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可能很理解不了这部电影为什么能够获得包括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79个奖项,俩疯子,话痨片,太聒噪,最后的舞也没有亮起来,这片也能入围奥斯卡真邪了门了,这是豆瓣点赞最多的一个短评。
但我很认真的看完了这部影片,也真的明白为什么能获此殊荣,是因为他们对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疾病的诠释和对爱情美好的细微把控。
想必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抑郁症,但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应该寥寥无几吧。
它不同于抑郁症,却比抑郁症更令至亲心痛与自责。
就像影片中的帕特一样,你会发现他总是喋喋不休,思维转换的很快,不会听他人的劝说,也不会去关心他人,其实患有双相障碍意味着会有严重的心境波动。
在这种波动中,心境从非常高涨和精力充沛的阶段会滑入非常低落的、缺乏动机的和没精打采的阶段。
在美国,每70个人中,大约就有一个人患有双相障碍。
心境高涨阶段中会感到“过度的高兴”和“激动”,或 “过度的急躁”和“愤怒”。
也会感到自己能做其他任何人都做不了的事情,或许会比平时睡得更少,或者根本就不睡觉,会同时做很多事情,精力更充沛,说话的语速更快,表达很多想法某些想法是现实的,而某些想法却是异想天开,注意力容易分散。
会冲动地行事,譬如说不明智地大手大脚地花钱或鲁莽地驾车。
但又会在其他时候体验到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感到非常悲伤、情绪低落、急躁或焦急,对人们或事物失去兴趣,睡眠过多或睡不着,没有食欲,难以专心,难以做出决定,感到疲劳,精力不济,行动迟缓,讲话慢吞吞,对自己感到非常糟糕或愧疚,酝酿自杀或实际做出自杀的尝试。
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它并非性格缺点、人格缺陷或缺乏道德意志的产物,它就像慢性疼痛甚或像糖尿病之类的长期疾病一样,只不过它发生在了大脑神经上。
可能你听了这一期节目,再回头去看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布莱德利库伯和詹妮弗劳伦斯演的确实很棒,也就会懂得这部电影为什么会如此感动了。
其实我的身边就有得这个疾病的我爱的人,当你看到他在你面前不能再像正常的人去感受快乐,却做着很不正常的事情的时候,你自己心里明白,而她却全然不知,真的,从没有像那次一样的泪如雨下过。
但是,我的心里永远保持着希望,希望你们快快好起来,一直陪伴在你们身边,一起去迎接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晚安。
我始终抱持这样一种观点:评价一部电影是否值得观看,不在于它的经典程度,而是主创人员的创作态度。
例如:奥利弗•斯通的《亚历山大大帝》,上映后招致媒体与观众一致质疑,被认为糟糕透顶定义为烂片。
在于我,却认为此片是奥利弗•斯通团队苦心经营,精心制作的不那么成功的影片,应该观看并予以尊重;或者导演才华横溢,利用泡妞余暇信手拈来完成之杰作,出于对才华的肯定,也可以无视态度欣然观看。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属于前者,是一部态度端正,被大卫•O•拉塞尔认真执导的质量中庸的影片,理念趋于保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奥斯卡提名扩充的宽大政策下,勉强得到一个最佳影片的提名。
但由于电影公司的敬业态度,理应得到宽容对待。
男女主角在遭到各自的婚姻破裂后,克服了傲慢与偏见走到了一起。
故事很老套,很奥斯汀。
片尾段落,让我回忆起经典好莱坞时期影片中的一幕幕:隆重的高潮戏过后,女主黯然神伤离去,男主随后发表一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深情演讲后两人拥吻在一起。
然后,黑幕的演职人员名单打出,结束音乐奏起。
这种高潮后的破镜重圆套路,使脑海里罗列出《出水芙蓉》、《雨中曲》(影片中已多次向其致敬)、《毕业生》等一大串老电影名单与童话《灰姑娘》(跑掉舞鞋)的桥段。
剧中有一幽默的细节,在男主将老婆捉奸在浴后,奸夫对男主竟说出了一句“你最好先回避一下”。
由此可见男主在家中的主权地位完全丧失,连理应负有道德负罪感的奸夫都可以对其理直气壮。
此后,男主敏锐地察觉出朋友对其妻畏惧,便属经验之谈。
戏中曾多次出现男主慢跑时被女主追逐,狼狈逃窜。
表现出男主在爱情到来时的被动与躲避,并多次用对妻子的爱做挡箭牌来回避自己的真实情感。
片尾,男主主动出击,追逐者与被追逐者关系对调,两人拨开乌云重见幸福。
完全的封闭式结局,完全的经典好莱坞叙事。
直至影片三分之一处,我还满怀期待的以为,这是一部能带着人文关怀、解析狂躁型抑郁症的、有深度的电影。
在此要赞叹原小说作者,他将躁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外在表现,与外界接触的方式,以及家人、邻里、同事对躁郁症患者的不同反应表现的淋漓尽致。
各个小细节将不同性格人物刻画的还是相当丰满到位的。
男主父亲的强迫症和暴脾气,精神疾病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遗传和儿童时期父母的影响;当男主情绪失控时,幻听,肢体不可控,镇定下来后的懊悔和自责,自卑,无法和他人有效交流。
特别是他不愿意吃药。
都是十分真实的情节。
然而,随着情节不断展开,该片的美国喜剧特点逐渐显现,很难再用一种认真的心态继续体会和代入。
看到男主的爸爸决定和兰迪打连赌时,只能惋惜失望加叹气。
显然,高潮到了,但结尾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此类喜剧片,基本不存在道理和营养。
它会让人在电影院里乐,一时精神振奋,当影片落幕,走出剧场,可能很快就会忘记情节。
片中的道理在现实中难以找到投射,如果你相信了,并且企图复制,那迎接你的,只能是残酷的打击。
就像可乐和炸鸡,吃喝下去爽的,开心的,愉悦的,结果是要长胖的。
因为生活是个技术活,从来不给盲目乐观者好脸色。
让人惋惜的是,本来挺好的题材,其实只是美式爆米花喜剧的旧式框架。
本来众多实力演员,只能跟着装疯卖傻。
特别是罗伯特德尼罗,大爷您就长了一张意味深长又聪明有城府的脸,看到您我们就知道是教父是美国往事是出租车司机,拜见岳父大人可能已经是您众多影迷的底线了,请不要接这种扮演傻大粗憨美国老头的戏了,可以不?!
马丁·斯科塞斯才是您的真爱,您放心,您二位合体我们永远看不腻歪。。。
美国喜剧的调子永远是,一堆复杂的状况,因某个人的自信、坚持、和勇敢,变成一个简单的、可以说成一句话的道理,只要你相信这个道理,就一定能成功并且幸福。
最后就是感觉所有人都昂着头、自信满满、尽情说脏话、把心里话一股脑说出来,大家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过上了开心的生活。
具体如何解决了问题,whatever,没有任何道理的就是解决了。
这根本不科学好么?!
此类片子里的WASP(美国主流价值观人群)特别是金发白人美女多数是偏执又现实的令人讨厌的控制欲过剩的自私女王,不尽的残害身边的男人及女人们,如Mean girls里的啦啦队长,此片中女主的姐姐,她们都美貌、身材好、过于积极生活、重视物质、忽略他人感受。
通常在电影中此类人最后都被奚落出丑,而与他们相反的女主们,平凡,但心里有光,看似没礼教,实则真诚坦率,最后大家都爱她。
现实往往与此完全不同,女迪奥丝逆袭白富美的几率小而又小。
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强心剂一样的喜剧片才有市场,想到这里,我就不愿笑了,因为如果我因这种没有技术含量、做梦一样的结局笑了,那只能证明我是个没有判断力的loser。
也可能是我真的老了,没法做梦,也不愿意轻易被哄骗了吧。
说回这部电影,对于喜欢美式喜剧的人,片子前半部分显得话痨、缺少吸引目光的亮点;对于喜欢看略有深度文艺片的人,片子后半部分太过牵强和俗套。
如果说这是个梦,那前半段太现实,如果说这是段故事,那虚假成分又太多。
现在的影迷都太难伺候了,呵呵。。
---最后说说片子里涉及到的精神疾病--狂躁型抑郁症现在社会压力大,成年人多少都有点心理问题,发展成精神疾病的也不在少数。
狂躁型抑郁症,准确的说是抑郁狂躁型忧郁症,不同于一般抑郁症患者,避开人群拒绝社交,他们兴趣广泛、喜欢热闹、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自我感觉出奇的良好。
认为自己的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
认为自己才思敏捷,一目十行等等如片中男主健身读书,女主睡遍办公室所有男女。
但他们心境变化起伏特别大,狂躁发作时,易惹,会因为一些极小的琐事、或意见遭到驳斥、或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甚至出现破坏和攻击行为。
联想过程明显加快,概念接踵而至,说话声大量多,滔滔不绝。
因注意力分散,话题常随境转移,会出现观念飘忽,音联意联现象。
这点影片前半部分男主的话痨和种种怪异举动十分形象。
如片中男主刚回到家时完全无法与父母沟通,仿佛鸡同鸭讲,个说个话,大半夜跟父母投诉海明威,找不到录像带就发飙吵到社区邻居无法安眠。
又如女主在姐姐家的晚宴上,突然离席,回家路上抱住男主痛苦后又甩他一巴掌。。。。
庆幸的是,这俩人都是分开发作的,这保障了他们自我愈合的顺利,还有相爱的可能。
片中男主,因父亲的教育严苛和优秀哥哥无形中的压制,形成了凡事要求尽善尽美有始有终的性格特点,且脾气暴躁。
在目睹妻子与人偷情后,情绪无法自控,表现出暴力,拒绝沟通,幻听,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病态行为。
对治疗有抵触情绪,一方面坚信自己没病,拒绝吃药,一方面对自己的失控表现出自责和无力感。
女主跟男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父母是主流思想的拥护者,有一个在广泛意义上很成功的姐姐,有自卑心理,在丈夫去世后被人理解成淫荡的人,并无法面对恐惧失意伤心和被误解的难过,只能通过不停的做爱和勾引他人得到安慰。
因没有暴力行为而没有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其实患病程度不比男主差。
好在两人都有解决心理问题的意向,通过跳舞,集中注意力,化解怒气恐惧不安和寂寞。
而现实中的抑郁症,也有男女主人公的这些特点和发病表现,但不幸的是,抑郁症的康复远没有一部喜剧电影这么简单和有趣。
抑郁症复发几率极高,大部分患者需要终身用药,这些药副作用极大。
他们给身边人带来的痛苦也远不止球队输球,半夜不让你睡觉这么轻松。
这里暂不多讲,有兴趣的同志们可私聊或找相关书籍资料了解。
-不管电影拍摄如何,我个人喜欢与否,我都必须承认至少有一个意思是好的,乌云背后也有阳光,不论生活如何残酷,坚持积极和乐观还是好的。
除此之外,就都忽略吧,女主妖娆的小腰,男主英俊的脸,让人忍不住跳戏的Stiles和Robert De Niro,费城和纽约的宿仇,FILA的各款运动休闲服。。。。
blahblah。。。。
呃,如果你喜欢,请勿戳,我尊重你的喜好也请你尊重我的。
如果你仍然戳进来了,okay ,then it's none of my business,这部电影整个在我看来就是“蹲下来,陪你做一颗蘑菇”的英文版,傻逼之至。
所以,美国已经堕落到需要这种廉价镇定剂了么?
那么,无论这部电影收获多少奖在我这里都是负一万!!!!!
不服?
!滚粗!!!!!!!!!!
Amazing performance by De Niro and Jacki Weaver, simply amazing. Despite all the rave surrounding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to me this is still a rather typical romantic comedy with a rather predictable storyline. There are a few laughs here and there, and having Chris Tucker in it is also refreshing, the storyline is also sincere and meaningful, perhaps with better crafted characters than a typical rom-com, but nothing really jumps out. Nevertheless, it was an enjoyable experience, but one that I will forget rather quickly.
收到你的回信,是意料之中的事。
逝水光阴,总还是有一些人会被记着的。
你没有说你的境况,我知道的,你不会浪费文字去叙述它,哪怕是两个字“还好”。
很早以前你在笔记本上写下的那句话我到现在还记着,没有进步,只是因为你过得不够糟,大抵是这么个意思了,原文记不得了。
你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被这个世界逼疯,只是因为,你过的不够糟。
所以,你的境况是——还好。
还好,这个词跟差不多一样致命,就像在锅里的那只青蛙一样,意识到了水温在升高,却不愿挪一挪腿,跳出这缓缓加剧的困扰。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爱更美好呢?
这是你在上一封信里告诉我的。
我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从未接受过关于Christ或者Jesus的任何洗礼或教育,亦从未阅读Bible中关于爱的箴言,所以,我并不能认同的这句话,这不算结论的结论。
当然,我还是听从你的建议,看了那部电影,尽管,看到它的名字时我就完全没了认真看的欲望,就像多年前你告诫我的,因为电影名称没有吸引力,我会错过很多好电影的。
事实上,确实如此,不然那块移动硬盘里也不会躺那么多曾经看过而舍不得删的电影呢。
好吧,言归正传,昨晚十二点到家后,胡轼问我晚上电脑会不会关机,说要蹭AP-wifi玩游戏,想起了你给我推荐的那部电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找到资源后挂着迅雷睡觉去了。
吃完午饭后敞开阳台的玻璃门和窗户,让南边吹来的风贯穿整个屋子,顺便把多日不见的阳光也一并带进来。
看完整部电影后,我靠在枕头上想着你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爱更美好呢?
Pat在精神病院里发现了那个词,EXCELSIOR(译作精进不休),贯穿在整部电影中,让我想起了一些积极向上的时光。
乐观积极总是好的,故事中亦是如此。
Pat的因为发现深爱的妻子背叛了他之后,患上了双向情感障碍症并被送进Baltimore的精神病医院治疗,在医院里结实了一些朋友,认知到了一个被作为纽约州官方格言的词语——excelsior,凭借乐观积极的表现,他出院回到父母的身边,并且开始有意识的自我恢复。
但是,他仍然惦记着他曾经的妻子,希望她知道他现在正在努力变好,直到他在朋友家里遇到Tiffany,另一个有着轻度性瘾的女人。
夹杂在父母的过度关怀和自我的情感障碍中,Pat逐渐意识他已经爱上Tiffany,并且沿着EXCELSIOR的轨迹逐渐恢复。
在老鹰队与牛仔队比赛的晚上,同样也是B·F酒店的双人自由舞比赛的当天,Tiffany与Pat在B·F酒店签到时看到她的姐姐竟然真的邀请Pat的前妻、仍然被Pat爱着的Nikki,心如刀绞。
她没有情感障碍,她知道她爱着他,可是Pat在她面前却如木人石心一样,无视她的温柔的眼神,和身体的诱惑。
可能,在今晚之后,Nikki看到Pat的积极的心态和精进不休,还有他一如既往的爱,会与Pat重新复合,在这之后,Tiffany再也不能像那些日子一样与Pat在小屋子里共同度过那些美好的时光了。
她怎能不悲伤。
看到这儿,我的脑子里冒出各种各样的结局。
可能,因为Tiffany的失落,他们在自由舞比赛中没能拿到5分的成绩,老Pat一家会失去赖以为生的餐馆,但Pat一家会看到完全克服曾经的疾病的Pat,Tiffany或许亦能重新找到她的生命的重点。
这是一种悲情的结局,以失去换取新生,或许会更能被人们接受。
可能,Tiffany和Pat完美的完成了比赛,甚至逆转了所有参赛选手,成为了全场焦点,Pat与Tiffany 在人群的欢呼声和霓虹灯下找到了新的自信,一并获得新生,老Pat也成功的把输给Randy 的所有财产都赢回来,前妻Nikki被新生的Pat感动,重新回到他的身边,生儿育女;Tiffany虽然没能得到Pat 的爱,却在比赛中赢得姐姐的认同,与姐姐重归与好,获得久弥的亲情。
这是另一种结局,Prefecthappy-ending,或许因为太完美而被称泥垢,这也是刺激众人的一种丧失。
这是电影里最常出现的两种结局,两种极端,吃着冰淇淋的我揣测着编剧和导演会用怎样的方式去呈现这两种结局。
可是,最后我发现,并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任何一种结局,最好的happy-ending没有出现,最坏的bad-ending亦没有出现。
Pat在酒吧找到伤心的Tiffany,拉着她一同登上舞台,开始了他们的比赛。
他们不是Professional的舞者,没有轰动全场,没有尖叫或是Bravo,只有零零星星的几点掌声。
在一段轻柔的音乐之后,突然窜出无厘头的重金属,两人无厘头的跟着音乐舞动,最后又回归到一段轻柔的现代舞,在做一个“绝招”动作时,一个非专业舞者与一个初学者成功的没能完成这个动作,在得到几句嘲讽似的“oho”之后结束了表演。
对于这段舞蹈,观众们并未被它打动,评委们也一样,于是,4.9、4.8、4.9的分数被公布出来,然后最后一位的5.4分跟着被公布。
Pat、Tiffany、老Pat和Jack都欢呼起来,Randy在一旁大喊着“What?! Come on!”,刚刚安慰了Pat和Tiffany 的选手们都这场面吓着了,评委们也疑惑不解,“whatare they excited about a FIVE”,只有Pat一家和他的朋友们知道,他们刚刚赢回了曾经失去的财产。
拥抱着Tiffany的Pat欢呼着,突然在人群中看到Nikki,他放开Tiffany径直走向Nikki。
身后的Tiffany终于还是看到了这一幕,笑颜沉了下去,悲伤出现了眼睑,抽动着的锁骨昭示着她莫大的悲伤,还有什么比这更悲伤呢?
这是她无法承受的,能做的,只有逃离,逃离B•F酒店,逃离Pat的视野,逃离他的生活,正如她说的“how Iwish I’ve never meet you”。
这一次,老Pat告诫他的儿子,“if you don’t reach back, and it’ll haunt you for the rest of your days like a curse”。
Pat追出酒店,在街角找到Tiffany,塞给她一封信,让她念出来。
悲伤的Tiffany被这莫名的信笺激怒,还是打开了它,念了出来。
“Dear Tiffany…”,没有比这个更美好的了称呼了。
“…I know you wrote the letter. The only way you could meet my crazy was by doingsomething crazy yourself. Thank you. I love you…”泪眼婆娑的Tiffany嘴角终于微微上翘 ,既是为了屏住摇摇欲坠的泪水,也是被这突如其来的三个词所震撼。
至此,故事有了另一种结局,男女主在比赛中发挥正常,获得了应有的分数,而这分数刚好比达到赌注的要求,在见证老鹰队完胜牛仔队后,老Pat和老Randy又见证了这一分数的诞生。
于是,老Pat赢回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男女主也未能在比赛中夺冠,男主成功的克服了曾经的双重情感障碍,豁然开朗地放弃了曾经执着的前妻,向爱着他的女主表白。
从此,老Pat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向你复述这部电影是愚蠢的,因为它是你给我推荐的。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得像要去回顾那些场景,还有那几个我猜想的结局。
电影结束时,我倚在枕头上,想着你的那句话,“还有什么比爱更美好呢?
”老Pat与老Randy还在为老鹰队的比赛争论不休,母亲Dolores在“监狱律师”Danny的指导下烘焙糕点,Pat和Tiffany在阳光下秀恩爱,这真真的是一幅和谐的画面,屋子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爱的空气,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年轻人的,老去的人的,还有新生的。
仿佛,这个屋子里没有了曾经出现过的所有的悲伤的场景,Pat在屋子里疯狂的搜寻曾经的结婚录像,老Pat执着与赌球又怀揣着对Pat 的歉意希望用自以为是的过度关怀去弥补他的缺失,老Dolores无力于呵护Pat受创的心和康复的意念,亦无力于执拗的老Pat的疯狂。
仿佛,这个屋子里没有出现过那三个人,彼此深爱又被自我困境所包围,因自我而伤害深爱的人,那个曾经被邻居诟病,被警察警告,被人们嘲笑的一家人。
正如Pat在最后说的, “the world will break your heart ten ways to Sunday, that’s guaranteed”,与佛偈中所破的那种众生生而受难、死而圆满的意思相似,事实上,这两句话也确确实实的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
可是,“sometimeslife can be fucked up, just stay in positive, you will have a shot at thesilver linings”,就像开头的时还出于双向情感障碍的Pat对父亲说的,“Excelsior, it means you know what I’m gonna to do,I’m gonna take all this negativity and use fuel and I’m gonna find a silverlining”。
你知道的,就像我们曾经互相鼓励那样,在那些不可言说的日子里依着残存的信念勉励着。
“还好”的你,“还好”的我,其实是一路人。
我们没有患上“双向情感障碍”,可是我们患上了另一种不为人知不为人言说的病,就让我称之为“还好”吧。
你不在家,我亦不在家,在离开父母几千公里外生存着,不是为了曾经的信念,亦不是为了曾经的理想,只是为了让自己在这个社会有一块立足地而已。
你忘了最开始的念头吗?
我没有,可是,那只是年少无知的念头罢了,我记得它,仅此而已。
你也一样,不是吗?
逐渐,我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还好,还好有多好,还好就有多致命。
我知道你想滚蛋,知道你想离开你现在的城市、现在的公司、现在的职位、现在工作,可是,还好羁绊着你。
反反复复你跟我念叨过几次了,可现在你还是在那个城市那家公司那个职位那份工作,什么都没变,连你常常突如其来的太息声都没变。
太息,你还记得这个词吗?
我跟你讲过的,高一语文课上,漂亮的女老师给我们解释屈原先生的忧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低下头去在书本上记下了这个“太息”这个词的解释与译意。
以前,你告诉我不可以常常叹气,连说话做事也不能有一丝叹气的意思或动作。
所以,在聊天时,我从来都不用“唉”这个字,我不想因这个字而沾染了对方的乐天,亦不想这种负面情绪被扩散。
甚至,我逐渐讨厌这个字了,朋友跟我 聊天时,用到这个字,我都会像被抚到了逆鳞一样不安,大抵也因为这事,得罪过一些朋友吧。
这是从前的事了。
不管怎样,为什么你现在也会“太息”呢?
为什么你不再反感“唉”这个字眼呢,甚至连你自己也开始用这个字了。
毋庸解释,我知道的,同生而为人,你的困境我是知道的,就像现在我与我哥保持着良好而亲密的联系,不是因为我们都怎样了,只是开始理解彼此了。
所以,我知道你的叹息的缘由,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你同我一样,都逐渐放弃了之前的坚守?
之前那strongheart和绝壁似的积极?
我希望你能告诉我答案,我真诚的希望。
我还是会记得的,你说的那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爱更美好”。
电影中Pat因爱而新生,生命中的那些人也一并因爱而新生。
现在,不惮于那些爱情片,那些听闻的境遇,那些见证的婚礼与仪式,那些被讨论的结晶与新生。
终于,又回到了那个期待着的状态,不畏惧,不回避。
就像我曾经在好多篇文字里写的那样,期待着,新的东西的到来。
尽管,我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亦不知道它们是否会到来。
你知道吗?
现在,每当脑子里的文字汇聚到一起的时候,我就会变得兴奋,希望马上把它们写下来,用笔用纸用手机记录用语音收录,甚至,心跳加速。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把胡轼刚买回来的圣代放回桌上,任由它散落、消融,我要做的,只是打开MS office,一个字一个字的用键盘记录,记录这封我要寄给你的信。
这种感觉,我知道你知道的。
亟待你的回应,我知道会有的,就像你知道尽管我不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这个名字但还是会认真的去看这部电影一样,就像你知道我会问你这个问题,就像我知道你会回答这个问题一样。
尽管,我不知道那会是在什么时候,但,我期待着。
The first time I watched this movie——the scene where Patrick told Tiffany that it took him a while to realize he has always loved her, almost at first sight, I thought it was unreal as people never invent love out of their imagination, how can one be unaware of such intense feelings? How can one be uncertain about how he feels for such long time as months? How can someone be sure about his love to someone when the person is out of sight? Feelings springing up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are self-deceit and delusional. Psychologists always preach that our sentiments and emotions are subject to our recognition, that being said, the way we feel is impacted by the way we think. Thus, is love a feeling or a manifestation of our thoughts? Can it be suppressed by the way we view it - - - just as Patrick’s love for Tiffany was first suppressed by his ambition to win his ex-wife back. Perhaps it took some time for humans to realize that our understanding and definition of love evolve across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and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since love is oftentimes both physical and intellectual, we might as well regard it as both sentimental and recognitive. So now the speech Patrick made in the last scene of the film adds up to me and it speaks so much truth about human nature.
小学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是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总是说:一篇作文只有不提“快乐”二字却还能感受到快乐才算是好作文;若通篇说自己很快乐但读者愣是不能感同身受这作文就叫废话了。
如果以小学生作文标准来衡量幸福线这部电影,那这部电影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成功了:只字不谈“浪漫”却让人甜得发腻;明明仿佛生活得闭塞憋屈却让观众快乐得前仰后合;八杆子打不着的剧情却显得难以令人质疑。
曼诺拉·达吉斯给纽约时报写的电影评论第一句话真是一语中的:大卫·欧·拉塞尔拍的这部生机勃勃的新电影,算是把每件事儿都搞对了。
其实造就这部电影叫好叫座的幕后原因很多,但它出彩就出彩在于新晋女神在本片里压根儿就不是新晋女神,也就不过是个身材脸蛋儿都不错的疯女人而已;大龄帅哥也并非那个大龄帅哥,而是一个像包裹自己一样把自己的人生包裹在垃圾袋儿里的大龄剩男;代价更大的是牺牲了人家罗伯特·德尼罗本来其实伪装的不错的帅爷爷形象,狂热燥动的强迫症晚期猥琐爷爷形象从荧幕中挣扎而出,真实得吓人;还有其他一个个角色,都活脱脱如同导演拉塞尔从费城那些意大利人群居区里直接拎到台前演话剧一般出现在了银幕上。
就是这样一部仿佛所有不磨合的齿轮却能带动钟表计时的电影,
1.有个叫Neil Pasricha的家伙被老婆甩了,大抑郁,想出一招,每天想三件很棒的事让自己开心,后来他的The 3 A's of awesome理念串红网络。
这电影不是他的传记,但我猜他会喜欢,我的偶像tal估计也会喜欢。
我当然也喜欢。
2.the Accidental Tourist里丧子的威廉赫特被没文化、穿着夸张但性格爽朗的泼辣女人吉娜戴维斯拯救,戴维斯当年毫无悬念得了奖,不过她报的是女配。
BC的角色是历史老师,讲起和老婆的关系一大串形容词文邹邹很唬人;最后表白不直说要先写信。
警察的老婆听得一愣一愣,她不会这些花活,她直接得一点也不含蓄一点不拐弯抹角。
偏偏大老粗女人们就吃这一套,怎么办!
文化差异大的两口子只在电影里才比翼双飞。
电影里都未必,伍迪艾伦来拍好不了几天又大吵大闹肯定得分,这样的两个人哪里有共同语言呢?
哪里能长久啊?
所以说一件事,积极心理的人看到的是互补,悲观主义者看到的是有缘无分。
拜托,他都已经疯了,还管什么门当户对,有个女人喜欢他不错了。
方德和苗翠花不也恩爱一辈子?
3.大方向就对了。
像去年的the beginner,硬生生把正常人拍成抑郁症了。
真要拍疯子戏,必须是喜剧,必须《读者》路线,必须肤浅,才够好看。
所以,他妈的海明威,扔掉!
他妈的蝇王,扔掉!
当然,要拍“深沉”的大师戏,要让观众进入严重亚健康状态是导演的创作自由,只不过那种俺就不奉陪了。
故事是看不到半小时就知道结局,所以看点就在于怎么拍。
还是斗士的老路子,群戏好。
老两口萌死人,就连那个妻管严死党,也是一开口笑翻天。
德尼罗真是老树发新芽,老爷子哭的那场戏,估计全场观众都融化。
4.斗士里我最感动的一段是艾米亚当斯说,我曾经把我的人生搅得乱七八糟,现在我要重新开始。
这台词几乎照搬给劳伦斯了,DOR应该也是喜欢强悍女人的吧。
劳伦斯未必比艾米演得好,亮点还是小姑娘小小年纪扮老不怯场。
20年前要有这部戏,应该是薇诺娜瑞德吧,香港人翻拍的话,阿sa吗?
JL这丫头要么是智商高要么是经纪人太优秀,真是会挑角色。
5.跳舞比赛那场戏直接穿越周防正行。
笑得很开心。
6.这片最感动的倒不是情情爱爱,是兄弟重逢,2货哥哥说了一堆炫耀的2b话,弟弟什么也没说,躁狂没发作,反倒过去抱着哥来句我爱你。
啥叫正能量,这就是。
7.最后搜了下简历,24岁欲望城市打酱油,26岁双面女间谍男2号(当时就觉得这俊脸比男1号美),30岁终于在婚礼傲客里露脸,34岁总算遇到担大梁的宿醉,36岁在limitless才名正言顺男主角,德尼罗老爷子助阵。
37岁,第1个奥斯卡提名。
摩羯男的人生,缓慢前进,但一直目标坚定啊。
8.这片怎么看都像夏季档,怎么也不像颁奖季啊。
前路那么远,幸福那么长。
应该是需要在寒冷的冬夜去看这样一个片子,然后会觉得被治愈,觉得正能量十足。
然而我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下午邂逅它,也没有觉得很遗憾,看完以后我竟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眼里还矫情的流了两滴泪,特别想要找一个人分享我内心的感受,于是给李同学发了短信说你去看《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吧。
并不是很精彩的故影片,也就是讲两个疯子在一起互相帮助走出阴影最后成功在一起的俗套爱情故事,穿插了友情亲情,把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展现在观众眼前,且狗血的剧情也不少:比如跳舞比赛得分的那一段,和《阳光小美女》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又显得太刻意太俗套,比如回信的情节,观众大概都早就知道那是蒂凡尼写的,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心爱的帕特伤心罢了。
还有两个赌注硬生生的把赌球和跳舞绑在了一起,于是让亲情和爱情两条线缠绕到了一块,让剧情显得有那么一点尴尬生硬。
但是怎么办呢,即便这个片子有各种各样的硬伤,即便很多人都觉得它不过如此,然而我还是很喜欢它啊,我很喜欢它带给我的感动,很喜欢它所营造的浪漫氛围,大概是因为我骨子里也觉得自己是与这个世界有着那么一丝不同的人吧,觉着能够在有生之年遇到与自己相似的那一个人并且还能够一起欢笑一起跳舞是多么让人欣慰的事情,于是我便这么热泪盈眶了。
最令我感动的情节有两个,一是帕特与哥哥相见,2货一样的哥哥一直在夸夸其谈自己过得有多好而且还貌似无意的提及弟弟有多惨,然而动不动就狂躁的帕特竟然压抑住自己的情绪,说了一句特别煽情的话:“即便我一无所有,但我爱你,兄弟。
”然后我莫名其妙的回忆起这二十几年来和妹妹相处的点滴,我发现我并未做好一个做姐姐的职责,相反一直是她在照顾我。
周四她来给我做了晚饭,然后帮我刷了碗又赶回学校去上课,然后我发现还是那个时候她给我洗了碗,我的洗碗盆里已经堆满了一座小山,于是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说真希望老妹这时候来看我,我那堆碗就有人洗了。
我妈一个劲在电话里骂我懒得无可救药,然后我辩解我只是讨厌洗碗而已。
(不好意思扯远了。
)回忆汹涌,想起这些年来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日子,再看看电影里对于家庭关系的解读,不被感动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帕特老爸(老戏骨德尼罗)对着他流泪的那一段估计又秒杀了不少影迷。
第二个情节自然是最后蒂芙尼读信的那一段,狗血的桥段,但是够浪漫,我骨子里还是很小女人情节的,觉得这样的爱情才打动人心,经历跌跌撞撞最后相爱的人不负众望的在一起,因为曾经有过争吵有过互相支持最后慢慢磨合,这样的感情才历久弥坚。
于是眼泪就那么无法控制的流了出来,就好像很多个看电影或者看书的时刻,被一些或矫情或狗血的桥段打动泪腺充沛得就像热带雨林一样。
影片最动人的地方应该是其传达出来的理念,那就是帕特所说的那句话:“生活已经够残酷了,为什么不给他来个快快乐乐的结局。
”即便是走在人生最低谷,也应该相信前面还有希望,乌云背后努力透出来的那一缕光线就是指路的明灯,光线必定经过了艰难才拨开层层乌云,那么人生也并非一直是一帆风顺的吧,经历过艰难之后又是不一样的风景。
所以我爱这个片子,是因为它有浪漫的爱情故事,是因为它是一部值得谈一谈的励志片,是 因为它涉及到最真实的生活,普通人的生活,是因为它带给我正能量。
而我处在一个情绪并不是那么高昂的时期。
2013/3/3
I love it、just fxcking love it!
1.社会压抑着个体人类的情绪爆发,一但你超越某条底线,你便变成不被他人接受的“异类“;2.爱,需要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而要是遇见的是正确的人,时间正不正确或许变得不那么重要。
他两好配~~~~~~~夫妻相啊
完全过誉
爱你,爱到愿意陪你一起疯癫。单向,渴求回报——即便明知道结局可能不如预期。影后之名,实至名归,超越外在,从心出发。
一个老套到不能再老套的故事,靠一群有灵气的演员撑起了大局,但是Jennifer Lawrence的奥斯卡让人会撇一撇嘴,虽然我爱你。And, if you are as beautiful as Bradley Cooper, even in a rubbish bag you still looks good.
The only way you could meet my craziness was by doing something crazy yourself. Thank you. I love you.
很爱詹妮弗·劳伦斯
只是被生活困住了我们
俩疯子,话痨片,太聒噪,最后的舞也没有亮起来,女主真难看居然还是NH女友。。还90后,明明是70后好么。。这片也能入围奥斯卡真邪了门了
从心碎到浪漫需要多久?真被詹妮弗·劳伦斯的表演惊艳到了……
真的有好看吗
神经病人有这么俊男美女的么?低落的时候还是看看觉得挺温馨的。
开玩笑吗这也能提名?
亮点在最后的舞蹈
完全没有斗士那种潇洒和酣畅淋漓。斗士传记片的题材更适合这种纪实风格。底子是个温情的剧情片,如此男性的镜头语言和视角搞得不伦不类。剧情简单的粗暴废话又太多,同样是多动症话痨BC的角色不及贝尔讨喜。不过BC自有他的魅力.詹尼佛劳伦斯的演技是很差好么,流于表面!坐等评分下7
不接地气,只是喧闹的生活在安静下来后显露了温馨的模样很是美好,每个人都有过不去的坎,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那个专属神经病,这梗很老但很诱人~~PS:詹姑娘的好身材~~
乏味致死
你们演的虽然好,但我没有被激励到……是怎么一回事……太平庸了……
搞了半天是个励志片 不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