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学的推荐下看了,发现是艾玛·沃特森主演。
刚开始以为是爱情故事,后来发现是历史事件。
电影的节奏很快,氛围很强,气氛烘托的太到位了!
我的心脏,一直跟着跳跳跳!
真的是就差那么一秒,结局就是个悲剧。
对智利这个国家没什么印象,现在是负面了。
钱可以改变你的权利,你的权利可以改变你的位置,你的位置可以改变周围的人对你的“服务”。
继而他们重构了自己的心,重构了人民的思想,人们生活在上帝的怀抱中。
世界上的哪个角落里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尊严殖民地”?
上帝,保佑你!
首先《尊严殖民地》和《逃离德黑兰》都是#逃生类型的电影但是个人更喜欢评分略低的《尊》#《尊》更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压迫感和迫切逃生的欲望,并且保持到了影片的末尾。
#然而《逃》过分突显了男主角的作用,特别是在真实事件与之有差异时,令得《逃》更倾向于英雄片,而且压迫感不足,组建计划时的bgm让我感觉在看《宿醉》,太过于美式。
# YOU FAIL, YOU DIE.
影评•尊严殖民地主演艾玛•沃森个人推荐指数四星。
第一次写影评,写的不好请多多指正。
首先我的承认我的不足,对于艾玛的电影我看的实在是太少了。
除了哈利波特外,我只看过她的壁花少年。
这部电影把故事背景放在了二战的智利,故事主角是德国人。
一个积极参加政协运动的文艺青年因为运动失败,被送往智利的一个与世隔绝异教组织的地方,他的女朋友勇敢前去解救男友的故事。
看到那个铁丝网的镜头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奥斯维辛的监狱,想象的是纳粹党虐待犹太人的事情。
因为两者同样是与世隔绝,同样是二战的背景,同样是德国人。
里面最后活着出去的人都心怀愧疚,为什么自己最终活下来了,和自己呆在一起的人许多死在了那里,有时侯就是因为一碗水,一句话,一个秘密。
在这部电影中,女配角因为女主角的一句话她的男朋友是迪特,这个女配角被一群男人殴打成重伤,男女主角活下去的原因就是他们知道了的地下隧道的秘密。
最终女主角能够逃出智利,也会永远的愧疚最终怂恿孕妇和自己一起逃出的行为,反而害死了她。
电影里面关于性的部分都是暗示的,第一个镜头是舍费尔第一次单独询问艾玛的时候,艾玛脱掉了里面的衣服。
第二个镜头是费舍尔走进了儿童的浴室。
镜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可以自己脑补这些镜头之后会发生的事。
有的菲舍尔可以随意和这个王国里的女人发生关系,他还有着特殊的癖好,恋童癖。
关于信仰亦或是宗教的问题。
什么是宗教?
什么是邪教?
我觉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有人说邪教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
宗教是及时行善。
可是我就想问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的伊斯兰教我就不多说他们清除异教徒的圣战,曾经的历史上也有基督教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实际上一帮人趁火打劫。
佛教在缅甸也发生过大规模的屠杀事件。
电影中的这个教没有反政府,拥护总统,在政府的庇护下成长,在智利这个国家来看,也许这不是个邪教。
最后说一句,艾玛的演技越来越好了。
智利政变时期,有一个秘密基地,那里是残存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
纳粹余孽在那里创建邪教信仰,实行独裁统治,对所有人的控制残害程度比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百名囚犯被审讯,杀害或埋于地下。
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仅有五名囚犯成功脱逃。
那个地方,叫尊严殖民地。
不过,这是个爱情片。
处境有多残酷,爱情就有多纯粹。
最喜欢的镜头是在刚开始——清晨,她穿着他的宽松白衬衣,光脚走到厨房门口,看到他的背影,认真地做着早餐,光身系着围裙...偷偷拿起相机一阵咔嚓,被他发现后追逐嬉闹到床上...被他抓拍到的那个吻,她藏在十字架的吊坠里,带进了殖民地。
本片与《逃离德黑兰》有相似之处,也是在飞机上脱离,这种观影感刺激无可挑剔。
论政治改革的恐怖,一旦政府被邪恶势力所占领整个个国家只会走向更加堕落的面貌。
不知是否剧情需要还是还原真实事件八岁就被困在这殖民地的于瑟尔差一步之遥就能逃出来的悲剧,是本片最为苦涩的部分。
也许塑造这剧情,两人就这么逃出去就显得太过简单且不真实了吧~故事简单说下,主角艾玛女神扮演一名空姐莱娜与丹尼尔在智利亲密~智利政变丹尼尔被当地警察抓去一个名叫尊严殖民地的地方,莱娜深入虎穴与丹尼尔见面,经过重重折磨后逃出来,最后在飞机上多得机长的援助终于逃出这地狱般的国家~
好片子,看完心情沉重。
男主被自己的冒险和革命精神害的进入Colonia Digity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遭受惨无人道的审讯折磨。
但是在秘密监狱里,也正是因为他的冒险精神,他发现了地下通道,并和女主逃狱成功。
其实,电影演到男主爬到地下秘密通道探查时,真的是为他捏一把汗,因为那条幽深复杂的秘密通道即代表阴森的未知和恐怖。
感觉男主随时可能被发现并吃枪子。
但是也正是他强烈的求生欲和冒险精神让他最终找到唯一的一线希望---出口。
或许监狱里一些其他人,并没有完全被精神控制的那些人,也想逃狱,但是他们却因为保守和不愿意冒险最终被折磨囚禁一生。
比如,1,在发现地下通道时,他们会想:万一下去是dead end,那就是死路一条;2,即使地下通道可以通往监狱外面,万一好不容易爬出地下通道,爬出井盖就发现坏人在外面等着你的,game over ;3,退一步想,即使逃出来了,但是反政府军的势力那么大,肯定逃不了多远就被抓了……种种这种可能性的猜测,使他们不敢walk out of the line any further ,only to stay fast to horror and terror .
1.论“男人们的集会”及整个殖民地的尊严组织。
”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群体总是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在群情激奋中的个人,又会清楚的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性质。
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的唤醒中,……它们在人们的心中唤起了宏伟壮丽的幻想,也正是他们含糊不清,使它们有了神秘的力量。
……崇高的境界成功的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使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寻到自己的幸福它的道德净化作用,使他们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死亡同样看的轻如鸿毛。
—《乌合之众》勒庞领袖之所以成为领袖,是因为他知道他的臣民需要什么。
他必先使自己相信自己所捏造的谎言并以十二万分的真情表演和呐喊引起这些低智之人的共情,以此捍卫他高高在上的智性。
2 信仰信仰从来只是个人的事,如若在信仰的道路上能够找到志同道合之人,那么也一定像孤独的人找到了另一个孤独的人一样,虽然可以暂时慰藉保暖,但孤独永存。
信仰本就是虚无缥缈的精神意念,过于信仰就会变的低智,而过于不信仰则会造成自负。
辩证法永在,正如民主的对面永远是专制一样,过于无私才是最大的自私。
上帝真的存在吗?
我认为有。
但当上帝从你的心中转嫁于别人的身上时,上帝就从嘴中消失了。
3 细思极恐作为国家政治领袖的将军竟然公然让一个以爱为名的慈善组织打造枪支、进行毒气实验且以活人作为试验品,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合理推断,这个组织在种种平和之下的罪恶伪装他们也是知道的呢?
甚至是推波助澜。
政治的最高层面和本质,是控制,愚民,安保,操纵。
联想到最近papi酱被下架的事,深层来看,无需多说了。
如果公然反抗,等待着我们的恐怕不只是看到的电击这么简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口号和信仰永远抵不过炮火与权利。
用鲜血,热情,狂热掀起革命推翻现有的政府又能如何?
至多不过是不长的好景让人们得些安慰罢了。
绝对权利导致绝对腐败,今天的民主就是明日的独裁。
如若革命成功另一个将军上台了,智利的命运会改变吗。
4 讽刺殖民地的尊严,后面恐怕要接一句根本不存在吧。
信仰上帝的人早已在不经意间被他们的主教所殖民,奴役。
谎言之下有真理,群体之间无尊严。
和唱赞歌的天使早已被那只虎视眈眈的色眼所奸污,口中杜绝情色身称高跟鞋是浪荡,遵从本性反而变成罪孽,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才是最大的幕后黑手,底下坐的众人们呐,你们都知道吗?
以爱为名却行这世上最恶之事,身前的十字架不断的见证那些忍受严刑拷打最后无智的人。
我们还能长久坚定的信仰些什么东西呢。
擦亮双眼,保守内心才是必修功课。
5 真实我们眼中所见绝不及真相的一半,我们在看到那些罪恶的被暴露在日光下的腐尘之时,我从未想到过这些资料的得来不易和历经艰险。
该为这些人致敬,该为这些人喝彩。
我们看到,这就是他们所做之事最大的意义。
真实需要还原,真相总会暴露,日光总有灼烧黑暗的一日,任权利滔天。
逃离成功即是事实,也是导演给于我们的希望。
6 其他真爱令人勇敢,跋山涉水,只为你而来。
想了想自己如果有一天碰到这样的事恐怕就呆在原地了,畏惧权威,害怕未来只能等待,这一点这片子实在是榜样。
想给Emma点赞,颜值依旧是无可挑剔,从戏外到戏内的关心女性,捍卫人权,情怀和格局,大概就是如此。
艾玛最好的一部电影了。
真实故事改编,一对恋人,莱娜是汉莎航空的空姐,而丹尼尔则是一名摄影师,他在智利皮诺切特政变时候拍摄照片被关进尊严殖民地,这个臭名昭著的地方是前德国纳粹在智利准备东山再起的独立王国,掌权的保罗.费舍尔是一个变态的娈童者,这的农场男女小孩分开管理,严禁有任何性接触,导致25年没有一个婴儿出生。
而农场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帮智利政府严刑拷打政治犯,制造武器和毒气弹,40年来,只有5人成功逃脱,其他都死于非命。
莱娜为了救丹尼尔,自愿进入农场,忍受130天的非人折磨,和装傻的丹尼尔成功逃脱,但是铁丝网外就是光明吗?
德国大使在送他们去机场中出卖了丹尼尔和莱娜,莱娜靠私人关系联系到机长,惊险登机,机长在飞行被取消情况下强行起飞,两人这才逃出生天。
由于德国大使勾结保罗.费舍尔是真实事件,德国总统还组织外交人员观看电影。
丹尼尔偷拍的农场地下室照片在全球引起轰动,但依旧改变不了智利的命运,知道皮诺切特倒台,费舍尔才被绳之以法,因为性侵上千名男童,被判处33年有期徒刑,于2010年死于狱中。
电影前半段平铺直述,后半段惊险揪心,值得推荐。
运用福柯的“权力-知识-身体”的概念工具,大概可以诠释一下这部片子里集中呈现的权力对知识作用在身体上的“真理意志”。
影片中不断展示了有形和无形规矩的生产与消灭。
福柯的权力观是一种生成性的权力认识,生产出知识,限制人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生产出身体,使之在监狱、工厂中被改造得更具生产性;是通过话语制造内化为一种身体性的行为方式,通过知识控制达到对人的身体和思想的双重控制。
福柯的系谱学研究让我们有机会辨认那些一直存在却被刻意忽视的真实,重新审视被多重因素建构出的历史,惊诧于那些特定历史时期的话语是如何被权力-知识关系在主体上生产并传播的。
分析权力,无非是解释某一特定历史主体产生的历史。
以理性为耻、屈从于集权话语的奴性主体在独裁文化的温床下变成常识,并具有一定“真理性”,这仅仅是开始,将主体身体作为媒介,不断把制造它的话语传播出去并将这种主体身份扩散到整个社会。
这个场域的权力中心是神父保罗,保罗成为观念的上帝,他的声音与命令经由广播渗透至场域里每一个角落,不服从的结果就是惩罚,接受身体的摧残和公开表演性的辱骂和厮打,福柯笔下的“规训权力”解释了这样一种在影片中默认的观点:主体不仅是一种知识形式,也是权力的建构,通过一整套技术、方法、设施、描述,对身体和灵魂进行改造,最后达到自我规训的目的。
在封闭的规训场域内,保罗假以爱的名义做该做的事,以宗教慈善为号召,实则通过纪律训练和微观管理进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同时配合独裁的智利总统皮诺切特研发武器和毒气。
渣男!
当于塞尔费尽千辛万苦逃脱了尊严殖民地,却在踏进自由世界的第一步时丢了性命,到底所谓的“自由世界”是何地?
也许根本就是通往下一个不自由的集权世界,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哪里能真正逃得出。
这一笔够辛辣。
尊严殖民地其实就是被集权社会造就的缩影,若想戳破这层假象,就必须依靠未曾受到侵淫的外来他者。
但这是多么的艰辛,要平复这样的历史断层。
杉本博司在回忆小时候第一次去电影院时说:“看电影和做梦这两件事有个相似之处,就是都会在观看中丧失自己,我们的意识被卷入,甚至因此汗流浃背。
” 这里要专门说一点的是,影片对男权视角的颠覆。
Lena将男友全裸系围裙的背影偷拍下来,并在照片上写上“My Man”,这一幕有意在翻转性别观看位置。
好莱坞电影中不应该只充斥着男性对女性的凝视,由于Emma Watson近期频为女权运动奔走,这个形象倒是像为她量身定做。
男友成为了满足她视觉愉悦的被凝视对象。
之前二人在调情一段,Lena曾说过:如果我发现你金屋藏娇,就阉了你。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为什么要看这样的片子。。。
)
很好的一部电影,可惜在中国没有上映。
这部戏的主题是革命与爱情。
一个女人为了救出自己爱的男人,把自己“送上门”,简直就是羊入虎口。
除了感动,就是震撼。
这部戏也让我看到革命的虚假性,在危难时候,并没有真正的革命情谊,平时的战友们都为了保命逃离。
只有爱情,才是可以挽救革命的!
电影的后半段全程精彩好看,虽然剧本入戏有点慢,但好在整体很棒,女神Emma美呆了,无论形象还是演技愈发成熟迷人。
本片大胆讨论官政的腐败和愚昧无知,细思极恐,辛辣敏感。
当然,好莱坞式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小心脏受不了。
非常受不了艾玛从头到尾抿嘴皱眉干巴巴的样子。
左棍应该去古拉格,夹边沟,北朝鲜挖煤
女主来这里是为了救男主,结果男主费劲巴拉把她又送出去了,请问让女主来干什么???及其省事的剧作……以及艾玛沃森怎么看都还是女学生的感觉,估计这几年她演技最好的发挥就是《珠光宝气》了。
本来真实改编的故事,却拍得如此的散乱而又懒洋洋,特别是影片的开头,更觉无聊。好在后面的节奏跟上来了,但仍未踩到点。这样的题材有些糟蹋了。
男主猪队友
男主一星女主一星。
有点苍白并无期待的震撼。Emma演技实在是…
最后半个小时精彩,前一个多小时有点闷
中规中矩,基本无感,艾玛美是美,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错的电影 故事情节紧凑 另类题材的政治影片 感觉有点像越狱 很紧张
歷史、集中營、政治與宗教勾結,應該是很好發揮的題材,而在電影中是以主流的方式去呈現緊張,而缺失了身處於當時環境之中:更深層心理層面的強烈窒息感。對於真實歷史與背景也著墨不多,深度不夠,這部份十分可惜。
了解一段自己从不知的历史 艾玛离赫敏越来越远了 会越来越好
皮诺切特恐怖时期,小两口合力出逃军政府邪教。警戒历史本是好事,但拍得那么商业猎奇却又平庸空洞虚假,不如不拍
好看哒 爱玛女神前面几部烂片看得我肝疼……这部翻身惹~敲好看
题外话,特别喜欢女神的发音
真实题材,是个好故事背景,但剧情设计的太弱,除了变态的独裁,没看点,男女主为了紧张而紧张的表情更削弱了可看性,特别是Emma的演技,没有真实感,只有刻意,这几年她的演技怎么越来越退步
整部电影都弥漫着很紧张的气氛,关键时刻主角又是一定会开挂,让人觉得虎口逃生地太容易,就电影来说我真的没法打高分,不过这是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现实题材电影,素材和精神层面以及事实的存在都是没得挑的。值得一看!
这片bug这么多怎么会是真实事件?
情节紧凑,全程紧张,到最后才缓舒一口气。
艾玛的个人品牌效应太强然而演技不够。当然故事讲得也很渣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