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期盼着娘道的评分出来,刷微博看到于毅转发的岳丽娜的微博知道了3.7分,她们觉得很耻辱甚至很冤枉,微博原文:“我的粉们从来不打扰我,也不好事,他们专心看剧、用心感受,因为他们懂得这才是对艺术无尚的尊重,对影视文化的无声致敬。
我们不炒作,只是想把精心制作的故事讲给你听,让更多喜欢它的人知道,我们这样一群傻憨的从艺者一直在努力。
这张图片是耻辱。
但是我认。
”精心制作的糟粕也是糟粕啊亲爱的!!
我特别努力为你出了个恭,你居然嫌臭?
别的都不谈,就是这种让民智倒退,开历史倒车的戏,我永远也不会支持。
郭靖宇导演说他是批判封建思想的,目前没看出来哪里有批判,倒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曾经被问到为什么这部戏里没有杨志刚,他回答说,帮了弟弟15年,算对得起祖宗了。
他的心里认知里就是这些东西,否则也写不出来。
下次这种戏我希望评分更低,更多人抵制。
首先给一星,是因为逻辑太差了,故事太狗血。
很多剧情发生时,我都是问号脸。。
女主角所受的苦难是那个悲剧年代造成的,但是电视剧看到现在,有对那个时代的批判么?。。。。
有的只是对女主角的认同、赞美和歌颂,她是如此的洁白无瑕,傻白甜到行为都有些莫名其妙。。。
其实她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行为是因为懦弱、无知。
明明一身缺点(当然这是时代造成的),可是导演总要用善良来解释她的种种傻*行为,所以她就完美了。。。
导演诠释这样一个女性角色时,站的立场是“她这样的女人真的值得赞美歌颂和被保护”而不是“这样的女人真可怜,但她为什么这么可怜呢?
”时,这个片子就出问题了。。。
当然,这就是一个片子,大家也不用太抨击它,上升到女权我觉得都有点抬举这部剧了。。。
我身边的阿姨和叔叔们确实挺喜欢看的,我或被迫或无意的看了一点,也大概能理解妈妈辈的人为什么喜欢。。。
我们的爷爷奶奶那辈人,大多生育多个子女,当时的社会生存环境也没有现在这么优越。
其实我们的父母并没有在他们的父母那里得到太多的精心照顾。。
我的妈妈辈的阿姨们,包括我妈妈,她们从小就是在这种相对传统的社会环境下长大。。。
她们勤劳忍耐,无私奉献,对上感恩,对下负责,虽然偶有和上一辈的纠纷,但是由于她们的妈妈和婆婆更传统,所以她们总体上还是隐忍的,克制自我的。。。
可是她们的儿女,却又在相对开放的现代社会成长。
信息社会,你轻易地就能获得各种资讯,你轻松的就能学会新鲜事物。
你过早的就接触了太多人的想法,并比上一代更年轻时就形成了自我认同。
你心理上不再过分依赖父母,哪怕你经济上还得依赖他们。
这就造成了,相对于我们的爷爷辈对父母那辈,我们这一代人明明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但对待父母的感恩之心却远远低于我们的父母对他们的父母。。。
所以他们渴望被赞美,被认同,虽然任劳任怨,但是他们希望自己的付出被别人认可。。。
(就好比爸爸妈妈过生日,嘴上明明说什么都不要买,太浪费钱。。。
你要是真没买礼物,他们是真伤心。。。
你要是买了,他们恨不得炫耀的整个小区都知道)娘道这部剧就赞美了,就认可了。
他们喜欢看也很正常啊。。。
所以啊,也不要奇怪为什么收视率那么高,豆瓣评分却这么低。。。
那是因为我们的妈妈们不会用豆瓣,要不然就凭她们吵遍菜市场无敌手的能力,我们是万万论不过她们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写到这里突然想说,妈妈我爱你。。。
但是我真的很不喜欢娘道😂😂😂
最近有部神剧《娘道》火了。
在一片惨淡的卫视剧收视景象中,《娘道》杀出重围,收视率一度破2。
#陪爸妈看娘道#也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
但一边是该剧收视的火爆、在中老年观众群体中的流行,一边是该剧糟糕的口碑。
《娘道》目前在豆瓣的评分2.8分,13000多名评分者超过80%的人给了一星差评,原因是该剧“三观不正”“三观有毒”。
《娘道》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按照该剧的宣传语说的,“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
这是一位身处乱世之中的母亲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
“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娘道”的别称,其实是“女德”。
比如,该剧女主角瑛娘一心只想为夫家“生儿子传宗接代”,给两个女儿取名招娣、盼娣,期待着第三个孩子是个儿子。
在生第三个孩子时,瑛娘难产,但她却坚持保小,并说:“我这条贱命算什么,只要能给二少爷生儿子……”瑛娘信奉“三从四德”、男人是天、女性是生育工具、女性的职责是传宗接代、母亲必须为子女牺牲一切等信条。
瑛娘是“女德”的典范。
应该承认,“女德”的存在有其历史根源。
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父权社会,男性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女性处于劣势与服从的地位。
女性无法单独在社会上获取生存资源,比如,女性不能经商、不能读书、不能考取功名,她们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
这时,女人就和房子、牲畜、土地一样,是男人的私有财产。
古代对女性的要求是“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幼,都是以讨好男权为核心的。
女性必须通过道德上严格自我约束、甚至是在男性面前的自轻自贱,来获得男性的认可、宠幸以及其他的生存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进程不断推进,尤其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女德”更是被彻底丢弃到垃圾桶里,很多年轻女性根本不信这一套。
也正因为如此,《娘道》这一“封建男权复辟”的作品的走红,才跌破年轻人的想象。
但《娘道》就是红了,它折射的是,封建男权思想在当今社会依旧具有深厚的土壤和广泛的信众,现代女性客观上依旧没有彻底摆脱“女德”的束缚。
比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经济自由、独立自主的单身女性,会遭到逼婚压力;可如果她们结婚了,也会被逼问“什么时候生小孩”;生了小孩之后,依旧有人问她们“是母乳喂养吗”“什么时候把工作放一放”……也即,女性首先是被视为“工具性”的妻子/母亲,而不是一个有着尊严、平等、自由、自我实现等权利诉求的个体。
即便女性主观上想追求自由和平等,但社会给她们设置的障碍物太多了。
《娘道》越红,证明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还很远。
值得一提的是,反对“娘道”,并不是说女性就不能回归家庭;当然可以了,但它的前提必须是——这是女性的自主选择,更重要的是,回归家庭的女性与男性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依附和顺从。
倡导“慈母”“孝女”“贤妻”等美德固然没错,但它们永远不该成为压迫和剥削女性的遮羞布。
——首发新京报沸腾——
有人说这部剧宣扬了封建糟粕,所以不好。
反驳的人说那个社会就是这样的。
虽然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反驳的人有没有想过,你们并没有反驳到点子上。
给这部戏差评的人或者说这部戏是宣扬糟粕的人,其实并不是说不能有封建糟粕的剧情,而是反对宣扬。
也就是说,编剧导演们,你们可以通过封建糟粕的剧情让观众明白这种封建糟粕是要被批判的,但是可惜的是这部剧演到了现在快三分之一了,你会发现似乎编剧和导演的目的并不是批判封建糟粕,反而是沉浸在受虐的变态快感之中并且走不出来了。
所以说封建糟粕的剧情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目的,这部戏演到现在,瑛娘是越演越惨,一个接着一个,就连自己的亲哥都要把她们母女四人卖了,这种没完没了的受虐到底想表达什么?
这部剧到底想表达什么?
难到就通过这个来表达母亲的伟大?
表达所谓的娘道?
其次,这部剧最大的失败,最让人烦感的就是它一直在宣扬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好人,其实这就有一点过分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部戏让你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好人,里外里就隆福一个好人,连她亲哥都要出卖她,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出卖。
虽说过去封建社会人压迫人的情况很常见,但是我相信不管是什么时候好人总比坏人多。
这编剧心理要有多阴暗才能编出这样的剧情来,为了虐而虐?
为了黑而黑?
说到底就是编剧你编得太阴暗了,并且沉浸在无限受虐的快感之中并且走不出来了,不光让这部剧的主角看不到希望,连观众也看不到希望了。
一部剧你让观众都看不到希望了,你说是不是最大的失败。
更新: 整个剧最恶心的就一直装,人物没有一点灵魂,全靠装去表达所谓的“娘道”,其实大家可以好好的回忆一下剧情,她根本就从来不懂怎么做一个母亲,所有的剧情都是打着母亲的旗号表现她强烈的人格分裂,她自己的四个孩子以及小五最终悲惨的命运都来源与柳瑛娘的人格分裂。
本以为后面可能会有所改观,现在看来是烂到底了。
这剧已经50集了,我已经不可以再改1星的评价了。
说句良心话,这剧演员演的怎么样还在其次,主要是剧本太烂,连累了演员。
这剧更不是社会背景的问题,还是剧本太烂,让社会背景和所谓的封建糟粕背了黑锅。
希望编剧今后先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学功底,其次作品要反复推敲,什么边写边拍根本就是对电视剧行业、观众、演员的不尊重!
更新二:今天这集柳瑛娘竟然帮隆万氏说话,就算你柳瑛娘宽宏大量,那萧姑的死怎么说?
隆老夫人说欠招娣和盼娣的,马上柳瑛娘就说你怎么能说隆家欠她们的呢?
我真的晕了。
竟然还说不是宣扬,被扔黄河,被赶出家门,差点死在法场,念娣差点被扔到河里,这些都是误会?
这洗白洗的也太苍白无力了吧。
整个剧就是在歌颂隆家,这种剧还说不是宣扬封建?
这戏的逻辑更是一塌糊涂,请问这剧的前半部和后半部是一个剧吗?
人物角色还是一个人物吗?
那些说这剧好的,你们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说整个剧情线索逻辑正常吗?
最后我还是想问,这部剧到底哪里是在讲为娘之道?
我除了看到她教育孩子封建糟粕和是非不分以外真的没看到什么为娘之道。
更新三:这剧有一个最莫名其妙的地方,就是原本这些封建地主老财们,迫害老百姓从来不眨眼,可莫名其妙的最后被洗白了,而且不光被洗白,最后还成了伟大的人;而那些被迫害的穷苦大众原本应该想办法站起来抗争封建压迫争取平等的生活,可最后不光不抗争反而越跪越低,最后竟变成了跪舔。
更新四:这剧已结束,原本以为后面10-20集能出点彩,最终还是让人失望了,这部剧可以说是一集不如一集,到最后感觉编剧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就草草收场了,先不论女主在日本人控制下的孝兴可以来去自如,就凭女主最后的“你是娘唯一的儿子,你才是娘的命根啊”这句话就无法让这部剧回光反照。
同时这部戏在转抗日神剧上也是彻底失败,如果后半部算抗日神剧的话,那它连入流都入不了,甚至我觉得有辱“抗日神剧”这四个字。
最后整个剧在柳瑛娘老了的面孔下结束,让人感觉结束的莫名其妙,让人感觉这部剧可能就是一个老太太做了一个荒唐奇葩的梦。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说这部剧是宣扬糟粕,那这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整个剧本的逻辑错误太严重,剧本对每个角色的描写偏差太厉害,角色人物前后矛盾突出,角色演绎粗操肤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更是没有表达出来反而跑偏了,似乎导演和演员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么就冲冲结束了。
整个剧就像郭导自己说的一样是边拍边写赶出来的,所以这部戏看不到真正用心的地方,虽然说对于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应该尊重,但是也希望郭导今后出的作品能多打磨多润色,给观众多一些精品。
我特别反感这个导演和他捣腾出来的这篇东西。
我并没有那么反感娘道的三观,我极度反感这位导演在这篇营销稿中体现出来的人品和三观。
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实名曝光电视剧行业购买收视率的现状”。
有人买收视率、有人买水军黑别人,我相信。
这些都是事实,都是不证自明的东西。
如果这篇文章只谈了这些问题,我会相信这人的描述,并且基于对这部分描述的信任对作者本人的人品给予一定程度的信任,从而相信他给出的各种细节。
很可惜,这篇文章写得太多、给的细节太多、想要达到的目的太多。
当我从他的描述中找到了严重不合实际的事实时,我不再信任作者。
当我再次仔细阅读全文后我发现,通篇描述都没有事实支持。
我开始觉着这是一篇营销稿,恶意极大,营销逻辑清晰的营销稿。
导演给了我们一篇剧本大纲。
这个剧本里面,购片主任(官僚体系中的吏)和某个具体的典型的恶毒资本家被立为反派,所有过错归于这两个人。
通过奇谈化的夸张,导演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反派资本家。
收视率想让你0.2就0.2,想让你2就2。
手里握着水军,白的说成黑的好的说成差的。
乍看上去很抓眼球,可惜举例不当、剧本过时、夸张过度,透着假。
买收视率有没有那么神奇,我不知道。
130万单集的购买费用能不能要90万回扣,我也不知道。
天盛确实就是不好看,娘道真的就是三观过时。
水军能洗微博,豆瓣不是那么好洗的。
正反对立是相当好用的电视剧表现方式,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目了然。
这两个人是坏人,按照电视剧的逻辑,与他们对立的都是好人。
广电没问题,上层一点的官僚(台长)没问题,作出三观不正的电视剧《娘道》被豆瓣差评的导演(他本人)没问题,演员拿走过多片酬自带编剧现场改剧本把一部大投资的电视剧毁了,播出时口碑收视双双崩盘的天盛长歌也没问题。
他们都是被资本迫害的无辜者。
二元对立是过时的电视剧剧本逻辑,不是真实世界运行的逻辑。
真实世界可以是狗咬狗,这也是我对这篇文章背后博弈的认知。
从我的内心而言,针对这个剧本里面的反派,我更趋向于不评价。
没有证据不吃瓜不定罪,是我的习惯。
对于剧本中的正面人物导演本人,这段耗时一小时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我的态度。
这篇文章营销感很强,针对网络阅读习惯炮制。
有足够的爆点(资本、巨大的黑色收入、手握实权又难缠的小吏),有足够多的足以引发读者共鸣的描述(水军、买收视、电视剧不好看了)。
引导阅读、引导讨论、煽动情绪,都做到了每个细节。
例如那些不点名爆料,瞅着很像是利用窥私欲提高文章阅读量和讨论度的做法。
经常见到爆料的营销号和狗仔用这种。
以作品观人,以此剧本对彼剧本,我认为这个导演编剧能力是扎实的。
他明白市场,他能搞定很广泛的读者(观众)群体,他的作品适合电视剧,适合无脑杀时间更适合廉价的喜怒哀乐排毒流泪养颜。
这些不是讽刺不是反话,阿姨妈妈的电视剧做到这些就足够了。
三观?
他也没教唆观众反社会,觉着封建糟粕的观众群体可以不看。
并不是所有电视剧都必须成为文学作品。
这个电视剧的三观踩着豆瓣酱喜好的盲区,被差评,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抱怨一句,然后双方互不干涉互不影响。
我不喜欢这个人导的这部戏,我尊重这个导演的思维习惯和专业能力,事情本该是这样的。
当剧本照进现实,我对这个人的认知瞬间转了180度。
剧本中的人物只是剧本人物,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被爱戴被祭天。
都是人设而已,都不过是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
当剧本和“真相”捆绑,红脸的关公和白脸的奸臣都有了具体真实的人物。
演关公的自己做导演自己做编剧自己发表作品自己在网络上推广。
我无法理智判断这个东西里面真相占比到底有多少。
我觉着自己看到了血淋淋的“斗争”。
我觉着这个导演的问题很严重,做人很恶心。
鉴于没播几集,先说说我目前有限的观感吧。
摄影,调色严重跟不上时代,场景廉价这我就不多说了。
三观的问题我也不想谈,这都是小事。
我只想说这帮人这个团队凑到一块,从当年的那个《打狗棍》我就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到现在竟然变本加厉了:影视剧和话剧的区别问题。
这帮人这哪是在演电视剧,根本就是话剧啊!
不论从台词,语调,表情,动作无一不是话剧的路数。
我们都知道,话剧的表演风格动作都比较大,那是因为在小剧场里要让看不清演员的观众也能充分感受到表演的魅力,然而在电视剧里这是行不通的。
用话剧的风格照搬的电视剧里只会有一个结果:浮夸。
在面对话剧和影视剧这两种舞台时正确的作出区分并处理也是贵圈从业人员基本的能力和素质。
平常有些影视剧我们也会说哪哪哪像话剧,但是起码多少人家在表演时还是会有些收敛,而郭靖宇的组愣是完完全全的把话剧搬过来了。
就拿昨天那集隆家私设公堂举例子吧:就一头撞死的老太太的那一场表演,老太太那表情,那肢体语言,那台词念白。。。
我以为看样板戏呢,看的我鸡皮疙瘩掉一地。
我话说的再夸张也没有她演的夸张,浮夸说的就是这个。
这么浮夸的表演还给了一堆近景,居然还有几处急推镜头,我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是,演员、导演,编剧、制作大家拍个片子都不容易,但这到底是部什么年度大烂剧??!!!!! 因为要陪着家人一起看,但看到现在真的忍不了了。
不玩豆瓣,但这部剧,我一定要评价出我的观影感受:我看的时候就想说女主要么是金主推荐,要么就是攀关系上位的,结果一看还真跟导演是夫妻关系??!!! 每天剧集一开演,女主隔几分钟就吊着嗓子,极度夸张悲愤地说台词,感情生硬不说,是要唱戏还是要骂街?
演技各种尴尬,假哭。
有些情节还能够理解你大概是想演出个什么效果来,但女主演的就跟平民制作剧里没有演艺经验的路人演员是一种水平。
我不知道是因为你人到中年,养尊处优,没有磨练演技的原因,还是什么原因,总之就是让人看了分分钟跳戏。
演员整容不评价,但是这种程度已经影响到你演艺事业了,面部表情无比僵硬,四十多岁的年纪配上整容网红脸的违和,也总是分分钟让人出戏,想吐槽,看得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角色被关进大牢,依然能够穿戴整齐,妆容精致,头发不脏不乱,脸上没有半点儿灰尘,这拍的究竟是个啥子嘛。
我还特地去看了女主的微博,包括底下的粉丝评论,粉丝说豆瓣上都是恶意评论,女主说豆瓣上给出低分影评的都是心术不正的人,哎,说到这儿我真的是...... 到底为什么对自己如此这般自信??! 评烂剧都怕你们骄傲,说的就是你们这种不敢承认创作失败和演技失败,还要掩耳盗铃,听不得大众反馈,自命清高地说别人心术不正的影视人!! 剧本本身情节发展经不起推敲,主人公光环——无敌闯关模式开启,剧情狗血不说,而且还一直都在挑战观众的智商下限?
三观不正,除封建糟粕之外,还有一些人物的情节设定也很是让人匪夷所思。
五毛钱不能再多的特效,播出时间段还占个黄金档??!!!! 观剧的还大部分是些中老年人,有些甚至是全家人(包括孩子在内的观众)一起看,这、这不是误导大众是啥 ?!!!!!
这部剧的受众就是我们父母那一代。
小时候陪妈妈看《渴望》,幼小的我总是嘟囔刘慧芳好!
小姑坏!
我爸也把刘凯丽当女神,还说这个女演员拍完这部剧后收到了雪花般多的求爱信。
刘慧芳从小生活在传统劳动人民家庭,软弱贤惠,任劳任怨,善良贤惠没有主见,记得好像还为了沪生放弃高考。
其中王沪生他姐,也就是小姑,有主见,做事干脆,虽然里面经常听见她对小市民的嘲讽,让我们一家恨得牙痒痒。
时间回到2003年左右,初中的我看到电视剧重播,看了几个片段已经开始烦刘慧芳了,但是我爸妈还看得津津有味,我爸爸又感慨,“当年这部剧播完,刘凯丽收到雪花般的求爱信”。
父母那代的审美已经根深蒂固了。
前段时间2018年上海开进口博览会,电视台新闻还在歌颂里面某个保安老婆后天生孩子,但是“舍小家,为大家”我们要像他学习。
可见那代人长大了,价值观还在那里。
中国女性地位低,深有感触,读《三国演义》里面刘备逃难到一农户家,没有肉吃,农户把自己老婆杀了刮肉给刘备吃,刘备知道了“感激流泪”,曹操知道了歌颂农户送了一万金。
想升这个农户做官,那个农户说“老母亲没有人养,我要照顾她”。
从这个小故事,看到婆婆和老婆对于男人的意义。
我有时在想,这个被杀的老婆换成柳英娘,她肯定乐呵呵,娇滴滴地说“我这条贱命算什么!
”把手伸出去给老公刮肉。
我们从这些背后的现象看看,谁写的剧本给谁看的。
满足了谁的审美心态?
我们的愤怒说明了自我独立概念的生长,也是一件可喜的好事。
最后借用《少年中国说》一句话: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
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还在你我,不在那些人
清纯好不做作的女主,她用她那封建、圣母和双标狗的核心价值观,为我们诠释圣母和封建是多么的可怕,它会让你身边的人倒霉至极,包裹自己。
很好地批判了圣母婊,强烈推荐圣母婊们观看本剧。
导演在选演员这方面也很棒。
为什么选一个整容脸为女主呢?
因为这样才更能生动形象地演好圣母婊。
希望早日破2星,为什么会这么低分呢?
在这里引用豆友“naomi”的评论:最主要的,就是黄金时段各频道投入太多。
希望导演以后再拍这种剧,吸取教训,不要晚上黄金时段播,你下午播,只有七老八十的老人看,那就没有用豆瓣的小可爱过来打1星了,眼不见为净,不用被家里老人逼着一起看这难看的剧,大家双赢,岂不是很棒。
为什么豆瓣没有负分?
周末陪媳妇做眉毛,美容店里放着这破玩意儿 我全程带着耳机看《风骚律师》偶尔瞟了几眼屏幕!
卧槽,等一下,浓浓的马桶台黄金时段风格 !
卧槽,女主穿着囚服在牢房!
卧槽,女主穿着囚服在牢房救了个男人,看字幕应该是救了她的小叔子,但是她小叔子不知道她是谁!
好的,女主在熬鸡汤,一根橡皮筋插到她小叔子的嘴里 ,灌!
女主在蒸包子!
牢房简直就是她家厨房!
女主又熬鸡汤 女主过了这么久,囚服还是那么干净!
女主过了这么久,妆容一点没花!
一分太过分了,没什么没有负分!
价值观什么的,没看全剧不懂,但是我觉得,我的智商感到侮辱!
这不是牢房,这一定不是牢房,这是我们公司的食堂
完全没看出来是拍来反封建的,我只看到重男轻女,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圣母光辉……
恭喜张少华成为我最讨厌最恶心的中国老太太。
看了两集先评价一下,觉得三观有问题,重男轻女,小时候都挺好看,长大怎么都长惨了。
挺好看的,这个分有点吓我😷
向黑恶势力宣战
看了半集 传播的思想就是男孩是宝 女孩是草 搞不懂这种剧咋过的审
我打五星,因为这部剧现实,你不能指望拍旧时代的三观和现代三观一样,那个时代,母爱做到这样,已经足够伟大了,个人觉得,豆瓣分低只是因为老一辈的人不上豆瓣罢了,因为我父母辈的人,都很爱看。
从最美逆行者来的,导演值得🙃如果能打零⭐就更好了
接档香蜜,时间上有些吃亏了,受众群体不一样,所以也没必要互相比较什么,两集看完挺好的,其实就冲打狗棍、灵魂摆渡的人马感觉应该值得看,期待后面别有跟以往剧太多雷同就好!
演员是业余了点 断断续续陪老爸老妈看了一个多月居然感觉还行 看来我韩某人果然是老了
竟然是灵魂摆渡原班人马。
看到电视里播,女主难产,稳婆问保大还是保小,女主说,保小,我一定要为他生个儿子。。一阵恶心🤢🤢🤢
我看完了此剧真可以,打一星的你们真看过吗,这剧是得罪谁了,一星狗无脑黑。
我喜欢肖茵
不能苛求民国时期的柳瑛娘跳出时代的局限,高喊百年之后的女权主义。
怪胎,末路鬼
当然不值得五星了。但是我父母一辈的人喜欢啊。豆瓣又没有他们发声的机会。帮他们打个五星
冲着郭导用拍《娘道》的劲儿写了抗疫剧,怎么也得为《娘道之最美逆行者》这部番外的原作来打个分不是
逆行者把评分给关了?🐮🍺
结局竟然是反封建,说前期重男轻女都是错的…这梗埋的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