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还是觉得自己太中国了。
至少看完这个片子,听到某个观众在问导演这部片子中有无象征意义,比如那群脂溢性脱发晚期的博士们。
其实之前我完全陶醉在动画片的色彩和一些小感动的桥段。
室内设计那个印第安人,那个牛仔的卧室床头上方的层板;音乐学院里的油画,雕塑,以及室外各种颜色的房屋,树木,窗套栅栏,甚至企鹅内部老博士们的工作室的布局。
原来这些跟自己的职业那样的相匹配,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
电影那个牛仔,很明显来自《玩具总动员》,只是环境不一样,质地不一样。
但一样的招人爱。
想起某个儿童房的设计主题也是这个小牛仔,那个帐篷样的床,小靴子的茶几,墙上牛仔的腰线还有床盖上的牛仔帽。
水下的那部分第一印象就想到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古船,甚至在想有没有遇见美人鱼和一条珠宝项链。
想想几个患难的朋友在下沉的石头上打扑克牌,与泰坦尼克号沉没前那个乐队一样的乐观,或者说不在乎。
销售水下世界的部分跟地面上的农业和工业社会不一样,它完全是个很商业的地盘。
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店里真是应有尽有,打着各种折扣的广告很是琳琅满目。
珍珠喷泉,可视电话等等。
好可爱,简直是最繁华的地下商场。
音乐马夫人的音乐学校可谓是动物世界的联合会,或者说是家禽家畜的联谊所。
驴可以敲架子鼓,马可以谈钢琴。
只要有兴趣,怎样操作都不重要了。
当然还有爱情的力量也是功不可没。
地理故事发生的地点用中国话说是个世外桃源。
想想影片开场那个邮递员的路线吧,翻山越岭,隧道滑梯般波折。
影片呈现了两个世界,陆地和海洋一个是绿色的,一个蓝色的。
在陆地上可以跑的动物可以在水里游。
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是不是好多稀有动植物就可以继续这样活下去了。
真希望是这样。
物理对于马夫人的能力真是不可估摸,除了充当音乐老师的角色外还有就是拖拉机修理工。
马的散了架的拖拉机在她的几个动作操纵下恢复原动力。
那个斯蒂芬开着拖拉机扔砖头,像极了开路机。
最搞笑的就是那些个看似手无寸铁之力的老博士们居然可以把硕大的大象玩弄于股掌之中,真是大快人心。
生物对于睡眠的姿势真可谓可爱。
马可以站立着,被子从背上垂到脚下。
洗澡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喷洒头,分别可以洗到头和背。
咖啡壶可以有三个嘴,一下可以倒三杯。
如果陆地和海洋真的可以这样友好,就不会想到最近一连串的智利高雄唐山,还有北京一波又一波的雪了。
本来也不想这样说的,可是真的没忍住。
我大力向同事介绍这部动画片,它的色彩给了我愉快的心情和清新的气息。
不必要去用中国的水墨画去与之比较。
想起在今日美术馆看的2009年美术展览上水墨画的动态效果也让我瞠目结舌。
二者不在同一条尺上,比较只会显得乏味。
不得不说的是国外的艺术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去博物馆艺术画廊去学习,眼界是看,发现而变得开阔的;而不是在闭门造车,和水井里感觉拥有了整个世界最优秀的东西。
我不崇洋媚外,只是觉得自己很浅薄,远远需要努力。
这部电影看过好久了,却仍然念念不忘。
一开始,印第安人和牛仔好蠢,是人类中的自私好玩人群代表,小马是各种正义担当,还有陷入爱情的女友,是美好。
他们和邻居的生活和和乐乐,尽管农场主喝醉酒会发酒疯,警察会冤枉人,后来,牛仔印第安人太蠢,局限在自以为的行事模式里,犯了一个很偶然的错误,弄倒了自家房子。
小马辛苦地带着偷鸡摸狗的两个室友新建时,从另一个世界来了一伙偷窃他们房子的海底人。
经过战争,长途跋涉,阴谋诡计,大家互相没有房子。
至于企鹅里那三个人,应该是掌握了科学技术发展,却用来干不好事的人。
最后,两个世界里的人都有了房子,并且互通有无。
这篇有很强的寓意,先是国家内智商高低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来往,相处,最后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因为资源缺乏而进行战争争夺,是历史的演义。
只不过,他们是卡通人,滤掉了人会有的痛苦,以及展开各种美景,雪景,山崖,海底都好美,还有音乐,生活反而多有乐趣。
小马一如既往的勇敢乐观也赞。
看过过去很久,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根本点,还在于动画把痛苦,伟大,战争的残酷都扁平化,无为化,它们没那么重要了,不会给动画里的小马,牛仔,印地安人带来那么多的痛苦他们不被它们困扰,来什么接什么,最后反而和不同的种族族群修好了,简直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
这或许是世事的本质。
确实是一部无厘头喜剧,看着轻松愉快,细节却是细思极恐。
剧情里每个角色都有阴暗的一面,全剧却没有一句责备,没有一句怨言,简单而不能再简单的对白,表面一片祥和。
剧情开始由邮递员引,也由邮递员结束。
印第安人和小马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农场主骄傲自满,脾气暴躁。
警察公报私仇。
学校的门卫多管闲事。
科学家破坏生态平衡。
人鱼奸诈狡猾。
就是这样一群坏人却让人恨不起来,农场被大水冲毁后,大家团结一致各自建造自己的家。
迄今为止看过最神经病的动画,我喜欢。
奇特之处:第一,奇特人设:大马、牛仔、印第安人;第二,奇特美学:刻意粗糙的橡胶人偶、刻意巨大化的器具;第三,奇特技巧:在网上购物、天上打雷等几个桥段用2D动画表现;第四,奇特剧情:太tm神经病了。
剧情略写:第一段:生日牛仔与印第安人给大马垒烤炉,买了五千万块砖。
第二段:灾难砖压倒房子。
第三段:疑云盖房子,房子被偷。
第四段:追逐追小偷,经历了地心冒险、极地冒险、海底冒险。
第五段:战争摧毁小偷房子,小偷与惊悚镇居民展开超级魔幻现实主义战斗,导致双方家乡被毁。
第六段:合欢双方痛改前非,各建家乡,其乐融融。
(第七段:再难牛仔与印第安人送大马烟花,双方家乡再次被毁。
)惊恐小镇全系列总结:1.小村吓吓叫(5m20s)(2002)(偷吃蛋糕+惩戒棕熊+熊偷蛋糕以报复)2.惊恐小镇之牛仔巨人(5m)(2002)(牛仔吃了外太空物质,“红化狂暴”与“退化”交替发生)3.惊恐小镇(75m)(2009)(本篇)4.惊恐小镇之圣诞蛋糕(27m)(2013)(毁灭树桩蛋糕失去圣诞礼物,偷取树桩蛋糕再得礼物,事情败露又失礼物,铤而走险抢走礼物)5.惊恐小镇之欢乐双击(26m)(2016)(未看过,B站、迅雷clb.biz搜资源、youtube,都没有)
全片充满了法式冷幽默,很绅士的大马,以及两个二货室友牛仔和印第安人,他们和警察、邮递员、农夫史蒂文夫妇其实都是住在一个玩具农庄里。
每个人脚底下都有个底盘,就像小时候玩的绿色士兵小人就是这样。
事情的起因是,牛仔和印第安人发现大马的生日在即,看到农场的猪想起了做一个烧烤炉,于是准备买50块砖头,但是由于牛仔的大意,导致最后送货过来的是5000万块砖头。
甚至送砖的货车把大马开车回家的路都堵住了。
大马的生日派对举行之前,为了掩盖犯二的事实,两人把砖头都堆在自己的屋顶上。
生日派对结束后,大家准备就寝,房屋被几千万块砖压塌。
然后两个二货在大马的监督下,皮皮塌塌地建起了几面墙,却总是在第二天发现辛苦建起来的墙面被偷掉了。
简单粗暴的警察仅凭借农夫的农具可以剪断链条就把他关押进大牢。
大马和二货室友跟踪小偷,却历经艰险,还遇到了力大无比的科学怪博士。
还有大马的手机跌落在燃烧的岩浆中,通过电话把火引到了农庄音乐学校的教室。
当大马假扮成圣诞老人夺回墙面后,发现墙面完全瓦解了,小偷一家追随大马从农夫的小池塘回到了农场,近而又偷了农夫史蒂文的房子。
又是一番折腾后,小偷一家的水下房子也终于建好了,大马和二货室友有了新家,农夫史蒂文被释放和妻子又有了新房子。
一年后,又到了大马的生日,两个二货为了把举行烟花推出门去,点燃了烟花,烟花升空后又坠入水中,二货以为这下没闯大祸,却没想到烟花四处绽放,也再次毁了农庄的一切,影片终于在戏虐中结束。
我从未想过粘土定格动画会绽放出如此的魅力。
我们常用“开脑洞”来形容一些神奇的想法,对于这部作品,大概是“整个头都没了”。
荒诞无稽,天马行空,峰回路转,皆大欢喜。
这无疑是一部能给观众带来无限欢乐的优秀作品。
但是开怀大笑之后,没有空虚感,而是满满的亲切感与充实感。
似一架神奇的时光机,载着我们回到了那个最纯真的年纪,动画中的无厘头,在那个世界里也变得合乎逻辑起来。
相较于《惊恐小镇》,我更喜欢称之为《童心小镇》。
如果你想和童年的自己对话,不妨来试试这部电影,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惊恐小镇》海报《惊恐小镇》,又名《小村吓吓叫》,是一部由比利时导演:斯特凡·奥比尔指导创作的塑胶停格动画,于2009年戛纳电影节首映,成为戛纳电影节历史上播放的首部停格动画。
电影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独树一帜的幽默很快收获了一大批观众,并荣获西班牙奇幻电影节“最佳剧情动画奖”。
显然,导演斯特凡·奥比尔的灵感并没有枯竭,在《惊恐小镇》上映获得成功后,他又于2013年和2016年相继推出《惊恐小镇之圣诞蛋糕》,《惊恐小镇:欢乐双击》,完成了“三部曲”,欢乐程度只增不减,不断刷新观众纯真想象力的极限。
童真,童趣,童心。
一次帮你全部找回来。
请感谢法国能给你想不到的惊喜吧。
我不知道多少人能沉浸在弱小打败强大的神话里面不能自拔,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烦透了美式动画里头那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了。
如果有人和我一样,那你也一定会反复追问各种为什么和凭什么,为什么非要温情地泪流满面,为什么非要奋斗地头破血流,为什么非要勇敢地上天入地,为什么那些我们矫饰造作的一切特征都要出现在动画片里面,为什么原本质朴真实的猪牛狗兔非得被强加上那么多人类自以为是的智慧,难道即使在动画片,也真的连一头只想自由安静吃草的山羊都不放过么?
但是我也承认,如果说有那么一部既有各种动物形象又有连续影响的作品不拟人,不比喻,那只能是BBC的那部《kill it ,cut it, use it》的纪录片,甚至连动物世界也不是。
但是《吓吓叫》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它让我不用时刻准备纸巾等着看一头猪和母亲相逢的时候痛哭流涕;不用让我看着开头就把情节和结尾猜的八九不离十,不用让我看完以后深有感触地写出长达几万字的人生理想和追梦计划,不用让我看完以后觉得每个固有的权威都应该是而且必须一定千万要推翻打败的,不用让我觉得我做每件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骄傲自豪。
它让我毫不思索,毫不猜测地,毫不分心地投入到种种略显白痴但是无比机智的情节里,让我被人性的真实和不完美所吸引。
《吓吓叫》和其他所有的动画片一样,就是在瞎折腾,力求通过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引出来接下来几十分钟的故事情节。
我想说他们折腾的真的很白痴也很多此一举,但我在欣赏完这几十分钟的情节之后竟然不觉得自己白痴,而是觉得全世界人民都很白痴。
电影里精彩的法式幽默,粗线条但又精准的造型,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大概在其他片子里找不到这样的形象了。
从头到脚,出现的任何一个场景和情节都丰满精彩,愣头巴脑里面又真诚自然地没挑。
主要的人物自然不必说,但是就连买砖头系统里的机器人脸,到音乐学校里吹拉弹唱的各种动物,到马路上看热闹的奶牛都是一个个值得回味的亮点,也就是所谓的梗。
每部皮克斯动画都造型可爱,制作精良,每部迪士尼动画都精彩感人,每一部有着万千崇拜者和感动者的动画下面都有那么多长长短短的评论。
但我以为,小村吓吓叫里面不落俗套的真诚和质朴是那些赚钱赚眼泪的动画片没法媲美的。
我小时候也喜欢白雪公主,但我是黄种人这个事实让我没办法做白雪公主;我喜欢睡美人,但每天叫醒我的是闹钟,最多是一个王子形状的闹钟;我喜欢玩具总动员,但我小时候的玩具根本就不会找回来;我喜欢怪兽大学,但是我真的从没有战胜过全校第一。
我现在虽然还喜欢白雪,还是渴望在爱人的亲吻中醒来,但我同时也认识到那些渴望都不可及。
但是我却真真切切地和《吓吓叫》里的角色一样做过很多愚蠢但是又不能避免愚蠢的事情,和他们一样诚恳地对待我的好朋友。
我很开心看到他们和我一样不是千辛万苦刀山火海才能获得的什么巨大的幸福,我很开心看到的是在平凡又白痴的生活里发生的种种温柔的矛盾即使偶尔偷懒,即使偶尔挨骂也都能渐渐地化解。
看完《吓吓叫》我觉得生活轻松简单,平凡愉快。
我的朋友都很白痴,但我不需要用什么所谓的人生理想社会责任激励他们改变他们,也不需要共同奋斗、开拓什么美好明天。
我们要的就是吃饭喝咖啡泡妞都能开心真诚互相分享,只要生活能朴实幸福我们的明天就已经美好地够用了。
而这些东西,才是一部令人真正动容的动画片的神奇所在。
如果在虚拟的猫猫狗狗世界中间还要不停地玩味竞争的压抑,成长的烦恼的话那我还不如回到现实中面对真正的压力,承担真实的责任。
但是,我也承认,有的人获取力量是通过那些所谓的正向激励得来的,我也是在这种现在看来略显怪异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我也是在欢快的歌声里和公主王子的爱情里做梦的。
我一直觉得,生活需要正能量,我们一定得向前冲,我虽然懒惰,虽然花痴,虽然笨,但我知道这不对,我得否定自己的奸懒馋滑坏才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我能说这种激励给我的暗示其实是自我否定么?
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努力,也不是每次努力都有结果,我想这点谁都承认。
但我从《吓吓叫》里面,摆脱了以往动画片里貌似积极向上实则阴暗不堪的自我否定,让我收到一种,即使我有所不足,即使我不去追求最好的东西,即使我生活的简陋原始,我也能在身不由己里,在平庸里得到些小而美好的东西。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看法一样,但我们希望自己能得到认同和尊重。
如果我们尊重《吓吓叫》里每个善良低能又真诚直白的角色,我想,我们能得到的是对自己的认同,对自己不完美的认同,对自己纯真的认同,对自己心里那个真正的孩子的认同。
我想,如果以后我和我的王子遇见了,他不会矫情地每天都把我吻醒,但我们平凡的夫妻俩可以在一顿简单的晚餐后和我们考试从来考不了第一名的傻孩子一起看《小村吓吓叫》,然后告诉他,不是只有高的远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是真的亲的才会更美好。
Amay2013.9
这是一部定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
其中的主角是马、牛仔和印第安人,它们可是在废旧玩偶中出现概率奇高的形象。
这样的形象也许有些土气,定格动画的制作方式也是,由于事物的两面性,土气也带来纯真的感觉,纯真的角色,纯真的故事。
影片中房子被毁了,大家在废墟中继续玩耍,即将坠入深渊了,还能优哉游哉打扑克牌。
这个年代社会主流在宣扬把握当下的快乐,本片也难以免俗。
悲惨的事实已经改变不了,沉溺于无法改变的痛苦反倒不如当下制造快乐,活得真实通达。
是乐观主义,也是悲观主义。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苦难时,更积极的方法不是从各个角度寻找补救的方法吗?
找不到最优方案,就找次优方案,如果就这样认命了,去逃避现实,去享受制造出来的虚假快乐,能长久吗?
从长期来看,难道不会有更大的悲剧吗?
可是一旦你用最积极的心态去找解决方案,立刻又焦虑又不安了,甚至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乐观的情绪没有了,又变成悲观的焦灼。
人生很奇怪,就是这样不同的转换的。
电影只是其中的一段,在最高潮中结束,物极必反,电影结束后必定迎来逆转。
很少看到如此真诚二逼的电影,任何事情,即便是二逼,你二逼出风格和水平,并且极致,那绝对是牛逼的。
《惊恐小镇》中的牛仔是最二逼的角色,他神经兮兮的言语、总是怕吓到的小声音和颤颤巍巍的行为,让牛仔这个总是慌里慌张的角色活灵活现。
另外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家有一堆畜牧动物的大嗓门男人,牛仔和大嗓门男人完全占据了我的兴奋点。
可以吹起来的家具、连通海底的小水塘以及能变大变小的警察局,都让《惊恐小镇》从里到外透着一股清新可人又机灵聪慧的水灵劲儿。
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长显得稍短,当动画中的主人公小马和身为母马的音乐教室拥抱时,我真怕小马应该极长的阳具不小心就那么插入母马。
那样的话,这动画完全可以五星评价,毋庸置疑。
2011年11月10日
看到这个名字,怎么都会以为是恐怖电影吧?
字幕组翻了个很可爱的名字,《小村吓吓叫》,其实它还有个别名,《从头到尾冷幽默大全》。
一大早抢热水洗澡的傲娇系牛仔和狡诈系印第安人,喜欢教钢琴课的龙葵老师的稳重系小马。
三人一起生活在小镇的一幢屋子里,顺便说句,牛仔和印第安人同房间…你们懂的。
小马的姐夫给他写来一封信,祝他生日快乐。
牛仔和印第安人知道后十分惊慌…他们没有准备礼物!
牛仔提议送一顶太阳帽,印第安人表示已经有一柜子的太阳帽了。
印第安人提议送一个烧烤架…干草烤完不就糊了吗这是什么思路啊!!
…牛仔同意了。
他们准备订50块砖头来做烧烤架,结果键盘上的0键被咖啡杯压到,他们订了五千万块。
运送快递的车子来来往往,多到将接农场动物放学的小马困在丁字路口到睡着。
牛仔被砖头数量吓到,收拾行李准备去迈阿密避避风头,被印第安人拿着弓箭逼回来…小镇里的人给小马开了个生日聚会,小马和龙葵老师抱在一起亲密地跳了一支舞。
聚会结束后小马拿着龙葵老师送的莫扎特帽回到自己房间,睡到半夜墙塌了。
原来印第安人和牛仔盖完烧烤架后,把剩余的砖头全都堆在了屋顶上!
砖头轰隆隆塌陷,全部倒下的时候,整个小镇的屋子都被震起了三尺高。
小马他们不得不去农场借宿,被安排睡在仓库里。
那里有几只被灯光晃到睡不着的小羊羔。
一只睡前要看书在小羊的抗议下只好关掉灯的驴。
第二天小马他们开始重新造房子,结果睡完一觉再起来,房子被偷了!
电影到这里过去一半左右时间,下半场小镇外各种异生物登场。
比如贱兮兮的偷墙贼海底尖下巴一家。
比如被“科技就是力量之神”附体的怪力恶作剧科学家。
我的文字干巴巴,再详细记录每个笑点,又怎么比得上亲身体会的视听享受?
推荐给每个喜欢冷笑话的人,笑到飞起…其实对于小镇来说,带来惊恐的就是麻烦不断的牛仔和印第安人吧?
太有创意了,
风格很独特,但我确实喜欢不起来
疯狂得让我跟不上节奏
看了一小点立刻关了,太闹心
太疯癫了。
哈哈哈哈
真是一部很脱线的另类动画片啊。拍部粘土定格动画比拍真人电影还累吧!!
对不起我小时候不爱这么玩玩具
脑洞山大的塑胶定格动画(感谢评论科普)?!对不起我消化不了……
这是我见过的最童真童趣的动画电影,它有着儿童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人侧目!最传统的粘土定格移偶技术也可以不比全电脑生成的3D图像差,它让你可以感觉到工作人员在每一帧上的指纹,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好故事。★★★☆
牛仔、马、印第安人,50万块砖头的生日礼物引发的荒诞故事。
....維撒評分噶高||||
塑胶停格动画,看似很粗糙,法式幽默。会说话的小马和驴子,有点2的印第安,神经质的牛仔 http://t.cn/zO9Kc96 太热闹了,为了给小马盖个房子,上刀山下火海发大水又放烟花。发音也特别逗。
听反应都说不错,本来指望看了这个电影能给朋友推荐的,可是个人看了二十分钟都还是那么无聊……艹,失败
纯属消遣
儿时玩过各种模型玩具的朋友一定会回味无穷的!
粗糙的很 好久没看动画了 就不给低分了
他馬的他馬子講起話來超性感!不愧是法語,連匹馬我都覺得她好正
我真的好讨厌无厘头啊!
有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