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商场里的幸存者,我肯定不出去。
我会安分守己地呆着。
每天生活严格而又规律:打打篮球(保持健康)、看看电视录像、打打牌、聊聊天(保持身心健康)、平台上射射丧尸(泄泄私愤)、定量配给食物和水,不像电影里面那样浪费。
估计耗它个一年半载的没问题。。
要知道,丧尸们不是永动机,晒太阳也不能光合作用。
没有食物它们能永远这么猛??
这不科学!
而且尸体时间久了,就会腐烂,烂了都不会走了,还怕它们?。。
所以说出去只有死路一条,持久战才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唯一最好方法。
第一部摄于1978年,第二部摄于2004年,看下来的整体感觉是,第一部很有生化危机一代的感觉,而第二部则是生化危机加强版。
第一部的化妆和特技相对简陋,但情节比较出彩,仍能扣人心弦,黑色幽默的成分比较多,恐怖的镜头多是有惊无险;第二部整体效果比较华丽(当然咯,时隔二十多年了嘛),情节更为惊悚刺激,血腥暴力的镜头大幅增加。
两部电影都拍的不错的,在恐怖片中属于中上水平,值得一看。
比较如下:1. 第一代的丧尸造型初看是比较令人失望的,不过可以理解,而且由于剧本精彩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代丧尸除了吃人这个恶习外,行动力迟缓,智力低下,跟智障人士没什么区别,人类可以很轻易的制服。
第二代丧尸则有了明显进化,无论是攻击力还是速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防御力奇高(第一代只要打一枪就死了,第二代除非爆头,否则中几枪都不会倒下),更要命的是,第一代丧尸只要你关门它就没辙了,只会无助的拍着玻璃门,对人类构成的威胁不大,而第二代丧尸就不同了,不但速度像猎豹,还会撞门,还会翻墙,还会举煤气罐,要是没有重武器,人类根本就不是其对手。
2. 第一代几位主人公事前都有了充足的准备,有自己的逃生直升机,超市里有自带的武器库,弹药充足;而第二代事发突然,主人公都是慌不择路的逃命,根本毫无准备,且弹药比第一代少了很多。
3. 第一代由于丧尸比较弱,恐怖镜头大多有惊无险,而且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轻敌造成的,比如那个白人警察,超市里什么东西没有啊,非要返回丧尸群去捡那个什么包,结果被咬到了,自己也变成了丧尸,死于非命——真是自找的啊。
第二代人类的生存危机随着丧尸的进化而变得更深重了,影片后期看到大批大批的丧尸源源不断的涌向超市门口的情景,你只能想到两个字来形容——疯狂。
4. 第一代的人物刻画很不错,尤其是那个怀孕的新闻女记者,经历了从软弱无用到坚强理性的转变,显示了女性在面对危机时特有的冷静睿智。
第一代的黑人警察帅的离谱,身材那是刚刚的,他在第二代里也出现过,担纲念那句著名台词:当地狱人满为患,死人便回到人间。
(不过第二代里已经变成长满眼袋的中年大叔,真是岁月无情啊)。
第二代的人物总体上都比较迷茫冲动,为了各自不坚定的信仰貌合神离的呆在一起。
那个红头发的女孩能够存活到最后实在是叫人莫名其妙,为了一条狗不计后果的扎进丧尸群,害得其他成员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救她,一个老头还为此丧命——我认为她是团队里最自私的一个人。
另外我觉得要给那个武器商送食物其实没必要冒那么大风险,为什么一定要放狗下去,从空中拉根线滑过去不可以吗(超市里应有尽有,弄个滑轮装置也不是不可能吧)。
黑人警察虽然不如第一代有型,但还是不错的,有勇有谋,临危不惧,这样的大叔实在是生存小队里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啊。
CJ 也不错,尽管起初很多疑自私,但其实很有奉献精神,最后为了其他人逃生而牺牲了自己。
销售员本来一直无感,影片快结束的时候他因为手臂被丧尸咬到一口而放弃了搭船求生的机会,为的是不殃及他人,非常伟大。
最后那个镜头,他平静的说,“我想欣赏一下夕阳”,然后神色从容的站在码头目送着游艇驰远,身后是大群正要冲上来将他撕成碎片的丧心病狂的丧尸——这个镜头给我感触很深。
5. 说的差不多了,补充一条碰到丧尸危机怎么办的经典生存法则:没事不要乱开门,好奇心害死猫;听到有异样立刻拔腿就跑,千万不要孤军深入一探究竟,这样做的结果不是被袭击秒杀,就是负伤。
为啥老美每个灾难片必须要有一段圣母情节?
这群人明知道很危险,还要开门去救一卡车人。
女主刚刚杀了一个变成活死人差点咬死她的胖太太,却极力反对去处理一个被感染的潜在活死人。
这些情节在很多片子里都有,我也是醉了。
还是不够140字吗?
这些情节在很多片子里都有,我也是醉了。
还是不够140字吗?
前边放的电视机的画面,,结尾放的手持摄影机,中间的爵士音乐加上一帮人的小资生活,三段式的结构之间用high到不行的音乐分割,这些我都很喜欢,中途想给五分,但是硬伤太多了我真受不了。
都能坐上爱,说明应该是安逸地在里面待了很久了,那外面的丧尸既然是以人为食物而且脑子很不好使,为什么不会饿死?
釜山行就很有道理,因为整个剧情就是发生在一天里的逃亡,僵尸肯定不会饿死。
血液传播明显比被咬传播这种设定合理多了,之前那个黑人那么大的伤口但是没被咬就没事,被咬一小口就不行。
干嘛非要走出舒适区我请问了???
你们在里面待的好好的就待着呗。
难道不知道疫情来临就要居家隔离吗,非要往外走干嘛。
那个孕妇明明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但是编剧脑子被驴踢了吧,他们几个死了为什么就能得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我们要去湖里“这种毫不相干的结论。
直接删掉这条线,直接改成要去给andy送吃的然后家被偷了,无奈之下只好开车逃走合理多了。
这里有一个把一大罐子丙烷扔出去了然后开枪射爆的镜头也太不合理了,那么大个罐子你以为是手榴弹吗,你能扔出去多远,开枪射爆不把自己也炸死吗还有就是都丧尸围城了,还搁这里卿卿我我 ,而且这感情线作者也没塑造,送电锯的时候说了一句“这是我收到的最浪漫的礼物”搁这里硬渲染感情线。
还有就是中间有一个谈心的环节,说什么我不是一个好丈夫那里,完全可以再多唠会。
要是不多唠嗑,你就多来点身体恐怖,全程什么枪把人捅死电锯砍人我也很爱看
《僵尸的黎明》翻拍自1978年的同名电影。
而后者似乎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恐怖电影,翻拍了无数次的录像带造成极差的效果,印象已经不深了。
我家里似乎收有老版的DVD,有空的时候翻出来看看。
不过我认为那一版应该无法同这部电影相比。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僵尸电影。
他和大部分僵尸电影有些相似的地方,例如关于僵尸的设定,不讲述僵尸的由来,只突出他们无遏制的杀戮。
也有些不通的地方,例如这部电影中的僵尸不再行动不便,相反她们健步如飞,甚至可以奔跑着追赶汽车。
而最大的不同是,这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灾难片,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这也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我心中最好的僵尸电影。
电影中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物在黑暗中探索遭遇僵尸的情节,而这种桥段向来是恐怖片的最爱。
而这部电影中的僵尸都是大摇大摆地直接出没于生人面前。
电影真正的重点是这些人在被僵尸围困时,每个人的不同选择、不同表现。
在这些行为的后面,导演试图体现的是植根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人性。
所以,由于这个主题,我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灾难片,只不过这个灾难有点特殊而已。
按照电影后来花絮中的说法,其实人类世界在僵尸出现后的24小时内就完全失控了。
而电影中的这群人躲在一个mall里面,却坚持了数周。
mall这个点子太棒。
巨大的建筑,集中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商品,充满了梦幻色彩,外面是吃人的人形猛兽,幸存者就躲在这现代的储备充足的城堡中。
在一个mall里面拍整部电影,这可以塞进去多少广告啊,从食品到电视到床垫,真的是很绝妙的点子。
幸存者在这个mall里面,一开始面对突破和巨大的危机,每个人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有的人绝望,有的人猜疑,奉献者和自私者挤在同一个空间中,当然有剧烈的冲突。
然后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渐渐习惯了外面的僵尸,也没有了自身是安全的。
人们开始在mall中开心的生活。
当然最后大家也都能明了,mall不能是她们的终点站。
她们必须选择希望,或者放弃。
《僵尸的黎明》象一个实验,把对象放在一个mall中,考察她们在绝境中的反应。
IMDB得分7.3(26775人投票),我打7分。
归途中终于有完整时间看一部电影,不快进,不暂停,一口气完整看完……之所以选择这部电影,也是被豆油们的黎明梗笑到,对这部影片感到好奇。
【关于恐怖】经典的丧尸片,血腥画面充足,镜头冲击感较强,04年的丧尸片更偏向于血淋淋的镜头描写,整体暗色调让血腥度相对降低,但颇具暗黑风格,切合黎明主题,一直生活在暗夜中。
但影片的细节感并不缺失,开篇女主老公动脉喷张的画面很写实,回头时的动脉暴露动作很合理,不降智;丧尸基本自带烟熏妆……转化过程中的黑眼圈、邪恶眼神、面部消瘦、死气、脖颈处变深的血丝等细节让丧尸化这个过程更流畅,很欣赏这种细节。
【关于圣母】弹幕中观众对于女主和活到最后的小保安的圣母行为感到厌恶,但女主的善良和圣母属性在电影开篇既有体现的,和同事换班、对医生的话任劳任怨这些都说明女主是一个比较普爱温和充满善意的人类。
其次,小保安这个角色特别讨喜,尊敬警察(电梯里劝说尊重警察),爱护同伴(同情前同事丧尸),尊老爱幼(不反感照顾老人),尊重女性(对女主和女友都很关心),能抗能打,听话顺从,明事理,不闹事,是一个几乎没有负面评价的人,劝女友放狗,女友有生命危险也不会冲动去救援,听从带头人安排……或许他有点圣母,但正是因为这种圣母的善良,才会一次次放女主一群人自由,才会一次次帮助合作,接着才有了后期摄像头式的拍摄景象,很合理的人设哇从头走到尾的一个角色(斯米马赛,记不住名字……),总而言之,这些圣母属性是超级合理的安排呢【关于剧情】唔……类似影片看蛮多的,每一个镜头的寓意大致猜得到,也以此推测剧情走向……导演的镜头是直白的,没有那么多反转……剧情顺畅,形成闭环,但因为反转,也就显得……很平……无波澜起伏……去电影院感受大屏幕血腥镜头会比较带劲哦哦哦音乐衔接有点欢乐……有时候沉默安静也是一种音乐的表达哇,运用好沉默大法方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呢
下酒菜不合格,不喝……
一众人来到百货商店后发生了一个插曲:被感染的那个保安被打死在水池里,黑胖(这货还在低俗小说里演了黑社会老大)在与其扭打的过程中,划破了胳膊,并且伤口泡了含有病毒的水(被感染的那个保安的血)。
本来还以为黑胖最后也会变丧尸,可最后一直没变,为什么啊?
活死人黎明 75/100先说说结尾是我觉得非常好的,因为最后结局就是不尽人意,没有那么多大团圆结局尤其是最后结局拍的非常的真实我很好奇我自己之前看过的这部电影,为何2024.1.21重新看的时候我确一点都不记得了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勉强想去原来自己之前看过回忆起看过的地方就是在黑人警察和对面屋的神枪手对话和放狗送食物的情节至于开头和结尾就真的一点都不记得了。
如果是我,我会安排每天巡查商场合理分配物质,好好锻炼,设定计划去接神枪手进来加强巩固商场。
不能完美就暂时这样制定吧。
就是这张经典的海报,以前就是被这张恐怖的海报给吸引,才看了这样一部丧尸佳作。
就是这张经典的海报。
这是完整的,感觉老吓人。
我看了几遍这部电影,无意中发现一个丧尸怎么这么眼熟,原来就是海报上那个。
就是男主角他们出去救人的时候,一开门打死的那只。
小黑哥的表情好夸张呀。
我要吃了你
呀!
死啦
就是这只丧尸,连穿的衣服都一样。
《活死人黎明》可畏是丧尸片中的经典之作,本片打破丧尸片低成本的传统,投资2600万美元,打造出一个恐怖逼真的活死人末日场面。
其次活死人的化妆效果也有相当不错。
不同于传统丧尸电影一味追求血腥视觉刺激的丧尸形象,本片的“活死人”形象很真实。
为了打造出生动形象的吃人丧尸,剧组请来了曾因《肥佬教授》和《黑衣人》两次摘得奥斯卡奖的特效化妆师大卫·莱罗伊·安德森(David LeRoy Anderson)。
安德森用4周时间完成设计并组建了团队。
为了真实表现出死亡和腐烂的外观,安德森研究了大量的法医书籍、犯罪现场照片和传统僵尸传说,详细了解到人体在死亡之后的数天、数周、数月后的腐烂特征,将僵尸的腐烂变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非常苍白,有大量新鲜的血液;第二阶段是伤口潮湿,皮肤开始破溃,有很多瘀斑,大多是蓝色和绿色;第三阶段最严重,骨骼开始露出,伤口已经干涸,皮肤彻底剥脱并变成油黑色。
根据这三个阶段,血液也有相应区别,比如在第一阶段的血液具有标准的红色和流动性,而第二阶段的血液倾向于棕色,而且很粘稠,第三阶段则变成黑色油状。
《活死人黎明》凭借优秀化妆效果曾在2005年第31届土星奖获得最佳化妆提名。
丧尸的化妆真的很棒,特别是到电影后面,丧尸的脸都腐烂了,非常逼真!
比较惊悚的:灾难开始的时候,看见女儿在门外;女主丈夫感染后女主躲在卫生间,爬窗户被他抓住脚;一对夫妇因为孕妇被感染,生了一个小丧尸,一个老奶奶本来是去关心的,发现之后和那个男生互相开枪,都死了;逃离商场的时候一个中老年人(好像是说教堂拉手风琴的)因为车不稳,没拿住电锯,把它甩到一个女生身上了,两个人都死了。
比较感人的:年轻保安女朋友的父亲因为被感染只能在变异之前被打死,告别;军人和神枪手在楼顶隔着丧尸群用白板下棋真的好浪漫;最后神枪手被感染,他们用传呼机交流,神枪手说,能听到你的声音真好,他死前都不知道自己被咬了会变成丧尸,没有告诉他。
后来是军人打死他的;最后男主没有上船,在码头看夕阳,然后自杀。
那个女生不管不顾去救小狗的时候好气,设定里不是说不会伤害小狗吗。
保安ck后面好有血性。
记得几个保安看电视的时候,有一个人把这场灾难归结到滥交、堕胎、同性恋身上。
那对夫妇里男生好像之前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很想要一个孩子给他好的童年。
那个中老年人对着当时关在里面的两个保安,说13岁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同性恋。
扎导渣
搞不懂,这么差劲
每每看到Modern Family的Phil就有些微微出戏
活死人恐怖系列做好的一部
....比一般的僵尸片有深层次的探索
黑大个和神枪手哥们儿在屋顶下棋好浪漫~~~
在僵尸片本身难以摆脱的大俗套情节之下,本片一些细节的处理让人印象深刻。
看到片尾居然把片头给忘了.
简直烂到家,剧情完全说不通,有吃有喝有住的商场不待,跑去荒岛求生?还有,你们关系有多好?值得舍命相救?真是为了高潮而干炮
好弱!
怎么总有坏事儿的人。。。
老想看那个officer变僵尸,结果铺垫那么多,竟然最后是男主角被传染。无厘头!
死光也太没希望了
还是大学时候在宿舍凑热闹看的了,原来在当时也是个新片啊。好遥远。。
编剧不把角色写脑残就编不下去吗
丧尸片里的烂片。。。
僵尸的世界
我听说过,这部戏黎明演得很好,我都认不出
丧尸万岁!
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