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剧比起红楼梦翻拍或者什么的,更像是红楼梦的同人剧。
不过这部剧虽然像同人剧,但是却比新版红楼好多了。
之所以说这部剧像同人的主因是因为剧中各个人物的人设和书中不太一样,比书中要乐观开朗一些的林妹妹,比书中还要渣的宝哥哥,少了几分圆滑的宝姐姐。
多着人间烟火气息的惜春……所以看着更像是红楼梦同人。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众人云若是曹公笔下红楼的结局,必会是中国名著中最为悲情的作品。
现仅以电视剧《黛玉传》之结局,谈谈粗人心中的感触。
如有哪些内容有伤原著大雅,还请大家见谅,有何意见也欢迎大家佐证。
《黛玉传》大胆的结众家之言,观后倒觉得高鹗笔下皇上大赦宝玉中举之云云尤为可笑。
真道是一切事皆有因果,引刘心武老师妙玉罪家之女之言,成窑五彩小盖钟为线,呼啦啦地大厦倾。
后五集却确过于紧凑,自然也有许多纰漏,但也算差强人意了。
晴雯因诽谤含冤而终,虽兄嫂一段有悖原著,但宝玉杜撰芙蓉诔一段也算情真意切。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染病而终,虽不似高鹗所写,但想香菱也算是书中从始的一条线,结局未免有些轻描淡写,总觉得有所欠缺。
探春一段写的倒是尤为感人。
前写赵姨娘辱亲女,探春满怀委屈,后写探春远嫁海疆,姨娘本欢心为亲女儿梳妆,却未见的最后一面,探春窗下痛哭,一声娘叫断看官肝肠。
父母之命不可违,仅此一句,写尽了封建家庭无尽的悲凉。
王夫人为了保住家业,亲上加亲,调包一计,只害的香消玉损。
但片中此处却写得近似矛盾。
贾母既对黛玉的疼爱丝毫不减,知道黛玉香魂散去,一声黛玉,寿终而去。
这就不解,为何明明最疼的是这两个孩子,却在这两个孩子的终身大事上不再用心,冷眼旁观。
哪怕含愤而终也对的起这木石前盟啊。
谁又不会对黛玉的死心有不甘呢,昨日仍会交心感慨世事无常,知心不语,幸福犹存,今日却一天人两隔,愿还归天,欲哭无泪。
但想想既然是写书,又怎会不有个来去皆因缘注定呢,黛玉一去,贾府被抄,又有哪个女子有的好结局呢,呜呼悲哉。
片中宝玉甚至连黛玉的灵柩都没能看到,好似把“宝玉,你好……”的潜台词硬搬了出来,好狠,好无情……未免过于悲切,船夫竹竿一敲,黛玉从此再与贾府无任何瓜葛,挚爱一生,生死却不能相送。
宝钗一节权当篇幅有限,演的未免过于简陋,此处不表。
妙玉一处演的却真是大彻大爱。
云空未必空,妙玉对宝玉之情不尽言表。
宝玉落狱,后从蒋玉菡口中得知,卿竟已不惜以洁净之身陷那淖泥之中,换得有情人自由之身,那双幽怨的眼神又再次浮在了宝玉眼前,痛心不已。
袭人倒也是善有善终,本同被贩卖掳走,却得优伶相救,相许一生。
片中最后刻画最可怜的莫过于凤丫头。
贾母寿终,权归邢夫人,染病在身,家里又一无所有。
机关算尽了,反算了卿卿性命。
无权无势,所有人又都冷眼旁观。
一面带病料理着老太太丧事,一面却求着下人做事。
昔日光景全然不在,只留得回金陵娘家木船上的一丝悔恨。
有人道是恶有恶报,可谁能无过,三春湘云又做错了什么,为何也如此悲惨。
哎……只道是十二钗生的飞琼尤羡,世也难容。
玩笑,玩笑而矣……其实片中无处不在彰显因果报应。
凤姐过寿,唯独大嫂子那份十二两银子凤姐漏过不给尤氏(此处未见有人深究,不知在下这样理解是否妥当),再加上李纨一心只为兰儿,守寡过日,却怎想得为救巧姐竟一毛不拔,守寡之人,槁木死灰,枉与他人作笑谈。
而前只因收留小红,帮了贾芸,待姥姥不薄,终使巧姐脱离苦海。
而事发缘由又何尝不是刘姥姥把哥儿赏他的杯子卖掉而起呢。
世事皆有因果,孰能预料,焉知祸福。
宝玉从狱中出来,从温柔富贵乡到尝尽世态炎凉。
失魂落魄,人已空空,只可怜那金簪深埋残雪,纵然是举案齐眉,他却忘不了世外仙妹寂寞林。
片中结局唯一那句欣慰处无不是绛珠草那:“我已用一生泪水还了你灌溉之恩,如今在警幻仙姑处等你,日后一同逍遥同归仙境。
”何不像西方人所说的我们都是罪人,人来一世是为受苦,受尽了,还是要去天堂的。
佛语亦云,人世间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成败之中,所谓无常。
而我只信得那一切皆要善始善终,红楼终归一梦,不要只顾着悲金悼玉,人生再是无常,我们仍要笑以对之。
终于将《黛玉传》看完了,说起来这片子真是看了好久,只因为,看几集,便会回忆一些,然后也会落泪一些。
而今,能让我落泪的片子其实已经不多了。
自从《红雷梦》被疯传之后,我对《黛玉传》的期待并不多,只是不经意看见介绍说,是“音乐才子”林海作曲的,才有些兴致。
【第一 起】新浪一开始放了五集,我便一口气看了五集,顿时先给了四颗星的评价。
记得当年第一次筹拍《红楼梦》时,正是中学生,一套四本竖排的《红楼梦》早躲着父亲看完了,听着母亲与外公都说,选对了林黛玉,这片子就成功了,心中也是笃定。
而后,自然八七版的《红楼梦》,让人满意的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其实,那时候,我也喜欢着扮演薛宝钗的张莉和扮演王熙凤的邓婕,此后,当陈晓旭扮演《家》中的梅表姐,我也与他人一样,当她还是林黛玉。
与很多人不一样,我总觉得陈晓旭之后,一定还能找到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
新版开始海选的时候,我倒没有空去注意了,我只等着看便是,因为这时候,《红楼梦》于我已经是一番过眼烟云了。
或可消遣,但已经不那么着迷。
谁料想,好友弦贴出来的新版定妆照,着实让我道尽了胃口。
正如与朋友说的,我能接受他们篡改剧情,因为我看过很多版本的《续红楼梦》,但我实在不能忍受那种铜钱头,因为,那妆既不舞台艺术,又不电视艺术,除了先锋探索,恐怕没有别的感觉。
更何况那林黛玉扮演者实在让我难以接受,更何况贾母完全背离了慈眉善目变成了目露凶光的老太太,颇为作威作福的样子。
幸好,有了《黛玉传》。
第一眼,便喜欢上了闵春晓所扮演的林黛玉,她的脸儿略圆,脸上有一对酒窝儿,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林黛玉很清纯可爱,减少了她的那些小性儿和刻薄,增添了林黛玉的聪敏伶俐之气。
第二眼,喜欢上了马天宇所扮演的贾宝玉,我甚至觉得他比欧阳奋强更好,因为马天宇身上有一种富贵之气,而当年的欧阳奋强的文人气重了些。
实际上,经过了岁月的荡涤,我心中的贾宝玉早已经不是一个旁人“伪造”的大才子,而是一个颇有自由思想的贵胄子弟。
特别值得我点明的是,当看到他听说是妙玉从了忠顺王才让自己得救时,那一仰首,一闭目,纵然无泪,却已经让我感觉到这份细腻而深邃的揪心痛楚。
这演技,并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女孩子气能演出来的,那也是有所体会,有所感受,方才能表演出来的。
有此演技,马天宇将来的演艺并不狭窄的。
或许,拍摄新版的《金粉世家》时,他就是活脱脱一个金燕西,甚至比陈坤更为有贵族气的金燕西。
第三眼,喜欢上了邓莎扮演的薛宝钗,比之当年的张莉,邓莎少了世故的沉着,显得聪慧端庄。
而且,由于剧本的改编,邓莎在片子中段部分的演绎颇有品味之处。
至于,第四眼,是等到结尾我才开始喜欢的,扮演王熙凤的王子瑜,那便是演悲情剧里的那些眼神,那些怨愤和了然的目光。
当然,现在看看她最初的定妆照也已经开始喜欢她了。
当然,越往后看,喜欢的人物也越多,挑剔的眼光则越来越少,毕竟,它所遵循的依然是我心中固有的审美方式,而不是先锋派的,看来我还真的是蛮传统,蛮古典的保守看法呢。
【第二 承】《黛玉传》最早给我的感受是从俞平伯对红楼研究理论的重点——警幻仙景入手,然后沿袭了越剧《红楼梦》的紧凑,略微添加了一些后续结尾需要的小故事,比如贾芸和小红。
随着剧情的推演,总会让我回忆起,当年那些青涩年华里,对《红楼梦》的痴情和对那种美雅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当时人生的一些今天看来颇为偏颇的认识。
直到看见王夫人开始设掉包计,便想起来网上看见过的一些红学理论文章,比如:王熙凤是不可能希望薛宝钗来贾府的,因为林黛玉是个不管事儿的人,王熙凤想怎么管事就怎么管事;再比如:贾母从亲疏的观点来说,自然是选择林黛玉而非薛宝钗的,因为贾母一直心疼自己的女儿远嫁林家,从而将对女儿遗憾转嫁在了林黛玉身上,这于亲情是完全说得通的;至于王夫人能有设掉包计的智慧,那是因为在王熙凤没有到贾家的时候,是王夫人管着荣国府的。
等等。
随着结尾越来越近,那些现在理性的、逻辑推理严密的红楼结局便越来越清晰。
《黛玉传》便在按照“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顺序,交代着整个我认为更为符合曹雪芹原来构思,以及脂砚斋等人交谈中,更为合理的悲剧结尾,而非通常高鹗,或者旁人续成的《红楼梦》。
总体演员来说,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人,甚至平儿鸳鸯司棋入画,等等,等你从头到尾看完,自然就会接受他们了,因为,这《黛玉传》实在是很紧凑的结构。
【第三 转】如今很多人用八七版作为经典范本,其实,我并不认同。
当年王扶林的八七版《红楼梦》是先试播了《黛玉进贾府》还有别的一两集的,结果,很多人都发表了不满的,包括我,我当时是认为陈晓旭模样儿像了我心中的林黛玉,但才气上,便少了很多,因为林黛玉那是《红楼梦》里的头号大才女。
而今,当我看见闵春晓所演的林黛玉,我反而因为她脸上一对梨涡儿便接受了她,却不再计较她是否有让人一见便惊讶的才华横溢,细细想来,其实,林黛玉早已经从当年我聊以自比的角色变成了今天我心怜心疼的一个少女,我为闵春晓的清纯和快乐笑容而感到高兴。
再比如,当年觉得欧阳奋强很像贾宝玉,特别是后期比较成熟后的扮相,感觉是个才子,而今,却因为马天宇那清波流转颇有些女孩子气的眼神儿感动,其实,只因为岁月更迭之后,发现贾宝玉这样向往自由的少年,其实真的不过是“无才补天”的贵胄公子哥儿。
而邓莎的薛宝钗,一双灵动的双眸,聪明外露,端庄略逊于当年就颇有城府的张莉,也同样让我喜欢,因为,《黛玉传》里的薛宝钗变成了一个少女,纵然有些世故,却依然是个清清白白的女孩儿。
更有王子瑜扮演的王熙凤,一开始觉得她少了一些贵气,到后来,发现她演那争强好胜的模样儿还真的颇符合原著人物,直到后来她被休南归,那空洞的眼神,颇让人产生原书里的那句感受——这凤辣子真是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是的,由此可以自然推导出来,《黛玉传》在强调贾宝玉的论调——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女孩儿们,污浊的男人们。
这电视剧,其实并不如当年八七版那般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那般而拍摄的,具有深邃性的研究作品,但,它依然很明晰地呈现了这些年的红学研究,特别是业余作者的红学研究成果。
更重要的是,它更青春,更为美丽,更为简洁,也更为单纯。
最后强调一下,林海作曲的《黛玉传》音乐,非常值得一试,虽然我依然有些遗憾曲子少了些。
写完之后,我去豆瓣给《黛玉传》从四星升级到了五颗星。
网上有《黛玉传》的很多视频,而且很全,那就不提供链接了。
【原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810318618&PostID=28218753&BlogID=150117
其实在这个狂躁的年代,对任何试图演绎红楼梦的贪浊妄念本已是视若惘然。
以为守住一部书,再加上87年那庄周梦蝶般的诠释,此生再无奢妄乞得更多。
对《黛玉传》的知晓实在是偶然。
记得06年新红楼极尽繁华之能事,想必最初多少红楼痴人祈愿为之赴汤蹈火。
在那时,只记住了两个人:闽与丹。
林妹妹毕竟不只是美人而已,岂会芸芸之中常可得?!
然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大众传媒上的普及性又不失神韵的表现,其二人远可胜任。
在刚得知《黛》找到了闵春晓,心中顿觉豁然开朗。
我们不可能把世界上的每个女孩子都量化评估一番,找到那个隐在人间的林妹妹;闽的出现,是其与林最完满的善缘。
她没有惊人的美貌,却让人在看到她时禁不住把她与林联系在一起。
对,她有着那种通身的气质,无论是外现的还是内里的熏修。
她绝不是完美的,甚至不是很美的。
但她在因缘齐备的和合之中,让我认定她即是此时的林妹妹,完美的林妹妹。
马天宇我之前从未听说,但在看到他的外形后,我即认定他有着宝玉的情怀。
如果说欧阳宝玉演绎了一个痴字,那么这个宝玉即可概之为一个真字。
也许马在之前并没有过对红楼的长久眷念,以致他的表现不仅在技术上生硬而拘谨,在韵味上也实嫌木纳单调。
但他有着天生的宝玉思韵--天真烂漫,博爱怜悯,脂粉软弱,超然沉静--这已足够。
牵起绢帕的一霎那,宝黛圆满矣。
这次演绎即使有着再多的缺陷,个中的新雅已经使其未枉此行了。
这种诠释相信大家都会心中一颤,然后心领神会地嫣然一笑。
执子之手,即使有着绢帕的距离,释然了几百年来多少人的哀怨痛惜。
这是宝黛的涅槃。
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江湖。
绛珠愿已满,神瑛心已受,自此此劫圆满矣。
感谢《黛玉传》带给我的美与完满感的享受。
其实这部剧比之新版红楼梦好太多,且不说这部剧中正常化的造型,就说说宝黛钗的选角就还不错。
这部剧中的林妹妹其实还是有几分书卷气质的,就是比起黛玉多了几分富家千金的傲娇,少了几分书中林妹妹的病比西施的虚弱。
总的来说就是剧中林妹妹很漂亮也很有气质,就是和书中林妹妹感觉不是同一人。
剧中的宝玉倒是选得还不错,却有几分脂粉团中少年郎的感觉。
还有宝姐姐也确实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和为人处事的圆滑。
不过剧中的凤姐姐确实没有书中凤辣子的那种感觉,不管是气质还是人物外形。
其次就是三春和书中的感觉也不太一样。
1,马天宇长着浑然天成的宝玉脸,但是演技不行。
(可能是早期作品的缘故,演技生涩,僵硬,把贾宝玉演的像个二百五)2,剧组没钱,服化道寒酸的让人无法入戏。
3,背景音乐过大,无时无刻都在放一个bgm,几集连刷脑瓜子嗡嗡。
4,闵春晓漂亮,but气质跟黛玉差的有点大,说实话她太小家碧玉了,黛玉的灵气,大气,不染尘世的模样没演出来。
5,史湘云像个傻大姐。
6,剧情严重缩水。
7,凤姐脸谱化。
综上所述,还是给了五星,很喜欢,曾经作为睡前必看。
但是评论说比新红好一百倍的我觉得你在装杯+睁眼说瞎话。
黛玉传因为经费不足剧情缩水到什么样了,就光服化道跟新红都不是一个级别,好意思拿来对比。
蒋黛玉再丑跟闵春晓版比谁更像黛玉心里没数?
没看过原著?
于小彤再辣眼睛跟马天宇的演技比谁强点没数?
正是因为《红楼梦》本就是架空,所以用铜钱头及演员略微夸张的舞台剧演法体现出了“三尺红台入歌吹”的感觉。
每次看新红,旁白,背景音乐,服化道恰到好处,有一种戏子用唱腔对人说“客官您请坐,您且听我慢慢道来”的氛围。
所以我不管李少红多恶心人,单看新红就是场美学享受。
所以别再说啥铜钱头,啥恐怖……两部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作品,就好比拿煎饼果子跟火锅比,都好吃,有啥可比性?
烦死无脑跟风拉踩的人。
(欢迎高素质辩论,拒绝低素质人身攻击。
认真辩论欢迎您入座,上来阴阳,人身攻击直接拉黑,别给我抖机灵。
)
虽然去年无意间了解了《黛玉传》,但是我已经看了好几遍,可以说是百看不厌。
我希望《黛玉传》能上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剧,喜爱这部剧,诚意之作,可惜没红。
演职人员为这部剧付出了许多心血,虽然不能说是完美之作,但小成本制作,也很不错了。
编剧对红楼有独特的研究,他没有照搬原著,而是博采红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最后5集上。
最后5集,我看着看着就直掉眼泪,演员们的表演是如此真实,不做作。
能认识才女闵春晓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特别是她对黛玉梦的付出真的让人敬佩,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我相信我以后会常看《黛玉传》的,支持《黛玉传》!
大抵是刚看过红雷梦的第一集,印象有感(因为我只认真看了它第一集 啊 泪奔!
)感觉黛玉传开头CG略微寒酸了点(可红雷梦就开头好看了点嘛!
)配乐很出彩嗷嗷!
大爱!
(红雷梦配乐就 = =)然后黛玉白衣出镜!
真的是比带鱼好看一百倍啊一百倍!
虽然眼影浓重了点,但我估计,正因为这眼妆浓重,才有了点冷艳的感觉,更靠近珠玉在前!
看到黛玉一路来,终于到了之后,那美感顿时让我觉得,布景真实感非常重要,就算CG啥的华美不限,但是,重要的还是让人感同身受才对!
长廊,花景,阳光,有了这,才是人间!
见到贾母的那个比较重要的场景,我还是觉得,虽然黛玉传寒酸了点,但是感情流露真实,虽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惊艳,估计是演技问题?
还是我看了片花期待感太高啦?
然后就是姑娘们的出场,大家都好年轻!
哈哈,而且造型很正常,看着就顺眼多了,暂时不管演技问题!
然后是王熙凤出场,哎哟喂!
超有范儿!
虽然和前任珠玉很像,但是因为之前版本开了个好头,现在的再怎么有范儿也是超越不来的哦,性格和语言都比较相符,看到这里,再次感慨下,黛玉传的配音真的不错!
打分会超出很多人的预计标准吧!
服饰化妆还好,布景真实,就是因为派头小了点,会受到部分人的抨击的 囧在接下来就是重要的黛玉见宝玉啦,我私心一下,黛玉传真的是略微的用心了点,用人是实至名归嘛,这家的宝玉算是符合人心!
马天宇演技不知道是高深了还是幼稚了点,因为宝玉行为和性格都比较难以捉摸呀,或许就误打误撞了,结果让我小小惊艳了一把,好吧,我是不是太肤浅了 囧TZ接下来就中规中矩了!
这是第一集浅谈…………拜拜了各位!
可能是预算和年代原因,整个服化造有些简陋,但跟李少红版相比,起码可以接受。
个人觉得最大的槽点是化妆。
尤其是眼妆,所有女性角色都画出了浓浓的夜总会风。
连林妹妹都是浓眼线配苍蝇腿睫毛。
这演员本身虽然婴儿肥没退,但气质是贴合的,无奈妆面太脏太重,严重遮盖了林妹妹的仙气,好几场的服装还出现了清朝旗装高领盘扣,弄得林妹妹整个脖子都不见了,婴儿肥更加明显,一副营养过剩的样子。
另外可能演员都是选秀出身,缺乏演戏经验,很多演员演技都很尴尬。
几个主要配角的选角也有问题,大丫头们普遍不够漂亮,娇俏不足木纳有余,相反倒有个婆子长得和刘涛有几分相似,要是好好扮上说不定比晴雯还靓。
连袭人都比晴雯漂亮,这是不科学的。
尤家姐妹面相年龄太大,二姐年纪都和尤氏不相上下了,看起来至少孩子都十几岁了。
三姐演员整容痕迹实在让人无法忽视。
湘云虽然顶着双丸子头,看起来还是比宝姐姐大了好几岁。
这些演员和角色不贴合,看起来尤为出戏。
再说马天宇,演技拙劣,完全无神就算了,整个状态太娘了,太太娘了。
我可以理解为了突出少年宝玉的天真,需要少年化处理,但少年化绝不是娘。
贾宝玉虽然长在脂粉堆里,还有同性倾向,但他绝不是娘炮。
这个宝玉完全就是个姐妹。
粉丝勿杠,杠就是你对。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好剧。
故事线清晰,逻辑合理,尊重原著且有自己的理解。
能明显感受到导演和编剧是读过书的,并且是理解了故事内核的。
尽管有各种不足,但并不影响观众进入故事。
我相信如果资金充足,演员选择空间再大一些,会更好。
看到18集。算不清我看睡过去多少次了,放弃
黛玉死后贾府抄家的情节比前面的盛况拍得好多了。人物造型妆容更像是看了场古装武侠片,而且黛玉的烟尘气浓了些,也缺了弱柳扶风的病态美。
太粗糙,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
有点辣眼睛
看了第一集,黛玉太逊色,但是马天宇一直是我心中最佳的宝玉候选人,两星给马天宇。
比新红楼梦好看多了,王熙凤和薛宝钗的选角真不错,很喜欢
比我想象中好看多了
比新版红楼要靠谱多了。
为什么所有的人不是脸僵就是脸凶呢
比新红楼好点
好穷啊!红楼里全是繁华,没钱不要拍嘛。
大爱配乐,虽然有的时候很雷,但是还是有很多惊喜。黛玉、宝钗、贾母、紫鹃、香菱、平儿,都大好!
首先服化道真的不行,特效也很辣眼,这些先决条件让观众好感降低。其次第一集刚开始就有很明显的穿帮镜头,细节做的真的有点差。你再说剧组经费少但是很用心就说不过去了吧,整部剧的节奏、演员的微表情和念台词的节奏都很奇怪,过紧或过迟钝,看得人不舒服
男主很帅气
闵春晓好看,有点婴儿肥,但是她把黛玉的那种书卷气演出来了
新大陆
有瑕疵但是看得出在用心拍红楼~
我承认第一集黛玉回答贾雨村为何敏字少一笔时开口的那一句“因为……”就让我自插双目了~~~~(>_<)~~~~ 相比起来,李少红的红楼虽然离经叛道雷得嘎嘎,这个版本更是山寨庸俗!!!
着实不好!糟粕!
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