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最后一会
Freud's Last Session
导演:马特·布朗
主演:马修·古迪,安东尼·霍普金斯,欧拉·布莱蒂,乔迪·巴尔弗,丽芙·丽莎·弗赖斯,斯蒂芬·坎贝尔·莫尔,帕德莱克·德兰尼,里斯·曼尼恩,索姆·毕绍普斯,Gary Bu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简介:改编自哈佛大学博士阿尔芒·尼格利的畅销书《上帝之问》。该剧讲述了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晚年之际,邀请了英国一位并不出名的年轻教授C.S·刘易斯到他伦敦的家里做客。两人就弗洛伊德近期所出版的一本书展开研究及探讨,越聊越投机的两人又对神的存在、爱情、性以及生命的意义交换了各自的价值观。然而当时恰逢世界二战..详细 >
可以一看
这种代入感让我仿佛一同见证了弗洛伊德最后的那一会儿。
miuyis
标准传记的拍摄手法,点到为止的对话深度加上话题本身的门槛,都让这个这个电影最终的成品显得很平庸。相较之下,我更好奇为什么这个片子能有二次上线院线的机会。
喜欢这种对谈,思绪也跟着他们的对谈跳跃,享受这种在心里加入他们的感觉,会不断去想,如果我被提问应该如何回答。
从私人角度来讲弗洛伊德,聚焦最后一会,和不知名导师的关于性爱、精神分析、无神论、宗教、死亡的火药味十足的对话,文本观看门槛高,话题深刻哲思,表演不露痕迹,整体质感神秘精美,电影极为小众,只适合对以上谈论话题感兴趣的观众看,其他观众打低分我完全能理解。
弗洛伊德是从影片开头就尊重刘易斯的,潜意识中可能把他当作兄弟,刘易斯也在幽闭教堂将自己脆弱的战后创伤暴露给弗洛伊德。尽管神学观念相左,二人却有莫名的默契,有一种互相疗愈的感觉。刘易斯刺痛弗洛伊德关于女儿依恋的精神问题,而弗洛伊德也在讽刺全能上帝在人间不作为的种种。其实二人都知道没有什么是全能的,只有自己才能助自己度过痛苦。这也是弗洛伊德死前最后的被人理解,也是一种救赎。
电影可能想讨论的是在面对内心恐惧和创伤的时候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态度可能是 希望 (上帝存在)和 沉溺(上帝已死),但是我感觉电影没有展现出来…^ ^
是先有心理疾病还是先有心理学家?🤪
中规中矩,不了解背景的观众看不懂,对于熟悉语境的观众来说又太浅了。刘易斯好帅。
无限接近神的人,也终是凡人。
弗洛伊德和CS刘易斯对话,多好的炫耀创作者智识的机会。只辩论无神论有神论就算了,结果拉拉杂杂一个小时过去了居然还在扯伊壁鸠鲁悖论。那我还不如去读理查德道金斯的畅销书呢。活生生搞成了大型英语听力测试。@ A 1/20
演得不错,但聊得也不深啊……我以为能更学术一点的。不过能逼着cs路易斯说出:“我心中的信仰也一次又一次破碎”这样的台词,编剧也是够胆色……(贬义上的)🥱
在ANA看到最惊喜的一部电影......非常符合路易斯形象(但是把弗洛伊德拍得很典)。结尾直觉真香,果然弗洛伊德送路易斯的书是《天路归程》hhhh
对于精神分析完全没了解的人,看起来可能有点不太友好
正宗的话剧腔,满满的英伦味。作为电影的话,缩小了很多魅力。作为话剧的话,增加了很多扁平。就是不好那么好看,但又没法说哪里不好。
拍的不错,表演的也很好。但是佛洛依德口里说的错乱都在,的问题还是那些老问题,一点也没变。必须要从神坛上下来,人类(心智)才能够向前“走”……。这部片有几个特别的地方,一、似乎是首部将佛洛依德小女儿是les一事明确拍出。二、拍出他女儿对他近乎疯狂的关注。并明确点出“依附障碍”这个问题。三、佛式理论中很重要的虐恋成因又一次通过其女儿呈现。自然、根据佛式的理论,人均为双性,片中明确“说”出佛式认为他女儿成为les的诱因是他,像是在“明示”其继而推导出所有les的成因皆是父亲。最后用恐惧来做各种问题基底过于简单,人类太复杂。片尾come out那幕搭配音乐很美,难得。另外,片中就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并未做太多延展,可惜。
所有的元素都正怀我意。两位学者各执己见,都不知真相,都心存疑惑。
(撇开绝对的真实性)是高于预期的作品,无神论者与信仰者之间的谈话,精神分析创始者如何分析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两方各有争论,却产生了充满星芒的对话。每个人都有痛苦,每个人都有原生家庭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恐惧,这是一条人类出生后必将进行的思考之路。不思考是愚昧者,而他们都是抵抗者。
无聊到让我心生厌烦,用爱发电的伟大字幕组或许可以考虑在字幕前加上发言者的名字,然后我只要把字幕文件后缀srt改为txt,就能以一种更加专注更加省时间的方式,“看”完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