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翔太喜欢黄段子了,别人在电影里植入广告,他植黄段子,在《大丈夫》(暗战男女)中,一边出片头字幕一面让杜汶泽讲了那个流传已久的“你不爱我,要不然也不会拉那么多”的段子,《志明与春娇》这样的文艺小品中,也植入了一个一名美女和外籍上司一番盘肠大战后,戒指夹着金色的弯曲的毛毛到处敬酒的黄段子。
好吧,连这么一部又暴力又色情的顶级Cult电影《维多利亚一号》中,血腥到来前可怕的平静期,他让两个买卖 摇头丸的古惑仔浪声谑语,眉飞色舞不疾不徐的讲完了一个3P段子:两男一女,结果不小心搞到一男颜射了另一男。
彭浩翔喜欢黄段子,越邪门儿的就越喜欢(他喜欢的作家是查克.恰拉帕克,搏击俱乐部 和 肠子 的作者,不惜高价买了他的签名版手稿收藏),很可能因此他终于忍不住制作了这部《维多利亚一号》,和众多顶级邪典电影一样,故事情节只不过是个躯壳,用来承载导演各种既合情理又出人意料的大胆的变态的过瘾的想法。
这一部也不例外,看完之后,我十分震惊,以前这样的邪典,只有国外才有,牟敦芾的《打蛇》(这也是彭导非常喜欢的一部Cult电影)和《731部队》《南京大屠杀》,蓝乃才的《力王》,虽也够残暴血腥,但始终没有BT到细枝末节,比不得《我唾弃你的坟墓》《杀人不分左右》那样重口味。
看来,《维多利亚一号》成功的弥补了这片空白。
这种有人欢喜有人厌的邪典电影,一直都不乏市场,甚至有许多部可以一直重拍。
咳咳,不好意思,其实,我.....也....喜欢这样的电影。
有那么几年,我因兴趣自修传播理论,有一晚学习到接种免疫理论时,兴奋不已,终于为自己的怪趣味找到了强大的理论依据,简单说,看这样的电影,令人感到压力得以释放,这个理论放在Cult电影上,尤其可以解说得通--显然就算压力再大,我也不可能用剖鱼刀把人五脏六腑挖出来、打爆人的头,眼珠也飞脱出去,切掉谁的JJ....,cult电影中的暴力完全是将人们可怕的想象力推向极致用影像复原出来而事实上不可能发生的---人的肚皮没有那么薄弱,可以一扎就透,眼珠也不那么容易飞脱,更不可能那么镇定的杀人和被杀,一拳就在胸口上打出个大洞这样的事,更是只有漫画世界才会发生。
但假如你是个成熟理性的人,看这样的影片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温柔了许多。
而色情电影就不同了,人们倾向于相信那些毫无道理的情与性,因而想入非非,不免真的就付诸实施,所以虽然有强大理论支持开放色情电影业有助于抑制QJ案发生,我一直对此持有疑虑。
比以往香港Cult电影进步之处在于对细节的刻画,通常这类电影都会得最佳效果奖,嘉许其逼真的道具制作和拍摄手法,以前的片子比如《打蛇》,虽然血腥残暴,但给人的感觉是很粗砺豪放的--当然大部分情况下,看这样的电影也来不及细看。
但这部不同,刀插入腹搅动,肠子流了一地,久久不能断气,兀自抖动的手指,插入颈部的酒瓶抽出鲜血,人像无头苍蝇一样,瞪着恐怖的双眼跌跌撞撞直至死去,还有一丝不挂,玲珑浮凸的长发美女,嘴里插着一块儿床板,手里擎着一把尖刀,还有激情床战时被即时切掉的JJ......真是暴力又色情到极致。
情节虽然并不重要,但最好也要能自圆其说,否则就会像看《3D玉蒲团》一样不知所云,另三级效果大打折扣,这部电影情节并不复杂,但不合理之处甚少,而且十分取巧的运用大众都能普遍接受的房奴故事,再勾兑地球人都知道一点点的弗洛伊德童年影响一生理论。
这是聪明的选择,毕竟,他不是定位成心理文艺片儿,不是要拿最佳剧情奖。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住天台屋的小女孩儿,从小家境贫寒,爸爸做建筑工人,又有 一点点重男轻女,她从小梦想有自己的房间,可情况越来越差,原来住的旧楼被逼迁,后来最疼爱她的妈妈去世,喜欢看大海的外公去世,于是她立志要买一栋海景房,圆了儿时的梦想,为此她从大学退学,做三四份兼职,存首期,哪知后来楼价飙升,为了拿到保险金,她更不惜眼睁睁看着爸爸死去而不给他吸氧。
然而当她终于看好了房子储够首期前去签约时,房东忽然反悔,离奇加价,终于导致她走向绝境--即使在这种崩溃情形下,她仍冷静无比,一步步去实现买楼目标---她的方法时连环杀人,将整个楼盘变成凶宅以便压价,电影就是讲述她连环杀人的故事,梅花间竹的插叙了她的童年时光和导致她如此的种种悲惨际遇,童年和邻居之间的青梅竹马小儿女,拍的美丽又残忍,种种经历中,最不可思议的是她倒贴有妇之夫陈奕迅(就是小时候那个小孩儿吧。
),但想想也就释然--人总要有点精神支柱--所以,当她终于完成夙愿,第一件事就是和这个小气又贪婪的港男分手。
维多利亚一号变成一座十一尸十二命案的凶宅,她几乎可以一笔过买下自己心仪的单位了,带着杀人时的伤,她继续努力工作,耐心的打出一个又一个推销理财电话,哪怕被人“刁你老母”,仍然面带笑容。
电影演员不多,但都来头不小,演过不少肌肉男的徐少强,在这里是个无奈的父亲,老戏骨卢海鹏演喜欢看海的退役海员,阿嫦的外公,在大陆包二奶的业主是西门庆.单立文演的--我真没看出来。
还有,我猜彭浩翔是故意让那个反悔的业主姓曾的,哈哈。
当初彭浩翔还曾奢望本片以IIB 上映,划了三级,他还有点腹诽,老实说,连我这种重口味看了都觉得震惊,彭导,没有划成四级,已经很便宜你了。
PS:我看的正版,花了港币10文租的,这让过去这些年,7.5买一张 3区D9藏碟无数的我,心情十分复杂。
又是彭浩翔一部作品,之前对于彭浩翔的印象是丫特能把荒诞的剧本拍的有血有肉有感情 ,比现在好多新闻真实。
今天从另一位影评人的稿子中学了一个新名词用来形容彭导的作品, 叫做类型错位 。
我比较同意这个说法不过有些补充,其实他的电影错位的不只有类型 ,还有许多的台词、桥段 、包袱 ,在《AV》中的演讲错位了 i have a dream , 在《买凶拍人》中错位了古惑仔中的弟兄 ,在这两部影片中都错位了普通的年轻人和只有男优才能享用的极品女优的爱情故事 ...... 电影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着彭浩翔电影独特的魅力 ,或许在生活中的他也是爱联想、爱错位的人吧 其实他的作品有这些特性就足够了 ,就像宁浩的电影,单是能跟着剧情就已经让人大呼过瘾了,又何必升华个思想感情。
可彭导牛逼的是丫的电影在看完荒诞的剧情之后能给人另一翻嚼头,《AV》中关于年轻人的梦想 ,《买凶》中关于寻找自己 ,想法慢慢渗透在剧情中, 让观众自己去品味 看维多利亚一号前,我是抱着看彭浩翔类型片的心态,可以说是完全的准备不足,唉,白瞎了我老妈做的哨子面了 。
我万万没想到彭导在这部电影里放弃了自己擅长的讲黑色幽默的故事,而是大玩CULT。
唯一没变的可能就是他电影中的香艳情节 ,4P、大尺度的床戏、身材超好的女演员还有那句让人全身发酥的“你好多啊~~~ CULT场面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杀孕妇、刨大肠 、踩眼球、爆头 ....... 这些直接把这部电影贴上了三级的标签,也永远的告别了大陆的影院...... 其实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个导演 ,他完全能拍个《菊花之恋》,然后贴上史上最纯的BL,雇点五毛再和豆娘合作刷刷分,然后赚个盆满钵满 。
可是他不,他的心中总是有各种古怪的想法,他不会去照顾影迷到底是喜欢3P还是5P,因为他喜欢4P所以就拍4P。
他拍的电影不是用来讨好影迷、讨好钱, 而是讨好自己心中关于电影的梦想。
所以,这么恶心的CULT片,于他看来也是可爱并开心的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众失去了价值观,失去了能让我们真正快乐的东西,人们不知道用什么标准去衡量该做与不该做,在这种迷茫的状态下,我们开始用得失、成败、用金钱作为我们做事的标准。
就像电影中的女主角,歇斯底里的她早已忘记了为什么要一套海景房,其实是为了爷爷的一个梦想,可是为了这个早已遗忘初衷的梦想,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用彭导的话说,这是一个疯狂的城市,要生存下去,只有比他更疯狂。
可是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疯狂前进的路途上,有时停下脚步,思考下最初的梦想,思考下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么大的房子,那么多的钱 ?
或许我们会快乐许多 千万别让我们的生活比这部电影更恶心!
10月底去重庆看我爸的时候,被老爸和老妈抓到一起谈话,主旨就是希望我明年能申请一套房子,身为个姑娘家家的,被委以这样的重任大概不是多数,可是多少和我小时候的想法重合:就是给我妈买套大房子。
听到这消息的头几天有点儿压力,可是不出一星期就照旧以前的生活了,下馆子,打车,喝酒,买衣服,直到看到《维多利亚一号》的时候才又想起这事。
在住在五道口之前,也就是我6岁之前,住在中关村一代,地下室里,管道老是出问题,洗漱房里经常积着很多水,童年不少记忆是踩着砖头刷牙洗脸。
那时的关于家的印象仿佛是破碎不全的拼贴画,总是伴随着简易的双人床,破旧的家具,永远被黄色的幽暗的灯光笼罩,天一暖和就每天都到上边去玩,院子里的沙堆是最佳去处。
奇怪的是,那时的伙伴都是住在楼上的,而我却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卑,一起翻墙,一起乱跑,进行所谓的探险,最后搬走的时候我居然那么的不舍,单独的卧室一点儿都不能吸引我,每天爬三楼和每天下二楼对我来说当然是后者更方便省事,随着台阶增多的还有自尊心,被慢慢的揉进岁月的细缝,以至于现在如果被不亲密的人提到那段时光还会觉得不太自然。
我到现在还不明白,阿嫦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可以全身而退,在杀掉12个人之后,可以致使房价下跌而得到心仪的维多利亚一号,还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被疯狂的现实逼得不知所措,被憎恨控制了脑神经,才做出那样的事。
没准不少人会觉得不是阿嫦杀掉了12个人,而是操蛋的房价杀掉了那些人,可谁都不能否认阿嫦是个固执到有点儿神经病的人。
爱看海的阿公已经死了,得不到保险又得做手术的爸爸也成了牺牲品——同时也成了买房的“踏脚石”,妈妈也早去世,占美没有住在维多利亚一号,而阿嫦的弟弟也似乎是个住哪儿都行的好说话的人。
可阿嫦还是偏执地要住在能看到海的维多利亚一号的8B,尽管分期付款要搞上30年,除了正职还是打两份工。
怎么看阿嫦其实都是一失败者,工作的内容就是每天被陌生人问候长辈,同事都能去日本旅游她只能说“祝你们玩得开心“,有个心爱的人,可惜是个连钟点房的房费都不肯给他付,更别提借她老爸手术费的有夫之妇,一脸猥琐的让阿嫦在车里帮他口爆了事。
可是那些阿嫦都能应付,甭管怎么着,只要海景房离自己越来越近,那就没什么不能克服的,因为那是她从小的梦想,她愿意付出一生去实现的事。
光是凭这点,她就可以死后在天堂区里“牛逼的人”那组占个好床位了。
那些被揉进岁月的细缝里的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不断认识,和我失败人生的持续推进,慢慢幻化成了自卑,以至于我慢慢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甚至羞于承认我有个梦想,这“羞于”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我离那个梦想太远了,远到我怕我说出来就会被人嗤之以鼻。
这是我佩服阿嫦的地方,也是很多人都该佩服她的地方,她那近乎疯狂的执着在现在这个世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带着旧世界的愚昧和不切实际,但看起来却特别美好,所有不存在的东西都显得有点儿美好,何况这是让人向往的不存在。
可阿嫦终究是个蠢蛋,她不明白世界上有很多近路可抄,而她选择的近路代价太大,她完全可以拿攒的钱去丰胸整容,报个班学习怎么傍大款,然后挺着大肚子和占美视频聊天,躺在维多利亚一号8B的超豪华大床,抱怨自己的老公在大陆包二奶。
她只会拼命的打工,用自己根本撑不起什么的肩膀去撑起那个大得不得了的东西。
故事里的她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可她杀掉了12个人,某些看上去可恶,但真的不足以可恶到死的人,和某些你和她都根本不知道可恶不可恶的人。
纵使梦想再大,再重要,我都没办法赞同这样的做法,看着她泰然自若的和中介公司杀价,我开始慢慢的厌恶她,和她的那的有点儿去他妈的的梦想。
可她同时也是个了不起的人,因为其实我想拥有那样的神经质般的执着。
彭浩翔的作品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
这片,我以前是应该看过的,只是不记得了。
再看,除了陈奕迅(本片只是个打酱油的渣男),也在房价这问题上更有感触。
彭导的手法不错,算是时空插叙吧,主线就是杀何超仪为了打压房价将要买的房子附近的人都杀了,穿插她过去的事,孩时的事。
本来剧本不错,也是个简单的故事,但讲得一般,可能因为彭导过份渲染了重口味。
重口味情节太抢戏了。
很偶然的机会,UC发试映票张,某君很有爱地领到两张,就很期待得去了。
尽管前一天看过了已经很重口味的宣传片,到影院的时候还是被第一个被杀的保安窒息后紫色的面孔和挣扎的躯体给吓到了。
紧接着全场被杀者共计11人,各种死法,特技做得相当专业,血腥的效果几乎可以令人当场呕吐。
(我真的差一点呕了。
)影片描述的还是一个有深度的问题,影评人甚至还为止扣上了八零后症候的帽子。
关于买楼,在香港,买一座维港海景房。
刚刚大学毕业收入不高的女白领,为了一个童年对家的期许情结,勉力去买一座月供万八的海景楼盘——维多利亚一号,8B。
她为此付出太多,以至于到最后,放不下已经透支的梦想,间接杀父,附上了房子的首期。
最后,业主突然涨价,返回,推约,她。。。。。。
众望所归地崩溃了。
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惯犯(这点是整部片子最bug的地方),她杀了8B当下住的主人,然后就是完美的三级片理论:有人无意间看到这个不速客,杀手本能地结束了这群正在玩香艳四P的男男女女。
翌日《壹周刊》登报,维多利亚一号11尸12命(其中有叶璇演的孕妇),瞬成凶宅。
电话这头和买房经纪人压价的女主角,嘴角的伤疤上翘,淡定得令人触目。。。
然后就结束了,收梢干净的可怕,不亏三级,除了血腥和色情绝少掺杂其他。
演后有座谈,女主何超仪出现,中大新闻系某教授出现。
于是大家的注意力完全被拉出了那些血腥到“唯美”的屠杀场面,开始讨论属于八零后的楼盘人生。
为一套房,可以放弃30年的自由去还贷,可悲哀得是,房价永远比人工涨得快。
那些曾经拆掉的房子里的眼睛,看着这片只属于富人的海景,连愤怒的资本都攒不起。
女主说:“我不在乎什么定金的啊,我只是想买楼啊..”但是整个香港的空楼盘都在等着自抬身价,谁肯踢开红利给这些蚁民们一个蔽所?
这是个疯狂的城市,要生存,唯有比它还疯狂。
我无法想象,当我们也面临这一天,会不会,我们的生活,也变成三级片?
今天终于将微俗翔的维多利亚一号看完了,想起我们这一代人,想起我们面对的生活,真的是感触良多。
电影里面,何昭仪从童年开始一直受到房子的煎熬,包括初恋情人被逼迁(原来这东西没有一国两制的)、跟弟弟吵架、做二奶(话说陈医生总是让人吹箫的)、不合群(不去旅游),到最后被反价,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一下子做掉了一支足球队加个执波仔。
最后她成功了,她买到了那个单位,但一切似乎仍然未结束。。。
我也曾经幻想,如果买个凶宅,是不是就可以剩下很大一笔钱?
在这个楼价飞涨的年代,我们这些80后买不起楼,结不起婚,养不起父母,甚至养不起自己。
我们承担着战后人口膨胀带来的种种后遗症,却不能凭借这代人的努力挑起社会的大梁。
我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去面对租贵买更贵的房子,羡慕着香港人的屋村,幻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米国的阿美丽跟们,在成年出来工作以后,都以与父母一齐住为耻。
但对于我们来说,能跟谁住?
这部电影在这个小细节抓住了我们的心。
既然我没有改变整个社会的能力,那么我只能不择手段的达到我的目的,释放我内心的渴求。
从何昭仪将父亲紧紧握住的衣服扯开以后,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谢谢你,彭导。
请问你家旁边的单元卖吗?
今年,彭Sir拿出两部三级片——《志明与春娇》和《维多利亚一号》。
如果说《志明与春娇》是小清新的黑色幽默,那么《维多利亚一号》就是重口味的黑色暴力,两者同属从社会现状出发,后者则更加辛辣鲜明。
《维多利亚一号》以浓稠血瀑、极致惊悚,搭建出港产片近年少有的人间地狱,其惊悚骇人之甚,令本土Cult片爱好者谓之“BT、怪鸡集大成者”,虽稍显夸张,但无所不用极其的癫狂过火,的确勾起记忆深处关于港产恐怖片的蛛丝马迹……故事从一开始就偏离了轨道,在“仔细杀给你看”的主旨指引下,何超仪以十分钟一个的速度凌虐维楼男女,特写残肢断臂、细听哀嚎呻吟,推到极致的感官刺激正是B级恐怖片的精髓,远景、空景在《维多利亚一号》中一律欠奉,死忠B级的彭Sir心思都在那几大箱假肢,和100升专门从好莱坞定制的特技血浆上。
特技化妆师连凯用了三个最字来形容这部电影,“我从影以来用到血浆最多、特技化妆最夸张、视觉效果最震撼”。
在泰国工作室辛苦炮制两个月后,他看着一干好友的“残肢”——曾国祥被玻璃杯插碎的道具脖子、麦浚龙血肉模糊的假面、周楚楚裂痕斑斑的假舌头、何超仪的仿真假脚以及周俊伟可以缩小、流出体液的仿真“小弟弟”——发愣片刻,只能祝何超仪好运咯!
“如果你要生存在这个疯狂的楼市,你就必须变得更加疯狂。
”人都是被社会现实逼疯的,郑丽娥(何超仪)的连环凶杀是有形的杀戮,而楼市的飙升和业主的哄抬则是种无形的杀戮。
此片虽以B级片形式包裹,仿佛是彭胖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级片的传承与致敬,并毫不避讳的充斥着血肉横飞,但在思想上,却折射出楼价暴涨大潮中个体的彷徨与无能为力,别开生面的手法使恐怖片显露出社会批判意识,也让观众对主角的心理历程有脉络可寻,两条故事线平行穿插,能够让观众在感官刺激的同时再一步步对故事剖茧抽丝。
丽嫦是香港人和一个低收入男女的缩影,在这个物价翻涨的社会中,弱势群体总是居于下风,加之感情上沦为小三儿,男友更是汇齐所有劣性的港男,让她在现实生活中更加难以生存。
影片以她成长期的经历穿针引线——曾是海员的爷爷希望有栋面朝大海的房间,儿时最好的玩伴被强迫搬走,母亲早逝,父亲患病急需用钱,向男友借钱未果,业主哄抬楼价……一切的一切彻底摧毁了丽嫦构建的美梦。
再加上与那些有房无“家”的富人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极端现象。
理想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她终将点燃了心中复仇的火焰,逐渐失去理智,残酷暴力如决堤之水,四处泛滥。
复仇女神的力量不仅来源于病态的社会和疯狂混乱的反差之上,更来源于自己对于社会冷漠和歧视的一种反抗精神。
当唱片机再次响起的那一刻,她成功地用夸大声势伪装自己,整个世界好似被欲望颠覆!
影片结尾,丽嫦终将维楼沦为架空的黑暗地带,成功以低价买下公寓。
而当男友再度与提出开房时,她提出分手,并把那只纸杯放在男友车顶。
这个符号化的元素,便是丽嫦童年与玩纸杯游戏时的暗号——他们把“over”说成“混蛋”,儿时似懂非懂地说着“混蛋”,如今却在而立之年终于明白了“混蛋”的含义。
分手不仅宣告了丽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新家”,也在精神世界上找到了“新归宿”。
此片秉着主打欧美市场的旗号,带着观众过了一把港式B级瘾。
但在倒叙和插叙中有些零散,虽用不少篇幅铺展丽嫦成长时期的诸多不顺,但仍缺乏挫败感和心理过度,加上刻意的社会深度,让B级片本身蒙了一层灰,好再有乱于真实感的特技化妆,佐以特定时期的主题表达,以及偏激、极致的拍摄手法,让那些热衷Cult片的同学又多了一个收藏的理由。
高潮时刻:1:23:30 唱机再次响起适合人群:彭浩翔热衷Fans& Cult片爱好者NOV.7LC
影片其中的一条线索便是阿嫦如何完成这一灭门惨案的,好的,彭导的叙述方式很给力,我们来回顾一下,阿嫦是如何灭门的。
第一个惨遭毒手的是大厦保安/前台大叔,死法很艺术,尤其美工刀在脖子上划开的时候,我简直心花怒放。
好的,阿嫦现在开始上楼,就在她心仪的单位的隔壁,阿嫦想,上次来看楼盘这个欧巴桑说平时老公都不在,杀她一杀没神马问题。
这种仗着自己出身好或嫁个好老公不知人间疾苦狗眼看人低的欧巴桑神马的最讨厌了!
第二个挂的是烂嚼舌根的菲佣,钢管爆头哦哦哦这可是便宜你的,当个小菲佣就以为自己有多牛逼,还不是狗仗人势,说主人的闲话下了地狱一样拔蛇头你懂的。
第三个挂的是美少妇,还有尚未出生的宝宝,死法略显复杂,估计是阿嫦也懂为了楼价,要猎奇,要重口,要噱头。
第四个挂的是美少妇的老公,其实此人还是略讲情义的,还知道要救自己老婆,要知道孩子可以再生,老婆挂了再娶是多欢乐的事啊。
其实还是可以感受到,这对夫妻是有感情支撑的,老公知道要在待产期陪老婆,老婆很理解老公去大陆玩女人。
至此,已经有了四尸五命。
阿嫦开始转移阵线,扩大打击范围。
于是隔壁的一伙小青年遭殃了。
阿门。
其实看到这里,又或者再往后,整件事故都算不得“灭门”,须知“灭门”是指户口注册在内(全家)的所有成员均被惨遭杀害。
前台大叔和小青年们绝逼和美少妇不是一家的,估计小菲佣也没注册在她主人家把。
第五个挂的是潮男弟弟,很淡定的被捅的肥肠满地。
第六个挂的是被裸女妹妹呕吐物喷到的3P爱好者。
第七个挂的是裸女妹妹。
第八个挂的是曾经被精液糊了一脸难以走出阴影的3P恐惧症患者。
第九个挂的是无论是群P还是双飞都很吃味的妹子,这个过程略有一点坎坷,阿嫦还不幸受了伤,我的心可是跟着一紧啊!
这时隔壁单位的五个小盆扭也都成功挂掉(其实开放妹子只是处于半挂而已)。
门铃响了,又有人咆哮道“我们知里面有人!
开门!!
”看到这里,我又替阿嫦捏了一把汗,难道是楼下前台大叔的尸体没处理好,被发现了,警察效率好高!
这么快就能找到阿嫦在哪里!!!
(随着警察的高声咆哮我的心理活动可是啪啦啪啦的)结果警察只是说有人投诉这个单位太吵(我好开心好开心啊)半挂的开放妹子冲出来,完成了自己的全挂和两位警察的涅槃。
至此EVERTHING IS PERFECT!
十一尸十二命完胜!
阿嫦虽然匆忙离开而忘记了处理现场自己的血液和毛发,虽然顶着擦伤跌伤的脸,但是作为一个女猪脚,不被怀疑追究,没有东窗事发这点实力始终是有的。
影片的另一条线中,阿嫦为了买房,不惜牺牲了自己的亲爹,看着亲爹抓着阿嫦的衣服,阿嫦又狠心把衣服拽回来的分镜,我默默的对屏幕里的阿嫦说,阿嫦,我支持你!
最后阿嫦终于买了房子,可以完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执念,给了我们一个HAPPY ENDING。
但是这其中的曲折盘旋之处,荡气回肠震荡我心久久不能平复。
我想,还是天朝好,买神马房,我们都住柒拾柒出租屋,无鸭梨!
房价很疯狂 人也疯狂 电影镜头也很疯狂。
只是想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导演似乎噱头做过了,充斥影片将近一半时间的血腥场面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恐怕远远超过了心灵上的震撼,电影对于人性的刻画,尤其是女主扭曲之前的刻画并不到位,现实造就的强烈反差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电影结束得也过于仓促和随便。
总体上来说就是能理解导演表达的意思,不能理解导演为何要这么表达,噱头似乎掩盖了内容。
今年,彭浩翔拿出了两部三级片,《志明与春娇》和《维多利亚一号》。
如果说《志明与春娇》是小清新的黑色幽默,那么《维多利亚一号》就是重口味的黑色暴力,两者同属从社会现状出发,后者则更加辛辣鲜明。
彭导仿佛是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级片的传承与致敬,虽以B级片形式包裹,毫不避讳的充斥着血肉横飞,但思想上却折射出楼价暴涨大潮中个体的彷徨与无能为力,着实让这部三级片显现出了深度。
如果你要生存在这个疯狂的楼市,你就必须变得更加疯狂。
人都是被社会现实逼疯的,郑丽嫦的连环凶杀是有形的杀戮,而楼市的飙升和业主的哄抬则是种无形的杀戮。
影片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惊悚凶杀片,虽然也能看出导演对此类电影的热衷。
几场凶杀戏都很有布莱恩.德.帕尔玛和达里欧.阿金图式的场面调度,但彭导显然不想拍成以往的通俗变态杀人狂电影,而是以别开生面的手法使惊悚片显露出社会批判意识,也让观众对主角的心理历程有脉络可寻,两条故事线平行穿插发展,能够在感官刺激的同时再一步一步剥茧抽丝。
影片始终用同情的目光去注视郑丽嫦,挖掘她的尴尬处境与潜在动机,同时也无休止地操纵观众对角色的认同感。
这种矛盾情绪,即观众一方面为她的冷血杀人手法倍感震惊,另一方面则为她的现实境遇表示同情。
这种手法是希区柯克自称的,也是惯用的 “罪孽转移法”。
丽嫦是香港任何一个低收入男女的缩影,在这个物价翻涨的社会中,弱势群体总是处处居于下风。
影片以她成长期的经历穿针引线 - 曾是海员的爷爷希望能有一栋面朝大海的房间,儿时最好的玩伴被强逼搬走,母亲早逝(不满于没能让母亲住上好楼盘),父亲患病急需手术,向男友借钱未果,业主哄抬楼价…尤其是后者彻底毁去了她的美梦。
而这些与维多利亚一号中的那些富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那些人属于有房无「家」 - 即将临产的妻子独守空房,丈夫在外养小三儿,青年男女则把房当成了酒色场所,和丽嫦这种有家无「房」的穷人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穷富事态。
理想总是与现实格格不入,互不相容,她心中复仇的火焰愈燃愈炽,逐渐失去了理性,不再冷静,残酷的暴力遂如决堤之水,四处泛滥。
连环凶杀也是她对社会加诸自己的冷漠和歧视的一种报复手段,她的力量就来自于病态的社会和疯狂混乱的反差之上。
她用夸大声势来武装自己,只是意在掩饰情感的枯乏孱弱。
动机清楚了,终极原因是想通过连环凶杀案,令维多利亚一号变为凶宅,逼使业主低价求售。
她谋杀的对象好似有针对性,但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何谋杀那位即将临盆的妇女,影片只用一个闪回片段交代了她在电梯间听闻那女人在电话里讲她整夜都是独守空房(也许如果她知道此女已经怀有身孕,就不会选择将她作为谋杀对象了?
)。
尽管丽嫦的这种杀人买房的行为看起来极不合理,但彭浩翔始终给大家灌输一种主角身上那种“此楼不买非淑女”的秉性,再加上性格上的的弱势被诸多不顺与外来刺激反射出极端相反的人格等因素,让其行凶动机能够合理一些,不过仍感觉是彭导在自圆其说。
她的男友有妻儿,是个同维多利亚一号里不忠的丈夫一样的男人。
丽嫦在他的世界里完全成了第三者,他们的关系只是遮遮掩掩于酒店内的偷情、汽车内的口交。
不过她满足于这些,因为只有这片刻温存,她才能找到片刻的快乐 – 唯一能与之媲美的就是后来的连环凶杀,因为两者皆是有快感之事。
影片结尾,丽嫦的计划终于成功,她以低价买下维多利亚一号的公寓。
而男友再度出现提出去酒店开房时,她提出了分手。
她把那只纸杯放在男友的车顶,这纸杯似乎是一种符号化的元素。
她童年时曾用纸杯做成一线电话与对面楼上最好的小男孩互诉衷肠,他们把“over”说成是“混蛋”,似懂非懂的小丽嫦说着“混蛋”却不知这到底是不是脏话,当她终于明白了“混蛋”的含义时却已步入了而立之年,她并没向男友道出这两个字,只是将纸杯放于他的车顶,意为“混蛋”也表示两人关系的“over”。
分手不仅宣告了丽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新家」,也在精神世界上找到了「新归宿」。
影片的缺憾感觉是倒叙和穿插有些零散,虽用不少篇幅展开了成长时期的诸多不顺,但仍缺少挫败感和心理过渡,所以最后的爆发仍有些不能令人信服。
而彭导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凶杀戏的血腥细节上,使得形式大于内容,主题并不均衡。
都是房价惹的祸!!!
很少看B,特别是看到了粤语的B片之后,觉得各种恶心,以后要不要看这些个呢。。。。- - 剧情其实简单的不得了,陈医生又悲剧的扮演了口角- -
有錢人就是拍不出真實的世界嗎? 我可以說, 打 cold-call 的 sales 再打兩份兼職, 也沒可能月供萬八...何家千金小姐就放過我們此等在香港努力工作的平凡人吧...
彭浩翔失水准了
【一个疯狂的城市,要想生存,就须变得比它更疯狂】看了十好几年的惊悚片,老实说很少有被真正吓到的,然而,昨夜凌晨,关掉电脑去洗漱的时候,我居然发现镜子里的我脸色白得跟被人抽了血一样,然后是一夜无眠。惊悚的不是那些死人,也不是他们恶心的死法,而是试图继续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淡然”的人!
恶心至极
因着耶稣基督的圣名
这尼玛。。。
我的贴心小棉袄~
够恶心。
我只想说。好恶心。我要吐了。。。。
彭导真给力,B级口很重,突然想起来“XXX的人,都该死……"那句戏言
香港电影曾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它拍的电影真是无聊的好莱坞商业类型片套路。没撒意思。拿华语片比较这片子真的大胆又另类,但放在美国恐怖片里只能算三流。
原来 HK人民也有强拆哟
一个疯狂的城市,要生存就须变得比它更疯狂。。。。
只能看到血,却没看到故事
还不错,稍稍重了些,但基本还对味儿
杀来杀去……
相当惊艳的片子~~
看完了发现cult不足,恶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