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看过这个电影没有20年,但是10年肯定是有了,这部电影就像一颗种子,让我种下了京都的种子,终于在第二次去日本的时候,完成了关西游的心愿,从大阪开始,在大阪结束。
大阪城 众所周知,柯南是一部纪录片,这次真的是跟着平次的脚步游京都,这次选择住在了乌丸京都酒店,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在动漫里出现过的乌丸路和四条路之间,还拍了同款路牌。
京都站
京都塔
乌丸路牌 上午去了锦市场,确实跟攻略上一样,一步一个雷,全是各国游客,卖的也是小烧烤,味道非常一般,价格不算便宜。
下午就按照做的攻略,从八坂神社沿着地图一路走去了花间小路,二年坂三年坂,清水寺,这中间也复刻了很多的动漫场景。
清水寺
五条大桥
五条雕像 第二天早上先去佛光寺打卡了同款场景,然后去了伏见稻荷大社,下午就去宇治了。
伏见稻荷大社总结下来,京都的行程比较赶,参观的都是很古朴的寺庙,网红的道路游人非常的多,尤其是清水寺人多为患,第一次来关西的小伙伴想参观景点的话可以来,想要漫游的话不太推荐这几个景点。
佛光寺
佛光寺
佛光寺
觉得很不错的故事呵尤其素关于初恋这段前后不断反复。
在之前看预告片的时候就特别期待了。
这部剧场算素出现的人物比较少的了。
不过因为服部的戏份还蛮重的,所以也很棒呵!
迷宫的十字路口算是我在柯南早期剧场版中回看次数最少的一部,细细回想,这部剧场版在我给早期剧场版排的序列中也不怎么靠前。
借着这次重映的机会,再去确认一遍,还是坚持过去的看法。
对这部剧场版最深刻的印象,还是仓木麻衣的主题曲,太契合电影了。
柯南剧场版有一个习惯,结尾曲的画面一定是实景画面,一般都是与影片内容相应的景色,有种看八九十年代老式MV既视感。
这部电影让我有一种感觉,就是为了配合这首歌,才创作了这个故事。
因为本片主要就是在讲感情,讲服部对初恋的怀念,讲兰对新一的思恋,当然还有园子大小姐对京极真的感情。
(只是这部剧场版是03的上的,创作时间也就是02年,我有点记不清那个时候园子和京极真就在一起了?
我印象中是白色情人节事件,二人确认心意)迷宫的案件说真的很敷衍,与其去猜凶手是谁,不如去猜平次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初恋。
大家都在吐槽中后期剧场版不认真推理,净扯东扯西,其实迷宫十字路口已经开了这个头。
整个案件就像是一个城市观光指南,应该是剧场版第一次在一个真实的城市里面四处办(旅)案(游)。
这部剧场版中最意想不到的就是工藤新一出场。
没记错的话,这是全部二十多部剧场版中,工藤新一唯一一次,本人真人活人登场。
真可谓是最大的噱头啊。
当然对于平次不知道他的初恋是谁,观众应该第一眼看到拍球的小妹妹就猜到那是和叶了吧。
在最后和叶揭晓历史真相之前,通过歌词的唯一一处差异,也几乎是明示了和叶就是平次的初恋。
整个故事建立在义经和弁庆的历史故事之上,是柯南的一个经典故事模式。
这也算是一种寓教于乐和宣扬日本文化的方式。
只是,老和尚说柯南和服部就像是义经和弁庆,要是被他俩听着了,只怕要争起来谁才是老大。
但是吧,老和尚总是鬼魅一笑,让人以为他藏着什么重大秘密,结果只是有个女儿。
话说他应该察觉到柯南不简单,也许发现了柯南小小身躯内藏着一个侦探灵魂的秘密了。
这大概是所有剧场版里我心目中排名第二的片子了。
服部所谓的“初恋情人”,兜兜转转找了这么多年,还差点以为是那舞妓,结果却是一直在身边的人。
真爱其实就在身边,也许吧。
印象最深的几个镜头:1、柯南看着楼下露台的兰,“我早就发现她不只是青梅竹马了。
”2、和叶发现来救人的不是服部,然后新一一边慢慢把手放下一边自报家门,口水……3、月光下兰和新一的重逢,那个拥抱……4、服部在紧要关头终于在和叶《手球歌》里找到弁庆的抽屉,抽出那把刀……===============找规律: 片头:小服部看着小和叶边拍皮球边唱《手球歌》。
新一:新一终于以真人示人,重感冒的药+白干。
冷笑话(转http://hi.baidu.com/xrj8866/blog/item/238b8f137656f3d2f7039ebf.html): 出题人:阿笠博士题目:歴史の问题。
源氏と平家の合戦で平家を打ち破った义経と弁庆。
その弁庆の初恋の人「うずね」がほかの男の人と结婚することになった。
それを知った弁庆は?
1、怒った2、喜んだ3、泣いた[历史的问题。
源氏和平家的战争中,攻破平家的意经和弁庆。
这个弁庆有一个初恋情人“うずね”,她和其他的男人结婚了。
知道这件事后的弁庆会?
1、生气2、高兴3、哭泣解题人:灰原哀谜底:3、哭泣解题思路:结婚→新郎和新娘“うずね”=婿(むこ) と うずね むこ、うずね→むこうずね(向こう脛)[小腿胫骨的前部]→日语中俗称『弁庆の泣きところ』,即使弁庆哭泣的地方 所以答案是哭泣
今天下午(12.29)和朋友一起去看的电影,同时影院有非常多的大朋友、小朋友一起看,这次的上座率高的有点惊人,我看至少有50%。
所以有的时候我在想圣诞节/元旦节这个跨年贺岁档。
是不是缺少动画片这种特殊的类型呢?
《雄狮少年2》是因为口碑做坏了,家长不愿意带孩子去电影院观看。
相比之下,另外两部动画电影你可以说他剧情平庸比较敷衍,但是票房确实很不错,《狮子王:木法沙传奇》(8500万)《海洋奇缘2》(1.05亿)。
像是这部柯南动画3天直接收进3,000万也确实是非常厉害了,要知道他可是来自20年前的老剧场版。
也就是说,其实在视频网站或者是在网络资源上,有的朋友可能已经看过好几遍了,这就无形中又筛掉的一批观众,而愿意进电影院的纯粹就是为了情怀。
关于剧情设置,这部作品可圈可点。
在侦探类型学语境下,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标准的推理小说系列中需要解决的三个类型难题,并且将其交织在一起:来自情感的谜团(初恋相逢)、来自谜题的解开(同时包括密室和机关)、为杀人事件找到真凶(标准的动机证据讨论)。
在这部《迷宫的十字路口中》柯南剧场版系列一如既往贯彻了一方面科普日本地名风景名胜的任务,另一方面又将过去的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可以说是优秀的圣地巡礼结合。
而且在片尾曲上映的时候,又用了真人小女孩背影穿梭在京都的林子中的画面。
所以我想讨论一个别的问题,“时间”。
这里的时间当然不仅仅是柯南主题中那个永远不会长大的让时间凝固的小孩,同时还包括有作为20年之后的观众去反观20年前电影的时间。
因为这部剧场版是来自20年前的,没有现在那么多错综复杂的恋爱关系,以及为柯南所生发出的只有毛利兰不知道本人,其他几乎所有人都剧透完了的情况。
柯南和服部平次的合作也是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下,完成没有那么多奇幻色彩,爆炸场景超自然现象动作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是柯南/工藤新一、还是服部平次,这部剧场版都给予了他们身体受伤的症状。
身体上出现擦伤痕迹是一种情念定型,一般情况下擦伤就意味着受伤这个状态已经完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伤不仅是一种表象,同时还是一个会影响身体状态的持续过程。
如果是在其他有着强烈的爆炸动作戏份上,受伤的角色会很快只留下表象而不留下延续影响的过程。
以《百万美元的五棱星》为例,里面的服部平次、柯南和怪盗基德,他们也受过很多伤,但是基本上是下一幕很快就恢复正常,哪怕是在飞机上比剑道。
但是在这部剧场版中不是这样的服务频次因为被涂有毒的刀刃划破身体,所以它一直会存在一种难以呼吸喘气的状态。
而柯南因为服用了类似重感冒一样的药物,短暂的恢复到工藤新一的身体中,所以他也一直有一种难以呼吸的症状。
我认为这个其实是会出现非常明确的肉身知觉的讨论点——会受伤的身体和不会受伤的身体之间,就是动画中对于角色身体的两种表现方式。
甚至江户川柯南还与阿童木共享了同一种符号化的身体,那就是不会长大的身体。
手冢治虫在创造阿童木这个形象时,不仅参考了匹诺曹,从一个木偶变成真人的跨越式,身体变化而不是成长时身体变化,同时它还将阿童木固定成为一个拥有丰富经验的少年形象。
这与青山刚昌创造江户川柯南这个形象是同调的。
江户川柯南的来源不仅仅是工藤新一作为永远高中生的侦探形象以及他周遭的这些朋友们,只是过去了一年,但是整个故事却延续了20年的光阴,同时还在于召唤出了隐藏于江户川乱步等等一系列推理作品的侦探灵魂。
要知道这种召唤实际上在这部剧场版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时间停滞性——那就是小学三年级的服部平次跨越了7年之后变成了高中生的模样。
服部平次短暂的昏迷后,从隔子窗中向外望去看到了和叶那副重新被穿上和服之后的美丽模样,在这个过程中,他其实就是另外一种逆向时间性的工藤新一。
对于20年前的观众来说,这一形象并不够明显。
他们所形成的呼应关系虽然隐藏在这个作品之中,却没有被挖掘出来。
因为那时柯南还处于完整的上升期,人们更倾向于看到这些谜题犬牙交互式的被解决。
如果我们结合日本当时的事件来看,还没有发生日本2011大地震。
人们在潜意识中对于集体性灾难的影响并没有影响到整个柯南系列。
相比之下,在《铃芽之旅》中对于地震后的集体心理感受是非常强烈的,当然这部作品还是后疫情时代的作品——所以这部作品对于全球观众来讲,又有一番新的社会性认识。
那么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讲,我们再去看20年前的作品就会发现,怀旧感取代了当时不断持续昂扬上升的精神势头。
想要成为“义经”的那位凶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
再去查看他的犯罪动机就会发现这不是一个误会,这不是一己私利——最开始被包裹起来的确实是想要独吞财产,但是当他(言说里)找到买家之后,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是想要复刻玉龙寺当年的荣光,是想要重建那个道场,是想要在20年前的当下再回到以前,这就是过去的过去,也是怀旧的怀旧,它形成了一种类似于鲍曼所说的逆托邦。
我读博士的时候是做乌托邦美学研究的,乌托邦有三个不同的时空方向。
第1个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它意味着这是一个可预见的通过努力或者通过地图可寻找到的未来,比如布洛赫《希望的原则》。
漫画中已经完结的《火影忍者》最后一话以及《约定的梦幻岛》大结局,都是在强调这种可能性是能抵达的。
前段时间已经完结的《我的英雄学院》也是如此。
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剧情来讲述,就是和解。
和解意味着一系列行动获得结果,它是一种最小形态的面向未来的乌托邦。
第2个方向是面向偶然空间的,它意味着这是一个业已完成的完美世界,但是你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
明年要上映的真人电影《驯龙高手》动画版的第3部结尾就是如此。
而第3个方向就是面向过去的,也就是这部剧场版中所讲述的几个过去指向。
第一个自然就是新一和小兰。
柯南通过公用电话给毛利兰通讯,公用电话本身就是一种发生在非常过去的通信设备,它所具有的匿名性在故事中固然代表了工藤新一真人无法见到毛利兰,同时也代表着过去本身的社会停滞。
而在这部剧场版中,工藤新一以真身出现在毛利兰眼前,完成了思念越久幸福度越高的再次重逢情感阈值。
第2个就是服部平次与和叶,第3个就是上文所说的凶手。
从乌托邦学来说,如果对于乌托邦的想象是面向过去的,那就反向意味着对未来信心不足,于是我们便将那些过往的美好情感,放置于不存在的过去,并于这份裂缝之中加上金黄色的滤镜。
就像樱花/月光一样,平次在樱花中想象过往的初恋,新一在月光下把麻醉手表对准毛利兰。
不过“樱”在本作里还有一个别名,那就是盗贼团的“伊势三郎”,可以说是本作里一系列杀人案件的真凶做局者。
最后我想起服部平次对柯南所说的话,他为什么要来京都调查这个案件呢?
那是因为那个居酒屋的老板虽然是盗贼团的一员,却和他的童年息息相关,他在上中学的时候总是受到这个大叔的照顾——这是一个完全无关过去宏大历史叙事的当下日常生活,只要首领一直不会因为重病身亡这份已经被埋进历史尘埃的事情就不会再翻出面了。
真的是这样吗?
那份采访服部平次的杂志,那个珍贵的白色珍珠将两张不同时间的服部平次并置起来。
这部剧场版不是我特别喜欢的剧场版,但是这部剧场版的风景和音乐是我最喜欢的。
仓木麻衣的“time after time”和和叶的皮球歌真是好听啊好听,皮球歌真是适合做闹钟的好铃声。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真实的京都街景和动画的对照,建议京都市将这部动漫作为京都的宣传片,看了这个片子真是令人对京都充满向往。
皮球歌的歌词以下,也是京都的微型地图啊丸 竹 夷 二 押 御池 丸 竹 夷 二 押 御池 まる たけ えびす に おし おいけ ma ru ta ke e bi su ni o shi o i ke 姉 三 六角 蛸 锦 姐 三 六角 蛸 锦 あね さん ろっかく たこ にしき a ne sa n roっ ka ku ta ko ni shi ki 四 绫 仏 高 松 万 五条 四 绫 佛 高 松 万 五条 し あや ぶっ たか まつ まん ごじょう shi a ya buっ ta ka ma tsu ma n go jo ji 雪駄 丁当 鱼の棚 行囊 钱 声 鱼之棚 せった ちゃらちゃら うおのたな se ta cha chi cha chi u o no ta na 六条 七条 通过了六条七条 ろくじょう ひっちょう とおりすぎ ro ku jo jia hiっ cho chia to o ri su gi 八条肥 东寺道 过了八条就是东寺路 はちじょうこえれば とうじみち ha chi jo ji ko e re ba to u ji mi chi 九条大路 九条大路连成片 くじょうおおじで とどめさす ku jo ji o o ji de to do me sa su
日本京都,对我来说一直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只因为一部动画片--《迷宫的十字路口》。
又把这部片子翻出来回味了一遍,贯穿始终的有--1,首先当然是解谜的过程。
跟着柯南的脚步去寻找答案,大战把整个解谜的过程推向高潮,谜底彻底揭晓;2,如梦如画的风光,樱花飞舞的浪漫;3,日本传统文化的展现;4,另一个谜题:关西大侦探念念不忘的“初恋”在哪里?
最终,谜底是如此温暖人心:原来苦苦寻找的那个人,一直就在身边;5,小兰和新一的感情线,喜欢小兰的那句话:“等的时间越久,见面的时候就越开心。
”只是,不要让我们和小兰这样无限期地等待下去;6,柯南和服部的友情线,也是非常令我感动的部分;最后,主题歌功不可没。
很希望,在某个樱花飞舞的时节,可以追随着柯南的脚步,到京都去寻找那心中的风景。
当然,mp3里一定要有那首我最爱的《Time After Time》。
搜到豆瓣帖子关于柯南最好看剧场版的投票,《十字路口》的票数仅次于排名第一的《贝克街》。
找来一看发现,这么好看(嗑)的剧场版,啊啊啊,为什么我小学在邯郸信息港没点进来看啊!
悔啊悔啊。
这是一部献给平次和叶二人爱情的剧场版,嗑平和的人有福了,而且这是(据说唯一)一部真•新一出场的剧场版,嗑新兰的人也有福了:D整部都洋溢着非常浓郁的京都风情,我们跟着柯南和平次来了一场荧幕之旅。
推理也说得过去,极具当地特色,不是瞎扯,也不动作片,还有两对好嗑的cp,看柯南的朋友们不看它确实可惜了了。
ps:豆瓣评论慎看,我已经被剧透过一次,不想再发生这样的人间惨剧了,所以有关案情的我是一点也不敢提啊。
投票排名第三第四是《通往天国的倒计时》(2001 M5)和《瞳孔中的暗杀者》(2000 M4),这俩我也看了,好看,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唐红的恋歌》也是讲平次和叶的,不过不同于这部主视角在平次,更多以和叶挑战歌牌来展开,就是《花牌情缘》的那个歌牌。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这两部由仓木麻衣献唱的主题曲《Time after time花舞う街で 》和《渡月橋 君 想ふ 》,都非常好听,是我会一直反复循环的日本歌曲,很温柔的歌哦。
这部剧场版不知道已经看了几次,它依旧是我看过的20部柯南剧场版里的第一名。
从设定、剧情,到仓木麻衣演唱的主题曲,一直是我心中的满分。
作为一个喜欢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的人,以及一个忠实的新兰党平和党,这部剧场版实在是让我欲罢不能。
与其说是一部推理片,这倒不如说是爱情推理片吧。
推理的内容不仅有杀人案,还有平次关于初恋的记忆。
能看到凶杀案的悬疑,也可以感受爱情的美好。
舞台背景设置在古色古香、有着“日本人的故乡”之称的古城京都府。
从这个设定开始就非常吸引我。
而电影中提及的能剧、剑道、佛教、歌舞伎、童谣、历史典故……尤其是充满了韵味的关西腔——京都弁,都把这座古城的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也着实是给京都这座城市做了一个很好地旅游宣传推广。
从案情发展来说,一个连环杀人案,一个大型盗贼团伙的崩溃,这些设定都很吸引人。
并且这不是一个“偶然案件”,或一个“一日案件”,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主角一行人去到了京都,才发生的杀人案,而是凶手早有预谋的连环案件。
从案件类型来说,相较于柯南以往标志性的“死神来访式”杀人案稍显成熟,也更有看头。
而从感情线来说,真是让新兰党、平和党一本满足。
这还不止,新一更是以本体的身份在电影里出现,并且成功和小兰见面,虽然只有短短几秒,但实在是让许多久等了的粉丝感到幸福满分啊!
从最开始平次的回忆,整部片就一直带着初恋的青涩、迷茫和懵懂,小兰对新一的回忆里,还有对所爱之人心心念念的爱慕、期待。
虽然能猜到,以青山冈昌对青梅竹马设定的情有独钟,平次记忆中的女孩必然是和叶,但最后看到平次恍然大悟的表情时,我依旧是有点感动,并不是因为惊喜,而正是因为这份偶然的必然性,让我更加坚定了平和的感情。
平次的每一次登场,都很好地和柯南一同演绎了什么叫默契,什么叫同伴,什么叫兄弟般的情谊。
而这部更加出彩的地方在于,平次成了故事的主角,不仅是案件关键人物,就连感情方面也占据了很多戏份。
新一的出场也是半惊喜半意料之中。
从一开始灰原哀接到了“神秘”的来电一脸震惊,再到“平次”带着单刀赴会英雄救美,已经很明显在暗示之后新一的出场了。
从他有意用棒球帽隐藏自己的面貌时,就能猜到这人一定是新一了。
虽然他不用变声也能毫无瑕疵地完美模仿平次的声线和口音实在是有点开挂……相比起平和热烈而吵闹的打情骂俏,新兰就远不如他们那么幸运了。
曾经日日相伴的人,如今只能日夜思念,却无法相见。
而平次在拜托和叶不要把见到新一的事情说出去的时候,那句话更是让我心碎。
“反正见不到,不如见不到的好。
”新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变成了苦恋,柯南也变成了苦情剧了。
可是让我庆幸的是,最后他们还是相见了,虽然只有几秒钟,也一度让小兰以为那是自己的幻觉。
但是最后柯南牺牲了自己的衣服和汽水只为了让小兰确信自己是真的见到了心上人,真的让老夫的少女心都荡漾了起来。
小兰最后说的“等得越久,相见的时候就越开心”,何尝不是一个人人都懂得的道理呢。
等待,一定是值得的。
如果大家都能和思念的人相见,那就好了。
这是名侦探柯南系列2003年的剧场版。
之前看过,这次在大银幕上重温,而且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名侦探柯南。
片中,毛利小五郎和柯南一行来到京都山能寺,受邀寻找丢失的佛像。
佛像已经丢失了八年,此时兴师动众请来侦探是因为寺里收到一张画谜,据说谜底指向佛像的藏匿之所。
服部平次也从大阪赶来,与柯南联手调查案件。
他们在调查中发现,佛像失踪案与前阵子发生的盗窃集团『源氏萤』成员接连被杀的案子有很大关联。
案件本身不算复杂,而且一如既往地不靠推理解决,而是靠柯南的灵光一闪。
由于服部平次的加入,毛利小五郎免受麻醉针刺之苦。
毕竟同为高中生名侦探,两人旗鼓相当,工藤新一能想到的,服部平次也能想到,不必再借毛利小五郎之口。
服部平次到京都来,除了查案之外,还有一个目的是寻找儿时的『初恋』。
所谓初恋是一段小时候的记忆,穿着和服的小姑娘在樱花树下边拍球边唱着歌谣,画面美好至极——这正是影片的第一个场景。
这条线除了表明服部平次和远山和叶是天作之合之外,还引出来本片最大的主角——京都。
『源氏萤』案牵连出发生在京都的义经和弁庆的故事,令人费解的画谜对应着京都的街道地图,街道名称还被编成歌谣,由小女孩清脆的嗓音唱出来,有如天籁。
此外,樱花、剑道、艺妓,这些日本特色、而京都尤具盛名的元素,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片无异于京都旅游宣传片。
当然,作为本系列最重要的男女主人公和最主要的CP,工藤新一和毛利兰在本片中也有机会短暂地重逢。
影片将这段重逢表现得很浪漫,并美化了『等待』这个主题。
可是,让毛利兰这样一无所知、漫无边际地等待,又用这种重逢让她相信自己的等待是值得的,这与其说是浪漫,不如说是残忍。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2024北影节第一站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3.5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