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良心话,这不是一部烂片,至少我认为摄影相当不错。
导演以此种角度反映战争,可谓奇技淫巧。
好吧,结尾那个冷笑话我笑了。
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神父,我是否应该告诉她战争已经结束?
你反人类,我去解放人类;你杀了我的战友,我杀了你的战友;你把我绑起来,揍了我一顿,我跑了;我又回来把你绑起来,揍了你一顿,你也跑了;你又把我绑起来,揍我一顿,我又跑了;我回来再把你绑你来,狠K了你一顿;最后,去他妹的复仇,握握手还是好朋友,你和你的小酒说着“www.ycbdt.com”,我跑去看我的孙儿。
一开始流畅的风格还是看得蛮舒服的,毫不拖拉,两人间的对话也相当有趣。
但战斗还没到一半的时候各种反转就真是让人怀疑他们脑袋是不是出问题了,而且一些刻意而为的镜头也比较明显,感觉就像写作文的时候,这里要引用名言,那里要点题一样 直到影片最后,全片唠叨了那么多,已经不大记得说过什么,也没体会到两个主角的心情,就这方面来说,《杀戮季节》不大成功啊
战争与人性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人性的抒写也成为战争电影的重要表现内容。
《六韬三略·百战奇略·好战》中说,“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
人类发动战争,采取大规模的惨不忍睹式的屠杀活动,仿佛就像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拐点。
电影《致命对决》正是通过塞尔维亚战的杀戮与血腥、暴力的悲惨为引子,展现出经历战争之人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部影片创意式的大胆的叙事模式令人吃惊:一部电影就是通过战争表现两个人的对决。
这让笔者想起了路易·马勒于1981年拍摄的《与安德烈共进晚餐》。
两部影片在叙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能让人沉浸于其中,随着罗伯特·德尼罗与约翰·特拉沃尔塔的表演,感受到他们在银幕之上的鲜活生命与人性的光芒。
由马克·斯蒂文·约翰逊执导,罗伯特·德尼罗、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的剧情电影《致命对决》,以塞尔维亚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美国老兵隐居在深山中独自生活突遇复仇者的故事。
电影《致命对决》的故事并不复杂,和同类影片一样,单一的线索,让观众一看即明。
故事前置于塞尔维亚战争,一群美国士兵派遣到该地进行武装镇压,回到祖国后,上校本杰明·福德(罗伯特·德尼罗饰)不仅家庭破裂,一个人隐居深山老林,而且还遭遇新朋友的突然追杀,这无意间组合成了一个过去(塞尔维亚战场)与现在时空的矛盾空间。
在这个看似随意建构的空间中,我们透过两人的对白,透过影像的呈现,看到了尘封于历史缝隙之中的战争,包括死亡杀戮与血腥、暴力的奇观。
“电影的主要魅力和社会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
”美国电影更是深谙其道。
“为什么我们要打仗”一直是美国战争电影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
比如《黑鹰坠落》表现出“你绝不能抛弃自己的同胞”的命题,《我们是军人》诠释的是“为了我们彼此”的真理,等等。
而电影《致命对决》同样如此。
影片通过现代时空的视角叙说经年的战争故事,好似在谈论一场无关紧要的战争故事,实则是更深层次的挖掘战争带给人的心灵创伤。
导演透过上校本杰明·福德与狩猎爱好者埃米尔·科瓦克(约翰·特拉沃尔塔饰)的丛林对决,其内里却是透过一个民族与民族的对决,真正的表现出和为贵的内核。
片中,不管是看到满车厢的死体,无情的杀戮塞尔维亚叛乱者,还是埃米尔·科瓦克与本杰明·福德的残酷斗争,都将战争所遗留的人性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致命对决》中的埃米尔·科瓦克与本杰明·福德是不同“身份”的代表,它表现出来的是性别、种族、职业、阶级、信仰等众多方面的不同,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因果关系。
这种由战争勾连的关系从战争之人与成长之人形成了一个时空的错位,也可以说,是指向个人主体意识的身份认同。
影片中,狂风暴雨之夜,本杰明·福德与埃米尔·科瓦克相谈盛欢,却无奈遭遇对方的无情追杀。
一方面是退休后隐居深山的美国老兵,一方面是带着深深仇恨的塞尔维亚战士,一老一中的对峙,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
由此,本杰明·福德面对着埃米尔·科瓦克的咄咄逼人,面对着埃米尔·科瓦克残酷的方式,不得不勇敢面对,并以战士的方式解决这场来自战争所引发的后续问题。
从《拯救大兵瑞恩》到《风语者》再到《黑鹰坠落》、《现代启示录》等,无不通过战场暴力的展现,真实还原出战争的原貌。
电影《致命对决》亦是如此。
虽说,该片在表现战争的场面相对较少,但两人的对抗的刺激与残酷还是让观众深切感知到战争的冷酷,以此,更加生动形象的体悟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当本杰明·福德丢掉枪坐在一角与“敌人”埃米尔·科瓦克交谈时,说,“我现在是不是该告诉她战争结束了”,一切都不言自明。
这一刻,笔者看到了人与人的互相理解,看到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反思,也看到了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与肯定。
首先我不是一个专业影评人,只属于那种闲散时间随便找两部电影来过过眼瘾或者虐虐心。
用我自己的话说,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或许是因为我太肤浅,但这部电影必须让我向老罗和因为Face OFF认识的屈伏塔致敬,不管是本人,还是他们所饰演的角色,老而弥坚。
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是否有终点?
在整片一次又一次的打斗后,两人才发现,这永远都没有终点,可直到结尾,上校端起枪,才发现,他还是在重复自己的罪恶… 仇恨的终点其实仅仅在于,你是否能向自己忏悔,只有这样你才能正视自己,以及他人的罪恶。
我想再深入一点探讨,也许会是个悖论,但是导演仅仅点到而止,处理的很好。
至于战争是否有终点,导演已经在结尾给出很明确的答案——-哪怕是上校终于可以坦然的面对家人,怀里揣着给孙子的礼物,车里的收音机里依然播放着战争的背景音。。。
而波西米亚人的Live long相信也是送给上校最好的祝福语。
电影结尾后,有近7分钟的OST,配上岿然不动甚至坚硬的自然风光,着实是一部很纯爷们的片子。
我想,也许你真应该去看看。
文/梦里诗书 如若电影没有了罗伯特·德尼罗与约翰·特拉沃尔塔这两位好莱坞影帝级人物令人中肯的表演,那么《致命对决》则是一部索然无味的战争后遗症,剧情张力与人物塑造的苍白,使得其寄予呈现的深意实则并没能得以深攫,终仅变成了一场两老秀基情的冗长之作。
你杀我来我杀你,简短的七个字便已然足以囊括电影的全部,《致命对决》以1992年塞尔维亚入侵波斯尼亚的种族清洗为引,不忍屠杀俘虏的美国军官却遭遇了昔日对手的复仇,双向逃亡于一片广袤森里的互相猎杀,实则电影是一场极为考验演技的二人戏码,而两位老戏骨的强强联手,德尼罗与特拉沃尔塔出色的演技无疑胜任着这场双雄对决,但一部电影并非只是考验于演技,战争之殇与种族迫害的命题立意这需要着一个足够强大的蓝本来与之支撑,可这些却是这部作品就成片来看所并不兼具的。
扁平难见张力的叙事架构,使得电影在剧情张力上至始至终难有作为,风景的貌美与音乐的契合,却并不足以掩盖剧情的空洞乏力,在猎杀转换的过程中,《致命对决》虽有以导演所希望寄予的心灵呈现,但是正如一道看似丰盛的盛宴,一尝味却发现都未曾没放了盐一般,这料的不足并不仅仅是源于剧情蓝本本身看点的匮乏,更在于在一场互杀呈现上难见战争的隐痛反倒令人品出了些许基情,使本立意于战争之殇后隔阂破解的立意,终仅成了为一个笑谈。
如同回合制游戏般的你杀我来我杀你,两老共度夕阳红,一场有以演技却缺于剧情的做作虎头蛇尾,何不醉人?!
用特别的角度反思战争,结束的时候一直以为会出现“鬼子来子”那样的结尾,却发现完全不同。
最初以为这是因为文化差异或是电影人的思维投射所造成的区别,不过认真想一下觉得...可能还是描述的战争时段不同的原因:“鬼子来了”是战争期间,而这部电影,是战后的时段,每人都有更多的反思余地。
稍有些血腥,但电影还是很棒。
麋鹿的眼神...想起了和肚肚告别的时候,一阵心酸
塔拉沃尔塔的口音学的好重。
影片的背景是波塞尼亚战争和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凡是说到屠杀,即便是杀了一个人也要加个大字吧。
影片涉及到的战争和宗教元素本身是富有争议的话题,故事把大环境下的战争浓缩为两个人之间的战争和复仇。
了解这部电影还要多多读读波塞尼亚战争的背景。
还是不太明白故事中两个人物冲突的背景和原因。
美军不是来波塞尼亚救援和调停的吗?
那为什么特拉沃尔塔扮演的波塞尼亚人要报复美国人。
从头看到尾,没有任何的惊喜,白白浪费了两位实力派老影星.唯一惊喜的,只有那个德尼罗讲的那个故事: 老头最后问神父:我是否该告诉那个美女战争已经结束了. 但,我总觉得,这个故事跟片子本身没有多大关系.硬要把人性和救赎 跟战争对人的摧残扯在一起有点牵强.从故事的结构来看,太老套了,猎人和猎物的角色不断互换,然后互相折磨,最后大家彼此坦诚相向,原来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我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而已.最后,happy ending, 两位主角都很开心,从来回到自己的生活,也重新打开自己的内心,投入到世俗的温暖中去.从德尼罗的儿子开车离开的那一刻,我们知道游戏开始了,而且我们也很容易猜中游戏怎么进行: 既然你是来复仇的,自然是有心结打不开,那么我就通过游戏打开你的心结,最后发现自己的心结也打开了.这样的故事显然是土的掉渣的故事.---它是多么刻意的说教. 当然, 对于大多数来说,也许我们没法理解这些经历过战争的人的感受,但我相信,从战争中幸存的人, 绝对不会只记住个人的恩怨情仇,他们会思考战争给人性带来的摧残,会珍惜生命的美好,而不是仅仅记住那个拿枪对着自己的那个人的脸.也许,我是错的.
这部片子主要由两位男猪脚上任,而且一年轻一老人,看得我有点怎么说呢,这个年轻人的报复心太强了,老人现在为什么自己一个人在深山野岭里面住,其实就是战争给他留有后遗症,他自己觉得有罪,也不想把自己的罪孽带给自己的孩子们,但是年轻人穷追不舍的报仇看得我觉得可能换做是我,我可能也这样一直放不下吧,但是老人开始一直在掩饰一些东西就是不想在提及,但是年轻人一根筋就是要想报仇,自我感觉是一般比较硬的作品,人情味描述的不是很多(只有老人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孙子有点感情描述之外)
有些东西是摆脱不掉的 不管你喜不喜欢 Sometimes things become part of you wehter you like it or not.凡事可能出错的事 必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whatever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我讲个简单的道理 随遇而安 I`ll give you a very simple one when life gives you lemos...
这两位可太能折腾了。
也难为德爷爷了,那么大岁数。
不说遭那么多虐,就在家自己做引体向上,俯卧撑就够可以的了。
约翰叔百变造型又来了,一出场居然没认出来。
两个在战场上的对手,这么多年后又重逢,为了当初的复仇。
一给我一箭,我又给你一箭。
你打我小腿,我就得钉你脸上。
你给我一刀,我就得踹你一下。
其实,战争带给人们的,不光是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更多的是心里上的,残忍,暴力甚至变态畸形。
也许每一个战士,在开枪的一瞬间,都会有一丝的怜悯滑过脑海,但容不得他多想,对面的是敌人,而不是“人”。
前一个小时,一直觉得,也就三星了。
但是,最后,人性的升华。
爷爷没杀叔,是因为不想再把罪恶加深,而叔把孙子的照片还给爷爷,也证明,两个人的心里还是向善的,美好的。
爷爷回到家,儿子说,我带你见个人。
其实,我想说,难道,他老妈又离婚了,可以和爷爷复婚了嘛
多么莫名其妙的一场厮打啊.....大反转太多,不就成了闹剧了么。
我喜欢屈伏塔,这个片子是战争后遗症的一种
如若电影没有了罗伯特·德尼罗与约翰·特拉沃尔塔这两位好莱坞影帝级人物令人中肯的表演,那么《致命对决》则是一部索然无味的战争后遗症,剧情张力与人物塑造的苍白,使得其寄予呈现的深意实则并没能得以深攫,终仅变成了一场两老秀基情的冗长之作。
如果不是两位戏骨,我可能只给1星
1,拳拳到肉;2,老;3,简单重复简单重复;4,战争让所有人成为罪人;5,情节上的bug就不用说了;6,摔!家里的电视效果也太差了,我还得换电脑上重看一次!
我也想要这样一座山里的小木屋
好看!
电影创作组,CNDM
???
看IMBd上的意思 是扭曲了历史吧?@相与泫然
我可没觉得哪里烂、谁到底才是受害者?谁更应该跪倒在上帝面前告白自己的罪祈求宽恕?
瞎了这么好的阵容了,拖拖拉拉。毫无意义的台词,糟糕的动作场面。只有景色值得一提
多一星给影帝
老戏骨飚戏什么的最有爱了
正义与邪恶也不过就是细细的红线而已,叫嚣战争的人真该看一看
就还挺适合足疗的时候看的。
风景不错。杀与不杀只在一念之间。狩猎是一种过程。
依靠攻守转换反思战争化解矛盾冲突,但很容易让人猜想到,失去悬念就抖不出包袱。德尼罗果然老戏骨,结尾的上台阶,等候开门都是那么入微。
有点古龙笔下高手对决的意境
故事一般,两个老家伙演技还是不错的,摄影很漂亮,山谷非常像亚当斯的摄影圣地约瑟密特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