,不过观感下来总有一点意犹未尽和断节奏的感觉,可能是影片所想讲述的内容过多,在短暂的篇幅里难以充分展现吧。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美国主旋律式的电影,但很珍贵的是影片对于敌人即日本方面还是给足了尊重的,没有抹黑或者贬低类似,中途岛一役战败之后,日军将领随着军舰一起下沉的场面也让人动容。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结尾的“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the American and Japanese sailors who fought at Midway.”是的,战争没有赢家。

影片也十分肯定了中国军民对于美军飞行员的救助。

总之可以给4星的佳片,值得一看。

 8 ) 成本1亿,口碑逆袭,还请你认真对待它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作者:女神的秋裤转载请注明出处

11月14号上午10点,青岛突然拉响防空警报,这事儿竟然上了热搜。

原来,1897年11月14号,德军入侵了青岛。

1998年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青岛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铭记历史,勿忘先烈。

探长还记得,有年9月18日哈尔滨拉响了防空警报,那时正值军训,有所学校的教官和学生集体脱帽默哀。

但没想到,这次竟然看到有人嫌这防空警报影响了睡觉……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一个不懂得自己生前历史的人,永远都是个孩子。

但这并不意味一个人可以永远像孩子一样炫耀自己的无知。

最近有部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上映,虽然它有许多槽点和毛病,但它的口碑却逆袭而上。

探长觉得这和那场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战役有关,而这部电影的意义也远远大于了它的质量。

《决战中途岛》今天,探长只想借着这部电影,来好好讲一讲这场战役。

或许看完后你就会明白,防空警报,永远都不吵。

决战中途岛The Battle of Midway

>>>>序——仰面朝天的防空炮1998年5月19号,太平洋中心,这里距最近的陆地也有2000多公里。

罗伯特·巴拉德欣喜若狂,他终于在5000多米深的海底看到一个依旧仰面朝天的防空炮。

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正是他,在1985年发现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残骸。

这次他找到的,是在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被击沉的美国航母约克镇号。

老兵比尔·瑟吉非常激动,“我谢谢你,我代表约克镇号上所有船员……”老人正说着,却突然哽咽。

没人想到,半个多世纪过去,这位74岁的老人想起当时的情形,还会无语凝噎……

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杀——报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这一切要从1941年说起。

二战刚开始,日本极速膨胀,一路烧杀掠抢。

美国因反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中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并冻结了境内日本资产。

日本决定对美开战。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任日本联合海军舰队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是个赌徒。

他决定给美国一次致命性打击,迫使美国人坐下来谈判。

山本五十六电影VS现实1941年12月7日,日本出动了350余架飞机偷袭珍珠港。

在短短2个小时内,美方21艘战舰被毁,近2500人死亡,至少1178人受伤,而日方伤亡人数不到100人。

日军偷袭成功后,向后方部队发出了“虎!

虎!

虎!

”的暗号。

《决战中途岛》

美国当时的新闻影像美国上下为之震惊,当时媒体更报道:这是1.4亿美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历史。

日方的两波攻击炸毁了美国的舰船和飞机,第三波攻击本应毁掉造船坞和油库,但日方在第二波攻击结束后转头就跑掉了。

日本给美国人狠狠地放了次血,但却保留了他的造血能力。

《决战中途岛》

真实照片,图片来自historyonthenet.com巧合的是,珍珠港本是美国三艘航母的基地。

但那天三艘航母都正出巡,并不在港。

《决战中途岛》

West Virginia号和Tennessee号中弹后燃烧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美国人彻底怒了。

第二天,罗斯福发表演讲,将12月7日定为“国耻日”,并对日本宣战。

电影通过收音机重现了罗斯福的经典演讲:昨天,1941年12月7日。

是我们活在耻辱中的一天。

美国遭受了日本的蓄意攻击……不管我们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击退这次有预谋的侵略行动,美国人位居正义一方,必将获得全面胜利!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罗斯福在签署开展书时手臂上还系着黑纱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然而,日本接着更加猖獗地横扫了东南亚:他们接着轰炸了美国在菲律宾的空军基地,为了橡胶入侵了英国在缅甸和马来亚的殖民地,又为了石油抢占了荷兰在苏门答腊的殖民地……至此,日本已控制了太平洋的大半个战场。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两周后,罗斯福提出要给日本一次复仇反击,他想以牙还牙,空袭日本本土。

但在场的所有军官都在向他重复三个字:不可能。

然而罗斯福态度坚决,他强调:一定要用最解恨的方式,报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电影《珍珠港》

电影《珍珠港》>>>>破——只要是人,就是目标珍珠港事件过去45天后,杜立特接到了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的电话。

他被委任了一项绝密的危险任务,当时全美国对任务知情的人,算上他也不超过8个。

那一年,他45岁。

James Harold Doolittle电影VS真实杜立特身高只有167cm,他就是一个矮子版的汉·索罗(《星球大战》中驾驶千年隼只用12秒差距跑完科舍尔航线的传奇人物)。

他是当时美国国宝级的天才飞行员。

26岁时,他在12小时内独自横飞美国本土,这一纪录多年无人能破。

一战时,美军甚至下令:不得将杜立特派往前线,必须让他留在后方训练飞行员。

图片来自historynet.com这次他之所以被点名,就是因为罗斯福口中那个不惜一切代价的复仇计划——空袭东京。

显然,所有的“不可能”都扛在这个“矮子”的肩上:日本当时的防御范围是500-600海里,没有任何一种飞机有如此远的续航能力。

即便航空母舰载着飞机靠近日本本土,也要尽可能远的起飞,否则航空母舰将成为日本的活靶子。

杜立特计划让航空母舰运载B25远程轰炸机,这在航空史上是史无前例。

单航母上的起飞距离就短到只有正常的五分之一,更不用说还要给飞机加满油,挂上炸弹……

B25轰炸机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这任务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当时美国乃至整个同盟国的人民和士兵都士气低落,人们急需某种胜利才能看到希望。

68天后,杜立特就顶着压力,带领秘密集训的部下和改装好的16架轰炸机上了航母。

杜立特(左二)和他的机组成员,1942图片来自nytimes.com上航母后这批飞行员发现船员们都是懵逼的,没人知道航母要开去哪。

而这些飞行员更懵,因为杜立特也从未告诉过他们密集的训练到底是为了干啥。

4月16号,大黄蜂号航母改为无线电静默状态,杜立特这才告诉飞行员们,他们要轰炸都东京。

此时距离任务开始不到48个小时。

《决战中途岛》

大黄蜂号上准备空袭东京的B25轰炸机,1942图片来自nytimes.com飞行员们情绪激动,但他们也不得不被告知此次任务的危险系数:在航母上起飞不坠海是第一条生死线,穿过日本防御圈是第二条生死线,炸完后在中国战区安全降落是第三条(起飞后航母即刻返航,所以飞机撤退只能降落在中国战区)……总之,他们安全返航的可能性,几近为0。

杜立特在为空袭日本的飞机装配炸弹,1942图片来自awesomestories.com即便如此,这些年轻人脸上挂着的,除了绝望和视死如归,更多的是某种欣悦。

有人还在炸弹上写下:这只是开始(only the beginning)。

美国后来新闻报道公布的画面

图片来自sinodefenceforum.com杜立特从百人的志愿者中选出了80人。

4月18日,由于被日军发现,这场有去无回的任务被迫提前开始。

《决战中途岛》

图片来自awesomestories.com4月18日上午8点。

他们不得不提前起飞,这意味着在到达中国前飞机就已经可能会耗尽燃料。

杜立特驾驶第一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由于逆风,飞机颤颤巍巍地消失在甲板下方,而杜立特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功将飞机拉起。

这一惊心动魄的画面在影片中也有呈现。

《决战中途岛》

美国新闻中公布的杜立特起飞影像两小时紧贴海面低空飞行后,他们到达东京上空,此时东京晴空万里。

仅用30秒,他们就轰炸了工厂、铁路、机场等军事目标,然后,迅速撤离。

轰炸开始时,东京甚至没有拉响防空警报。

13号轰炸机拍摄画面此次轰炸破坏并不大,但却引发轰动,这就像给日本人脸上打了一记耳光,而这时距离珍珠港事件刚过去4个多月。

美方举国上下为之振奋,战场上的士兵们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后热血沸腾。

然而,却没有人知道杜立特小队是死是活。

洛杉矶日报的头条报道

艺术概念图16架轰炸机中,除1架降落在了海参崴,其他14架均在雨夜中坠落在中国浙江江西一带。

由于需要保密,中国根本不知道轰炸这回事,更不知道杜立特的到来。

坠毁在农田的飞机图片来自warfarehistorynetwork.com中国村民发现了队员。

在完全陌生和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村民给这些浑身湿透又有伤的队员们换上了干衣服,给他们水和食物,帮助他们搜寻失散的队友,并将他们秘密转移至医院。

这让杜立特一行人末路逢生,更让他们感动。

中国友人将杜立特等人秘密转移至重庆医院,1942.4.22图片来自Harvest Newspaper日本人受到侮辱,就把气撒在了中国人身上。

他们在浙赣一带疯狂搜捕美国人,并威胁要杀掉所有帮助这些人的中国人。

这一幕也在电影中被呈现,杜立特发现日军到处轰炸,便问村民日本人的目标是什么?

而他也听到了触目惊心的回答:只要是人,就是目标!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Dangerous Missions: One Hour Over Tokyo》在中国友人的冒死营救下,杜立特和幸存的战友团聚。

宋美龄和她丈夫知道后还为杜立特举办了隆重的庆祝宴。

美国新闻中公布画面

杜立特和营救他的中国朋友在重庆,1942图片来自Harvest Newspaper杜立特被转移至昆明后回到美国,他成为英雄。

80人的小队里,除了3人被日本人处死和跳伞失败的,有64人生还。

杜立特在1993年去世,享年96岁。

在他的葬礼上,美国所有尚可飞行的B25轰炸机全部升空,以示悼念。

1942年5月19日,罗斯福为杜立特颁发国会荣誉勋章图片来自fdrlibrary.wordpress.com

杜立特和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影,1986年图片来自montereyherald.com然而,中国为帮助杜立特小队成功撤离付出了惨痛代价。

其中美国飞行员回忆在中国的见闻时说:日本人屠杀了这一区域的中国人,包括妇女和孩子。

最终,中国浙江江西共有约25万人被杀。

中国人用轿子掩护杜立特等人转移

照片上印有日语禁止传播的字样,不想让这些照片被公布图片来自historycollection.co>>>>狼——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飞过1942年,埃德温·莱顿39岁,他是太平洋舰队的情报官参谋。

他的团队在截获的日本秘电中发现“AF”这个代码高频出现。

他猜测“AF”就是日军下一个重要目标,而且很可能就是中途岛,因为一旦中途岛失守,美国西海岸就将正对日军的枪口。

但他无法确定。

Edwin T. Layton电影VS真实

《决战中途岛》之前的珍珠港事件,情报部门就有失误。

再加上刚刚结束的珊瑚海海战,美国虽然击退了日本的猛攻,但有一艘航母被毁,另一艘约克镇号被重创。

美国已经经受不起再一次的情报失误。

《决战中途岛》于是莱顿想了个办法,他发了份明码电报称:中途岛淡水蒸馏设备损坏,岛上部队用水奇缺。

第二天,莱顿就截获了日本密电:AF缺乏淡水。

莱顿确定AF就是中途岛。

中途岛地处太平洋正中,位置重要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凭借莱顿的情报说服了罗斯福,他将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备战中途岛。

然而这依旧是一场极其不公平的战役。

Chester Nimitz电影VS真实

《决战中途岛》尼米兹手中,只有2艘航母:企业号和大黄蜂号。

约克镇号刚刚在珊瑚岛海战中受重创,维修起码要3个月。

《决战中途岛》尼米兹下达抢修约克镇号的死命令,奇迹发生了,在1500名船员的昼夜赶工后,仅72小时,约克镇号就开出了修船坞。

此时美方有了3艘航母,全部被调至中途岛,而日本则出动了8艘。

约克镇号,图片来自history.com日本方面,赌徒山本五十六又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中途岛,他们集结了明治维新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的兵力:8艘航母,206艘战舰,600架飞机(舰载机470架),5000名陆战队队员。

而且日方的航母战斗群,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母编队。

且不说日方性能优越的零式战机,仅做下兵力对比,日本人就嘲笑美国人可能都不敢应战:航母:8:3(日VS美,下同)战列舰:11:0可投入飞机数量:7:4

《决战中途岛》自信狂妄的日本人觉得自己这次一定能把美军葬入海底,丝毫不重视侦察,而美方已经得知了日军的来犯大致方位和时间。

但作战前,日军临时更换了密码本。

《决战中途岛》美方有摄影师约翰·福特负责记录这场战役,我们才得以看到一些珍贵影像。

在电影里,那个眼看着炸弹就落在身边还在喊“给我拍!

”的人就是他。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1942年6月4日,美方侦察机捕获日军行驶路线。

次日凌晨,日本108架飞机浩浩荡荡的飞向中途岛(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分别36架)。

4小时后,飞机飞到中途岛。

这一幕,被福特拍摄下来。

《决战中途岛》

约翰·福特拍摄的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后来其中一颗炸弹在福特身边爆炸,他身受重伤,失去了一只眼睛。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

1942中途岛的沙岛被袭图片来自history.com日机击落了全部15架前来拦截的美国战机,并突破炮火圈,但他们发现岛上的机场已空空如也。

他们对中途岛一顿狂轰乱炸,几乎炸毁了岛上所有的建筑。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然而,最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

当第一批攻击中途岛的飞机返航时,他们发现海上已经炮火连天,浓烟滚滚。

他们竟然找不到自己的航母。

在短短5分钟内,日本有3艘航母被击沉!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原来,在得知日方几艘航母的方位后,美方下令3艘航母上所有飞机全部起飞作战。

《决战中途岛》即使他们知道此时航程有200海里(战机有效攻击距离为150海里),轰炸完毕后这些飞机将无法返航,不得不迫降海面。

154架美军战机全部向日军航母飞去。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此时第二波日军战机已升至甲板,挂好鱼雷,准备去攻击可能出现的美国航母。

当得知中途岛没什么战果后,日方让飞机拆掉鱼雷,换上炸弹,准备二次攻击中途岛。

他们万万没想到,头顶的云层里,突然冒出一堆美国轰炸机。

其中美方的B17轰炸机从2万英尺高空投下炸弹,但没有一颗命中日本舰船。

《中途岛战役》,1942

日本飞龙号航母紧急躲避B17战机投下的炸弹,1942.6.4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美国的轰炸机由于没经验,对日方进行低空小角度轰炸,他们还没有接近航母,就已经被击落大半。

从大黄蜂号起飞的鱼雷轰炸机,全部被高射炮击落,只有1人生还。

另外从企业号和约克镇号上起飞的鱼雷轰炸机,也没能命中日本舰艇,最后只有6架安全返航。

《决战中途岛》

野猫式战机从约克镇上起飞,他们中许多再没有回来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尽管日方成功防御了这些攻击,但他们的航母甲板上已乱成一团。

刚刚换上炸弹准备二次攻击中途岛的飞机需要再次紧急换上鱼雷,转而去攻击美国航母。

鱼雷和炸弹满地都是,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安全措施。

攻击中途打岛的第一波战机有的已经返航,等待加油挂弹,但他们无处降落。

《决战中途岛》

日本苍龙号航母紧急躲避轰炸,1942.6.4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就在此时,毁灭性的5分钟来临了。

隐藏在云层中的美国俯冲轰炸机呼啸而下,500-1000磅的炸弹如雨点般落下。

这历史性的5分钟被《决战中途岛》完美呈现,让人看得手心冒汗。

《决战中途岛》这些俯冲轰炸机以接近直角的角度(45°-90°)从空中直直坠向日本航母。

飞机上没有雷达或瞄准系统,需要飞行员尽可能低的接近目标。

《决战中途岛》你越接近死亡,也就越接近成功。

在枪林弹雨中,每一位飞行员都是用生命在俯冲。

投弹后,他们需要紧贴海面,将飞机拉起……

《决战中途岛》

《决战中途岛》10:20分。

3颗炸弹击中日本加贺号航母,并点燃了油箱,引爆了炸弹。

加贺号瞬间燃烧成一座海上火山。

美军在作战中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一艘日舰在燃烧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10:24分。

3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扑向赤城号航母,2颗炸弹在堆放的飞机之间爆炸,准备起飞的飞行员被活活烧死在座舱内。

10:25分。

苍龙号航母被3颗炸弹命中,顿时火光冲天。

图片来自wikimedia美方也遭到日军猛烈攻击,刚刚被修好的约克镇号被鱼雷彻底击沉。

三种影像对比:

《决战中途岛》

约翰·福特拍摄的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中弹后的约克镇号,1942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短短5分钟,日军3艘航母被毁,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日本的飞龙号也在下午遭受重创,第二天沉没。

在1天之内,损失4艘航母,日本遭受了二战以来的首次挫败,这更是他们300年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中途岛一战,日本彻底丧失制海权,失去了太平洋战场,这场战争也已经预告了日本帝国的覆灭。

日军战俘被救起后安置在中途岛,1942.6.19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这场战役,日本损失了4艘航母,253架飞机和3500名士兵。

而美方损失了1艘航母,1艘巡洋舰,147架飞机和307名士兵。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电影中那个叫迪克·贝斯特的飞行员,在现实中确实击中了日本的赤城号和飞龙号两艘航母,并导致其沉没。

但他也确实因为误吸入碱性气体而迅速退役,随后他又因为肺结核在医院进进出出待了4年。

图片出处见水印“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飞过”,贝斯特后来向他的朋友这么讲述曾经的故事。

中途岛战役时他所在的小队有15架战机,其中只有4架返航。

2001年,贝斯特逝世,享年91岁,他育有一对儿女,还有一个孙子。

他被安葬在美国最著名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决战中途岛》>>>>终——人类之殇1998年5月19号,在海底沉睡了56年的约克镇号航母被发现。

曾在航母上服役的老兵比尔比尔·瑟吉本来正谈笑风生,他突然哽咽。

沉默了一会,他抬起头,眼睛里泛着泪水说:我代表约克镇号上所有船员感谢你们……但是……现在只有我在这里,他们都不在了……

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77年后,中途岛的故事被搬上荧幕,而参与过战役的那些人越来越少。

但每一年的6月4号,美国都会有中途岛的纪念活动,正如我们每年的9月18号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因为即便生活得再安逸,也要知道,曾经有人,为了你我今天的生活付出了生命。

我们要记得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帮助过我们的人,并保证这样的历史不再重演。

图片来自simhq.com最后,探长想用一次对中途岛老兵的采访结束。

Lolyd Childer曾是一名通讯员和火炮手,讲述完中途岛战役的故事后他说:“所谓的‘文明’国家之间,竟然可以做出这么可怕的事情。

这让我深信,我们其实还没那么文明。

参考资料:1.纪录片《Apocalypse: Second World War Documentary》2.《百年战争——中途岛海战》中国人民解放军音像出版社3.《百年航母——搏杀中途岛》4.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约翰·福特拍摄5.《档案——最高机密之轰炸东京&浙赣生死大营救》6.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7.新闻短片《Bombing of Pearl Harbor》(The News Parade.1941.12.7)8.新闻短片《Yanks Bomb Tokyo!

》(The News Parade.1942)9.《Richard Cole, 103, Last Survivor of Doolittle Raid on Japan, dies》——The New York Times10.《World War II: Battle of Midway and the Aleutian Campaign》The Atlantic11.纪录片《Dangerous Missions: One Hour Over Tokyo》(1985)12.洛杉矶时报《Richard Best, 91; Piolt Helped to Sink 2Japanese Carriers in Battle of Midway》文/女神的秋裤(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9 ) 比《珍珠港》好看十倍的全景式海战片

摘要比《珍珠港》好看十倍,没有人定胜天之类的刻意煽情,也没有单手拆高达之类的荒谬情节。

个人英雄主义有吗?

有的,但这也是体系配合下的个人英雄主义。

离开了体系,个人再牛逼,卵用没有。

本片最适合的观众群是初到中级军迷。

如果尼米兹,哈尔西,杜立特,山本无十六,南云忠一,山口多闻这些名字对你比较陌生,我建议你还是先补补历史再去观影为好,因为导演默认你能一眼认出这些人。

(其实首次登场的时候像柯南那样加个字幕介绍会比较好)如果你能不翻舰艇图册就能瞬间报出IJN各舰舰名,可能会看出很多破绽。

毕竟浅野忠信敬的也不是海军的礼。

(《啊,海军》里可以看到IJN应该怎么敬礼)优缺点优点:全景展现,机库作业,甲板作业,潜艇作业,战棋推演,情报作业,统统都有特写,细节还是相当到位。

尤其是三个俯冲轰炸的长镜头,在整个电影史上都是独一无二。

缺点:时间过得太快,把从珍珠港到中途岛整个过程,塞进两个小时,难免挂一漏万,有些地方过渡得太突然。

要是预算再充足拍个上下集甚至三部曲,那就更过瘾了。

情节本片是海军十字勋章获得者C. Wade McClusky以及幸运E的企业号视角,所以有企业号的事情就详细,比如珍珠港,比如杜立特空袭东京,以及不怎么出名的马绍尔突袭战。

而没有企业号的就一笔带过,比如珊瑚海海战和整个TF17约克城号。

可怜的弗莱彻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

由于中方投资的关系,中国军民营救杜立特的戏份有点多,而且跟主线关系不大。

鹦鹉螺号潜艇的情节也显得有点突兀,但要不是鹦鹉螺引来了驱逐舰岚,主角也不会通过驱逐舰找到日本航母,其实并非可有可无。

人物指挥官这边个人认为演的最好的是丹尼斯奎德的公牛哈尔西,日军这边是浅野忠信的山口多闻,南云显得有些弱智,不过总的来说还比较平衡,最后影片也致敬了日美双方的参战人员。

毕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技战术水平最高的海战,well deserved。

飞行员这边我觉得主角的小弟James Murray演得不错。

主角组炸完加贺回来,斯铺路恩斯又叫他们去打苍龙,结果小弟说我不想去了。

海军勋章也有了,回去肯定鲜花美人了,再去又是九死一生了,尼玛,正常都不会想去。

结果主角做工作,说我们就是吃这个饭的,明知是个死还是得上啊。

说好的自由主义呢?

😄题外中方投资拍了一个美国主旋律,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

美国太平洋舰队拍死太平洋西岸试图挑战的新兴力量,你说有没有影射现实涅?

虽然PLAN既没有克鲁特环礁也没有塞班岛,地缘态势比当年IJN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无论是经验也好教训也罢,可资借鉴的仅此一例了。

观影的观众里,站一航舰的又有多少涅?

最后,太平洋大海战什么的,电影里看看就好,让我们一起祈求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

 10 ) 记住那个画面

这是那种不控历史也分不清明星脸的最路人的观众也会忍不住看两眼的电影,它至少有种让人无法拒绝的热闹。

军舰、航母、潜艇、轰炸机、导炸弹、鱼雷,每一件都是大男孩梦寐以求的终极玩具。

看那群幸运儿们气定神闲地调派军备,或是跳进驾驶舱,会让你突然在某一刻也想披上军装,去杀它个七进七出。

电影多次强调的一个事实是,在当时的太平洋战场,貌似强悍的美国其实处于全面劣势。

日本是一颗飞速膨胀的肿瘤,中途岛之战是有望遏制肿瘤的最后一场手术,那种大卫对阵歌利亚般的强弱悬殊,需要的是手术刀般精准的作业。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情报破译的洞察秋毫,军政高层的移棋布局,但胜负的关键,还是要落实在最终的执行者,那群飞行员身上。

他们驾驶的是二战史上战功卓著的无畏式轰炸机,他们苦练的是鼎鼎有名的俯冲轰炸战术,他们从近乎自杀式的距离投下炸弹——在被炮火击中之前——那是起降有限的海军所能仰赖的唯一战术。

关于太平洋战争的老电影也算是童年回忆的一部分,以前看老片比较不满的一点是,防空炮的曳光线总是很弱鸡,稀稀落落像鞭炮被到处乱扔,一点威胁感也没有。

新电影的技术当然可以捏出更多的爆炸,但把密密麻麻的火力网做得足够慑人,才让我真正兴奋起来。

千万个死神同时向空中射出淬毒飞镖,狰狞的光芒闪耀天际,每一粒光、以及那些光之间看不见的暗器,都是沾身毙命。

这个电影里拍了很多次飞机穿过烟雾、海浪、云层的画面,短短几秒内视线完全遮蔽,不知眼前吉凶。

在我们看来稍纵即逝的莫测,对应的是前线每一个战士时刻面对的处境。

不管在船舱里偷点一根烟聊几句故土,还是在机舱里盯着迎面高射炮的火焰,都是一样——时时刻刻的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就像一个角色所说,命运不可测,对抗它的唯一方法,就是索性不去想等在后面的是什么。

所以,那些俯冲而下的飞行员,面前是战舰、是炮火、是终身伤残、是过半的死亡率?

有什么关系。

冲进去,就对了!

以蹂躏地球驰名的导演艾默里奇努力尊重和还原历史碎片,但这电影最鼓舞我的还是空中勇者的感召。

他们拥有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勇气不是靠悼念的相片可以勾勒,不是靠歌颂的辞藻可以还原。

勇气就是肉眼可见的遮天蔽日的夺命光网,就是片纸之隔的生和死的赌命冲锋里,他们就那样闯进去,不管能不能活着出来。

在漫长的可贵的和平年代,记住那个画面,就几乎不可能忘记战争。

《决战中途岛》短评

实在是太普通和敷衍了,照着历史课本拍一遍也不会比这个拍的更差。

2分钟前
  • 小乔
  • 较差

开头特效太假,还不如游戏CG。好在最后大战场面宏大刺激,也挺感人,把反派日本人都都塑造的十分立体,不是一味的丑化。战争迷不要错过。熬过前半段,后半段分分钟教国产抗日剧拍战争片。

3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还行

“是偶然,他们没有我们那么勇敢”

6分钟前
  • 还行

中资输入换来一个纪念镜头给中国平民。贸易战还没完呢,又开始歌颂中美友谊了。

8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本质上就是常规的好莱坞大片,但是看惯了抗日神剧再来看这部电影,差距真的太明显了。我们被抗日神剧残害多年,已经快要忘记正常的战争片是什么样子了。正常的战争片里没有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只有缜密的情报工作、精心策划的战略、以及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敌人的战舰更多、装备更现代化,但是他们也有最顶尖的情报人员,最不怕死的战士。不是把观众当傻子的抗日奇侠,而是血淋淋的恶战。迪克·贝斯特这种以身体、以未来为代价取得胜利的军人值得铭记,布鲁诺这种宁死不屈、绝不泄露机密的军人同样伟大。日本军官选择和军舰一起沉入海底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这不是美化敌人,而是尊重敌人。优秀的战争片尊重敌人,拙劣的战争片丑化敌人。因为丑化敌人就是丑化自己,尊重敌人就是尊重自己。

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无聊冗长且难以忍受。给两颗星都算多的,艾默里奇这几年都拍的什么玩意儿啊,艺术水平忽高忽低的这个程度,拜托老爷子老老实实去拍灾难片好么,世界末日,大地震,龙卷风,火山爆发,随便你拍啥都行,别再拍什么战争片,动作片了,十分难看。您不是诺兰,不是斯皮尔伯格,没有横跨各个类型片的超高艺术技能,认清现实吧,老爷子灾难片迷真的眼巴巴盼着呢。我这都好几年没看过好看的灾难片了。恳求老爷子继续轰炸地球。同题材的太平洋战争片,还没人日本人拍的好呢。

12分钟前
  • 抱抱
  • 较差

对战争的看法,间隔的时间越久也就越理性。孤注一掷的赌徒,隔岸观火的看客,裹挟着所有情愿或不情愿的人,一旦开弓,便再也没法回头。

14分钟前
  • 花落花开自有时
  • 推荐

好莱坞的主旋律真的衰落了,从当年的兄弟连,到后来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都是当年在国内万人空巷观看,决战中途岛只能说差强人意。1.决战中途岛场面很宏大,塞得角色满满当当,但是一部好的作品不是场面搞得越大角色越多就会越好。过多的和主角没有交集的角色只会让故事显得累赘。所以杜立特角色完全是多余的,可以删除的。2.你要让观众了解主角的魅力和人生,你就需要大篇幅去介绍他,而不是蜻蜓点水般走个过场。这样的片子立不起主角魅力,就算失败了。3.一部优秀的战争片,需要汉斯季默这样的配乐师,珍珠港的配乐真的好莱坞顶尖配乐,每次听原声都泪流满面,而这部就只能说配乐一般。

16分钟前
  • adakenndy
  • 还行

艾默里奇还没有从“灾难片大导”的身份里脱离出来,明明投资就不高还硬拗“大场面”,结果廉价CG感的爆炸特效在银幕上被一览无遗,战斗场景也被剪得稀碎(为了撑时长)。这种投资不高的战争片就应该把大钱集中投到第三幕,做一场连贯的高潮戏,而不是哪儿哪儿都炸一下,雨露均沾吗?剧情赶趟,每一场戏都功能化极其严重,文戏想塑造人物群像,奈何拿到的是三流剧本,要不是演员都是熟脸估计会分不清角色。音效剪辑也毫无新意可言,一开打就是“哒哒哒”,第一次对战争片听觉疲劳。艾默里奇成不了梅尔吉布森,倒可以试着成为迈克尔贝,起码后者知道怎么炸比较爽5.0

21分钟前
  • 空白岸
  • 较差

把你已经知道的那些事情重新讲了一遍,然后什么都没有让你记住。固然带历史焦味的战争爆米花片,会因为英雄榜的出现,“真实”二字的敲印,好像变得有分量,然而,还是觉得《决战中途岛》是一部战争渣片。尤其是认真想想,这些地方,恰好是偷工减料,不需要花什么预算的计俩。名为《决战中途岛》,实际上几乎把太平洋战争给捋了一遍来龙去脉,让山本五十六背一些历史台词,或者隔段时间,就来上一轮战争教科书PPT画面。廉价的CG画面,令铁皮飞机有如塑料片一样摇摇欲坠(全片唯一有印象冲击的,就是多次冲向烟花筒的俯冲轰炸)。为了表现士兵意志动摇,前后来了两次一样的说教,几乎是那种你会猜到下一句台词,巴啦啦的过场戏。全片没有看出任何在中途岛决战的故事必要和情绪铺垫,至于人物塑造,还是不要去想塑造这种事情了。

24分钟前
  • 木卫二
  • 很差

应当尊重流水账不被删的权利!

26分钟前
  • 真绪
  • 较差

艾默里奇一去不返的创作力,特效堪比独立日2,又乱又满的塞进了整部影片

31分钟前
  • 老李
  • 较差

我内心不反感这部电影,还挺好看的,空战几段能满足战争片爱好者基本需求,第一次觉得艾德·斯克林有点撩。整个过程有一种现在重看“泰坦尼克号”似的怀旧感,手法、叙事方式都像上个世纪的美国商业片。看完对同事直言“太传统了”,在今日今时看到,这种传统还有点动人。当然在今时今日上映,也有一点点政治意味。它有点像新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建字三部曲等主旋律片,让观众数星星,国村隼、浅野忠信……不得不怀疑这是中国资本介入的原因。但是它比三部曲要好一些。尽管它也不好好磨剧本,台词极差,“历史背景吞噬了个体”,没有情感线,我们看不到什么人物和人性,但好在它对历史信息还算重视,不试图洗脑,简单纯粹,没什么害处。会纳闷导演艾默里奇还真普通,转念再想,艾默里奇不也一直那个样子嘛,没啥让人记得住的作者标识。

33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美国主旋律,但我感动了。主旋律战争片控制好立场才高级,这部电影做到了,歌颂美国军人同时,也不一昧抹黑日本军队,可以说不偏不倚了。海战场面宏大密集好看,把我轰傻了,挺好。

34分钟前
  • 小烨
  • 推荐

看美军轰炸也就图一乐,真炸航母还得看南云中一。

37分钟前
  • 浩子菌
  • 推荐

好莱坞拉不到投资,就来坑中国土豪。除了几场俯冲轰炸的戏还可以,其余部分都是灾难。剧作极烂,就是把太平洋战争按百度百科拍了一遍,完全流水账。视角多的可怕,但艾默里奇毫无掌控力,群戏完全崩塌。cg特效及其粗糙廉价,imdb显示成本是7500万美元,也不知道都花哪儿去了。

42分钟前
  • 会变猪的蝙蝠
  • 较差

导演随便拍拍,观众随便看看,感觉不到人物的存在,或许极端时期所有人都只允许作为一个毫无感情的战争机器吧。

44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一定要看巨幕,绝对加分!实打实的二战片,巨幕版可以给到4.5星。美方日方全都是熟脸,其中PW和伍迪最赞。光看演员就已经值了,何况说是中途岛却还附赠了珍珠港和炸东京。感动点也很多,我最大泪点是在片尾字幕说炸完东京落在中国最后幸存的老兵们每年聚会一次,直到2019年最后一位去世…

48分钟前
  • 雅典娜
  • 推荐

中途离场。

51分钟前
  • CHRI5XY
  • 较差

宏观战争片最忌讳两条,“流水账”和“一点也不惊心动魄”,这部基本两样都占了。

53分钟前
  • 柯里昂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