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这种生物,多年以来一直备受大荧幕的青睐,不过他们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一直没有超过这两种:夹缝中生存或者是要统治人类。
《嗜血破晓》这部电影却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也可以说是前两种关系的进化版,吸血鬼在与人类的交锋中已经处于绝对上风,少数的人龟缩在不知名的的角落里苟延残喘,即将灭绝,可缺少血液吸血鬼同样也面临生存危机。
这个世界观独树一帜,吸血鬼是人类敌人的敌人,但绝对不是朋友,如果吸血鬼先灭绝,人类倒是有可能从灭绝的边缘中走出。
从吸血鬼本身来讲,他们面临着人类的反抗,又面临着自生无法生存的危机。
从电影开始时的交代中,可以认定,吸血鬼已经的泛滥起源于瘟疫似的传染,不少人是自愿变成吸血鬼的,比如那个野心勃勃的普拉姆利和未经世事的弗兰基。
也有人是被迫的比如爱德华(伊桑霍克饰演)。
身为吸血鬼中的智者,爱德华尝试着用科学方式找出人血的替代品,他自己虽然认同了吸血鬼的身份,但是拒绝食用纯种人血,这是他残存的人性底线,就是这个原因促使他寻找一个可以与人类共存的方法。
可实验的屡次失败,让他对这个想法产生了怀疑。
多年致力于拯救残存人类的奥德丽,突然出现在爱德华面前。
她给他带来了一种新的希望,重新变回人类。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吸血鬼都喜欢变回人,爱德华的弟弟弗兰基就自言,从来就不知道怎么样做好人,但是知道怎样做好吸血鬼;一直支持他研究血液替代品的老板普拉姆利更是认为,解药毫无意义,吸血鬼是种人类的进化物种,野心勃勃的普拉姆利,在吸血鬼的身份中体验到了身为人类时从没体验到的权力快感。
那么,人变成吸血鬼到底是不是一种进化呢,在电影中,人成为吸血鬼虽然可以长生,但并不是不死,他们害怕被人类手中的弓箭武器杀死,对人类只能使用麻醉武器,人类变成吸血鬼只要被咬一口就行,吸血鬼再次变化时只能变成只懂得吸血的行尸走肉。
电影中引用的一句猫王的词“事实就像是太阳,你可以暂时遮住他,但他不会消失”恰如其分的暗示人类的下风是暂时的,怕太阳是吸血鬼最大的弱点。
吸血鬼不能见光的属性。
使得电影多数时间都是晚间和室内戏,第一场白天的室外戏出现在爱德华与艾维斯(威廉达福饰演)初次见面时。
他是第一个从吸血鬼变回人类的人,原本顺利的见面,却由于弗兰基的突然出现而被打破,他还引来了大批的吸血鬼捕杀者。
虽然经过一番周折后,爱德华三人顺利逃过了捕杀,但是这也使得他和由他弟弟为代表的吸血鬼群体正式决裂。
在忍受了阳光的照射,差点被烧死后,爱德华终于变回了人类,但是自己的行踪也被发现,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吸血鬼参议院也被杀死,这样他们就无法以正当的途径告知所有吸血鬼,可以恢复成人了。
爱德华把最后的希望寄予自己的助手身上,多年的合作,使得他认为这个朋友是和自己理想一样的。
然而他的直觉还是错了,他的助手出卖了他,历经艰险,爱德华和艾维斯逃出了吸血鬼们的包围圈,而与他弟弟的再次相遇,又有新的意外发现。
痊愈的人的血液是变回人类的解药!最终,爱德华只身进入虎穴,成功救出奥德丽,与艾维斯三人一起逃出了这个吸血鬼城市,野心家布拉姆利和爱德华的弟弟在吸血鬼暴乱中死去。
这个几乎圆满的结局,可是说个败笔。
最后过度的血腥,直接拉低了电影的思辨程度,如果电影终止于奥德丽的牺牲,而另外两人逃出生天,并带领着已经变化弗兰基,浴火重生这就成了一曲革命者的悲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高不成低不就。
电影剧本的野心很大,只是最后完成的不完美。
在布拉姆利和弗兰基两人身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前者,他还有一个女儿,并且处于进化的风口浪尖,不论是变得倾向人类还是更加像是野兽,都是可以变成经典人物,可惜他的草草死去,人物也变得虎头蛇尾。
除了情节和人物的设置出现失败之外,电影在各方各面的考虑非常完备,布景、音乐、摄影都独具一格,尤其是在场景氛围的塑造上,各处幽暗中透漏的黑色的闪亮,仿佛《银翼杀手》再现。
几个动作场面,比如那场追车戏,处理的还算是不错,比起好莱坞通常的那种以不断爆炸来吸引眼球的做法还是略胜一筹的。
像这种科幻片里,很少有演员可以发挥高超的演技,因为看点几乎全部都集中于环境的塑造上,此片也没逃离这个俗套,伊桑霍克与威廉达福都算是优秀的演员,片中表现却也只是中规中矩。
不过在导演的选角上很有趣,威廉达福曾经演过耶稣,这次也是以启蒙者的形象出现,不过却更像是个摇滚明星(名字都和猫王一样),是不是也在暗示,这是部足够精彩又足够有回味的电影呢。
此片有四種存在:普通人類、吸血鬼、退化獸、免疫人類。
前兩種是vampire類型電影的老班底,後兩種是導演兼編劇Spierig兄弟新發現的異生物。
四種存在的吸血關係有些複雜,現在用代號整理成下面的關係式。
四種存在分別用「人」、「鬼」、「獸」、「免」代表。
符號「@」表示吸血,但有主動與被動的區別,@左邊的是咬人吸血的一方,@右邊的是被咬被吸的一方。
式一: 鬼 @ 人 = 鬼 + 鬼 這是吸血鬼故事最原始的公式。
電影Interview with Vampire有一些展開式,已形成小傳統,但本片不採用。
式二: 鬼 @ 鬼 = 獸 + 鬼吸血鬼吸吸血鬼(包括吸血鬼自身)的血,吸吸血鬼血的吸血鬼變成退化獸,被吸血鬼吸血的吸血鬼還是吸血鬼 – 實在太拗口了。
這該是本片的發明吧?
過去的吸血鬼電影也有兩鬼相吸的,也有自吸其血的,但不會跑出來退化獸。
退化獸很有趣,它仍然維持吸血鬼的畏光特性,不是正統Zombie。
式三: 鬼 @ 免 = 免 + 免 這是本片的大發明:吸血鬼吸免疫人的血,變成兩邊都是免疫人。
太神奇了。
至於給吸血鬼照射適量的陽光引起自燃之後立即熄火可使其變成免疫人,更是讓人不知該說什麼好。
如果吸血鬼的國度裏還保留著諾貝爾獎,導演兄弟簡直可以包辦和平獎跟醫學獎了。
但是四種存在的相吸關係至少還有以下四種,編劇完全沒交代。
究竟大家吸來吸去誰會變誰,會不會又跑出來第五種怪物?
會不會免疫人又變回吸血鬼?
沒人弄得清楚。
鬼 @ 獸 = ??
(變成都是退化獸?
)獸 @ 鬼 = ??
獸 @ 人 = ??
獸 @ 免 = ??
由此看出本片的癥結所在:背離奇幻傳統又和科學不著邊,自己的內在邏輯又怎麼也說不圓。
怪不得電影要在主角們一溜煙開著跑車揚長而去之中結束了:好不容易咬了觀眾一大口,能不在被發覺之前趕緊開溜?
《嗜血破晓》(Daybreakers):吸血鬼就是这样被灭亡的(文:火神纪)我记得我看过这部电影,许多场景,包括剧情,包括人物造型,甚至连那辆宾利里的日间行驶模式,看着都是那么熟悉,所以,我一定是看过这部片子。
但是如果不是再重新看了它一遍的话,不管在任何的场景里,我可能都不会想起来这部片子。
所以,为什么我总希望在每一部片子看完之后多少给它留下些许文字,文字的意义是让我还能在某些场景里记得,是的,我曾经看过,并且曾经有过怎样的感想。
昨天晚上又重新看了这部片子,我甚至有点奇怪当年看这部片子之后,为什么没有给它留下只言片语呢,我查阅了一下我平时记录观影的App里,我甚至连给它打分都没有,这就很神奇了。
从两个维度来看这部片子,如果仅仅只是动作片,或者就以观影的角度来看,这部R级片,仅仅只是R级片里的芸芸众片里的一部,并不很起眼,这也许也就是当年看完之后完全无感的原因吗。
如果换一个维度来看,从吸血鬼这个题材来看这部片子的话,我觉得这部片子至少比大部分的吸血鬼题材电影要好许多,这也许也就是我现今感觉奇怪说为何当年一句话都没写下来的原因吗。
末世。
这是这部片子的背景。
所有的吸血鬼题材,如果要去到末世,大部分会是人类的末世,从逻辑上去推导的话,吸血鬼以人血为食,为什么我们害怕吸血鬼甚至有人会崇拜吸血鬼,因为他们在食物链的更高一层——人类已经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了,而在这个顶端的食物链之上,还有一层以人类为食的族群——这便是人类害怕与崇拜的根源了。
这部片子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跳过了人类的末世,直接去到了吸血鬼的末世。
从电影给我们展现出来的那个世界里,吸血鬼是那个社会里的主流,人类沦落成被吸血鬼所豢养的族群,政客、新闻、控制一切的大公司,一切一切都是吸血鬼,电视上讨论的是吸血鬼的生态,现状以及未来。
也就是说,人类的命运,完全不在主流意识形态里。
人类的末世,已经降临,甚至都已经结束了;吸血鬼的末世,正在来临。
因为吸血鬼越来越多,人类越来越少,人类虽然被豢养但是能够提供的血量已经无法满足整个吸血鬼族群的生存,当人类的血液最终流尽了之后,吸血鬼的世界也同样会坍塌崩溃。
主流的意识形态里,吸血鬼需要制造出代血一类的物质给供养整个吸血鬼种族,而纯净的人血,可能只供给给特权阶级的吸血鬼。
于是,在人类的血液完全流尽之前,吸血鬼豢养人类分配血液的大资本集团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合成血。
这便是整个故事的大背景。
这部电影的牛逼之处在于,别人都还在停留在吸血鬼占领世界,人类与吸血鬼的抗争里的时候,它完全跳过了那个世代,进入了下一个世代里。
人类早就沦为家畜一样的存在,甚至连家畜都算不上,人类的豢养仅仅只用几根管子连着,可能连清醒的意识都不需要,只需要活着,然后造血供给就行。
海报上的那个人血工厂的场景,跟当年的《黑客帝国》有几分相似。
人类末世已过,人类行将就木。
吸血鬼的末世将至。
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可选的并不多。
人造血;或者吸血鬼造血。
不管是谁造,做出可以替代人类血液的代血,供给普罗大众。
这部片子里还有另一种存在,就是开始吸食吸血鬼血液的吸血鬼,他们会变异,长出类似蝙蝠一样的翅,还有利爪与尖牙,更强壮,更可怕,没有理性,只有嗜血的欲望与进食的渴望。
就电影的大部分篇幅给我们的总的一个观念是——代血,研究出来的话,吸血鬼的社会还能继续维持;而如果研究不出来的话,所有的吸血鬼到最后,都只能被本能驱使去吸食同类的血液然后变异,成了那种说不出更高等或者或低级的生物。
没有代血,可能他们不会灭绝,但是至少他们的整个生态与社会都会直接崩塌,然后重建,进入另一种生态里去。
斯派瑞兄弟给这部片子安排了另一条出路。
阳光,治愈了吸血鬼,而被治愈的吸血鬼的血,又成了别的吸血鬼的解药,只要吸食了被治愈的吸血鬼,这些吸食者也就会变回人类,同时他们又成了吸血鬼的解药。
这个设定让这部片子直接开挂了,最后那二十分钟,依旧把吸血鬼的末世给带来了,就像他们最初把人类社会灭绝了一样,他们所面临的,同样只有灭绝这一途。
电影最后的那场狂屠,其实已经昭示了吸血鬼的最终结局了。
人类可能会灭绝,但是吸血鬼被治愈之后的那些新人类,会成为所有吸血鬼的感染源。
他们找不到古老并且纯净的人类可以吸食,饥饿的感觉以及进食的本能会让他们对剩下那些新人类伸出了尖牙,然后便是如同电影最后那一场狂屠一样,吸食完之后变为新人类,后来的吸血鬼再去吸食他们,假以时日,所有的吸血鬼,除了变为新人类之后死掉的,最终都只能变为新人类。
如果你喜欢R级片,很好,这部片子足够血腥与暴力。
而穿透过这种血腥与暴力的表象下,这部电影所选取的点,其实更让我惊喜。
人类虽已行将就木,而统治人类社会的吸血鬼社会,却是一场注定的坍塌,最终他们都将死去,而新人类却会在这片腥臭的血泊里,重新诞生。
破晓的那道阳光带来的温暖,最终还是还回给人类。
2023-05-16 14:45:19;农历三月廿七;生日。
看一张近乎完美的精致面孔作便秘状是很欢乐的事。
更何况这片子里所有的名角都一起做相同的表情....偶很喜欢Ethan Hawk的颜。
无奈他这么多年来守身如玉,很少脱衣服,所以偶只能猜想他身上妙曼的曲线焉.....Ethan的面孔想来是无敌的,因为当年Julia Roberts因为刚刚野鸡变凤凰红的发紫的时候,名不见经传的好莱坞青涩小男生Ethan Hawk在一次派对上大概多喝了二两,突然大模大样请当红女星(大他三岁的熟女)跳舞。
Roberts大概在电闪雷鸣间有了醍醐灌顶的顿悟(男人色嫩不坚牢,此时不把更待何时)于是当着无数想包养Roberts小姐的大佬的面,两个人翩翩入舞场鸟,引得花边小报记者争相报道“谁是那个鲜嫩小男生”。
那时候这个鲜嫩小男生刚拍完死亡诗社。
后来小男生高度评价Roberts小姐,说她的演技空前绝后,微笑着背诵台词是多么的困难啊!
...他没开玩笑,真的,他真的认为Roberts小姐的演技是革命性滴。
后来Ethan请假写书去了。
后来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偶尔拍个挺认真地片子,偶尔拍个艺术片,偶尔写点东西之类,最近热衷于百老汇的种种东东。
反正他没有把自己那无敌面孔充分利用就是了。
说实话,在好莱坞,长得太漂亮也是大忌。
君不见Ridley Scott和Peter Weir这种资深导演,都认为Brad Pitt那张脸只能做花瓶,无论Pitt先生这么多年来多么含辛茹苦的奋斗,大导演那个“花瓶”的印章死活不变。
然后偶更不明白Ethan是否欠了谁的钱,或者手头比较紧张还是怎样,接拍了这个无名的两个孪生兄弟作导演,2千万作预算的陈腐小制作。
好莱坞的明星之间确实时常有欠人情债一说,另外制片公司也往往会在签约时提出“下面几个片子多烂也要接”的要求。
无论如何,Ethan在这个片子的采访中,一脸的痛苦不堪,还要为自己的卖身岁月圆谎。
演员这口饭不好吃啊。
“有时候和两个导演工作非常困难。
一个说'我喜欢你把头发放到耳朵后面的样子,继续来!
‘。
另一个说’我不喜欢你的头发在耳朵后面,重新改‘。
”说这话的时候Ethan可是很严肃的,一点没开玩笑的意思。
要是偶,偶也会对这种近乎性骚扰的反复无常感到非常郁闷滴。
再后来有邪恶大叔抱着他的脖子咬着不放。
偶不由猜想他那个时候的表情挺说明他对这片子的态度滴:人家便秘表情都那么帅.....不过Ethan Hawk毕竟是Ethan Hawk,做吸血鬼的时候打的那条白领带已经足够萌翻偶。
改天偶罗列一下够品味的吸血鬼,给HC基佬型小白脸的罗莉们讲讲课。
最后,鉴于Ethan是星战的死硬影迷,末了他居然穿了套Han Solo的行头出来,偶猜他在恶搞。
除了Ethan之外,我猜想William Dafoe和Sam Neil也都欠钱了。
能把三个资深演员绑架到一部滥片子里来,这后台不小哇。
不知道是我下载源的问题还是本来影片就是这样...那种苍白的画面很适合这题材,而且供血库好壮观完全业界良心,吸血鬼大佬的女儿就这么灰了有点可惜。
最后的拧头撕胳膊刚开始还蛮刺激的到最后一堆然后还在几个人几个人地撕那些饿过饥的SWAT脑子都溢屎了么?
每次变几个又跟着撕几个的,完全没有效率啊!
撕到最后后果可以想象就是剩下几个人了,进食要有计划呀亲!
那个最初变回人类的大叔实在是帅爆了!
简直可以立纪念碑了!
男主角比较废柴,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只能说猪脚光环太厉害了。
男主弟弟的演技不错,最后被撕掉有点可惜了,而且饿过饥SWAT们光撕弟弟为毛不找主角们解决一下呢?
太集中进食分量不够啊喂!
太不科学了!
好了就是阶级犯罪的问题了。
前不久的僵尸世界大战也是反映了这个问题。
Daybreakers说明的是作为犯罪,大战的是不作为犯罪,两者都是有着一个大BOSS,都是为了活下去而掀开了阶级表面那层虚伪的皮,露出里面由牺牲者堆积而成的横飞的血肉。
但是相对大战来讲这片子的细节描写比较丰富,对人性揭露也比较充足,没有大战那种救世主太明显的光环。
其实嘛,人就是自私的,但是区别在于自己的利益相对于大众利益来讲,天平倾向哪边的,其实男主角也体现了自私的一面,吸血鬼逆向转变人类起码不用担心自己的血哪天干了........最后,情感情节真心少,但是没有那种过于情爱的表现电影主题更鲜明。
话说我一直以为会有续集的说.....完全可以来一发啊.....
发现的乐趣我们可以高调的为《嗜血破晓》定个性——在B片领域,它的世界观是《移魂都市》以来,最性感的一个。
最能带来视觉与情感冲击、引起观众共鸣的,自然是《嗜血破晓》颠覆性的人设。
吸血鬼成为社会主宰物种,人类成为野生、遭捕杀生物,这就相当于我们被圈养着,而一群穿着西装的猪在讨论:“今晚吃黄种人肉还是吃白种人肉”的效果。
当然,这群吸血鬼还面临着一个问题,人类数量锐减,他们的“食物”紧缺,需要尽快研究出血液替代品,否则社会制度无法维持,种族亦将灭绝……请注意,这个类似后缀式的设定可不是导演道德高尚、影射现实问题,这一设定堪称本片世界观的升华——正式落到了这般田地,吸血鬼与人类的对立才如此激化与尖锐,而这种血液供求关系积压的物种对立矛盾,这才牵扯出本片最终极的命题——身份认同。
《嗜血破晓》关于身份的认同考虑的东西很多,《移魂都市》是将这个命题用“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关系给简化了,《嗜血破晓》在这方面的设计比较有趣。
吸血鬼阵营方面,反派大BOSS的理由很实际,吸血鬼的新身份让本来应该得癌症死去的他成为永生之躯,他因此认定吸血鬼是高级生物,强迫让女儿也成为自己同类;人来阵营这边,编导反而没有给出一个正面、直接的认知理由,艾德身为吸血鬼时不喝人血,理由是鲜血背后都是生命,通过蒸馏法重新变成人类后,他感到欣喜的理由是能够重新获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认知(比如感受阳光的温度、与女战友之间的小暧昧等)——这种坚持真的比生命还重要吗?
从纯现实的角度来看,显然不是。
由此对比可以看出,至少在《破血嗜晓》的语境里,吸血鬼与人类这两个物种,其实是人性恶与善的对立——前者市侩、唯利益论,后者感性、理想主义。
但《破血嗜晓》对人性的挖掘只到这个层面,那它也太对不起自己B级片的份儿了。
也正是之前的铺垫过于浅显,后半部分激越的反转才摄人心魂。
吸血鬼一边有点礼崩乐坏的意思,血液枯竭引发暴动,军队的镇压实则暴露了利益主义者唯利是图的丑恶。
人类因为那个莫须有的解药而成为形而上的胜利者——但,陷入彼此撕咬的大兵的的遭遇才是真正的答案——人类战胜吸血鬼不过是重启下一个循环,待到某天,吸血鬼再度颠覆格局,《嗜血破晓》的故事又将上演一遍。
这种无限循环的生物链模式,或着才是本片的终极意义?!
一个吸血鬼主流的社会,充满了和人性一样的丑陋,所以呢,电影说来说去都是对现代社会的讽刺,对人的讽刺。
关于吸血鬼主流的世界描写得很真实,让人看得很投入,好像是真的。
特别是汽车的夜间模式,真是过瘾。
不过呢,关于变人、变吸血鬼的过程“疗程”有点容易,以至于不能让人相信的接受。
不能不说现代文明社会的弊端、虚伪已经到达非常的水准;现在就连虚构一个吸血鬼的社会都能这么容易,还不反省!
吸血鬼成了主流,而人类只是他们提供新鲜血液的工具。
但人类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再也没有血液。
男主是专门研究人血替代品的。
他每天工作的时候都会看到被集中沉睡只用来抽取血液的人类。
他曾经也是那些人类中的一员。
研究一直失败或许等待着吸血鬼的结局就是没有血液全部变成发狂的怪物。
然而人类也不是全军覆没,还有人类在外面准备集结反抗。
两支队伍一集合就找到了真正的解决方法,吸血鬼是可以变回人类的。
只要你能忍受阳光的炙烤然后你的血液就成为了解药。
吸食你的吸血鬼会变回人类。
根本来不及推广,一个人类进入吸血鬼中,只会让吸血鬼疯狂。
好处就是解药很快就可以扩散开来。
坏处就是一定有很多杀戮和血腥。
其实关于这个主题可以延伸出很多来,人类和其他种族的相处问题;关于统治阶级不愿意接受自己被打破统治阶级的真相;还有各种各种……
嗜血破晓 Daybreakers人类的贪婪,可以成为利于全人类的强劲动机。
这个系统的设计的关键在于:道德与宗教。
中国就是Day breakers的真实呈现,是一种没有底线的嗜血杀戮,社会和谐,操你妈逼。
本片自预告片发布伊始就成了我的年度必看电影之一,冷峻的影像风格和不错的预告片镜头剪辑,再配上与影像契合度极佳的Placebo的Running Up That Hill使我对其好感度大升。
事实证明我的期待果然没有落空,这是一部B级片神作,绝不是布鲁斯•威利斯的[Surrogates]那样的预告片流。
对于本片来说,情节、场景、人物塑造都是次要的,牛逼在概念先行。
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记忆碎片],理查德•凯利的[死亡幻觉],还有[蝴蝶效应]那样,或是在结构上,或是在结尾的那一瞬间,从内心彻底的击溃你,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本片算是后者,结尾之前并没有极其出彩的地方,一直是四星级水准,而结尾的那一场戏却使本片无悬念飙到五星。
一个想起来并不惊世骇俗的idea,在那个看似血肉横飞实则点到即止的慢镜头中,从哲学层面彻底打破了传统吸血鬼电影的藩篱。
影片一开始有如前言的小段落就拍摄得极有质感,一个与[夜访吸血鬼]中的克里斯汀•邓斯特差不多年纪的小吸血鬼在留下遗书后,选择了在葱郁的庭院中迎接朝阳,即迎接死亡。
当身体不再成长,心脏也不再跳动,所谓的永生究竟还有多少值得期许的呢?
这是一部明显有着末世情结的电影,但一开始的这一自杀事件却表达了对异化的绝望和人性的向往。
在片中的2019年,吸血鬼已经取代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人类则作为吸血鬼唯一的食物来源成了家畜一样的存在,像[骇客帝国]里一样被浑身插满管子,有如[深空失忆]里作为“罐头食品”的人类一样源源不断的提供着血源,可即便如此食物危机的爆发也已经到达了临界点,有如[人类之子]中世上最小孩子的死亡所带来的效应。
越来越多喝不到血浆的吸血鬼开始完全兽化,失去最后残存的人性,而这一切都是不可逆的。
这是影片抛出的第一个悖论,也是与传统吸血鬼电影不同的地方,吸血是为了保留人性。
就像片中的BOSS所说的,人类不是消亡,而是进化,不愿成为吸血鬼的人类才是落后野蛮,需要被进化淘汰的。
在这里,人类与吸血鬼的身份已经被互换,吸血鬼成了真正行为学意义上的人类,而人类就像无数被自己猎杀的动物一样成了被捕食者,只能到处躲藏,甚至没有能力组成[终结者]里一样的人类反抗军。
影片的架构其实极其简单,和[撕裂的末日]、[魔力女战士]、[致命紫罗兰]三大烂片极其相似,都是在发生世界性异变的未来乌托邦社会,一个体制内的人通过与体制外的人接触,开始质疑和对抗体制。
所不同的是本片并没有着力讲一个有关极权与对抗的故事,而是更多的关注于种种人性的悖论。
在片中本是吸血鬼的威廉•达福,在一次事故中变回了人类,而那必要条件是对吸血鬼来说有如死神的光与水。
更讽刺的是从吸血鬼变回人类的人不仅有了抗体,他们的血液还会反噬吸血鬼把他们也变回人类,最后一幕正式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影片的影像风格基本上是[移魂都市]和[停留]的结合体,前者的复古式服装加后者的色彩运用。
很难想像本片只有仅仅2000万美元的制作费用,看来为数不多的场景是帮了不少忙的。
没有肆无忌惮的大场面爆破,血浆也用的恰到好处。
唯二的两处重口味场面,一是完全兽化的吸血鬼被枭首,一是变回人类的BOSS被众吸血鬼士兵吸血分尸,镜头感都极好,惊悚效果比乱撒血浆要好得多。
就演员来说,伊桑•霍克终于摆脱了近两年在[什么不会杀死你]和[斯坦顿岛]中的小混混和掏粪工的底层小人物形象,仅这一点就值得庆祝。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女主角,长相一般但气质极佳,在绝望的环境下极有治愈感,是扮演沙拉•康纳类人物的极佳人选。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本片中一个扮演咖啡店员的女演员长的极像玛丽昂•歌迪亚,在看预告片时我确信无疑就是她,但想想她实在没必要客串这么个角色,查了CAST发现确实不是。
本片虽然是一部吸血鬼电影,但其精神内核其实更像徐克早年的[地狱无门],讲的都是吃人,都是人性的异变。
当吃人成了常态,不吃人的人还能称之为人么?
当然,比起不成熟的[地狱无门],本片走的更远。
结尾那场戏的霸道既不是靠火药也不是靠血浆,而是层层包裹着绝望的希望。
从吸血鬼变回人类的伊桑•霍克的弟弟成了吸血鬼的活解药,啃食他的吸血鬼变回人类,旋即被周围的吸血鬼啃食。
像是在吸血鬼群中投下一枚炸弹,以一种缓慢而残忍的方式辐射开来。
只有失去人性的啃食才能重获人性,还有比这更讽刺的么?
这就新世界的诞生方式,既不是像[微光城市]、[WALL•E]那样的光明未来,也不是像[深空失忆]一样的种族屠杀。
影片在三人主角团的驾车远去中结束,开放式的结局也给我们留下了疑问,究竟人类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复生?
复生的过程中人类与吸血鬼的种种冲突问题。
这些问题恐怕需要另拍一部电影来解答了。
——原载《看电影》
挺好的一个故事创意,但情节设置上的细节出了些问题,总体评分打了折扣
一个反向思维的僵尸片。创意一般般,情节也不强。总之挺一般的。感觉僵尸片还是我是传奇好点
以吸血鬼作为多数 圈养人类的角度思考 非常nice 就跟吸血鬼的黑客帝国一样~~~吸血鬼吸自己种族的血会中毒 最后好恶心哦。。。。不过如果能变回来,我觉得很多人还是不想变回来吧
对血腥从来不感冒,有趣的是那个cure。在底楼那场嗜血战斗简直堪称一绝。你要吸血吗?吸了你就是下一个被吸得目标,除非你是最后一个。
一般恶心~~~很有趣的逻辑 变来变去~~变来变去~~
吸血鬼最后都变僵尸。。。。。。接受不鸟
西方对吸血鬼怀着恐惧性的崇拜。如果他们统治了地球,人类像食物一样被圈养。视角很新,单独因道德制高点制造的反败为胜的结尾,却显得心虚潦草。
血液里浓浓的60年代怀旧味儿
表面是标准的血浆B级片,但实际上还是探讨的人性的本质问题。其实我们的每个人都像吸血鬼一样的自私和野蛮,变成吸血鬼是人们自私的结果。对永恒生的自私造就我们拒绝死亡的卑鄙和无耻。
最后的嗜血镜头简直就是G点嘛~~~~~~~~~我操,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设定很有创意,地球成了吸血鬼的天下,人类成了被猎捕伺养的小族群,最后转换途径也很有趣,咬到最后人类还是winner。BUT!真心不喜欢这种血糊拉的B级片styIe,吸血鬼们你们还是高贵点吧,注意气质呀!
吸血鬼与人类的对立、竞争、转化,从永生的死寂到短暂的生命搏动,是一山不容二虎还是两者共同迎来黎明,故事围绕着吸血鬼被阳光曝晒意外变成人类的设定展开……
吸血鬼和丧尸的区别在于一个吃得饱饱的,一个饿得不行了。 超级血腥但题材确实非常有趣!
题材蛮特别的,人家都说人类社会好不容易碰到个吸血鬼,然后XXOO了,这个是说人都变成吸血鬼了,只剩下5%的人,然后血不够吸了,我靠
蛮有创意的。奇怪怎么没有像刀锋战士里那种紫外线炸弹和灯呢,那该多有用呀。重温 BD 720P 13/01/22
除了某些细节特技效果欠佳,应算同类型影片中的中上水平了.
在不变,不前进,无法坚持的社会体系中,唯有辟蹊径者可得机会,经历死亡,被动牺牲,方可革命……哪是吸血鬼电影……这是童话寓言。
死亡诗社,战争之王,爱在黎明破晓前..好像不够证明男猪的面熟 // 至少还算符合吸血鬼的传统.剧情凑合,拍的很烂 // 弟弟超帅~ // 狮门啊,足以解释最后那个群噬场景了..
独辟蹊径的没什么感觉,总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不好不坏吧
没啥好评价的 没有新颖的地方也没有像骂人的地方 普普通通?普普通通逻辑还有那么点死穴 不过商业片要求不应该很高 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