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想打五星的,一星给演技,一星给用心,一星给感动,再给细节一星。
但是有一点不足,就是感动不一定非得遗憾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印象中少数民族更喜欢多生吧,为什么谢若水和朝鲁都没孩子,阿藤花从小坏到大,坑队友坑帮过他的一切人,自私、势利、虚荣、虚伪……为什么朝鲁一直喜欢她?
给他养小孩还送她女儿留学,最后老了才嫁给朝鲁也没给他生个一男半女的?
为什么图雅就得难产自己和孩子都死了?
就不能留个孩子么?
留个孩子就意味着生命的延续,新生、新的希望啊?!
谢若水是痴情的,但是娶个老婆也没有一男半女的,坑害媳妇一辈子啊!
老了怎么办?
感情遗憾了,工作清廉,一个好大学生下基层一过就是几十年,那时候的大学生啊,宝贝啊!
遗憾的前途,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但是却感觉生命没有延续下根,没有希望,你奉献给草原,起码能有新的希望,你媳妇也是个好人啊,剧情可以说没有生育能力,但是不能这么遗憾的就没了希望了呀。
满部剧很感人,但是我觉得最大的不足是没有个这两个男人的后代是最让人难过的,因为看下来全是遗憾全是泪点,主演都没有好的延续的可能,让人觉得很难受。
最喜欢里面两个角色,一个是哈图一个是乌兰,感觉他们代表着大智慧、善良与大爱。
好希望出个电影能弥补这两个遗憾!
因为看完了觉得全是遗憾,但这样的剧感觉用不着这样也不能这样啊,你甚至可以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活在草原,但是却感觉你们去了什么也没有了一样
回望历史,尽管往事平淡无奇,却总惹人挥泪。
一边是相依为命的原生兄妹,一边是孤苦无亲的荒儿野女,相会于那个。
能容天能容下万千生灵的蒙古草原,开启了一段奇妙的传说。
童年光辉的草原情谊,年轻时潇洒无忧的青春旋律,和成年回首萧瑟的毅然慷慨,全剧无不洋溢着一种草原气节,和一类孤蓬缥缈归根的人性。
在这个圈子里,没有善恶,没有美丑,只有记忆中的精神依托和无所不容的气度。
过去不为贫穷所动摇,后来不受财富所蛊惑。
这样的圈子,伴随着悠长的马鸣,引人回味。
一段寻亲的执着与释然,一段徐徐融入新家的奇幻,一对对亦爱亦悔的友情,一次次愿结愿毁的爱情长跑,一场拼搏抗争的青春……一草原,一人生 有者育之善之,终生为母;有者磨之钝之,永生成父。
血缘是连接关系的桥梁,却未必抵得上将心比心的深度,人间万代,情为至要。
广袤蓝天下,没有放不下的忧愁,没有结不成的姻缘,没有解不开的心结,更没有注不入的真情。
一开始讲述把上海的孤儿们分配到草原上领养,就像一根刺扎进了我的内心深处。
孩子们大点的都有了情感认知,国家单方面把孩子们分配到遥远的地方,手起刀落啊,划重点是上海的孩子……对于这种涉及政治的话题,也就不再深谈了,弱弱的说一句,大家想想延安保育院的孤儿,国家花了大气力送他们去苏联深造学习,截然不同的命运,同样是孩子啊……
通嘎太善良,朝鲁太鲁莽,阿藤花太现实,若水太愚孝。
其实他们大半生过得都不如意,每个人都有心灵上的创伤。
通嘎渴望温暖渴望爱,童年失语,是乌兰妈妈用无私的爱治好了她。
长大以后,她渴望爱情,却承受了恋人一次次离开自己的痛苦,还好,她最终还是找到了能给她安全感给她爱的男人,终究还是获得了幸福。
朝鲁对上海有着近乎疯狂的执念,他儿时一次次想要回到上海,回家找爸爸,其实不过是不愿意接受父亲已经去世的事实。
他的冲动鲁莽和他的养父有莫大的关系,对文化的轻视导致他早早就放弃了学习,而知识的缺少,让他屡屡做出违规甚至违法的举动。
阿藤花是一个懂得为自己争取机会的人,其实抛去她做的损人的事,还挺欣赏她这种生活态度的。
她从来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要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大概是从小家里兄弟姐妹多,早就了她的性格,如果不争不抢,她大概早就饿死了。
虽然她好吃懒做,但面对失败的婚姻,她依旧勇敢的离了婚扛起了抚养孩子的重担,经过生活的磨练,她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幸福。
若水是最让我痛心的角色,他懦弱,他愚孝,那是因为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没有打开的结。
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丢弃自己,他渴望父母,渴望家庭,渴望温暖。
被收养后,面对严厉的母亲,他懂事听话,也许他害怕自己不听话父母就不要自己了吧。
就这样,他成了一个没有主见,对母亲唯命是从的乖孩子。
但他是真的没有主见吗,并不是。
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抱负,有自己的爱的人,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出于不想让母亲伤心,他一直在亲手埋葬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是在用自己一生的快乐换母亲的快乐,母亲用一生养育了他,他回报以一生。
通嘎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不仅仅因为失去一段爱情,更因为他两次放弃了她,伤害了她,他对通嘎有着深深的愧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无能为力的痛苦。
记得有一出戏,他同意母亲和哈其结婚,那一刻,他埋葬了自己的爱情,也从此关闭了自己的心。
直到故事的最后,他对哈其之间也始终相敬如宾,好在他开始愿意打开自己的心了,以后会更好。
很多人惋惜通嘎和若水没有在一起,很多人认为他们没有在一起是因为若水的懦弱和校长的固执。
其实我倒是觉得,是通嘎放弃了若水。
从始至终,通嘎都不曾为若水努力过什么。
如果当初通嘎不放弃高考,如果后来通嘎不赌气能多等若水一些日子,他们本可以在一起。
事实上,通嘎总是在不该放弃的时候放弃,在不该坚持的时候坚持,她如果有阿藤花一半的上进,她和若水都不会是那样的结局。
哈其是个好女孩,也是个适合若水的女孩,可惜他们有一个错误的开始,导致了一生的不幸。
即便如此,她还是用爱包容了若水一生。
哭哭喊喊苦啊苦,苦啊苦哭啊哭喊啊喊,一哭哭好久半天不剪辑,疲劳出戏。
第一集一进孤儿院就惊现抠图假背景,最一开始火车车窗抠绿明显,真的很尴尬,最后一集一大堆年轻人脸上抹胶水、戴上厚重假发尴尬地出演老年人,不知道的以为是低成本的校园舞台剧,真的很粗糙,断断续续看了不几眼,阿藤花随着时间可以莫名洗白,朝鲁也可以主角光环处理掉草原大叔的儿子,说不通没关系,这是中老年喜爱的剧,没办法,定位精准,粗糙也有人买账。
一群孩子的演技爆表!
看到了大草原牧民的风土人情,良心剧!
已经看到第四集了,唉,每一集都掉眼泪,太走心了,群演都很给力。
这群孩子太可爱了,牧民把这些孩子都当宝贝养,疼爱的很,太暖心了。
看的我都很想去大草原了,乌兰阿姨好善良。
有个男的一直想领养孩子,公社就是不给名额,太逗了。
那个花花很有怎么这么小就很有心机,就挑条件好的,直接叫书记阿爸。
一部电视剧看了能让人白天惦记,梦里萦绕的当属《国家孩子》了,我看了三遍,哭了三遍,特别是为人母为人父的,最能感受到这种揪心的疼。
六十年代国家粮荒严重,兄妹二人随同三千多福利院的孩子被国家统一安排送往内蒙古大草原生活,哥哥非常不愿意离开上海的家,一心地想带妹妹返回自己的家乡。
无奈事与愿违,当一次次地尝试从内蒙古逃走失败后,孩子彻底绝望了。
特别是当孩子站在高岗上朝着家的方向无助地、绝望地喊出那句响彻天际的、直击心扉的“爸爸”时,那一刻让人肝肠寸断,心痛不已,忍不住泪如雨下。
然而,回应他的只是一望无边的草原,其实他的爸爸早已不在人世了,无人能够帮得了他。
现实残酷地暂时断了孩子回家的念头,逼迫他们去接受另一种生活方式。
善良的草原人民用宽厚的胸怀接纳了这群汉族孩子,悉心地把他们抚养大了,最终用善良和宽容感化了他们。
但回家的念头一直埋在心里,从未断过。
他们成年后,羽翼丰满了,自己有能力来达成这个在心底埋藏了多年的心愿了,于是开启了上海的寻亲之路。
回家这条线贯穿全剧,思乡情牵动人心,浓浓的人情味令人感慨动容、唏嘘不已!
最近看了一部非常好的剧《国家孩子》,这是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草原额吉阿爸用无私的爱抚养了来自上海的孤儿们,孩子们在草原长大,不同的家庭教育形成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秉性,故事讲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爱情和亲情,这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有的倔强执着,有的文静软弱,有的乖巧懂事,有的自私自利……正因为编剧没有美化他们,才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感染力极强,他们心中有爱,思念故乡,他们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时代的大潮中洗刷磨炼,成就了各自的人生篇章。
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群孩子,从高楼大厦烟囱林立车水马龙饥饿难耐面黄肌瘦恨不能扯块云彩当馒头、画张饼子塞嘴里的繁华都市小上海,来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望无际大草原,这一群没爹没娘的孤儿,看着好心疼,想想就心酸,随剧情感动,陪人物伤心,有热泪盈眶,有泪如雨下,看着看着,心慢慢暖了,热了,不再担心了:不错!
他们是国家的孩子!
国家是他们的依靠,给他们温暖——他们重新有了真心疼爱呵护他们的阿爸额吉,有了新的家园。
有美丽善良心胸开阔的乌兰阿姨,爱醉酒的草原雄鹰哈图大叔,有严谨好学一丝不苟的满都拉老师,有仁慈正直公正无私的苏书记……不牵强,不做作,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他们终于长大了!
请记住,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群孩子!
特殊时期让我看了这部剧,真心好评,原以为是老剧,一看是19年的,难得呀!
这部剧有两个地方被感动到了。
一是图雅难产一尸两命,朝鲁哭成泪人,在医院门口被马主人抓住,歇斯底里的哭一场。
命运就是那么凑巧,朝鲁那次去上海除了修放映机还想去寻根,在火车上他的证明掉到厕所被冲走后发现被人霸位,一气之下把霸位者打了一顿,结果被铁路警察抓住审问,二审问他的小伙子完全不知道国家孩子这个事,以为朝鲁在胡说,好在有个了解事情的警察帮他解释。
可以说这里就是一个伏笔,而图雅又提前发作了,图雅很爱朝鲁,在去医院的路上她心里念叨着朝鲁,望着星空想着朝鲁。
当朝鲁经历了种种不顺赶回医院看图雅的时候,图雅已经不行了!
这里把我看哭了,那个时候因为医疗条件有限,没有产检,也没有好的剖腹产技术,女人生孩子就是鬼门关走一趟,太不容易了!
二是朝鲁阿爸去逝的时候,阿爸说“梦里的草原,羊群进去看不见,风一吹露出了白滚滚的身子。
夏牧场要挨着河,让牛羊有水喝;冬牧场要背着风向着阳”!
多么美好的草原呀!
请合理好么……稍微用点脑子编剧
编剧还是差点意思,靠角色的死亡来推进剧情也太生硬了吧!宝力刚、王朝阳、图雅的死都太缺乏合理性了。。。所有的星星都献给演员的演技。编剧真是拖后腿。
全剧没一个认识的演员,全凭硬实力吸引到我,哭得稀里哗啦,太感人了。其木格真正的大女主啊。
本来打五星。越后面越不行。
好像是,疫情期间在家里大家一起看的
这里面是不是有个孩子的名字叫牛根生,天选之子归于平淡
巅峰在孩子那8集,不解释
这种主旋律片真的是一言难尽,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看前面小演员的戏
篇幅不长,剧情还算紧凑,氛围比较严肃,题材也是以前没看过的。内蒙的风土人情味道醇厚。演员演得好。
吃晚饭的时候断断续续看的乌兰额吉真的坚强啊“我也难过 难过有用吗日子过不过了?”“每个颗眼泪都是草原上宝贵的星星啊 姑娘 星星已经够多了”这些话被她说的非常真实 不像说教不像鸡汤通噶真是个爽快人,心里不藏事,“阿爸 你是不是外面有人了”“额吉 阿爸不要我们了”她真的直接说出来了,虽然难过,但是脱口而出 不纠结有通噶在的戏,她扮演“领导者”角色,脑子好使 反应快,眼睛一转 就知道她有想法冒出来了
剧情生硬 换汤不换药的烂梗
无聊打开的电视剧,对于国家孩子这段历史所知甚少,被小演员们的演技圈住看了一集又一集,后面编剧强行让四个主演有了感情交集,又强行生硬转折拆散,结果阿腾花结了婚有了娃和朝鲁的对手戏还是那么暧昧,最恶心我的就是让通嘎和谢若水两度好上两度分开,有意思么?越到后面越扯淡了
要被啊藤花气死
小演员前面好看,每集都触动人心,刚出月子天天看天天流泪
跟着家里老人看了一大半了吧 实在是忍受不了这部剧所宣扬的价值观 特别是通嘎的母亲竟然还要不计前嫌的照顾她前夫 任劳任怨 还想跟他复婚???!!!为什么要拍这种情节 这样做很伟大吗 很感人吗? 我看完都要气死了 什么傻逼才会这么做 为什么要宣传这种价值观 这样的女人并不会受到尊重 大家只会背后骂她傻子 我可以理解她心胸宽广 她可以这样做 她不忍心 但是这种东西放到电视剧里 还要夸她 还要大家都感动 是想让那些本来就很顽固的观众继续向生活中的女性施压吗?
陪老人一起看了一会儿…都啥年代了还在讲一个妈宝男磨磨唧唧的故事
我就是南方远嫁内蒙古,虽然现在方便,不是旅游季机票便宜也快,但是心里感觉仍然很远。来这里一两年后很想回到南方去生活,多次想劝说老公带着孩子回南方生活。所以我很能感觉朝鲁一直想回上海的执着。他还是那么真的生活在草原。我不是生活在草原,是在一个小城市。开口说话就被人认为是南方人,心情不是滋味,他们把南方北方认为两个国家,也不知是看不起南方人还是怎么的。看完心情不是很好,看中哭过很多回。我为什么来到内蒙古,放弃自己朋友,家人,现在都在远方,建议女孩都不要远嫁……
父母在中央8台看的剧,只撇了几眼,觉得本身题材不错,但情节设置有些俗套
太狗血了,女主居然能一坏到底,牛啤酒
把阿藤花当女主看爽多了通噶乌兰朝鲁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