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为全人类第一季

For All Mankind Season 1,太空骄子(港),太空使命(台),为了全人类

主演:乔尔·金纳曼,迈克尔·多曼,瑞安·施密特,莎拉·琼斯,珊特尔·范圣滕,乔迪·巴尔弗,克里斯·鲍尔,克莉丝·马绍尔,诺亚·哈普斯特,奥利维亚·特鲁希略,梅根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为全人类第一季》剧照

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2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3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4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5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6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3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4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5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6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7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8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9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20

《为全人类第一季》剧情介绍

《为全人类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人类不会像桶子里的螃蟹互害到全灭了把

《为全人类》倘若太空竞赛从未结束,我们这个世界又会如何?

我是从killingTV播客听到推荐这部剧的,推荐的播主姐妹说自己论文写的太空能源之类的内容,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感觉这个推荐有专业知识背书,满可靠的样子。

剧情以60年代的NASA登月计划开始,阿波罗10号没有降落,痛失第一。

苏联人抢先登月,且第一个登月的是苏联女性。

只用3、5集的功夫,70年代发射一来到阿波罗25号,苏、美都已经多次登月,女、男、不同种族、肤色的宇航员都出现了(暂时还没有黄种人),在月球找到了冰(水),建立了轮值基地。

冰(水)有可能转换成太空燃料(氢etc.),而且据播主姐妹介绍,火箭的大部分动力是为了挣脱地球引力,如果从月球基地发射能节省绝大部分燃料,大大延长可探索范围。

简称”太空/月球电梯派“。

非常的有趣对吧!

之前的太空背景片大多是灾难故事,比如《太阳浩劫》《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星战里的星球毁灭与逃亡等等,这部就完全不一样,讲的是科技探索与发展的故事。

说实话我在看前几集的时候一直担心火箭会炸,苏美间谍互害导致重大挫败退缩等等,但剧情就是没有,或者说至少没有拖住探索与发展的脚步。

似乎胆子也可以稍稍膨胀些了,可以多相信一些人类可以走出地球,人类可以探索宇宙,不再恐惧麻木于人类注定像桶子里的螃蟹互害到灭亡了。

ps60年代故事又出现了麦卡锡主义的反共反同性恋审查剧情。

过去半年看的美剧快给我讲完一轮美国历史了。

摊手。

 2 ) 一部执行好于立意的剧

看完了一整季后,以这部剧的整体质量来讲,我认为评分应该可以更高些 -- 虽然我认为它值得7.7左右的评分,但是电视剧由于观众代入感强的原因,通常有着更高的分数。

这部剧里,在节奏上,人物塑造上都还勉强算比较成功,情节上虽然还有提升空间,但是也达到了一个标准的水平。

虽然不能说是一个多么精彩的电视剧,但也算是中规中矩了。

不过,我十分理解这部剧的评分不高的原因 -- 立意不好。

作为初次涉足网络影视的苹果来说,这次是做足了功课来的,首发的这几部剧都有十分明确的受众,类型也都十分鲜明。

如果这些剧有什么共性,就是它们都无可救药的主旋律。

除了这部剧很明显以外,早间新闻,作为一部新闻剧,第一集竟全程没一个人物说出“观众(audience/viewer)”这个词,全部都用“美国(America)”来代替。

难以下咽,让我第一集就弃了。

这部剧的缺点也于此 -- 人物太酸了。

看见了苏联人先登了月就仿佛世界末日一般,NASA宇航员在酒馆里的所作所为难以让人联想到他们是美国的精英,而更像是乡村红脖。

而第九集Ed令苏联宇航员缺氧,又把他绑起来更是十分令人费解,这完全不像是宇航员所为。

美苏都知道太空探险的艰难,在太空里都是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作为为科学献身的人,都会把科学放在政治前,难以想象这是宇航员能做出的事。

这部剧另外一个大缺点就是科技不可信。

就说最后一集的太空营救,在舱外施展营救,哪怕是21世纪都十分艰难,而剧里彷佛很轻松。

还有,月球上有水是2009年才确定了的,而且只有极微量,哪怕是部架空历史的剧也不应该架空物理学。

而月球的深坑,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力派机器人下去,更别提频繁的人为采集了。

此外,我虽然不是专家,但我十分怀疑它们可以频繁的在月球进行视频电话。

还有其它种种的科技型问题,我就不一一枚举了。

还有人批评这部剧的重心一大部分放到了人物背景与家庭上,我倒是很喜欢,这也是迎合了许许多多年代剧的粉丝,并且这个年代的宇航员家庭很有代表性,是一种美式精神的体现,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说已经预定到了第三季,如果我有期待的话, 我很好奇这部剧里一个不同于历史的政治环境。

历史上,泰德肯尼迪在芝加哥遇刺,尼克松连任,这剧里肯尼迪当选总统,不知道会开创一种什么样的历史。

若按历史来说,这样的政治环境应该更加进步开明,更有利于片中诸如黑人、女性和同性恋者等少数群体的平等。

另外,苏联在剧中很明显是比真实历史里科技更加发达,不知道编剧们会如何处理苏联的地位与形象。

同时,会不会有欧洲、中国的太空探险者的加入。

此外,我很担心这部剧的进展过快,从开始的1969年已经到1975年了,不知道将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走向。

总而言之,苹果的这次尝试有些缺乏大胆的精神,虽然不是烂剧,但和一部性格鲜明的神剧,还是有点远。

 3 ) 历史,人物和技术都有点硬伤。

其实历史,人物乃至技术设定有都有问题。

比如N1火箭对于俄国来说并不是最好的登月火箭方案,最好的无疑是UR700。

科罗廖夫一直以巨毒燃料不适合载人航天为由跟搞发动机的格鲁什科和另外一个火箭设计局的头切洛梅作对。

其实不过是为了资源争夺和大清洗时的个人恩怨(相互告发)而已。

另外N1的发动机NK33按技术方案来说无疑是当时技术水平最高的。

而30发并联并不是永远搞不好的死路,只是当时没有时间和经费做更多结构测试加贫弱的电子技术导致控制成为硬伤。

所以更合理的假设是科更早失宠或者挂掉,格和切上位,把UR700实现。

第10集的海龙出现是个亮点。

这里说一下,海龙一二级都是挤压循环,也就是没泵直接靠燃料箱加压供给燃料——供压等于室压。

所以虽然海龙的室压很低,但是也要很厚的壳子才能承受。

而且要做足够大才能达到足够的干质比,所以海龙是高强度钢打造,直接在船厂造,按潜艇的规格搞。

而且因为壳子坚固,耐高温且结构简单,所以,借助减速气囊一级甚至二级都能回收——掉海面上拖回去就行。

所以海龙很好的体现了“简单就是美”的哲学——最好的流程就是没流程,最好的部件就是没部件——马斯克如是说。

 4 ) 大气磅礴,波澜壮阔

一部架空历史题材的美剧,完全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但能如此大气磅礴鼓舞奋进,真是出乎意料。

在这里先说一下剧中推动阿波罗计划前进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在月球上发现了水,这一点已经在现实的观测中得到了证实,而月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球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则是推动当下人类社会重启探月计划的最大动因,如果从这一角度考虑这个故事的合理性,可以看出历史在几十年的进程中虽然有相当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但是如果放到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尺度上来看,则是一种必然结果。

那么我们再聚焦一下剧中的另一个重要背景因素,就是苏联在“登月竞赛”中抢先一步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出舱,这对于正处在冷战中的美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在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竞争已经白热化且完全扭曲的社会中,美国必然需要更进一步的登月探索才能在这场竞争中扳回一局,对此苏联同样存在这样的压力——这一点对于历史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在现实中,美国实现首次登月之后,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就因为内部分裂、技术不稳定和投入巨大而破产。

这其中充满了各种偶然因素,假如N-1火箭没有失败,假如苏联探月工程分包没有内讧,假如苏联最高层没有优柔寡断等等……以上几项假设,其中只要任意一项没有发生,那苏联的登月计划最终都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同样的假设如果进一步做推理,如果当时阿波罗计划真的在第一阶段的任务中就发现了水,那苏联也肯定不会轻易放弃登月,进而里根的星球大战也绝对不会是虚晃一枪,美苏双方一旦有一方提前落败,那另一方的竞争也就到了终点,巨大的投入对应的应该是更为巨量的回报,而在当年的月球表面,美国除了收获无数的阴谋论和上百公斤的月壤之外,可以说是一无所获,所以在得到这一轮的技术积累之后,阿波罗计划也寿终正寝,美国也同苏联一样转回了近地轨道的探索。

但历史就是没有如果,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即将消磨殆尽,当年从美苏探月计划中获得长足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如今也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人类社会已经很多年没有获得过突破性的技术革命,而当下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所谓“新技术”探索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并一步步侵蚀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不再关注外部世界的探索,转而躲进内心世界无底线地逃避矛重重地现实世界,这绝非人类社会的未来。

所以回想当年百花齐放的太空,那真是一个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年代,而这部剧恰好满足了我们这样的美好幻想——至少人类存在过这样一种可能,让遥远的太空不再是无法企及的远方,也不是中断半个多世纪之后才能重启的星际探险,至少我们不用通过彼此内耗来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真正实现为全体人类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这部剧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点就是对各种少数群体的关注(毕竟苹果出品),这似乎也是对美国上世纪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与弥补,尤其是女性的力量。

如果对比中美苏三国首位女航天员上天距离各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时间,苏联用了2年,中国用了9年,而美国则用了22年!

你很难不怀疑这其中有多大的性别偏见和社会阻力在其中作祟,尤其是在当下如此强调女性权益的美国,这似乎很难和他的历史对应起来,所以剧中特意安排了美国女航天员初登场就直接执行美国的首次载人登月,多少有点欲盖弥彰了。

历史的发展从来就没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很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后人在总结历史的时候却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多少人的理想主义在其中默默推动。

所以即便是一部架空历史的题材,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崇高的理想,虽然这是以NASA为背景的故事,但是其表现的人道主义和冒险精神绝对能打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阶层的人类,因为这是印刻在人类本能中的天性和冲动,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很庆幸这部剧能够把充分的时长聚焦在这些伟大的瞬间,他们也曾在真实的航天事业发展中出现过,并将激励一代代人奔向宇宙,成就伟大的事业,于此,这部剧担得起《为全人类》这个名字。

 5 ) 我给5分~

属于怀旧科幻,前一两年还挺流行。

美国大萧条前的黄金时代、罗斯福当政时期、冷战前中期,这几个时间节点的美国挺迷人的。

看第一集我以为是高堡奇人或者是升天号的路数,估计自己不会太喜欢,结果看到一半发现这个剧想表达的内核和小山宙哉的宇宙兄弟一样,都是致敬空间探索先驱无畏,和鼓励后来者勇往直前,算是一部合格的登月50周年献礼影片编剧野心不小,感觉这部片子可以拍至少三到四季。

我是上豆瓣看影评才发现片子还有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血统。

里面政治正确元素不少,没办法,灯塔国国情如此。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务实”的太空题材,或是近未来题材的剧,这一部不要错过。

最后,有没有60-70年代中国航天的架空小说呀?

比如曙光计划没有下马,中国把国旗和毛选带上月球;或者苏联老大哥走得早,中国接手了冷战接力棒,开始和美国太空竞赛之类的,有的话给推荐下。

 6 ) 没有太多亮点

1 美国全民变傻,和苏联玩太空竞赛游戏。

2 讽刺几十年来人类科技进步缓慢讽刺得对!

3 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归根结底还是资金不足。

4 看到第五集,这才叫真正的探月。

5 架空剧很少见,且看且珍惜。

6 对比现实,很多东西实在让人唏嘘。

7 只有不停竞争才能让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真正成长。

8 剧里把尼克松总统塑造得跟奇葩。

9 太偏家庭伦理剧。

10 很多地方非常写实。

 7 ) FOR ALL HUMANKIND!

FOR ALL HUMANKIND!

对于现在略有浮躁的我来说,它太有魅力了!

主线真的非常清晰,就很容易聚拢观众的焦点,太空议题之中的登月主题,从开始给了一个苏联登月的前提,也是苏联送上了第一位女航天员,然后美国政府的所有举措。

整个平行世界似乎只有这么一个主要的变量,他们就是能把这个变量带来的世界分析透彻。

这显然不像是what if这种试错性质的尝试,倾注了所有人心血的孤注一掷,整个剧组就像是整个NASA团队一样严丝合缝!

穿插了许多议题许多意外,戈登突发的心理疾病、谢恩的意外车祸、老同志的去世、埃德和苏联宇航员的碰面,认定了主线之后从主线看这些事件,就像埃德身临其境面对复杂的环境一样!

至于其中能够饱受讨论的各类议题,我并不太想说,一来我对引发这类对立并不感兴趣,二来其中的讨论在我看来足够含蓄、足够隐蔽、足够完美。

比如女权,我向来不喜欢莫名的对立,但是导演交代了历史背景,苏联先有了女登月者,加上政治形势的需要,美国需要一名或者一批女登月者,这是机遇,而她们中的部分也成功通过了考验,一名黑人的存在也足够合理,这就是时代机遇成功被优秀女性掌握,我并不认为这和女权有什么相关;比如同性恋,他们的讨论和我没什么两样,也反感,也好奇,也认为这属于丑闻,但是这种现象一定会存在,它不应该的是和政治正确绑定,不应该的是成为意识形态武器攻击他国!

这足够被称得上是一部史诗,一部纪录片式的史诗,第一次见,除了魔幻大陆,现实大陆的变化也能如此神奇,如果太空战争没有结束,这首史诗该如何唱响!

 8 ) 大起大落落落,编剧太刀

一篇没来得及展开的随笔:事先看了《阿波罗13号》,提前让我进入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太空竞赛气氛中,熟悉了一些登月常识,个人觉得对提升这部剧的观感有很大作用真的囊括了太多的深度政府有太多暗箱操作,对民众的透明度、任务执行人员的知情权和任务顺利完成的矛盾、月球的领地问题、官官相护的必然、如何在黑暗的制度中坚持自身的清白,如何利用,(像《风骚律师》里的麦克)、儿童教育问题、新闻媒体的失真、民众看到的英雄只是高层想让民众知道的,真正的英雄就算牺牲也不为人知、科学家为科学探索而对工人的死亡熟视无睹、苏联和美国两大对立集团究竟谁的制度更优越、少数族裔是否真的被平等对待,性取向自由、女权、值不值得为了科学探究而牺牲这么多……正片结尾:“确实很危险。

很多人牺牲了。

说实话,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人牺牲。

当我们加入之前,都知道会有危险,我们知道会失去生命,会令爱人伤心,但我们依然加入了,这就是进去的代价,探索宇宙,飞向未知,必然伴随着牺牲,挑战极限,是否会有牺牲呢,肯定的,但任何旅程都将伴随牺牲,高风险,高回收,人类就是如此,记住,我们选择探索月球,不是因为此事很容易,正因为不简单,才值得做”除了深度,我在这部剧中真的体验了太多感情,战友情、爱情、亲情……真的被感动太多次。

女航天员主动骨折,gordo心领神会含泪的一声谢谢,真的太治愈暖的时候是真的暖,剧中的小笑点真的太对我胃口,亦或者任务完成或感情发展,真的能让我在屏幕前咧嘴微笑刀的时候是真的刀,这部剧自己剧透自己,好多明示的镜头,能猜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我开始暗暗担心。

但它又没马上发生,于是乎放松了警惕,然后,就无情地发生了,比如主角儿子的死和亚裔宇航员的死演员真实饰演各种顶级颓废、绝望,顶级cast!

这里的角色都太坚强紧张高潮持续时间真的很长,也让最后一集的成功格外的兴奋…然后这激动就被老宇航员的死讯直接浇灭,导演、编剧你太会操纵感情……p.s.看这部剧才知道月球有水,虽然不是液态的p.s.时间跨度是真的大,两年、十年跳的,有点不适应 by Interstellar-Avatar

 9 ) 太空还是太美了

我怎么现在才看这剧,2024看过的剧不少,但这个绝对是我的个人年度最佳。

以美苏太空竞赛为基础背景,写出来的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剧中每一件发生的事,都让人觉得是现实中是会真实上演的,从被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苏联女太空人在清晰度极差的黑白电视上对着全世界露出极为灿烂的微笑震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开始,到后来的全美选女太空人,剧集极其自然的谈了女权,却又绝不仅仅只关于女权。

情节紧凑,每一条线都融合自然,人物群像刻画的很好,都很丰满,几乎没有让人讨厌的角色。

(以下含有剧透)爱死了茉莉在月球上找到冰的那一刻,有一种见证历史、创造历史的感觉; 中间由于长时间被困月球精神出问题的戈登非常让人心疼,黑人女太空人为了他做出的牺牲真的很让人感动,剧里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支持和情感都很温暖又真实,非常强烈的情感羁绊,令人羡慕。

中间为了拯救艾德派出的太空船出事故之后一系列的情节看的人紧张又激动,看到茉莉遇险整个心揪在一起,直到她终于获救才松一口气,看到戈登老婆在太空的表现又觉得自豪又与有荣焉,她不再是那个因为有太空人老公和长得漂亮才被选进去的人,已成长成真正合格的太空人。

最后的最后,看着我很喜欢的角色吉姆逝去,在最后一集的几分钟里面一直在爆哭,好在他还是实现此生最大的梦想,飞上太空,抵达月球,且葬在了月球上。

他是第一个在月球下葬的人类,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如果美苏太空竞赛没被叫停就好了,这一切都可能是真的,那或许人类现在已经登上了火星,或许已经建立了月球居住区。

飞上太空也是我的梦想。

死前能实现就好了。

 10 ) 美利坚至上的洗脑剧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到处透露着美利坚至上的洗脑剧,到处都在宣扬美帝的自以为是的优越性:从Baldwin一家18k纯的美式伟光正开始-极具领袖魅力的Ed于公忘私、为国舍家,温柔贤惠的白人主妇Kate坚定不移的充当后盾,回头还热了巴心地领养个越战老兵的弃女来聊表当年参与越战的愧疚…既塑造成对苏联恨之入骨的Patriot,又立和平主义的牌坊?

再到Tracy选宇航员时“经典”的要助人不要成绩的逆袭桥段、Molly的冒辐射救人,还刻意隐瞒暴露史不接受救治,以及Margo不求回报地帮助堕落拉美女孩、顶着军方压力帮助苏联改进o型圈缺陷…典型的美式英雄主义。

再然后看到NASA里面还以为美帝那里实现世界大同了,拉丁裔、亚裔、黑人女性、LGBT各领风骚,各个脸上阳光明媚…要素一口气拉满了。

而一出现苏联,就是冷酷、高压控制,两个政权高下立判了。

最后,你美帝算老几啊,还大言不惭地打着“为了全人类”的旗号,你能代表全人类吗?

多的不说了,这个剧里想表现的要素实在太多了,各个都夹刀带私,中老年一口气服下有点冲,小年轻们看了容易上头,有时候文化侵略就是这么潜移默化。

《为全人类第一季》短评

中规中矩,稍显拖沓,凑合可看,呵呵

7分钟前
  • @大月半子
  • 还行

真的不建议推荐观看,不惊悚不悬疑,简直连节奏都不对头。故事应该这样理解,黑警黑吃黑拉了女主老公,私吞毒品,女主杀了黑警报仇。

11分钟前
  • 呆呆的槑🐰
  • 很差

看得挺迷惑的。先是参加前老公的葬礼,又去收拾他的遗物,发现了隐藏的钥匙。保护她的警察“希腊人”教她射击,跟她打炮,形影不离。就在她找到钥匙的地点并取出物品后,老公又出现了,取走了更衣室里的物品。她通知了希腊人,结果老公被杀。然后,她一枪打死了希腊人。

13分钟前
  • 不改色
  • 还行

一个警察去世了,他的前妻接管遗物后发现了不寻常的东西,开始调查背后真相~有点悬疑,但是不够紧张刺激。

14分钟前
  • 浮游船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