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孙傲谦
主演:于坤杰,李蔓瑄,孙心福,兰海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东北方言年份:2019
简介:11岁的男孩小杰(于坤杰 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孙心福 饰)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李蔓瑄 饰)原本答应为弟弟买书,然而大舅突遭车祸,真凶拒不赔偿,全家陷入麻烦之中。 小杰不忍为家人再添烦忧,决心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图书。他穿行在..详细 >
PYIFF#比电影更魔幻的是小主角现实的遭遇
小孩最有趣。
看得出导演很想还童年一场充满悬疑色彩的西西里般的风流韵事,但是给出的却是一坨斑驳陆离的充满海味的不协调的混合物。(也可以是一碗被文艺致幻剂腌入味的螺蛳粉)
分数有点偏低吧,还不错的电影,海怪的意向贯穿始终,内核是少年一家遭遇反应出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冲突,用奇幻的形式表现出少年内心的美好幻想和情绪与挣扎,偏感受向的电影,不太好形容出来
中国的农村竟可以像油画般浪漫,从未想象到。
影片经常出现空镜头: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光影晃动在墙壁或者地上,呈现出生活的质感。同时还常常出现框中框——窗户、门框为中景的纵深镜头/深焦镜头,画面呈现也依然是室内的日常生活,犹如水彩画。倒是破旧的船上那段到底是什么,还没有弄清楚。是暗示小杰父母8年前在海上惨遭不幸的场景的重演,还是暗示大舅的“饭店”的另一面?
画面很美,孩子很皮,故事很简单,生活气息很浓。导演处女作很成功。
7,谁说东北话不能拍文艺片!孩童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只想扮演大人,却在真正步入成人世界的时候发现这并不是一场游戏;大人们平日笑看孩童的模仿,却无法理解其实孩童并没有懂得其中的阴暗和倾轧。海洋简单又残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人间亦如是,受害与加害,只在瞬间翻转。废船里看过了生死离合,大海中吞噬了血脉至亲,不知孩童有没有明白,海怪其实就在人心的角落里。
新人导演的通病:毫无节制的表达欲,自我陶醉式的模仿,幼稚的符号堆砌
幻想部分做的不错的,视觉也很好。
千不该万不该,看睡过去5分钟。不过我清醒时分,都很喜欢这个片子。小孩的演技不错,得知他实际年龄比电影中大五岁,而且生活环境也和电影里类似时,我心里难受。
三次奇异的演奏演出成长少年的心与成人世界的对抗,对于海怪的幻想很少年,两次凝视很有意思,影片越来越压抑直到扯书与苹果的掉落,还有最后的喜剧字幕哈哈哈。导演想表达的有些内容反而不太明显。
小孩是不是油了点?有几场的情感戏,我觉得是有点割裂的。一些超现实的镜头,其实没怎么看懂。虽然其实看不看懂也不是很重要,但这就会造成情感连贯性上的欠缺。开头的第一个画面做的太好看了,像伊甸园,视听语言和镜头调度的功力很强。
目的不纯。支离破碎。我不信那是早上五点的阳光,也不信孩子把书撕碎的面孔。导演自己都不相信的世界为什么要逼着观众去信?(把看过的电影都用上,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正是因为各色的有意识无意识的“拼贴”,所以显得画面才很特别、很漂亮。我也不反感这种拼贴。而且我倒是很喜欢这样的“少年”设定,并一度想写一个这样在迷乱的、胡乱的语言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反而是映后交流让我觉得有些地方其实可以做得更清晰,本身看影片已经够漂亮了,听了映后才知道原来有这样的不完美。最后,千万别上院线!!!看大量短评就知道,又是被大量凑热闹的观众裹挟的“不合逻辑”、“不合现实”。2020.12.7 18:30 于Pku图书馆。
博论的一个样本,今天终于看了,抛去一些私心,比如校友。那些复杂的调度,带孩子带很多群演很多台词的长镜头确实挺不容易的。别的不想赘言了,影评人反正看的总比创作者多。对于个人而言,这个文本还是挺重要的,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以海洋作为自然空间并作用于叙事的“东北电影”,与之类似的只有《日光之下》,没人会想到东北也有漫长的海岸线吧?
#2019PYIFF#大海是一个藏着很多心事的地方,父母在那里,船在那里,书在那里,下周的作业也在那里。有时候也许穿过那一扇窗,藏进那一缸水,就能够到达。天地不怕的少年看似到处捣蛋,但他知道自己要保护姐姐,记得还有大海贴图需要完成,也明白是非和良心在金钱面前要重要的多。电影在摄影方面很有想法,几个长镜头的调度非常有想法,可是没有对电影的内在主题加到分数。小杰的本色表演有时候闹的脑壳疼,但这也许就是少年该有的模样。
真的扛不住这类各种大师元素混搭作品[捂脸]从片头暖黄色调,母亲白色长裙,红色皮鞋,满屋的苹果这些意象化符号出现时就知道这片垮了一半……少年的俏皮太过用力,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在电影中怎样呈现一种被放养被抛弃的状态,即便他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其实蛮希望导演能够真正走入少年的内心,而不是用各类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呈现,少年的双眸有戏有故事有疑惑有失落,但故事却没有……能够感受到导演的用心,但他把灵气生生的演化成匠气,有时真的很想在处女作中看到一个深入内心故事,简简单单,不要被刻意的表现形式带偏,然而事实是看到的本届影展国产导演处女作总是那么偏爱形式[心碎]结尾那一句又傻又楞的话实在应付,像是教育部命题拍摄的儿童教育片,谁的人生不是在上一堂课?哪怕说两句矫情话,把少年和海的主题点一下也比现在强……
支离破碎
我感觉我和导演的审美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单论静态画面都很美 但是连成会动的影像就感觉很不美好 农村的粗旷没有拍出美的感觉 女主演的样子在这个家庭也格格不入 风格也很杂 从各个电影中致敬的片段杂糅在一起 感觉很奇怪 几段意向很飞倒是很不错 原本以为会有更多 结果也没有 总感觉喜欢的导演太多了 最后只是这搬搬那抄抄 也没有达到很好的融合 但最重要的还是整个片子的设定都让我很不舒服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PYIFF#比电影更魔幻的是小主角现实的遭遇
小孩最有趣。
看得出导演很想还童年一场充满悬疑色彩的西西里般的风流韵事,但是给出的却是一坨斑驳陆离的充满海味的不协调的混合物。(也可以是一碗被文艺致幻剂腌入味的螺蛳粉)
分数有点偏低吧,还不错的电影,海怪的意向贯穿始终,内核是少年一家遭遇反应出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冲突,用奇幻的形式表现出少年内心的美好幻想和情绪与挣扎,偏感受向的电影,不太好形容出来
中国的农村竟可以像油画般浪漫,从未想象到。
影片经常出现空镜头: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光影晃动在墙壁或者地上,呈现出生活的质感。同时还常常出现框中框——窗户、门框为中景的纵深镜头/深焦镜头,画面呈现也依然是室内的日常生活,犹如水彩画。倒是破旧的船上那段到底是什么,还没有弄清楚。是暗示小杰父母8年前在海上惨遭不幸的场景的重演,还是暗示大舅的“饭店”的另一面?
画面很美,孩子很皮,故事很简单,生活气息很浓。导演处女作很成功。
7,谁说东北话不能拍文艺片!孩童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只想扮演大人,却在真正步入成人世界的时候发现这并不是一场游戏;大人们平日笑看孩童的模仿,却无法理解其实孩童并没有懂得其中的阴暗和倾轧。海洋简单又残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人间亦如是,受害与加害,只在瞬间翻转。废船里看过了生死离合,大海中吞噬了血脉至亲,不知孩童有没有明白,海怪其实就在人心的角落里。
新人导演的通病:毫无节制的表达欲,自我陶醉式的模仿,幼稚的符号堆砌
幻想部分做的不错的,视觉也很好。
千不该万不该,看睡过去5分钟。不过我清醒时分,都很喜欢这个片子。小孩的演技不错,得知他实际年龄比电影中大五岁,而且生活环境也和电影里类似时,我心里难受。
三次奇异的演奏演出成长少年的心与成人世界的对抗,对于海怪的幻想很少年,两次凝视很有意思,影片越来越压抑直到扯书与苹果的掉落,还有最后的喜剧字幕哈哈哈。导演想表达的有些内容反而不太明显。
小孩是不是油了点?有几场的情感戏,我觉得是有点割裂的。一些超现实的镜头,其实没怎么看懂。虽然其实看不看懂也不是很重要,但这就会造成情感连贯性上的欠缺。开头的第一个画面做的太好看了,像伊甸园,视听语言和镜头调度的功力很强。
目的不纯。支离破碎。我不信那是早上五点的阳光,也不信孩子把书撕碎的面孔。导演自己都不相信的世界为什么要逼着观众去信?(把看过的电影都用上,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正是因为各色的有意识无意识的“拼贴”,所以显得画面才很特别、很漂亮。我也不反感这种拼贴。而且我倒是很喜欢这样的“少年”设定,并一度想写一个这样在迷乱的、胡乱的语言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反而是映后交流让我觉得有些地方其实可以做得更清晰,本身看影片已经够漂亮了,听了映后才知道原来有这样的不完美。最后,千万别上院线!!!看大量短评就知道,又是被大量凑热闹的观众裹挟的“不合逻辑”、“不合现实”。2020.12.7 18:30 于Pku图书馆。
博论的一个样本,今天终于看了,抛去一些私心,比如校友。那些复杂的调度,带孩子带很多群演很多台词的长镜头确实挺不容易的。别的不想赘言了,影评人反正看的总比创作者多。对于个人而言,这个文本还是挺重要的,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以海洋作为自然空间并作用于叙事的“东北电影”,与之类似的只有《日光之下》,没人会想到东北也有漫长的海岸线吧?
#2019PYIFF#大海是一个藏着很多心事的地方,父母在那里,船在那里,书在那里,下周的作业也在那里。有时候也许穿过那一扇窗,藏进那一缸水,就能够到达。天地不怕的少年看似到处捣蛋,但他知道自己要保护姐姐,记得还有大海贴图需要完成,也明白是非和良心在金钱面前要重要的多。电影在摄影方面很有想法,几个长镜头的调度非常有想法,可是没有对电影的内在主题加到分数。小杰的本色表演有时候闹的脑壳疼,但这也许就是少年该有的模样。
真的扛不住这类各种大师元素混搭作品[捂脸]从片头暖黄色调,母亲白色长裙,红色皮鞋,满屋的苹果这些意象化符号出现时就知道这片垮了一半……少年的俏皮太过用力,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在电影中怎样呈现一种被放养被抛弃的状态,即便他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其实蛮希望导演能够真正走入少年的内心,而不是用各类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呈现,少年的双眸有戏有故事有疑惑有失落,但故事却没有……能够感受到导演的用心,但他把灵气生生的演化成匠气,有时真的很想在处女作中看到一个深入内心故事,简简单单,不要被刻意的表现形式带偏,然而事实是看到的本届影展国产导演处女作总是那么偏爱形式[心碎]结尾那一句又傻又楞的话实在应付,像是教育部命题拍摄的儿童教育片,谁的人生不是在上一堂课?哪怕说两句矫情话,把少年和海的主题点一下也比现在强……
支离破碎
我感觉我和导演的审美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单论静态画面都很美 但是连成会动的影像就感觉很不美好 农村的粗旷没有拍出美的感觉 女主演的样子在这个家庭也格格不入 风格也很杂 从各个电影中致敬的片段杂糅在一起 感觉很奇怪 几段意向很飞倒是很不错 原本以为会有更多 结果也没有 总感觉喜欢的导演太多了 最后只是这搬搬那抄抄 也没有达到很好的融合 但最重要的还是整个片子的设定都让我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