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山本坠入海底的时候,短评已经写完,准备作罢,没有想到最后一幕小翼和爱子在水库边相遇,祭奠那个不属于时代的男人,然后爱子问到小翼:我的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长长的镜头下小翼一点点到夺眶的泪水终究触到我的心房,于是迫切的想写些东西去怀念。
或许,如果,到最后你的孩子向周围的人问起,我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怎么评价我呢,我不知道,但是对于山本,我们会说他是一个男人。
男人是责任和荣誉,是顶天立地,是行正立直与不愧己心,山本有过错,走入黑帮杀人,同时,最基本的,亏欠了家人,一个糟糕的社会环境,但是他终究在精神上,屹立不倒,以一个男人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一切。
我看到有评论说,山本他们是老一辈的黑帮,担负着道,义,这是昭和的遗留。
我主观上不喜欢日本人,但是我也为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男儿生于世当救国为民的道义所钦佩,死一点也不可怕,死国也!
心思忧国吾当立扫尽朝敌清社稷呜呼哀哉,同时期的中国的戊戌变法,新文化终究是一场少部分有识之士的自救,天下人不在。
ps:黑帮在这个世界生活不下去的,只有适者。
如果你家在闹市开了间饭馆做生意,黑帮三天两头来骚扰要保护费,不给就点几盘花生米一人一桌坐一天,你会觉得他们是帮有情有义的人吗?
如果你家人被人骗了钱,老赖每天吃香喝辣,你家每天萝卜咸菜,求告无门,打官司一拖拖几年,家里老人病重住院没钱手术,你发小是混社会的,他得知了你的难处,帮你把钱要了回来,你会觉得他们是帮无恶不作的蟑螂臭虫吗?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赶上哪种完全看命,但会让你形成截然不同的立场,而上面提到的两拨黑帮完全可能是一伙人,是人都有两面。
更要命的是,不管是威权民主社会还是自由民主社会,都不可能绝对杜绝黑社会的存在,因为只要是法治国家,就会有现代黑帮组织的存在,某种情况来说,法治程度越高,黑社会越难铲除。
而真正让黑帮走向衰落的不是法治而是经济形态的转变。
电影分三个阶段描述了日本暴力团的生存状态,其实再往前倒二十年,七八十年代才是全球黑社会发展的巅峰期,而黑帮在全球的衰落更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形态发生了变化,互联网革命对黑帮的打击远比警察对黑帮的打击更全面。
因为互联网的崛起不光改变了黑帮固有的赚钱模式,还打击了黑帮文化,更是消解了黑帮的土壤。
线下的实体经济不断转型为更便捷和发达的线上模式,过去受黑帮滋扰最多的便是小企业主,不论是小摊小贩、服装店、报刊亭、饭馆、游戏厅、歌舞厅在现在的发达城市占比急剧下降。
取而代之的是线上购物、线上游戏等,以及越来越多的大型综合商场。
金融货币中,实体现金的持有量大幅下降,要知道对黑帮的传统经营模式来说,现金是多么重要,不易追踪,不易留下线索和证据。
实体经济也越来越被大财团和公司垄断,而对于资本势力来说,黑帮的威胁不足为惧。
而传统黑帮最赖以生存的黄赌毒中的黄和赌都开始朝线上模式发展,而毒品对于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吸引越来越低,因为互联网比毒品对生理的危害更小,更难脱瘾。
黑帮传统盈利的模式被取代和消减,他们不再是七八十年代那种八面威风,有钱有势的代表,年轻人自然对他们不感冒了,再加上互联网还改变了社区文化,年轻人不再在社区里扎堆搞破坏搞小团体,互联网让年轻人的社交范围不再聚集在社区邻里之间,线上娱乐的方式也远比线下娱乐更多种多样,那就真正彻底让黑帮组织结构青黄不接,没有了新鲜血液。
那黑帮消失了吗?
没有。
电影里彻底落魄的是柴咲组,京代凯的老大依然还能坐着豪车,马仔簇拥,因为他找到了保护伞。
前段时间热播的央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专题纪录片里,各个黑恶组织有个共同特点,盘踞当地少则十几年,多则二十几年,你敢说在这股运动式严打之前,高层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吗?
但即便互联网发达如今日,未来还会越来越发达,黑帮是不是真的能根除?
不可能。
他们只是转变了生存模式,组织越来越精简,行事越来越低调,都是赚钱,没有人喜欢打打杀杀一辈子,即便是黑帮强盛的年代,黑帮头目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最想做的依然是上岸洗白,因为那条道不安全不稳定。
他们之所以能一直存在,因为永远有法律触及不到的地方,民众永远有正道走不通的时候,灰色地带永远存在。
电影看似是对黑帮文化的挽歌,说到底还是对情感和人性的探讨思索,犯过错的人有没有重生的权利?
情与义在生存面前孰轻孰重?
到底是黑帮更残酷还是社会的冷漠更残酷?
法律是在全面消除黑帮还是定点消除黑帮?
所以电影的归电影,现实的归现实,没有黑帮电影,依然会有黑帮,那些因为电影而被蛊惑加入黑社会的人,加入黑社会只是早晚的问题。
就像真正爱国的人,不看主旋律也会爱国;单身狗不会因为看了爱情电影就脱单了。
个例永远不能拿来做实践标准,因噎废食要不得。
绫野刚皱着眉头苦大仇深,像是不断复盘自己的人生,像是在说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想再加入黑社会,但相信我,命运再来一次,他还是会和捅死自己的哥们做兄弟,还是会在酒馆里挺身而出,还是会爱上尤卡,还是会替小原报仇,出狱后还会想去见一面自己的女儿。
命运犟起来,由不得你。
那个时代有多少山本就那样囫囵吞枣的走完了一生,他们不值得被人们歌颂,但不妨碍他们的亲人讲起他们的故事和送上一束鲜花。
黑道与家族好看!!!给少一分可能是我接受不了be,虽然这算是男主的救赎了,电影后半段很压抑,我一直希望男主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却沉睡在水里(对应开头 du品丢进去水里!?可能)《黑道与家族》与以往的黑道片不一样,它类似一个黑道纪录片我觉得。
三代人的悲哀,每一幕都有强调家族,家庭。
大势已去患上癌症的哦呀金说“情义,荣誉最终输给了金钱。
”我认同但又不完全认同,他们黑道并未舍弃全部,黑道残余尽管因其黑道身份苟延残喘如(去海抓鱼,二当家背离信条出售违规)去赚钱让癌症晚期的老大住上医院;另外与警察勾结的死对头组老大,掠夺了一切得到了一切后,电影没有后半部分也有几幕他对自己的家人、家庭的表现。
我认为情义是人所皆有的但是不能等到失去而珍惜,更不能迷失自我迷失初心——过上好的生活,好好对待自己的家人。
(写的有点碎哈哈哈)
回想起来,有挺多的bug。
比如第三段,男主棒杀警长和佐藤之后,怎么可能不被捕?
又怎么会出现在海边,被以前的兄弟捅死-这个兄弟的脚本也有一点勉强。
但是更多的是触动,那句“在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那种谦卑和自信。
好像谦卑和自信是矛盾的,我一直的体会都是如此。
但是贤治给我的感觉就是谦卑又自信。
谦卑是对于“家族”的尊重,自信是对于生命的价值认同-为“家族”奉献,哪怕付出生命。
所以大家都说这片其实更侧重的是家族,是道与义的挽歌,在时代的洪流下,被碾碎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生命价值是什么?
不明白这一点,人就像浮萍一样…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说起黑帮片,很多观众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可能都是以下这几个画面:阴暗的房间里,老教父身着礼服,佩戴着一朵血红的康乃馨,威严而庄重;
亦或是小栗旬带领着一大帮兄弟,行走在滂沱大雨中;
要么就是山鸡哥和陈浩南领着兄弟们有点中二的海报。
最近有这么一部黑帮片,颠覆了我以往对黑帮,尤其是日本黑帮的很多想象。
电影以时间为节点,划分为三个篇章,1999年、2005年以及2019年。
通过二十年间不同时间段,给观众呈现了日本黑帮的变迁。
1999年,主人公小白还是个混混,老爸是黑帮成员,因为没钱买毒品跳海自杀了,因此小白对黑帮、对毒品深恶痛绝。
某次,小白见义勇为救了黑帮A的大佬,大佬感念小白的救命之恩,亲自邀请他入伙,也被他拒绝了。
偶遇黑帮B贩毒作恶,小白气不过又抢了对方的毒品和钱,并把毒品通通扔进了海里。
黑帮B的人找上门来,把小白和他的朋友们一顿围殴,准备卖掉他们的器官。
然而,B的老大发现,小白竟和黑帮A有联系,而两派此前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小白就此逃过一劫。
因为有了这层交情,不愿意走上黑帮道路的小白,也无奈重蹈了自己老爸的覆辙。
(片中展现了极为庄重的入会仪式)其实跟其他帮派相比,黑帮A至少不涉毒,在大当家问起二当家黑帮的宗旨时,二当家一本正经地回答,他们立志成为“大写的人”,这个情节属实让人忍俊不禁。
而行事相对规范、营收方式单一,也给他们日后“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到了影片第二段2005年,小白已经是帮派第三代传人当中数得上号的人物。
时代变迁对黑帮生态的影响已经初见端倪。
城市面临重新开发,未来经济重心转移,帮派间地盘归属的旧格局也亟待调整。
AB两派在地盘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分歧,最终导致两派火拼,而小白则替二当家顶罪,锒铛入狱。
十四年后,小白终于刑满释放,影片进入了第三幕。
这一年,正是日本的令和元年,传统黑帮在新时代背景下更是显得不合时宜。
电影画面也从16:9悄然变成4:3,好像昭示了从小白到他所在的帮派,都像4:3画面一样,是属于旧时代的产物。
社会对传统黑帮的容忍度降到了前所未有的冰点,昔日高堂满座的帮派总部大门早已蒙尘。
不少成员因此选择退出,但金盆洗手换不来社会认可,没有银行账户、没有保险,甚至没有固定居所,这在当代社会对一个人来说,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而对于仍然坚守着的成员来说,昔日的势力范围被压缩,新成员不再加入,财政危机愈发严重,哪怕是上了年纪的高层成员,也无奈得亲自出马为生计奔波。
片中小白帮派选择的方式主要是违法捕鱼。
为了给年迈的老大筹措看病的费用,二当家也违背了当年的铮铮誓言,偷摸着买卖违禁药物。
与旧秩序相对的,是处事方法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生代。
严格地讲,他们也是黑帮,但不再隶属于有名有姓的传统帮派,而是开辟了一条新的地下结社的方法。
为让蹲了十几年大狱的小白重新开始,帮派开除了他。
摆脱了黑道身份,小白找了份苦力活,也终于有机会和旧情人破镜重圆。
但好景不长,小白和昔日兄弟的合影意外曝光,两人的黑道履历也随之被翻了出来。
不仅是小白和兄弟本人饱受舆论的谴责,就连他们的身边人也备受唾弃,上班的丢了工作,上学的也无奈转到其他学校。
兜兜转转,小白又只剩下孤家寡人一个,最终被绝望的兄弟送上了黄泉。
影片结尾,跌跌撞撞的小白坠入大海,随之沉没的,还有日本平成时代乃至昭和时代遗留的黑帮传统。
看完这部片子我十分感慨,电影在创作技法上固然不是十分完美的,剧本也有不少bug,但通过这三幕的呈现,加上手持镜头、晦暗的色调等镜头语言,观众完全能够接收到黑帮文化走向末路的悲鸣。
其实,在世界上唯一承认黑帮合法的日本,黑帮文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
明治维新废除了武士阶层,而固守武士精神的人们凑到一起,形成组织严密的团体,逐渐演化成现代意义上的黑帮。
借用《权力的游戏》当中,小指头的名言——混乱是上升的阶梯。
日本黑帮就是在二战后混乱的日本社会当中向上跃迁的。
战后,日本没有武装力量,黑帮团体便顺势承接了保护当地人的任务,迎来了让自己合法化的机会。
最早的黑帮当然有各种暴力犯罪、黄赌毒行径,但为了适应合法化的大背景,黑帮也取消了一些非法业务。
(东日本大地震时,第一批赶去救援的就是当地黑帮成员)尽管如此,如今日本社会对黑帮的宽容度也是越来越低了。
这中间当然不免也存在某些灰色地带。
电影中,黑帮B后期的发展其实是远远好于黑帮A的,主要原因就是B搭上了警察势力,面对针对黑帮越来越严苛的法律,警察给予了B非常强有力的保护。
(现实中,日本势力最大的团体山口组,叱咤政商两界,还有专门为自己洗钱的金融集团,可以说是真正的“法外之徒”)而像《黑道与家族》当中,小白所在的黑帮有着更明显的昭和气质。
PS. 昭和时代也就是日本裕仁天皇在位时的年号,时间是1926年到1989年。
在入会仪式上,小白称老大为“义父”,这就很符合昭和时代黑帮的规矩。
他们往往不以经济扩张为主要目的,坚守在某个地方,有着非常严密的族群架构。
而在日渐严格的法律和政府监督下,一般黑帮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电影里,小白的前辈们靠违法捕鱼为生,这其实并非杜撰。
越来越难以维系生活的黑帮成员在社交媒体上卖表情包、卖周边,甚至还有人卖奶茶。
也有山口组成员非法捕捞然后在自家居酒屋出售,最后因为物美价廉生意太好被同行举报,这才被警察查出来,供货人竟然来自山口组。
生意难做、前途难期,新人不愿意加入社团,老龄化成了日本黑帮的最为头疼的问题。
(日本大街上就有禁止加入“暴力团体”的宣传)正如春节档影片《唐人街探案3》里表现得那样,秦风唐仁冲进一个黑帮聚集的澡堂,发现里面都是满背纹身的大爷大叔。
现实生活中,头发花白的黑帮爷爷们为了招新,亲自组织万圣节糖果派发。
遇上帮派火拼,年近七旬的大爷照样得抄起家伙事儿上街。
因此现在日本黑帮常被调侃是“养老院”。
但正如片中警察所说,淘汰黑帮的并非是警察和法律,时代变了,是整个社会不再接纳黑帮。
从这几年社会上对日本几个时代男性特征的总结不难看出其中端倪。
昭和时代,经历了严酷战争和战后日本高歌猛进崛起的一代人被称为“昭和男儿”;上世纪末,日本经济泡沫之后,见证了资本市场虚无缥缈的一代则被称为“平成废柴”;直到今天,被“宅”“萌”文化统治的一代甚至演变成了“令和肥宅”。
(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被贴上了“草食系”的标签,这个新词引发了世界各地对战后传统男性角色转换的研究)肥宅和黑帮,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觉得特别有反差,完全不搭边儿。
表面上看,这些称呼是在讽刺日本当代男性男子气概的缺失,背后其实是社会变迁塑造了每一代人的性格。
美国学者R.塔格特·墨菲在《日本及其历史枷锁》一书中提出,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现象。
比如在美国,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男性的终结”。
二战后,新兴经济体系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和社会结构,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大大提高。
女性所代表的的情商、同理心等特质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青睐。
“用拳头说话”的时代已然远去,人们的主体意识极大地提高,“奉献”“牺牲”等概念也不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方面,“坚毅”“刚强”也不再是评价男性的重要标准。
另一方面,现代生活催化出越来越多的宅人(包括本阿拉斯加)。
传统黑帮的没落几乎成了必然。
就像影片中频繁出现的烟囱,随着时间推进,社会工业化水平越高,烟囱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机器取代了人力,推动着时代向前,而固守在旧规则之中的小白和他的帮派,终有一天会被淘汰。
那么社会上还会有黑帮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不再以我们过去认知里传统的方式存在。
而小白们则像时代的眼泪,滴落大海,消散在了迈向新时代的门槛之外。
好了,今天差不多就聊到这儿,之前片片也解说过《浴血黑帮》《黑社会》等黑帮题材的影视剧,其实这个题材还有很多优秀作品。
对这类题材感兴趣的小伙伴点点赞,我们回头还能接着聊其他片子。
大家也可以评论区实名推荐,你们喜欢的黑帮片,呼声高的话没准儿哪天就安排上了!
我们下期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阿苏
90年代的黑帮核心成员其实应该很挣钱的,夜店加涉黄,贤仔当时给由香三沓1000元现金大概折合人民币20万吧!
不知道他们老大怎么混这么落魄,平时不存钱不理财吗?
90年代的黑帮核心成员其实应该很挣钱的,夜店加涉黄,贤仔当时给由香三沓1000元现金大概折合人民币20万吧!
不知道他们老大怎么混这么落魄,平时不存钱不理财吗?
90年代的黑帮核心成员其实应该很挣钱的,夜店加涉黄,贤仔当时给由香三沓1000元现金大概折合人民币20万吧!
不知道他们老大怎么混这么落魄,平时不存钱不理财吗?
3,这个数字挺有意思。
早中晚,这个片子也是三段式,以山本贤治时间线来看,1999是他的少年时期,2005年是他的青年时期,2019年算是暮年时期咯。
正常人的一生也不过如此,只不过他的背景色是黑色,就像片名中还有一个家族的概念,血源关系问题。
既然是血脉的继承,那可能继承好的也可能坏的,有些是你非主观能选择的,生下来就注定了,这就是他们人生的起点,无法选择。
那如何活下去,当然决定性是自身,不过外界环境社会也很大程度决定个人可选择的空间。
本来想在新年的第一天看一部暴力和权力交织、血液与激情混合的电影,爽一爽来着,没想到这部电影看到最后眼里噙满泪水。
实在是猝不及防。
再愚钝的观众也会看出来片中想表达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时代的变迁下逐渐丢失”的主题。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可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套上黑帮的外衣却让人更加触动。
这让我想起了《教父》,用家庭讲述黑手党。
电影前半部分并不出彩,但后半部分足以支撑住导演想讲的故事了。
现实太骨感了,生活在这几年的网络里,会多多少少感同身受,除非你不会独立思考,除非你是他们中的一员。
平台上看的不是完整版,删去了一些不宜少儿的镜头,妨碍了一些情节的理解,但不妨碍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首先得说,同样是黑道,成田狂二和山本贤治如此不同,仿佛看到的是两个绫野刚,这恰恰证明演员的演技,而从内心来说,我更偏爱后者。
导演藤井道人对镜头画面灯光色彩环境人物造型等一系列元素的精心打造有目共睹。
一心要与时代挂钩,用时代的改变来为人物悲剧人生铺上不同底色。
片头贤治生活的城市宛如巨大的机器将贤治和朋友三人压至最边缘,仅给他们留下一条狭窄的道路,这一具有强烈隐喻的画面也垫定了全片的风格,后面无论是倾斜的摄影还是贤治头上不变的城市工厂烟囱,无不在暗示人物的命运。
贤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人,也没有象样的家,更没有工作。
他偶然救了黑道老大,又不幸卷入黑道毒品交易,他并不想加入黑道,被揍得半死还能骄傲地向对方表明我就是我。
但贤治的软肋在对家人的渴望,因此当黑道老大像父亲一样关心他时,贤治破防了。
与柴咲博的亲子结成仪式是全片最有古典气息的一幕,在神明见证下建立的亲子关系,天生有了一种神圣和庄严,比人间血亲更加牢不可破。
贤治喊出"义父"的一刻,人们看到这个男人不仅长大,而且有了归宿。
影片英文名叫The Family,它从贤治的视角给了黑帮组织一层新的意义,同时也意味着贤治从正常的家庭中彻底脱离,它为贤治的悲剧收场埋下伏笔,但导演并未将所有责任推给黑帮,反而表现贤治如何在这一"家庭"中尽职并受到照顾。
贤治对义父的爱发自内心,他可以为了义父去死,当贤治为保护义父尊严和地盘动手惹下祸事,义父柴咲博并不让他出面,而是像家长一样去同对方谈判。
而当义父遭到暗算,死的却是要好的同伴,贤治不仅表现出巨大的哀痛,更拖着未愈的身体前去复仇,最后更以为大哥顶罪收场。
黑帮成员替自家老大或兄弟顶罪的戏码在港片中很常见,但这常被描述为义气,和贤治的出发点大相径庭,贤治是为自己心目中的"家人"顶罪。
这个故事大可以看作一个渴望家庭温暖的男孩得到家庭又失去,最终又再没无处可去的人生。
出狱后贤治发现他曾经依赖为之服务的黑帮家庭已在分崩离析。
导演在这一分崩离析中加入了对社会的思考,让贤治这一人物最终的死亡变得更加悲伤沉重。
柴咲组的式微跟政府出台政策打击固然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对手与政府官员勾结联合排挤,坚持老的人情义理的柴咲组无力对抗。
柴咲博临死前让贤治脱离黑帮重新开始,但社会并没有给贤治机会。
贤治仅仅上了一天正常人的班,身份就被曝光,并且连累了女朋友和女儿。
导演也没有纠缠于黑帮的罪有应得,反而是让黑警对陷入绝境的贤治最后一击。
当贤治愤怒于人生被毁,对方却说,这不是你应得的么。
贤治自然不该有如此人生。
他抢毒品被黑帮抓,救他的也是黑帮,黑帮仇杀,警察坐收渔利,他顶罪入狱,也无人再调查真相,他想重新开始,却再次失去家人,无立足之地。
而从始至终,不良警察以及政府官员如影随形。
最终贤治杀掉了这些人,而这似乎也并不应该由他来做。
这不是什么小人物反抗权势的情绪高潮,只是一个没有去处的男人最后的绝望。
如果留心贤治三个时期的造型,会发现只有最初有一点明亮的色彩,头发染成金色,白色羽绒服下面搭了一件花色衬衫,加入黑道后出场的贤治一身黑,戴着墨镜,蓄着胡须,出狱之后头发成了灰色,服色也跟着改变,令人倍感苍凉。
《教父》里有一句台词,大概是说如果一个男人没有家庭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
《黑道与家族》仿佛是为这句话做了个悲伤的注脚,贤治并不是要活成真正的男人什么的,他只想要个去处,但最终没有得到。
看了《黑道与家族》。
感觉山本其实是个很纯粹的人。
他一生所寻求的只是一个家庭。
父亲去世后,柴咲组黑帮成了他的家庭,所有人不是靠血缘关系,而是靠忠诚、责任和荣誉连结。
山本所打出的每一拳、挥出的每一刀其实都是为了保护这个接纳自己的“家族”。
然而,因为社会把黑道划入“犯罪组织”这一行列,山本的家族被迫解散,而被解雇的成员也被社会唾弃,这也注定导致爱人和朋友离开了山本,他的第二、第三个家庭也离他远去了。
黑道一定是坏的吗?
接纳山本这样纯粹而正直之人的黑道也是不道德的吗?
进入黑道是每个人的自愿选择吗?
从社会角度看,山本的一生无疑是被碾压的尘埃,是一场悲剧。
对于山本来说呢?
我觉得他在被自己曾经的兄弟细野捅伤的那一刻,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有自我了结的念头了。
他送走了世上唯一的父亲,给深爱的由香道了歉,帮了小翼,甚至在最后让细野如愿完成报复并且向他道了歉,大概他在世间已毫无牵挂了,所以选择了坠入海中。
他在生命最后几秒想要去抓住那团模糊的、追不到的光,大概是因为直到最后,他也想过上“正常的生活”,想努力工作,也想拥有爱(这一点越细想越觉得难受😢)。
但他的表情又是释然的,好像已经完成了赎罪。
总之是让我觉得比较沉重、但又忍不住反复回味山本的一生的影片,刚哥演绎得很好。
其实看之前没想到后半段表现的社会问题和《重生合租屋》有点类似——犯过罪的人一定是坏人吗?
他们一定会再犯罪吗?
社会各处对罪犯都有歧视。
文艺作品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影响个人。
只要有一个人因为这些文艺作品而对“社会异类”多付出一些共情,那也是好的。
一入黑帮深似海,回头却已再无岸。确实现在的日本黑帮都不开始卖奶茶了
后半段垮得不成样子,也就你刚哥顶得住
本来只想看看绫野的,没想到这么好看。每个人物都很完整,大家表演也都很好。影片的拍摄质量以我的判断标准达不到5星,故事交代也有不周和仓促潦草之处,但时代概括性太强。如果能拍4小时,分上下部就饱满了,也可以把细节都刻画出来,现在的效果还是太仓促了。日本黑道在时代变迁中的衰败,这两年聊天总会提到,还想着谁能做个总结,这就看到了。被困其中的人们无奈地相濡以沫,个中辛酸进退维谷。说到底讲的还是人情。话说绫野那么多长镜头,还有加动作撞车的,好难。年近四十还能演出少年气,好难好难。各时段的人物状态差异又把握得精准到位,他真是太热爱自己的工作了!(贤仔少年部分绫野的表演模仿了小栗,语气动作,哈哈哈,别以为我看不出来,这个家伙!)岩代太郎的精彩配乐为影片增色不少。
时代变了,管你黑道白道,能搞到钱才是正道,刚哥太钢了,最后居然泪目了
有情有义。
前面还可以,后半段拖沓之极,同时故事也开始失去了吸引力,绫野刚是个好演员,但真不太适合这个角色。。。
黑道的没落就像主题电影也不及十多年前风光了。黑道的存在表达出社会秩序缺失下的辅助作用,秩序既力量,力量产生财富和支配力,这也是黑道迷人的地方。当主秩序逐渐完善了,黑道自然会被淘汰。这片的套路基本闭着眼睛都猜到,他们的情义是一种矫饰“正义”,主题电影总是拿它们出来表达他们也有情感。也有一种叫极道,我既是“正义”,就不屑与正面价值观产生任何瓜葛了,我觉得黑得更真实。
说教味太浓,片名改为日本最后的黑帮算了,另外绫野刚片头的少年扮相比结尾还老也是醉了
混黑社会不但没好下场,甚至也不好看
太累了…看了三十分钟还以为三小时真是太累了😔
@渋谷toho 刚出狱见到ゆか的地方就结束是最完美的,后半段说教意味过于浓重了,加入了大量狗血剧情整段垮掉。。还鼓吹996!
伴随着日本黑道的没落,日本的黑帮电影也没落了吗
市原隼人的气场反而比较足;绫野刚怎么看怎么只是像地痞无赖而已。小组织混得也太艰难了点吧,无论是论写实还是论情怀,咋看也比不上极恶。21/05/12
全片最有亮点和最赞同的一句话,“黑社会是没有人权的”。
除了怜悯我感受不到那份多余的温暖。与《美好的世界》的剧情一样,都是讲黑道出狱后的生活状态,然而这一部给予我的是,松散的感情线,零碎的人物形象......
开篇就是1分钟的北面长镜头广告!
整个框架没有超出《黑道与宪法》,但属于被黑道绕进去了,这侠骨柔情边缘人,实惨?
小刚的老年妆还是太嫩了,还不如让我演呢
太帅了刚哥,太苦了刚哥,爱刚护刚
演技满分,故事能猜到走向但不会令人烦腻。没落黑道,身处其中的人生仿若闭环,没有出路。ps:前半段有点狂儿前传的错觉(中毒卡拉OK太深) 绫野刚其实活在每一部戏里且优哉游哉非常享受。这样的演员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