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插班生》,太出乎意料了,一开始以为是一部沙雕喜剧,结果是笑中带泪,温暖人心。
确实剧的立意很高,而且剧情也很好,剧本打磨得比较到位,内涵丰富,演员虽然年纪大但是演技特别好,节奏也把控得很妙,配乐更是到位!
真的全片洋溢着青春的氛围,亲情,友情,朦胧的爱情,家国情,太美好了!
两岸三地一家亲,这部剧完美诠释,碾压一众网剧。
王虎和张文峰嗑si 我了呜呜呜
在我看了整剧后,第一感觉便是高开低走了,它的“低”是相对于前面的“高”。
前半部分走“鸡同鸭讲”沙雕路线,后中段走亲子“关怀”路线,最后迈向和谐友爱--上升到了一定高度。
当我看到国旗国歌出来后,我就更确定,这剧不走“寻常路”啊!
这里面包含了彭宇导演的情感映射在其中,譬如在某种层面上,对父子关系的和解;对逝去青春的感慨与缅怀;对阶级固化与贫富的不满......也不是说不能,只是在短短二十四集,每集不超过半小时的长度,要输出那么多东西,如果没能很好地去精炼内容,且前后的基调不搭,令人产生的割裂感不是一点两点。
且,我不是很吃后半部分,在我看来相对“煽情”的片段,给人那种沉浸在自我感动的氛围里,音乐一起,指着这节点,表示你们可以“回到”过去。
一共五对父子/父女,虽不同也相似,当爹的都不知道怎么跟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他们只会,也只能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与价值观去对待和教育他们。
好比贾班长的父亲重视钱权;沈佳怡的父亲以成绩区分好坏;张文峰跟父亲的嫌隙已久;但贾班长是唯一一个跟彭宇导演有直接对手戏的人,在看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种感觉,贾班长便是当年的他本人。
彭宇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而剧中贾班长的父亲也只是以声音出演,那一顿没能吃成的父子餐,那饿着肚子跑去跟“自己”吐苦水的夜晚,那一碗“黯然销魂面”吃得让人酸涩,这一切仿若隔空在安慰当年那个受伤的男孩。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延伸想象,不做准哦。
如果能一直走东北大碴子风格,该多好啊如果能一直嘻嘻哈哈没心没肺,该多好啊如果能一直在“食物链”感情里“折腾”,该多好啊就真的,前面东北味特别合我胃口,看着就亲切又乐呵,怎么就那么能贫呢,怎么就连说个话都得押韵呢,是不是让话头掉地上就输了!?
那熟悉腔调出来,让人一瞬间回到了有赵本山宋丹丹参加的春晚,太想念这味了。
老可爱了走着走着开始热血,我又觉得差了一口气。
没猜错的话,彭导应该也是受樱花国的影响颇深,我看出来的就有灌篮高手和路飞的身影,再加上个“简中跑”,齐活了。
咋说呢,就“日剧跑”它从一开始的“吐槽”向变成现在的“必备环节”是基于国情(他们打的好贵的)与顺势而为才有的,也不必酱紫啦。
想当初,光是片头居然鬼畜得如此深入人心,让人不禁再看一次,让人不忍跳过片头片尾。
紧接着正片开始,两方好友说着南北各异的杂普,共同往一处追去,寻觅那东北良人,渴望来个拥抱旋转呼吸相闻的招呼,实在是令人羡慕等到同学同性友(基)爱。
你们是不知道此刻的剑拔弩张的关系,会在不久的某天,搭上火箭直接飚到争执“谁上谁下”的问题,刺激啊。
万物皆能嗑,我自认口味挺杂的了,但导演是懂得年轻人想要的是什么,他在玩一种很有趣的恋爱角。
本以为三角是最稳固的结构,可万万没想到,四角才是人间正道啊!!!
从张文峰单箭头走一圈,或是从王虎开始,或许没能看出谁是底端,然而我敢肯定的是,食物链顶端绝对,也只能是韩梅梅了。
这姐,让这段“食物链”明恋完整地闭环,一物降一物的大自然抉择自有其道理。
她一开口便让张文峰仰望与尊重,左能擒住王虎变花猫,右能揽住嘉怡妹妹百依百顺,双脚踹两狂徒,赐予爱的痕迹。
我可太爱她了。
可惜的是,这一环扣一环的关系没能深入挖掘与发展。
倘若能跟男生一样,在中二这条路上继续狂奔,不按套路出牌,该是多美好的画面呐(搓手手,其实gb,我也是很可以的。
)
讲真,我甚少、基本没能在一部剧里听到如此多的中国话围绕在耳畔,粗略地数了下,至少六种方言渗透在这剧的各个角落,其中包含但不限于粤语、广普、东北话、泰普、闽南语和潮汕话等,真真深刻意识到我国之大,一锅装不下。
我随意搞了两对话,忒好玩了。
看截图完全不能接收到它的十分之一乐趣,得去看视频,千万不要错过呀(我真的很认真在安利啊!!!
)
虽然里面有看着不像高中生的高中生,有演技蹩脚的高中生,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因为稚嫩是“我”,因为一时意气也是“我”,因为中二冲动还是“我”......欧耶,笑吧
看样子有第二季,导演加油搞快点哦!
我对于这部剧的热爱始于搞笑,终于深情。
情窦初开,懵懂美好的爱情;不打不相识,同悲喜共患难的兄弟情;割不断的血脉相连,对过去释然的父子情;相互尊重,相伴成长的师生情等等(词儿穷了,开始下一趴)。
单从剧情套路其实真的没那么大的新意,但咱就稀罕这群人身上的那骨子真诚、中二热血、天不怕地不怕的那股劲儿,看得过程中就愿意跟着他们哭哭笑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春,一声朋友大过天,从不瞻前顾后畏畏缩缩,想做就做,为了不被家人老师理解的梦想拼命,那股子鲜活恣意的劲儿如今想起来也热血沸腾。
其实剧里的好多情节没有那么强的普适性,但就是有一些细节总能让人感受到强烈共鸣。
演员们表演也不尬,真的太清新,洗眼睛了。
男主岁数不小了,但演高中生也不会太出戏,偶有鱼尾纹跳出来,所以第二季还是抓点紧,不然你虎哥保养的再好也扛不住呀。
其他角色塑造也超级成功,人物立体不扁平,群像刻画到位。
一些小细节让我这个关注点有时候很奇怪的人感到很舒适,张文峰帮梅梅找到信封不会偷看;虎哥在跆拳道社一直让小建建抱着人偶,后面友谊赛上小建建真的把对方抱得死死的;虎哥临走前放在小建建床沿的信封上那几个字写得贼好看,还以为是bug,毕竟咱虎哥的字儿,嗯,大家伙儿都知道,没想到最后人还圆了,梅梅写的,你看这事儿闹的,仔细想想,要让虎哥写那肯定要感情有感情,要文采有感情的。
总的来说,我爱看,第二季快来!
原来仅当作搞笑片在看,越往后看越感觉到导演别出心裁,加入了很多现实社会讨论的话题。
比如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对立、精英阶层间利益为先、学习的内容到底应该是什么为了考试还是学习做人与文化、什么样才是一个好老师…里面没有纯粹的好人与坏人,也不是纯无厘头为了搞笑而搞笑,笑中有泪又不乏思考,这种有意义的轻喜剧整体非常推荐。
期待下一季!
如果剧集停在二十以前结束就好了。
后面四集是带着极度不舒适和别扭的心态看完的,说实话,如果是高中生看这部剧应该没觉得后四集有什么不对,但是已经步入社会的我知道,很不舒服。
如果看过《欢乐颂》里的曲筱绡,就知道家里非常有钱的孩子,一定不会像勃艮第里的精英这样整齐划一,规规矩矩,而是极具个性,有不同想法,不学无术,家里甚至并不在乎孩子有多高的学历。
他们这样的表现不像是豪门子弟,更像是中产阶级家庭“鸡娃”,要把自己孩子鸡成上层精英。
看到勃艮第什么都要比成绩,成绩唯一论。
我就在想,跟一个差班(班里第二名连A都考不到的班)有什么好比的?
如果真的想比,敢不敢和衡水中学那帮人比一下?
就算比赢了有什么好骄傲的吗?
我明白这是一个青春搞笑番,很多东西都是很夸张的,但是起码要接近现实吧?
以前王虎和社团的对峙是有可能在现实里发生的,还是很接地气的,虽然演的比较夸张,但是高中的我们就是很傻,谁能保证没有一个高中中二病的男同学说自己是“最强男人”?
后面的对抗,勃艮第所有人都被抹去个性,变成“恶”的代表,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傻杯的事情。
让人看着难受的事情。
很欢乐。
很热血,有很尬的地方,也有很多瑕疵。
但是并不影响这部剧是一块璞玉。
男主两个电影我都看了。
说实话,并不及格,如果在男主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拍这个电视剧,可能会加分吧,岁月不饶人啊,(虽然电视剧版的张文峰也很不错,但是我还是更吃电影版里的颜值。。
)而且这个电视剧是67天拍出来的。
也很仓促,但是,有青春,有热血,有成长,最最珍贵的是,有真感情。
老戏骨的表演都很绝。
很值得一看。
推荐。
还是那句话。
瑕不掩瑜,希望这部剧爆火,从而能有经费打磨出更好的剧集,演员不要换了,王虎虽然老了,但是,演个大学生,我也看的过去!
自己和自己和解吧。
不要苦大仇深了。。
《东北插班生》真的给我乐够呛,虽然演技和剧情都有点模式化,但不妨碍他好笑下饭啊。
每个人物个性都非常鲜明,出场没几分钟就能被记住。
说到东北名言,马上就会想到那个“瞅你咋地”的段子,听说在东北,这话一出口,暴揍就到手。
但段子只是段子,剧中男主从没因为这句话动过手,不过搞笑的东北口音和粤语,港普,台湾腔,泰语糅合在一起后,几乎没人能顶得住。
正所谓土到ji致就是潮,中二魔性又上头。
本来觉得男主的年纪大的像个复读二十年的高中生似的,但是一旦接受这个设定,好像更好笑了。
一个复读十几年的差生,终于被开洗浴中.心的老爸忍无可忍地从东北扔去了澳门哈哈哈哈哈哈。
(非剧情,我瞎yy的)但正所谓有限.制才有自.由,老爸和虎子约法三章一,不许挂科;二,不准惹事打架;三,不能让学校找家长。
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卡没收,腿打折,直接送人做童养媳。
于是为了不做童养媳的虎子,开始了自己规规矩矩的求学之路(才怪)虽然虎子不找主动事,但架不住事情总爱找他啊!
开学头一天就用奶茶给男二张文峰洗了个头,从此两人就结下了梁子,开始了欢喜冤家(划掉),鸡飞狗跳之旅。
和大多影视剧的刻意卖腐不同,这部剧的虎子和张文峰之间没有刻意的暧昧,只有爆笑的兄弟情。
但俗话说得好,直男的兄弟情比基情更加基情。
王虎把张文峰手臂打骨折后,为了防止他告家长,开启了一段贴心的照顾之旅不方便走路?
打横公主抱不要用拐,我就是你的拐鞋带开了,我蹲下为你系上下雨天,我是举小花伞守护你的人天冷了,给你披上小妹专属的大貂吃饭了,亲手下厨房为你煮疙瘩汤满满的兄弟情只为你绽放~
而张文峰遇到王虎,每天都要经历一次社si。
大大咧咧的东北话配上“欲拒还迎”的台湾腔,就像二人转演员误入台湾偶像剧充满了荒诞和爆笑,值得一试。
女主女配工具人,可以完全忽略。
女二颜值挺高,有股子《卿卿日常》里田曦薇的味道。
本剧又名《东北虎了吧唧黑道太子爷和他的台湾傲娇校霸小娇妻》。
男一男二近距离特写还蛮多,导演彭宇(主持人那个)真的很懂,哈哈。
每次看见男一男二外一起的镜头就忍不住姨妈笑,然后就会想到韩剧《暧昧男子》。
哈哈哈哈😄
就记得男主角,所以无意间看到有电视剧就花了两天一口气看完,仔细品品,还是那味道。
其实这个主题当年作为电影版时,也挺小众的。
对于阅览群片的观影者,这部片属于一味调剂,图的就是一个欢乐,也的的确确让人心情愉悦,勾起自己青春的思绪。
再看电视剧,还是原来的人物对比的就是电影版里的回忆,人物剧情,感觉去啊。
都对上了,而且还完善了很多内容,那么他必胜于三星普通的电影,这是他的加分项。
笑中带泪的好剧,欢笑中体会亲情友情和爱情。
人物个个饱满且特色鲜明,导演用心了。
很多年没有追剧的冲动了,周末一口气看完24集,真的不过瘾。
推荐大家都去看一看,一定不会后悔!
这么好的剧也希望不会就这么被埋没了。
希望快快推出第二季(再不推出虎哥那大褶子磨皮都磨不下去喽)也希望原班人马全部保留!
方言爱好者本来只是想来看个热闹,作为一个北方人,真的很喜欢南方的各种口音,没想到除了这部剧讲了很多,关于青春懵懂的情愫、一起疯狂的友情、慢慢成长中的亲情,先成人再成材的教育观念,还有两岸三地的文化碰撞。真的很棒👍🏻
风很大,不好看
确实没看出来张文峰有多喜欢韩梅梅,可能他喜欢的是韩梅梅身上王虎的影子吧
设定还是有点意思的。但台词经常说什么“最强的男人”什么的,男人男人男人,下头
看了九集觉得剧情没进展,人设的新鲜感和喜剧效果也没了,就也不想看了。
13文化碰撞太好笑了,古偶疲劳看这个真不错
为了黄曦彦加一颗星。刚开始还想为什么会有人磕虎峰,看到最后一集,原来真的没韩梅梅什么事儿啊!史元庭演技还不错,不过和黄曦彦组CP年纪有点偏大了。这剧是黄曦彦的颜值巅峰吧,发型和眉型对男演员真的非常重要。
东北话用得粗而不俗。两岸三地要是一直这么友好相处就好了
哈哈哈哈!一直幻想着如果东北人出现在台湾偶像剧中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喜剧效果特别好,剧情合理,没有台湾偶像剧那么脑残,很好看。
比想象中好看。这片两个很神奇的点,一群平均年龄30岁的演员演高中生一点都不尬,完全演出了青春热血的感觉。东北话粤普台普交织,到最后也没有谁被谁的口音带跑,前桌在演乡村爱情,后桌在演台湾偶像剧,放在一起却格外欢乐有笑点。本来很小成本的IP电影改编得非常成功。
虽然有些剧情的衔接明显不连贯,断档,十分生硬虽然某些演员刮了胡子带着明显胡茬子和满脸皱纹装嫩演高中生但还是能将就看下去的PS: 台妹太萌了
天呐,看升国旗那个片段时,我甚至想给五星!
简单看了一些,前面几集有些片段确实好笑,但除此之外全片都呈现出了非常守旧陈腐的价值观。男性为主体的视角:几个男性社团老大之间的斗争、来自外地人与本地生之间的斗争、对女性行使保护与凝视。王虎虽然是唯一的外地生且来自遥远地区,一方面有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是以一己之力的文化制霸。取景地澳门是个相当妙的选择,中和又杂糅。(澳门还是那么美啊
看错了,应该看的是这部剧,而不是那个2022年那个。
没什么意思,原以为东北话应该很幽默的,发现不是,除了第二集的那首歌。
1看完。弃
有种低成本校园剧的感觉。。看的我好尴尬。。。
各种古早元素堆砌,前半部还挺有意思的,不过演员确实普遍岁数大有点出戏。
欣赏不来这种喜剧风格
18岁的高中生看着跟38一样,演技也是一个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