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人

The Northman,北方人(台),北族人(港)

主演: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妮可·基德曼,克莱斯·邦,伊桑·霍克,安雅·泰勒-乔伊,古斯塔夫·林德,威廉·达福,艾略特·罗斯,菲尔·马丁,埃尔达·斯卡,欧文·弗热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古挪威语,旧东斯拉夫语年份:2022

《北欧人》剧照

北欧人 剧照 NO.1北欧人 剧照 NO.2北欧人 剧照 NO.3北欧人 剧照 NO.4北欧人 剧照 NO.5北欧人 剧照 NO.6北欧人 剧照 NO.13北欧人 剧照 NO.14北欧人 剧照 NO.15北欧人 剧照 NO.16北欧人 剧照 NO.17北欧人 剧照 NO.18北欧人 剧照 NO.19北欧人 剧照 NO.20

《北欧人》长篇影评

 1 ) NO.60【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周限定观影——《北欧人》

春天的放牛班第60期周限定,就这样没有一点点惊喜地来了···让我看看有多少人的年度期待变成了年度失望?

To be or not to be 之后,该如何再看哈姆雷特的复仇?

罗伯特·艾格斯的第三部长片作品《北欧人》在资源放出后豆瓣口碑持续走低,在北美倒收获很高赞誉,但观众缘不佳,9000万成本最终全球仅收回不到6000万票房,对于初次尝试大制作的艾格斯来说并不成功。

本片吸引一众实力派出演,主角包括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安雅·泰勒-乔伊、克拉斯·邦,配角更吸引伊桑·霍克、威廉·达福、妮可·基德曼等大牌影星客串(妮可居然演E大的母亲?

(落日数羊)),顺理成章在上映之初便成为年度重磅影片之一。

但看过本片后,与其说大家对片子感到失望,不如说是对导演艾格斯本人失望。

ᚻᚨᛗᛚᛖᛏ都21世纪了我为什么还要看一个90%复刻的王子复仇记呢?

(叶底藏花)《北欧人》的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到俗套甚至浪费时间是因为莎士比亚家喻户晓的《哈姆雷特》正改编自阿姆雷斯的传说。

据说阿姆雷斯的传说源自一首已失传的北欧诗歌,最早文字记载于12世纪的《丹麦史》(也有说是《史莱瑟伦斯编年史(丹麦语:Lejrekrøniken)》)一书中。

具体来源可阅读:吴其尧读《最悖人道的谋杀》︱《哈姆雷特》的由来。

因为《哈姆雷特》璞玉在前,之后又经过多种形式的改编,看也该看腻了(是的,大连英国戏剧影像展每年都安排卷福那版),一千个观众的哈姆雷特现在都快统一了,如果不拿出点不一样的想法那肯定难以服众,这次改编权交到罗伯特·艾格斯手中,大家抱着《女巫》和《灯塔》的期待,结果看到的是90%复刻的王子复仇记,那自然是不买账的。

和前两次剑走偏锋的选择相比,这次艾格斯选择对广为人知的阿姆雷斯的故事进行重新演绎,无论是翻新难度还是制片规模对于导演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大宝鱼)至于为何选这样一个故事,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这个故事依然延续艾格斯前两部电影文本的部分特点,取材于神话传说,聚焦古老的神秘主义,讨论文化或信仰对人的影响等等,是艾格斯想重现的故事,真实历史素材自然是改编的最好选择,“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虽然股市被复仇情绪所支配但其中仍有规则、习俗、艺术,以及装饰、音乐和娱乐。

”艾格斯如是说(《环球银幕》)。

其次,虽然To be or not to be 的主要框架和抉择仍然保留,这个故事也不完全是一个哈姆雷特的故事,很多细节发生了变动,除了阿姆雷斯从装疯卖傻逃避追杀变成伪装成奴隶伺机复仇这点不同之外,最后杀人的动机也从为家族复仇变成捍卫家族后代,是从儿子到父亲的转变,虽然后来的叙事和铺垫有严重问题,但明显艾格斯初衷与众不同。

最后,导演或许只想将精力放在还原北欧风情和视觉呈现上,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试图让故事不侵扰大家对视听的体验。

ᛊᛏᛇᛚᛁᛊᛏ故事层面的不足是事实,但本片的“华”也必须要承认。

我好似喺睇啲北欧风情纪录片。

(鬈毛毛)如果说选一个颜色为艾格斯的电影定调,那大概是灰色,体现人性和神秘主义的模糊与不确定性。

在摄影方面,艾格斯用灰色将冰岛装饰出与《白日梦想家》不同的阴暗、宏大的史诗质感,无论是风景空镜还是大远景,苍茫大地上的寥寥数人都突出了北欧边缘的荒凉与故事的低沉,而且难以想象影片拍得的竟然是一个王国。

多段长镜头动作戏调度很刺激,带出了北欧人战斗的勇猛。

(一级特工)最有特点也最令人沉醉的还是几处长镜头,配合低沉音乐和鼓点,好像与角色同呼吸共心跳,杀戮的沉浸感、祭祀的仪式性都有体现,而且画面信息量很大,好几个镜头的前景后景都有重要动作发生,风格和拍摄难度都有了。

服化道不止精致而且精确,在形式感上做到极致。

近年来关于维京人的故事多了不少,不过参与拍摄的瑞典考古学家却形容,没有人比艾格斯更关心维京神话。

片子表现神秘主义和北欧民风的布景和人物形象很考究,由比约克饰演的重燃阿姆雷斯复仇之火的盲眼女巫,仿佛带着牙套的女武神(据说牙纹越多越身份越尊贵),奥丁的渡鸦(开头那段是谁向奥丁倾诉没听出来),世界之树、灵魂附体、类似曲棍球的运动等等,关于影片涉及的神话具体可阅读: 《北欧人》背后的北欧神话与隐喻。

本片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失去灵魂。

(野凡)遗憾的是史诗质感只存在于场景中,而没有史诗级的故事支撑,难免让人感觉华而不实。

ᛏᛖᚨᚱ(本片)在动作场面和深度文戏之间疯狂拉扯。

(wild life)其实本片拉扯的不仅文戏武戏,对如此失控的影片唯一解释就是制片方不给艾格斯充分的创作自由。

很明显艾格斯面对如此大制作,不得不做出艰难妥协,原本伊桑·霍克的部分想制作更长时间,但被制片方制止了,再加上对于疫情的妥协,天灾人祸下诞生这种夹生作品。

况且故事撑不起这不友好的时长,自然也挡不住金主爸爸的要挟,to be or not to be此时转到素材取舍上,给艾格斯留下了难题。

“我或许不会再拍这么大的电影了,其实我想拍更大的电影,但前提是不受控制。

”(《环球银幕》)不清楚艾格斯原本设想的成片样子,但为了个人风格从单一固定角度拍摄长镜头,而舍弃从不同角度、景别拍摄,缺少变化性吸引观众注意力,对于商业片来说无疑十分冒险,可话说回来,如果导演放弃个人风格那还有什么看头呢?

丢掉风格再精致也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作为复仇片来说不够爽,还有动作设计拉了。

(nickdidntsickk)如今成片与我之前的期待完全不同,长镜头像戏剧一样一镜到底有时可以加分,但台词体现过分的戏剧感绝对会为影片减分,要知道维京人在公元八世纪到十二世纪是横扫欧洲的海上力量,野蛮豪横不讲理,让他们像英国人一样婆婆妈妈简直无法想象,而且全片只有一场戏展现大家印象中维京世界的豪取强夺,打戏上很不过瘾。

在讲故事的方式上也略有不妥,故事越到后来节奏越崩,漫长的复仇自然失去了爽片感,也没留下值得回味的精髓。

英雄自然也有其柔弱之处,这是很多杀到底式的史诗电影所拍不出来的东西。

但是最终,导演还是将这些东西像走马灯一般在观众面前一闪而过,留下的只有点点星火,还忽得熄灭。

(raymexic)大家不再喜欢中世纪故事了,从去年《麦克白的悲剧》和《最后的决斗》票房扑街,以及《指环王》在中国重映后收获的差评就能看出,这些史诗传说电影自然沦为出力不讨好的故事。

ᚱ ᛖ ᛜ ᛝ ᛁ ᛖ ᚹ ᛊ 本期周限定共11位团友参与评分,平均分6.7分。

本期团友评分及完整短评: @大宝鱼8/10和前两次剑走偏锋的选择相比,这次艾格斯选择对广为人知的阿姆雷斯的故事进行重新演绎,无论是翻新难度还是制片规模对于导演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全片以自然光源为基底,辅之以室内的人造光源,把北欧风光的冷冽与复仇火焰的炽烈展现得淋漓尽致,服化道方面也是极力贴近真实的民风民俗,基本上做到了全方位的无可挑剔。

电影的主线故事虽然简单但是绝不乏味,复仇的信念伴随着主角的遭遇发生着形变和动摇,我们透过风格化的影像看到的是清晰且饱满的人物历程和短兵相接的动作设计,几乎没有花里胡哨的电脑特效,只有实景实拍的真材实料。

美中不足的是情绪张力更多地被波澜不惊的叙事所消解,复仇的热血值得用更加外放的形式来呈现,另外用英语诠释北欧故事也不乏过时之嫌,几处维京圣歌的处理勉强扳回一城,对于情绪的渲染大有裨益。

@wild life:8/10就是维京版哈姆雷特,整个故事流程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艾格斯的风格发挥的太强大了,相较于前两部作品而言少了太多招牌的神秘恐怖主义,向主流过渡的他明显感到了水土不服。

整个片子剪辑很奇怪,在动作场面和深度文戏之间疯狂拉扯,看得出来焦点公司对整个片子的内容插手很多,但总体而言对情节推进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是流畅的。

不得不说整个片子美术非常在线,颜色搭配与暴力场面都是极高水准,史诗般的雷霆配乐加上全明星阵容的高水准演出,结结实实给当代电影制作人上了一课。

总的来说可以一看,但希望有导演剪辑版证明一下艾格斯的原始构想。

理易封:8/10 @叶底藏花:7/10外表华丽,内里空洞。

的确是属于电影院的电影,画面与配乐足够让人沉浸其中,一些元素体现的神秘感也做得不错。

可都二十一世纪了我为什么还要看一个90%复刻的王子复仇记呢。

感觉浪费了生命中宝贵的两个多小时。

@一级特工:7/10没看过《哈姆雷特》也没看过导演前作,因此除了一些中二台词和抓马转折之外还是可以接受的。

多段长镜头动作戏调度很刺激,带出了北欧人战斗的勇猛。

一些超现实的画面有点串戏到老东家出品的《绿衣骑士》,不过也是有自己的味道。

P.S. 怎么又出来一位Vengeance???

@raymexic:7/10看在导演勇于挑战这种大容量电影的勇气上给个鼓励,以后别拍了罗伯特·艾格斯作为拍类型独立片起家的导演,他对于自己的史诗电影的处理肯定比那些拍惯了大型商业片的导演更好一点,于是乎我们能看到诸如支撑男主角活下去的那股子信念就这样变成了一团废纸,或者是在黑暗的路上碰到的陌生人也可以成为放弃自己曾经一切念头的动力这样的情节,英雄自然也有其柔弱之处,这是很多杀到底式的史诗电影所拍不出来的东西。

但是最终,导演还是将这些东西像走马灯一般在观众面前一闪而过,留下的只有点点星火,还忽得熄灭。

我们还是只能看到复仇的火焰盲目地弥漫了整片屏幕,神界的大门在浩瀚的星空中缓缓打开,父权体制下传统无趣的传宗接代在恍惚中继续下去。

我们不可否认导演在神神叨叨的作法与昏天黑地的画面中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史诗感,但最终的效果却依然是拘泥于一种传统的样板之中,没有进步,没有革新,没有眼前一亮。

@野凡:6/10 有一种风格叫做:当风格显著的独立导演执导“大片”。

一众在独立电影中迸发灵气的导演在拿到大笔投资后都变得流于形式。

改编莎翁《哈姆雷特》的影视作品屡见不鲜,而像本片这般拘于形式而剧作漏洞频出的作品倒是少见。

同类作品中,《绿衣骑士》兼顾内核与形式,二者高度统一,本片则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失去灵魂。

@落日数羊:6/10哈姆雷特内核,整体质感和宏大感都没话说,但我真的非常在意,妮可居然演E大的母亲????

Nothing better than ASkars@nickdidntsickk:6/10 镜头调度感,服化道很不错,但是剧情太简单了,作为复仇片来说不够爽,还有动作设计拉了。

@MinamiFans:4/10@鬈毛毛我感觉我好似喺睇啲北欧风情纪录片,我种记得乜?

睇完头壳空空感谢大家收看第60期春天的放牛班周限定,下期《瞬息全宇宙》敬请期待!!!

放牛班是一个无门槛、无下限,注重观影及观影以外(不限于游戏、八卦、篮球、生活、爆照等)所有快乐的观影团,我仍然不知道现在还收不收人,想加入欢迎继续咨询豆瓣70后@鬈毛毛。

 2 ) playwright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的

本片故事的精神溯源可以归于Gesta Danorum, 但是全片故事走向又和原本的故事几乎不同。

原先的故事曲折但略显松散。

但电影改变的故事却有一种平淡而苍白的感觉。

能感觉的出来编剧想写出如戏剧般的韵文,但是实际上又没有这个能力(一个好的剧作家确实不可多得)。

而故事推进没有做到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显得非常突兀,一个突然的先知提醒,一个舔血感孕。

编剧的故事,导演的镜头都没有做到让人物丰满。

演员在这样的剧本下发挥得也算可以了。

 3 ) 情节略显拖沓,场面制作不错,战斗场面太少

电影挺好看的,北欧战斗民族还原的挺好,情景布置,氛围渲染,服装特色,人物造型都能看出来用了心了,哈姆雷特故事也不陌生,拍过好多版本了,这部算从制作商最用心了。

妮可演技还是那么霸到这么大岁数演少妇不为何。

电影问题就在于,情节拖沓,战斗场面太少,攻城那挺好看的就是太短了,最后的打斗也显得有点敷衍,倒是他俩学狗时候还真像。

北欧人民喝酒喝高了也挺放的开啊,光着屁股跑,氛围不错。

 4 ) 打破的与仍保留的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很符合我印象中有关北欧人/维京人的形象——这就说明这部电影不够好:又一部帮我建构北欧形象的“老派”电影。

但是也可以看到其中些许的变化。

在《哈姆雷特》的故事中,皇后是一个男性幻想中的女性:始乱终弃,但(男性)又无法理解为何始乱终弃…而在这一部中,皇后多了些自我意识:在先王回来后提出了性的要求,而先王却因为要保持男性气质而拒绝进行——这里很好笑,禁欲恰恰是最淫秽的;在与阿姆雷特的对话中,提到自己对Fjölnir的爱慕。

结果又让安雅成为了一个新的男性幻想/幻象,这…必须要有一个伥鬼!

晕整体完成度还不错,也算是一个开启了解北欧的切口

 5 ) 为何《北欧人》在中国评分遇冷?不升反降!

作为艾格斯导演的粉丝,北欧人给我的整体观感是失望的,虽然导演前作《女巫》《灯塔》都在豆瓣7分多,但是这一部实在让老粉心伤。

虽然《北欧人》是卡斯豪华,众星云集,外媒好评如潮,但豆瓣评分却一只滑落,到如今跌落到6分多, 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这几点:1.观感层面而言,本片的摄影,表演,美术,导演技法都是一流的,遗憾的是,中国观众都是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观看本片,观感自然大打折扣。

2.俗套的故事,这个时代还需要复仇故事吗?

或者说21世纪的王子复仇记要如何讲述?

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的题材对于日益挑剔的观众而言,绝对是俗套且庸常的,如此豪华的阵容,你却给我看了个这,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抱着超高预期的,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

3.文化隔膜, 对于维京历史,中国观众大多都是陌生的。

4.作者性的丢失,想想A24时代的艾格斯,锋芒毕露,在小格局里做出了强烈的故事张力,反观与环球影业,焦点的这次合作,虽然质感还在,但是曾经的独立性消失了。

5.虽然是哈姆雷特的原版真实事件改变, 但却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语境了。

维京王子复仇记,虽然是原版故事, 但珠玉在前,在一个山寨之国, 有时候康师傅也干不过康帅博, 何况康师傅自己也会翻船。

记得某高姓名人说过,大概意思是, 时代变了,这是神奇女侠的时代, 以前所有男人的史诗都可以换成女性视角重新讲一遍。

这是这个时代的语境和语言, 男权叙事为主流的时代, 过去了,我们也回不去了。

导演前两部片子还是很有灵气, 横空出世的,和大厂合作,泯然众导矣。

如果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就是少康复仇记, 后羿乱政导致太康失国,寒浞乱政废除后羿, 半个世纪之后,夏人少康击杀寒浞, 重新接续了夏王朝, 历史上将这两件事称之为“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

但少康复仇记并不是最早的, 以如今文献记载来看, 排名第一的当属帝舜后代复仇记, 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六百年的商朝。

如果要拍中国版,推荐乌尔善执导,这种题材他擅长。

一定给你魔幻巨制,放好几年鸽子,直到电影院都快要消失了,还没个影。

 6 ) 我以为看的是《维京传奇》,结果看的却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北欧人》——我叫阿姆雷特,你也可以叫我哈姆雷特这部电影的导演罗伯特·艾格斯,看过他的《女巫》和《灯塔》,影像风格非常另类诡异,让人印象深刻。

本来片方宣传《北欧人》,也是朝着xue腥暴力向的,喜欢看《斯巴达克斯》的人应该会很期待;并且故事讲的是维京人,最近刚通关《刺客信条:英灵殿》,我对维京海盗电影也抱有期望。

结果看完,就像被人打了一巴掌。

这片子从场面、打斗、服化道来讲,妥妥的小成本制作,哪有2022年好莱坞大片的感觉;剧情上也真的是很认真地把莎翁的《哈姆雷特》抄了个遍,维京王子复仇记。

可能编剧觉得好歹拿了制片方的钱,不能显得太敷衍,所以把男主的名字改成了阿姆雷特(Amleth),把哈姆雷特(Hamlet)名字开头的H放在最后,编剧心想:我真是个机灵鬼。

伏地魔看了都直呼内行!

 7 ) 转M君看 The Northman:Huh?

The Northman (5/10)Huh? I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 director of The Lighthouse directed this film. Short summary of the plot: Lion King but rated R. Call it “epic” if you want, to me it’s just another Hamlet like so many other variations: a wronged prince attaining what he lost and earning maturity. The Shakespearean tragedies and Greek epics are revered for their establishment of a general story-telling framework, they condensed in eons to influence myriad - a mere recreation with Vikings’ theme does not deserve to be renowned “epic”. Surely, the scenaries and props are aesthetically convincing, and Nicole Kidman’s character’s malice is a solid twist, but those’re the only things to be complimented. I’m not mesmerized by the gores, nor am I resonated with the people. Following Amleth’s (which, sarcastically, sounds exactly like Hamlet) perspective, dramatic irony is used to an extent that almost seems like a lack of character logistics, while the men and women behave like ancient people which is even more awkward in a modern view. The movie experience felt like I accidentally broke in during a cult meeting, then was tied to a chair to watch their rituals before they sacrifice me.

 8 ) 稍微有点失望

稍微有点失望。

首先,艾格斯将前两部那种现实和神鬼混搭的风格延续在这一部中,只不过这次变成了北欧神话和现实的结合。

你说神话部分太假,一看就是男主的幻觉吧,但乌鸦确实啄断了绳子啊。

所以总的来说还是能保持那种亦真亦假的状态。

相比起之前两部小格局的故事,这一部怎么说呢,大了点吧,至少是村儿级别的了,场景和鬼神场景也能看出是下了本钱的。

但问题是,故事确实太过拖拉。

而且整个故事的文戏和动作戏感觉过于撕裂。

动作戏不管是配乐还是摄影,都很不错。

但到了文戏就马上变成枯燥乏味的样子。

感觉这一部和前两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两部的故事都处于几乎同样的一种状态下,然后通过人物的变化不断让状态升级。

而这一部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片的内容,没有了那种状态,使得片子就有点割裂。

换句话说,在我看来,除了影像的风格外,这一部和前两部其实根本就不是一种片子。

当艾格斯打算把他的风格套进这么一部故事片中时,你就会发现,当故事推动发展的时候,似乎就是非常一般水准的东西。

我甚至怀疑,之所以电影拍成那种章回体,有没有可能就是艾格斯觉得完整的叙事方法不是很理想?

总而言之,就是会有种断断续续的割裂感吧。

至于风景吧,确实好看,个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会冒着疫情去电影院看,就是想看看非常壮美的冰岛的风光。

所谓的肮脏不堪的北欧部落,其实我觉得还好,个人觉得自然感十足,没怎么觉得真的肮脏。

而哈姆雷特式的故事吧,我是觉得这一部到底是强调王子复仇呢,还是王后换夫计呢?

感觉王子的复仇顺理成章到无趣,而王后的设计则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为了新老公不惜杀子。

但我就看完回想原片,好像开头也没看到王后国王有什么婚姻问题?

最后想说点。

说真的,作为中国人,看全片那可怜的十来个人打架,很难让人体会到北欧神话史诗感。

就是觉得,就你们这几个在香港当古惑仔都混不到洪兴的小部落,真的能催动出一个神话史诗嘛?

尤其是这几年感觉北欧神话貌似开始又流行了。

不管是刺客信条的游戏还是日本动画,甚至是美剧,这几年都有不少北欧题材的东西。

提不可思议的。

 9 ) 春日小记

在北美东部上本科的最后一学期,天气刚刚回暖。

正是春假时,我被一个心情激动的好友安利一起看北欧人,结果比较失望。

我对莎士比亚悲剧并不感冒的原因在于电影刻意模糊了题材。

而我对北欧文化的陌生,也让电影中的历史、神话、与现代寓言的边界变得无比模糊。

于是它在我这里充其量也只能是又一个资本产物的商品,它利用出色的视觉奇观、细节和肉体作为噱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却也并没获得什么商业上的成功。

披着伪多神教的基督内核也可以变成一种陈词滥调,更不用提那溢出屏幕外的阿尔法男英雄视角和古怪单薄的女性陪衬形象所带来的精神冲击。

比起电影本身更值得回忆的是那天看完电影后,坐在沙发上也在朦胧的灯光下讨论到深夜。

即使有着不同观点,仍互相尊重并尝试理解对方的氛围,似乎只会越来越不可多得了。

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一起看看塔克夫斯基的电影讨论。

 10 ) 北欧王子复仇记(尺度略大版)

正如我的标题所说,《北欧人》的剧情就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知名悲剧作品《哈姆雷特》又称《王子复仇记》。

同样题材欧美翻拍的不要太多,套了层北欧皮和邀请一众明星大腕恐怕还是不足以称为优秀的改编,我一直期待他能做出些更深层次的刻画和描写,但全片看下来也仅限于此了。

不客观评分:6.3-6.9/10 卡司阵容真的豪华,伊桑·霍克(最近片约很多嘛)、妮可·基德曼、(E大)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安雅·泰勒-乔伊、威廉·达福等人加盟,这本身就是一大看点了。

妮可和e大二次合作,上次演夫妻,这次演母子,crazy,下次不知道是演奶孙还是嫂子小叔了(◦˙▽˙◦)。

一直很喜欢e大,这次演主角演得很卖力,辛苦,身材不减当年。

基德曼戏份不算太多,整容僵硬脸掩饰得还行,把恶毒女王演的也不错,就是这个头发,估计是全村女人都羡慕想拥有的。

姐妹,护发素牌子私发安雅这次一头白发(还是淡金?

),整个人散发着光芒,就真的像一位女神一样。

现实中其实我不是很吃安雅的这个颜,她的眼距有点大,有时候的妆容就看着很怪异,但是就是这样的外貌,在片子里,真的,越看,越有种奇异之美,就像一位魔女在诱惑你。

每一个有她的场景里,那一头淡金长发就散发着圣光,使之与周围的人明显区分开,鹤立鸡群了属于是。

美美美

美美

美美

美美美

美美美美

美美美

美美美美 情节上,《北欧人》为我们复刻了维京人茹毛饮血,蛮荒的生活。

为什么我说复刻,因为我看得出导演或者编剧真的想向我们展现他们心中的维京北欧生活,但是正是这种执念,让我觉得某些情节很可笑和割裂。

特别是一开始,伊桑霍克带领儿子参加威廉达福祭司搞的仪式,一位君王,一位王子,竟然扮成狗在那狗吠,最好笑的是主角为证明自己非禽兽而是王者,竟以一个响屁作证,威廉达福也直呼这是天子屁,此子必然不凡(真的巨尴尬)。

不知道维京人真的会这样狗吠还是艺术效果,如果是艺术效果,为什么不模仿狼或者其他更威猛的野兽呢?

后面主角为报杀父之仇扮成奴隶混进老家也是,为证明自己有用,在那狗吠了几声,然后再说人话,我就搞不懂了,既然你能说话,为什么不直接说,而是要先狗叫呢,这难道是维京人证明自己强壮有力的标志?

看到一半我甚至认为这部片子可以叫《你在狗叫什么?

》E大多么威猛高大的身躯,但是在片里总是脖子前倾,微微佝偻着背,不挺直腰板,再好的身材,我也感受不到他的孔武有力啊。

剧情的推动全靠巫术,一切说不通的说得通的,都靠巫术靠玄学,不过想想也正常,我们商朝那时候也是怪力乱神的时代,干个啥都得搞占卜。

拍摄上,看得出导演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很多拍景物的片段,那些壮美的风景如梦如幻,就是每个镜头时长还是有些短暂,还没陷入就转换过去。

不过也就是这种美景和野蛮人的冲突,让我觉得影片有割裂之感,景很美,安雅很美,但下一秒又是人吃人,狗咬狗的场面,就有点莫名其妙,如果你说这是导演想用的一种对比,突显北欧人的野蛮,野蛮背后好像也没深挖下去,就这么断了,依旧割裂。

也多次利用长镜头,虽然在我看来,效果没有那么好,但依旧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各种器官,断肢的出现,演员的胴体(安雅的光滑背影令人难忘),都增添了一份血腥与野蛮的美感,不过按理说器官断肢出现,影片的尺度已经下降到一个程度,演员暴露自己的性器官再正常不过,但是本片却又点到为止,以较为正常的尺度去拍摄演员的脱衣戏码,略显割裂,不过想要看到一众大牌像美剧《斯巴达克斯》那样黄暴出场,估计也是件难事。

我比较喜欢片中晚上的处理,影片中到了夜晚会以一种几乎黑白的形式呈现,有种特别的美感,白天有旷野的美,晚上有寂静的美。

近乎黑白,意境优美 影片结局的火山真男人裸体决斗也挺艺术的(就是青壮侄子打不过暮年叔叔,最后靠明星球才解决,略有些牵强),就是有遮挡物,看不真切,不然能更加艺术(狗头) 总的来说,这是部剧情平庸的片子,因为众多大牌的加盟,让人有所期待,也因为一些R级的处理方式,增添了些许看头,但这两项都抵不过两个小时讲来讲去就是那么点剧情内容,没有任何深度,没有深度就算了,本来E大和安雅双宿双飞隐居英格兰其实挺好了,就是头铁要信预言去决斗,留下个悲情结尾,真让人不爽。。。

《北欧人》短评

7.2/10 小学生打架都比这王国人多

5分钟前
  • 电锯觉罗炫
  • 推荐

跟“启示”中间大概隔了100个“贝奥武夫”,导演还是更擅长拍文艺恐怖片。妮可·基德曼的角色把我给整懵了,开始以为是王子复仇记,到后面居然是...孝庄秘史???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不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本来很期待的大片,结果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

11分钟前
  • 李格非
  • 很差

北欧粗犷血腥王子复仇记,风景很美,血腥暴力镜头也有独特美感,安雅更是美到不行是我看本片最大的初衷和动力。但是因为稍微掺杂了一些神神叨叨的元素,以及主角Amleth某些谜之操作,剧情慢慢往作死的方向发展。而且电影实在太长,明明能快速复仇,几次有机会复仇,偏不。回头想想,有点不爽。

12分钟前
  • 小小斌
  • 还行

故事线简单,没有字幕且听不懂口音的情况下也能看懂,视听效果非常不错

17分钟前
  • xiao huan
  • 推荐

好摄影,好屁股,好风光,好无聊。妮可基曼的演技实在是不敢恭维……同题材不如《绿骑士》

20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还行

月夜下的驰骋、火光中的交战,在视觉上依然出色,并全然着迷于它所构建的世界;那里只有无尽的杀戮,也同样寄予遥望着信仰。无论是与《麦克白的悲剧》还是《绿衣骑士》比照(用经典、寓言装点这类),它都可能拥有更简单直白的讯息,并书写着它对所谓“史诗”和维京年代的理解。从《灯塔》和萝卜,再到Alexander Skarsgård与这里,或许演员们需要Robert Eggers,来激发他们的能量和另重鲜见的趣味。【《灯塔》后期望A24推画册剧本,这里是希望有设定集】

24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神鬼版《哈姆雷特》,又长又无聊。看的出导演想用《哈姆雷特》的剧情拍出一部北欧版的《荷马史诗》,这个想法我个人觉得本身就挺缝合怪的。电影剧情为了神话元素完全忽略了人,而人在既定的命运中无法反抗也无法逃离,这导致很多关键剧情只能靠玄学推进,也让很多剧情安排的不够合理。在服从命运和《哈姆雷特》的双重框架下,导演可以说是自缚双手,唯一值得称道的只有摄影,但摄影再好拍出来的电影也只是在皮不在骨。

26分钟前
  • 影愈者
  • 还行

赛德克巴莱的二分之一水准

27分钟前
  • 量子纠缠
  • 较差

蛮血腥 也蛮血性 最后是火山口的两人 哈哈

31分钟前
  • Raphael C
  • 还行

1.野生哈姆雷特2.维京人与东斯拉夫人的血缘关系3.带牙套的女武神奔向瓦尔哈拉

33分钟前
  • H.C.McTang
  • 还行

整部片的夜戏/暗夜戏居多,所以电影院观看是必须,否则很难还原电影创作者想传达的氛围/意境。音乐从头到尾都很满,北欧神话借用的不错,如果没记错,这大概是第一次电影院看到认真描写北欧人的原始残酷,以及神,仪式。演员表演的很戏剧化,配合古典化英语的用意,也算是相得益彰。(NK有些段落会穿越会现代,大概真的是对白能力的问题。)故事很简单,是王子复仇记的脚本,但是北欧神话的内核,人像木偶,神话脚本/神才是主控,曾经如此,现在和未来谁又能说不是?

38分钟前
  • andarta
  • 推荐

【C】如此空洞,如此可悲,艾格斯在前两部作品里所追求的影像质感在《北欧人》中已沦为通俗的视觉噱头。多个平稳顺滑运镜繁复的长镜头似乎总在号召观众对电影工业的崇拜,但这一奇观的设计实在过于死板。推镜、摇镜、群演走位、隐藏剪辑点,种种属于长镜头的要素总是透着令人尴尬的机器感,没有灵魂的影像也自然无法诞生更多的可能性。正如最后火山口的决战,故事内的角色力图以吼叫获取气势,但其所作所为只能将观众不断驱散。似乎与《沙丘》同理,疯狂挥洒着类似“场面调度”“视听盛宴”“回归影院”等可被量产化的奇观鸡汤,却在自我轰鸣的过程中轻易崩塌,仅留下满地破碎的空壳残渣。

41分钟前
  • 思路乐
  • 还行

一款太专注影像诗以至于忘记了要有剧情的北欧部落风情宣传片。我知道你是Hamlet式的复仇故事,但发生在这么个不到五十人的小村子,斗争激烈程度差不多就是高中选班长,到底有什么好神神叨叨地打打杀杀两个小时的!开头我在睡觉,后半部分在演员朗诵的散文诗里思考明天中饭吃什么。

43分钟前
  • Janeites
  • 还行

这个“哈姆雷特”的原型故事在明确甚至可以说简单的动作惊悚片主线外又保留着对角色行为动机的高浓度的神秘色彩修饰

48分钟前
  • 向日葵d兽
  • 还行

很戏剧化,很有莎士比亚画面,不过总是有股劲使不出来的感觉

52分钟前
  • 壹佰伍拾號🥈
  • 还行

蛤?奥斯卡大热就是这玩意?一个游戏的CG

56分钟前
  • LST
  • 还行

视听质感棒,画面内容丰富,几处长镜头厉害,个别画面有设计感,北欧文化和传说加的也算贴切,但北欧的壳,英戏的核,剧情一般般是对艾格斯而言,缺少女巫的惊喜,也少灯塔的癫狂,其实有在消解主人公的正义性,但看起来还是文明了些

1小时前
  • 理易封
  • 推荐

生理期观看可享受4D沉浸式血腥观影体验

1小时前
  • 苦禄
  • 还行

我还蛮偏爱这种肃杀冷峻的风格

1小时前
  • 勒以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