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在当年看的时候感觉很一般,也许只比一般好一些,但年头长了以后翻过头来看,它却已然成了“经典”。
《贱女孩》就是这么一部电影。
其实在00年代,在《灰姑娘的玻璃手机》、《牛仔裤的夏天》、《魅力四射》、《歌舞青春》等小女生纯情向青春片大卖的风潮引领下,《贱女孩》并不是特别突出,它顶多是夸大了一些女生撕逼的戏码,结局还是虚惊一场、皆大欢喜,主题也不深刻,但为啥影迷们把它推向“经典”的宝座了呢?
我觉得首先是演员的因素。
《贱女孩》的女主角林赛·洛翰是00年代最有名的丑闻女皇。
她小有名气后迅速的堕落,成了娱乐新闻里的常客。
她的颜值也因吸毒、酗酒而极速下跌,最后被好莱坞抛弃,连保罗·施耐德这样的大咖想捞她都不行,用她主演的《峡谷》遭到惨败,林赛·洛翰也被提名为“金酸莓最差女主”。
她的演艺事业就这样被她亲手撕毁了。
片中的反一号是瑞秋·麦克亚当斯扮演的,她之后的星途顺畅,还被提名过奥斯卡最佳女配,也算成长为实力派演员了。
而饰演傻姑娘的阿曼达·塞弗里德的星运也不错,《贱女孩》是她的处女作,起点就颇高了,她之后的戏路非常宽,既擅长音乐歌舞片,如《妈妈咪呀》、《悲惨世界》,又能演文艺片《分手信》、《拉芙蕾丝》,还能演惊悚片《夺命追踪》、《克洛伊》你说她厉害不厉害!
一部青春花瓶电影,主演竟然都是不是花瓶演员,真是不同寻常。
本片更让影迷疯狂的是片中表气十足的台词,有很多都成了金句。
比如:凯迪:[独白]说别人胖不会让你变瘦。
说某人愚蠢并不会让你变得更聪明。
毁掉莉贾娜·乔治的生活并没有让我更快乐。
生活中你能做的就是努力解决眼前的问题。
卡尔教练:(上生理课训话)不要做爱,因为会怀孕,会死!
不要用传教士的姿势做爱,不要站着做爱,就是不要做,好吗,答应我?
好了,现在每个人都领一些避孕套。
格雷琴:很抱歉人们这么嫉妒我...但是我忍不住说我很受欢迎。
本片是如此尖酸刻薄地受人欢迎,以至于百老汇都要把它改编成音乐剧,该剧于2018年上演,编剧是蒂娜·菲--就是片中的知性女老师,她也是电影版的编剧。
蒂娜最有名的还是在《周六夜现场》中的表演,这也是《贱女孩》中的段子那么多的原因。
今日重看本片,我也并没有觉得《贱女孩》是经典,但还是看的很开心。
此类小鸡电影中,我喜欢的还有《校园兔女郎》(里面有和阿曼达长得非常像的“石头姐”)、《小姐好辣》(瑞秋继续装傻)、《足球尤物》等。
现在这种轻松“蠢萌”片也已经绝迹了。
“我从家庭式教育的怪物,变成了耀眼的‘魔鬼身材’一员,又变成人人讨厌的人,最后变成了普通人。
”可她真的还会变成普通人吗?
曾经总是会想,人都是环境造成的。
今天看完这部片,又让这个想法浮现脑际。
凯蒂其实原本就是个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就会有普通人的需要、普通人的烦恼。
她从小在非洲过着纯朴而与人少有交际的生活,如今回到美国来上高中,刚进校园就发现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却要强装笑颜,想尽可能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
这就是人,是人就想要需要并且一定要有一个他可以融入其中的环境,因为人注定了不能承受孤独之苦,无论你的本性里是一个天真的人,还是一个天才。
因为我们人性中第一位的属性是人,人的群居属性是贯注在人的灵魂深处的!
小时候看宫崎峻的《阿尔卑斯山上的少女》,渴望着阿尔卑斯山上那离群索居的舒心惬意;但是长大后,发现自己不能。
发现自己还是个普通人,虽然有时候不喜欢,有时候会讨厌,有时候甚至会恶心一个环境,但是不能跳脱去这个环境,不能独自去生活,更不能独自去与环境作对抗,不能独自战斗。
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你孤独了,你需要像珍尼斯和戴米恩这样的好朋友,和你共同谋划一场小规模的复仇。
为一点小小的快乐,为一次小小的壮举,你们能够郑重其事地精心策划、运筹帷幄。
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在新的环境中,人是会变的。
不论你是竭尽全力地去适应那个环境,还是胸有成竹地按着自己预先设计的剧情去挑战那个环境和环境中的对手,你的本性在环境中的迷失——这最终的结局都已然是命定的归宿!
凯蒂不再是原来那个凯蒂,在成功地复仇之后自己也变得像自己的对手一样令人作呕。
想要不迷失自己,在这个世界应该是不可能的,除非不去追求,不去在意你周围的环境。
只能说,尽量去过自己的生活吧,不要太多地去在意那些外在的东西就好了!
结局是完满的,是和谐的,却不是我所想要的,她真的还会变成普通人吗?
人性里的恶吗?
争夺,嫉妒,mark 一下##0暂不回顾/r/影视/电影贱女孩。
4.16(2),4月17日星期三,晚上泡脚看完。
看了好2天。
,女生们好像都是带有些嫉妒属性的,尤其是影片中的高中女孩。
女主作为一直接受家庭教育的人,突然到了高中去上学,感觉她好像也不知道应该和谁交朋友吧,和2个人交了朋友,然后打探“敌方”,进入“3人明星女孩”中,但是她们被大家讨厌,她们有一本写大家八卦的书。
,后来不知道咋回事,女主被怂恿害那个“女王”。
她们想办法让她变胖,让其他朋友讨厌她。
“女王”出大招,把八卦书上写上自己,然后给老师,最后把所有的复印乱扔,大家乱成一片。
【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破碎】校长怀疑体育老师在掰开两个女孩打架,但是怀疑他和其他女生是不是有染。
,最后校长让女老师讲话,她做了几个小测试,让大家看看彼此是否喜欢讨厌对自己有敌意,让大家慢慢打开了心,最后“3人明星女孩”也解散了,大家过上了平凡安静的生活。
(里面还有那个女的和之前的男朋友和好,就是为了气女主,,女主追那个男的,却被说,你和那个女的一样,,不过最后,大家说开了之后,那个男的也喜欢女主了,真是romantic的故事)。
本想放松看一下,没想到吸引自己看完整个影片,而且全程无快进。
女主是个在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girl,影片围绕女主进入学校生活展开,讲述了学校里面女孩之间明争暗斗的生活以及女主从傻白甜到腹黑再到回归朴素的过程。
感觉外国人的可啪属性比我们kiss还来的习惯,这个校园剧还是以往的路数,女生之间产生矛盾,中间被误会,最后洗白重新回归。
女主最后穿棒球服上衣刚从数学竞赛现场回到晚会时美爆了(另外,感觉他们的数学比我们简单是什么鬼),最后一眼有被惊艳,前面的剧情感觉女二颜值在女主之上,顺便一提,里面还有一个呆萌的妹子,自带可爱属性!
女生的世界果然复杂,充满心机,什么ex、减肥、小团体、揭短,要想学习女孩的小心机此片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最后没有迷失在前卫时尚的虚幻中,找回自我,追到男神,也拥有了朋友。
说实话,我全程有点不耐烦地看着这部电影,在这期间我总是忍不住打开弹幕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因为我真的有点看不下去了。
我有几点想要吐槽的。
首先是环境。
其实我很不喜欢把女生的世界描写的除了脂粉就是说闲话。
她们之间的手段很贱,但也很无聊,仅仅就是为了那非常无聊的一些目的,去诋毁他人,去背叛他人。
是的,现实中确实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但绝对不是大多数。
这部电影将全部女生都描述得非常自私自利,并且不信任身边的朋友,但现实真的有那么夸张吗?
光我看到的现实世界它就能给我回答:不!
我遇到的女孩子大多数都是善良的,她们喜欢互帮互助,喜欢互相真诚夸赞。
那些内心黑暗,看不得别人好的女孩子真的占很少数。
尽管在生活中,我也有那么几个算不上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喜欢她们的原因只是因为性格不合三观不合,都没有像《贱女孩》里那样的女孩形象而不喜欢,因为她们身上也没有这样的特性。
其次是情节。
当我看到她们为了一个渣男而互相算计时,我真的觉得没必要吧,按照我自己的三观来说。
我觉得世界上男人多的是,不是非他一个不可。
但是她们俩就是扯得不可开交。
特别是女主,知道渣男的行为之后,依然非常想得到他,到最后也选择了跟他在一起。
还有就是,我觉得每个人的转变都很奇怪,或许女主的转变我能够理解,也还算有一个有逻辑的转变。
但除了女主外的那三个人,特别是皇后蜂,撞了车之后,突然得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我真的表示不理解。
还有就是那个哥特女。
明明是她让女主干了这干了那,将她推向了深渊,但当女主身处深渊时,却厌恶了深渊里的女主,而不是选择拯救她。
好吧,或许这就是,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朋友”会做出的事吗?
我认为的朋友不应该是那样的。
最后说一下结局吧。
给观众强行灌了好多个鸡汤。
😂😂😂还有那个皇冠,是怎么可以掰成那么多半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昨天有个女孩问我,吸烟的女孩,你会喜欢么。
我告诉她,只要对于未来,自己依然怀抱着希望便好。
没有必要高调得伪装着热爱,把生活描绘得五彩斑斓。
只要是真实的自己,也就足够了。
刚才问了一个与我价值观颇为一致的朋友,我问她对于吸烟的女孩怎么看待。
她告诉我,她不会很刻意的去排斥她们。
但是呢,很可能就不会把她们放到跟自己一类的女孩里面去了。
过一会儿她又告诉我,曾有一段时间,自己也洗过烟,那时候的自己很颓废,想坏。
想让所有人觉得自己坏。
你看,她跟我前面描述的那个女孩多么相似。
她们的本质都是排斥吸烟,排斥做一个坏女孩的,否则又怎么会用吸烟这样的方式来让别人觉得自己坏?
否则那位女孩又怎会一次次问我,你觉得女孩子吸烟怎样。
事实上这位女孩长得很乖巧,留着清新的短发,显得淡雅又别致。
一点也察觉不出坏女孩的影子。
她也告诉我,在她成长的二十年时间里,一直是个很爱惜自己的女孩。
但是为什么最近却变得不再爱惜,而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坏女孩呢?
失恋了不是理由,与身边同学的关系僵硬也不该是理由,所有的一切关乎情感变化的理由,其实都不该成为变成坏女孩的理由。
其实不过是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不懂事。
也就一点点而已。
一个女孩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不是第一次和男人搂着睡了一觉,也不是和一个男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些只能是境由心生的产物。
而境由心生隐喻的,恰恰是你的不成熟。
所以一个女孩的成熟,是一种境不由心生的状态,即是:你可以自在的控制自己的身体与情感,可以优雅的打开,也可以得体的收拢。
但是我没有告诉她需要变得再成熟那么一点点,因为那样子很累,因为那样子便不再可以写意的,自在的生活。
因为,她还很年轻。
年轻是多么巨大的资本呐。
年轻意味着还有时间从不成熟蜕变为成熟,对不对。
所以呢,趁着自己还年轻,趁着自己还没到不得不成熟的年龄,做一个坏女孩吧。
过了此情此景,以后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趁着年轻,多好的理由啊。
回看《贱女孩》,有意思的设定是,一度跻身girls’world权力中心的cady,却是个来自非洲从没接受过主流教育的白纸女孩,最擅长数学,因为数学可以超越国界。
这是作者有意埋下的拉锯战,用数学代表硬邦邦的实力,来对抗那说不清道不明的“mean girl力量”——八卦的,肤浅的,虚荣的,低俗的,甚至是恶毒的。
她们仰仗的武器是魅力,魔鬼身材加天使脸蛋,这是软实力,是被特定文化建构出来的;站在美国社交金字塔尖尖的固然是金发碧眼白人女郎,可是倘若把她抛去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她将一文不名。
然而数学太无聊,它再有用,也不过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1+1永远等于2;数学小组是男孩的天下,而且还是些男孩里最nerdy最边缘的那部分,但这个年纪的男孩能多有趣呢?
最受欢迎的也不过是些篮球队游泳队的,他们的全部任务只是变高变壮变强,实在不行就打一架。
他们不会明白,同龄的女孩子正第一次走到性别的分岔路,隐隐约约感觉到未来的不安,这个社会开始规训她们保持美丽,吸引男孩的目光成为第一要务,矛盾的是吸引他又不能让他得到,贞操很重要。
凭什么?
就好像刚刚踌躇满志要站在赛道上,却有一半人直接被请出去,由参赛者变成拉拉队员,她们的胜负欲被强行抹杀了,她们不甘,女孩的战场转入地下,用隐蔽的方式进行。
少女都是天生的政治家,此时她们握有资本——无敌的青春年华——也是社会许给女孩的最大价值。
既然和男孩的竞争资格被扼杀了,她们非得凭借这仅有的资本杀出一条血路,登上女王宝座。
明面上的硝烟不存在,功夫都使在背后,小则搬弄是非,中则节食动刀,大则赌上人生。
优质男就那么几个,女孩们一将功成万骨枯,Aaron不会懂,当Regina越过众人以最完美的姿态走到他面前,她是踩着多少女孩的尸身,包括自己的尸身——她需要无数蜕变才进化成现在的她。
她不会真的爱上他,他给的,远远够不上女孩魅力竞赛的投入。
所以男孩猜不透女孩的心思,它不是解数学题,答案就在那里,不会跑掉。
女孩的战争分秒必争,离了这个学校,脱离了这个时间都不行,再晚一点就来不及了,再晚一点面对的就是社会的油腻,以及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婚姻。
从非洲回来的Cady只要稍稍在精致的都市文明里呆一阵就会明白,Regina的贱自有贱的道理。
至少在面对男孩的黄段子骚扰时,还得靠Regina解围,姐妹们一起交流睡后感,分析哪个男孩能交往,哪个男孩不行,mean的氛围里也能隐隐透出一丝互帮互助的味道,仿佛是源自远古母系氏族的那种默契。
使Cady真正跌入Regina手掌心的不是女孩们的攻势,而是男孩的诱惑,是数学课上Aaron那张脸让她触到性别之界,女孩对男孩的喜欢又何尝不是社会建构?
女孩向往男孩的自由不羁,想斗就去斗,可没有男孩会想变成女孩,他们追求女孩不过是受荷尔蒙驱使。
原来mean不是女孩的专属,女孩想像男孩一样去战斗,但又不能让社会看出她们的攻击性,才会变mean。
因而这也是一个脆弱虚无的战场,等高中一过,就像改朝换代一样消失了。
最后摔了跤受了伤才明白,Aaron那张英俊面庞背后黑板上的数学公式才是永恒的,它依靠的是脚踏实地,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的辛勤努力,远没有魅力之战过瘾,但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叛自己。
从美貌到实力,这似乎是所有女人面对的两条路线之争,而男孩直接被扔到实力的道路上,早早启程,女孩则不得不花大把功夫去抉择。
到最后Cady赢了数学比赛,身着一袭宽松队服,掩盖了腰身,一派清水出芙蓉的样子反而成了queen。
我们不记得结尾的正能量,只记得mean girls的华丽过招,这似乎又是一层讽刺。
等林赛罗韩火成世界巨星,火成一个时代的记忆,我突然意识到,或许美貌也是可以超越国界的。
林赛罗韩也骗了我们,她会演,明明是从小就已经见识过名利场风流无限的女童星,乍然要扎起马尾,清汤寡水的,演一个从非洲回来的美国女高中生,倒也有模有样,或许是密集的雀斑帮了她,给这张天生明星脸增添了一抹粗砺。
这张脸,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个年代的流行巨星都长着这么一张杏眼桃腮的娇憨脸孔,从东方的滨崎步到西方的小甜甜布兰妮,血液里就流淌着受欢迎的基因,这样的面相传递出的讯息正是清纯、烂漫、人畜无害。
是所有人一看到就为之一振,仿佛从娘胎里带来的原始记忆,不像数学题还需要思考运算,人类不是机器。
写到这里我又迷糊了,数学与魅力的较量到底谁赢了?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我们想要精彩人生,就注定要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中永远纠结下去,循环再循环,在这个表情也可以被管理,举手投足都可以被精心计算的年代,简简单单一个微笑和拥抱反而成了最稀有的东西,任何公式也无法推出。
经常混livejounal和tumblr这些外国妞居多的网站,知道今天她们恶搞的时候还喜欢用Mean Girls的台词来配图。
最受欢迎的是"how do I even start to explain Regina George"那一段。
首先我要说的是,中文译名“贱女孩”实在太烂了。
Mean Girls里的mean的意思是刻薄,从电影里也能看出来,它形容的是这些女孩子嘴巴很坏,背后贬低别人,抓住一点小问题不放。
我觉得翻译成“坏女孩”也比“贱”这个字眼好一点,因为“贱女孩”实在容易让人误解成男性骂女性的词汇。
电影本身我已经看了不下十遍。
第一次看,你可能觉得这就是一部普通的青春片。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各种讲高中生活的片子层出不穷,Mean Girls仍然有让人难忘的独特之处。
电影的班底大概也是校园喜剧这个类别里最豪华的了,如果你除了Lindsay Lohan谁都不认识,那真是太浪费资源了。
编剧Tina Fey,还扮演了数学老师,著名的喜剧演员和编剧,成名于SNL,拿过数不清的艾美,2010年刚刚获得美国喜剧届最权威的奖项马克吐温幽默奖(每年只有一个获奖者,不像茅盾文学奖一次发一排)。
导演Mark Waters,之前导演了Freaky Friday,跟Lindsay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制片人Lorne Michaels,SNL的制片人——拍这部电影的时候Tina还没有离开SNL,所以她利用了很多SNL的资源。
在花絮里Tina也提到跟SNL的同事合作很开心,虽然自己像妈妈辈的人感觉很老,但很有家的氛围。
演Regina妈妈的是Amy Poehler,也成名于SNL,非常搞笑的一个演员。
08年大选的时候她和Tina一个扮Hilary Clinton一个扮Sarah Palin简直是天作之合。
演Lindsay妈妈的Ana Gasteyer也是SNL的演员,还有演校长的Tim Meadows. 看过几年前的SNL的人都会对他们很熟悉。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不知道SNL的来头有多大,就看看从SNL里走出来的喜剧明星——Sarah Silverman,Chris Rock,Will Ferrel,Julia Louis-Dreyfus,Eddie Murphy,Mike Myers,Adam Sandler,另外纽约出来的很多喜剧人都在SNL当做编剧,比如Conan O'Brian. Al Gore的女儿现在就在SNL当编剧。
让我搞不懂的是,Mean Girls是派拉蒙出品的,而不是SNL的东家NBC/Universal. Lorne在花絮里也没有提到这个问题。
另外,演Lindsay爸爸的是Scrubs和the Middle的主演;演Regina的Rachel McAdams,如果你没认出来,是the Notebook的女主;演Karen的Amanda Seyfried在演了很多类似的dumb girl的角色以后,通过Mamamia获得成功。
Tina是一个杰出的女性主义者,她在Mean Girls,30 Rock还有Baby Mama里扮演的角色都是聪明独立事业成功(在Mean Girls里稍微差点)但却因为不符合社会性别定位而感情生活不顺的女性,以此作为对男性主导的社会观念的讽刺。
在SNL的Weekend Update她走的也是这个路线,一边提出女权主义的观点一边自嘲女权主义的尴尬处境,借讽刺对屈服于男权自甘堕落的女性怒其不争。
大选期间她提到女选民不愿投票给Hilary,因为她们觉得她是个bitch(这又和mean girl的意思不一样了,这里bitch的意思是与“温柔娴淑”相反的强硬难搞的女人),Tina:"She is [a bitch]. And so am I. Bitches get stuff done. That's why Catholic Schools use nuns instead of priests... At the end of the year you hated those bitches, but you knew the capital of Vermont.“Mean Girls的构思来源于一本书,Queen Bees and Wannabes,女作家Rosalind Wiseman也出现在了电影花絮里。
这本书不是讲故事的小说,而是描述分析美国高中女生圈子的小社会,给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建议。
美国文化中大众媒体对女性形象多注重于外表,宣扬相对肤浅的审美观,对年轻女孩影响很大。
高中女生处在成人之前转型期的尾声,多数心理倾向自卑,对于自己的定位非常敏感。
她们希望成为完美的女王蜂,芭比娃娃,希望从外表上引人注意——很少人理智地思考内在的问题。
然而金字塔顶端的永远是少数。
美国高中普遍存在几个可以呼风唤雨的“完美”女生,也就是所谓的queen bees,其他女生对她们可以用“羡慕嫉妒恨”来形容。
而同时,queen bees也不是完人,她们同样是有自卑的一面。
Rosalind Wiseman和Tina认为,mean girls之所以说别人的坏话,是为了转移注意,掩盖自己的缺点,显得自己比他人要强。
电影通过这个故事是想说明,贬低别人并不会让自己更好,毁掉别人的生活自己也不会好过。
最后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幕后花絮。
因为分级电影进行了一些删改。
现在的电影成片是PG-13,原本因为含有太多骂人的桥段差点被分到R级。
粉皮书里写到一个女孩made out with a hot dog,原本用的动词是masturbate. Cady在自己的party上撞见Gretchen和Jason接吻的一幕,原本设计的是oral sex(没有暴露镜头)。
Regina在拉丁语里是queen的意思。
演Regiona妈妈的Amy Poehler只比演她女儿的Rachel McAdams(她演这部片的时候已经25岁了!)大六七岁。
Lindsay比演她同学的Rachel小8岁。
Lindsay看剧本的时候最想演的是Regina,但考虑到公共形象和自己的妹妹,还是选择了相对正面的角色。
Amanda Seyfried (Karen)本来是Cady的备选,后来Lorne觉得她适合演dumb girl,而她自己也承认有时会问傻问题。
演校长的Tim在拍摄前手骨折了,于是电影开始给他加了一段台词解释手上的石膏圣诞晚会上印度数学男的那段rap是Tina和Amy指导的。
电影里Cady的妈妈工作的西北大学就是扮演者Ana的母校。
Tina说选演员的时候看中男一号Jonathan Bennett (扮演Aaron Samuels)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有点像自己在SNL的搭档Jimmy Fallon.电影里四个女生的小团体叫"the Plastics"(塑料),她们唱jingle bell rock的时候穿的红裙子就是用塑料做的,服装师说这是一种意象。
Tina的角色,数学老师Norbury,是她高中德语老师的名字。
High School Musical的女二号Ashley Tisdale参与过Karen的选角。
Janice Ian的名字是向七十年代歌星Janis Ian致敬。
她是SNL首播集的音乐嘉宾,并且她是出轨女同。
Rachel McAdams (Regina)的金发是假发。
电影最后的舞会上响起一首歌,Lindsay说I know this song. 那首歌叫Built This Way,创作人/表演者之一是DJ Samantha Ronson,Lindsay后来的同性爱人Lindsay的角色Cady是一个发音常见、拼法特别的名字(通常类似的名字是Katy或Katie,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叫错Cady的名字),这个名字来自于18世纪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先驱Elizabeth Cady Stanton的名字。
(Tina设计的人物名字基本都有特别含义。
)
贱女孩 (2004)7.12004 / 美国 加拿大 / 喜剧 / 马克·沃特斯 / 琳赛·洛翰 瑞秋·麦克亚当斯
啊啊,这个电影里有吗?
我在电视上看的咋没有(>﹏<)
有一说一,男主确实帅00.剧荒的时候上b站找的01.刚开始看的时候想到了星悦的中美文化打假,就又先去看了一遍,怕被误导😂02.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的感觉是:这是在干什么?
😅
我觉得女反派(瑞吉娜)其实长的一般般啊,但是真的很有刻薄(mean)那感觉,选角到位👍🏻03.Fine,结尾的升华还蛮不错的,意料之外,也蛮喜欢,直接让我有了二刷冲动🧐
我觉得凯蒂素颜(也不算,就是妆容比较清秀)的时候最好看!
包括她最后穿着棒球服披着长发,美死了!
全剧唯一一幕男女主有cp感的时候就是最后俩人的接吻!
女反派最好看的造型
她(阿曼达)真的长得好甜心宝贝!!
一双大眼睛blingbling+圆圆的小脸!
🧩学到的点:1.诋毁、嘲笑别人并不能让你自己变得更好2.你只需要在意你所爱之人的看法
很棒!
home-education,animial veldt and high school,real life,real world.影片的精华只想说两句,看了就知道cady:in the animial world,if you get bited by a snake,just sucking the poison out,and what i should do is sucking all poison out of my life.imperial crown,in high school,how many people want to get it,how many people cried for it and stuff,but together i think all are royalty,so just share it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女主角+《分手信》女主角…………
女孩儿很漂亮。
无聊。。
我大Amy扮炫酷富婆,美爆了好么甩一颗星❤。L.Lo爸妈一个The Middle孩子他们爸,一个SNL的Ana,甩一颗星❤。Jonathan Bennett俊眼甩一颗星❤【你竟然是基!!!】。烟熏妆Lizzy再来一颗星❤
比较有新意的青春校园影片,林赛· 洛韩的表演也很不错。
...
LL的口音真是有特点
琳赛罗翰的娃娃脸真耐看~
有够贱!
好玩。太向往美国的校园了
有帅哥~但校园题材感觉都一样~!看多了想吐~
美国人玩阴的不行,多跟东亚人取取经吧。
挺不错的青春片
整片从头到尾也就那样了,不知被狂赞的理由?
一点也不喜欢林赛•洛韩
就这类题材还是相当好的~
看这种不费脑子的电影多好啊,好像自己也是十几岁
重看后get到了很多以前忽视的亮点,是一个用chick flick包裹的古典走向叙事,点出了女性生存永恒的困境:如何在嫉妒中独善其身。
回想起自己学生青春期就是被这类影视pua ,觉得只有瘦和美才是王道,不学习也不培养技能,类似的还有绯闻女孩,其实内在的逻辑是不通的,社会资源根本不按美貌分配啊!剧情真的太傻太蠢了,所有人都是木偶都没思想一样。开头就很奇怪一个校园女王会看上校园书呆子然后拉拢成小团体吗?!这个开头都是不成立的。29岁再回想起来真的想给当时的自己一个大巴掌!是真的傻啊!美丽真的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了但是花了大把的心思和精力在这上面,希望别再出这种影视祸害青少年了,况且这里面的人看着显老不像高中生身材也只是匀称没有到魔鬼,真的是被捧上神坛了
老片重温。。。我居然还记得这片子北美票房9000多万。。。看完才知道为什么后来看tina fey觉得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