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虎之死,我认为可以说是崔班长计划里的一环。
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前面暗示过大虎和崔班长一起开车被调查官跟踪的时候,崔班长是相当警觉的,马上就发现有人跟车;而在他去处理张和张的小弟的时候,被大虎跟踪了一路一点都没有发现我是不太相信的。。。
第二是在处理张的小弟的时候崔没有表现出一点犹豫,足以说明他不是因为情感上不想让自己的手沾血才迟迟不动手而是一早就打算处理掉张的小弟,只不过借用大虎这把刀而已;第三是因为大虎在和崔去看李东石的尸体时已经对崔产生了怀疑,崔处理大虎的尸体和刀的反应速度之快、后续调查方向之准,都不是一个错手杀掉兄弟的人的正常反应,这三点都可以猜想崔就是借机除掉大虎而已。
私以为,崔在和朱碰面以后就已经更进一步黑化,初步有这个计划的雏形了。
然后联想一下,崔是在什么时间点才去悼念大虎呢?
不是在大虎出殡当天,虽然那天是他晋升但是完全可以在仪式之后第一时间去探望不是么?
他去痛哭的时间点,是在他得知李东石就是真凶之后,他当初完全碰到了一副好牌,以他的聪明完全可以把境况扭转过来,而且他兄弟也不必牺牲。
只能说,千算万算不如天算吧。
以上是我的一点腹黑猜想,觉得不对的话就是我错哈哈。
常言:一波三折。
或许这部电影达不到,但是一折两波还是有的。
从开始观看,你会不自觉感受到剧情的爬升,然后归于平淡,最后却在结尾来了一个大高潮。
所以本来的三星又会飙到四星。
第一波,现实又真实。
崔哲基作为主角,一个基层的警察,有着自己的坚守,却也能认清事实。
自己的升迁现状、属下兄弟们的情况、妹妹的生活实际。
都能在底线上徘徊着,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扛下一切。
为此有了与警察高层的交易,有了在地板寻找疑犯演员照片的一幕,最后开始了一顿为达目的,佛挡杀佛的操作。
包括检察官朱阳,也是如此。
两人碰撞,精彩的对抗。
却在崔哲基脱衣一跪之下,达到真正的波峰。
为了属下和妹妹等,可以放下所谓的尊严。
这才是生存之道。
第二折,如何解决问题。
为了结束烦恼,选择了结束一切的隐患。
或许灭口才是最干净的手法。
在灭口场景中,突然冒出来的兄弟,让原本上升的剧情陡然之间下降,一切如你所料,误伤了兄弟。
但是恰恰是在这样的场景之中,自己突然想到,每个人在面临绝境之时,如何选择,自杀逃避还是生死一搏?
其实在极端的压力之下,大部分人应该第一选择,或者说首先面临的选择都是逃避自杀,而非冷静思考,其实底线就是一死,放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这个时候的状态转变,是十分困难的。
这倒是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发生问题时,首先考虑最差的后果,尔后在往上考虑,或许问题就会有新的生机。
第三波,检察官朱阳的豁免。
剧情发展到崔哲基被兄弟报复而死,而且朱阳的丑闻铺天盖地,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大喜的结局?
好像符合大家的预期。
但在大家以为结局如此之时,朱阳在岳父的庇护之下,却能安然无恙,让你心潮再起一波。
却也是最现实最致命的一击。
一切的一切,归根于底,是需要有后台,或者说是你成为后台。
如此才能无惧风浪。
其实两波一折,说明的是什么?
就是一个生存的问题,也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如果要生存下去,你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凌晨5点看完后豆瓣里的第一个影评,很想写点东西。
关键还是在影评中没看到我觉得共鸣的东西。
这个电影不认真看真感觉好普通,很平庸,也许是没有那个主角代入感或者是镜头所表达的不足。
我觉得这就是主角黄政民(崔哲基)的独角戏。
1.故事开头警署局长与厅长的对话就表明了整个电影所表达的中心“他不是专业警校毕业的,这对我们更方便啊”。
从第一次的“不当交易”开始,不管成与败,黄政民注定是一个牺牲品的缩影。
不是警校毕业,如果与厅长的交易东窗事发他就是弃子。
(当朝临时工的写照)2.看完电影后第一个疑问,崔班长为什么答应警署局长的交易?
后回想起崔与张锡邱桥下会面拳脚相加的镜头,再到团队人员与妹妹家人被抓后在检察官面前下跪的对照下。
崔在乎的只是他们,一个单身大叔的年纪,他们是崔唯一的牵挂唯一的家人。
这也就有了答案。
3.不是警校毕业3次错失晋升。
其他组的升迁,自己队员气不过跟他们的大打出手。
队员跟大虎的经济情况。
妹妹顶着个大肚子还在经营着一个破旧的理发店。
妹夫替他收黑钱。
这一切他所在乎的人,只要他接了这个交易,全部可以迎刃而解,所以理解了崔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4.在嫌疑人里崔还有认真在调查,并没有随便从中挑选一个替罪羊。
可时间有限,证据不足。
在锁定李东石嫌疑最大后。
崔单独去找了张锡邱。
即便最后时刻大虎要替崔杀了张的助理,崔也极力反抗。
他不愿自己在乎的人受牵连陷入这肮脏的交易。
这是他一个人的生与死。
5.队员看了大虎死亡的部分片段。
误以为是崔陷害了大虎,栽赃大虎与黑社会的金钱交易让警队蒙羞,大虎死了警衔还降级。
崔却因此晋升。
让我想起片中的一个插曲,崔被停职的时候队员极力反抗,在饭桌见了警署局长后复职。
队员们却以为是他们的反对起了效果,才让崔复职。
也许也正是这些种种因素,队员们对崔下了杀意。
在他们的立场里,这是江湖义气的缩写我待你义薄云天,你却见利忘义6.崔晋升警长,进入警长办公室的时候。
触发了我2个片段。
队员同其他组员大打出手崔制止时回头看了眼办公室的警长,警长无动于衷。
队员被检察官带走事后崔赶到大骂同事时回头看了眼警长,一样的冷漠。
我不确定导演想表述的意思。
按我的理解是。
崔独自一人在警长办公室,独自一人偷偷去大虎墓碑,独自一人在车里哭泣......就仿佛看到了崔当上警长后活着如电影里的警长2个镜头0句台词,卑微的在忏悔中安度余生6.电影最让人难受的就是队员杀崔的那一幕,本是崔在忏悔中度过余生,却演变成队员们在他们的认知里骄傲的活着!
永远不会知道真相!
震惊全国的连环杀人案。
抓捕行动连续失败,总统也亲自介入了案件当中。
调查途中最大的嫌疑犯神秘死去,警察厅决定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制造假凶手来了结案件。
崔哲基没有关系背景,为了结束妹夫受贿和手下兄弟提职,被威胁处理此事。
他利用一个地产老板张锡久,威逼李东阳认罪。
得到房地产大亨金会长的支援的检察官朱阳得知崔哲基以竞标贿赂罪拘留了金会长后,他开始调查崔哲基。
发觉了崔哲基和张锡久之间的不当交易,并查崔哲基的弟兄,逮捕其妹夫一家,崔哲基跪地服软。
张锡久更改大楼设计,用手里证据逼崔哲基帮忙。
崔哲基勾搭张锡久手下眼镜,制造张锡久施工电梯坠亡的假象。
眼镜以证据威胁崔哲基帮自己,崔哲基想除后患,举枪时,手下小马赶来阻止,厮打中失手打死小马,于是杀了眼镜,伪造小马和黑社会眼镜分赃不均互杀的现场。
崔哲基升职,手下弟兄怀疑,调查找到张锡久另一个手下,发现了崔哲基制造假象的录像。
化验室来电证实李东阳就是连环案凶手,崔哲基懊悔一切的没必要。
手下弟兄让张锡久向崔哲基开枪,并撞翻打电话求救的崔哲基。
崔哲基死去。
几个弟兄揭发朱阳,朱阳岳父是官员,帮朱阳压下去,继续自己的检察官职务并在不久后提升。
1、组长和他的兄弟从开头办公室那场戏来看感情是很好的:其一,六个人都不是警校出身; 其二,两帮人因为晋升事件发生争执的时候组长出手揍大虎,大虎表现得十分顺服,说明以大虎为首的五个兄弟对组长是没有二话的。
2、组长答应去找演员除了考虑自己的处境之外也在替手下的几个兄弟考虑,毕竟升职之后自己和几位兄弟的处境都会发生变化,这一点说明组长心里面是有这几个兄弟的。
3、从片中的几场戏来看,组长和大虎走得非常近,彼此感情非常好:其一,吃大排档时组长批评大虎收钱;其二、两人出勤时组长在车上询问大虎家小孩的学习情况;其三,组长死之前因为失手杀掉了大虎坐在车上哭,不停地说对不起。
4、最关键的是:既然六个人的感情很好,大虎死之后剩下四个兄弟看到张石九手下的视频之后连问都不问就决定让人杀掉组长,这一点基本上就说不通了。
四个兄弟对组长的为人难道没有一点认识吗?
组长杀大虎的动机是什么?
难道电影是想表现有背景的检查官作恶之后没事,没有背景的组长作恶之后就得死这样的反差?
题外话:组长接了这个烫手山芋之后就算不跟大伙交代,至少应该跟大虎说一声。
组长完全瞒着这几个兄弟单枪匹马地去做这件事情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他的五个兄弟一下子就跟故事脱节了,后面几位兄弟的出场都变成了一种强行连接,尤其是大虎的出场都是为了导出最后兄弟发现组长干的坏事而导致其丢掉性命。
这部电影的两位主演表现都很出色,整部片子想反映的问题也很多,节奏很紧凑,如果打磨得再细腻一点就更完美了。
看片子的时候,需要根据某个地区或地方的人文文化与影片相联系,要不然就会脱离实际,看起来显得浮夸而不真实。
比如美国人的片子,大部分人的表演加入肢体语言辅助,在我看来是略显夸张的。
不过,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只是你看之前要理解,要转到自己的“美国频道”下观看它。
又比如这部韩国人的片子《不当交易》,就是常见的权钱交易犯罪片,故事在无辜的百姓、商人、记者、罪犯、嫌犯、警察、检察官这些人展开。
韩国人相信丛林法则,有个普遍的食物链,比方说在这个片子里:检察官< >>警官< >>记者>商人>百姓,其中检察官地位一般高于警官,但因为互无隶属关系,警官有时也不把检察官放在眼里,看实际情况吧。
而记者掌握舆论,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制检察官或警官,是检察官、警官、商人或罪犯可以利用的棋子。
当然,当这个棋子尾大不掉时,也是压在上述嫌犯心里的一块大石,使得他们互相猜忌,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一般来说,食物链的上一级对下一级是绝对碾压的,出手就是降维打击。
像片中干练的警官,不配合检察官假公济私的工作,因为两人身上都有污点瑕疵,互相掣肘。
但检察官恼羞成怒,一个手令可以把与警官所有有关系的人召见调查,包括同事、妹妹等人,而且行为粗鲁,在警察办公室、在警官妹妹家里,像抄家一样搜索其认为有效的一切资料,最后连人一起带走。
警官因为被上述所有关系人埋怨,也因为内疚,意志迅速崩塌了,决定认输。
约检察官在高级会所吃饭喝酒低头认错,检察官得理不饶人,一脚踹飞酒瓶。
警官强忍怒气,脱光衣服只剩内裤,并跪下认错(这个可能是韩国人的仪式吧)。
检察官看着警官彻底放下尊严,抱着妓者得意的笑了。
无辜、老实的百姓李东石被屈打诬陷,入狱后被灭口。
看到这里是有点疑惑的,这个罪犯既然可以通过保护伞到监狱继续灭口,明显远远超出两位主角警官和检察官的能力范围,说明他有更加强大的背景,没必要跟两位主角深入互相绑架,这简直就是引火上身,自取灭亡。
算是剧情需要吧,反正是个故事无需深究。
演员都挺好的,都演出了自己的风格。
检察官高高在上,混迹在上流社会,混吃混喝,不管人间疾苦,只想自己飞黄腾达,有朝一日成为人上人,老百姓的牺牲只是他的垫脚石而已。
警官比较接地气,有一点鳄鱼之泪,但是也不多,明知李东石是冤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徇私枉法,见死不救,一步一步走向堕落,以致被罪犯逐渐控制沦为棋子,处处被动,最终坠入深渊。
罪犯张邱锡也相当出彩,其独特的外形是某一类大韩民族的代表,一看就知道是韩国人,把人性之恶演绎的相当到位。
相对于日本人在电影里处处表现如谦谦君子,营造礼仪之邦的行为,韩国人敢于直面现实,揭露丑恶,这也是韩国电影成功的因素之一吧。
作为韩国电影的发烧友,建议你们看一看。
电影是一个屌丝警察和人生逆袭的检察官的对决。
两个人交叉点并不是在一个事件上,应该是围绕着两个价值观,一个是屌丝逆袭中的思想,一个是逆袭后的屌丝思想。
警察想要抓住一个机会就会飞黄腾达,而检察官已经逆袭后,要守住自己的荣耀。
影片从来没有脱离这个主题,而且多个隐藏场面台词也很棒。
检察官: 一而再的好意,让人觉得是权利。
然后一顿的飚戏啊,这估计只能这个演员才能如此淋漓尽致的演。
屌丝虽然拿到了荣耀,最后死了,觉得太唐突了。
唐突点在于不是一个人作案,而是多人作案太把人之间的感情当回事了。
这样杀人也有点违背警察的完美杀人计划了,反而一个人去会更好。
逆袭后的人就带上靠山,还照样去上班。
最后知道犯罪人是对警察机制,检察官机制的讽刺。
香港片的镜头,加上过多韩国夸张表情肢体语言的传统艺能刻画,踢门砸电话亭摔东西不时感到那里的物件损耗很快,上级对下级不叫喊不踢打不抽耳光无法对话,亲人间叫喊完立马软糯无辜低声细语是他们的温情,开车窗漱口是真男人的不拘小节,脱光衣服跪着道歉是负荆请罪式的东方美德,这不是讲故事,这是非物质文化民俗展览,靠人物装逼卖座的电影越来越少但永不过时,美国《速度与激情》,日本《热血高校》,中国《战狼》,韩国可以说太多了,美国的形象代言人是超级英雄,韩国是检察官,中国是吴京,阿西巴。
电影内容太对得起这名字了,处处是不当交易啊。
韩国的电影也是够力,让黑暗的警察和检察官们狗咬狗,看谁更疯,谁先咬死谁。
真的是兜兜转转,不到最后不知道会怎样真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选做演员的犯人就是真的犯人。
开始的时候上层们密谋找个做事的替死鬼,然后做完事,就真的卸磨杀驴了,可怜可恨崔组长,被利用被杀害还被自己过命交情的同事们误会。
还是太天真,没有背景,又岂是办一件事就会成为体系树根的存在?!
还是像检察官这样,就算犯了那么多错,又怎样?
有背景就没问题!
再看看崔警官他们,一群底层生活的穷亲戚,被利用被杀害怎么就那么顺理成章到让人难过。
也许因为我们还不如崔警官吧,我们就是随时任人宰割的平民,而已。
有背景的活着,没有背景的死了,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不得不说,看到最后,真真是恐怖片的感觉。
跟《王者》调性很像,有背景的检察官才是王道!
黄在警局活的憋屈,先是帮助柳送了个房地产大佬进去,让柳得逞一个房产项目;后来奸杀幼女案迟迟未结(原是找到了凶手,但不小心打死了),上司顶不住舆论压力了,想找黄去找个替死鬼来解决,说事后给升职,然后黄去找柳帮忙,柳找了个替死鬼进去;先前送进去地产大佬金,和检察官周阳有勾搭,被柳发现了,拍了一堆照片威胁检察官,并且找人捅了金。
后来检察官在调查替死鬼时发现了黄和柳的勾搭,然后检察官开始找黄的麻烦…三人就这样牵在了一起,柳要拿下项目,黄要升职,检察官要保住乌纱帽…结果,原本互相牵制的平衡被打破,替死鬼自杀了!
检察官只好狗急跳墙,一堆操作猛如虎,吓得黄也急了,两人一串通,安排柳的二把手把柳给搞了,等柳完了再把四眼二把手也搞了,好巧不巧,搞柳二把手的时候,黄的二把手大虎出现,大虎不想黄背上污点,阻止期间不小心打死了。。。
然后黄重建现场,升职!
好巧不巧,重建现场的时候,柳的二把手也留了一手,安排了司机在楼上拍了下来…然后黄的一众小弟看到视频,把黄搞了,然后公开视频…最后检察官有爹撑腰…太极旗飘扬PS:黄升职,DNA结果公布替死鬼就是凶手时,全片讽刺到了极点,连开片打死的所谓“凶手”,也在这里说明警察又乱杀!
鬼畜
不当交易之下的全员恶人,最后的结尾太烂了,想反转一下又不是很成功
整得太闹心了……
接近四星,双雄式的对决刺激无比,此消彼长,悬念丰富,成功描绘出一个黑到骨子里的公检法世界,动作不多但设计精良,配乐情绪紧张,过耳难忘,甚至有点过火
二不拉几
公检法博弈。
揭露公检法腐败内幕的作品真是再多也不嫌多。尽管讲述黑吃黑的电影经常性地落入一种隔靴搔痒的窠臼,但拍出《新世界》的朴勋政却用斯科赛斯式的喜剧漫画风为这种警匪类型片注入了一股“老坛酸菜”的味道。他一定要让那些隐秘而肮脏的《不当交易》体现在每一张百感交集的脸上。在看似风光的场合里,人的五官和动作以及在充斥着各种歧视性、辱骂性和暴力性的话语间的权力争斗不仅令《寄生上流》的《华尔街之狼》忍不住作呕、抓狂和暴怒,更让围观的看客忍不住叫好和发笑。遗憾的是,机遇与挑战在时间长河中就像《赛末点》那样只有短短一瞬。一念之间,你要么迈向《新世界》的大门,要么坠入永无翻身机会的深渊。只有洁身自好的人才配拥有人性和家庭,只有念及《大虎》以及兄弟情义的人还在下跪、忏悔和认罪。正义永不会缺席,死神也仅仅是经常性迟到而已。
四星半,不落俗套,没有美女,男演员也选的对。
嫌疑人的死真是荒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啊,早鉴定就好了,结果那么麻烦,牵扯那么多人进来。一样的内线交易,检察官没事,警察却挂了。没有后台啊。片子的节奏有点怪。
Push.
能撑过前半个小时的都不容易
音乐设定到表演充满着对新世界的模仿。
直到看介绍才明白讲的是啥
不停咆哮不知道在说啥,搞了两个主角却没有双线叙事
公检法商黑,黑吃黑,错掩错。墨墨黑呀。
完全理解错基调了,开头一个麦高芬,然后各种意料之外的发展方向。
勉强及格。一个警察一个检察官一个商人一个黑道商人的四角关系,最后因一场全民关注的少女奸杀案而产生角力和勾结,四去其三而电影聚焦的韩国财阀社会依旧稳固。这个剧本比柳昇完自己搞的那些动作类型片框架里的要复杂,指控韩国财阀社会并不新鲜,全员恶人的主角群亦非独创,比较好的地方是编剧扎实的表现角色生存困境,捎带也垫了兄弟情之类元素,这些设计都挺克制的。柳昇完的导演环节一如既往的有问题,他镜头里的人物经常处于暴躁情绪里而欠逻辑,比如本片大虎阻止黄政民杀人、黄政民对黑道柳海真毫无底线的压迫(直接导致他自己对形势失去掌控)之类举动因为缺乏垫戏,显得角色像神经病,开场部分交代四人关系的戏略显凌乱,感到导演的吃力。黄政民找黑道胁迫认罪的嫌疑人,后来又交代确是真凶,是把黄的角色往悲情英雄上靠,这处理并没有必要
每个人都被抓到了把柄,然后你利用我,我利用他,他反过来又利用我,黑吃黑狗咬狗,最后的下场都是一样的。
一旦有了错误的开始,就注定没有善终。
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