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爱
Amour fou,丧恋(港)
导演:杰茜卡·豪斯纳
主演:克里斯蒂安·富里道尔,Birte Schnoeink,卡塔琳娜·舒特勒,Sebastian Hülk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卢森堡,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4
简介: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柏林,海因里希(克里斯蒂安·弗里德尔 Christian Friedel 饰)是一名充满了浪漫情怀的,年轻而又忧郁的诗人。海因里希深深的相信,爱情能够战胜死亡,在真正的爱情面前,任何的阻碍都是无能为力的。海因里希希望能够和深爱的表妹玛丽(桑德拉·惠勒 Sandra Hüller 饰)一起自杀,..详细 >
差点被无聊死,作的女主,猥琐的男主,和他们之间可笑愚蠢文艺而又无意义的“爱情”。
应该叫荒谬的爱而非疯狂 言之以“疯狂”应爱的纯粹彻底不妥协
大概是看过的电影里最讨厌的男主角了
2019291 一种关注。在通往真正自由的路上总有假自由之名的自私在作祟,“巴黎/法国”终究是没能去成。
三星半,画面和色调美得像流动的油画,对仗工整的场景和情节却让我看得有点不耐烦了。。
直到死前才明白你真正想要的是死亡还是存活
人家侯麦是冰冷下的火焰,这活脱脱就死水一滩。
看似矫情的台词及疯狂的剧情……令人印象深刻
剧情不行,但镜头浪漫的古典风格是极美的
青年诗人十分自恋,可能还患有精神疾患,寻找女性陪他自杀,遭表妹拒绝,又看上商人妇。后者被误诊患绝症后,同意与诗人赴死,悲剧由此产生。故事进展缓慢,人物刻画较浅淡。服饰、画面都美,户外景色赏心悦目。有人欣赏歌词译得有诗经味道,而我却觉得这样翻译挺别扭。
疯狂的爱,有时被当作极致痴狂罗曼蒂克至死的爱,可能只是“疯了”而已。当然疯了也是为了追求真正的确切的爱,但人太容易沉溺于表象,不敢面对真相。过于沉闷,也过于直白。
3.5. 爱情的疯狂最终都演变成旁人唇上的谈资,而这一切又都随着琴声/歌声/谈话声/大自然的风声/流水声,一起消失在空气中凝成“古典”了。
奶油色 精神生出的疾病与难说因果的“爱”
虽然故事不喜欢,古典的装饰与着装,色彩却是很美的。自私且颓丧的诗人,想找一个共死的爱人,其实想找的,不过是能为他赴死的人。不愿活着爱,却怕死而孤独。最后一刻,不等女主反悔,已然射出子弹。他已失去所爱,他不能连共同赴死的伴侣也一并失去。重新感受到生活希望的女主,绝症是乌龙,无人关爱是错觉,但死亡却是真实。这便是她说的,一切都是命数吧。
有一点点感同身受,但自杀和退学没什么可比性。开始以为是德语世界逃不掉的"莫名其妙的忧郁"的"Weltschmerz",关于悲观是悲剧的先决条件,但到最后像是在怜悯人心之脆弱和人类情感不相通。导演表现"精神畸变"不新颖但有趣:女主决定自杀后,镜子里的画面短暂变形;马车在春天前进,在冬日倒退。但形式化的歌唱,形式化的构图和端着的台词看着尴尬。看吧,一个是心里想着自己的表妹而忧郁自杀的诗人,一个是说着"我就是我丈夫的附属品,我不需要自由"的以为自己病入膏肓的贵族女子,两人死后还要被人说"究竟还是为情所终吧。"片中老母亲的那句话是我的真实想法:"需要有人把她从这种畸形的爱中解救出来,而不是人为制造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来掩耳盗铃。我还是更喜欢歌德。"
看得人昏昏欲睡
在飞机上看的,不知道讲啥…
将爱情、疾病、死亡三者以物理方式并置、交互、重组。爱情是一生,疾病是一时,死亡是一瞬。
沉闷难当。
十九世纪初的柏林,家中装潢是完美的理性主义风格,静谧如维米尔的理想世界,其中的人却唱着浪漫的艺术歌曲,开始讨论自由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