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死亡就像坐轮船(不知道为什么不说乘飞机),本来讲好明天出发的,临时却告知班次提前了,再过半个小时就要启航。
于是没有办法,赶紧把准备一天里做的事情快些做掉,安排好能够安排的一切,急急忙忙地出发了。
出发以后发现一切都已经打点完毕,于是很安心;若是发现有什么落下的,遗憾之余,也随它去吧,反正自有人来解决。
有人说安妮的死亡像个喜剧,有人感到悲伤,我觉得很平常,平常的很残酷,人一生也就死一次,就这样的吗?
心碎之余,再碎一次!
咖啡厅里,Ann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几乎毫不停顿的写下她最后三个月的人生愿望。
每天都对女儿们说几次我爱你。
check!
故作小大人的姐姐,总是嫌弃妹妹这个嫌弃那个的却还整天带着这个小巫师;天然呆的妹妹,就算被骂了也还屁颠屁颠的跟着姐姐跑。
这两个可人儿,在Ann还是个半大孩子的时候来到她的身边,教会了她成为一个母亲,教会了她承担无上的责任。
我的女孩们,每天说多少次“我爱你”都还是不够。
给Don找一个他喜欢的新妻子。
check!
她绝对是上帝安排来的天使,有着和Ann一样的名字,不愿要小孩却是从骨子里爱小孩。
两个年龄相仿的陌生姑娘,谈着沉重的生命话题,陌生的两颗心陡然拉近。
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隔着水晶帘看到的影像足以让Ann安心离去,丈夫和另一个Ann相处融洽,孩子们喜欢这个会讲美人鱼故事的阿姨,这一生,且算了无牵挂了吧!
给女儿们18岁前的每个生日录好生日祝福;check!
影片的最大催泪点就是不断穿插在其中的录音画面。
抱着个录音机,蜷缩成一团的Ann微笑着录每一段音。
给女儿的录音,像是这位年轻妈妈的人生回忆录。
17岁便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她没有抱怨过多,反而懊恼自己没有资本讲更多关于男孩的事情给未来18岁的女儿听。
全家去海边度假,露营狂欢;check!
哦,想想,想想,还有什么愿望。
Don和Ann都还很年轻,生活窘迫,但彼此有爱,便也乐在其中。
生命短暂,能行乐且及时行乐。
随心所欲地抽烟、喝酒;check!
是不是每一个乖乖女心中都有这样的叛逆想法?
长相如此乖的女主在影片里当然没画个大烟熏泡在烟雾缭绕的酒吧里买醉。
不过温顺的她还是小任性了一把,窝在情人Lee的臂弯间,嚷嚷着让他念书给她听,情人好不容易依了她之后又突然打断他,似乎回到刚恋爱的年纪,能够对着心爱的男孩撒娇,孩子气的让他满足她的每一个小愿望,让男孩领略瞬息万变的少女情绪。
说出所有我想说的;check!
其实,录音不仅仅是给女儿的,还有给丈夫的、给情人的、给母亲的,给所有她在乎的人的。
她的主治医生保存着满满一盒录音,是她留在世间的所有牵挂。
和其他男人做爱,体验一下那是什么感觉;check!
恋爱,才是最好的状态吧,亲吻怎么也亲吻不够,两人不过问过去,不谈及未来,只是在一起。
而婚姻,才是生活,让人感觉到踏实的生活。
让某人爱上我;check!
没有任何家具的空房间,反衬的是Lee丰盈的内心。
是的,Ann不仅让Lee爱上了她,还让自己也爱上了他。
去监狱探望爸爸;check!
不用过多忏悔,不用过多感怀,只要告诉父亲我的女儿都很健康可爱,告诉父亲老公对我很好,告诉父亲我过得很幸福,只要隔着玻璃留下一个吻,Ann就已经完成了她想做的。
美甲、做头发。
check!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妻属性的妹纸是有多招人疼,连个美甲、做头发都能被郑重的写在愿望清单上。
Ann羡慕理发女郎的满头小细辫,却不愿意自己有一个复制别人的人生,尤其是在生命只剩下最后的三个月时。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后,他会有哪些未完成的愿望?
芝麻豆点儿大的小事都有可能被放大到此生仅此一次不做会死的高度,世界和平之类的宏伟愿望许一个也无所谓,起码可以说“这是我此生未竟的事业”。
很喜欢影片的名字:MY LIFE WITHOUT ME没有我,挚爱生活仍如常,这便是我想要的生活。
那女人的生活不可能地被切成两半请在她神圣子宫外面,小心拉她的手在每一个出现的超市门口尽量和时间赛跑要完成的十件事,阳光下第一次做的水晶指甲她观察着它们,像是要筛洗自己的骨灰只是希望可以为女儿一直录下所有的生日歌等到她十八岁时那女人早已经死了监狱里的父亲耐心编织着所有的结尾爱,不是所有人所期望的那样你爱她了,像母亲习惯的烟和茶叶我一直以为自己会懂那女人的生活黑暗中睁大双眼,用来看清自己的酣睡虽然她确信不久就会听到另一个女人的钥匙或是这个午夜怎样无人而沉静那女人和男人在冰冷的水泥地板上做爱当她死去,他们也一同死去……
如果换作是我可能找个风景好的疗养院写回忆录、写小说、给朋友们写信等等,写一切所想写的。
把所有藏在心里的一吐为快,都快要走了,应该没有什么顾虑了吧。
短暂的一生但也算充实,经历了不少。
所以没有什么想特别去做的事,因为那是无止境的,遗憾总是有的。
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我是谁,那就重新好好活一次。
其实未尝不可看作是一种解脱,没有悲伤,带着期许。
其实不是很理解女主对她丈夫的感情。
她要在死前和丈夫之外的人做爱可以理解为补回戛然而止的青春。
但是另一方面又很爱很爱她丈夫。
这算怎么回事?
还是认为她不应该去招惹男二的,徒增一个人伤心。
(可是男二会不会宁愿伤心,也不愿错过这次相会啊?!
)不过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对他人的责任啊什么的也未必会考虑了,总想因为快死了而放纵一次……纠结中……还有,结局实在有点假,生活不是能按照规划好的道路发展下去的。
为什么一定要拍安的丈夫真的和另一个安在一块儿呢?
就让生活自然选择不好吗?
但愿医生与她们家保持联系,不要应搬家而无法寄到生日祝福。
年龄渐长,唯一有长进的怕就是能够敏锐地捕捉那些刻意的煽情,或者说是对生活周遭日渐麻木也不一定。
只是,敏锐的心灵不会以年龄为刀刃,切割成泾渭分明的冰块。
生活本无趣,但也不是冰层,我们这一代人没有那么多苦难,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冰一样坚硬的沧桑写在心上。
说到底,煽情是再也煽不红我们锐利的双眼了,只是,到底还是有些浓得化不开的硬块儿塞于心中,那究竟是什么,无解。
《没有我的日子(My Life Without Me)》讲述的是冰天雪地的北美,一个叫安的女孩的故事。
23岁,带着两个女儿,和丈夫生活在母亲家后院的房车里,丈夫是整天在外面奔波,安每晚去大学做清洁工。
安的父亲入狱10年,于是你能在安的眼神里看到23岁的年轻人没有的坚定。
安与丈夫在Nirvana最后的演唱会上相识,安知道,这个男人总是那个扔过T恤为她擦去眼泪的人,就像他们在Nirvana演唱会上相识时的情形。
影片开始,雨里安的独白就已经给后面的风云突变做了铺垫,在雨里安说:这是你。
双眼紧闭,站在雨中。
你从未想过你会这样做。
你从没有看到过自己这样。
我不知道如何描述。
就如同那些人,他们喜欢仰望明月或者整天凝视着波涛和日落。
我想你知道我说的是哪种人。
也可能你不知道。
无论如何,你有点喜欢,就让它这样。
在冷风中飞翔,感受着水气渗透你的衬衫,滑过你的皮肤。
大地的感觉,在你的足下缓缓舒张。
还有那些气息,那些细雨敲打着树叶的声音。
所有那些你从未在书中读到的东西,这就是你。
谁曾经猜测过,你。
果然,安收到了死亡通知,医生告诉她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安在一家咖啡馆写下了死前要做的N件事。
然后开始一件件去做,日子貌似如常,丈夫浑然不知。
她在死前想做的事情被手写在银幕上:1.每天对女儿们说若干遍我爱你;2.给唐(安的丈夫)找一个他喜欢的女孩;3.给女儿们18岁前的每个生日录好生日祝福;4.全家去海滨野餐;5.随心所欲地吸烟、喝酒;6.说我所想;7.和其他男人做爱,体验一下那是什么感觉;8.让某人爱上我;9.去监狱探望爸爸;10.美甲、做头发。
这10个临终心愿不免让人凄然,正如片中安的内心独白所交待的,童年父亲入狱,母亲从此仇视这个世界,17岁为人夫、为人母,失去了所有少女该有的梦想与快乐。
安和丈夫的日子过得不能说不安宁,只是这样的安宁对那么年轻漂亮的女孩来说,来得似乎早了些。
即便如此,上帝连这样的安宁也要夺走。
因缘际会,安这些愿望一一实现了。
爸爸在监狱里说,人总是不能按照所爱的人的方式去爱,安说她想摸摸父亲的脸,他们回忆起安小时候爸爸在家的快乐日子。
母亲孤身一人,生日之际,是一个酒保的生日礼物让她老泪纵横。
给女儿们的生日留言录好了,一小箱子磁带,安托付给医生嘱咐他每年孩子生日时寄出。
安遇到了一个男人,那个只了解她5%的男人义无反顾爱上了她。
甚至新来的女邻居与安的丈夫和女儿也是那么和谐……只是海滨之行成了她未遂的心愿。
安最后给丈夫留言说,她不想在最后的时刻让家人在医院里揪心奔忙,她想丈夫会理解她的决定和一片苦心的。
最后一段,安躺在床上,安的丈夫和应邀前来就餐的女邻居与两个孩子一起忙着做饭,安看到了自己死后他们的生活,她微笑着欣慰于这“没有我的日子”。
这是一部很淡的电影,画面却偶见突兀,一些大胆的构图勾勒出背后的惊心动魄。
安的表演十分贴切,眼神中流露的淡然的哀伤与嘴角的笑意与这个人物的性格浑然天成。
她几乎毫不费力地把各种细节于不经意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死亡,已经很久未在电影里如此直入心灵地体验死亡了。
安面对死亡的平静让人窒息,电影中穿插的音乐让人动容。
我们对生的贪恋何以应对猝不及防的死亡。
安在光怪陆离的街市行走,她忽然悟出,这琳琅满目、贵得这辈子也买不起的商品不过是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离死亡很远的玩意。
可实际呢,安用她的最后经历告诉我们,它就在那里。
该怎样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珍念生的每一次际遇呢。
假若有一天死亡悄然来临,我们能否向安那样坚毅?
那些在内心拥塞的浓得化不开的硬块儿会不会瞬间融化呢?
电影讲的是一个因肿瘤只剩两个月生命的女人如何度过她最后的时光。
这个狗血的生活中热议的题材,一不小心在悲喜之外,展开别样的思考。
她得知真相后隐瞒了所有人,借了侍者的笔在纸上写下两个月余生一定要做的大事小事。
有出轨有母爱和琐琐碎碎。
而一切在死亡面前,像记录着这些的薄薄的纸,存在便是它的意义。
朋友小灰说人是奔着死去的,注定是悲剧。
所以选择坚强的每个人和这女人一样,对所有人隐瞒了忧伤。
女主有两个倔强可爱的女儿。
还有完美的丈夫,挚爱的情人。
生活中的矛盾与美好在这个清洁工女主的家庭里很真实。
她是每段关系的中心,而随时的抽离,又使得她注定是无足轻重的。
所以影片没有讲述她最后的死去,而是在大大小小的事儿全安排妥当后,戛然而止。
所以我们不难看明白,电影里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她,"她象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那些环绕着她的生活才是一切的主角。
这个美丽的女人,能撑起一个世界,却正视自己的无关紧要。
母爱是人性的起点,所以电影里母亲的角色最能体现导演的思考。
「玛丽与马克思」里酗酒的妈妈,和这部电影里的女主的妈妈相似又不同。
她对生活无处不在的怨恨和怪责掩饰不了她的善良。
经历了一世的凄凉却仍能充满希望。
祝福我们的人生,愿妈妈一切都好。
为表虔诚,决定在最初的一刻便破坏掉这古典的语境,先发牢骚。
录音带的桥段太老套,甚至一想到它几乎撑起了这部片子,就觉得这四颗星给的不够实在。
还有还有,那个减肥妄想狂真是讨厌,每次镜头给她我都反胃。
另一个叫Ann的女子,着实可爱。
不知道是因为背景音乐还是怎么回事儿,这片子总让我联想[真实点滴]。
中途定格住,截了一分钟的原声。
这个契机,也和[真实点滴]很像。
过几天估计就能听到原声带了,小期待。
My life without me,像足了我那句“我在自己的生命中跑龙套”,不想自恋的一一对比,只能说,我懂。
你过着不着一物的生活,知晓生命的美好却与己无关。
这最古典的爱,可敬亦可悲。
我们终究还是要背负着种种桥段渐行渐远,直到抓不住天边的另一朵云。
这是摆脱不了的人设,不管如何粉饰太平,它依然是你我无路可逃的ending。
所以,在局面变得难看之前,让我们记住彼此赏心悦目的脸。
谨以我最古典的方式,爱你。
Ann,她在Nirvana的最后一场演出上认识了丈夫Don,当时Don看见她在哭,手边没有纸巾和手帕,于是脱下T恤给她擦眼泪。
Ann17岁和19岁时生下两个女儿,现在分别6岁/4岁。
她在大学做夜间清洁工,Don的工作是给人建游泳池。
有天Ann晕倒,查出来只剩两三个月好活。
她谁也没有说,写下了几条死之前要做的事:1.跟女儿们说爱她们,一天好多次2.给老公找个女儿们喜欢的新老婆3.给女儿们录每年的生日祝福到18岁4.一家去whalebay海滩,BBQ5.烟想抽就抽,酒想喝就喝6.想说什么说什么7.和其他男人ml,看看是什么滋味8.让someone爱上我9.去监狱探望老爹10.去做美甲(把头发也搞搞)最后,都完成了吧(海滩那个好像没有?
),故事其实还是比较圆满,现实中,可能不会那么巧想做什么都能做到吧,总会有意难平
没有我的日子,“我”在与不在当然是一个紧要的问题。
我与日子水乳交融,我沉浸其中,日子或者是公开的,但是梦想却是秘密的。
黄昏的梦,过着美好生活因而生活也对你微笑;肌肤的梦,你正触摸着无暇的肌肤;远方的梦,思绪跳过窗户越过海面内心生出同时存在的两个世界。
清洁工安妮从没有想过有被惊醒的一刻,她的生活无论在自己看来还是在观众看来都是精心雕刻的油画。
问题父母、两个乖巧的女儿,一架拖车房、一个暖脚的大男孩丈夫。
她的日子是幸福的,这是一种苦中作乐的幸福感。
偶尔那么一刻,当雨水滑过肌肤,或者生活并不那么完全的真实,但是我们要观看的恰恰是这种幸福而不是安妮同事深受减肥广告困饶的那种糟糕。
一次晕倒打破了一切。
安妮被诊断出患了绝症,此刻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间,无穷的远处被逼近,梦想从隐秘处浮出水面。
安妮给自己列出了十项待实现的清单。
原来安妮的生命被抛入世,她来不及选择一个幸福的家庭,甚至来不及生长出更多的梦想,仅仅因为演唱会寒冷的哭泣有人递过来一件带体温的T恤,他们就爱并生活在一起了。
安妮说,我喜欢寒冷,因为它让我感觉活得真实。
可是感觉的真实就是真实的表象。
导演科赛特要做怎样的设计才能使得安妮的日子对我们显现。
安妮的消失迫在眉睫,这个画面世界的中心摇摇欲坠,牵挂才是她与她的生活世界唯一的真实。
牵挂女儿,所以要为她们录下直到十八岁前的生日祝福录音。
牵挂父亲,所以要向母亲索要父亲的监狱地址。
牵挂丈夫,所以琢磨着为他寻找一个新妻子。
可是,正如死亡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的牵挂都有一个最根本的牵挂,牵挂我的牵挂。
我的牵挂就是我对我日子的牵挂,可日子裹着根本喘不过气来,就像理发师说,你知道吗,一个理发师是很有压力的,人们总是要求你把他们变得漂亮,但有时候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我只有跳出去,我才能看见它;而我要看见它,我必须跳出去。
改变自己,整发型修指甲,爱上一个另外的男人。
我们观众的争论焦点就在此处,生命的最后一天面对一直爱自己的丈夫,女主何以爱上另外一个男人。
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如今它们却同镜了,可是我们别忘了这正是科赛特早让我们真正看到的“秘密”。
听不懂的中文广播,超市的舞蹈,路边演奏的男孩,测量员汽车里的音乐,平凡的日子中一直透着一股梦想的神秘,可是直接的观看是无所察觉的。
安妮希望“没有我的日子”,仍然大家能够幸福的生活下去。
可是正是那个过着不幸日子的父亲说:你爱某人但是你不能使他们快乐,如果你爱他们,但你却不能用他们的方式来爱他们。
这是不是才是真实的日子。
或者,好像也不能够,谁知道呢。
摘一段将逝者给爱我者的留言:将坠的病叶的斑斓,似乎也只能在极短时中相对,更何况是葱郁的呢。
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树木也早经秃尽了;枫树更何消说得。
当深秋时,想来也许有和这去年的模样相似的病叶的罢,但可惜我今年竟没有赏玩秋树的余闲。
My life without me. 英文名字更入我心。
超感人的,
淡淡的哀愁,如此平静,却让人泪流不止。
戏剧的情节, 真实的残酷
画面很美~果然是sfu,就说怎么像aq呢。。。
三星半吧,不晓得为啥IC总是让人有期待却最终多少还是失望,《挽歌》也是如此
要死的人临终前都喜欢玩会儿出轨吗
录下了对孩子的生日留言录下了对丈夫对母亲的话,修过了指甲,看过了父亲,也尝试生命中最后的出轨爱情(其实没必要伤两个人都心的,尤其两个男演员都是那么的帅气要命的是两个人我都很哈的!),ANN做完了所有计划,她心满意足躺在床上眼中充满了安详快乐那时的音乐安详纯净。到此我已经哭得不行了
在有丈夫的情况下再找一个爱自己的人??虽然她要死了 但我还是不能理解
安静的坚韧的
文艺得不行
在死之前知道自己的死期,还有什么比这更残酷的吗?安妮在车里不停录着给孩子的遗言的一幕,是电影最出色的一幕。
像一首诗,只有这样才能让看的人情感抽离一些。逝者已去,生活还要继续。btw,我爱导演和polley
Lee和Ann之间 实在感受不出任何深情印象最深的是:Speedman的头发Penny说"you are a pig"
自恋作品。
呵呵
【我们无法总是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去爱他们】难忘那把伴着飒飒风声的出奇平静温柔的声音。
死亡在计划之中。喜欢那雨夜在车里的浪漫。总的来说,很感动啦!
你如果不立刻吻我,我就马上尖叫。
她没有对牢房里的父亲说再见,因为她知道他们不会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