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莉
La Rosalie,时髦女子(台),Rosalie
导演:斯蒂芬妮·狄·朱斯托
主演:娜迪亚·特列什科维奇,伯努瓦·马吉梅尔,班哲明·比欧雷,纪尧姆·谷伊,古斯塔弗·科文,Anna Biolay,Eugène Marcuse,朱丽叶·阿曼尼特,赛尔日·波宗,Peri Bourgogne,卢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時值1870年代法國,年輕貌美的羅莎莉與眾不同,她心中隱藏著一個秘密:自出生起全身上下都長滿毛髮。為了不被當成異類,她不僅每天除毛,更極力隱瞞自己的「特徵」,直到毫不知情的酒館老闆亞伯,看上羅莎莉的嫁妝決定娶她…。當亞伯發現羅莎莉的秘密,還能夠欣賞她天生的樣子,和她共度一生嗎?详细 >
人们爱你时你是稀世珍宝,你是举世无双;人们唾弃你时你是猎狗围剿的鹿,是过街喊打的鼠。后来才发觉前者是猎奇下的爱,后者是恐惧生的恨。十字架驱散不了噩梦,鲜花带来不了善意,裙摆一次次扫过污泥,也许只有跳入水中才能远离尘埃。
拥抱自己
“长胡子的女人”这一设定本身就有很多面向可以去聊性别议题,不仅仅是女性“缺陷”所带来的异样眼光,更是一种性别身份的转化。导演没有将罗莎莉设计成一个异类来博取同情,而是让她因这样一种独特的性征而获得力量,去尝试将自己暴露到众人面前,去介绍自己,去破除无知,这样的行为需要伟大的勇气。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女性导演在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情。在保持女性身份的前提下,不去因所谓世俗的眼光去隐藏自己,坦诚地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女性电影,也只有女性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当然,影片还是有不少处理不够细致的地方,包括丈夫的转变等,开放性结尾也让罗莎莉的力量感弱了很多。
献唱一首《who am I》
因为爱自己,内心慢慢强大起来,再也不害怕在别人面前露拙出丑,你就赢得了亚伯的爱。
比较平和的一部电影吧
做超出当时社会认知的事自然是这样…剧情四平八稳
一位具有男性体征的女性的悲惨生活,全片基调很压抑,不是非常喜欢这样类型题材的作品。
用女性长胡子的故事来隐喻性少数群体的遭遇,切入点非常巧妙。整体叙事流畅,镜头与配乐相辅相成,娜迪亚·特列什科维奇的表演自然灵动非常吸睛,很容易让观众代入其中。不过结局较为固话的处理略微遗憾~
古典+酷儿题材,最终落脚点却落在了纯爱上,说服力不太足。我倒是觉得主线剧情之外,父亲对女儿的控制和影响这条隐藏线,用梦境与现实交叉的方式,展现得十分巧妙。
尽管她的外表特征在当时社会被视为异类,但她勇敢地拥抱自己的不同
“两个老好人的故事”,故事中甚至没有第三个“善人”。男女主演的可真好,一个天真善良到洁白无瑕,一个老实忠厚到令人心疼。对男女主来说,他们的关系是乌托邦,对当时的环境来说,他们是令人观赏的畸形人和帮凶。但,谁又在意呢?宁肯沉入水底寻求永恒的安宁,也不愿理外界乌七八糟的舆论,所以、他们的故事永恒的在流传,而环境,始终在改变。
喜欢女主自信的模样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从《罗莎莉》那个时代开始,处于被《狗阵》围猎状态的小资产阶级就没有掌控自己命运方向的超能力,绝大多数沦为被「吃葡萄群众」凝视、被《野蛮人入侵》殖民和被「人格化资本」豢养、支配、管制的《皮毛》性资源——不管是主动挪窝,还是被动迁户,管虎选择「突围」和表现「主体性」的策略是下下策,而非上上策:编导在把(二郎)老家/单位设计成荒原「动物园/马戏团」的同时,自己也成了荒原上「有犬招惹」无人接盘的「管虎」野兔——从西方「主子」的评审结果来看,其「肚皮舞」水平处于中上游的「一种关注」位置,从东方《老子》的评价体系来看,处在中下游的「畏之」位置,甚至更低的「自取其辱」档次——虽然(名人)没在「投名状」上面签名,但也是被粉丝拿下「有图有真相」的硬通货。
性体征不再只是话题元素,而是酷儿语体的合理论据。朱斯托用细腻的笔触,让这个不算新鲜的题材变得格外动人。娜迪亚和伯努瓦是一种关注表演奖强有力争夺者。
不让留胡子毋宁死!十九世纪女性毛孩长大成人后的故事,应该不是真实历史,因为毕竟她不但没有被当成怪物,还嫁了人,靠这个噱头赚钱,美好的简直是天方夜谭。电影史上还有比这更诡异的一个镜头么: 一位蓄着络腮胡子、胸前和大腿浓密毛发的女主,睡衣下露出一只光洁无瑕的乳房。
女孩子们一定要自信
胡子的女人确实不大一样
好小众的题材,但性别歧视问题值得深究,以及内核强大的人真的干啥都能成功。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