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葛优和巩俐的电影;想要在微信读书上看书,竟然不是免费的。
我还是先看《福贵》吧。
竟然有刘敏涛。
——————————————————————福贵福贵不计较身份,去演讨饭的大兰花;福贵说,下人也是人。
“咱们一块儿出去玩吧。
”“我教你跳大兰花。
”“我们去捉迷藏吧。
”少年的喜欢,是天真无邪的。
陈创演得真好;看到刘敏涛,总会跳戏到《琅琊榜》《伪装者》《父母爱情》哈哈哈。
福贵抢亲:家珍坐在花轿里,说,“福贵,带我走啊!
”福贵喊了一声,“叔”,把身上最后一块大洋给了长根——曾经背着福贵走路的长工,长根。
长根回来的时候,是福贵背着他的,背着的!
人穷不怕,怕的是没志气。
福贵和家珍,是爱情呀!
福贵想凤霞了,就打有庆;福贵想看凤霞被拒绝了,委屈,又打有庆。
福贵疼凤霞。
羊比爹亲,姐比羊亲。
凤霞跳花鼓灯,能把人跳哭。
多好的女孩子!
胡老师你不配。
家珍喜欢福贵,不嫌弃他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福贵喜欢家珍,就勇敢去追,不觉得自己没文化配不上,所以两个勇敢的人能在一起。
——胡老师喜欢凤霞,又嫌弃她是个哑巴;不喜欢戴眼镜的女老师,又享受着两个女人的爱慕。
摇摆不定,呸!
一家人都爱凤霞。
他家窗户我喜欢,转来转去的。
“陈叔,你看看我是谁。
我是春生啊!
”——外公走了,饿的。
有庆死了,抽血死的。
心碎了我的天,多好的孩子!
福贵一个人把他埋了。
抽血救的人是刘春生的老婆,颜莉莉。
我的天哪!
省城罗医生治疗耳聋,罗妈阻止,凤霞回家。
二喜,火热的小太阳。
凤霞,喜欢谁就做他的“佣人”(洗床单擦桌子打扫房间)。
福贵总喊有庆“畜生”,满仓总喊福贵“地主坯子”,苦根总喊“福贵”。
这一声声,都是爱呀。
家珍也走了,福贵的大兰花还在跳着。
福贵买的牛,叫徐老爷。
福贵干完活儿,对牛说着话呢,好像家人都在身边,一个都没走。
要是农民好了,这个国家就好了。
苦根没死,他是希望。
——————————————————————徐老爷(门槛上,气死)、徐太太(重病死)、陈掌柜(粮店门口饿死)、有庆(给新来的校长输血)、二喜(生了儿子去村里,河里淹死)凤霞(工地上被水泥板砸死,因为看到胡老师了)家珍(身体虚弱病死)——————————————————————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农业机械化——文革(打到当权派)——农村学大寨修梯田——土地承包责任制
电视剧《福贵》 —— 改编自余华《活着》福贵不计较身份,去演讨饭的大兰花;福贵说,下人也是人。
“咱们一块儿出去玩吧。
”“我教你跳大兰花。
”“我们去捉迷藏吧。
”少年的喜欢,是天真无邪的。
陈创演得真好;看到刘敏涛,总会跳戏到《琅琊榜》《伪装者》《父母爱情》哈哈哈。
福贵抢亲:家珍坐在花轿里,说,“福贵,带我走啊!
”福贵喊了一声,“叔”,把身上最后一块大洋给了长根——曾经背着福贵走路的长工,长根。
长根回来的时候,是福贵背着他的,背着的!
人穷不怕,怕的是没志气。
福贵和家珍,是爱情呀!
福贵想凤霞了,就打有庆;福贵想看凤霞被拒绝了,委屈,又打有庆。
福贵疼凤霞。
羊比爹亲,姐比羊亲。
凤霞跳花鼓灯,能把人跳哭。
多好的女孩子!
胡老师你不配。
家珍喜欢福贵,不嫌弃他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福贵喜欢家珍,就勇敢去追,不觉得自己没文化配不上,所以两个勇敢的人能在一起。
——胡老师喜欢凤霞,又嫌弃她是个哑巴;不喜欢戴眼镜的女老师,又享受着两个女人的爱慕。
摇摆不定,呸!
一家人都爱凤霞。
他家窗户我喜欢,转来转去的。
“陈叔,你看看我是谁。
我是春生啊!
”——外公走了,饿的。
有庆死了,抽血死的。
心碎了我的天,多好的孩子!
福贵一个人把他埋了。
抽血救的人是刘春生的老婆,颜莉莉。
我的天哪!
省城罗医生治疗耳聋,罗妈阻止,凤霞回家。
二喜,火热的小太阳。
凤霞,喜欢谁就做他的“佣人”(洗床单擦桌子打扫房间)。
福贵总喊有庆“畜生”,满仓总喊福贵“地主坯子”,苦根总喊“福贵”。
这一声声,都是爱呀。
家珍也走了,福贵的大兰花还在跳着。
福贵买的牛,叫徐老爷。
福贵干完活儿,对牛说着话呢,好像家人都在身边,一个都没走。
要是农民好了,这个国家就好了。
苦根没死,他是希望。
徐老爷(门槛上,气死)、徐太太(重病死)、陈掌柜(粮店门口饿死)、有庆(给新来的校长输血)、二喜(生了儿子去村里,河里淹死)凤霞(工地上被水泥板砸死,因为看到胡老师了)家珍(身体虚弱病死)大yue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农业机械化——文ge(打到当权派)——农村学大寨修梯田——土地承包责任制
我一直忘记不了一部电视剧《福贵》,讲诉了一个家庭成分不好的,地主之后吧,搁以前也是大少爷那种。
经历各种生活的艰难困苦之后好不容易家里有点起色了,领导的夫人大出血病危,自己的幼子被无良医院过量抽血输给领导的太太导致死亡。
我看到他儿子死那里真是彻头彻尾的寒心,寒刺骨。
小人物的命运如此坎坷曲折,麻绳专挑细处断,命运专扼苦命人。
这种小老百姓每天为了一日三餐奔波,为了生活努力的剧看着真是彻头彻尾的温暖和现实,也是彻头彻尾的寒心,也是大部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日常。
《人世间》多少还有个娶了高干家庭女儿的哥哥,怎么说也是有点背景了。
《福贵》真就是,普通百姓苦苦挣扎生活,是很多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四个一线城市和其他省会城市加起来才几亿人,中国那么大,为了赚钱工作苦苦挣扎的人还很多很多。
做人做到最后,不是仗势欺人,不是趾高气扬沾沾自喜。
而是,已识乾坤大,尤怜草木青。
是对比自己弱者的同情和关爱,是独善其身,也是兼济天下。
第一次看这部剧是11年前了,今天偶尔翻到,心头一震,很多情节依然历历在目,《福贵》,原来我还记得你!
《福贵》是根据余华小说《活着》改编的一部电视剧,这部小说还改编了同名电影《活着》。
今天,我不谈小说,也不评电影,只说说我10年后还记忆犹新的这部《福贵》,这个福贵。
徐福贵,地主徐老爷的独子,徐少爷,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喜欢男扮女装唱花鼓灯的无赖,偏偏娶了城里粮仓老板陈掌柜的女儿,上过洋学堂的眉清目秀的淑女陈家珍。
娶妻生子后的徐福贵依然本性不改,不只贪玩,还好赌,直到赌光百亩贡田和全部家产,气死了老爹才醒悟,生活原来可以两个样。
从少爷到佃户,徐福贵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为母亲买药途中被抓壮丁,死里逃生后回来,母亲已不在,女儿凤霞生病后变聋哑,儿子有庆帮人输血过多死在了医院。
女婿二喜在做爹的当晚掉进河里再也没有爬上来,女儿凤霞随后在工地出事而亡,妻子家珍因劳累过度、营养不良犯了软骨病,也先他而去,最后只剩下外孙苦根和一头老牛陪他活着。
(小说里连苦根也吃豆子被撑死,结局悲到透凉彻骨,没有给福贵任何活着的希望。
) 经历了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迁,福贵的一生也跟着艰难起落,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只要活着,就是快乐。
这部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我不必论述,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虽没经历,但并不遥远,也不陌生。
说说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和片段吧。
一个是福贵家村口的那段只能容一个人过的独木桥样的河坝,出村进城都要经过它。
福贵进城跳花鼓灯、福贵迎娶家珍、福贵挑着一担铜钱还赌债、有庆上学后不归路、二喜失足处……这条狭窄河坝几乎贯穿了福贵的一生,每次经过都是小心翼翼、颤颤巍巍,仿佛一不小心就活不了命。
一条河坝,一辈人生,再窄也要小心走,再难也要认真过。
二是两个情节。
年轻时还是少爷的福贵,逃学、逃打都是家里的长工名叫长根的背着他跑,连走路都懒得走,活生生一个娇生惯养、不学无术的泼皮。
中年福贵,家破父亡,食不果腹时,毫不犹豫地背起了逃荒行乞投奔他的长根,告诉他:“有我吃的,就不会少你一口”。
无论是他背你,还是你背他,感动我的不只是你们之间的主仆情分,而是你们都还活着。
三是一块红手帕。
家珍临终前从怀里掏出一块红手帕,这是福贵当年跳花鼓灯时留给她的,家珍说“我现在知道你当年为什么要把这块手帕给我,你是留给我擦眼泪的”。
凄风苦雨几十年,为他生儿育女,又一个个失去,少爷也好,无赖也罢,富贵也好,贫穷也罢,这个女人就这样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跟了他一辈子!
福贵说“你就是我的福,你就是我的贵”。
福贵又跳起了花鼓灯,阴暗的小屋里,从窗口照进的光正好打在那块红手帕上,格外耀眼……
现在还记得结局,最后就只剩下福贵和小孙子。
女儿,儿子可以说都是死于非命啊,特别是小儿子,分明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却因为救人给人献血,自己失血过多死在了医院,本来可以有望成为大有前途的运动员啊。
生活真的太残忍了,几乎每次都是在看得到希望的时候,又给这一家人带来重击。
拍的真的很好,感觉就像是经历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代人的故事,其中的是是非非,谁对谁错又怎么能说的清楚呢?
每一个都是可怜人啊,所求多么简单,只是能够活着,只能说是时代的悲剧啊,和平不易,珍惜当下。
小时候电视上看过,那时也就十来岁,看不懂,只知道福贵败家,一辈子都在埋葬亲人,很凄惨。
后来老婆在读余华老师的另外一本书《在细雨中呼喊》,聊到一些情节,忽然想起这部根据余华老师《活着》改编的电视剧,便找了资源,四天时间追完。
重温下来,这部剧就是底层农民视角下的近现代史。
福贵作为地主家的败家子,生在20世纪初期,个人估计大概是二三十年代。
1945年,抗战胜利。
结婚5年左右(依据:5年贡米契约到期),少爷福贵让胖妓女背着去给岳父请安&借钱赌钱,遇到抗战胜利,国军进城。
1945-1946年,解放战争。
败光家产后不久,遇上解放战争,福贵进城请大夫,结果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被迫跟着部队走了两年多,终于被解放军围困,投降后靠着解放军团长给的两块银元路费,这才回家和亲人团聚。
这时差不多1948-1949年。
1949年,渡江战役。
福贵正在种田,就听说解放军打过长江了,这是渡江战役。
然后炮火声没响多久,解放军真的来了,划成份,以1946年为界线,败光家产的福贵就成了贫农,分到五亩地。
接着抓到搞垮福贵的新地主龙二,砰砰五枪直接枪毙,龙二死前对福贵说:“我是替你死的。
”这句话成了福贵心里的阴影。
1958年,人民公社化。
福贵所在的徐家川开展公社化运动,村民粮食交公,共同劳作,吃大食堂。
福贵还把儿子养的两只羊送到公社,儿子舍不得,天天去公社放羊割草。
紧接着全民大炼钢铁,没有铁矿石,福贵就出了个馊主意:既然都吃大食堂,自家的锅没用,各家各户把锅砸了炼钢。
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
北方自然灾害,南方各省又攀比虚报粮食产量,于是南方粮食都被运到北方去,原本产粮的南方省份,大批农民逃荒,福贵跟着村民出去跳花鼓灯讨粮。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告一段落,救济粮运来了,但是福贵的老丈人因为把口粮都给了福贵的儿子女儿,自己没舍得吃,攥着窝头饿死了。
1961-1962年(估计,依据:福贵儿子是1946年败光家产后出生的,这一年他15岁。
而且有提到别的老师还没回来,学校里只有体育老师,说明是饥荒刚结束不久)福贵15岁的儿子跟着去医院献血救产妇,因为护士和医院的疏忽,福贵儿子抽血过度死亡。
1964年,农业学大寨,徐家川村民修梯田。
1966年,文化大革命。
福贵被工作队重新划成漏网地主,后来因为儿子被医院抽血害死,福贵以受害者家属身份参加批斗会,结果被工作队以漏网地主身份抓起来批斗,然后村里每天干活前,都要形式主义的搞一下“地头批斗会”,打倒地主福贵,福贵演得很卖力,大家伙都看着乐。
1976年,“四人帮”倒台,福贵女儿曾经的初恋当了副县长,副县长给福贵平反,恢复名誉。
并否定徐家川学大寨修梯田的必要性。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副县长让村民专心种原有的贡米田,因此被免职,回到徐家川和村民种地,夜里召开村民秘密会议,副县长、福贵老两口以及参会村民17人在保证书上签名,地处安徽(依据:福贵儿子的省体校录取通知书上,学校名就是安徽省……)的偏僻山村徐家川,开创性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上是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签字)。
好棒的剧,少年时代和好友网吧包夜,他们打了一夜游戏,而我。。
看了一夜福贵。
剧情太残酷真实了。
演员的演技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
现在的电视剧动不动就70集,音乐动不动就十来首。
相比之下,这剧短短数集,两首音乐婉转人世悲观,简直可以封神。
看了那个时代人们在天灾人祸中艰辛辗转,充满了感慨感动,也让我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了勤俭满足,这对我来说也是笔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我的福,这就是我的贵!
早期福贵的不争气,中期的悔改,后期的安稳,都让人看的时候很感慨有庆死的很冤,当事人不知情,老师不知情,按理就该让医院承担责任,却在一次次推阻中困难重重二喜死的冤,回家报喜就被河淹死了,明明刚刚要好转凤霞死得冤,本来可能生活会一步步走向新时代有些人说是福贵的锅儿女背,我认为不对,富贵有错,但也自己吃苦果了,有时候人的命会被时代裹挟,不由得个人扭转,富贵一生过得忐忑,却也圆满,有儿有女有爱自己的老婆,有一处田地,活的比他当地主要滋润的多,当地主的他完全没有魂,哪怕娶了陈小姐,也不去珍惜,被龙二和潘家骗去整个身家,却也因祸得福在后续活了下来,几番运动下,儿子去世,女婿去世,女儿去世,老婆去世,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是他至关重要的人,他会不伤心?
不,只是他需要挑起担子,他要为孙子而活下去,徐家需要他,他的心里有一个梦,梦中鸡变成了鹅,鹅变成了羊,羊逐渐变成了牛,生活就这样有了盼头从福贵身上有太多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又有太多需要警惕的地方,看懂福贵,就有可能有福有贵
还记得第一次看《福贵》的时候是在很小的时候,那时候跟着爸妈一起看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到现在长大了,拜读了余华先生的《活着》这部书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温了一遍这部电视剧,不禁使人热泪盈眶,感触颇深。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电视剧《福贵》通过讲述地主徐福贵跌跌宕宕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饱经沧桑的福贵,经历了磨难的一生,从衣食无忧的富家少爷到最后一无所有的孤寡老人,在送走了儿子、女儿、老婆的他最后只有孤零零地与老牛为伴,然而他依旧是那样乐观且豁达地活着,完全出乎人的意料。
电视剧中则更是通过多次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与福贵乐观豁达的心境相衬托,着重突出了活着的意义。
即便经历过再多的磨难,生活给予我们再多的伤痛,也依然要有乐观豁达的面对生活的勇气。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的本身就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大意义。
还好电视剧的最后,编剧保留了苦根的存在,不至于让福贵一个人孤苦伶仃, 徐家也还留有最后一份希望。
“他能把我们老徐家的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养大了变成牛,我知道他准能。
”或许终有一日能有鸡变鹅,鹅变羊,羊变牛的那天,我们相信他能做到。
电视剧《福贵》所处的时代历经国共内战、土改、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新中国成立时期的重大事件,有人说福贵身上有那个时代的缩影,有人说福贵是时代的产物,但就我来说对于类似于福贵这样的农民的来说,远离城市的他们,有的只有“上面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遵从,他们远离政治中心,他们不懂文化,他们最关心的就只是粮食的收成问题,就只是一日三餐的温饱而已。
对于我们来说,对于类似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或许最大的福贵就是好好活着。
就像片尾歌词唱得那样:“福贵啊,福贵,谁福谁贵。
福在那无求,贵在实惠。
花鼓声声唱江南丝雨,喜怒哀乐听小乔流水。
五福临门是天上的花朵,大富大贵那只是铁树的花蕊。
福贵啊,福贵,啥叫福贵,福在平安,贵在滋味。
莫道是天上神仙就好,活在人间实在最美。
平常事,平常心,平常的人,好好地活着那就是百姓的福贵。
平常事,平常心,平常的人,好好地活着那就是百姓的福贵。
”
编剧太神了,加的角色没有一个多余的,改编的很好,跟原著相比,少了一分命运多舛,不,是历经人生的冷漠,多了一点希望,对于大多数爱大团圆的观众来说这个结局已经很好了全剧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人物塑造都是很立体的,在我之前看好多遍活着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演员演是怎么样,没看过张艺谋的电影,看了剧照,我觉得巩皇还有葛叔的气场不适合家珍与福贵,可能是别的角色印象太深刻了。
剧版我觉得陈创演得太好了,他完全演绎出福贵有一点单纯,没心没肺,但是又有点狡黠抖机灵,憨但是不憨厚(后期干活多了有内味了)大姐演家珍我其实有点不太能接受,因为摇晃的红酒杯太深入人心了,看下来我发觉她就是家珍啊!
她能发现福贵的特别,能勇敢掀开帘子嫁给他,能胸怀大物福贵都那么讨厌她还能冷静从根本解决问题,我最最佩服的是家珍的坚强,软骨病她也扛下来了,撑到了最后一秒,她可不止活了两个月,她还活了几年呢!
大姐在里面哭戏太好了,哭二喜那里我真的哭了,听到二喜被淹死她的情绪那里就铺垫很好,她真的很喜欢二喜,要不然怎么哭得那么撕心裂肺,让我想起了我伯母喊魂的时候凤霞在剧里面也是有蛮多CP的,胡凯,张健,还有罗医生,二喜。
胡老师和她真的差了点,也许不是,胡老师更在意的是自己,他喜欢凤霞,但是可能没有太爱,我能感觉到如果二喜是他,绝不会去山区独自痛苦好几年,不会拉过她的手后痛苦倾诉颜莉莉的死不是他造成的,他的心理包袱太重了,他也是很在意别人目光谈论的,他需要被拉一顿(有庆快来,你胡老师作妖了,快来冷落他一阵子!
)而二喜不同,他是瘸子但是他根本不care周围人谈论什么他只在意与凤霞有关的谈论,凤霞作为一个聋哑人,本来就是弱势一方,怎么去拉一顿胡老师呢?
如果胡老师没有被议论,内心谴责而逃走,他们在一起也不会很好的,至少不会像和二喜一样好,凤霞那一段日子是很幸福的,(虽然我是颜狗,对于二喜有时候对凤霞的亲密还是接受不了,略微)二喜很能考虑凤霞,买东西买全套,邻居推荐买毛线织衣服也是,如果他不是知道凤霞会喜欢并且会织的很好他会答的那么干脆吗?
这种男人除了脸身材这种在婚姻里根本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差一点外,简直是完美,对周围也是热情洋溢,对妻子更加爱怜,又爱又怜,出手大方,工作能力强,脑子好使,心思细腻……哎呀二喜太值得夸了!
但是我们凤霞也是很好,学什么都很快,善良,孝顺,勤劳(这样概括太干了,但是她真的做得比这些形容词还要好)。。。。
突然觉得她跟胡老师也不错,她给胡老师洗衣服我尝出一股细水流长的味道??
张健也好,罗医生也好(这个难对付的就是固执的“恶”婆婆)凤霞演员王雪菁长得很好看啊,为什么没演戏了,她秉承了聋哑人这个概念,从头到尾没有出戏的时候,有很多高光时刻,她聋哑但是不瞎,也是心思细腻。。。
满仓也好,很仗义,勤劳,我还以为后面会变一点,至少自私一点?
但是,人,坦坦荡荡这部剧如果老实按原著绝不会这么精彩,小说其实你看好像在看流水账一样,就是很贴近生活,偶尔来点戏剧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导演让我们感受到他们都是人而不是服务主题的工具人(小说也不是工具人哈)
🤢
补标。小时候和家人在电视上看的
和电影《活着》一样,拍的都很好,但归结到底,还是因为余华作品本身底子好的原因。
个人觉得,这是余华《活着》目前最好的改编,比张艺谋的电影还要好的多。当时还小,不知道谁叫余华,也没看过《活着》,但这部电视剧真的催人泪下。
神剧之一,非常好看!本片是余华《活着》的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完全不同,有一种痛是温水煮青蛙,这就是本剧带来的效果。陈创,刘敏涛等一众演员,带给大家一出真正的人间悲剧。
节奏慢 看不下去
为啥分这么高,淑芬打的分吗?福贵怕是把好运都占了,才让其他人都倒霉
福贵的福在家珍
所有的苦难尽可一家人霍霍~~~
如果能给负分的话…可惜不能。
三颗星也许不太符合主流,但也许更加符合主流。看到16集弃。也明白了为什么叫福贵,而不叫活着。
从没想到这样题材的一部剧会如此吵闹,不是唧唧歪歪的吵而是哼哧哼哧的吵,从喊口号无缝接下一个口号,你以为能听到一曲时代悲歌或是人的挽歌,最后只嫌我朝“贤明”太多。这戏的底色无一丝原著的苍凉,在他的叙事下人的苦难什么都不算,人民做的选择并非无奈,但牺牲却是必要的呀,生活总归就像徐家川那遍地的麦田,落满山黄花朝露映彩衣。最惨的就是陈掌柜,他才是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却不得善终的,唯一的好人。
小说,电影,电视剧都看过,觉得电视剧拍的更好,尤其是让苦恨活了下来,给人留着一丝希望,希望,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做好的东西,人活着便是这样!
记得看归一两集,但剧情忘了,就记得富贵由年轻变老
我觉得这个版本的比电影好
补评,电视剧版《活着》看完我就一个感觉,陈创的演技真好。
男女主角太出戏了 福贵傻的有点过了
一个民族走到现在,愿那些曾经的苦难都化作今日的智慧,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多的不言,片尾的歌曲真差,其它的还正在看,看完再琢磨
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