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匆匆忙忙看完《王贵和安娜》之后,就恣意写了一大段废话发泄自己的情感,完全的感性文字。
写完之后,看见最前面的那篇评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看他们的评论,蛮有意思的,毕竟爱情和婚姻这话题是最值得人讨论,也是最不值得讨论,最有意义,也是最扯淡的话题。
生活和人性的不可预料性是无法用文字和逻辑思维去完全承载的。
该剧给我们呈现了几代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以及体验,当然主要是王贵与安娜相伴一生的生活。
在这里我想阐述自己对两个问题的看法,一个是王贵与安娜之间的感情,另一个由之引申出来的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王贵与安娜的婚姻是由三方面因素促成的。
最主要的因素当然那个时代的作用,每个个体都被时代所裹挟,无法自主。
其次就是王贵自身的条件,在当时算是令人艳羡的。
最后,就是两方家人的撮合,尤其是安母的决定性作用,使刘波和安娜都断了念想。
出于实际的考虑,安娜只能嫁给王贵。
这样的婚姻,夫妻双方的维护相当重要,毕竟开始的感情基础就不牢靠。
好在他们运气比较好,两个人能够相伴终老,并且感情越来越好,这功劳大部分在王贵。
王贵一辈子都深爱着安娜,而安娜对王贵的情谊也越来越浓。
我看到最后的时候,确实很感动。
这部剧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首先,我们成为王贵和安娜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婚姻的理想条件是拥有比较好的感情基础,双方有比较契合的价值观。
其次,光有原生态的爱情是不行的,毕竟生活除了琴棋书画诗酒花,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爱情必须经过现实的淬炼,时间的考验,最终会成为一种值得相互依赖的亲情和责任感。
最后,在亲情和责任感之上,让这爱情继续生长,才有成为一种醇厚、温暖、坚定的情感的可能。
我想这是一种完美的结局,即使生死相离,两人也情意不变,正如老年的王贵与安娜一样,这同样需要很大的福分。
这是我看完《王》之后对理想婚姻的看法。
最后我想说六六和海清。
六六是个出色的都市写者,不管是《王贵与安娜》,还是《蜗居》,人物的语言都相当到位。
我很想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对人们的观察可以这么细致,对人物的刻画可以如此入木。
就电视剧而言,我更喜欢《王贵与安娜》,《蜗居》我实在看不下去。
《王贵与安娜》是美化版的现实,有着生活的不温不火,让人怀着可以触及的期待和梦想。
我对海清的第一个印象,应该是《玉观音》吧,我不喜欢她演的那个角色,那时候我觉得海清不好看。
后来就是《落地请开手机》里的苏文月,还有《蜗居》,我都觉得海清不好看。
不过寒假看了《媳妇和美好时代》和《王贵与安娜》之后,我开始喜欢她了,不止是因为演技,还有她的气质很贴近生活,不惊艳,但却耐看,舒服。
我会继续关注她。
最后推荐这哥们儿整理的台词,都挺有启发。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216480/该剧的宣传词: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日积月累,是一种沉淀,是一种过往生活的堆积。
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注意到其中细如发丝的微小眼神,你忽略了无心的过错,你放平了生活好像舞台剧的心态,只如喝茶般慢慢适应由浓烈到随和、由刺激到不经意的一缕微甜,你就会觉得幸福。
每个女人,不只是小女生,心里都在憧憬着自己的白马王子,向往着属于自己的浪漫爱情,不仅仅是剧中安娜这种有点小资的女人。
但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
有多少人真的实现了呢!
婚姻与爱情永远是两回事。
爱情是虚无的,婚姻是踏实的,是实在的柴门油盐。
婚前爱情不一定比婚后爱情幸福。
王贵与安娜的爱情和婚姻模式很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
王贵用他的真情感动了安娜,他们经历了各种小磨难,走过了生命的幸福时光。
羡慕!
止到我看完我才敢写这些话,我记得,看的时候我记得有呢么一段话:“虽说土吧 却很坚强,能经得起她长年累月的无理取闹,她知道王贵打心眼里爱她,所以她就喜欢肆无忌惮的捉弄王贵,有一种暗暗喜欢的促狭”,很多时候对于电视剧我不呢么讲究,我看TVB看武林外传,我认为它能让我放松就好,很多不需要你细致的思考,不需要华丽丽的外表。
可,刚才呢句话,我看了心里就很潮湿,呢么细腻,呢么深入,我心里,在我的心里是呢么的认同,我认为,很多情况下,你爱他爱的真切才会有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全是怨恨,可在心里的呢种深深的依恋,不能称之为爱情么?
虽然没有呢么绵长与浪漫。
我觉得安娜是爱着王贵的,在这日积月累的生活中,让这爱变得纯粹、单纯,没有轰轰烈烈,可是,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不舍得,痛心。
足够了。。。。
这一生。
我只是想记录这句话,嗯,只是这句话。
典型婚姻就是这样吗,也许就是这样——此言写于第n次与婚姻擦肩而过后。
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吧,与爱情无关
前几天看了几集“王贵与安娜”,里面儿有几句台词着实不错,其中有位丰姿绰约的女人(安安老公的女客户,叫啥我忘了)讲到男女相处的“大义”与“小节”俺很受启发。
男女相处,无非“大义”与“小节”男人多“大义”的活儿,女人多“小节”的事儿。
大义——父母生病、孩子上学、配偶生病、家里要买车买房一干大事,都属于“大义”的范畴,大义一般都是男人的事儿,要不然咱怎么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呢?
小节——孩子的早饭谁做,谁做饭谁洗碗,男人是否记得你的生日、结婚纪念日,他早晨起床有没有轻轻的吻你,上街会不会主动牵你的手,这些日常生活鸡毛蒜皮而又万分重要的事儿,基本都是“小节”,女人绝对的拘小节。
可平日里多是琐碎的“小节”,没什么大事儿。
小节一般都是女人的事儿,虽然不大,可没有还真的不行。
这大义一般都是男人的事儿,可有的时候女人也会一块儿抗。
什么情况下女人会抗呢?
就是男人在乎女人的“小节”,比如这男人平时关怀老婆,天冷了给暖手,天热了给扇扇子,偶尔会送花讨老婆欢心,还会时不时的来点浪漫,给足了女人的小好处。
这女人,嘴上不说,基本你对她好她记在心里。
一但你将来有什么问题,她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你——前提是你俩起码是恋爱在一起的,为了钱嫁给你的内类女人不算。
可平时,你要是不关心她,特不拘小节,等着吧,总有你后悔的内天。
你忘记她的生日,每天回家只顾你的工作,跟游戏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她在一起的时间长,结婚几年了,从没送过小礼物给她,上床只管自己海皮,从不在乎她的感受,几年不跟她说“我爱你”,觉得是自己的人了,啥都可以光着屁股,不用拘小节——嘿嘿,等着瞧吧。
为什么在关键时候,有些男人总觉得自己的女人不懂事?
斤斤计较?
那都是因为你们平时太不在乎女人的小节。
你说你都不在乎人的“小节”,人何必在乎您的“大义”呢?
你平时给老婆买件衣服都唧唧歪歪的,过年过节,你老婆会畅快的甩给你妈几千大洋么?
你平时不让她出去交友散心,你说你公司聚会哥们喝酒,你老婆能不几十个电话的催你回家吗?
你每晚醉醺醺的回家,领子上沾着口红印儿,你说你都是为了家,你老婆能不嚷嚷着要跟你离婚么?
你说你平时周末去老丈人家推三阻四的,你过年非要她和儿子跟你回家过年三十儿,你说你老婆能不哭丧个脸么?
你平时不对老婆说句暖人心儿的话,你说你遇到困难了她能在旁边为你加油呐喊了么?
恐怕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她恨不得找个机会抖落之前所有的不快,让你一个头两个大。
平日生活里大义不多,小节甚多。
男女相处之道,就是你尊重我的“小节”,我在乎你的“大义”。
所以那些说老婆不懂事的男人,说老婆对自己父母不好的男人,基本是他们对老婆的方式出现了问题,好好找找自己的理由,反省反省自己的“小节”,才是王道。
男人那,在乎小节,方成大义。
(未婚男女一样适用,前提是你们不是为了性交而在一起)
“王贵说的没错:一个人的衰老标志就是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
安娜把她和王贵过往生活的点滴写在本子里,她很惊讶自己能回忆的那么清晰。
安娜开始经常念叨王贵对她怎么好;说我和二多子对她不孝,没王贵关心她;她把王贵对她好的小事一件件如数家珍般说出来;就像当初她老是对王贵说沃伦斯基给她捏橙子那件事一样。
我永远记得那天。
天还没亮安娜就把我们叫上去医院,她看上去很憔悴,估计一晚上没睡。
一路上王贵与安娜都很安静,安娜用她哭红的双眼默默的看着王贵,像是要把王贵刻在眼里;王贵死死的握着安娜的手,我能看到安娜手上的红印。
在进入手术室前,王贵只交代了两句话。
他对我俩说:照顾好你妈;接着对安娜笑着说到:记得咱俩的暗号,可不中忘了。
他还是放心不下安娜。
也是,我和二多子都成家了,王贵放不下的也只有安娜了。
随着王贵紧握的手松开,随着手术室门的关闭,安娜终于崩溃,绝望的哭出声来。
再也没人那样宠着安娜了,就像我曾经担心的那样。
安娜日复一日,一遍一遍的数着过去的账单;写着她和王贵的故事;她时而笑着写,时而哭着。
我翻看这个这个本子的时候不由想到王贵那本用舌头翻看的教材,都是皱巴巴的。
我早就看出安娜已经爱上了王贵。
或许是她早先没意识到,或许她不想承认。
我记得当我对王贵说出我六岁时和安娜的约定:永远不提王贵裤门大开上了一天课那件事。
我把安娜对我说的话一字一句的学给王贵听时,王贵在那呵呵的傻笑,安娜羞恼的看着我。
我第一次看到独属于安娜的‘嗲’。
我还是没遵守约定。
他们俩让我明白了那句话:爱是不需要说的,是要做的。
安娜这辈子和外婆说的一样,就输在了嘴上。
安娜终究是没能听到王贵的那句完整的『我爱你』。
”――哭着写完的
首先要说王贵与安娜这部剧制作的还可以,主人公都很善良,剧也很有年代感,场景还原的不错,演员演技十分真实,有些场景很搞笑,比如安安要把弟弟喂胖那个场景,有些场景也很感人,比如刘波最后得到安娜否定的答案之后痛苦的离开的场景。
总之呢,自己觉得这部剧算得一个中上等的剧 自己呢也是看这部剧看了好几遍,不过,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90后观点有些不同有些时候也是为安娜没能实现的爱情和学业梦想可惜。
可以看出安娜是很聪明的,转干考试能都考满分也是很牛逼了,学习上很有天赋,本有机会深造试试,可惜妈妈不同意,丈夫背地里阻挠,不像现在很多上了几年班的人也会为梦想重考好大学,甚至为追求梦想考四五次的也大有人在,不过安娜要比某些现实中都回不了城的女知青要幸福多了吧,所以自己只是为安娜的爱情可惜,但也羡慕她和一个爱她的人走到了金婚。
有时候看有些关于知青历史的书和电视剧里提到的一些知青回城的情节真是有些感叹时代的变动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时代有错,无错😐,那时候中国就处在那样一种社会中,有的有天赋的知青或许比安娜的命运还要不济吧,安娜的妥协也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 ,自己真是感叹现在生活的好时光,也感叹现在的中国也开始如此重视教育了。
安娜也是一个听父母话的孩子吧,那个时代的人也应该大部分是这样的,当然也有像安娜老师那样不妥协的,但毕竟是少数吧。
安娜作为家中比较大的女孩又是经历过知青生活的女子骨子里可能刻上了一种要懂事的烙印,后来的生活里也是对妈妈说的一些话言听计从,但是安娜等到结婚之后才发现妈妈骗了她,但安娜也不敢在回头了吧,她觉得王贵也算得一个靠的住的一个依靠。
有时候对于一个懂事的人,特别是对于一个懂事的女人来讲,在迈出了婚姻的第一步之后或许就真的不敢在改变了,这样性格的人或许现在也有,不光是婚姻,工作也是一样,在妥协中和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相处了一辈子发现自己干的也不错,上了一个不喜欢的也不是十分厌恶的专业之后发现自己学的也不错 ,深造时也选了同样的专业。
感觉王贵和安娜感情就像如此。
不过,自己觉得还是觉得那个年代的人比较单纯和善良,安娜本心里有十分大的动摇,但她还是坚持着选择了家庭,遵从了母亲的意愿,也是怕孩子会遇到后妈,自己也很担心。
她也有廉耻之心,她也十分怕丈夫问起她和刘波。
王贵当然也是善良的,他对安娜包容,他虽然也对别的女人动过心但也是有理智的。
刘波也是一个善良的单纯的人吧,最后得到了安娜的答复之后也没有死缠烂打强迫安娜,而是默默离去,甚至是有些太单纯了,也死板,他真的就相信了安娜妈妈骗她的那封信了,他也可以先结婚看看吗,他能保证安娜在未来就会抛弃家庭接受他吗,他既然一开始都没抓住为什么后来还要找安娜呢,或许自己问的有些多,不过这种不想为自己的感情生活掺杂一点杂质的男人还是有的吧,让我想到了金岳霖,不过刘波对安娜的感情还是更虚无了些 ,要是那个时代有电话有微信可能就更好了吧,刘波就算最后没有得到安娜肯定的答复,也能以一种知己的方式得知安娜的消息。
可惜呀🤔,就假想刘波在回到美国之后也结婚了吧,找了一个不讨厌的人。
这种婚姻自己感觉也就是上个年代的人才会有,现代社会压力节奏那么快,加上有些部分的拜金主义,走出世界的机会也会变多,如果换作现在社会中的城市女子,就算是换作现代社会中的父母,会不会就会更加青睐刘波在美国的这个身份了呢,也未可知。
现在的这种崇尚自由,快节奏的生活会不会给王贵与安娜的生活中加入一些负面因素呢😶,也不一定。
还有现代的择偶观,🤨,有房有车家里孩子少这些因素。。。。。。
自己联想的有些多了哈哈哈。
让自己很有感触的一部戏。
过了本命年后的一年,觉得自己有些老了,以前还自诩boy,boy的,现在都被小朋友喊大叔了,似乎也开始向往着有个伴儿,一起同欢笑,同快乐,一起走今后的路。
人怎么样还不是一辈子,不知不觉中,不情愿中,结婚,生子,老去。
生活是什么,生活或许就是找个人相依,看着自己的子女成长,经历着那些鸡毛蒜皮,锅碗瓢盆。
一直很怕死后的那种空寂,或许,等我老去,像王贵那样看着自己的老伴有所依靠,看着自己的儿女成家生子,死又何妨,空寂又何妨。
可能我年纪太小看不出其中的温情,事实上我从这部电视剧中只看出了——一个骄傲的女子渐渐被庸俗黑暗的生活消磨得没了骨气。
从安娜妥协地不再去考大学而是去生孩子之后,安娜就已经和王贵他妈从本质上来说没什么区别了。
王贵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到死安娜也没有把他的恶俗和自私看出来,不能不说安娜其实也很愚蠢。
明明被人骗了一辈子,到死了还觉得这种生活是自己所向往的……无语。
人是有适应性的,一旦你适应了某种环境而且对此毫无怀疑,那么你就失去了获得更好生活的机会和权利。
安娜就是这样。
安娜的妈妈太自以为是,以为女儿一辈子平平淡淡嫁一个“庄稼汉”才“幸福”,跟着刘波绝对吃苦。
你女儿吃不吃苦是她自己的事情,不为生活而搏斗所得到的幸福是廉价而低贱的。
一副封建家长做派还当自己是一个老好人……继续无语。
平平淡淡?
Y的你以为谁都能做陶渊明啊?
最近每晚都陪着可人看电视剧《王贵与安娜》,两周下来很有感触的说,主人公生活的那个时代以及那段爱情让人无法忘记。
那是一段似水的流年,又是一组跃人心弦的音符。
一个是农村出身的大学教师,看起来憨傻笨呆些许木讷的王贵,另一个是出身于被打倒的地主资本家,颇有小资情调美丽干净的安娜,在表叔和母亲等众人的撮合中走到了一起。
这看似没有感情的婚姻,两人在磕磕碰碰中努力的前行着,留下的是一路深深浅浅的足迹,一曲和风的吟唱情歌。
我或许片面的欣赏王贵,一如我喜欢宽容的安娜一样,两人都有最好的一面展示于我。
王贵,已属佼佼者的贫民,缺少常人想象中的教英国文学大学教师的博学儒雅与侃侃而谈,只会在妻子的鄙夷之下,从现学现卖做得一碗汤汤水水油菜的小王,变成入得厨房上得厅堂花白须发的大学院长小王,多好的男人啊。
他有着令时人羡慕的工作和那间属于自己不用群居宿舍的安乐窝,还有一位小资漂亮的妻子,这就是溢于言表的幸福。
因为身份、外表、语言的差距,强烈的映衬着这个农村出来的王贵,也更强烈的映衬着这个小资情调的安娜。
忍,王贵的性格一。
那是个根正苗红的时代,身份“特殊”的小资女人安娜却看不上这个“土味木讷”的贫穷衰男,编剧是何等的英明,这样的戏剧冲突放在一起,不简单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剧了。
任何女人都有小资的一面,更何况一个自我清高、怀才不遇的女人呢。
王贵,这个男人势必要在与这个漂亮老婆的生活中接受“新式教育”了。
他忍受的不仅是妻子的唠叨,也是对他以往贫穷生活的背叛。
为了更好的接受教育改造,他必须学会忍受。
新婚用水事件,对撞的结果最终以安娜的成功而告终。
这两个人都学会了突破自己,突破自己的爱人。
生活就是这样,顺了对方的意,就要牺牲自己的利。
你既然要这样的爱着对方,就要接受她的驾驭;你既然要嫁给一个让你九分欢喜的贫穷男人,就注定会承受他带给你的贫下中农生活。
经验告诉我们,你只要忍得一时之气,就能得一世之福。
生活中的辩证法,也蕴含于其中。
爱,王贵性格其二。
爱一个人,就要好笨好笨的去爱,简单的去爱。
不管她的优点,还是缺点,务必包容。
爱她,就是在意她,就是爱护她。
正是王贵心中把持这份爱,他心中才会给自己的妻子留下足够的空间去包容她。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这就是其中的缘由。
爱她,你就会去理解她对你的一切;爱她,你的感情言行就会有所顾忌,而不会天马行空肆无忌惮的情感发挥。
这从他们的“情感危急”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份真情实感,可见一斑。
对于王贵的越轨,我仅简单的理解为“沉溺”于妻子的伶牙俐齿,这个王贵豁然发现还有个小鸟伊人的存在,他看到自己并非真如妻子的描述那样令漂亮的女人讨厌,而是王贵忍耐洪水的些许释放。
他没有动真感情,从他由被动触手到被妻子看见的瞬间抽手,表明他依然爱着安娜,他依然怕着安娜。
它是,拉手的动作,不是拉手的心情。
刁,王贵的性格其三。
我不知道这是王贵的优点还是他的缺点,还是兼而有之,也或许这是我的一厢情愿。
王贵的聪明就在于他的刁。
他把安娜的性格摸清楚了,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下什么药,用多大的分量,他揣摩拿捏的安娜非常到位。
这点也让人感到可怕,俗话说“卖你的时候,你都在帮他数钞票”。
他爱安娜,却也提防着安娜,不仅仅是为了每月寄回家的五元钱,还有他时不时的暗地里的釜底抽薪。
不过,聪明的安娜亦有觉察,什么时候发火什么时候适可而止,都掌握得恰到好处。
这也许正是编剧对看客的讨好罢了。
女人疼孩子,其实是男人更疼孩子。
女儿安安的剪发事件和二多子被打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不仅是王贵的刁,也是男人们的刁。
得罪人的事情,尽量不要让自己干!
只是夫妻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除了孩子就是对方,谁打孩都一样疼。
这里,孩子比老婆重要?
这里,一样重要。
我希望做老婆的不要生气啊。
再看安娜,这个小资的回不了头的女人。
一般人认为那个年代上过山的下过乡的城里人,早就脱胎换骨改造成贫下中农了。
不过,我们的安娜不仅没有,而且小资的根深蒂固了。
这就是安娜的性格,不屈不挠的性格。
明理。
大家闺秀给人的感觉都是知书达理,安娜也不例外。
全剧对安娜的这一性格有很好的诠释:再穷也不能苦父母,每月寄回家的五元钱,忍!
再多的兄弟姐妹出现困难,帮!
生活缺衣少食去娘家,要!
让老公脸上有面子的事情,做!
安娜就是这样做的,我可以与你吵架,但你决不能当我不存在。
我能忍受你的一切,但我要把道理讲给你。
尽管有人会说她是任性的,但是我想说不任性还是女人吗?
现如今,小有情调的女人都小资,但是小资的女人不一定懂道理,但是安娜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这就是这部剧出彩的地方,让一个本身对农村就稍有恶感的城市小资女性,嫁给一个尚未脱离农村低级趣味的王贵,还要求她要感激农村带给她的这个王贵,以及固有农村习性。
做人,明事达理本是应该,身为小资的安娜做到这些,已实属不易。
拼搏。
一个长时间被男人霸占的词语,被我征用了。
因为我实在找不到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安娜了。
这位女同志,而不是女人,我感觉此时这是对安娜拼搏性格的一种尊敬。
时下,我们缺少品德,或者说我们丢掉的恰恰是这一品德。
她能够在王贵出国挣外汇期间,独自抚养女儿照顾家庭上班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就是其自身的拼劲。
为了福利分房,为了自己的二多子,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直接的放弃了今后十几年工作提干的机会。
悲伤,后悔,愤怒,愁肠,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一个拼搏奋进的安娜,一个以“四个一百”过关提干的安娜。
记否,当她问有几个名额的时候,老厂长告诉她,一千多人在争几个名额,我们听到安娜的回答是“够了!
”,干脆利落,掷地有声。
那是有时从男人身上都看不到的自信满满,那是一个望断自己大学梦的唯一有效补偿。
写到这里,我有些写不下去了。
因为我好像词穷一样,找不到安娜的特点了。
茫然间,感觉她的性格已经深入到自己的心里。
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妻子对自己的男人、孩子和家庭的那份执着的爱。
她没有抛弃任何人,她为了爱却抛弃了自己年轻的理想和爱情。
初恋的朴实无华,与刘波两人没有过多的掩饰,只有眼中的热泪诉说着多年的思念和真挚的情感。
这小日子过得。。。
x
挺逗挺好玩的。。。
我喜欢- -
看过一点。
海清太适合演媳妇了。
原来我看过这么多电视剧。
我后知后觉
力挺铁三角。幸福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细节
同类型的剧不如《金婚》,但也蛮好看
女主妈真是害了她一生,所谓智者其实是所有悲剧的缔造者。当警示片看了
蛮温馨可爱的
跟着电视有一搭没一搭的看,其实上辈人的感情比起现在的我们,很踏实。也有点可望而不及的吧。没看完~有了孩子后的烟火生活啊,也可能看了书觉得平淡就看不下去了。
其实这就是平凡的生活吧
前半部分的文艺气氛俩孩子长大后一口泄光了……
结局烂尾了。我一直在想:如果那一年,安娜把二多子打了再拼命考上清华或北大,她和刘波会不会再续前缘幸福度过余生?意难平。
四个字,反婚教材
跟着爸妈看过一些
挺接地气的电视,挺生活化的,不错
安娜与国王 你说安娜和王贵哪个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