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扭蛋机·特别篇:明日之后》——《杀死时间》五星前面真的可以不看直接跳到醒过来的部分,我喜欢男女主的这个吻,这是最带感最有科幻气氛的故事。
《你好,再见》二星前期很无聊,记忆点竟然事女主张子枫涂脚指甲油,浪费题材《地球最后的导演》三星没搞懂什么意思《一一的假期》三星浪费题材,去爷爷的记忆就是打了一局弹珠,还有看爷爷的老家的木头桩子,重点进入记忆的竟然没有记忆点《大世界扭蛋机1》十个故事只有一个精品还能一看的两部《一夜》四星被爸爸当众扇耳光的学渣男主,陷入网恋骗局缺钱抢劫的男二,还有妈妈爱上别人的的女主机缘巧合相遇,故事运镜真的挺喜欢,紧跟时事给了一酒瓶子的桥段有点意思,反转是意料之中,最后互相说名字的剧情很拿捏情绪。
《你好,机器人》四星最后的反转有点意思,借用了帮人的过程中的自我疗愈以下一般同分的不按顺序,选择观看《心理诊疗》三星有走进科学那味了《状元》三星老套的故事《你看起来很吓人》二星两个剧本杀扮鬼的年轻人相识的故事,有点题材欺诈《下乡的柴可夫斯基》二星两位电影放映员因为电影带损毁到乡下补拍电影的故事,顺便拍了村子的风土人情。
从端着到融入群众的过程。
质感真的差,搞笑电影和写实电影没搞懂重点,哪哪都不像。
《新生》两星很无聊,全篇真的充斥了对藏族同胞的刻板印象。
女主良心发现自首求原谅,因为藏族妈妈因为女主对方也是孩子的妈妈所以签了谅解书。
还有剧情假如不自首怕是过不了审。
《期末》一星替考学生的自首 纯纯教育说教片《危险之吻》一星镜头毫无意义地晃荡,逃婚的合理性意义不明《决战狮虎山》一星中二用错了地方,像个笑话
1. 地球最后的导演感觉上好像想乐景衬哀情,但是乐景和哀情对我来说都差点意思。
两位导演亲自出演倒是挺有意思,尤其陕西方言(应该是吧,还是山西方言)听上去还挺带劲。
但是说是老当益壮吧,花了太多篇幅在虚名上;说是穷途之哭吧,好像还没那么悲切。
俩人躺在急救病床上说“电影不死,我俩也不会挂”,但是电影还能不能复兴或许他俩早有答案。
最喜欢的片段是宁浩指导四个偷瓜小孩哭,和“我还有几个电影想看一看” “那抓紧” ,我觉得这是我想象中的余晖。
不喜欢的是在夜店和年轻大学生的谈话和生死难料还要和护士搭讪的情节,what's the point?有一些镜头感觉有些刻意,但是是不是旨在和宁浩的风格贴近来着。
最后,搞话剧的和搞摇滚的招谁惹谁了。
2. 你好,再见设定一开始有点没懂,不过镜头跟着美美一路到工作场合的过程基本上讲清楚来龙去脉也大概说了美美的心境。
从列车上的偶遇开始有了些转机,但是涂指甲油的粉色场景似乎有些梦幻过头了。
之后视角巧妙地过渡到了第二位主角身上,出现了转折也收束的伏笔。
很妙,也很流畅的体验,让我想起《下一个素熙》的讲述。
细节设置得很完善,比如美美用新录制的打招呼替换掉了“你好”,而男主角用“你还好吗”替换掉了“救命”。
3. 杀死时间我没看过杀死比尔但是感觉片名和人物名和人设有点致敬。
真人动画混合的前半段,可以将它称为赛博朋克风格吗。
中间闭眼脱出的过程既像Simulacron又像Matrix,当然就之后来看像Matrix更多一点。
阴暗的房间和白色的显示屏以及白色的幻想空间对比度极高,也带有鲜明的压抑感和不真实感。
聊天的方式朴素但又抽离,话语和文字交杂的对话打断了视听,也打断了我的思考。
四分画面和“这段对话是不是发生过”配合很妙。
两个人从现实中走向虚无,喝酒聊天接问跳舞,像是低俗小说的人物跑进了Matrix里。
女主角给出的故事和回答都非常…虚无,她为什么多次醒来,又再次睡过去,是因为现实和虚拟同样没有意义吗。
男主角想说“爱是对抗虚无的武器”,可惜在吧台前面他表现得像个急色的流氓。
人类到底要怎么表达区别于生殖欲望的爱?
你说人类和小鼠不一样,到底哪里不一样。
它们不也会在转轮里一直跑吗,所谓的“追求意义”和老鼠转轮有什么不同?
总得来说风格很鲜明,致敬们也很鲜明。
开头和结尾的迪斯科我觉得很贴切。
开头的POETICS霓虹灯也引人注意。
4. 一一的假期开头是不是在致敬《一一》。
一一第一次选择时空回到2020可真是太…巧了。
中间几次时代掠影有点走马观花,而且一下就在1993遇见姥爷有点巧合,虽然从剧情上讲应该是必然。
姥爷劝返的话术有点像情感绑架(x)。
我觉得最印象深刻的是姥爷在1993里和另一位旅客下棋的对话,另一位是想回到现实的家但回不去的,而姥爷说的“回去干嘛,还嫌孩子们压力不够大”也耐人寻味。
前脚妈妈刚说完要支付虚拟养老社区的费用他们要努力攒钱,后脚姥爷认为待在养老院才是给中青年家庭减负,这是因为默认照顾行付出会比资金支持花费更大吗?
同时前半段非常生分的家庭关系到最后也因为吃饭而凑到一起,也不失为一种隐喻。
值得想想其中到底是什么让家庭成员们各忙各的甚至不能在一起。
最后要吐槽的是虽然片中的爸爸基本就是个路人,片子整体还是感觉性别失衡很明显。
5. 状元好像那种“突然能看到好感度”的同人设定啊(不是)。
不得不说虽然魔怔但是“不耽误考试”还真挺真实。
中心应该就是对单一评价标准的抨击(能算是抨击吗,还是说调侃),同时也稍微展现了一点“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子”的现实预言。
两位主角的演技我还都挺喜欢的,尤其是红眼框的时候还挺打动我的。
但是现实正如学校教导主任说的一样:“每年都有人这样”,但是之后并不会有什么改变。
一些细节还挺有意思的,吉米亨德里克斯、Queen、Beatles和不知道是不是K-on的海报,“王の塌”的中二贴纸和其中的错字,偶遇小磊的露天烧烤叫状元烤蹄……巧合的是,我高中附近也有一家烤蹄叫这个,还挺好吃的。
6. 心理诊疗……应该说经过审核的节目内容是早该猜到的吗……但是对于整个吸血鬼现代化的设想有点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血早点哈哈哈哈。
在医生摊牌之后还是有点落入窠臼的感觉…有种在看小品最后还要强行借物喻人借古讽今的感觉。
不过两个打破第四面墙的片段还是挺有意思的。
有点意思,and that's all。
7. 下乡的塔可夫斯基第一个非科幻设定。
开门见山光明正大地说要模仿塔可夫斯基也算是一种直白,至于真的像不像有没有致敬,我看的塔可夫斯基不够多看不出来。
但是剪辑和故事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2008年的陕西农村仍然有一种明亮高饱和的色调,看上去很轻快。
说着要拍几千年深沉的爱的小导演也可以张口就来方言。
这中间或许长海是那个充满诗意的形象。
总得来说不意外也很好懂,大蒜和种猪交配或许有隐喻也或许没有。
但是乡亲有句话说的很尖锐:“中国电影不好看就是你们这些导演不行”哈哈哈哈。
还有就是仍然是性别比失衡。
你们有重要的事非得在一起上厕所的时候说吗。
8. 危险之吻??
非常割裂的感觉,如果要将新郎婚前恐惧的事情没必要把被狗咬加进来添乱吧。
新郎吐懵了说出的“求婚只是个偶然”倒是感觉非常真实。
伴郎一出场说了波伏娃,说婚姻让女性变成生育工具,但后面的故事倒让人觉得不用生产,丈夫本身就像个好大儿。
只能说俗套,且重点不明。
婚后半个月按捺不住终于半夜起来打的游戏是宫崎英高的游戏吗?
9. 你看起来很吓人大概是男主角的感觉吧,整体总让我感觉日系,因为男主像坂口健太郎吗。
中间微有点stalker的嫌疑。
虽然最后两人骑车漫游还挺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放松,但是整体上是没有意外的恋爱故事。
10. 新生首先注意到的是收集的声音非常丰富,风声、医院的仪器声、转经轮声。
故事慢吞吞的,人物说话夜慢吞吞的,节奏倒是随着插叙逐渐加快。
场景设置非常有特点,让我想起看《海的尽头是草原》时候的感觉,语言不通和悲伤情绪互为映衬,似乎更衬托得感情…纯净。
本系列里鲜少的女性主角,或者说以女性人物为主的故事。
最后的场景很能感觉到两位母亲的共鸣。
其实一看片头看出是久美成列就期待比较高,也可能给这个短片打上滤镜了吧。
但是确实是和前几部风格很不同。
11. 你好机器人…无语到名字都记不清…前半段也太像一些意淫幻想了。
后面的反转不但没有厘清被蒙在鼓里治病的来龙去脉,反而更进入了盲目乐观机器人与人类共存的幻想,而医生也从一种恋爱脑进入到为人类无私奉献的圣母设定。
看得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拍不了心理测量者就别硬拍了吧。
12. 一夜掃黑除惡童話故事……?
迷茫的年輕人在街頭四處游蕩,大概明白是想展現一點迷茫和無措,但是感覺時間的流逝沒太細緻,仿佛從三人初遇的十二點半一下到了吃飯的三四點。
至於飯店裏發生的事情非常能聯想一些惡行社會新聞…山西方言(應該是吧?
)更是加持了一種恐怖感。
結尾還是理想化了一點…半夜四點凴呼救就能叫來警察,非常勵志只能説。
總的來説能感覺到一些雜糅的元素,小鎮青年的無措、弱者向更弱者出手的惡意、莽撞的勇氣和猶豫的決心、亮又沒徹底亮的黎明、對父親和母親的翻盤。
總覺得好像在哪看過這樣的設置……不過這裏也是挺完整的展現就是。
大概因爲剛聽完超級市場,覺得最後的配樂還挺好的。
13. 期末前半段有點懸疑的感覺了,你們Top university的CS本科生是能極限黑進別的高校校園檔案庫的嗎。
一些校園有關的小細節很有意思,比如上機考試前老師查學生證的時候有的同學在電腦上玩Chrome的小恐龍游戲(),還有貼吧的頁面。
追債和考試的混剪以及後面被張家祖消息追魂的剪輯緊張感還挺到位的。
總的來説我覺得算是工整的懸疑配置,有點偏執但聰明鎮定有苦衷的主角、一條誘人又違反規則的道路,連鍵帽也很合適。
不過結尾還真是……非常勵志。
我是有點不明白,這麽勵志了爲什麽不寫一個寬大處理的結尾。
最終所有的矛盾,還是來自於錢的矛盾。
14. 決戰獅虎山要素過多… 沒頭腦不高興+微微的台灣腔+日式/臺式校服風格+劇情設定,模板不會是《永遠的第一名》吧(不是)。
中間的KSWL麥麩還真就一點也不藏著掖著……也好。
樸素的校園熱血劇情,不過好笑的地方倒也有。
最後的結尾感覺還算不是很俗套,雖然有種看了清水BL的感覺…… 中間的極端混剪清爽利落,雖然有點模板化但是效果還行。
空氣吉他這個主題感覺頗巧妙的,因爲它確實看上去非常無用,但是其中的人好像都非常投入,和主題算是相稱。
END
《地球最后的导演》:4。
在这样一个崇拜黄金的时代,甚至老贾自己都不再关心好人,在这个节骨眼上,电影人的自嗨或者说圈地自萌显得是多么可悲但重要。
《杀死时间》:3。
单拉每场戏出来都还不错:虚拟世界里的风格化摄影、裸体“舞”曲……但还是割裂感严重,爱拯救虚无的主题也不能说有新意。
《一一的假期》:2。
残酷的话题已经到嘴边了,却还是用亲情来消解。
《你好,再见》:4。
紧扣命题近乎满分的欧亨利式科幻小说,简洁但有力。
《状元》、《心理诊疗》:1。
如果这种电视剧都不如的质感是用心拍的,那还是不要吃这碗饭了吧。
《下乡的塔可夫斯基》:2。
闹剧一样,榆林人说不说关中话的问题暂且不谈。
那年夏天,一个开心麻花影迷看了一部塔可夫斯基,他好像拥有了全世界。
《危险之吻》:2。
挺接地气的,拍结婚就真成了婚庆摄影水平。
《你看起来很吓人》:1。
难怪这部不用会员。
《新生》:3。
看了这两周的混日子短片,看到这部真的多少算是洗了眼睛,虽然感觉调色还是怪怪的,仁科的演技也有点捉鸡,但质感整体比其它几部有了提升。
是很传统的丈夫替妻子顶罪的剧本,但又加入了民族(种族)问题。
顶罪就已不只涉及男性对女性的支配这一性别问题,也涉及到汉族对藏族,中产对底层的倾轧。
如果能再往这个方向深挖会更有意思。
《你好,机器人》:0。
烂到令人发指,仿佛在鄙视观众的智商。
《期末》:1。
普法栏目剧水平。
《一夜》:1。
对青春苦闷和小镇青年的拙劣想象。
《决战狮虎山》:0。
你这短片摇滚吗?
94红磡之后多少人都把短片给埋葬了!
“不知是为谁的挽歌,他们就那么唱着,而且是开心地、手舞足蹈地唱着。
”未来的世界电影几近消亡,年轻人们不知电影为何物。
(不知为啥,总觉得在我有生之年能赶上这个时代)贾、宁两位已经头发花白的“老艺术家”使尽浑身解数,争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电影)的传承人的位置,那时传承人的候补里年轻人是缺席的,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两位导演住进医院,“电影死不了咱俩也挂不了”,话音未落,一个或许姓孟的导演被盖上了白布,那么先死的会是谁呢?
电影最后两位导演穿着病号服,在海边揶揄着对方的电影审美,在一堆双方喜好并不重合的影库里选了一部世界电影人梦想的开始———火车进站了……
提前声明,本人给分极不严谨,基本上想一出是一出,并且总体还算宽松,因此不合你意的,我也没办法,你也别想方设法私信我骂我啥的了,idc.状元:5/10 能看出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可惜导演的水平是在是不怎么样,换一个导演可能能把这个题材拍得更合理,更深刻。
目前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转折莫名其妙的闹剧罢了。
有人说魔幻现实,我只能说这玩意既不够魔幻也不够现实。
但是演员的表现还算亮眼,演技是在线的。
可惜演员的表演和整部片子的氛围割裂开了。
这也是导演水平不足的锅吧。
另外结局是什么玩意,完全是恶心人好吗,男主又玩起了吉他然后放弃学业?
还是放纵一把继续走火入魔?
你这是高考吗,逗呢?
最后那些学生和教导主任的人设也有够割裂的。
这么一搞,直接把整个片子本来就没有多少的立意一下子拉低了。
就冲这个结局我都不能给到合格。
心理诊疗:3/10 看完只剩下了满头问号。
我是点开了什么深夜情景尬剧吗?
讲故事的手段令人无语,结尾一开始医生杀人的反转还稍微令人眼前一亮,但怎么突然就变成走近科学了?
结尾的相声还能更尬一些吗?
真以为自己是拍什么网络博主的搞笑整活视频呢?
还有总是莫名其妙打破第四面墙又是干嘛?
看得我无语死了。
这就是一部低成本垃圾剧本的无厘头低级搞笑短片罢了,然而即使作为搞笑片也不合格,全片唯一逗到我的地方就是那个室友说笑话说死自己了。
另外这个吸血鬼的妆造实在不敢恭维。
(回头看看这个算好的了,毕竟不带脑子的话可以当成小成本搞笑片看吧。
)下乡的塔可夫斯基:6/10成长之前三部里最好的,但也就一般般的水平。
导演把视角聚焦到乡土,想要传达将艺术回归乡土的概念。
但在我看来,让黄土坡的百姓们去接触什么艺术完全是无稽的。
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如果你都不能很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就高谈阔论什么艺术、精神完全是本末倒置的。
是,影视作品确实不能忽视乡土的作用,但就算是这样,也不意味着就要把这些搞出来的东西一股脑甩给乡土大众。
说白了,这些影视作品还是拍给乡土之外的人,去了解、去认同、去投身乡土和建设之中。
你连乡土都没建设好,就别总想着跳跃到艺术普及上了。
艺术永远是有门槛的,我活都活得很勉强,你跟谁扯艺术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真的不太喜欢导演的概念。
回到作品本身,且不提戴眼镜的那位主角和乡土氛围的隔阂有多大,整部片子的叙事都算不上高明,碰瓷塔可夫斯基那更是天方夜谭。
结尾的处理就见仁见智了,我反正是无感。
另外放映的片子能不能换一个好一点的BGM?
给我听的都跳戏了。
另一个主角还挺可爱的,但是台词功底也不算很强。
危险之吻:3/10又是一部看了直呼什么玩意儿的烂东西。
逻辑勉强算自洽吧。
用了一些抽帧的拍摄手法还算比较有趣。
以上就是这片子全部值得称赞的地方了。
此外全是槽点,看的人大呼无语。
且不提男主也真是心大,都怀疑得了狂犬病了还跟儿戏一样,就说这剧情发展,从恐婚到接受,居然只需要小小一部VCR推波助澜?
你逗我玩呢?
而且这VCR真的不算拍得有多好。
拍摄手法也是,一股劣质的感觉,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婚礼随便拿摄像机拍的,手摇镜头也太多了吧,剪辑也是没啥逻辑,简直是意识流剪辑手法。
还有,导演你都选择恐婚这个时下热门的主题了,能不能拍出稍微有那么一点深度的东西来?
你看看你这拍的,说白了不就是无脑甜剧吗?
真的有什么深度的思考吗?
这恐婚说白了就是个噱头,片子里基本一点现实的事情都没有考虑到。
你看起来很吓人:4/10笑死,这部直接不演了,我就是买人设磕cp发糖的无脑青春恋爱片怎么了!
剧情无比简单,俩恐怖密室NPC认识到相爱的过程。
整个过程波澜不惊,顺利到不可思议,换句话说就是一点铺垫都没有,就像是导演打一开始就跟你强调:我就是来着卖cp的!
一开始选择了恐怖密室NPC这个人群入手我还以为会有什么有趣的展开呢,结果这纯粹这个身份和人设基本是完全割裂的,你把剧本结构里的角色换成任何一个身份都都行。
就这种平庸的剧本也能算什么惊喜扭蛋?
也确实,扭蛋也是常常扭到一些丑到我都看不下去的东西。
唯一的优点,就是平庸,不带脑子的话倒是能磕磕男女主的颜,但这糖也还是硬了。
另外,别告诉我爱情之上这个主题都是这种纯恋爱发糖的玩意...你好,机器人:2/10这集更是个勾八。
不是真的有女生会觉得模仿大猩猩、鸵鸟等故意犯蠢扮丑的男生很有趣吗...我怎么只觉得他就是智力有缺陷。
另外这张全蛋的台词功底也太差了吧...拜托以后你别来接戏演了,老老实实拍你的视频吧,这剧我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因为糟糕的台词和演技而尴尬。
此外,剧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居然能做到把爱情描绘得即极端又扁平。
要是没有结尾这个反转,这片子可能一文不值吧。
但即使有反转,依旧离谱。
这治疗方式也太反人类了吧,又是喷火又是拿酒瓶砸又是用水淹,这要是普通人都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吧。
更别提主旨了,这片子有主旨?
本来失爱症、治疗机器人这些设定可以搞一个很庞大、很深远的立意的,结果就这。
总之就是一个莫名其妙的降智玩意...新生:8/10到目前为止,最有质感、最有深度、最令我内心受到震动的一部短片。
说实话,放在爱情之上这个主题里太屈才了,这个故事的内核可不仅仅是爱情那么简单,况且其他三部又都是一言难尽的垃圾。
这部短片的剧本真的很出彩,人物之间并没有过多的台词,但是却能寥寥数语将复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立体。
男主是一个不重视生命,自私自利,控制欲强的人,但同时他也会照顾妻子,替她顶罪,女主是一个体贴、善良、尊重生命的人,但同时,她也有固执、软弱的一面。
男女主之间,既有明显的矛盾,又能够互相照顾,互相体谅。
这才是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言,最能切实体会到的复杂的爱情。
但这部电影远不止探讨了爱情,它更多的是在探讨对生命和信仰的尊重敬畏,此外,除了男女性别矛盾,还有种族矛盾、生命与制度的矛盾等等。
正是因为这些更深层的探讨,才使得这不短片更有韵味。
此外,这部短片的拍摄节奏相对缓慢、沉重,滤镜调色也很契合氛围,风声起风声合的结构也很严谨。
可以看出,导演确实是很有天赋很有想法的,但相对而言,对于镜头语言的运用还想对较呆板、稚嫩。
相信导演经过历练后,一定能带来更好的作品。
此外,男主的演技和台词真的不算好,尤其是和女主一对比,两人的戏份割裂感太强了,完全看不出两人的夫妻感,甚至两人都不像一个片场里的,这真的使观影体验大打折扣。
但除此之外,这不短片真的很令我惊喜了。
决战狮虎山:4/10青春之下的第一部,真的是很“青春”了。
全片内充斥着日式热血风格、动漫拼贴风格和叙事风格,透露出一股很浓的日式中二范儿。
可以预想到,这样一部题材的短片注定不会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更不用提喜爱了。
对于这部分观众而言,本片将是极大的折磨。
不过对于个人而言,我是亲身经历过那股中二劲儿的,并且直至高中才消退。
因此短片的剪辑和叙事风格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其中对于成长中情绪的刻意煽情,以及结尾的超长空气吉他对决我也是有些难以耐受。
能看出制作的用心,但编剧水平确实算不上优秀,在我看来,这完全可以更深入挖掘关于童真与成熟的矛盾与妥协的话题,传达更深刻的内涵。
此外,两位主演的演技确实也是很一般般。
所以虽然我并不厌恶这部短片,但也不能算是喜爱了。
一夜:6/10属于是对大师拍摄风格的模仿,但完全没有模仿到点子上去,全程手持拍摄并不是是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望周知。
本片很多地方的手持镜头就无法与人物环境契合而显得多余又破坏观感。
剧本没什么好说的,想要在一夜之间展现青春期叛逆期孩子的成长本来就难,更何况这一夜只有短短20分钟。
这直接导致很多角色的行为缺乏足够的逻辑,很多应该有的铺垫被一掠而过,因此角色形象并不能很稳固地搭建好,特别是男主的形象尤为突出。
故事说实话,有些地方还算有趣,但有些地方又很脱离整体,显得突兀而不合理。
演员们演技倒是都还算不错。
结尾的处理算是一个亮点。
总体而言,中规中矩,希望导演再接再厉。
期末:4/10不知道怎么展开故事,就用自己和自己对话这种经典戏码好了!
只能说不愧是万金油的编导方式,不管啥情节都能强行让主角一波回忆杀+表现观念对峙。
但是,这个剧本的bug未免有点多到离谱了。
首先,一个老师明确告诉你可以帮助你,还给你介绍了兼职业务,说明已经知道你有经济困难了,你还这么倔强干什么?
要是其他角色就算了,关键你可是高材生啊,学计算机啊,你算不出来自己瞎筹钱和告诉学校老师帮你度过难关这两个选择哪一种风险更高吗?
拜托,别再拿什么好面子当说辞了,你老母亲都快去世了!
老老实实告诉学校让司法介入取缔非法高利贷不好吗?
还有,你居然能带着手机、数据线等一系列道具进入考场,还能在监考老师面前从考试用电脑登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及时修改头像,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好吗!
更何况就算你改成功了,机器刷出来也很有可能不是你刚改的头像,真就是因为是主角所以就很幸运是吗?
再者,你们学校好歹是个很不错的学校吧,这种学校的门禁管理系统再怎么说也不可能随便放几个一看就是小混混的人进来你们学校的吧?
还有在考试时在考场外面监控这就离谱,真当学校是和社会地盘了是吧?
除此这外,这样的逻辑bug简直不胜枚举。
除了逻辑问题,这短片的剪辑风格我个人也没有很喜欢,片尾莫名其妙的自我感动也让我尴尬。
但短片也是有一些优点的,比如导演的很多镜头语言还是蛮有趣的。
演员演技还算不错,选取的题材立意也还可以。
(虽然有点不那么青春)
《状元》讽刺效果还可以,倪虹洁和邬家楷都演得挺好的。
★★★☆☆-20220912《你好,机器人》什么垃圾玩意儿?
有反转都救不活。
★☆☆☆☆-20220914《决战狮虎山》三室一厅,一起鬼畜。
★★☆☆☆-20220914《你看起来很吓人》公费恋爱甜度高,有惊悚元素。
★★★★☆-20220914《一夜》晃感好评。
★★★★☆-20220914《地球最后的导演》给单个条目8分了。
★★★★☆-20220914《你好,再见》她好适合拍电影!❤️ 模式开关细节可以啊,编导也不错。
★★★★★-20220915《杀死时间》笑死我了,搁这集梗串烧呢!
★★★★☆-20220915《期末》★★★☆☆-20220915《一一的假期》如果是女性主角我会更喜欢。
★★★★☆-20220915《下乡的塔可夫斯基》确实不错。
★★★★☆-20220929
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在人生重要关头,尽力而为就好。
——罗翔老师一、剧情介绍剧情围绕着张小满和其母亲在高考将近时的一系列转变展开。
在母亲为张小满的成绩焦虑不已时,意外获得了可以看到别人分数的超能力,并利用这种能力使张小满的成绩一跃而上,成为众人羡艳的“准状元”。
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张小满和母亲的心境也逐渐改变......在故事背后,东亚式父母的教育模式值得反思。
本文试图分析剧情中的主要人物及其转变探究东亚式家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被焦虑捆绑的母亲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的长期浸润下,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付出更多,对孩子教育的“成败”分外关注;在现代社会价值观影响下,考试成绩是判断一个学生未来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因此,剧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一幅形象——将儿子的成绩视作自己的面子,为了提高儿子的成绩而殚精竭虑。
在故事开始,由于张小满对于百日誓师大会誓词的不屑引发了老师不满,小满的母亲气势汹汹的冲进教室教训小满并向老师道歉。
无疑,她的初登场是愤怒且尴尬的。
后来,她偶然获得了能看到别人分数的超能力,不惜停掉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为小满“提分”的“事业”之中 。
为了提高分数,她阻止小满追逐音乐梦想,阻挠小满的暗恋,每天四点半把小满从睡梦中叫醒背书,为小满做各种补脑的食物......从结果上看,她的成功显而易见,小满摆脱了“学渣”的名号,一跃成为年级中的佼佼者。
在一次家长会中,老师表扬了张小满的巨大进步,她喜形于色,仿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不快全都一扫而光。
面对会后同学家长对于如何提高成绩的盘问,她显得洋洋自得,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当做夸耀的资本。
实际上,母亲也是被当代社会价值观同化的人。
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观语境下,人生价值好像被限制在 “成绩、财富、荣誉”的狭隘范围中,全社会为此进行无休止地 “内卷”。
在这种背景之下,母亲将孩子的成功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牢牢捆绑在一起 ,通过“鸡娃”获取安全感。
三、在“热爱”与现实间挣扎的孩子起初,小满是众人眼中的“差生”,虽然学习成绩糟糕,但是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玩音乐。
在母亲拥有超能力后,他先是被动接受母亲学习上的管制,在尝到成绩变好的益处后开始主动学习,以至于废寝忘食的境地。
那个曾经抱着吉他追求音乐梦想的阳光男孩,变成了因成绩停滞不前就扬言要砸掉吉他的“唯分数论”者。
为了成绩,他放弃了友谊、放弃了暗恋、甚至开始放弃生而为人的“同理心”。
当得知自己曾经暗恋过的女孩因背书从楼梯跌落摔断腿时,他却漠然地说“没事,不影响考试。
”看到自己的手流血时,他也只是怔怔地说着 “见红了,大吉大利,我要回家做两套卷子。
”小满朝着母亲的期待转变着,他终于变成了众星捧月的“准状元”,却也成了一部只会做题的考试机器。
社会的压力和母亲的期待是促成他转变的最重要外部推动力,也我们可以通过镜头窥见一二。
比如女孩因腿伤而被抬上救护车,围观的学生家长在得知不会影响考试时,也都松了一口气,不约而同地说了和小满一样的话——“不影响考试就好”;在小满的成绩一路飙升后,他说 “妈,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的期望”。
在长期洗脑之下,他已然接受了母亲对于自己人生的干涉,将自己的人生束缚在了母亲的期待中。
四、用微小的力量对抗世界在故事的后半段,母亲逐渐意识到了小满的反常,并逐渐明白了健康快乐的心理和情感之于人生的重要性,于是她试图改变这种状况。
在种种努力未果后,故事的结尾,母亲为小满悄悄布置了livehouse的现场,复原了曾被摔坏的钢琴。
看到昔日的好友站在舞台,小满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终于奔向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小满又做回了自己,那个正值青春、朝气蓬勃的少年,挣脱了期待编织的网,肆无忌惮地唱出心中所想——“不想看到你的无助,消失的笑,可我也同样煎熬,最重要的是无处可逃”“我再也不想循规蹈矩,人生的独木桥,是一次一次用力练习怎么跌倒”。
剧情意在运用对比、夸张、反讽等多重表现手法使观众身临其境,引导观众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
透过镜头,我们看到了小满和母亲的共同成长。
在高竞争、高压力的社会下,“高考成败决定了人生成败”的价值判断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圭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家长们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之中。
家庭的高期待及社会对高考的高度关注变成了无数学生身上无形的重担,为了高考,他们不得不牺牲一切娱乐。
张小满和母亲正是无数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和被升学焦虑支配的家长的缩影。
在东亚式家庭教育模式中,家长常常把孩子期待值太高、把子女逼得太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导致双方都深受其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往往看到这种现象——父母和孩子彼此抱怨对方的“不体谅、不理解”,亲子关系由此恶化 。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始终强调守正创新,教育理念也该在弘扬创新大文化背景下去其传统糟粕,革新传统规则。
在教育观念局限于社会秩序中时,如何体现先进性、人性化也是东亚教育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小满与母亲的故事会持续在不同的东亚家庭中上演。
从这一点看, “望子成龙”的母亲和“想要争一口气”的小满都是被社会价值观裹挟的人,他们的做法或许无可厚非。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只能被动地顺应环境。
规则是既定的,规则之下的选择却是自己决定的。
如何在规则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带着镣铐跳舞,仍是留待思考的问题,也是处理好东亚式家庭中亲子关系的一大关键。
从个人层面上看,借用维吉尼亚·伍尔夫的一句话:“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溅。
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
”个人的力量或许难以撼动社会大环境,那就做好自己吧——不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人,也不困囿于别人的期待。
《地球最后的导演》剧情、形式都很无聊,有意思的一点点就在于两个导互相演和对过去电影的小彩蛋;四星《你好,再见》未来疼痛,对冷酷世界的吐槽因为几个演员受到的关注比较大而已,有点模仿她+黑镜,但曾赠把控情绪的能力就是很强,能看但没意思。
三星《杀死时间》想讲深度命题,但真的好烂…一星《一一的假期》:太白了,这跟学生作品没啥区别,故事都没讲好。
一星《决战狮虎山》太割裂了,我看不了专业的玩意。
这玩意的玩意就是学生作品都比不上吧。
一星《状元》一个反励志的故事,用了一个比较普通的设计,这样的反励志反而给人观感不好,时代变了大人,这一套忽悠不到人了;三星《你看起来很吓人》第一视角叙述有点俗,但想不到更好的角度,开头如果想致敬可以直接用那样的方式去拍,鬼屋npc爱情设定还蛮吸引人的;四星《一夜》很快速用几个回忆镜头加上晃动直接带进去了,然后后面三个人的搭伙喝少女与继父的矛盾很完美的行程冲突,表演跟摇晃镜头都很不错;五星《期末》拍摄手法没问题包括剧情节奏,内心房间的设置在一开始误导观众然后进一步加快剧情节奏,表演比较基础是剧情弥补了;四星《危险之吻》对大男主戏里面女主的唯一要求就是一场戏立住人设加上cp感强,dv的视角还蛮惊喜的。
就是狂犬病给我一种怪怪的感觉,蛮恶心的,还有是不是有点扯淡结尾;三星《新生》一场车祸,矛盾却不明显,两个视角的转变做的很平却符合这片子的调性,佛法与法律的信仰者两人表现出的世界观显示出了巨大的反差,但失格感仍然很强,虚假;三星《心理诊疗》闹剧一场,本质上跟梦一场没区别,只能靠最后相声去救一救笑点;两星《下乡的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拍生活,乐,剧情设置中规中矩,结局欧亨利结尾;三星《你好,机器人》标准爱情片乌龙开局,加上机器人设定提供笑点,女主演技有点讨人嫌,谐星扮可爱还是蛮可以的,剧本中有很多脑残的设定并居然通过自白说出来了有点白痴;二星
《危机之吻》不理解为什么对婚宴上的人,为什么满怀敌意,我现在觉得要尊重平凡人的想法和做法,因为你可能就差那么一点点就成为了他们。
最后水幕下表白,导演是拍广告出身的吗?
女生画外音感觉真像地产广告。
催眠效果好于催泪效果。
最后狂犬病的解决,竟然就两句话交待了????
你在敷衍观众?
没揭露之前就亲上去,加上前面为了婚礼不去医院,导演显然是在瞎拍,现在的年轻人不会为了浪漫毫无逻辑的生活。
《第十集新生》男主角是仁科吗?
人物非常符号化,我以为少数民族同胞会有非凡之举,结果没借到钱,就甩脸。
而且开头是医生介绍债主?
那钱是不用借,在医院如果因为急救没钱出了人命,那可真不怨债主不借钱。
这是反讽吗?
演员表演完全不在一个体系里,女主是体验派专业的,其他演员都是非专业吧,完全不搭啊。
突然觉得这个系列是不是北电学生的作业集,真是浪费资金。
配音乱七八糟。
不要再消费少数民族了。
这医院是挂在火车上了吗?
一直的噪音是什么?
真是难看啊,因为司机是孕妇,所以被撞死也可以免责,还道德绑架让孕妇一定要生下孩子,缺乏转折啊,这大烂片,真难熬。
这片竟然是万玛才旦儿子拍的,一看年纪97年的,好吧。。。。。。
年轻人,踏踏实实最好。
《期末》怎么会有这么三观不正的大烂片浑水摸鱼:老师介绍活儿,不接,反而越来越反感老师,然后执迷不悟的去替考作弊,这种从替人做作业开始,一路下滑到考试作弊的事,竟然被堂而皇之的拍出来了???
老母亲知道会气死的,毫无说服力,人物违法违的一意孤行,执迷不悟。
太烂了。
《决战狮虎山》我觉得我在看一部少儿真人类短剧。
火车进站,是认可度最高的世界上第一步电影。
张子枫是自杀的,因为郭麒麟劝过她继续工作,她还在选择了走人,居住权限只有12天……,讽刺的是推动死亡的导火索是“你不要太难过”杀死时间 我觉得很烂,也许是我境界不够。
我看过一些西哲感觉这电影没啥新东西。
虚拟养老院,就是现在的养老院。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主流道德就是老人为年轻人让路,煽情没意义。
现在快餐化,每个人都很忙,很多都是无用功,我们现在大量楼房空置。
学习欧美躺平,享受生活真的是可以做到的。
好一般……
7.7 徐磊《地球最后的导演》。地球不需要导演。曾赠《你好,再见》。冰冷的科技,冰冷的人心。8.14 林菁《决战狮虎山》11.12 周文哲《你看起来很吓人》岳宇阳《一夜》20231.5 温仕培《杀死时间》年度最有张力吻戏。2.10 吴辰珵《一一的假期》怀念过去单纯美好的幸福。赵大地《状元》考试上分跟游戏上分一样上瘾,但容易失控。3.27 何坦《期末》 孙天宇意外地好4.1 肖麓西《心理诊疗》4.2 刘铠齐《下乡的柴可夫斯基》美术和摄影很喜欢4.4《你好,机器人》4.6 《往生》《危险之吻》
3.5瑕还是会掩瑜的,有几个作品确实不好看,但总体来说合格的作品占多数。
还是鼓励一下吧。虽然我觉得好尴尬啊啊啊啊。这个未来感的东西总是抓不到点子上。但还是要鼓励,尴尬是因为尝试的太少,多尝试以后会好的。当然也可能根本不是真心要讨论未来这件事情。比如第一部,对于现实网络直播短视频线上观影都没有讨论,也没讨论严肃艺术电影的困境,甚至不讨论电影形式,也根本没有对未来电影走向的讨论。只是看到两个老人在评职称评奖的官僚体系里很拼的样子。
看来各位导演‘爱死机/黑镜’没少看,至少杀死时间吻别一幕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最后的奔跑配乐很抓人,别的都是赶鸭子上架的作业。期待剩下的10部。【bilibili】
看完地球最后的导演,开始思考元宇宙这种新兴媒体是否会导致与工业联系紧密的电影的死亡。看完曾赠之后,我觉得电影或许等不到元宇宙影响就先一步去了,结果温仕培又给绝望的我打了一针肾上腺素,他也喜欢卡拉克斯我多少感到很欣慰。最后一部没看,睡觉要紧。
有惊喜也有失望,惊喜大于失望
借着科幻的架空设定拍那垃圾剧情
两星半,质量参差不齐,基本都是尬演,没有哪个是强推的。杀死时间 下乡的塔可夫斯基 新生 稍好 仁科还是去唱歌吧…
只看了《地球最后的导演》《杀死时间》,所以只打给这两部。徐磊和温仕培拍的片子都很有意思,特别是《杀死时间》很有惊喜。
地球最后的导演、杀死时间各两星,其他两个不占星。一一的假期甚至想给负分。
除了《地球最后的导演》,其他都没什么必要看。
抖音解说
点名表扬bilibili和坏猴子影业,十四部短片在我心中的从高到低的层级如下(同一层级排名不分先后):《地球最后的导演》、《杀死时间》、《下乡的塔可夫斯基》《你好,再见》、《状元》、《你看起来很吓人》、《期末》《一一的假期》、《心理诊疗》、《危险之吻》、《新生》、《你好,机器人》、《一夜》、《决战狮虎山》
非常乖巧又藏了一点坏的中国版黑镜,不对,应该叫白镜,几个故事基本是结合了黑镜,世界奇妙物语和爱死亡机器人那套,用脑洞和近未来的软科幻来说一些当下的社会问题为什么说乖,那肯定是立场不能消极不能嘲讽大了不能太黑色,所以故事基本就是套着一点小小的调侃,里面又带着一层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可结尾还是落在相对光明与美好的地方所以你说它好吧,它的几个故事你感觉都看过类似的,但你要说它不好吧,总归是终于开始有人去做这一部分东西,让没看过的朋友们开阔一下新的视野这么来说,宁浩的坏猴子计划就有点像杜琪峰的银河印象,希望这些热爱电影的电影人能真的在培养出几个好导演一些好故事这一点上,我从不质疑
《杀死时间》从创意、导演、剪辑、作曲几方面来说都是椰风挡不住的才华,无愧二流时代里的一流创作。👍
高材生写小学命题作文: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完成一部不少于30分钟的短片~
我把你写下 阳光把你带走 却忘了留些许痕迹
前三甲:《新生》《地球最后的导演》《下乡的塔可夫斯基》。另外《期末》与我的想法有轻微重合,其他一无可看,令人失望透顶。
在垃圾里面找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