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很严格的评分者,三星在我这是合格了,四星并不多,五星几乎屈指可数。
1,题材新颖。
在魔幻神话题材重溢的近年,能做到不落窠臼已然是不容易,似乎美剧也发现了创作瓶颈。
随着影视技术的崛起,数十年来《圣经》的故事已经被翻来覆去演绎到让人厌恶,路西法、加百利、米迦勒,似乎永远逃离不了这个范畴。
为此美剧开始向外寻找出路,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埃及神话,前者同属西方神话,后者因西方影视剧而为人所熟知,地缘上历史上又有关联。
随着这些神话也被拍烂了,便往向了东方,只是毕竟不同根同源,东方神话就像是给影视剧带来异域风情的噱头,并不会有多认真、多尊重,一个点缀而已。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睡神这种对于东方来说有些陌生的名字便有了很新鲜的探究性,至少对于我这种不看DC、不看漫威的人来说是如此。
2,著作优秀。
对于墨菲斯这个名字,上一次听见大概是圣斗士冥王神话里双子神,拿督斯和墨菲斯。
也可能得益于睡神原著本身的优秀,所以整个故事对我倒是新鲜,特别是对无尽家族的设定,也让我有窥探更多的欲望。
优点说完说说缺点。
1,对非原著党、漫画党略不友好。
最精彩但也是最存疑的是对于捕获梦神没有任何说明。
精彩是对于人捕捉神这种设定而言,但缺点是一个渲染力量强于普通神明的梦神,一个原初之神竟然被人类三流法师捕获。
因为修补宇宙神力耗尽刚巧被钻了空子,即便因为经费问题等其他原因无法展示,后期路西恩或者跟姐姐死神寻求治愈的时候完全可以靠台词带上一嘴。
后面同样被囚禁的缪斯女神会加剧这种困惑,西方这些神祇怎么回事,一个个好似强大却又被人类所囚禁。
2,ZZZQ。
其实我一贯都不是原著党,所以不了解角色性格,背景身份。
只要是不白雪公主这种家喻户晓的角色,或者有明确记录的历史人物如安妮博林,那么通常只要角色出彩,我并不知道也不介意性转、黑人、亚裔、LGBT等这些身份。
但这部剧在这方面已经到了走火入魔,让人反感的地步。
如果全剧只有斯科林是LGBT我会很惊叹这种设定,但到处充斥黑人、LGBT元素,身份背景已经不再是为角色或者剧集服务,反而变成了一种宣传、一种口号,大有本末倒置之感。
我明明只是想看剧,你却在跟我表立场。
我只关心剧有不优秀,你却关心立场正不正确。
你是在拍剧还是做ZZ宣传?
西方这种过分强调对与错,不支持我就反对我的二选一游戏,已经越来越把人撕裂开了。
「A city where the streets are paved with time.A train full of silent women, driven by a blind man.A were-goldfish who transformes into a wolf at full moon.A man who inherits a library card to the Library of Alexandria.Two old women taking a weasel on holiday.A sestina about silence, using the words dark, ragged, never, screaming, fire, kiss.An old man who owned the universe and kept it in a jam jar.A man who falls in love with a paper doll.Magical and alchemical relations seen as a cargo cult.The sun setting over the parthenon. Shark's teeth soup.A nightingale, a rose bush, and a black rubber dog collar.城市的马路以时间铺成瞎子男人驾驶着一辆满载沉默女人的火车金鱼人在满月时变身成狼男人继承了一张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证张两位老妇人带着黄鼠狼去度假一首描写沉默的六节诗,运用了以下的字词:黑暗、褴褛、从未、尖叫、火焰、亲吻老人把曾拥有的宇宙关在果酱罐里男人爱上了纸娃娃魔法和炼金的关系被视为货物崇拜夕阳挂在帕特农神庙上方,鲨鱼齿的汤夜莺、玫瑰丛和一条黑色橡皮狗项圈」
不知道为什么,John Constantine 那么讨打,但却从来不觉得他讨厌。
但睡魔里的康斯坦丁一出现,种种言行,都让人感觉她那讨厌的感觉简直要溢出屏幕。
好吧,我看到后面了,设定好像就是女版的约翰康斯坦丁,太鬼畜了,唯一这剧受不了的角色,败笔,还玷污康斯坦丁的形象。
当然我知道康斯坦丁的形象也不算多好就是了,不过至少要比这好多了,这是鬼畜版康斯坦丁吗,无语。
除了变成女孩子之外,康斯坦丁该有的奇特魅力一点没有,大无语。
编剧导演是觉得一定要有个女主角吗?
何必呢?
啊啊啊,听她说着康斯坦丁爱说的话我都感觉难受,有点恶心。
以免别人误会,强调一下,跟她是个女生没关系,主要是这样改有了康斯坦丁的形,但是没有康斯坦丁的魂。
如果女版的剧情行为能有康斯坦丁真正的感觉,就不会难受了。
明明约翰康斯坦丁挺正常的,为什么这个康斯坦丁有了点白莲花的感觉。
睡魔原著就这么善良吗?
完全被女康牵着走。
前两集还挺正常的,我没看过原著漫画(为了看到正常的版本已经决定去补了),看到第三集的时候疯狂害怕变成睡魔和女康会变成绿江走向。
只看过剧版的康斯坦丁,感觉比这个版本好多了,电影版没看过,听说也很好。
这个版本的康(说实话我都无法称这个版本为一个“康”)真的一言难尽。
*本文是作为vertigo漫画约翰·康斯坦丁角色粉丝对2022睡魔电视剧第三集的评论,对该电视剧其余部分不予置评。
睡魔电视剧开播前,尼尔盖曼便深谙营销之策,开启“网瘾老年”模式高强度冲浪回应提问,他骄傲地宣布,尽管因为版权问题,无法将曾经的约翰·康斯坦丁带入睡魔电视剧,但他有更好的办法。
在新播出的剧集里,我们看到了乔安娜·康斯坦丁,一个来源于康斯坦丁祖先女勋爵的新点子。
她穿着竖起领口的白色风衣和黑色打底衫,高跟长靴走过伦敦夜色,质问睡魔存在的价值几何。
这个形象在开播前便已经引起了一些老漫画粉丝的怀疑。
有人向盖曼提问,没有烟不离手,没有皱巴巴的风衣,没有酗酒和宿醉,乔安娜如此整洁,她真的是盖曼心中合适的康斯坦丁形象吗?
盖曼的回复是,乔安娜并非约翰康斯坦丁的替代品,他的出发点也不是复刻约翰。
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第三集播出后,部分原作粉丝会如此愤怒——为一个根本和康斯坦丁不相关的人?
尼尔盖曼坚持称乔安娜是现代女勋爵,他最初念头的延续。
遗憾的是,乔安娜没能拥有全新的起源从而就此和约翰撇清关系,而是微妙地挪用了约翰的起源与人际关系。
如果说尼尔盖曼想用这些元素服务下约翰的粉丝,那他显然走了一步臭棋。
因为约翰搞错了召唤恶魔的名字,阿斯特拉被带下地狱约翰·康斯坦丁是什么人?
他出生于利物浦,在子宫里就用脐带杀掉了他的兄弟,妈妈因为堕胎早产去世,父亲因此酗酒,打骂他,他的出生不被祝福,他成年离家出走,天啊,他以为魔法能拯救他,但只是让他走入了更深的泥潭。
纽卡斯尔让这个叛逆臭屁的自大青年遭受了迎头痛击,终于知道自己的傲慢造成了怎样毁灭性的后果,呆在精神病院的日子里他被正义的护工们折断手指打掉牙,出来后发现新自由主义已经占领了主流,而他是不受欢迎的嬉皮遗老。
雷文斯坎在三十而立的年纪康斯坦丁一事无成,过得一塌糊涂,总是好心办坏事,反复被犯下的错误所惩戒,自嘲为社会渣滓,但是他的本质并不坏。
“打不过就加入”是现代广为人知的无奈处世哲学,他作为一个只会点骗术和魔法的普通人,愤世嫉俗的丧逼,显然打不过社会背后沉默庞大的邪恶,但他也从未想过加入。
他别扭、无力,绝望又不肯认输,对看不惯的一切满口脏话,浑浑噩噩、跌跌撞撞地活着,靠烟酒续命的同时毁灭自己。
诚实地讲,我看到他的时候总是又爱又恨——用不那么光彩的方式和生活扯皮,有时很难评价他的行为,但我觉得世界需要他这样的人,这给我一丝宽慰。
睡魔剧中主动跑出来送命的阿斯特拉,被噩梦缠身的晚上,没有提到但据说也有过的雷文斯坎精神病院,以及约翰的老朋友。
盖曼棋差一着地使用了这些元素,造成人物性格逻辑产生了极大割裂。
乔安娜不得不在约翰的阴影下被评判,这对她来说并不公正。
她的努力和个人奋斗让她闪闪发光,讽刺的是,《hellblazer》让我们看到,并非所有人都像她一般幸运,能从命运的烂泥里走出来。
作为资本和理想间的转圜产物,带点美国梦色彩,不那么“倒霉”的现代女勋爵形象,和原作精神甚至有些背道而驰。
有趣的是,约翰·康斯坦丁在老刊62话中,亲手敲掉了他先祖的脑袋。
魔法世家并未让他感到骄傲不已,康斯坦丁的姓是个诅咒,不是能够继承的优良传统——他铁了心,不想再让任何人重蹈覆辙。
或许粉丝们想问的并非表面所说,是乔安娜为何穿着挺括白风衣、脸上挂着意气风发的笑容、有整洁的头发、信用卡和银行存款?
而是约翰·康斯坦丁颇具代表性的痛苦和挣扎是否真的已经是过去那个时代的“落后”产物,上不得资本的台面,以至于甚至在曾经撰写官方故事的编剧笔下变为此种形式?
三十五年前,一个刚从记者转行的新人带着自己的剧本与编辑见面,对主笔康斯坦丁的漫画表露出兴趣。
没人知道,这个年轻人之后将凭借他的故事成为“英国和美国共同的瑰宝”、“我们的幸运”。
后浪版《睡魔》序在vertigo,盖曼执笔的康斯坦丁故事有睡魔漫画第三期《dream,a little dream of me》(本剧剧情,睡魔取回梦之沙的经过)及老刊《hellblazer》第27期《hold me》(中译《抱紧我》)。
《抱紧我》中,康斯坦丁不顾寒冷和肮脏抱住了在春天冻饿而死的流浪汉鬼魂,以使其得到解脱消散。
很多年后的今天,该期仍然是《hellblazer》中最受人喜爱的篇章之一。
现在,这个不再年轻的老人实现了多年前的愿望,开始创造他自己的康斯坦丁了,但这些年来作品本本畅销,改编影视络绎不绝的好莱坞“金童”的心境似是有所改变。
对此,我有些个人的抱怨:尼尔盖曼,当年写《抱紧我》的结局时,你想的究竟是一个寒冷孤独的落魄男子试图拥抱和他处于同样境地,生活一片狼藉的流亡同胞,还是仅仅出于依然可以享受生命的活人对死人、一个光鲜的社会成员对阴沟耗子居高临下的怜悯?
hellblazer#27我相信是前者。
可如今的睡魔第三集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后者。
在商业化进程中,康斯坦丁身上传奇好卖的特点被提取出来,新的改编却又对他政治讽刺与个人精神问题的黑暗特质避之不及。
睡魔电视剧没有照搬约翰其人,却轻佻,欠考虑,不管是否出于本心地做了相似的事,不禁让我大为失望。
如果真的有乔安娜个人剧集,请赋予她一个彻头彻尾的新故事,好吗?
网飞为《睡魔》出了一期特别的宣传视频,请马丁老爷子担任采访嘉宾同尼尔盖曼唠了半小时嗑。
看两个酷老头对谈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有同道中人的默契,能够互相接梗,马丁提问到点,盖曼回答有料。
这也是因为二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87年,彼时还是年轻小伙的盖曼正是因为“睡魔”被马丁泼过冷水。
以下为采访部分内容的听录整理,大家可以看看主创大大自己的心路历程和背后思考
权游和睡魔的crossover省略开头两人商业互吹,马丁对他刚刚看过的《睡魔》先导集赞赏有加,盖曼归功《权游》给了他启发,并且…盖曼:…也请到了Charles Dance友情出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上次他是被一把十字弓射死在厕所里。
马丁:没错,不过,你待他的方式也一样粗暴…盖曼:我承认,可怜的Charles——但就我所知他拿到的片酬不错…马丁:他领便当的速度正在逼近Sean Bean(大家都知道豆叔这个梗)。
我们也杀了Sean Bean,你还没有,请务必在之后的剧集里面让他出场并挂掉…盖曼:(点头附和)…这一光荣传统我们还没有继承发扬,不过我们在第一季中已经送了不少盒饭了。
马丁:还有Gwendoline Christie,我们“塔斯的布蕾妮”,你将她塑造成了路西法。
盖曼:她在诸多方面是个很棒的演员,我尤其欣赏她的一点是她的“书呆子气”(she's a nerd):15岁就有一米九的个子,爱看书,爱奇幻故事,是《权游》卡司中看过原著的人,对戏的态度很认真…她为路西法这个角色而来,这个角色显而易见是属于她的。
《睡魔》对路西法的设定是堕落天使,但他首先是个天使。
我发给Sam Keith和Mike Dringenberg(都是《睡魔》漫画的画师)作为路西法形象参考的照片是民谣时代的大卫·鲍伊,留着电烫卷发——一个仿佛是瘾君子的天使(junky angel),又坏又美。
格温多兰演出了这一点,也演出了傲慢和君主气质。
而且,当Tom的墨菲斯跟她并列的时候,被衬托得像个小矮人,不仅如此,我们还“作弊”给她装了大翅膀,这让她的身高窜到了两米三。
我有一天对Gwendoline 说:乔治从没有让我忘记,多亏是他,我才有了《睡魔》。
马丁:(大笑)是啊,这不算是我编辑生涯中做过的最佳决策。
当时你向我的Wild Cards系列自荐睡魔,被我给否了,然后你把这个人物推给了DC,拥有了现在的一切——漫画,电视剧,奖项…如果在一个平行宇宙或者梦境世界中,我没有拒绝你,你可能到现在就写了十部Wild Cards故事而已…盖曼:我到现在靠《睡魔》赚了差不多四千美元…马丁:别激动,可能现在有六千了…省略两人一段叙旧,如何在各种场合认识,马丁从盖曼的偶像成为朋友的经过…睡魔宇宙的由来马丁:我有兴趣了解你是怎样说服DC采纳你的睡魔的。
睡魔本身是DC的一个历史既有人物,我印象中好像是“正义协会”成员?
戴着二战风格的防毒面具,携带一把麻醉枪之类的东西…所以你是对他们说“我准备重启这个人物”还是..?
因为显然你的睡魔跟黄金时代的睡魔截然不同,但你把他们连结了起来。
盖曼:之前有一个由Joe Simon 和 Jack Kirby创造的一个睡魔版本,好像是从七十年代早期出版过四期(查了下实际有五期),但这个人物并不是很成功,他在一个小孩的梦境Dream Dome中活动,有两个梦魇小弟Brute and Glob一起打坏人,比如Lobster Man, Doctor Spider…他的局限性比较大。
剧中Jed的梦中睡魔造型便是对这版睡魔的致敬我对于“生活在梦境”这个概念非常着迷,这可以追溯到我七岁的时候,读到了Steve Ditko创作的第一部《奇异博士》,其中主角碰上了梦魇…马丁:对的梦魇,他是奇异博士的第一个头号敌人。
之后才是莫度男爵、多玛姆。
但梦魇才是早期奇异博士故事中的头号反派。
盖曼:一点没错。
可能从那时候起我就深深迷上了“梦”。
我记得我跟时任DC总裁Jenette Kahn和Karen Berger(后来成为《睡魔》系列的主编)一起吃饭,讨论当时我正在为他们创作的漫画《黑兰花》(Black Orchids,一些有关此系列未被采用的概念后被纳入睡魔系列中)。
期间,我提到了睡魔——我记得甚至并不是向他们推销这个点子——只是提到我有意向围绕生活在梦境中的人这个概念进行一些创作。
几个月后,Karen Berger打电话告诉我,他们决定推出由我主创的月刊漫画,为《黑兰花》造势,我想写哪个人物呢?
我举了一系列的名字,但都名花有主了,最后她说:你之前提过的“睡魔”怎么样?
我说:哦,行啊。
接着发生了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因祸得福的事件——那是87年10月,英国遭遇七千年一遇的飓风,发生了大规模停电,我完全没法工作了,所以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仅仅是用于构思,不然我就会坐下来写个大纲然后就发出去了。
一周后电力恢复,我打开电脑开始写作,如果没有发生这一切,我不会写得出如此深邃、有趣、错综复杂的内容。
DC认可了这个故事线,它成为了开篇卷Preludes and Nocturnes的故事大纲,也是剧集前六集的内容。
马丁:你是个常常做梦的人吗?
你记得你做过的梦吗?
你小的时候会被噩梦吓到吗?
盖曼:我在童年、青少年时期一直到二十出头都做噩梦,然后我开始写作《睡魔》。
问题来了,那时候我一做噩梦,就会非常兴奋地醒来,我保证床边放着纸笔,可以趁着热乎劲立即写下来。
这个情况持续了十八个月,之后噩梦就离我而去几乎再也不回来了。
我个人有个理论是,不论是谁给我送来噩梦,这个人一定对我的反应失望透顶——这个不应该一整天都魂不守舍吗?
他怎么还兴奋得手舞足蹈呢?!
我从来不向我的梦借鉴情节,但我会借鉴画面——我需要在《睡魔》中插入一个恐怖场景,正好梦到了这个,那就它了!
我喜欢这样。
马丁:我曾经一度做非常生动的梦,但一觉醒来就飞快忘记了。
我觉得这样让我浪费了很棒的故事和灵感,所以我也试着在床边放了纸币便于记录。
有一天我醒来,发现纸上记了点啥,一看,写着“紫色靴子”….(大笑)之后我就放弃了。
看来你对于梦的记忆比我强得多。
盖曼:对我来说只需要画面就够了,我从不指望梦中的故事情节有任何意义,但我很愿意偷来一副梦中图景——被一个头是意大利面的怪物在城堡里追着跑(飞天面神教?
),这是于我有用的。
马丁:你的创作以睡魔为起点,之后又不断丰富,加入了其他的无尽之人,让睡魔不仅仅是一个孤零零的人物,而是有了一个家族。
这些人物是怎么来的?
他们是在什么阶段走进睡魔的故事的?
盖曼: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甚至在最初就写下了他们的设定。
我的初衷是在我的漫画中呈现在一般的漫画中前所未有的东西(I wanted to write things in my comic that I didn't see in comics),融入我欣赏的作者的东西。
此处正好提到罗杰·泽拉兹尼,他对我创作《睡魔》意义重大。
马丁:是的。
他是我们两人共同的朋友,史上最伟大的科幻作家之一(代表作《安珀志》,一生共获三次星云奖和六次雨果奖)。
他生前住在新墨西哥的Santa Fe,我搬过去之后和他成为了密友,他对我来说就像导师一样。
他才华横溢。
盖曼:甚至在我没遇到他之前、在我年轻的时候就深受他的影响。
我记得我当时这么想的:我得为DC漫画写个至少某种程度上像个超级英雄样子的故事,我从未写过超级英雄,而且其实也并不想这么做,但我记得《光明王》给我带来的震撼,其中罗杰吸收了印度教神祇的一些方面进行人物创作,他们给人感觉有点类似于超级英雄。
我想,何不像这样做,吸收我自己喜爱的元素,比如我在《安珀志》中喜欢的家族关系,转化为自己的内容——他们是神,甚至比神更强,所以他们都有无边法力,然后他们是一家人——我觉得我在漫画中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人物。
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罗杰是在达拉斯的一次展会,我跟他在一场签售活动上坐在一起,我非常卑微地送给他一本《睡魔》,对他说:都是从你那里偷师来的。
我们就是从那时起成为朋友的。
关于死亡马丁:我知道罗杰喜欢《睡魔》。
他不幸于1995年英年早逝,你飞来参加了他的葬礼。
我记得是Jane Linskold,也是一位很有才的作家,她谈到罗杰的时候说:她希望当罗杰弥留之际,带走他的是你的死神(when death came for Roger, it was your death),他会愿意的,因为他很喜欢你这个版本的死神。
盖曼:巧合的是,我跟剧中扮演死神的Kirby Howell-Baptiste进行过一次比通常的主创-演员之间交流严肃得多的谈话,我对她说:Kirby你要知道,在过去35年间,一直有人告诉我,是你创造的死神帮助我接受了我的孩子、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等等所爱之人的死,想着你的死神让我能够与悲痛和解。
我现在把个机会送给你,从此以后,看过《睡魔》、见过你扮演的死神的人会告诉你,当我的所爱之人离世的时候,我想象是一个像你这样的死神带走了他。
马丁:我想起你之前在某次大会上讲过的有趣段子,关于你的朋友泰瑞·普莱契爵士(代表作《碟形宇宙》,《好兆头》的联合作者),有次他坐飞机,飞机上有位女士Cosplay成了你的死神的样子,他对此不为所动,如果是我的话早就吓尿了。
盖曼:我觉得这个故事最有趣的一点是,确实有人在这架飞机上去世了…如果是我在这架飞机上,我至少会花一秒钟思考:真的么?
怎么可能?
关于电视剧马丁:跟我们讲讲电视剧的筹备过程。
跟我一样,你也很幸运有多部作品被搬上银幕,但我感觉这次你的参与程度比以往都要高,是吗?
盖曼:绝对的。
三十多年来,《睡魔》的影视化一直没有成功,项目不论好坏都半途而废,原因是任何把三千页的漫画塞进一部两小时的电影里的企图坦白说是都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你为了拍电影大刀阔斧地删,那就不再是睡魔了,或者会变成这个样子:就好像有人抓着你衣领子说“让我立刻用最快的速度把关于睡魔重要的事情全都告诉你”(盖曼真的用了很快的语速,很形象)。
在这些统统失败之后,David Goyer(《睡魔》制片&编剧之一,包括诺兰的蝙蝠侠在内的众多超级英雄片编剧)找到我说,现在是电视的时代,你刚刚亲自操刀完成了《好兆头》的电视改编——我担任制片,为泰瑞写了剧本,他已经不在了,但死前让我承诺去做这件事——David说,所以你知道该怎么做,人家信得过你。
然后他去找华纳兄弟说:和尼尔合作,为流媒体电视平台制作一部《睡魔》,你们觉得怎么样?
他们觉得这主意很棒。
我们做完推介之后他们说:我们的独家优势是有盖曼本人坐镇,这是之前的改编都没有的。
很幸运,因为我亲自参与,Allan Heinberg(《睡魔》的另一位制片&编剧,代表作《欲望都市》《实习医生格蕾》)也上车了。
他不仅是漫画、影视剧的资深编剧,还是全世界头号《睡魔》粉丝。
我们见面的时候,我说:很高兴见到你,他说:其实我们早在1996年就在Four Colors Images Gallery(听写,这个地点没查到)就见过了,你当时给我的Brief Lives(《睡魔》第七卷)签了名。
这是他作为粉丝一直想做的一件事。
马丁:你们三个一起工作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盖曼:网飞把这个项目从华纳手里买过来之后,他们到我在Woodstock的家中做客,我们花了两天时间坐在一起讨论第一季准备怎么做,偶尔做点笔记但绝大多数时候就是纯头脑风暴,然后我们一起写了第一集。
做法很简单,一共六十页,David写了开头二十页,Allan写了中间二十页,我写了最后二十页。
有这个先导集奠定基调,Allan召集了一个编剧小组,有时他会给我打电话说:编剧这么说,你觉得怎么样?
我说:不行啊,因为这个那个,何不换这种方式也能取得同样效果?
他说:啊谢谢你,这就是我想跟他们说的!
总算有你告诉我该怎么说了。
我和Allan发现我们的想法出奇的一致:关于《睡魔》该是什么样,什么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要把它影视化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因为漫画是漫画,虽然都是画面,但你不可能就按照24页每页6幅画去拍电视,有些东西你必须保持连贯一致性。
比如第五集小饭馆的故事,我们彻底重写了这个故事,因为它原本没有叙事线也没有需要的结构,整集下来可能只有五六句对话是我当初的原话,而到了第六集反过来,整集可能只有五六句不是我的原话。
关键点不是是否忠于原著,而在于原著的精神是否还在,有了这个,改编就有谱了。
马丁:我也是个漫画领域的老将了,我觉得《睡魔》与《守望者》《黑暗骑士》是现存最棒的漫画小说。
但另两部的影视改编可能性都是有限(finite)的,《睡魔》相比更具开放性,这不是个限定剧系列对吧?
你可以持续开发这个系列,拍个二十年。
盖曼:我不觉得有二十年那么久,不过是可以持续挺久的。
《睡魔》有3000页,第一季涵盖了开头400页,还剩2600页,绝对有的拍呢。
马丁:你也享受这个过程,会一直参与下去。
盖曼:我很乐意,只要我有Allan Heinberg在前把握方向,有David Goyer在后撑腰照顾。
有件很有爱的事情,在圣地亚哥漫展上,我有幸第一次见到了全部的卡司们,他们就像朋友大聚会一样,我见识到了角色之间的某些张力在演员身上真实发生(磕CP成真)——Mason Alexander Park似乎在微微地挑逗(gently teasing,大家自己品)Tom Sturridge,这不就是欲望和梦神的互动方式么?
还有鹤立鸡群、光芒闪耀的Gwendoline,像个君王般在人群中穿梭,带着狡黠的笑容,就像个堕落但还没触底的天使。
这种实打实的关系让我非常高兴,我觉得我必须得坚持做下去,这些人应该得到机会重新聚在一起。
8.18看了网飞的其它一些主创采访的小补充:第一集中的果体睡魔是未经任何特效加成的Tom本人的肉体,为此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健身。
Allan Heinburg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会在脑海里播放角色扮演者的声音。
剧本的主体部分是在卡司阵容确定之后才动工的,所以能根据演员的特点做出恰当的改编——尤其以Corithian为代表。
睡魔最初的造型是对原著的忠实还原:Tom戴了星星眼效果的隐性眼镜,顶着一大头狂野的乱发。
作为漫画死忠粉的他觉得这样很酷,但反馈并不好,人家以为他是在演鬼片。
盖曼觉得睡魔的形象应该是:不论他出现在伦敦还是纽约的街头,都能跟周遭融为一体,就好像他是构成这个世界的原材料的一部分。
经过一系列尝试,最终确定下来了我们看到的造型,既不会在人类中间显得格格不入,又带有一种超现实感。
在第六集的诸多造型中,Tom最喜欢的是17世纪的黑长直,觉得有种《夜访吸血鬼》的调调。
有人说睡魔的形象是盖曼自己的一个投影,对此他指出:如果大家去看1988年他刚开始创作漫画的时候的照片,就会发现二者其实差的挺远的;但,就像宠物狗和主人之间的关系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长得越来越像(这个比方笑哭)…当然作为一个作家,他自己的一些侧面不仅反映在睡魔身上,也反映在其它角色身上,把自己身上的特质抽离出来重组再造是他创作人物的方式,睡魔宇宙中的所有人物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真真真完全戳中我各种点的《睡魔》两天熬夜看完了尼尔盖曼,我的超人从第一集第一个场景的艺术设计开始城堡、雕像、巨门然后是被困在法阵中全裸的神苍白又光洁的皮肤和肌肉用他人的话来说【仿佛中世纪油画一般】以及一直保持着的对墨菲斯面部的打光柔和又朦胧使他充满神性这个打光是真的牛人物的设定有点让人跳戏到美国众神毕竟同一个作家真的很喜欢关于众神的设定漩涡找路那段真的很像一个游戏穿梭在各种怪诞的梦里在梦境中,指示牌上混乱颠倒的文字诡异的诗歌不合常理的门跳跃的时间线中世纪与现代的场景切换然后再找到正确的小径像游戏画面一样就好像是另一种版本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而且最后居然还有猫猫!
那可是猫猫啊!
《睡魔》的第11集大概要和第6集并列我心中的全季最佳。
前半部分的《千猫之梦》简直是猫咪教原教旨主义者必看,尼尔盖曼似乎不止一次使用了这种教徒(信仰?
)塑造和改变他们的神的设定(以我浅薄的对《美国众神》的印象),这个故事里人类靠做梦,或者说靠信仰的力量从猫的手中夺得了统治权,重塑了世界(虽然按梦之王的说法这样的历史其实并未存在),但若有足够数量的猫去做一个不被人类豢养、支配、摆布的梦,天知道未来形势会不会逆转呢。
后半部分的《卡利奥佩》更是精彩。
前后两位男作家简直将某些男性生性中的傲慢、自私与虚伪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有老作家大言不惭“她生来就是为了激发我们这种男人的灵感的,这是她存在的意义”,一个道貌岸然的人可以将一位无辜的女性当作提供灵感的牲口囚禁数十年,然后为了些可能能让他长生的药材转手卖给别人,仿佛她只是一件用来消费、交换的物品,自然也不必遵守什么承诺,你会对自家的一束花守信吗。
后有年轻作家开始还假惺惺地想靠送花和礼物讨好卡利奥佩,被拒绝后便恼羞成怒诉诸暴力,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在这只有力量悬殊的一男一女的小房间里如同虚设。
卡利奥佩绝望地向母亲求助,却被告知,你是被合法拘禁的,我们无能为力。
这是又一个荒谬时刻,为什么能有法律允许一个人去剥削、掠夺另一个人的自由呢,哪怕她们贵为女神,却也无力挣脱一句话的枷锁,不得不匍匐在这不合理之下。
最让人生理性不适的是,这位作家靠压榨欺侮女神而成名后,甚至还想迎合大众喜好将自己塑造为一名女权主义的作家,那一刻楼下的觥筹交错与楼上昏暗小屋里孤独的女人的对比何等的讽刺。
而当墨菲斯作为一个更强的力量出现时,年轻作家终于慌了:“你要报警吗?
” 看到这一幕我几乎要冷笑,你看,道德与法律于他们无足轻重,只有当压倒性的暴力出现时他们才会恐惧和乞求。
这里墨菲斯铿锵有力地指出了其中的荒谬:“她被囚禁了60多年,被贬低、虐待和玷污,而你仅因为需要灵感所以不愿意放她自由?
” 我又忍不住发问,为何如此荒唐的逻辑对他们来说却好像理所当然呢。
在观看后半部分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有无数的寻不到发问对象的疑问,那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许许多多让人痛心与不解的社会新闻中积累的疑问,在这个披着奇幻外衣的故事下,这些疑问翻滚上来了,却也寻不到答案,只能在破裂的时候发出轻微的“噗”一声,像是故事里的女人被掩在门后的模糊的哀鸣。
最后墨菲斯问卡利奥佩获得自由后要去做什么,卡利奥佩回答,我要尽力确保其他人不会再有我这种遭遇,“我要去改写那些囚禁我所依据的法律,那些很久之前制定的,但我和我的姐妹都对其制定没有发言权的法律。
”——————————11.11 我自觉措辞已经非常温和了,就这样都还有人仿佛被踩了尾巴一般来大放厥词,看来也是对自己的本性有很透彻的认识。
把性别问题换成利益问题,就能掩盖多年来女性既是最大也是最隐形的被剥削群体的事实吗。
有的人,天天拾人牙慧指点江山,却不能容下受害者视角的一句指责,真是脏了我的地方。
《睡魔》这样的奇幻剧,也有写作公式可以提炼,比如道具设置、人物安排、时空制造……试着扒一扒,总会有写作借鉴意义。
本文首发故事研习社微信公众号作者:国王 KING本文会介绍我个人在观看剧集期间的一些收获——失落的器件(一种剧情模式)、泛神话叙事(一种时空观),以及场景角色(角色设计的技巧)。
希望能对你的创作有所帮助失落的器件魔幻美剧《睡魔》的故事开头引人入胜——一个家族举行了某种古老的仪式,俘获了睡魔。
囚笼困着他十多年,他苍白且干瘦的身躯,以及类似哥特式的妆容,很容易让人想到吸血鬼。
我们本以为这个故事会和复仇扯上关系,但实际上,让我们期待许久的「复仇」只占了很小的篇幅。
而且整个故事并不是聚焦在复仇,更多以睡魔这个角色为剧情视点,展开一幕幕脑洞大开的单元剧。
回顾这部剧集,最清晰的一条剧情线就是「寻物」。
「寻物」比较贴近普罗第(Georges Polti)36 种戏剧模式中,「壮举」这种剧情模式。
「壮举」通常指代着冒险的远征,以及为夺回索要的对象或人物所做出的行动。
在睡魔被俘获之时,代表他力量的 3 个法器都纷纷落入凡间。
为了寻回他的红宝石、沙袋以及面具、恢复自身的力量,睡魔必须经历一番冒险,重获法器。
那些法器也能作为这场旅途的「嘉奖」。
「寻物」这种模式十分经典也很有效。
我们在许多作品里都可以窥见这种模式的存在。
《魔卡少女樱》第一话动画《魔卡少女樱》,第一集的剧情便是小樱揭开了书本的封印,数十张库洛牌飞散开来。
小樱和她的搭档可鲁贝洛斯必须要找回所有失落的卡牌。
另一部动画《犬夜叉》,贯穿全作的关键道具「四魂之玉」是角色们寻物的对象,他们为此展开了一场冒险。
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系列,寻物的推进者是反派角色灭霸。
他打算获得所有的无限宝石,以求得实现心中愿望的力量。
可见,在「寻物」的设置上,有四个地方可以让我们发挥。
💡1)物件数量总的来说,对于一部长篇连载作品,物件的数量当然是越多越好。
上面列举的两部漫画,由于涉及到长篇连载的情况,物件的数量上都会设置得比较多。
对于中短篇的作品,物体的数量尽量控制在 23 件,阅读的节奏可能会更加好。
当然,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创作者自己斟酌。
2)寻物速度《睡魔》要在十集内讲完一个故事,因此寻物的节奏要适配上剧情的速度。
《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无限战争》,则加快了寻物的速度,各式各样的无限宝石在一集里纷纷落入灭霸囊中,拉大了正反双方力量的悬殊,渲染出绝望的氛围。
3)寻物者的身份不仅仅是主角在寻物,反派也能寻物。
《睡魔》中的前期反派「梦魇」科林斯也在接触着法器的持有者。
「抢先一步」的行动制造了信息差,既让主角的处境岌岌可危,也让观众开始关注主角的寻物方法和速度。
4)指引剧情、调动情绪寻物这个剧情模式,会让观众获得一种奇妙的「收集感」。
就好比看到动画里提到「某个帝国里有四天王这样的角色存在」,你会对这捆绑为一个整体的四人无比好奇:他们是谁?
他们的真实身份到底是怎样的?
同样的,寻物也会让观众有这种同样的情感预期。
我们总期盼着被揭示了数量的器件被一一寻获,获知它们的样貌,以及这些东西能给角色带来的帮助。
《哈利·波特》同样也有寻物的设置,而且混杂了一些悬疑和解谜的要素。
这部作品里设置了「七个魂器」和「三件死亡圣器」这两条寻物线,它们相互交织着,指引着下一个剧情的走向。
每当一个法器被睡魔寻获时,观众对于主角的期待又多了一分:我们希望他找回所有的法器,并重获他原来的力量,回到全盛的姿态。
这种积极的正向期待,也会让我们想看到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更会激发我们对下一个物件的好奇——他到底怎样获得这个法器?
他又会有什么冒险?
泛神话叙事《睡魔》是部有趣的泛神话叙事的作品,那些存在于神话中的人物都有牵涉,不仅如此,历史人物也会出现在这部作品。
甚至,《睡魔》漫画中还有DC超级英雄的登场。
能造成这么有趣的化学反应,一方面是睡魔的身份设置,另一方面是他的能力设置。
他的身份是梦境之主——几乎所有人都做过梦吧。
这个共同点就能把「梦境」和「各种次元的角色」交杂在一起。
几乎是不老不死的睡魔,无限的生命得以让他见证各种时代变迁。
在「白马酒馆」一集也有体现,睡魔和一个凡人跨越数百年时间的赴约,在时间长河中,睡魔是这段岁月的见证者。
为你的作品设置一个无限生命的角色,与他 / 她对比的是一个拥有着有限生命的人类。
两相比较之下,对于生命和时间会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动画《致不灭的你》中,主角拥有着无限的生命,他在人类世界中经历着一些事情,见证了各种各样的人离开,有关生命的主题一下子便凸显了出来。
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更是脑洞大开,不老不死的主角经历了地球历史大大小小的事件。
尽管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惊悚镜头,但角色对谈之间让人细思极恐。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截图私以为,要让作品里的时间观涉及到过去、现在、未来,只有三个方法。
💡1)穿越:这个桥段已经遍布了各大科幻电影,不再赘述;2)有一件贯穿了所有时间尺度的物品或概念,如上文提及到的「梦境」,或者是能保存良久的视频录像、信件等;3)主角是不死之身。
只要达成以上三点中任意一点,整个作品的时间跨度就会变得宽广许多。
场景与角色「为你的场景设计一群角色」——这看上去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但思考下去,你会怎么做?
如果让我设计一个梦境王国,我首先会构建一个中世纪城堡,周围有很多的市民,和一般作品里的没啥区别。
之后就是王国境内的一些君臣角色,还有些王子公主、骑士团之类的,仅此而已。
不难看出,我设计出的场景以及角色,他们太过于普通,或者说没有什么目的性。
不管这个梦境王国替换为「黑暗王国」,或者「机械王国」,它们都没有什么区分度,可能只是建筑的场景改变了些。
如果将目光转到《睡魔》,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场景里的角色」应该是角色设计先行,「场景」只是当作一个背景板的功能。
先将《睡魔》里的世界观划分为「人类世界」和「神话世界」。
「神话世界」一侧里,最先吸引我们注意的是睡魔的个人王国,这个王国和一个角色——图书管理员卢西恩绑定在一起。
在睡魔归来后,卢西恩充当着「世界观介绍」的存在。
她告知了睡魔他不在的时间里,梦境王国里发生的事情。
而在「人类世界」一侧,睡魔和乔安娜·康斯坦丁经历了一起事件。
这个角色的身份预示着,未来有更多不可思议的事件会在人类世界发生。
「神话世界」里的「地狱」,睡魔和路西法嘴遁斗法。
这场决斗激怒了路西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之后会对睡魔展开报复。
由此可见,这些场景里总会有一个能给主角带来助力 / 阻力的存在。
这些场景里的角色,从属于一个个小世界,他们的身份代表了未来即将到来的各种事件。
他们在各自的场景下给主角带来了助力,帮助主角,给主角提供情绪价值,给出有价值的情报;或者是带出了阻力,削弱了主角的能力,让主角失去关键道具和同伴,也可能是未来准备对主角报复。
对于场景角色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先考虑那个场景的角色能给主角带来什么。
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场景角色配置对应的同伴、舞台。
这样一来,这个小世界才会生动地运转起来,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呆板。
最后来总结一下:「失落的器件」寻物的设置:寻物者的身份、速度、物件的数量。
寻物的预期:好奇、期待、补完感。
「泛神话叙事」让作品的时空范围变得宽广:穿越,贯穿时间的道具,不老不死的主角。
「场景与角色」角色先行:场景角色能给主角带来什么?
助力:帮助主角,给主角提供情绪价值,给出有价值的情报。
阻力:削弱了主角能力,让主角失去关键道具和同伴,未来准备对主角报复。
在这个基础上,给场景角色配置对应的同伴、舞台。
他们的身份代表了未来即将到来的各种事件。
文章在知乎也有发,因为感觉豆瓣的编辑器不太好用,所以更新主要放在知乎上,等最后再一起更到豆瓣...而且知乎有目录,可以跳到自己想看的部分(虽然只有两级目录),方便一点https://www.zhihu.com/answer/2616483616零、概述与废话作为非常吹剧集的死忠原著党,打算来写一点什么,一来给没有读过原著的剧集党科普一下相关设定以及解答部分可能的困惑,二来从笔者自己的视角讨论一下为什么对改编剧集很满意以方便与原著党讨论,三来也是对目前热度比较高的几个点做一些小小的分析。
可能会包含一些剧透,请慎重阅读。
目前打算从以下几个角度写:一、睡魔简介与基础设定二、剧作问题解答三、饱受争议的zzzq四、剧集的优点与缺点五、结语由于笔者去年方才入坑,原作(完整75个issues)也只读过2-3遍,因此有些细节及分析未必详细深入,如有错漏还请各位看官海涵。
顺便,后续所有已有中文正版的内容将主要以中文的方式进行描述,尚未出版中文版的会以英文为主进行叙述,以免因汉化问题出现混杂。
此外,涉及具体内容时会用volxx.yy表示卷xx收录的第yy issues。
一、《睡魔》简介与基础设定(一)简介——原作《睡魔》,原作者尼尔·盖曼,英国著名小说家,被视为新一代幻想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横跨幻想、科幻、恐儿童读物等多个小说题材,同时也参与过包括影视、漫画,甚至游戏(寄了)等多种媒介的创作。
代表作《睡魔》(漫画)、《美国众神》(小说+剧集)、《好兆头》(小说+剧集)、《绿字研究》(小说+漫画)等多部优秀作品。
曾获雨果奖、埃斯纳奖、世界奇幻奖、星云奖、布拉姆·斯托克奖等多项世界级大奖,被斯蒂芬·金盛赞为“点子宝库”。
《睡魔》是其继出道作《黑兰花》之后的第二部漫画作品,一经问世广受好评,是史上最为畅销和最受好评的图像小说杰作之一,它设立了漫画领域中成熟、诗意的幻想的标准。
荣获世界奇幻奖、艾斯纳奖、安古兰漫画节编剧奖等奖项,成为与《守望者》、《黑暗骑士归来》齐名的漫画杰作,并演变成一种影响全球的文化现象。
其中,issue 16《仲夏夜之梦》荣获1991年世界奇幻奖,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荣获该奖的图像小说作品,同时该奖项也是尼尔·盖曼所获的第一个文学奖项;2016年出版的前传性质续作《睡魔:前奏曲》荣获雨果奖。
《睡魔》讲述的是关于梦境君王(后简称梦君/墨菲斯)的故事,他是梦的人格化,掌管这相应的领域——the dreaming(也称梦幻时光dreamtime,梦境世界dreamworld),这个系列讲述的即是这位godlike(神一般,但并非神,见后)的存在是如何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以及这些反思带来的后果,同时,也包括在这条道路上遇到的人事物以及他们身上的故事。
《睡魔》以深邃绚丽、富有诗意的笔调,讲述了这位梦之主宰的传奇。
它由数部独立的篇章组成,但所有敌事又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
其构架宏大,跨越无限时空:从远古蛮荒到纽约街头,从现实到幻境、无论神鬼精灵、超级英雄,还是忙碌一生的凡人,都参与了这部悲喜剧的演出。
《睡魔》原作漫画共75个issues,长达2000多页,创作于1988-1996年,后出版发行多个版本,流传较广的是14卷版本,包括正传10卷+《Endless Night》1卷+《The Dream Hunters》2卷+《The Sandman:Overture》1卷。
如今,《睡魔》改编为剧集,在网飞平台发布,第一季10集于2022.8.5一次性放出,内容改编自原作第一卷(前奏与夜曲)、第二卷(玩偶之家)内容。
(二)基础设定1. 无尽家族(Endless)无尽家族是《睡魔》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其本身是现实世界中部分概念的人格化,正传中已知由七位成员构成,按照“年龄”大小 分别为命运(Destiny,老大)、死亡(Death,俗称二姐 )、梦(Dream,主角,梦君/墨菲斯)、毁灭(Destruction,老四,同时也是作品中的“浪子”)、欲望(Desire,爱搞事的弟弟/妹妹)、绝望(Despair,欲望的双胞胎妹妹)以及疯狂(Delirium,小妹)。
无尽家族的时间概念与一般情况不符,相对而言较为特殊,加之命运的存在,使得《睡魔》的世界观充满了宿命论的色彩。
无尽家族本身是概念的人格化,而非神明。
为方便理解,以二姐死亡为例,二姐本身是现实中的死亡在漫画中的投影,是最终的、一切的死亡,只是进行了拟人化处理。
无尽家族本身受到一定的规则制约,包括但不限于:不能与凡人相爱(注意,是相爱而非发生肉体关系)不能杀死血亲 (违背会遭受复仇女神追杀)只有在家族中有成员死亡时才能前往Necropolis接触cerements和books of ritual(没说违背的后果)除死亡外,不得直接夺走凡人的生命(vol2中暗示,不确定是不是针对整个无尽家族)这些规则制定于宇宙诞生之初的第一环会议,该会议着墨不多,《The Sandman:Overture》中出现第一环的“荣耀”(形象借鉴阿西莫夫),算是个坑。
2. 各位家族成员(1)命运:无尽家族大哥,职能为命运,领域为小径分岔的花园,有很多岔路口。
首次出现于vol4,剧作尚未出现。
(2)死亡:无尽家族大姐,一般喜欢叫二姐,《睡魔》系列中人气最高的角色(是的,超过了作为主角的梦君),首次出现于vol1.08《她翅膀的声音》,温柔、活泼、关心弟弟梦君,基本上是家族里与梦君关系最好的成员,日常佩戴古埃及象征生命的安卡。
职能为死亡,领域无光之地(the sunless land),是将死者带往其应去之所的中转站。
虽然《睡魔》中很少论及战力,但强行算的话死亡是家族内最强的,基本不受任何规则限制,代表万事万物的终结,甚至无尽家族成员的死亡也由二姐负责。
只要生命存在,二姐就会存在,当宇宙中最后一个生命消逝时,二姐会负责收起板凳,打扫房间,锁上身后的宇宙然后离去。
原作是哥特风白人美女,剧作中为黑人而且没有去除了哥特元素。
(3)梦:无尽家族老三,梦君/墨菲斯,主角。
职能为梦,领域为the dreaming(也称梦幻时光dreamtime,梦境世界dreamworld)。
《睡魔》的故事即围绕他而发生,被囚禁前后性格差异很大。
(4)毁灭:老四,没有明着出现,但欲望对绝望提到过的“浪子”指的就是毁灭。
职能为毁灭,领域没有见过,但核心是一个水池,于17世纪末1695年的家族会议上放弃自己的职责,离家出走。
与绝望、疯狂关系很好,与死亡的关系也不错。
(5)欲望:老五,职能为欲望,领域为阈。
欲望金色瞳孔,双性,因为祂不满足仅拥有一个性别,任何人只要看到祂都会爱上祂。
与梦君的关系不太好,爱搞事情,vol8中不难看出来二姐对祂也有一些头疼。
笔者认为剧作选角相当贴合原作,很有魅力的演员。
(6)绝望:老六 ,职能为绝望,领域名字未知,是一个充满镜子的房间,首次出现于vol2,欲望的双胞胎妹妹,相比较而言绝望比欲望老实很多。
正传中出现的实际上是第二代绝望,第一代因不明原因死亡。
原作为裸露上身的皮肤苍白眼窝黝黑深邃的黑发女性,剧作还原度相对较低,但实际上也很难还原。
(7)疯狂:职能为疯狂,领域名字未知,充满了混乱的元素,很抽象。
无尽家族的小妹,很有趣,首次出现于vol4,剧作尚未出现。
3. 造物主/上帝(the creator):设定里的造物主,与众天使居于银色城,没有过多直接描写。
4. 路西法:造物主创造的最强大的存在,后背叛造物主被堕落到地狱5. 梦君的各种造物/梦领域中的存在(1)卢西恩:图书馆管理员,其所管理的图书馆存放着世界上所有的书,包括已写成的、尚未写成但出现在梦中的,以及将要写成的,同时卢西恩本人也知道所有书的内容。
原作中为白人男性,剧作改为黑人女性,同时所管辖的图书馆拓展包含了所有人的一生的资料。
笔者对卢西恩的选角有较大的不满,后续会做说明。
(2)科林斯:梦君的创造的噩梦,用于反应人性的黑暗,梦君被囚禁后随前往苏醒世界成为喜爱夺人眼球(物理)的连环杀手,后被梦君击杀收回。
他挖走他人眼球并将其放入自己眼窝的嘴中之后可以看到眼球所有者的经历。
私认为这个设定很符合剧作中“科林斯说自己想体验做人的感觉”这一补充设定。
原作主要活动在vol2,剧作增加戏份,在vol1的部分也有出现,且演员很帅(雾) 。
这里有一个涉及一点点不太重要的剧透的冷知识,见注释 。
(3)马修:梦君的乌鸦,为剧中第二只,第一只 被阿力克斯开枪击杀。
(4)默文南瓜头:梦境世界的嘴臭员工,很有趣的角色。
(5)诸神:在《睡魔》设定中,诸神来源于梦的领域,当人们开始信仰神明时,神会诞生自梦的领域,当最后一个信仰者消失以后,祂们会回归梦的领域并且消亡。
不难看出神明的位格要低于无尽家族。
后《美国众神》的核心设定即来源于此。
(6)该隐和亚伯:并非梦君造物,梦境王国的居民,居于噩梦世界边境地带的前哨战——神秘屋与秘密屋二、剧作问题解答以及伏笔汇总(涉及部分剧透,慎重)这一部分预计汇总一些看到的问题并给出解答,同时汇总一下剧作中的伏笔,包括已回收的和尚未回收的,可能不全,随时补充吧。
(一)问题解答1. 梦君为什么这么菜?
战力怎么搞的?
原作中梦君利用千猫之梦重启了宇宙,力量耗尽正处于虚弱中,被伯吉斯等人召唤并囚禁。
剧作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改为在回收柯林斯的过程中被召唤。
实际上,关于力量耗尽的剧情《The Sandman: Overture》中,梦君也是在回收柯林斯的过程中被拽走解决威胁宇宙的大问题,考虑到千猫之梦“改变从万物开始到时间终结的一切”的性质,这一改编仍存在接口可以对应原作剧情,不算太离谱。
同时梦君的力量被他主要保存在三件法器中,严重制约了他的能力,至于依赖法器的原因emmm好像是比较好用。
原作的战力并不重要,因为没什么打斗场面,不用纠结。
但要硬说的话,无尽家族里最强的是二姐死亡,因为她是万事万物的死亡,包括宇宙,同时制约无尽家族的规则疑似不影响二姐,她之所以遵守只是因为她想遵守,见vol.9.65。
路西法是造物主创造的最完美的造物,甚至强于无尽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但可能不包括二姐。
2. 梦君什么的不和伯吉斯他们打商量?
可以说肯定不会。
虽然脱离囚禁的梦君看起来瘦弱无力,性格好像也挺温柔,但被囚禁前的他emmmmm性格很糟糕,冷漠、自闭、高傲、自以为是、专断、不容许他人质疑。
虽然梦君在一点一点的改变,但这一改变发生的非常缓慢,100年的囚禁实际上推动了梦君的转变,使他更温和,更有人性(《好运之人》相对直观的展示了这一变化)。
所以不要用现在的梦君带入以前的梦君形象,《睡魔》全系列实际上就是关于梦君的改变以及后果的故事。
尤其是,磕cp要谨慎,梦君以前的尿性真的...很招人嫌...而且看剧集相关剧情应该没有大改动,因为看他有点受里受气而喜欢的朋友请慎重,不要让现在的设定入脑太严重...祝好3. 无尽家族就不考虑救一下梦君吗?
是的不考虑(大雾)。
无尽家族不同于类似正义联盟一样的superteam,他们不会积极地去拯救自己的同伴,而是专注于自己职能范围内的事务。
作为概念的人格化身,无尽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并非causative的,他们很少互动。
同时,梦君以前的性格很别扭,即使无尽家族其他人去解救他了,他也很可能会生气,因为他认为照顾自己是自己职责的一部分,不喜欢让其他成员插手。
4. 康斯坦丁怎么变成女的了?
以及为什么SE06出现了另一个乔安娜·康斯坦丁?
莫得版权(太惨了),所以只能用原作里约翰·康斯坦丁的祖先乔安娜顶上,然后1789年的祖先乔安娜依旧保留,有点乱但也还行。
5. 梦君对丽塔(Lyta)的孩子口嗨然后呢?
然后...是很关键的剧情...只能说这里不是纯粹的口嗨,后续会有剧情,而且很重要。
这个就不剧透了,但是品一品《24小时》里的台词吧 ,同时看看梦君关于自己为什么固守规则的解释,它们已经把作品的基调定好了。
6. 好运之人还有后续吗?
有的,高德林虽然不是最核心的人物,但他的出场相对而言也不少,后续有多个短篇和他有关,同时主线中也会有他的身影。
同时,像高德林这样的长生者还有不少,例如SE03出现的疯海蒂(出生于1741年,剧情时280岁)(二)伏笔与有趣的细节1. 【SE01】尤妮提·金凯德英文原名是Unity Kinkaid,其中unity的意思是“统一;整合”,暗示其身份。
2. 【SE02】该隐和亚伯并非梦君造物3. 【SE04】地域里恶魔的台词是诗体,不同等级的恶魔诗体不同,但是此处只展示了一种。
梦君所处的森林原作中叫做自杀森林,疑似在暗示什么,曾经只是小树丛,后繁茂了许多。
娜达是之后的重要角色,她眼中的梦君形象暗示梦君会随着看着他的人的身份、种族等变化而变化。
路西法吐槽了过度依赖法器的问题。
路西法和梦君的对决方式好像是有来头的,记不清了回来查查,顺便《The Sandman: Overture》里有一个叫hope的角色,最终完成千猫之梦的关键角色(“见二(一)1部分的回答”)。
4. 【SE05】《24小时》中约翰·迪对小说的理解暗示了《睡魔》全系列的基调。
此外剧作补充了一个细节,朱迪和萝丝·沃克尔有过视频通话,讨论她和女友之间发生的事,原作相关段落亦有剧情表明二人之间存在联系,但剧中表现的更明显了(所以萝丝实际上最早出现在SE05)。
5. 【SE06】中二姐抢过梦君手中的面包并且用面包砸向他。
面包由谷物制成,而谷物又是一个生命、智慧的传统象征符号,那么像死亡向梦君投掷面包意味着什么也就比较明显了。
对于忘记这个细节的老读者,不妨再回到vol9的姐弟谈话看一看,有些隐喻就明晰很多了。
7. 【SE06】好运之人中,1389年梦君对死亡提到仙境的使团,1589年梦君在酒馆遇到莎士比亚并进行了交易,1889年二人的交谈关于乔安娜·康斯坦丁的部分是伏笔,1989年酒馆里客人的谈话内容和1389年、1689年的话题基本一致,下流梗都没变。
8. 【SE07】“浪子”指的是老四毁灭,1695年家族会议上宣布放弃职责离家出走。
欲望对绝望说的话证明娜达和罗德里克(可能是对死去儿子复活的欲望)对梦君的影响均有欲望一手操盘。
三女神对萝丝说“庆幸遇到的不是the kindly ones”暗示萝丝有无尽血统(梦君有意杀死萝丝终结漩涡)。
9. 【SE09】莱塔和赫克托的孩子是关键伏笔10. 【SE10】芭比的梦。
最后被梦君威胁的欲望从认怂到放狠话的转变不(仅)是因为欠收拾,还有因为欲望是瞬间的产物,之前的威胁忘了23333。
此外,欲望的领域“阈”本身就是一个玩偶的样式。
三、饱受争议的zzzq(一)性少数群体这几天浏览各类评论,发现在两个话题上争议很大,其中之一便是LGBTQ的问题。
首先摆一个结论:同性恋要素过多并非网飞改编时做出的zzzq妥协,而是基于原作本身内容的合理安排。
剧中大部分同性恋角色的性取向在原作中是有所暗示/指明的。
笔者也无法分析出来性取向对作品的意义,只能将对剧集中出现的同性恋进行一个总结,并对存在原作基础的角色进行解释。
1. 保罗(Paul)和阿力克斯(Alex)阿力克斯是梦君被囚禁期间的主要角色之一,伯吉斯之子,古代秘书兄弟会的第二代头目,而保罗是他的私人助理。
原作vol1对他俩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暗示,但略有牵强。
直到vol9方才点明二者关系,因而存在基础,并非取向改编。
2. 康斯坦丁原作为约翰·康斯坦丁,由于版权问题改为乔安娜·康斯坦丁,原作为异性恋,但因版权的不可抗力因素更换为女性,但保持了对象的性别,成为同性恋。
不过也有说康斯坦丁本身就是泛性恋emmmm这应该是一个问题不大的变化。
3. 朱迪和唐娜出现在SE05《24/7》,原作中出现于vol1.06《24小时》,原作中即是同性恋,因家暴而与女友唐娜不合,死于咖啡馆。
4. 厨师和伯尼原创角色,原作中没有出现过,是第一个无原作基础的同性恋者。
咖啡馆服务员贝蒂的儿子伯尼在原作有明示存在同性行为,未知取向。
5. 咖啡馆中的其他人有一说一笔者不太确定他们到底算不算同性恋,因为这段感觉更像是受到红宝石影响后的行为,但以此判断性取向似乎有些武断(此外后续剧情中存在一位确定的同性恋者,但她也有和异性发生关系的经历,所以是否与同性发生关系或许不应该作为是不是同性恋的判断标准)6. 柯林斯、萝丝室友以及萝丝的房东哈尔原作中存在一些暗示他取向的内容,非常隐晦以至于可能有点牵强。
但对他来说好像男女也无所谓啊(大雾)。
萝丝室友为新人物,没有相关内容,剧作原创。
房东哈尔也是有明示取向
7. 泽尔达和尚达尔蜘蛛标本收藏家,原作有表明取向(不放图了,可能过不了)(二)少数族裔与性别少数族裔在剧版中确实比原作多很多,这点没有争议,但考虑到英美对种族问题的格外关注,也只能表示理解。
此外,原作中存在一些性转角色,不过打斗对剧情影响不大(注意,路西法不算性转,因为祂没有性别)。
不过,其中有三点笔者觉得改编地并不算很好,甚至有第三点改编反映出部分刻板印象,以下会简单解释一点。
1. 卢西恩卢西恩的改变主要是性别让笔者不太习惯,原作中是白人男性图书管理员,似乎改变肤色以及性别不太有所谓,但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典故。
George MacDonald的作品《莉莉丝》(Lilith)中描述了一只变成渡鸦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世界上第一位男性亚当,尼尔·盖曼在创作卢西恩这个角色时,这个典故也对他有些影响。
根据后续的内容,卢西恩就是梦君的第一只渡鸦,而这个典故也将他与人类始祖亚当联系在一起。
这个典故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剧情作用,只是作为彩蛋出现。
但是剧作将卢西恩的性别设定为女性后有一点破坏了这个彩蛋,少了一丝趣味性。
2. 二姐死亡二姐的人物由黑人主演本身不是问题,实际上演员的演技不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还原了二姐的形象,对笔者来说实际上证明了只要演技达标,族裔并不会对观感产生明显的影响。
但这处改编的问题在于——它和剧情不太搭,主要是直观上的(虽然无尽家族本身可以多种不同的形象出现)...首先,无尽家族出现了四位,但是其余三位都是白人,只有二姐是黑人,这显得不太对劲。
其次,地理大发现开始于15世纪,但《好运之人》中二姐出现的时间为1389年,这个时候身为黑人的二姐出现在英国,而且穿着类似穆斯林的服装,属实是有些怪异。
最后,二姐是《睡魔》系列人气最高的角色,原作中的哥特风白人美女的形象深入人心,突然的选角更换其实不太容易适应。
综上三点,笔者觉得此处选角并不算非常合适。
3. 凯特和加里原作为两个白人,人设与剧作基本一致,增加了一些细节,但剧作中凯特为亚裔女性,而加里是黑人男性,有一点在利用亚裔女性控制欲强的刻板印象。
而且可能是我本人有些敏感,剧中他们夫妇和马克的这段剧情让我看着不太舒服。
四、剧集的优点与缺点既然笔者是认为剧作改编不错的,那就先对比原作说一些改编的优点,然后再介绍一下其中的缺点吧23333。
(一)优点剧集最大的优点应该是增加了对一些细节的描述,以及将原作中部分隐晦的内容更清晰地展示出来。
以下会介绍一些笔者觉得不错的改编。
1. 亚伯与该隐原作中亚伯与该隐的故事放在梦君见到卢西恩之前,他从二人那里收回了曾经给予他们的授权书,并取回了其中的力量,然后才回到城堡。
剧作中有较大的改动,不做细致描述,但有一点剧作将原作vol6的Parliament of Rooks的内容部分提前到了这里,简单解释了该隐和亚伯的奇妙行为的成因,对于不了解希伯来神话的观众相对友好很多。
2. 柯林斯与艾瑟尔原作中艾瑟尔的戏份很少,但是剧作中增加了不少,尤其是这一段格外有趣,看着柯林斯精神物理双层面吃瘪真的很快乐(雾)。
这一段的优点在于强化了对艾瑟尔的人物塑造,原作中艾瑟尔其实很背景板,剧作将其与罗德里格斯的助手塞克斯私奔的剧情改为不希望堕胎而逃跑,有意往母亲的形象上强化塑造,同时她怼柯林斯的台词也很女性主义,这也是尼尔·盖曼原作中的闪光点之一,但主要集中在vol5中,此处就已经展示出来了。
3. 约翰·迪天命博士的改编堪称巨大,剧作中行为的动机似乎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让全世界充斥真实,抹除谎言,当然即使这个看起来美好的愿望也无法掩盖他用红宝石胡作非为的事实。
结合他与艾瑟尔的对话不难感受出,童年的经历对他的行为动机影响之深。
但原作中对动机的描述没有那么严丝合缝,他只是像传统反派一样控制世界、毁灭世界等等。
无论是动机的细致描述、与咖啡馆众人的互动,还是下车时没有像原作一样杀掉女司机,剧版无疑塑造了一个更丰满、更值得思考、疯疯癫癫但行事逻辑表面上看起来又不那么直白地反社会的复杂角色,从这个角度我觉得剧作反而拓展了原作的深度,使它不再那么像传统超级英雄类的作品。
4. SE06:《她翅膀的声音》与《好运之人》这两个短篇在原作中也颇受好评,《她翅膀的声音》本身是作者找到自己讲故事的节奏的重要作品,而好运之人又将梦君在囚禁前后的转变展现的淋漓尽致,都是极其优秀的篇章。
《她翅膀的声音》部分补充了二姐的个人番外《死亡:冬日谈》,详细介绍了关于死亡的部分信息。
原作中该篇章是整个系列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故事的叙述方式从篇章中心式发展 (plot development)转移为情绪与角色中心式发展(mood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
《好运之人》笔者认为是全作最优秀的改编篇章,除了1889年的对话删去了对人类不怎改变的论述,其余多种细节的补充以及演员的魅力将这个篇章的浪漫演绎的淋漓尽致,而且比起原作也更展示出来梦君身上逐渐展示出来的变化。
5. 《玩偶之家》作为全书的第二卷,玩偶之家遭到了堪称巨大的改动,这里统一介绍笔者认为不错的地方。
(1)改变原作中出逃的梦分别为布鲁特和格劳勃、柯林斯以及水手的绿洲。
除了水手的绿洲(吉尔伯特)的愿望是体验人的感觉之外,布鲁特和格劳勃是想自立门户,柯林斯更多的是出来搞事情。
但是剧作中水手的绿洲仍然是想体验做人的感觉,布鲁特和格劳勃改编为高特,她的愿望是成为美梦而不是噩梦,同时她也给生活痛苦的杰德带来了不少安慰,比起占山为王充满了高级趣味。
柯林斯的愿望也改编为想体验成为人的感觉,虽然他的方式很离谱,但值得注意的是,柯林斯可以通过用眼窝处的牙齿吃掉眼球来看到眼球所有者的记忆,这确实能帮他体验做人的感觉。
水手的绿洲想成为人(改变,由梦变为人),高特想成为美梦(改变,由噩梦变为美梦),柯林斯想成为人(改变,由梦变为人),三个梦的变化引出一个问题:既然梦君本人就是关于梦的一切,那么高特、柯林斯以及水手的绿洲对改变的渴求究竟反应了什么?
他们自己的意愿?
还是梦君身上不可逆转的变化?
这一问题在原作中没有明确抛出,但是剧作中确实借柯林斯之口清晰地说了出来。
实际上,“改变”是睡魔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笔者认为这一部分的改编很好地抛出了这个概念。
(2)改变的阻力不难发现,“改变”的概念频繁出现,而梦君却似乎一直在抗拒它,实际上结尾处柯林斯最后对梦君的埋怨以及梦君的回应揭露了其中的原因,这涉及到梦的本质:包含整个集体无意识,这是他的本源,但也制约了他的发展与变化,这里涉及不少东西,关于梦与集体无意识,暂不赘述。
而柯林斯的一句话也抓住了重点:“也有可能你感觉到了什么。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我(柯林斯),梦”。
这段暗示在原作中是缺失的,但剧作将之直白地呈现了出来。
(3)无尽家族与人类:谁才是玩偶吉尔伯特在回归自己的职责之前曾经对《玩偶之家》涉及的一切做了一个总结,这个总结应和了SE06中二姐的观点:做好本职工作是无尽家族存在的意义,服务人类是他们存在的唯一原因。
之后这段内容才被梦君以威胁的方式转述给欲望。
原作中虽然最终梦君以相同的台词怼了欲望,但铺垫更为隐晦。
那么,究竟人类是无尽的玩偶?
还是无尽是人类的玩偶?
(欲望的领域“阈”本身就是一个玩偶的形状)原作中,此段甚至为什么是欲望做的妖都只能萝丝通过取出来的“心脏”(欲望的魔符是心脏)判断,而剧作直接说明了金色眼眸,直观很多。
(4)萝丝与莱塔原作中萝丝与莱塔在靠前的部分基本没有关联,但是在vol9中二人却齐聚一堂。
剧作改编中直接令莱塔取代了原作中萝丝母亲的位置,强化了二者的关联,铺垫好了后续的故事,不会像原作那么突兀。
但缺点是相较原作弱化了梦君与莱塔的冲突。
(二)缺点说完优点自然是缺点,但是笔者觉得缺点没那么多,可能也和看过原著有点关系emmm但是讲一些我感觉到的以及和其他人讨论发现的。
1. 缺少原作诗意这是最明显也是最大的缺点。
原作中,尼尔·盖曼运用了大量的旁白渲染气氛,盖曼极高的语言文字功底,与画师精湛的画技相辅相成,带给原作很强的诗意,中文版的简介也说明“它设立了漫画领域中成熟、诗意的幻想的标准”。
但是剧集中旁白的缺失使得这份美没有出现在剧集中,不得不说有些遗憾。
同时,由于经费的限制,很多漫画中的精彩场景都无法呈现,比如梦君脱困时再各个梦之间穿梭游走、梦君施加给阿力克斯的“永恒的清醒”,甚至地狱斗法都有所删减,属实可惜。
同时,根据笔者与微博上一位参与汉化的大佬交流,她认为《好运之人》的改编之所以成功,与这个issue完全由对话驱动、很少有心理活动描写的特点有关,仔细考虑深以为然,也侧面反映出缺失旁白对原作优点展示的影响。
2. “zzzq”与zzzq这其实不能算作缺点,前述已经分析了LGBTQ问题只是表明的“zzzq”问题,而族裔问题也是欧美作品很难回避的zzzq,但是这两块客观上确实给剧作的普及造成了不小的阻力,这也是无可避免的,勉强算是一个缺点吧...3. 结构《玩偶之家》的改编似乎受到的非议不少,不得不承认其确实结构略显松散,和前半部分相比没有那么惊艳,叙事上也略显混乱,导致没有原作基础的新人观众看起来可能会很疲惫。
4. 形象有一说一,虽然原作中不少LGBTQ(之后还会更多),但是梦君真的是异性取向,剧作的风格搞得不少观众拉他和柯林斯/高德林的cp,我觉得和剧作叙事引导可能有点关系。
五、结语作为《睡魔》的忠实粉丝,剧作给笔者的感受还是挺深的,综合而言,笔者认为该剧有诸多缺点,但瑕不掩瑜,相对原作而言对新人友好不少。
实际上,《睡魔》的一个问题在于其叙事结构说明对大部分并非足够博闻强记的读者而言,可能只有完整地读完一遍(75个issues)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有了对后续的了解之后寻找存在于故事中的一个又一个细节与伏笔时会有更强烈的乐趣 (例如笔者看第二遍的时候才看懂很多)。
《睡魔》的叙事像是峡谷中喊话,声音在谷中传播、反射,激起一层又一层的回声,一个故事发生,激起了一些人的行为,这些行为又引起下一个事件,如此往复,交织出最终的结局。
剧作的改编相对而言还是成功的,8/10或者8.5/10不足为过。
这个男主造型让我自我怀疑地回去看《睡魔》漫画,漫画里的睡魔外型是仿佛《农神吞噬其子》里的农神一样的神明和诺诗费拉图一样的怪物,这里怎么就变成《僵尸新娘》的主角了?
《睡魔》漫画平均水平画面睡神的形象如此其实是有神话上的讲究的,不是编剧特意吓人。
有一个几千年来不断被重复利用的老根源,即古希腊神话中睡神修普诺斯与死神塔纳托斯是孪生兄弟。
无情的死神带走生命时,睡神赐予永恒深眠。
这也是剧里梦境失序之后人们长睡不起的文化基础,对于西方来说,这种意象就像国人提起白蜡烛总觉得是祭奠死者显得不吉利一样,都是根植于文化深处的:无需提起整个故事,但就是会带给人这种近乎神秘而恐惧的感觉。
《睡魔》剧照(我甚至挑了一个小高潮的氛围图)妆造和演员本人是要均摊塑造人物失败这口锅的:导演敢给男主哥特派对上小青年的造型,男主也敢演得那么没气质。
想撑起来哥特装扮不仅需要阴郁和病态美,还得有自信但对世俗漠不关心甚至令人恐惧的气场。
男主整个状态就是纯衰,又没有隔壁《新蝙蝠侠》那种死了一打前任的贵族寡妇样,属于两边不靠四面不沾。
低沉威严的声音完全不贴脸,主角气势靠特效和配音撑着。
男主演在第三集里没接住戏,演康斯坦丁的是珍妮-路易斯•科尔曼,这姑娘雨中侧脸微表情直接从回忆转换到凝视和怜惜,而男主脸上仿佛就他那个眉毛能动一动,顺路捎上眼眶。
但导演还是觉得一定要加点情感的交互,硬生生把一个珍妮路易斯的长镜头给掰成了两节,中间非要加男主没表情的侧脸,留了一点康斯坦丁表情转换的尾巴在第二节画面,最后定格了几秒她的单方面凝视镜头。
别人掰长镜头锦上添花,导演掰了画蛇添足。
可能他觉得这操作就像经典的悲剧,非要把美好的东西破坏给人看才能永垂不朽。
乌鸦的演技都比男主强,这位配音演员太厉害了。
寓言式的叙事。前几集一片混沌,第五集才终于开始有点状态了,真的好慢热,但后面也是真有味道。睡魔的低音绝赞好评。绿地提琴手变成植物的时候,我的天哪,美呆了!!
好看!(为什么会有人因为同性恋、黑人就马上打一星啊……建议早日戒掉美剧)
讲人类的“诚实”和死亡的这两集比较好看,探讨人和神的关系,对希望和梦想的解读略显单薄。大概结论是人类慢慢不需要神明了?倒数几集是什么鬼都看不下去了,从大漩涡出现开始。与路西法晨星的打嘴炮战斗是认真的么,可能在小说里描述还可以,出现在剧集里就超级尬。为了ZZZQ而zzzq,说白了还是话语权,对亚裔的塑造仍然是惨不忍睹的单一刻板印象。许多转场和分镜优秀,值得参考。有的场景与诡秘之主的感受相近。
更新:特别集千猫之梦和卡利俄佩改编非常出色,本季最高水准,太棒了!|结果还是偏单元剧哎,1-5集全程推高,观感是最好的,6集之后稍有点松散,暗黑感下降温情感上升了,总体还不错,就是觉得稍微欠了一口气,本来以为会更哥特更迷幻更疯狂一些的,怪力乱神剂量还是不够猛,像是召唤命运三女神时候那种感觉的段落多一点就好了。男主很赞,裸着的时候比出来对味,可能一直维持体重还是太难了hhh 科林斯的演员好TM帅,一查发现是那个著名Dior男模,震惊我一整年hhh 连环杀手年会叫cereal con是什么地狱笑话啊!太可怕了。放在盖曼作品改编里算不错的,坐等第二季。平衡崆峒racist破防人加一星。
无功无过(改编自《睡魔1:前奏与夜曲》&《睡魔2:玩偶之家》)。
故事很棒,讲的很流畅,前五集是一部分后五集是一个部分,前一部分更好看
第五集,去除虚伪谎言后的无限制餐厅。第六集,死神的温存与永生后的百年重聚。这两集真的是神回。后4集,旋涡找弟弟这个章节真的又长又无趣。
比着原著肯定要失望
剧情太冗长,充斥“gay”元素。睡神也实在弱鸡,全季一脸苦大仇深,后几集尤其难看。
看到第五集的我满脑子都是拿到魔法石的卢平教授大杀四方
最喜欢第六集的百年之约
后半部分有点无聊,几次看得昏昏欲睡。
Clara Oswald, the impossible girl, born to save the dream lord(大雾
看得好艰难,我觉得还没明日传奇第四季好看😅
救命,我對那誰,真的有陰影
主题先行,章回叙事,个别几集还是有些亮点,但整体真的很温吞。
The Next Stranger Things For Netflix. 引人入胜、特效奢华。尼尔盖曼: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还是很贴合原著的,但是睡魔怎么有点婴儿肥。。。
近期比较有意思的
2022/09/19I did a thing 33EP05&06 is good. 06 is a relatively good Doctor Who episode. 05 thanks to David Thewlis.The rest is pure woke shit. Everyone is fucking 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