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Anna,ANИA

主演:萨莎·露丝,海伦·米伦,路克·伊凡斯,基里安·墨菲,蕾拉·阿波娃,亚历山大·佩特罗夫,尼基塔·帕夫连科,安娜·克里帕,阿列克谢·马斯洛杜多夫,艾力克·高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语言:英语,俄语,法语年份:2019

《安娜》剧照

安娜 剧照 NO.1安娜 剧照 NO.2安娜 剧照 NO.3安娜 剧照 NO.4安娜 剧照 NO.5安娜 剧照 NO.6安娜 剧照 NO.13安娜 剧照 NO.14安娜 剧照 NO.15安娜 剧照 NO.16安娜 剧照 NO.17安娜 剧照 NO.18安娜 剧照 NO.19安娜 剧照 NO.20

《安娜》剧情介绍

安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迎来了新一任掌门人瓦西列夫(艾力克·高敦 Eric Godon 饰)。随着他的上任,克格勃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谍战平衡被打破,诸多潜伏苏联的CIA探员被捕,局势分外紧张。在此大环境下,军人后代安娜(萨莎·露丝 Sasha Luss 饰)却过着颓废堕落的生活。当处于人生最低点时,她被招募进了克格勃。凭借出众的外貌以及卓越的领悟力,安娜很快成为一名出色干练的特工。此后的岁月里,她如同一台无情的杀人机器,按照组织的命令处决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但是在安娜的内心最深处,她时刻渴望重新获得自由。 遗憾的是瓦西列夫决不允许有任何一名克格勃活着退出组织,在绝望之际,安娜的命运走到了十字路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博很恐惧人鱼小姐食人恋光影金钱追杀令汉娜天翔少女花生酱三明治神探忠犬通天塔蝴蝶梦突破山脉绝对达令服装店的故事初次见面,我爱你巡回检察组大卫王朝曼德勒机动战士Z高达Ⅱ:恋人们如果她也称之为爱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恋上黑天使双城生活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独家头条劳拉的星星幸存者第四十五季似人非人恶人传记约纳坦

《安娜》长篇影评

 1 ) 反转的安娜人生—剧情简析

台湾毕业旅行的最后一天因为没事干,寻思着做些什么,最后决定去看电影,看了《安娜》,吕克贝松导演的,法国都要7月10号才上映,没想到台湾倒是上映了。

时光不停交错:五年前五年后、三年前三年后、六个月前六个月后六个月前六个月后,剧情不停反转再反转,看得太爽了,淋漓尽致地感受到了观影的快感。

影片从倒叙开始,Anna在俄罗斯街头卖俄罗斯娃娃,被星探选中(后来被证明是安排好的),做了模特,但其实是为了接近目标。

爸爸是海军上尉,Anna的未来原本十分可期,但因父母车祸(不过也可能是被谋杀,但是不是重点)身亡,Anna的人生迎来第一个转折,生活从天堂掉到地狱,被毒贩接济,要忍受毒贩发泄自己的欲望,还要陪毒贩抢劫。

毒贩在干票的时候败露,眼看着两人要开始逃命,Alex出现了,带来了Anna人生的第二个转折。

Anna进了KGB,进行了一年训练,完成实战考核(女老大Olga给的枪没有子弹,也是狠)后,开始出任务。

个人认为Anna明面做超模的经历也是她的一个转折,她遇到了一个法国女孩Maud,法国女孩对她一见钟情,Anna虽然招男人喜欢(包括艾立克和CIA老大Lenny),但我觉得这个法国女孩是唯一一个全心全意爱Anna的人,Anna在她身上能感受到最纯粹的爱。

Anna暗杀经纪公司合伙人的任务是她人生的第四个转折,因为这起案子把她和Lenny带到了一起,Anna虽然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法成功逃脱,但却被自己拿包的习惯出卖。

CIA设计Anna的任务是Anna人生的第五个转折,Anna以自由为条件,开始为CIA干活。

Anna在巴黎街头向Olga汇报工作是其人生又一个转折,因为Olga告诉她她知道了Anna和CIA的事情,Anna又开始为KGB干活。

Anna人生的转折也是电影的反转,Anna人生的转折到这里算是结束了,但电影的反转持续了到影片的结束。

当Olga亲手“杀”了Anna的时候,我信了一秒钟,结果发现是Olga一手策划的,又是一出狸猫换太子,这一次,Anna终于自由了。

Anna有三段爱恋,第一段和Alex(把她招进KGB的人),第二段和同为模特的法国女孩Maud,第三段和CIA老大Lenny。

我认为Maud最爱Anna,Lenny其次,Alex最垃圾。

法国女孩在新房迎接Anna时的欢欣鼓舞和为Anna介绍新房的手舞足蹈是整部影片最轻松最纯粹的时刻。

电影对于Anna分别和Alex、Lennyooxx时候不同的呈现风格其实就能体现出Anna与他们之间不同的情感。

Anna和Alexooxx的时候,动作狂野,干柴烈火,噼里啪啦,但是给我感觉像是Alex强占Anna,没有美感。

而Anna和Lennyooxx的时候,画面和背景音乐都非常的唯美。

Anna把生活给她的痛击幻化成铠甲,但依旧对自由有着最温柔的向往。

看完电影,发现导演埋了很多伏笔,比如Anna手腕上的伤,比如Anna和CIA接上头那次任务回来后Olga看Anna手腕的特写,再比如Anna在度假的时候,KGB老大在监视她,但是她和Lenny独处居然没有事情,比如影片最后Anna好不容易从KGB的楼里逃了出来啊,但是Lenny已经走了,但是她居然还活着等等…

 2 ) A Cinematic Espionage Odyssey: "Anna" (2019) - A Luc Besson Masterstroke

"Anna," directed by the visionary filmmaker Luc Besson, is a spy thriller that weaves a captivating tale of deception, intrigue, and high-stakes espionage. Released in 2019, the film stars the enigmatic Sasha Luss in the titular role, alongside a talented ensemble cast including Helen Mirren, Cillian Murphy, and Luke Evans. This review delves into the multi-layered narrative, stylistic direction, and the overall impact of "Anna" on the genre of spy cinema.The story of "Anna" revolves around the titular character, a Russian model with a dark past who is coerced into becoming a KGB operative. The narrative unfolds through a series of flashbacks and parallel storylines, revealing Anna's journey from a troubled youth to a highly skilled and ruthless spy. The film's non-linear storytelling approach adds a layer of complexity that keeps the audience engaged and guessing until the very end.Anna's character is a study in contrasts. On one hand, she is a beautiful and enigmatic model who captivates the fashion world, while on the other, she is a lethal assassin capable of taking down her targets with calculated precision. Sasha Luss delivers a powerful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portraying the duality of Anna's character and the internal struggle she faces between her desire for freedom and the chains of her espionage life.The supporting cast is equally impressive, with Helen Mirren playing the role of Olga, a seasoned KGB handler who mentors Anna. Mirren's portrayal of the cunning and manipulative Olga adds depth to the story, highlight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or and protégé. Cillian Murphy and Luke Evans also deliver strong performances as operatives who are both allies and adversaries to Anna, further complicating the web of deceit and loyalty.Luc Besson's direction is a standout aspect of "Anna." Known for his unique visual storytelling, Besson employs a vibrant color palette and fast-paced editing that keeps the audience on the edge of their seats. The film's aesthetic is a blend of 1980s nostalgia and modern flair, with stylish costumes and sets that transport the viewer into the world of high fashion and international espionage.Besson's use of split screens and rapid cuts during action sequences i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creating a sense of urgency and chaos that mirrors the tumultuous life of a spy. The film's visual style is complemented by a pulsating electronic score that adds to the overall intensity and atmosphere."Anna" explores several themes that are central to the spy genre, including identity, power, and the cost of loyalty. Anna's struggle to define herself beyond her role as a spy and her quest for autonomy are central to the narrative. The film also delves into the power dynamics within the KGB and the world of espionage, where manipulation and betrayal are commonplace.Symbolis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ilm, with recurring motifs such as mirrors and reflections that underscore the theme of duality and the blurred lines between reality and illusion. The use of chess as a metaphor for the strategic game of espionage is another layer that adds depth to the story."Anna" is a thrilling and visually stunning addition to the spy movie genre. Luc Besson's direction, combined with strong performances from the cast, results in a film that is both entertain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The complex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exploration of themes such as identity and power make "Anna" a multi-dimensional film that rewards multiple viewings.While it may not break new ground in terms of storytelling, "Anna" stands out for its stylish execution and the compelling portrayal of its central character. It is a testament to Luc Besson's ability to craft a cinematic experience that is as engaging as it is visually arresting. For fans of espionage thrillers and those who appreciate a well-crafted character study, "Anna" is a must-watch.

 3 ) 【严重剧透】看着连吃爆米花的食欲都没有了

【严重剧透,没看过的请绕道】脑残爆米花电影不知道为什么有7分多的评分,女主开挂的故事,逻辑不严谨剧情没反转,不知道交代女主身世,还说了几次女主父亲身份有什么意义,还以为有一条隐藏的支线结果并没什么用,难道因为女主父亲是海军上校(不记得什么头衔了,上尉还是什么)所以天赋异禀头脑清晰思路发达?

这么一个浑身加持着光环的主角,为什么混的这么惨,被一个吸毒男收留,还暴力对她,还带她吸毒,还带她抢劫,可是女主呢,被收留,被吸毒,看到男主抢劫还一脸惊恐,害怕,甚至担心男主的安危,唯唯诺诺怕得要死。

因为填了个入伍申请,被调查到背景,父亲是海军上校(不记得什么头衔,类似吧)就觉得与众不同,就觉得她头脑清晰聪明啥的,真的不能说服我呀,然后就开挂了,执行各种任务。

还不停强调她是个头脑清晰思维发达的人,我看的都是男主一看到他就被吸引就上钩,然后被干掉,不都是美人计嘛,用了什么特殊的招式吗我怎么没看到。

而且打斗的场景太假了,简直开挂,一个餐厅几十个打手都被她打趴下,没看到她身手多矫健,就是上来一个干一个上来一个干一个,看着女主细胳膊细腿的,一脚把魁梧健硕的保镖从桌子这边踢到桌子那边我就觉得疼,反正保镖都是傻子。

没有任何反转,最终的结局一点不出乎意料,是个男的都爱她,都希望她能获得自由,女同天天跟她生活在一起我还以为有什么反转,结果竟然没有发现一点不对劲,你枕边人经常三更半夜跑出去,经常把你支开去见别人你一点不知道?

最终因为录音拿住了最后的胜算也是很牵强,太tm牵强了……浪费时间看了个爆米花片,打斗也不精彩,爆米花都不想吃了。

 4 ) 从吕克贝松的《安娜》聊开法国人的底气

(剧透ing)安娜本是俄罗斯将门之女,17岁父母亡故,被嗑药打劫的混混捡回家中,从此命运一落千丈。

当国家间谍找上门来请她应征时,她干脆在脉搏上划了一刀,表示无路,“你们只是让我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

说客表示五年后换自由,于是安娜成了巴黎头牌一名模特。

模特的生活宛若提线木偶,华彩放纵而无人间烟气,杀手的本职更像一颗光滑的子弹,要准确无痕精密如机器,安娜悬在两条高压线间交了出色答卷,国家褒奖,“很少有人能活着做完五年。

什么?

你要退休,谁告诉你有退休这件事。

你在为国家做事,除了死,否则不要想退出。

”看到这里,第一道题来了,如果命运是一盘游戏,你打到这里发现生活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的套坑,而只有你站在旋涡中心点,该怎么办?

前几天朋友和我聊起人生的意义,我发现只有在做着对自己毫无营养价值的事(比如小时候抄写背诵语文课文)我会问这个问题,当我跟着心做必须做的事,读想读的书,在为自己提出的问题找答案,为想要的生活奋力打怪的时候,从来没有问过是不是有意义的问题,我只是可能会问,某个存在会不会无意义。

“意义”多少会像一种酬劳,服从的时候会问,主导的时候不会,就是所谓“无问西东”。

如一智者所说,“灵魂要的是死后能带走的东西。

转折。

安娜在接下来的一次任务中,被美国间谍处排网识破并成功策反为谍中谍,安娜有两个情人,分别是和俄国以及美国间谍处的接头人,(虽然我个人认为她的女伴蕾丝边最美丽)。

在内争外斗中,安娜成功对俄部高层一枪爆头,对就是那个吼“除了死,否则不要想退出”的高层,(这一点真的是爽),然后拿了红灯记的密电码成功抽身。

最后的一场戏中戏,约在公园中心,俄美两方严阵布控,两个情人面对面,安娜过去吻了一个,又吻了一个,这时候弹幕里都笑开了花。

安娜说,“我小时候喜欢玩俄罗斯套娃...一个玩偶里面套着另一个,一个又套着一个,我就像这些玩偶一样,我是谁呢,我的身份是什么呢,女儿? 女朋友?

俄国间谍?

模特?

还是美国间谍?

如果你打开最后一个玩偶,又是什么样,我说不好,但我想看看她的样子 ...我没有一天是自由的,六个月对我足够了,在所不惜。

你们是我唯一剩下亲近的人。

第二道题,作为女人,如果爱情救不了你,如果男人和国家都不可靠,如果命运这盘游戏你最后发现它的设定就是单打独斗,你把自己放在哪里?

我只知道,除了当年王佳芝没有走出的那条街,还有一百五十年前托尔斯泰笔下,另一个绝于铁轨同名的痴情安娜,安娜卡列尼娜...... 此时剃了光头的安娜从层层叠叠污秽的下水道绕出,走入光明,从头开始,前面是一片波澜无惊的自在平和...... 而她们,统统都留在身后的昏暗里了,留在人类走过的漫漫的隧道中。

这就是导演的小心机。

《色戒》里张爱玲和李安都想让王佳芝从英雄的脸谱中变回人,那个在国家和爱情中都没有出路的人,在今天的安娜身上,国家和爱情都不要。

只要自己。

你有这个底气,脚跺在地上地是响的,抬头看天空天是亮的,不管走到哪里,不会自卑。

一个人,如何可以活得不心虚呢?

有一次和朋友出行,车停在高速站休息,朋友是那种典型法国知识分子,她回到车上后叨叨,“刚刚那些旅游的英国人,一上来就用英语,可这是在法国,凭什么就以为人人都一定会说英语,这就是语言霸权导致的忽略尊重。

”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全年级去米兰看设计展,我们小组中轮到一个男孩问路,很洋洋洒洒那种法国年轻人,他逮住一个西装风衣公文包的意大利中年人劈头就是一顿法语,对方更妙,直接用意大利语回了一大段,两人就这样用法语和意大利语聊起来了,就像对方都懂一样。

整个过程之诡异,以至于后来我每次想起,都被这种微妙的文化自信心,甚至于是文化傲慢所触动。

前几天巴黎地铁里发送起了免费果仁小零食,原因是地铁部门为了避免因为低血压等身体不适的乘客造成车次延误,结果是很多人在底下留言批评,大概意思是,造成乘客不适的原因是车厢老化通风不畅高峰拥挤,不去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只拿些小零食来蒙混过关,差评。

这种评断思维背后是一种长期社会训化的结果,如果中国式的逻辑是“祖国不强大都是因为我不够好,我要更优秀让祖国优秀以我为荣”,那法国就是“我过得不好都是因为政府不好,都是政府不利才会出这么多问题,所以要多多意见让它改善”。

一个人如果总是处在一种被管理的、时刻需要被监督教育的循环里,或是谎言谄媚才能生存,感觉不到公义公平,总是处在一种压抑之下,习惯于责备自己不够好,个人的意志总是被集体剥夺,处在总需要被别人来肯定自己的心态中,时间久了,难免不气短。

气短一般都会用面来糊,所以包包衣服食物车子到秀出来的照片,都一定要有喜闻乐见的名,否则不能平衡亏空。

其实所谓有底气的人,不过是一个健康的人罢了,不被裹挟摆脱操控,了解自己生命的真相,像安娜,不管是光鲜的名位还是道德的大纲,都会倒在明日世界身后的废墟里。

“灵魂要的是死后能带走的东西。

”一个80岁的法国画家朋友发信息给我,说他为法国不愿接受庇护斯诺登感到羞耻。

我忽然间发现,人和国家的关系,其实不应该像儿子和母亲,而应该像是父亲和儿子,做对了没有?

没有,pia 一掌;做对了,嗯,欣慰自豪。

这样有自主性的你,会不会底气好一些。

作者 陳奕丹。

原文载于公众号 燕处集:chenyidanart

 5 ) 报看

首先,女主作为一个一米八的模特,也只需要像普通人那样,换身衣服,换个发型就可以瞒天过海??

而且片中多次形容女主“思维敏捷、沉稳balabala”,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在成为特工之前,会把自己的生活过成那个鬼样子啊……其次,对于女主成为特工的训练过程,一点也没写,以至于我实在难以共情,也无法相信,一个吸毒成瘾的女生,又瘦,体质看起来也没多好,一年后,就可以凭一己之力把几十个壮汉打趴下,且枪法奇准,枪枪爆头,更不用提她打别人一打一个准,自己却可以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关键也没看出来她身手有多敏捷。

最后,看完全片,我只想说,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个全员都爱女主的故事吧,不论男女,不论老少。

顺便女主的蕾丝女朋友最惨,简直工具人中的工具人,明明外形A得要命,出场也酷得要命,但是片子里把她塑造得毫无吸引力可言,也看不出来对剧情有什么帮助。

最最后,多次反转也毫无技巧可言,伏笔几乎没有,纯靠闪回,把故事线退到几个月或者几年前,然后把当时发生的事情演出来,实在是太楞了!!

想到忘记在哪里看到一句话,你不能利用信息差故意隐瞒观众来造成所谓的“反转”,真正好的反转,一定是草灰蛇线,伏脉千里。

 6 ) 披着女权的皮,却充斥着一股浓浓的男权思维——评《安娜》

影片开头,美国CIA在苏联潜伏的特工被悉数攻破,其中一位女特工更是被克格勃斩下头颅,寄到了CIA的办事处。

故事线一一位来自法国巴黎的星探,要在莫斯科的某个集市寻找适合做模特的女孩,在人群中几番推搡后,他邂逅了售卖套娃的安娜

初次相见,星探便被安娜的气质与美貌惊异了双眼,痴痴地望了许久,显然,安娜就是他要的姑娘了。

于是,安娜踏上了前往法国巴黎的路程,她要去那里开启模特的新生活。

安娜在巴黎的首次形象拍摄十分顺利,她因此安定下来,并有了自己的同性伴侣莫德。

美丽过人的安娜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摄人心魄。

在某次舞会现场,一位很成功的男性(奥列格)一眼就在人群里相中了正与莫德饮酒聊天的安娜。

在经人介绍后,两人很快便熟稔了起来。

两个月后,奥列格如愿将安娜带回了自己的宿舍。

奥列格渴望与安娜结合,他的动作亲昵而激烈。

面对奥列格的热情,安娜却表现冷淡。

奥列格对此感到懊恼,询问安娜到底存在什么顾虑。

安娜并未像其她女孩那样被这段看似完美的爱情迷住头脑,清醒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奥列格只是逢场作戏,结束后便会像垃圾一样将她抛弃。

奥列格急忙表示自己每次出席重要场所都会让安娜挽着胳膊,他现在还是单身,真心想要迎娶安娜。

浪漫的氛围顿时显得有些庄重,安娜就此正面询问奥列格的身份。

奥列格也不再遮掩,一五一十地将自己工作道了出来。

得到答案的安娜将水晶杯里的酒一口喝下,去了洗手间。

回来的时候,她的手中多了一把抢。

她对准奥列格的脑袋扣动扳机,干练而果决。

可怜的奥列格还来不及留下遗言,便在疑惑与讶然中丢掉了性命。

至此,这个电影的剧情与基调都发生了巨大的反转。

故事线二故事片段从这里切换到了三年前,此时的安娜美丽仍在,只是增添了许多狼狈。

她被按在桌上,眼神看不出一点神采,彷佛被抽掉灵魂的肉体木偶,任由身后的男人发泄欲望。

男人完事后,她平静地穿回了胖次,好像刚刚的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显然,这种遭遇对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我们这时知道了安娜的背景:她是一个流落在大街上的女孩,被她现在的男友捡回了家。

但这样的“家”丝毫算不上幸福可言,男友是一个不思进取的瘾君子,并让安娜也染上了毒瘾,以此达到控制安娜的目的。

与其说是情侣,倒不如说安娜是男人的“X奴”,她存在的意义便在于满足他的欲望。

而这个狗男人,并不满足只拥有一个“安娜”。

在车上时,他甚至当着安娜的面与其他女性暧昧。

安娜自己也明白,这样的人,终将会走向毁灭,不是在今天,就是在明天。

这一天来得也快,男人在打劫的时候,与警察发生了枪战。

虽然最终侥幸逃脱了警方的追击,但也注定了这个城市不会再有他的容身之处。

他要带着安娜逃离。

但安娜对于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感到厌倦。

对这个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男人感到厌倦。

当克格勃特工琴科夫杀死男友的时候,她没有一丝的悲伤、惊讶与紧张,甚至不再有任何反应的力气,只是冷淡地看着男友的尸体一会儿,又平静地将目光转向了琴科夫:你怎么知道我会讲英语的?

琴科夫说出答案,邀请她加入克格勃,表示只要为组织服务5年,就可以给她自由与新生。

安娜琴科夫提出的条件并没有打动安娜,她望了一眼地上男友的尸体,冷漠地向琴科夫求证:我看到了你的脸,这意味着我要么跟你走,要么就别想走了?

琴科夫高兴地赞赏了她敏捷的思维,只是这假意的笑容掩饰不了威胁的杀意。

心灰意冷的安娜并不吃这一套,得到答案的她果断拿起桌上的刀,割开自己了自己的手腕。

一阵痛苦的喘息后,血液顺着她的衣服,垂落在地面。

琴科夫低估了安娜的绝望,但他仍不放弃,打起了亲情牌。

最终,安娜同意了这项约定。

故事线三琴科夫的上司奥尔加对安娜并不看好。

简单地查阅了资料后,她直言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安娜产生不了一点价值。

在琴科夫的劝告下,她同意给安娜一次机会,去试炼她的水平。

安娜在在酒店内款款走动,找到目标后,她毫不迟疑地举起奥尔加给她的手枪,朝对方扣动扳机。

意料之中的枪响并未到来,因为枪内没有子弹,但这仍然惊动了隐藏在饭馆内目标的保镖。

经历一番惨烈的搏杀,安娜还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却超过了规定的5分钟时间。

奥尔加并不幻想安娜能够完成任务,因为难度系数太高了,对应奥尔基之前对琴科夫说过的“如果不顺利的话,我会送她的尸体回家”,不难看出,她本意就是叫安娜去送死,以此作为安娜先前敢对她出言不敬的惩罚。

谁知,安娜的实力超出了她的预料。

虽然她的口吻依旧严苛,但已不再那么冷酷,甚至有了和安娜交流、并述说自己过往故事的兴致。

此时,她认可了安娜作为特工的价值。

她亲自为安娜安排了住处,并交给了她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资料,要她在14天的时间里熟悉。

琴科夫曾给她打过电话,关心她近期的生活,并委婉邀请安娜共进晚餐。

安娜对琴科夫的邀请并不感到意外,也许这就是男人的本性。

对于漂亮的姑娘,总是按捺不住体内的荷尔蒙,这一点她已经在被琴科夫杀死的男友身上有了深刻领悟。

她拒绝的也很娴熟,即使对方是她的上司、她的恩人。

任务开始执行,克格勃亲手策划了一个刺杀计划,第一步便是将来自巴黎的星探引向安娜的摊点。

星探被安娜的美貌与气质所吸引,于是用来伪装的模特身份便由此生成。

她随着星探飞向巴黎,在那里有克格勃想要处理掉的人物。

这便是对故事线一的解释。

故事线四在解决掉目标后,安娜遇到了难缠的同行——CIA的米勒。

克格勃的计划十分完美,墨菲虽然利用监控,第一时间对安娜进行了审讯,但并没有找到安娜“犯罪”的证据。

当奥尔加问安娜墨菲就这么放她走了的时候,安娜夸耀自己的撒谎技术,但奥尔加摇了摇头,表示只要撒谎,对方就会看出来。

奥尔加的这句话,成了后面剧情反转的一个伏笔。

安娜的出色表现甚至引起了克格勃首领的注意,于是奥尔加不得不暂停接下来的任务,带着安娜踏上了返回莫斯科的旅途。

这次在莫斯科,琴科夫不再打电话,而是主动来到了安娜的住处。

没有太多的繁琐的前戏,安娜主动吻了上去,然后他们结合了。

至于安娜为何要这么做,导演并未交代,喜欢感受不出来,感恩也算不上,如果硬要给出一个理由的话,我认为是安娜在为自己和组织的决裂做准备,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她希望琴科夫能够站在自己这边,所以想用身体将两人绑在一起。

这一点从叙事线上来看,是说得通的。

安娜在见克格勃首领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年的服务期过后,自己是否能够按照约定享有自由?

对于这个“胆大”的提问,克格勃首领回答是从抽屉里取出自己的手枪,指向安娜:离开克格勃从来只有一个办法,你想知道是什么吗?

绝望不已的安娜回到巴黎,打电话给琴科夫控诉他的失信与欺骗。

并希望能够得到他的一个承诺: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自由的方法,你会帮我。

琴科夫并未立马答应,只说了句“我会尽力”。

这个时候,琴科夫估计也一时头大。

他也许他对自己掌控全局的能力过于高估,也许是安娜的表现过于惊人,以至于引起了首领的注意;也或许是他当初的许诺只是随口一谈——他只是被这个女孩所吸引,想看看在自己的介入下命运会发生怎样的转变(两人的感情线导演处理得十分薄弱,因此人物间的行为看起来缺乏动机)。

安娜对于琴科夫的回答不尽满意,她甚至将这种不满带入到了工作中。

面对编导严苛繁琐的要求,她的回答是重重的一拳,并给他拍了一张“艺术性”十足的照片;在面对克格勃同事的时候,她也是粗口连出,语气极其不耐烦。

她就这样抱着强烈的情绪仓促进入了工作状态。

但是这一次,她犯下了前所未有的失误。

在任务开始前,奥尔加就强调过要留下目标的指纹,但第一次回来时安娜并没有完成。

而更要命的是:作为一名经验老道的特工,居然将自己的手表遗落到了现场,相当于给敌对势力留下了线索,可见安娜的失态到了何等的程度。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安娜不得不折回。

再将这一切完成的时候,她以前的冷静执着已经荡然无存。

她流出恐慌的眼泪,一连串地对奥尔加发问:完事了吗?

我能去睡觉了吗?

还需要我去帮你杀谁或是弄残谁吗?

此时的气氛已经焦灼到了极点,也许只要再施加那么一点压力,安娜就会彻底失去理智,她不愿意一辈子冒着生命风险为别人无偿打工,甚至对奥尔加直说她已经厌倦了这一切。

此时的奥尔加像是意识到了什么,并未责难她,而是主动提议要给安娜放一周的假。

安娜第一次感受到了奥尔加的温情,在假期归来之时,给奥尔加赠送了明信片礼物。

但奥尔加却是一如既往地严酷:不错,你该继续工作了。

以上分别对应《致命紫罗兰》、《第五元素》、《这个杀手不太冷》之后的每次任务,安娜都完美地落实执行,在这些碎片化的片段中,我们能够看到其它诸多女性特工电影的影子,比如《第五元素》、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甚至还有《致命紫罗兰》的既视感。

不得不说,女主姣好的身材被镜头很好地呈现出来,导演深知观众的痛点。

安娜出色的表现再次引起了克格勃首领的注意,他要再次见一见机构中最美丽致命的特工。

而再见克格勃首领前,安娜还和琴科夫在机械室内做了一次。

很多人导演安排这个镜头的用意在哪里,认为单纯只是为了给观众福利,但从两人完事后的交谈来看,更像是安娜想给琴科夫来一次最后的激情——也许以后就不会有这个机会了。

这样分析,倒是能够勉强得出安娜其实是爱着琴科夫的结论(还是缺乏感情的铺垫,人物的很多行为显得较为刻意)。

在棋盘上,克格勃首领对安娜称赞有加,但在对安娜的回报上,却只是画了一张虚无缥缈的大饼,闭口不谈安娜关心的自由和物质奖励。

甚至说等安娜死了她的名字也许会刻在入口的墙上。

他的意思很明显了,安娜在这条路上的终点,只有死亡。

可即便是这么扯淡的回报,他还要质问安娜:你怎么想,你值得这份殊荣吗?

也许就是这么漫不经心再加上一丝威胁意味的话语,给了安娜更果决的意志。

一声“将军”完毕,她举起藏好的枪,顷刻间结束了这位呼风唤雨的克格勃首领的性命。

故事线五剧情进入了另一天叙述线,解释起了安娜会做出如此怪异行为的动机。

原来在刺杀外交官的任务,早已经被美国CIA给截获。

他们联合目标人物,给克格勃制造了一个“局中局”。

也是在这场局中,安娜结识了她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男人米勒。

米勒是CIA的一位负责人,在军火商被刺杀的事件中,他就已经留意起了这位外表美丽,但行为诡异的女孩。

而这一次,他在一个新的局面下和安娜再次见面。

望着沦为他阶下囚的安娜,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安娜为他们在工作,成为他们安插在克格勃阵营的卧底。

但安娜并不屈服,她认为自己只是从一个深渊到了另一个深渊,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早了却生命。

眼见威胁无效,米勒和安娜达成了一个共识:安娜为CIA工作一年。

一年后,安娜将会得到自由与庇护,并为她安排夏威夷的定居条件。

交易达成,米勒告知了安娜她伎俩伎俩被识破的原因:安娜拎手袋的动作与在军火商事件中另一位她伪装的替身完全一致。

在一段时间的追踪后,安娜的间谍身份无可遁形。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安娜回去提交任务时种种怪异的表现。

而此时,奥尔加似乎在安娜的表情中看出了什么。

在度假期间,安娜再次碰到了“米勒”。

对于这场见面,米勒并没有借口工作(也许自己都不信),而是强说自己也在度假,后面甚至让“我会照顾你”这种话脱口而出。

这一幕让我们知道:他也迷上了这位美丽狠辣的特工女孩。

夜晚安娜和奥尔加通过话后,再次找上了米勒的住处,主动将自己的身体献给了这位敌对组织的男人。

之后与米勒的很多次相见,安娜都热情似火,机械严酷的工作对接似乎变成了罗曼蒂克的上床约会。

一言不合就疯搞。

再联想到与琴科夫的激情,这也许成了安娜将对方与自己绑在一起的手段,哪怕是日后与组织决裂对方要阻碍她时有那么一丝动摇和犹豫也好——当然,也许安娜对米勒也产生了爱意,也许导演单纯只是为了给观众送福利,可谁又知道呢?

导演专注在了叙事的技巧上,对人物的刻画如此肤浅。

终于有一天,米勒给床上的安娜交代了最后的任务:刺杀克格勃的首领。

只要任务能够完成,安娜便能提前得到自由,不需要再履行一年的服务CIA之约。

镜头又切换到了安娜在克格勃总部与琴科夫激情的画面。

这时我才明白,安娜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干这事,本意是为了取枪。

如果自己单独进入这个区域,容易引起怀疑。

当然,也可以认为琴科夫便是那个送枪的人,他也是CIA安插在克格勃的卧底,但是从琴科夫后面的表现来看,这个猜测能被基本否定。

安娜在琴科夫的眼皮底下干掉了克格勃首领,但他并没有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除掉琴科夫,而是给他打了一剂安眠药。

可见她对这个不太靠谱的男人很是在乎。

但琴科夫并未这样想,并未完全昏睡过去的他,艰难地按下了警报器。

一时之间,整个总部的人都知道有楼内有间谍。

正在逃亡的安娜遇上了前来紧张的探员,又是一番激烈厮杀。

这一次,米勒没能等到安娜。

总部大楼警铃声大作,他认定安娜这一次逃不出去了,只能先行离开。

但痴心未死的他还是找上了莫德,企图从她这里寻求安娜的下落——如果安娜仍有活路的话。

在纽约的办事处,米勒望着繁华的纽约街道,心事重重。

他是CIA的英雄,但他并未有太多的喜悦。

此时铃声响起,是安娜发来的信息。

望着质朴的文字,米勒脸上有了久违的欣喜。

看得出来,他是真的爱上了那位女孩。

米勒如约赶到了巴黎,但同样收到安娜讯息的,还有琴科夫。

于是安娜的两个不同阵营的情人,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相见。

他们彼此剑拔弩张,各自埋伏的人手持械蠢蠢欲动,场面迎来一股浓浓的肃杀气息。

安娜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压抑,她接连亲吻了琴科夫和米勒,并将他们称之为家人。

有一个疑问在这一刻呼之欲出,就如同安娜自己所述:她的身份究竟如何,是俄国间谍、美国间谍、模特亦或者某人的女友身份,也许她之前存在着很多复杂的身份,但此刻过后,她只想做自己,做俄罗斯套娃最里面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影片开头的画面终于能完美呼应上了。

安娜给了他们两人一个惊喜:她复制了两家机构的机密情报,只要她遭遇不测,那么备份的情报就会向世界公开。

当然,这个信息的有效性只有六个月,六个月过去后,她可能就会继续面临两大情报机构的追杀。

但安娜表示只要有六个月的自由,也满足了,她不愿意一生为傀儡。

也许很多人觉得米勒对安娜才是真爱,他会因为安娜的一个讯息而满脸欣慰;而琴科夫却在最后给安娜制造了麻烦,这次在巴黎的相见,他也是直言说要亲手杀了她。

但二者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因为她手刃了克格勃的首领,这涉及到了国家的忠诚与原则问题,琴科夫站在了组织的立场上,而安娜是为自己的自由而站。

如果换成CIA的局长被安娜刺杀,米勒对安娜的迫害也许会比琴科夫更加激烈,他们有着类似的立场,却面对着不同的局面。

虽然从整个故事来说,米勒确实比琴科夫靠谱,起码米勒还没有违背过许给安娜的承诺。

安娜与两位“家人”达成协议,她本可以安然离去,却在半路被“恼羞成怒”的奥尔加枪杀在了公园内。

她的人生会就此划上了终点吗?

故事线六叙事又回归到了三个月前,也就是即将执行暗杀克格勃首领的时候。

安娜去见奥尔加,却被奥尔加告知早以知晓她双面间谍的身份,疑点在于安娜手腕处有被铐的痕迹。

安娜一阵发懵,但奥尔加并不打算告发,前提是安娜将美国人的一切计划和盘托出。

当得知美国人要刺杀克格勃首领的时候,奥尔加竟意外表示,她能为安娜提供帮助,理由是她想坐上这个位置。

于是叙事再回到故事线四,躺在地上的安娜张开了眼睛,她并未真正死去。

她往草丛中一滚,将自己的替身尸体扔了出来,至此,她将以另外的身份得到新生。

而作为交换,奥尔加则得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权力。

她满怀欣喜地坐在了克格勃首领位置上,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安娜的档案。

在邮件里,安娜为她留下了最后一段视频。

在视频里,安娜说她已经录下了她们最后的谈话,内容正是关于对刺杀克格勃前首领的计划讨论。

若是奥尔加没有履行约定,那么她就会将这段录音公之于众。

奥尔加欣慰地笑了,随着她的食指按下,安娜这个名字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至此影片结束。

end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觉得它的剧情十分精彩,而它精彩在于多重的叙述结构。

情节的多次反转我欲罢不能,就如同影片开头安娜正在售卖的俄罗斯套娃一样,揭开一层,又是一层。

但当我第二遍去看得时候,发现这部影片其实也没有那么优秀,人物之间的行为缺乏动机。

最明显的在于安娜与米勒、琴科夫之间的情感纠葛,三人间的感情缺乏很好的衔接,在情感并未烘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便急忙发生了关系,显得既突兀又怪异。

我作为一名观众,几乎感受不到安娜与米勒、琴科夫之间的爱意,反倒像一个莫名其妙的“三角恋”故事,莫名其妙地开始,又莫名其妙地告别,最后莫名其妙地结束,甚至在无意中将安娜塑造成了一个“性瘾者”。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叙述有趣、但故事逻辑略为僵硬的电影。

整个影片缺乏深度,也没有太高的艺术性,导演在叙事上面过于“炫技”,从而忽略了其它的东西。

而除此之外,它其实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主题不够明确,是想表达自由、是勇敢还是反抗命运呢?

以上的每个都有,但都没有很好的表达。

或许导演更想表达另一层主题:女权。

安娜作为一个女人,命运被迫在男人的斗争中夹缝求生,再结合奥尔加的话“别再让这些男人掌控我们的人生”,容易看出导演有着对女权主题的诠释欲望,可惜放眼整个故事来看,诠释得又浮于表面。

渴望自由的安娜,在与命运给斗争时,第一反应是利用身边的男人。

她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武器,企图以此让对方站在她这一边。

其实我很想说,女人的武器,并不仅限于美貌,她也可以是智慧、武力、果决与杀伐。

导演真的没必要刻意安排那么多安娜与米勒、琴科夫亲热的桥段,也没必要一言不合就展示安娜美妙的身材,这并不女权,更像是为了满足男人们的视觉享受,反倒证明了“女人必须要取悦男人”的“男权思维”。

当然,琴科夫靠不住,安娜最终还是在同为女人的奥尔加的帮助下,才三度脱困,这也许能对升华“女权”主题起到一定的补救效果。

 7 ) 跪求别删减,最会拍女人的导演,终于拍了一部性感的「R级」片

首发于[电影七]微信公众号dy71992,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性感的女人,可以很致命!

在如今的好莱坞,一些以前只属于男性的题材,也逐渐成为了女性演员的翻身or话题之作。

而隐藏在政治阴影之下的女特工,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复仇者联盟》里的黑寡妇,漫威当之无愧的一姐。

斯嘉丽·约翰逊在文艺片道路上的一往无前,让她成为了好莱坞炙手可热的一线女星。

但是真正将她的人气推到顶峰,还是“黑寡妇”这个角色。

自幼接受各种格斗与暗杀技巧训练,身体经过秘密机构“红房”的改造,强化了各项体能并延缓了衰老速度,成为战时的王牌特工。

《极寒之城》里的洛林·布劳顿,集神秘和野性于一身的高级特工。

当好莱坞的动作片,都被男人承包的时代。

42岁的查理兹.塞隆,用冷酷和性感的肉搏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

《红雀》里的多米尼卡·叶戈罗娃,一位美艳而冷酷的女间谍。

虽然故事本身并不出彩,但是詹妮弗·劳伦斯的大尺度表演有足够的说服力。

其实这些披着“女权主义”的女特工大片,除了表层的性别之美外,还打破了传统的“女性弱者论”的基调,给好莱坞的女演员打了一针强心剂。

于是在2019年,这位尤物也走上了女特工之路:

《安娜》丨Anna男人都是视觉动物,遇到尤物都会丧失理智。

即使大名鼎鼎的"007"邦德,也会中招。

而导演吕克·贝松也不例外,他也偏爱骨感、高挑、妖娆,蛇蝎、凶狠的美人。

如同《尼基塔》、《超体》、《第五元素》等众多代表作,《安娜》依旧是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而且也是冷艳冰霜的美人设定。

女主安娜的扮演者萨莎·露丝,是一位颇具名气的俄罗斯超模。

身材高挑、举止柔美、五官精致.....简直就是男人的毒药。

就连巴黎的街头,莫斯科的广场都只配充当她的背景板。

外加上配合激情劲爆的打斗戏,《安娜》给观众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在影片中,安娜一面是被星探挖掘的杂志模特,另一面是神秘妖娆的女杀手。

若将《安娜》跟同类型的《红雀》和《极寒之城》相比,它当然和《红雀》难分伯仲,但又明显略微逊色于《极寒之城》。

然而不得不承认,吕克·贝松善于扬长避短。

所以整部电影尽量减少复杂的勾心斗角,让观众尽情地享受美色与暴力。

为了将“美女”和“特工”这两个元素完美结合在一起,并将两者做到极致。

为此,专门给安娜安排了满满五分钟的打戏,还是吕克·贝松一如既往的审美。

倘若,只有女主的颜和打戏,很难撑起一部电影。

它还得有剧情,才能显得更加出色。

整个故事采用插叙和闪回的方式,不断地制造悬念、反转剧情,借此丰满女主的人设。

每当安娜完成一项任务,时间的进度条就开始回忆,讲述安娜的身世。

原来在父母双亡后,安娜日子过得很不顺心,经常遭到男友的家暴。

甚至被迫参与一些抢劫的勾当,在生存和死亡中做选择。

而她成为超模,成为KGB的间谍,全都是因为这句话:五年之后,你就自由了!

但是一旦走上这样的道路,以后必定很难全身而退,于是安娜也在各个关系之间尔虞我诈。

为了不让观众觉得,安娜只有一副好的皮囊,吕克·贝松沿用了自己的老套路:文艺梗。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里,吕克·贝松提到过三位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

当古典乐和暴力美学发生碰撞,往往会产生一种崇高严谨的独特美感。

安娜虽然冷酷,但也迷人;看似柔弱,实则坚强;隐忍一切,只为自由。

其实好莱坞的特工题材动作片,都是万年不变的个人英雄主义。

女主基本上都自带无敌buff,由于光环太亮眼,导致演员没有太多施展演技的空间。

最后导演只能用性感的装扮和精彩的打斗,来掩盖一些地方的不足。

到头来,这些披着“女权主义”的女特工大片,实际上还是未能脱离好莱坞动作片的俗套,电影的内核依然是在讨好男权的审美。

除了表层的性别之美,几乎再也没有其他女性之美的展现。

即使有大范围的打斗戏份,也只是停在了一个肤浅的表面,并没有深度挖掘到女特工的特别之处,最后变成烂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安娜》绝对不是吕克·贝松最好的作品,但却是他最爱的母题:自由!

安娜命运多舛,不管是为KGB卖命,还是帮CIA办事,她无时无刻都渴望过上安稳的日子。

可能五个月时间对于普通人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但对于安娜却是被人操控的漫长余生。

按照电影的时间顺序,安娜的身边一共出现了3个男人:艾利克斯、伦纳德、奥尔加。

1.安娜和艾利克斯保持暧昧,是为了让他站在自己这边,以便日后利用他帮自己脱身;2.安娜和伦纳德在一起,是为了接近他并获得CIA的秘密,以此作为日后摆脱控制的筹码。

3.她还和自己的上司奥尔加合作,除掉KGB的领导人,但在谈合作时悄悄录了音。

看似她一直在掌控自己的命运,实则命运不断被人控制和转手,从来没有回到自己的手中。

说到底,女人你只能相信自己!

无论是尼基塔还是安娜,她们的内心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从始至终就未变过。

越是经历过苦难的人,越是能够明白平淡生活的可贵,越是会促使她们去主动寻找希望。

平平淡淡才是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

 8 ) 我们就是喜欢这种香艳,刺激,俗,毫无内涵的大爽片,贼嗨!

美人,全世界大多数男人的爱好。

特工, 单靠名称就自带回响的职业。

而把这两个词融合到一起,别的先不说,【嗨】是一定的了

据流哥的不靠谱统计,好莱坞的一线女星,几乎都有一部或几部自己的特工电影,或艳丽,或火热,或魅惑。

好吧,上面三个词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美——,美的让人呼吸停滞,一眼窒息的那种。

安吉丽娜朱莉的《特工绍特》和《史密斯夫妇》;查理斯塞隆的《极寒之城》;Maaggie Q 的《赤裸特工》;甚至连已经在X特警中变相完成这一成就的大表姐,也有一部《红雀》在手。

要知道,漂亮的美女各有所靓,但拿枪突突的那个永远是存在感最强的那个。

美女与特工,好莱坞不会过时的主题。

也该是时候,来部美人杀手的片来爽一爽了。

大导演吕克贝松,携手俄罗斯超模,席卷而来。

众所周知,吕老爷子不光导片能力举世闻名,其挑女演员的眼光毒辣更是当世一绝。

《第五元素》选的女主米拉·乔沃维奇,后者主演《生化危机》系列,全世界直男都是爱丽丝铁粉。

《这个杀手不太冷》女主娜塔莎,海选少女,和影帝让·雷诺搭戏,六个月拍完,结果后面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了,无论电影本身还是娜塔莎都变成了影视圈里面让人无法忽视的符号。

《超体》女主斯嘉丽·约翰逊,这个就不必说了,现在还有人不认识寡姐的么。

这一次,吕大导演又挑了谁?

萨沙·露丝92年出生的超模,曾先后Dior、Prada等大牌走秀。

之后转向影视圈,而她的第一部参演作品,便是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

EMMM,请原谅我在主演列表里面没有找到你的名字这一次,吕克贝松不仅直接将她定位女主角,还在剧本中加入了大量的模特元素,可以说是量身打造了好吧,刚刚那句话是我脑补的,到底是先出了剧本然后挑了女主,还是先定了女主然后写了剧本,这个自然是属于吕导的机密,外人不得而知。

不光是剧本,吕导还拉来了三位超一线的实力派演员,作为萨沙第二部电影的搭档。

奥斯卡影后,海伦·米勒,饰演女主直属上司,也是片中唯一个,勉强可以看做女主同一阵营的人。

卢克·伊万斯,传奇弓箭手巴德这次变成招募和训练女主的KGB特工,女主的情人之一。

基里安·墨菲,《时间规划局》精英特工这次变身CIB精英,女主的情人之二,标志性的冷漠脸配说话眼,气场一开,电影格调直接蹭蹭往上涨。

当然,吕导还是克制的,没有搞出什么三人行之类的篓子。

最多让他们三个人一起坐在公园里面,聊聊天什么的。

EMMM,关于第三,哦不,是第四者,其实还是有的,同为超模的,莱拉·阿波瓦,饰演情人之三

EMMM,这都是什么神仙颜值?

当然,只有大牌加盟还是不够的,吕导还玩了一手时间线重构,把整部电影的时间线剪的七七八八,来来回回的绕。

把一个故事拆成了一段段的小故事,不光让枪火四射的高潮戏份恰到好处,还正好平分了三个情人各自的浪漫时光,仿佛每次都是单独的一次邂逅。

不仅没让人感觉到渣,反而隐隐约约的有些暗爽。

估计不少的大小姑娘们都在心里偷偷的艳羡:这就是老娘梦想的生活啊!

这观影体验,啧啧吕导,你这就是在炫技。

当然,作为一部爽片,总会有些人来挑刺。

翻翻用户评论,一些热心网友在积极的往下踩,一边盯着女主的大长腿舍不得挪动眼球,一边使劲的打着差评。

什么女主演技不行,脸色过冷,动作戏不够流畅等等。

好吧,全片看完,可能的确有些地方不尽完美。

但要知道这本身就是一部爽片,追求的不是艺术或者学术上面的高度。

而是更嗨,更爽。

嗨了爽了,那便是成功。

再说了,就算你说的有道理,但我为嘛要听。

这样香艳,刺激,满屏的大白腿和盛世美颜,随便暂停截图就是让人忍不住鼻血喷涌,一脸痴汉表情的美人特写爽片。

我们就是爱看。

俗么,那是真俗看的嗨么,那也是真嗨。

那就够了。

最近的一段时间,应该是受到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好莱坞的不少电影或者剧集中,总是会出现有意的去展现女性角色,突出女性作用的剧情。

这里不考虑政治正确,但从电影本身来说。

有时候这样刻意突兀的表现,就像直男的尬聊,看似一切OK,实际上却有点让人无言以对。

而这一次,吕克贝松则是直接拍了一部大女主电影,告诉人们,真正光彩照人的女主,到底是怎样的。

你可以吐槽女主对情人一、情人二、情人三玩弄感情,也可以吐槽她当杀手杀人的时候又莫得感情。

你甚至可以吐槽电影本身,里面的男主都是真·大猪蹄子,遇到美女就降智。

但你不得不承认,女主安娜所追求的,从来就没有变过。

这是个去TMD的世界,这是个去TMD的职业,这个是在心中怒吼着谁让挡不住本姑娘追求自由的妹子。

追求自由的抗争,哪怕会让人觉得俗,但总是会让人羡慕又嫉妒。

因为,在某些层面,我们感同身受。

在全片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安娜都是艳光四射的。

然而最让人惊艳的镜头,则是出现在安娜最低谷的时候。

那时候的安娜,生活艰难,已结跌落人生最底层,她披头散发,邋遢,骨瘦嶙峋,还有一个刚刚抢劫失败的男友在准备亡命。

这时候,一个黑衣人闯进了她的家,二话不说两枪打死了男友,然后在枪口下给了她两个选择。

——你给我的选择,都没有我想要的。

——不,你只有这两个选择。

——不,我有的哪怕我现在一塌糊涂,哪怕我就在你的枪口下,但我依旧想选我所想要的。

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名言——人生而自由,这种自由是选择的自由。

(公众号后台发送关键字安娜,获取观看链接) 这么辛苦的码字,给个关注呗↓

 9 ) 《安娜》观后感

是可以吸引人看下去的一部电影。

先说开始,很明显能知道这个女的会不简单,故事都是铺垫,导演也没有说她怎么训练的,其实她原本就很厉害了,从她在车里弄死那个女混混就能看出来,而且,多次提到她的围棋,这也是铺垫,看到最后会懂。

在苏联方的男上司后面就能看出来,对女主有特殊的感情,从他的电话开始。

最后反转很绝。

其实一直不太明白,那个一模一样的女的是?

我在想,是不是那个女舍友的帮助,特别了解的人,外形差不多。

所以在饭店还有最后被打死的是谁,不重要?

那为什么又演出来了美国方男上司找女主舍友的戏码?

还特别问到了你和那方面关系,女主有没有联系?

女主很聪明,双面间谍不好当,而且她不是双面,是三面了几乎,她在几个人几个势力年前演戏,最后自保,获得了她所追求的自由,很不容易的。

女主身材很绝,不管是风衣黑丝或者包臀裙,模特不是吹的,尤其在男女戏码上,哪怕删减了,依然让人惊艳,一个女生都惊艳的那种,导演很懂。

也有点搞笑。

最后公园两方对质那里。

不知道该站谁。

两个男的都很厉害(以下简称苏男和美男),仿佛也都是对女主不同的,但是我觉得,他们更多的还是为了利益,否则在苏联大使馆,苏男的不会拼命爬起来按铃,在公园,美男也不会看起来特别思念女主,对女主死懊恼,实际还是在工作。

而女主也明白,所以她选择在一起摊牌,也说了两个男的在她是有点意义的话。

但是,我倾向于美男,可能是导演最后对他,多了一些描述和镜头,两个人谋划的夏威夷,也让人有了是不是后面会在夏威夷碰头的想法。

总之,可以看👀

 10 ) 美女特工《安娜》的双面人生,比美貌、时尚、爱情更重要的是自由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在大多数女性的人生中,爱情、婚姻、家庭、事业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自由却像空气,我们一直呼吸着,拥有却忽视了它的珍贵。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赋权导演之一,在他的经典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科幻电影《第五元素》、《超体》、美女特工电影《尼基塔》、纪录片《昂山素季》中,都是以其独特眼光,洞察女性之美和生命的力量。

他欣赏的美貌女明星,都有一双幽深的大眼睛、叛逆的嘴唇,混搭着楚楚可怜和倔强两种气质,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只是新电影《安娜》的女主角,由当年《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楚楚动人的小萝莉,转变为身手矫健的女特工,不再依仗大叔的保护,能拯救自己命运的,是自己。

1. 冷艳俄罗斯第一超模,演绎克格勃美女特工女特工这个职业,注定与美色、性感与欺骗、杀戮联系在一起,不少顶级好莱坞女明星都演绎过美貌女间谍。

安吉丽娜.朱莉在《特工绍特》、詹妮弗.劳伦斯在《红雀》都曾主演克格勃女特工,只是俄罗斯美人和好莱坞气质其实有着微妙的差别,安吉丽娜.朱莉太过强悍,詹妮弗.劳伦斯过于直白,似乎都少了真正的俄罗斯风情。

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曾经一手发掘了乌克兰美女米拉·乔沃维奇,这一次再次力捧电影新人俄罗斯第一超模萨沙.露丝,美色诱惑,依然是难以抗拒的第一看点。

萨沙.露丝有一双幽蓝的明眸,身高1.78M,四肢纤长,看起来羸弱却又神情倔强,这张冰雪女王的脸,就写满了故事。

故事的开始设定在1985年,莫斯科。

第一个镜头的女演员已经很美,本来以为还有不少戏份,没想到她接到一个电话:“喂,你的身份暴露了。

”几分钟后就死于蓄意的车祸。

电影《安娜》剧照一群在莫斯科的各种身份美国特工遭到围剿,开启了两国特工之间角力的一场血雨腥风。

女主角安娜出场在5年后,一个法国模特星探来到盛产美女的莫斯科,期望找到有潜力的明日新星,在街头市场,他惊喜地发现了带着头巾卖俄罗斯套娃的金发姑娘安娜。

就这样,俄罗斯姑娘安娜来到了时尚之都法国,换装、试镜,从菜鸟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模特。

然后她邂逅了所在模特经纪公司的一位俄罗斯富商股东,他爱上了她的美貌,在卿卿我我约会两个月之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她的爱情。

然而,以上洗手间为名的安娜,出来用一把消音手枪干净利落地结束了这场邂逅,她不只是被发掘的超模,而是蓄意勾引谋杀对象的女特工。

安娜的生命里,早已不奢望爱情,此时她的人生,并不由自己掌握。

2.对命运的抗击,比追求爱情更重要和生命的自由比起来,爱情更像奢侈品。

看起来纤弱的美女安娜,内心十分强大,这种强大,都是在人生苦难中磨出的老茧。

她的父亲是俄罗斯海军军官,由于车祸意外父母双亡,幼小的安娜流落街头,被毒贩混混男朋友收留,但这从来都不是爱。

想要摆脱卑贱生活的安娜,在网上提交了加入海军的申请,却招来了克格勃特工部门的关注。

美貌、智商,还有骨子里对生活的愤怒,都是特工组织看上她的原因。

对生活几乎丧失信心的安娜,用小刀切开自己手腕后,被特工男头目艾利克斯一番关于生命哲理的话说服,接受了条件:1年的军事特训,4年实战任务,然后获得人生自由。

英俊的男头目还教她一句话:“永远不要相信男人,要相信你自己。

也许是占了美貌的优势,特工男头目尚对安娜有一些惜香怜玉,到了培训完评估是否转正特工时,负责实战任务的克格勃女头目奥尔加丝毫不留情面。

奥尔加先是因为安娜过于耀眼的美貌拒绝留用,后来让安娜接受第一次实习任务时,居然递给她一把没有子弹的手枪,让她冒死涉险,到了预定的5分钟时间后,毫不留情地开走了接应的轿车。

一身银色裘皮大衣的安娜,拿着没有子弹的手枪,单枪匹马在餐厅干掉12个身强壮的汉子。

这是女上司奥尔加用残酷教训给安娜上的第一课,残酷的丛林规则——为了应付可能的各种状况,你要自己做好万全的准备。

而安娜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她两年完成刺杀27个目标人物之后,才从克格勃的大头目口中得知,除非死亡,否则永无脱离克格勃之日。

所谓上司承诺的五年之后自由,是因为几乎无人能活过这五年的实战。

3.一波三折的真相吕克.贝松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大量地运用了闪回的讲述方式。

当你看到一个事实的时候,其实还另有真相,真相的背后,又另有隐情,就像安娜在集市上卖的俄罗斯套娃。

这种电影呈现方式,一方面打断了叙事的节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故事的反转,这也是为什么导演要把故事发生的时点选在冷战时期。

当故事开头看到俄罗斯集市的姑娘安娜,被星探发掘成为法国时尚模特,后来才发现,这不过是克格勃为了安排安娜打入暗杀目标对象身边的巧妙安排。

当安娜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暗杀任务之后,女头目让她取回目标对象的手指以开启指纹密码箱。

闪回的镜头中,才发现在没有监控摄像头的酒店房间里,安娜已经被早有准备的美国特工擒获策反。

除了被逼无奈的屈服,美国特工头目宣扬的给安娜自由,才是真正击中她内心向往的理由。

不过,这依然不是真相,故事还有反转。

4.绝对大女主、女性真挚的爱情和友谊除了矫健的身手,安娜最大的武器,依然是美貌。

不仅对于她需要接近的刺杀对象,连身边克格勃的男头目艾利克斯、策反她的美国中情局头目莱尼都和她有香艳缠绵。

然而,真正单纯地爱她的,是在同一家法国经纪公司的女模特慕德。

尽管慕德并不懂安娜的痛苦,为她做饭,和她一起度假,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这段简单纯净的感情,既是安娜超模身份最好的掩饰,又是她生活中一丝轻松明快的光,只是她根本无力回馈这种爱。

安娜被美国中情局头目莱尼策反去刺杀克格勃大头目,莱尼信誓旦旦会在克格勃大楼门口开车接应她,由于安娜触发了警报,无奈被门口守卫赶走。

最后接走安娜的人,是克格勃女头目奥尔加。

难道奥尔加也被美国情报局策反?

真相并非如此,奥尔加有她的欲望,也有对年轻女下属安娜的同情,在最关键的时候,她伸出了援手,成为反转剧情的关键人物。

奥斯卡影后出演的女配角,果然不同凡响。

5.大咖云集的豪华阵容,向往自由的主题这部电影总制作投资超过3000万美金,几位主要配角都是知名大咖演员。

奥斯卡影后海伦.米伦出演老谋深算女特工头目奥尔加,英国性感硬汉明星卢克.伊万斯克格勃男特工艾利克斯,大导演诺兰御用配角基里安.墨菲出演美国情报局特工头目莱尼。

女模特慕德则是美貌超模莱拉·阿波瓦,颜值和身材都不在萨沙.露丝之下。

如果想看一部节奏紧凑、视觉享受的大电影,吕克.贝松导演对角色的颜值、暴力美学的水准把控一如既往。

只不过,这次他选择了一个注定不够多人共鸣的情怀:自由。

史上最经典的间谍电影《卡萨布兰卡》,最让人难忘英格丽.褒曼那迷离的眼神,和曾经的爱人明明相爱却不能相守;2016年布拉特.比德和法国女演员玛丽昂·歌迪亚主演的《间谍同盟》,故事依然放在了卡萨布兰卡,两个特工因执行任务相爱结婚,最后却发现已结婚生子的妻子是敌方处心积虑安排的间谍……安吉丽娜.朱莉的《特工绍特》,在被俄国抓获严刑拷打,几乎被美国放弃时,她的男朋友依然不放弃,不惜闹到美国国会,终于以交换条件解救出绍特。

问世间情为何物,总叫人生死相随?

《安娜》里的爱情,却似有似无,两位男配角克格勃特工头目艾利克斯、美国情报局特工头目莱尼都和安娜有缠绵有挂念,感情浓度却不够,沦为炮友之上爱情之下的尴尬情感。

也许,对于60岁的吕克.贝松来说,太过了解直男,已经不再相信爱情。

他通过最开始的艾利克斯之口,已经告诫安娜,也是告诫观众:“不要相信男人,要相信自己。

”当安娜行走在夕阳斜照的比萨斜塔下,她美丽身影与风景交融出一种别样美感,那是生命最可贵的自由被羁绊的孤独。

吕克.贝松导演曾先后迎娶《尼基塔》、《第五元素》的女主角安娜.帕里约、米拉·乔沃维奇,成了他两任前妻,当年的小萝莉娜塔莉.波特曼也长大成为国际巨星,不愧为最懂展现女主角之美的大导演。

《安娜》的角色中,多多少少有一种神似的美。

他的女主角,永远不放弃对命运的抗争。

对超模生涯产生年龄危机的萨沙.露丝,在电影《安娜》中找到了自信,她视美艳模特转型的奥斯卡影后查理兹.塞隆为偶像,说未来五年想要获得一座属于自己的奥斯卡。

Lady Gaga都提名奥斯卡了,谁说没有可能?

《神奇女侠》可以拯救世界,女特工《安娜》追求自由,如今女性的世界里,绝不仅仅是动人的爱情故事。

女性真正的自由,是打破自己人生的枷锁,奋力做自己,人生有无数的可能。

除了这一生我们没有别的时间,所以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安娜》短评

糟糕的剪辑和动作设计。

5分钟前
  • YWCJ
  • 较差

牛逼坏了,这才是红雀该有的样子,想看她大战原子美人的查理兹赛龙殿下!

6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推荐

在飞机上看的,太爽了,爽到本来想打五星的,后来重看配上声音觉得没只有视觉好看。戳到我的点包括:超模:美美美!而且超模生活很真实,中间暴打摄影师的那一段估计是女主演员最真的一场戏了/上床:两位男士的配置特别带感,和荷尔蒙肉熊男疯狂撕扯,把文弱病美男摁墙上吻,天啊,看得我在飞机上内心尖叫/女性力量:我还以为套路是和男的发生感情然后生离死别,没想到是sport sex,而且最后真诚地感谢两位委屈得快要哭出来的男士太强了;然后米伦爵士演的上司太有魅力了,我很欣赏她们之间的互相欣赏的感情。我感觉我到时看黑寡妇估计会把这部电影当标准。

7分钟前
  • 奋斗的大象🐘
  • 推荐

大师节奏是很好的,看爽片过个瘾

9分钟前
  • 飞行员
  • 还行

整部电影都是女主的t台,很酷,爱上她的消声器。

11分钟前
  • WilliamOsborne
  • 还行

是我向往的感情生活。

14分钟前
  • 影迷劳拉
  • 推荐

并不正经的设定,核心倒是很普世,套娃用得巧,莫斯科和巴黎的风光可赏,倒也不亚于超模。

19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玛丽苏式的个人英雄主义

23分钟前
  • 茱莉莉
  • 较差

三星半。不要纠结BUG,这大长腿太享受了~把两个老情人约在一起见面简直棒,没信男人的鬼话简直棒,女人们互相成就简直棒,还有法国女朋友太甜了超棒~吕克贝松的喜好如一,这妹子的侧脸和米拉太像了。

24分钟前
  • 阿朴
  • 还行

1.Sasha Luss身材逆天!三个情人都不错!2.果然男人都是靠不住的,girls help girls3.CIA和KGB的爱恨情仇说的干脆利落!不像KILL EVE,掰扯半天还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掰扯明白。

28分钟前
  • nydzy
  • 推荐

Flashback太多,略显烦人。

33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

吕克贝松尽力了,但他也过时了。

35分钟前
  • 小艮
  • 还行

反转扯什么蛋呢。枪战差强人意,超模换装满足,其他也没什么可夸的了。不过,还是比《红雀》好看一百倍。

39分钟前
  • EnWaffle
  • 还行

电影的名字应该改成“这个导演不太灵”,吕克贝松太让人失望了,为什么可以把这个题材拍成喜剧,而且结局有一种狗血电视剧大结局的感觉。很多情节上交代的不足,剧本本身也不够完善,只能通过一些投机取巧的剪辑来换取节奏感跟合理性。白瞎这个卡司了

42分钟前
  • NotRealNeal
  • 很差

贝松完球了

45分钟前
  • IЯIS
  • 很差

每次廉价大反转之后都用冗长闪回毫无新意地重述观众知道的事,这策略实在是蠢到家了!!!

48分钟前
  • Cinema is dead
  • 较差

局部大于整体,话说杀死伊芙怎么像抄这个呢

53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70/100 娱乐性十足的彩妆特工类型片,吕克贝松一贯的精致风格,观众的G点踩的还是很准的。

57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剧情各种闪回和反转精彩纷呈,酒馆枪战及肉搏一幕之火爆血腥堪比《杀死比尔》那场百人斩!

60分钟前
  • bookbug
  • 推荐

两个男人都靠不住,这部剧说的是忘年交的girl power💪

1小时前
  • sisimint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