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试图以简单、有趣的形式唤醒人们心中的童真。
似乎越是想要去展示童年的美好,越容易翻车。
不论是真人动画,还是纯动画,我个人都比较偏爱,但并不是所有动画都会那么喜欢。
今天要说的这部真人动画《神秘友友》,我就不是很喜欢,尽管电影表现的很童趣。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童年的故事,又或者是关于童年时幻想中的好朋友的故事。
小时候总会幻想有一个好朋友,或许是一个玩具、一件生活用品甚至自己想象中的东西。
在自己的脑海中,这个朋友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会说话有思想,并且是你自己的至交好友。
但年纪的增长,脑海中的奇思妙想总会减少,那个幻想中的好友也终会消失。
基于此设定,影片让少女碧遇到了一位奇怪的男子,这个奇怪的男子正好住在她家楼上。
通过接触,她发现这个男子有一个很奇怪的“友介所”,这里有着很多被长大的孩子们遗忘了的幻想朋友。
男子的目标就是重新为这些幻想朋友找到新的可以配对的人类小孩,却缕缕碰壁,从未成功。
随着女孩的加入,他们尝试带这些幻想朋友去见一见长大了的那些小孩,通过他们共有的美好记忆,唤醒他们对于幻想朋友的记忆。
替那些幻想朋友寻找曾经的小孩这个过程比较敷衍,就像着急完成任务一般,本来应该动人的剧情也变得无趣。
着急忙慌的赶进度也只是为了引出最后女孩发现,那个陪伴自己许久的大叔原来是自己曾经的幻想朋友,而她却遗忘了。
在这个我要说影片的一个大BUG,按照剧情设定,如果小孩忘了曾经的幻想朋友,那么他就不能看到这个朋友。
但是主角碧,为何就能看到自己的幻想朋友,我不理解。
另外抛开剧情的稀碎与诸多不合理,并且为了赶剧情而赶剧情的无趣。
就是一个小孩的幻想朋友是一个中年男人这个事我也不太能想通,要说是公主、老爷爷、怪兽、超级英雄等等我都可以理解,但中年男人我不理解。
主角也并没有缺失父爱,恰恰相反,主角小时候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并且父亲一直在身边。
影片的立意很好,人们长大后总会忘记小时候的自己,也失去了曾经的童真。
可惜的是剧情设定不是很合理,情节推进也比较杂乱,导致影片并不出彩。
《神秘友友》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巧妙地将友情与悬疑结合在一起。
故事围绕一群青少年展开,他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社交网络,这个平台不仅架起了他们之间的联系,还逐渐揭开了隐藏在他们生活中的秘密和谎言。
影片通过紧凑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探讨了信任、背叛和成长的主题。
角色们的真实情感和纠葛让人产生共鸣,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挣扎与成长。
随着谜团的逐步揭露,观众也感受到了青春的复杂与脆弱。
影片不仅带来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也引发了对现代社交关系的深思,让人反思在虚拟世界中建立的友谊的真实性。
总体来说,《神秘友友》是一部充满悬疑和情感的作品,既有娱乐性,又富有启发性,值得每一个年轻人观看。
预告详情
观影指南:1.叙事过程:开头叙事较为缓慢,随着剧情的推进将会逐渐进入高潮,再归于美好的结局。
(一定看到最后,和开头有呼应。
第一次看像惊鸿一瞥)2.叙事模式:类似舞台剧,每一幕的开始都是在白天,落幕在夜晚,剧情前半部分都在按照这样的大体模式发展,随着进入后面这样的叙事会被打乱,并不影响观看体验。
3.背景音乐:完全按照剧情发展进行变奏,并且在一些特定剧情中音乐起到一些按时和诙谐的作用。
(剧情中还有关于背景音乐打破第三面墙!!!
)4.艺术成分:不管是服化道还是镜头语言,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分。
观影前的建议1.里面的相关友友都是在8090后左右时期童年出现过的。
(但并不影响故事内核)2.关于豆瓣说部分网友提到的政治正确的评论。
本人其实觉得还好,不同人种出现并不会有违和感,反而友友还兼顾到了大部分族裔,因为这个而给电影打低分,要么单纯就是个二极管,要么就是完全接受不了。
(那就不建议观看)3.整个故事内核想要传达的意义远非电影里单纯表现的那样,而是借此来表现关于亲情、友情以及对自己过往的寻找。
而不是单纯的以找回自己为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与自己和解,并继续向着未来前进。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从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选自《永远的延安精神》整个故事的内核和这句话类似。
4.面向观众:比较偏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个时期比较迷茫,也是片中主角的年龄段附近)5.建议自己线下观影,整部影片更像是一个艺术片,不算是爆米花电影。
#电影神秘友友[话题]##、#酷漫观影团[话题]# #导演脑洞大开,无中生“友”,描述了一个先是失去母亲,父亲又生病住院,害怕再次告别的小姑娘,偶遇神秘男子,引起女孩好奇心,原来有个地方住着一群被大家遗忘的朋友(假象的友人),而被遗忘的终点就是消失,为了特殊朋友不消失,而帮助“友友”找回原来的主人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的结尾,女主终于发现自己遗忘的小丑友友,感动~
📌派拉蒙影业确实比较擅长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想象力一骑绝尘,特别是用小孩做引子,毕竟他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些生活中可能有但是大人看不到的存在,这里就是把这一点小细节做了一个夸张的放大。
特别是男主从海滩的油画里爬出来,撞到画布上的水果和海浪的设计简直太棒了📌蓝蓝是最可爱的,感觉傻乎乎胖乎乎,感情最丰富,摸起来手感应该很好!
就像一只紫色的大白,所有玩具角色的绒制特效做的很逼真,细节处理得非常好,每一个“友友”的形象都有童年主人的影子,一整个成熟与童年的交相呼应。
整部电影节奏比较缓慢,没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冲突,就是在讲一个科幻童话故事📌这部电影看起来比较白,没有那么多黑色加入,只是女主的颜值偏成熟,跟十二岁的女童不太贴合,有点一言难尽📎最后一幕还是有些感人的,只是整部电影需要安心的耐下性子观看,不然会容易不知所云的出戏,细节很重要
神秘友友 (2024)6.22024 / 美国 / 剧情 喜剧 奇幻 / 约翰·卡拉辛斯基 / 凯莱·弗莱明 瑞安·雷诺兹
电影选择的档期绝对是个错误,这种类似《玩具总动员》的寻根之旅,还是比较适合放在暑假或者圣诞节,一家人合家欢看看,倒也无所谓。
但是,偏偏选择在孩子期末考的当口,成心不想孩子的票房。
那就对不起了,即便是有死侍加持,到最后也惨到找不到停车位。
故事基本完全靠死侍和女孩撑着了,一眼能看到结局的电影,能坚持到最后,相当的不容易。
故事里头的女主,不知道是不是需要参加海选,所有惨事儿都降临到她的头上了。
妈妈去世不久,老爸也快要走了。
但是,老爸是个天生的老顽童,即便是要嘎,依然童心未泯。
而女孩已经是个“大人”了,对着这么不着调的老爸,相当的鄙视。
对于老爸那些“幼稚”的举动,女孩有着莫名的反感。
我已经长大了,拜托,别用对付小孩子的那一套来对付我。
你以为搞几个怪,我就不知道你要嘎吗。
对于一个“假大人”,想着用大人的视角来看问题,或许才是最大的“幼稚”。
所以,在小孩的时候,还是乖乖做一个小孩。
等到成人,再去做成人吧。
这个道理,女孩不懂,于是,有“友友”出来告诉她。
一个想象出来的朋友?
女孩已经完全不能理解这种事儿了,因为,她感觉自己已经长大。
但是,每个小孩,大概都有一个“想像出来的朋友”吧,“TA”陪伴自己走过没有大人陪伴的岁月。
只是,当下的小孩,这种“孤单感”大概是越来越少了。
那些被孩子们遗忘的“玩具”,没有“玩具总动员”的行动力,只能困在原地自怨自艾。
原来,玩具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一样。
没有什么原因,就是觉得“很崩溃”。
死侍这次的角色,绝对太憋屈了。
以往,都是自己“肆意妄为”,从来不收拾烂摊子。
这次,风水轮流转了,专门负责收拾烂摊子。
原来,烂摊子这么不好收拾的呢。
由于女孩的老爸住院,女孩也是经常往医院跑。
这个小病友,也是“人生导师”啊。
简直是“唯一”一个能抵制住电子产品诱惑的稀有品种。
最后结局,当然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套路。
做“大人”,其实一点都不好玩的。
所以,当我们越长越大,就越发现自己在回忆过去。
这,或许是“变老”的标志。
但是,还是希望,每一个“大人”,在成年的艰辛世界里,多少能保持一点童心,或许,这才是能让你坚持的动力。
不想多说,简单讲,这影片被严重低估了。
影片根本不是在讲什么成长的烦恼和痛苦,而是讲寻找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如果你还是纠结于前者,说明你没看明白,那就拉倒。
有评论说,一个老太太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记起当年的梦想和幻想伙伴?
那就说明你跟你妈、你奶、你姥,聊得太少,太缺乏交流。
多跟老人聊聊吧,你会发现,她们其实把自己的童年记得远比你想象的要清晰的多,甚至小时候某一件小事发生的声音、气味、颜色、甚至她们当时的心情与感受,都能一一还原。
在这里发表评论、评分的人,你们有几个真正与家里人聊过童年?
有人会真正静下心来想过自己的童年吗?
如果,看到你5岁时玩过的玩具,15岁的你,还是45岁的你会流泪?
琢磨琢磨。
都被什么玩具总动员、头脑特工队这种鼓吹成长痛苦的矫情片子给洗脑了。
每个人内心对童年梦幻的逐渐舍弃,都是自然而然,并没什么痛苦,即使有痛苦,也都来自于外界影响,因为没有一个小孩子不愿意长大,哪怕生活的并没那么快乐。
在现实世界里,所谓成长痛苦只是虚妄,真实的只有对童年美好的遗忘。
《神秘友友》,一部温暖感动的合家欢电影,家中的八岁小姑娘给出评价——非常好看。
整部电影想象力丰富,特效精彩丝滑,画面唯美绚丽。
毛茸茸的紫色蓝蓝、优雅美丽的蝴蝶花花、超萌小冰块、粉红鳄鱼、炫彩独角兽……一个个“被遗忘”的神秘友友,帮我们在这个夏天,找回童心。
#电影神秘友友# #神秘友友# #伊姐观影团#
最近在尝试按列表写东西。
这个片子的剧情只能给3星,服化道可以加分。
我觉得最加分的还是这个片子里的彩蛋。
1,彩蛋:乔治克鲁尼、马特达蒙、布拉德皮特。
这三个人居然不去拍ocean十五人,跑来配这个音了。
虽然乔治克鲁尼就woo了几下,只能在配音表看到他们的名字才把这个片子重新又看一遍。
不知道是这个导演比较牛还是派拉蒙拿到了片约一直没让这3个人拍戏,只能让他们在这种小众儿童片里面配个音。
2,美工。
还是得说服化道。
比较惊艳的就是在养老院的转场。
可能是这段时间奇幻电影里面最好的转场,可能是细节处理的问题,像wanka、rabbit这些和这个转场比起来就不够惊艳,也不够想象力。
然后,再就是主角、配角的服装。
小朋友的衣服着重都是很简约的风格。
牛仔裤长袖、条纹、vans。。。
很潮咯,体现她not kid的外貌。
and,在几个动画转场的时候衣服也换了一下,服装做的还是很细节咯。
不知道今年的奥斯卡会拿哪个提名。
音乐编辑导演估计没有希望了。
3,编剧。
剧本有点薄。
悬念留的足。
导演(也就是演员)本身在自己演的过程中,很多包袱的铺垫也是很足的。
包括和孩子的对话,多次出现的never,以及最后出现的Keith。
导演是很用心的。
医院、公寓、街道、养老院、游乐场几个大场景的布置还是很到位的。
4,人物。
还是比较丰满的,老戏骨奶奶的一段舞蹈拔高人物造型,其他的人物就导演自己有段单人舞,然后动画人和男女主有段集体舞。
emmmm,只能说比较丰满,有亮点,但是不够出色。
《神秘友友》看完。
先说结论,不太行。
特别是跟前一段那部创意有些雷同的《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一比,高下立判。
简而言之,《朱同》属于那种伪装成儿童电影的成人片。
表现形式富有童趣,天马行空且脑洞巨大,但言之有物,看着十分过瘾且耐人寻味。
《IF》彻底反着,看预告片似乎是那种拍给成年人的电影,试图在唤醒观众童真的基础上引发共鸣,但实际上,影片故事处理得非常低幼向,而且主线剧情推进过程比较平淡,成年观众可能会觉得无聊。
与此同时,影片中的“友友”们,角色众多且造形多样,但实际上大多属于着墨不多的酱油型人物,形象塑造几乎无从谈起,而出场较多的蓝蓝和花花,相关情节缺乏波澜且毫无新意,我怀疑可能连小观众都很难从中获得感动。
当然,特效画面的质量还是过硬的,CG角色与实拍的结合用天衣无缝来形容也不为过。
基于此,影片中的部分段落还是能展现出妙趣横生的想象力。
如果是冲着画面去看的,应该会比较满意。
对了,小贱贱瑞安·雷诺斯,在片中大多数时间其实顶多算是个绿叶,而且限于全年龄电影的定位,他最擅长的那些插科打诨式的搞笑并不多,所以各位“贱粉”如果非要去看,那得做好心理准备。
总之吧,这片子我给三星半。
适合家长陪孩子看。
如果自己去,可能还是需要适当调低预期。
18/5/2024 @ 英皇時代。2.5 // 好概念但劇本和節奏實在太差勁 // Brad Pitt的Keith非常搶眼
看到31分57秒 不行
一部披着新皮但非常从配乐到表演都非常 Y2K 的一部电影。音乐简直不能有一刻停下的时候,随便啥普通的场景都给你整得宏大到像哈利第一次进对角巷似的。更令人难忍的是用力过猛的表演,女主表情夸张拧巴卡通到放在二十三年前一年级的赫敏身上还勉强说得过去,放一个 2024 年的纽约 teenager 上简直挤眉弄眼到觉得在嘲讽,如坐针毡。边看边想演员是不是她片中那个强行俏皮 man child 导演爹现实中的真女儿才得到这份工作,查了一下发现竟然不是而且已经 17 岁了还是这个演技就真有点说不过去了。全片节奏也太!慢!了!唯一亮点是虽然 cheesy 但还算感人的结尾,加半星两星半。
一部被译名耽误的好戏。奇思妙想,令人打开尘封的记忆,重拾幼年的美好。编剧脑洞大开,令人眼前一亮,原来还有这样的题材啊👏比《玩具总动员》系列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多得派拉蒙的造梦能力,令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得以具象化👍结局女主角找回自我的转折,也是令人眼前一亮😄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孩子,会害怕会彷徨。那些儿时会给我们勇气的人和事,一辈子的效能都在。在电影院里哭成傻子的片子,推荐。
一个人长大的标志,就是开始用心理解他人的处境,并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一部美国版的“千与千寻”。哭唧唧看了全场的是谁,是我!
很温馨,但节奏不对。就是那种,尼古拉斯凯奇的《魔法师学徒》的感觉,什么都正确但什么都不对。简单来说就是温馨的烂片。
Brad Pitt的表演最为精彩
香港的译名非常有迷惑性,让我误以为是头脑特工队续集以致买错票,甚至开头不是pixar而是paramont的logo出来时我都还以为是贴片短片…anyway 开场极其无聊,看了三十分钟忍不住退场再次买了隔壁九龙城寨的票
其实整个片子还是蛮感人的,尤其在结尾那些友友们被点亮被记起的时候。我们都有过做梦的时候,我们不该忘了那些我们曾经做过的梦对吧。她外婆在窗口翩翩起舞的瞬间,或许她接受了现实,但那个梦想始终还在她的心底。我们的童年就像那座废弃的游乐场一样,尽管废弃了,但它仍然可以随时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同时被忘记就会消失这个设定其实挺有趣的,就像有人会认为一个人彻底死亡的时候是当所有人都忘了他的时候。各种友友的设计其实蛮神奇的,同时有一场跳舞的戏还挺酷的。 2024-6-25看
Imaginary Friend(IF)想像力豐富和想像力不足在裡面同時並存。
属于是最无聊的那种想象力了,就完全不知道这剧本拍出来有啥意思,小演员也没啥亮点。
没期待中好,温情有余,wittiness不足
我想看这部电影 2024-08-09 看到31分钟左右;看完了,挺可爱的;小熊的记忆理论我也想到过
蓝胖胖好可爱
5.5,头脑特工队里面冰棒那个幻想中的童年玩伴概念被卡拉辛斯基拿来拍了个合家欢特效电影,进入友友世界之后各种特效场景变化十分泡泡糖美学,赏心悦目但毫无营养,主题是希望成年人找回童真,比较老套
感觉有点低幼了。而且很不喜欢小孩子那副故作成熟摆出大人架子的模样。经历太多告别,人会变的成熟,只是过早的成熟有时候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当碧去找她的“朋友”表示感谢时,老婆婆打开空无一人的房间说没人住在那儿时,莫名戳我泪点。看完想起了逐渐淡出生活的旧朋友。
🌟总体评价:看得我老泪纵横的一部治愈系纯真脑洞影片🎦!❤️🩹🎬印象最深的片段:1.“I can’t…say goodbye…”从这句台词开始,我就被touched 到了。bea 本来在一个充满爱和magic 的家庭无忧无虑地活着,怎料mom 的一个绝症让她不得不grow up 并慢慢将自己收藏起来。🏡2.助人者自助,bea 在帮助”ifs “找回kids 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自己的if 就是cal 😳让我想起了《小王子👑》里面的一句台词:其实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只是他们忘了😭。希望我们都不要被生活残酷磨灭最初的纯真!🙅♀️
我羡慕你们都能想象出一个具象的朋友
三星半吧,给小朋友看有点幼稚,给我看刚刚好。虽然想不明白为啥一个小女孩的朋友是中年小丑,但是,谁不爱小贱贱呢~随意吧。最精彩的反正都剪进预告片里了,虽然有点尬,但是对得起我手里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