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头是女主“显灵”。
面对一屋子被杀死或者即将被杀死的人,她对自己的恐惧无法抵抗连连开枪。
这种恐惧我也有,而且很深。
在一个家里如果你长期不受到关注又总是不被尊重,你就会有一种感觉——生活在你周围的人挤占了你的生存空间。
你的弟弟,妹妹,让你的妈妈心烦的姐姐,都挤占了你的生存空间。
你自认为是最乖巧的一个,然而你的不声不响反而让你的存在显得可有可无,你的意见不被重视,人们轻易地略过你而不考虑你的感受。
痛苦在心里压抑。
当手里拿了一把枪的时候,在痛苦的引诱下,人便歇斯底里,彻底释放自己的恐惧和无力。
把睡梦中或者手无寸铁的人一个个杀死,便带着快意。
而我最恐惧的就是最后人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邪恶的没有眼睛只会复仇的修女。
这个人抓住了你的脖子,逼迫你把自己杀死。
无法承担后果的恐惧和突然涌现的自责让你选择自杀。
就是这样。
复仇的人如果不够坚定,容易把自己也推入火坑。
被挤占生存空间成了原罪。
如果父母从来不能给自己的孩子足够的生存空间,不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接纳和关心,压抑的人该何去何从。
我把这个问题给自己,陷入了深深的困惑里。
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到恐怖的不是片子本身,而是我一看豆瓣已经刷到了8.0的评分!
几乎所有人都在惊呼赞叹这部片子多么惊吓,温子仁大师的恐怖多么娴熟,可为什么看得我如坐针毡?
算了,我还是先说说我看到的这部片子的亮点吧。
场景年代的还原做得很用心,没了。
作为一个曾经的恐怖片死忠,整个大学时代主攻了无数恐怖片,这源于我小时候的记忆。
小时候我们家的地方台每天晚上都会放鬼片,那时候天真无邪,从不敢一个人看,这个邪恶的地方台基本把香港鬼片放完了,我也都只有在家人都在的时候才敢拿出来看。
然而人就是贱,明明害怕还是会故意找刺激,既然邪恶的地方台晚上放,那我白天看光碟总行了吧。
我们小伙伴自己买了著名国产鬼片《山村老尸》的光碟,阳光明媚的早上十点,窗门大开,终于鼓起勇气放进VCD,本以为找到了阳光的靠山,可是当电梯那人头从顶上掉下来的时候,三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还是惊叫仓皇地抱在了一起,手里的布娃娃都掉了。
这部片子的确给我童年造成了莫大的阴影。
幸运的是,人是会成长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十分神奇的应对恐惧的方法,后来对所有怕看恐怖片的同学我都会教给他们,无论你刚看多惊悚骇人的场面,只要打开新闻,听主持人叨两句什么国家主席xxx近日访问尼日利亚,双方就经济贸易达成双边共识等等等,整个人就彻底解脱了,脑中会盘旋我特么刚才看的什么片,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咦?
还有我为什么尿裤子了?
如果你非说没用,你看的新闻联播都闪屏出现恐怖的人影,那我就真没办法了,因为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鬼。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鬼,这成为了我后来从专看鬼片转向了血腥惊悚。
当然,对于一部电影,我其实完全不会纠结这点,不相信有鬼的存在不会让我觉得鬼片都是瞎扯淡,我还不相信有魔兽呢。
绝大部分人看鬼片寻求的是影片氛围带来的刺激,如果看完你都不敢上厕所,那就说明这个鬼片很成功了。
但其实这部片子过程中我至少去黑漆漆的厕所撒了四泡尿,夏天到了,要多喝水。
作为电锯惊魂的忠实粉丝,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温子仁,再到后来反复学习的经典之作《死寂》,都表现出了这个导演的恐怖片功力。
我觉得他的最大优点除了恐怖气氛的营造,在于片子中能有一些令人惊喜的结构设计,电锯惊魂系列中的诸多细节我就不赘述了,死寂的经典的结尾,让这个片子瞬间升华了几个段位。
这部招魂也有类似的设计,鬼老头两句断断续续的话组成了一句这种,这一类的巧妙设计会让观众有个视野的刷新,会产生‘卧槽这么吊’这种赞叹,虽然这部招魂里这个设计很扯淡且鸡肋,但不妨碍本来就很欣赏温子仁的观众跪倒膜拜。
前年看的《招魂》第一部,我就是冲着‘恐怖大师温子仁最新力作’去的,可是万万没想到那是一部很让我失望的片子,作为一部讲招恶灵的片子,剧情和创意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比起《灵异第六感》和之前的《死寂》,简直是小孩和大人的区别。
不过毕竟是大神温的作品,制作和气氛还是达到了一定水准,不然温吹也不会那么捧第一部。
可是几天前当我知道又拍了部《招魂2》,我当时就一脸竖线。
这还没完,当我知道北美周票房这片还高过了魔兽成了第一,我就真的不能忍了。
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美国人玩情怀一点不虚中国人啊,只是中国人只会在《百鸟朝凤》这种片上玩,没有内涵的鬼片可入不了法眼,美国人可不管这套,导演牛逼是大师,周围朋友都在看我能不跟上步伐?
不过看这个片子的时候说实话我还是有点小期待的,北美那么高的票房肯定是有原因的吧,这片一定有不可名状的亮点!
但两个小时候后还是证明我错了。
说说片子本身吧,影片前整整一百分钟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全称尿点,无聊透顶。
那些说超级恐怖吓死宝宝的我就纳闷了,你们这辈子是真没看过别的鬼片吗?
老套的小朋友受迫害、椅子飞、电视闪,鬼时隐时现、演员表演基本靠吼等等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这一点在我前十分钟确定了故事发生在这家人房子里后我就已经拍脑门叹气预见到了,本以为温大师能弄出点新花样的,但终究还是难逃窠臼,因为这种小朋友和房子搞事的片子简直太多了。
影片在一百分钟时的转折后,开始能看,这取决于一些前面所说一些小设计产生的惊喜,不过显然并没有持续很久。
因为影片让人懊恼和没逻辑的地方实在太多,这个恶灵什么来头?
为什么知道名字骂他两句就纸一样地挂了?
这恶灵最开始不是在女主家里搞事的么?
怎么后来又来小朋友家来搞事了?
男女主和恶灵什么过节了就要杀人老公?
这恶灵搞鬼老头也就算了为啥又要搞小朋友一家?
虽然通过女主的一些台词,看得出来这个恶灵是貌似在西方鬼界还是个有头有脸的存在,不过就算知道这个,依旧很扯。
鬼片的氛围都是很严肃的,对逻辑的要求完全不虚于悬疑推理片,这恶灵莫名的存在实在是如鲠在喉,不是什么恐怖的气氛、画面和音乐能弥补的。
说到恐怖气氛,有一点我实在不能理解,片中有两处文艺风格的配乐让我出戏十万八千里,实在怀疑温神这逼装的必要性。
剧情方面没什么说的,因为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说点题外话吧,关于为什么知道恶灵的名字臭骂两句他就挂了?
我相信这是国外驱魔文化的一个设定。
我要说的重点不是这点很扯,而是,既然大家相信有鬼,那世界各种文化都有鬼,为什么对付鬼的方法不一样?
西方的鬼要用十字架,圣经,为什么亚洲的鬼用照妖镜,木剑呢?
周星驰的鬼还能用保鲜膜?
我曾试过自圆其说,鬼怕什么,取决于你相信什么,你相信圣经,相信照妖镜,那这些道具就会给你力量。
可是那我为什么不干脆不相信有鬼的存在呢?
那我不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所以说人有时候真的很莫名其妙。
最后总结下,摆在温子仁面前有速度与激情和招魂,温子仁选择了后者,证明他的确热爱恐怖片,以往的作品也证明了他的恐怖片实力。
可是招魂系列的确是让我十分失望,我想对大多数看多了鬼片的观众无疑就是块鸡肋,没什么亮点可寻。
看得出来今后还会有第三部或者更多,我认为这部片子在恐怖片历史上一定会留下名字,但仅限于名字,和闪灵、灵异第六感、小岛惊魂、死寂这些更不在一个档次,注定遗憾之作。
送上一副对联,上下联:电锯死寂扬名立万,招魂一二食之无味,横批:换个片看。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恐怖片,入场时电影刚刚开始,推开门眼前一片漆黑,都不知道座位和屏幕在哪里。
下午场影院里人不多,真的是摸着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才迎来一点光亮。
我没有看过第一部,但这并没有妨碍我流畅地看完第二部。
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故事的开头,学校的场景带来几分轻松活泼的氛围。
直到几个兄弟姐妹相拥回家,镜头转换到家里陈旧的场景,我意识到这应该是发生在老宅里的鬼故事,果不其然,漆黑的夜晚,小女主莫名其妙地在客厅的沙发旁醒过来,回到房间不久还在跟另外一个老人激烈地对话。
姐姐当然以为妹妹在做梦,直到自己亲眼看到异常,之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家里其他人,包括警察和邻居都亲眼目睹了灵异事件的发生,墙壁里的说话声,椅子的移动等等都无法用正常的思维来解释。
电影有两条主线,两条主线始终交相呼应。
一条主线是老房子里一个老鬼肆意妄为的惊悚故事,他选择了家里的妹妹作为自己的附身,一直念叨”This is my house.” 另一条主线是驱鬼师及他可以看到通灵景象的妻子,那条主线里也有一个鬼Boss,在驱鬼师的画里出现。
原本以为鬼BOSS的出现只是为了显示他妻子通灵的本能,看到后来才发现编剧将两个鬼穿在了一起,老鬼的出现是为了将驱鬼师引来然后伺机将其杀害,因为驱鬼师有十字架护身,无法直接被杀害。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只选择妹妹作为附身呢,家里明明有四个孩子,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她在床下放了一个类似于“笔仙”的装备么?
看到后半部分我才恍然大悟,这是一个信任与否的问题,影片的几个场景都与此相关,且越到最后越令人动容。
小女主Janet因为帮朋友拿烟而被老师以为抽烟,并被报告给了母亲大人,母亲大人也深信不疑,还感到深深的愧疚,认为可能是受自己的影响。
直到后来,母亲看到女儿Janet备受老鬼Bill的折磨,在入睡前,女儿说我并没有抽烟并讲明了实情,母亲给了她一个吻和拥抱 。
这是亲情的信任。
驱鬼夫妇来到Janet家帮忙驱鬼,两个人分别讲到了关于小时候看到鬼的遭遇,说当时也不被人信任,直到遇到一个信任自己经历的人,然后”Marry him/her”,这是爱情的信任,两个讲故事的人都洋溢着温暖的笑意。
老鬼Bill实际上是受鬼Boss的奴役,想要间接帮助驱鬼夫妇,赶走他们,从而免除一死,于是让Janet在摄像头下表演了一场戏,从而让那个一直持怀疑态度的心理学家洋洋得意地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她一直认为小女孩儿一家闹鬼的事情就是个骗局。
当驱鬼夫妇看到影像的时候,失望又吃惊,只好收拾行李离开,当时Janet趴在窗户上泪眼汪汪地看着他们,旁边的兄弟姐妹还在质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Janet哭得更厉害了,亲情的信任有了裂痕,友情的信任也似乎完全破裂了。
哭泣的她显得那么无助和令人揪心,我都想要忍不住上前拥抱她了。
登上了火车后的驱鬼夫妇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直到包里的录音带掉出来,驱鬼师仔细分析两次录到的声音后,确认老鬼确实存在;妻子由此得到通灵的视野,也看到了这一幕。
两人火速赶回老宅,拉开了一场营救之战。
他们与Janet的友情之信任重建了。
看到这里时,其实我已经猜到了结局,鬼Boss终究逃不过驱鬼夫妻齐心协力的合作,设计好的谋杀场景终究没有得逞。
小女孩Janet,驱鬼师都获救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完恐怖片后,感受到的不是害怕竟然是感动。
由信任产生的爱,由爱产生的力量,那种不顾一切想要保留爱人生命的念头所迸发出来的勇气,竟可以驱散比正常人类强大许多的恶鬼。
如果驱鬼师没有父亲的爱,或许无法正常成长;如果没有对方的信任,驱鬼师夫妇或许会被他人当成异类而没有正常的生活;如果没有家人的信任,没有驱鬼夫妇的信任,Janet或许难逃一死。
然而幸好,他们足够幸运,有信任与爱相伴,才峰回路转,迎来安宁。
晚上二刷了招魂2,简单自己记录一下,非专业点评。
作为一个恐怖片爱好者,招魂2是近两年我看过的最喜欢的一部。
如果还没看的,打算看的,强烈建议不要看预告,不要看截图,关灯开大音量一个人享用,这么美好的一份大餐千万不要开着灯关了音响糟蹋掉。
日韩系恐怖片我早就看吐了,经常全片看完找不到一个吓点,套路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招魂2最精彩的几个点:1,氛围的营造非常好。
靠视觉吓人的场景有,但不是主要。
通篇都在营造一种孤独无力,面对极其强大的未知邪恶,想逃却逃不掉的绝望恐惧感,非常真实。
开大音量关灯看有助于感受这种氛围。
2,导演非常的“贱”,这部片子的套路真的和以往看的不太一样,在你以为马上要出现点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卵东西都没有出现,然后当你松了口气后,又会发现居然有什么东西跳了进来。
3,人物和剧情塑造得非常真实,并没有出现为了带剧情而特别突兀的转折点,或者是智障主角,一切的发展都合情合理。
让人设身处地的能感受到那种真实的恐惧。
如果以日韩片来评价这部,其实招魂2不太恐怖。
这部片的G点有点类似当初看星际穿越的感觉,剧情非常有深度,看完以后越是思考越觉得恐怖,这是一部需要带点脑子才能感受到完全魅力的恐怖片。
剧透一点,valak其实要的就是女主,不是小女孩,这个没啥好争辩的,如果要的是小女孩,他早就得逞了,以他的能力,也没必要反复折磨男主以达到间接折磨女主的目的。
而valak早在若干年前,第一部结束时就在女主梦中出现,也就是说,他很多年前就盯上了女主。
其实我觉得女主小时候看见的天使就是valak,再回味bill说的话,从一出生就已经知道,说明女主从降生就被盯上了,好几十年,这一步步,这么多年,都是处心积虑的把女主往坑里带,折磨她的精神,想要摧毁她的精神,这种套路毅力放在把妹上估计林志玲也会被他拿下。
我还超级喜欢valak的造型,修女服非常的酷,有一种亵渎上帝的既视感,骨子里的邪,对得起大恶魔的身份,只可惜事先有看过截图,不然直接看应该会觉得很惊喜,真的很惊悚这造型。
这部片真的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期,在剧情和氛围上真的超级棒。
另外小女孩演技逆天,简直屌!
期待招魂3。
第一部时隔太久,已经有点忘记了剧情,但这丝毫不影响欣赏这一部续集。
感觉比第一部拍得更好看,剧情基本无尿点,很紧凑,拍出了恐怖感之余,对于温情的设计也很足够,很自然,所有演员都挺适合角色,看片尾的历史和今天照片对比,好多演员从外形设计都非常的相似。
很多人最喜欢这一部影片的地方可能在于片尾情节的设计吧,但我更喜欢影片整体浓浓的怀旧感,插曲非常好听,画面,服装,街道背景,房屋,都很有感觉。。。
valak描述不多,只有最后女主降魔的时候说出了名字,并且说它是蛇之伯爵,查了一下,大概能确定出处是神秘学书籍"所罗门的小钥匙(Lesser Key of Solomon,也作Lemegeton)"中被所罗门王降服的72位魔神中排名62位,可惜形象不太对,书中描述是有天使翅膀的小男孩骑在双头龙上,和电影中的修女形象相差甚远,但是有一句比较在意: he reveals where Serpents can be seen(他于蛇怪之处现身),这倒是和电影中蛇之伯爵呼应。
以下来自维基:Valac (also Ualac, Valak, Valax, Valu, Valic, Volac) is the mighty Great President of Hell, having thirty legions of demons under his command. Valac is said to give true answers about hidden treasures; he reveals where serpents can be seen, and delivers them harmless to the magician. He is said to appear as a small poor boy with angel wings riding on a two-headed dragon.(渣翻译来自自己:valak,来自地狱的魔神,手握三十个恶魔军团。
据说valac能回答你所有隐藏宝藏的问题;他于蛇怪丛生之处现身,并响应魔法师的召唤;据说valak看起来像个可怜的小男孩,长着天使翅膀,骑在双头龙上)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开头提到的所罗门小钥匙这本书,记载以色列王所罗门和魔王们签订契约并召唤他们以供驱使的设定,在很多日漫里面都能看到影子。
=====================分界线========================以上内容就是“有些影评连导演自己都没想到”的最佳注解。
为什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会变成一个死去的老修女?
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惊天黑幕?
以下采访来自外国记者与温子仁的谈笑风生。
1,valek和Amityville 事件并无直接联系。
原因很简单,版权问题,amityville的故事改编权在另一个公司手中,所以影片开头只好略微生硬的加了一个大好青年枪杀全家的戏引出valek。
2, valek是后期加戏加上去的。
“I felt like I was still discovering it. And believe it or not, I always knew that I was going to do additional photography. So I was saving it because I was hoping I’d discover what that thing would look like as I was putting the movie together in post-production.”(Quote at http://www.inquisitr.com/3201846/the-conjuring-2-post-production/#yF4xp2mOUQaiCkGo.99)在初版剧本中,老比尔就是最终大boss,(注:如果那样的话该多无趣啊,和第一部一样变成了一个寻常的驱魔故事),但是温子仁一直有种预感想要加戏。
有一天女主和导演说她有一次见到了一个带兜帽的旋转的黑暗形象(注:女主演员为什么也有这种奇怪的灵异体质),从而启发温子仁创造出这个修女形象成为幕后大boss。
(注:不得不说这种幕后boss的设定和insidious虐待儿子的老娘以及电锯惊魂里面躲在幕后的jigsaw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碰巧?
)他们都是温子仁的作品。
)3,最后丢一个好/坏消息,很有可能会从招魂二衍生出一个关于valek的新电影the nun,和安娜贝尔一样会是一个全新构思的故事(而不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因为这个修女一开始就是温子仁脑洞的产品), 据the hollywood reporter称,编剧之一David已经回归,但是不确定温子仁会不会再度执导。
以上。
.<图片2>
由於截圖片源畫質較差 不是很清楚如果沒有留意的話 幫你回憶一下亮點在窗台的擺著你有看到嗎??
^_^第一處<图片2><图片3>第二處<图片4>
非常非常疑惑这一点。
电影中最直白的说法是Valak想要杀死Ed,Lorraine八年前就预见到了修女模样的Valak,并把自己在房间里锁了八天。
但这条线非常的莫名其妙,Valak为什么想杀Ed想了这么多年?
似乎完全没有交代啊?
难道真是这对夫妇驱魔太多惹恼了Valak所以决定弄死Ed?
这也说不通啊,Lorraine才是那个有通灵能力的人,没了她Ed都很难判定有没有超自然灵体存在,加之本身又是一个身体比较弱容易被吓到的女人,怎么说也是杀Lorraine更容易更合适吧。
那小女孩Janet呢?
似乎也说不通。
Valak基本就没在她家里露过面,从头到尾都是操纵可怜的老爷子Bill,本体一直在骚扰Lorraine。
结尾之前唯一一次的瓜葛就是Ed修洗衣机时在他背后闪了闪。
如果想要的真的只是Janet,何苦从八年前就开始吓唬Lorraine?
我唯一能想到的脑洞就是,八年前Janet出生Valak就想要得到她,于是警告了日后可能会插手的驱魔夫妇,在八年后决定动手的时候再次骚扰Lorraine,希望吓得她不会插手这件事,事实上她确实也险些就不接案子袖手旁观了。
但这个脑洞我自己都不信…而且Janet怎么看都不止八岁吧??
最后一个则是我个人的脑补。
Lorraine曾对Janet说过,她第一次看到灵体是在医院里,看到了一个“天使”,而“天使”也看到了她。
很多影评中都提过,Valak这个恶魔本身的形象不是修女,而是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男孩,骑着双头的龙。
抛去坐骑不看的话,生着翅膀的小男孩可不就是天使的形象?
而发现Bill老爷子的真相后,Lorraine对于Valak的描述是“它在用一种残忍的方式来攻击我的信念”——让她怀疑一切都是作假,让代表她信仰的修女变成恶魔,大概都是残忍的方式之一。
而Lorraine最大的信念是什么?
私以为,是终于遇到了相信她爱她守护她的人,是Ed。
如果这样看的话,从Lorraine小时候第一次看到了Valak的真身,Valak就开始纠缠着她,而不是Ed。
Ed只是摧毁Lorraine信念的一个媒介。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Ed只在梦中见过一次Valak,每次和Valak直面交锋的都是Lorraine,就连最后的结尾都是这样,Ed拉着Janet悬在窗边,Valak出现在他背对着的地方,他根本看不到恶魔现身。
当然这个脑洞也有很多疑点。
Valak之前还以什么样的形式纠缠过Lorraine么?
为什么等八年再杀Ed呢,享受恐惧折磨Lorraine的感觉么?
Bill老爷子倒是说过“我喜欢听他们尖叫”这样的话,Lorraine也的确每次遇到Valak必尖叫,笑。
事实上这个问题放在每一种推测上都可以,无论想要的是谁,我实在是难以理解Valak等这八年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招魂还有3的话,希望温导把这个悬念解开吧
当代恐怖电影,我只服温大师。
我绝对是一个恐怖片爱好者,但我是比正常人多长了一百多个胆子那种,任何恐怖片都不足以给我造成生活阴影,甚至任何心理波动。。。
我当然认为“吓人”是恐怖片的必要条件,但绝对不是充分条件,恐怖片首先是一部片子,所以与其他电影无异,还是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有跌宕的情节,然而,绝大部分,甚至部分评分不错的恐怖片,都做不到这一点,温大神却永远是信手拈来。
死寂、潜伏、招魂。。。
温子仁的恐怖片有一个特点是“集大成”,几乎所有的经典美式恐怖元素都会淋漓尽致地出现在他的片子里。
“haunted house”更是一个万年梗,然而同样是起伏的音效,破旧潮湿的环境,突然出现的脸,被攻击的主角。。。
温子仁却总能把这些你看过千遍万遍的配料以一种让恰到好处的方式杂糅,效果经典却不落窠臼。
这其实很难,你要懂得如何去吊观众的胃口,又如何出其不意。
单纯的“一惊一乍”是最低级的,正确示范是当主角小心翼翼,极其谨慎地环顾四周,往往一无所获,而上帝视角的你看到鬼就在他身后,着急个半死,而当终于要发现时,却又突然没了,然后在你放松时,他又一个回马枪,配以毫无防备的音效,吓得你虎躯一震,这绝对需要高超技巧,玩弄观影者心理。
但以上仍然是“必要条件”(虽然我天朝恐怖片还是做不到),更多恐怖片做不到的“充分条件”是讲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他们大多纯粹为吓人而吓人,最后载配以一个“这一切都没完”的结尾,试图让你回家路上后怕,然而当你回味起来,除了被音效炸了几次,很多地方不”make sense“。
招魂二的故事却非常完整,起承转合看得见,该温馨温馨,该感动感动,铺垫,叙事,高潮,结局,每一部分都很精准,不会让你觉得哪里是不“make sense”,男女主的高甜很自然流露,众人对小女孩的怀疑引人入胜,单亲妈妈与孩子家里闹鬼和女主看到vision老公被陈年老鬼杀死这两条线并行,却在高潮交汇,最终解释清楚,让你恍然大悟,最终即使是“爱与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这样的煽情时刻也丝毫不腻味,这就是教科书式的恐怖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片尾的真实记录与电影场景对比,一方面是让你感觉到制作的用心,高度还原(例如小女孩从床上被抛起、演员们的造型姿势),另一方面是让你感觉到开启尘封历史的厚重感,这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真实的影像资料的改编。
跪舔温大神,感谢他在玩转大片之后还愿意回来给我们这些不看恐怖片会死星人福利,没有他的潜伏三就是一坨稀烂稀烂的翔。
最后表白Vera Farmiga,美得好女性化,眼波流转,万种风情啊。
她的妹妹Taissa Farmiga也好喜欢(演美恐的),姐妹都是恐怖片女神
人们喜欢探讨鬼,对未知领域充满猎奇心理,古时候我们有搜神记聊斋志异唐传奇阅微草堂笔记等等这种故事集给你讲讲因果报应,西方有宗教故事用恶魔吓吓你。
后来电影工业发达了,人类又没事就拍拍鬼片,大体上日本的鬼都是放不下执念的冤死鬼,韩国的鬼都是很可怜的,可惜在中国因为我们需要倡导无神论所以鬼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所谓心里有鬼,而在西方虽然过去了千百年鬼依旧带着宗教色彩分为没上天堂徘徊人世间的鬼魂和恶魔。
招魂2有意思之处在与把迷失在人世间的鬼魂跟来自地狱的恶魔放到了同一间房子里,人们开始被这个迷失的灵魂吓得半死,后来却发现鬼魂也是身不由己被恶魔所利用的。
其实当看到貌似强大的恶魔被认出正身念出名字便惨叫着堕回地狱的驱魔桥段时,我觉得很好笑,如果驱魔是这么容易的,教电影《The Exorcist》里的神父和学者情何以堪。
不过以名字伏魔很看得出导演的亚洲风格,因为在东亚, 名字总是有特殊意义的,很多时候就几乎代表了这个人本身,我们的巫蛊术大抵是要用到名字和生辰八字的,《千と千尋》里的千寻丢了名字也就找不回自己了。
可是鬼到底是什么,是没喝下孟婆汤的三生石上的旧精魂依然迷恋这人间,还是生前受委屈的小心眼家伙放不下执念偏要留在这作怪?
不论怎么说,如果你最亲近的人死了,突然鬼都变得不可怕了,鬼片本来是用来吓唬人的,突然间想想你现在可以跟一个真的鬼一起看假的鬼片也是挺好笑的。
东正教里说人死后前七天会随心所欲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前四十天会拜访生前的亲朋好友,过了四十天就去天堂了。
伊斯兰教说,人死了以后都长眠在一个地方,直到末日审判的时候才会被唤醒,曾经的亲人已经相见不相识。
我们熟悉的佛教告诉我们,你的灵魂要不断转世的呢。
总之灵魂是会离开生前这个世界的,所以所谓的鬼,大概是游离在法度外,非要呆在曾经熟悉的世界,甚至还作作怪。
这么想来鬼果然是可恶的,借聊斋之语有不害人之狐却无不害人之鬼。
我被介绍给我的一个通灵新加坡同事,她说留在这世界的鬼是穿衣服的,生前喜欢的衣服他们就可以接着穿着。
所以古着闹鬼事件大概都是这样的:某日你弄到一保养甚好的真正古着孤本,可其实是主人生前特别爱护的衣服,死了他也惦记着穿在身上,突然感觉到这衣服在阳世间的真本怎么被别人买去穿了呢?
那这个鬼如果是个坏人或者格外小心眼,可能就跑来怨念你了咯。
去当了天使的灵魂大概是可以被允许来人间探视的,通灵同事说木神依然会来看我,如果我哭他会不开心,let go。
无厘头
已经看了一百分钟,好无聊啊,为了恐怖而恐怖
感觉这个鬼有强烈的自我否定的倾向,听见自己名字都想死。
豆友说得对,保护恐怖片,从我做起。
失控的片長,真疲勞
真实事件改编,天然与那些故弄玄虚的灵异事件有所区别,所以对灵异的质疑也成为男女主角前期的考证重点。续集惊悚效果略逊前作,但依旧令人身心投入。主题上依旧是驱魔人电影所宣扬的那套:拯救爱的人,需要超越理智的信任。
背景音乐的节奏掌握的很好,女鬼的形象也很惊悚,结局有点让我困惑的点是女主为啥不赶紧说出鬼的名字啊,最后太惊险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挺还原的。
什么玩意儿,披着恐怖外衣的爱情片???玛丽莲曼森略喜感
这鬼这么牛逼就让嘴炮干死了?自己告诉别人叫什么然后死穴就是怕点名?!都浪费造型
玩具车,手电筒,小帐篷,旋转八音盒,第一人称镜头,统统没做到位,都为了接受程度低的观众做出一定程度妥协。虽然依然保留了惊吓套餐的配置,但因人太多恐惧度大打折扣,唯一可圈可点的是画像及虚化背景变身。我是反对大量用吊臂的,还有那个夹在管子中、对闪灵的拙劣模仿。故事模式有创新
unwatchable...yawned through this unbearably dull movie
可笑的作品。影片在大多数时间里所做的就是让场景里的每一样物品都出现异常状况,并让它们一件接一件地发生,就像把字母方块一个个堆在一起。影片中超过七成的怪异事件在删掉后都甚至不会影响剧情的连贯性,因为这些事件之间本身也没有什么逻辑关系。我们姑且认为影片是关于一个喜欢恶作剧的恶魔,它除了在影片后半段发动了几次像样的进攻外,大多数时候只能靠开关灯、玩遥控火车和附在女孩身上拿捏作态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影片中没有真正恐怖和令人震撼的东西,而影片最大的成功也就是能乐此不疲地想出这么多效果隔靴搔痒的反常事件并堆在一起,而一堆就是130分钟。
我想其他恐怖片都没脸活在这世上了
温哥这次果然又没有让人失望,你不得不承认很多桥段和手法都是他用惯的东西,但我们总能在看的时候尽情享受那种接近临界的极端恐惧。那份摧枯拉朽的恐怖音乐和主角歇斯底里的呼喊,似乎成了我们与温子仁一年一度的恐怖之约。
五星推荐
看到玛丽莲曼森的形象我笑了。这事情早就被揭穿是假的,还煞有介事的装逼,我就不断出戏。
很一般
还是不如第一部,不过有几个惊悚的点还是非常吓人的
Nothing new,但是很好看,很有味道和年代感。Patrick Wilson很适合这种七八十年代的戏。
四个编剧全在想怎么吓观众去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