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应该分四种情况。
从地铁上给老头面包开始。
A1是影片开始一直到死去的那一段。
也就是安娜死后上卡车→医院跟爸爸要车→回家看录像→死掉。
B1就是最后上了地铁的男主。
从安娜死了开始不一样。
安娜死掉没上车并看到上了卡车的A1→杀死黑帮老大→医院遇到安娜→回家看到A1中枪→和濒死的A1说话→刷新→骑电车追黑帮老大→看到安娜死上楼梯看见上卡车的A1→追黑帮老大→看到B2杀死黑帮老大并抢枪→跟踪B2到医院→遇到翻下一楼的A2→遇到打电话的安娜→带安娜找爸爸撕B超单→开门遇到A2→打晕黑帮老大看监控下楼拿鞋→抢了A2的车并和A2对峙→回家录像带被砸中枪→杀死B2→救安娜(安娜撞到胖子掉地上的是钥匙)→医院做B超→上地铁遇到得到面包的老头。
A2是到医院车库和B2对峙并且车被B2抢走B2是第一次回家看到中枪的B1并且被B1杀死总体来说就是A1死在浴缸里。
A2车被抢。
B1和安娜一起上地铁。
B2被浴缸里的自己杀死。
最后上了地铁看到的是不是另一个自己和上了地铁的自己怎么再次进入这个大循环电影里都没有给出画面。
大家怎么想都可以。
结尾处,男主角高高兴兴的带媳妇回家过年,鞭炮都买好了,结果一抬头,卧槽,这不是那个我开场碰到的老头吗??
老头从口袋掏出的不是我之前给的半个面包吗??
带着这个想法,男主角扭头一看,表情十分震惊。。
影片在此结束。。
没错,循环无休止,这只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
整部影片90分钟,大家看着看着,懵逼了。。
懵逼的原因在于,明明是循环类电影,就要重复重复再重复,但从影片主视角的来看,有好多过程,主视角并未经历过。。
于是,大家就很容易联想到看恐怖游轮时的心情,一样是主视角、一样是一个环境,但从头到尾,好多过程主视角杰西并未经历过。。
对比两部影片,惊人的相似。。
比如,《恐怖游轮》中,主视角并未经历过在餐厅碰到自己的过程,只是后来为了打破循环,刻意去餐厅见另一个自己。。。
而《逃离》中,主视角也并未经历在地下车库碰到另一个自己开车的过程,也只是为了打破循环,倒车引另一个自己进来,来那个人对视,然后驱车离开。。
再比如,《恐怖游轮》中。
主视角并未经历过在夹板一层被自己直接打死的过程。。
而《桃林中》。
主视角并未经历过在浴室被另一个自己把头往镜子上撞、然后用袋子闷死的过程。。
太多的相似之处。。
尤其是结尾,《恐怖游轮》的结尾,主视角继续上船,开始循环,去经历之前没有经历过的过程,比如蒙面杀人、在甲板上被直接打死等等。。
而《逃离》的结尾,主视角一样继续坐地铁,开始循环,去经历之前没经历的过程,比如躺在浴室中,说离开安娜的那个过程、被自己闷死的那个过程。。
整体来说,虽然是匈牙利版的《恐怖游轮》,并且套路也和,《恐怖游轮》一样,但整部影片营造的气氛和悬念还是非常不错的,并且比起恐怖游轮,多了一层内循环,满分10分,可以给7.5分
男主第一次与男主面对面说话是什么时候?
是在浴缸的时候,男主掀开帘布,躺浴缸的男主说“是安娜”,并让他要设法“逃离安娜”,才说完,就挂了。
据此看,这个躺浴缸里的男主一定是第一个经历整个逃离过程并成功坐到地铁的男主!
注意,是整个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
剧情开始的时候,镜头不是好几次闪到当时的男主右手有一个标志的么?
纹身一样的标志。
这个标志哪儿来的?
就是影片最后,即男主成功坐到地铁时,女主给他画上的!
是一个横“8”,表示“永远”(可以被水洗掉的,后面有一幕,男主就用手去抹掉这个标志)。
所以,最后成功坐到地铁的男主,并在女主给他画上一个横“8”之后,终于明白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女主“安娜”,所以,他当时是惊恐的,惊恐自己竟然还处在循环之中。
因此,整个剧情如下图所示:
所以,男主最终还是无法逃离这个“循环”!
循环的真正源头是她!
是她!
就是她!
那个叫安娜的她!
这个死循环是她的局!
这个局(循环)就是要筛选出一个爱她(不会抛弃她)的男主!
你看她在地铁给男主画横‘8’前后的表情了吗?
意味深长呀。。。
如此看来,女主安娜完全就是个心机婊啊(手动微笑)!!
她问:“永远吗?
”男主答:“永远。
”不是永远,你就死了!!!
哈哈哈……编剧太厉害了,剧本本身已超越了一切观影享受!
PS:特别提醒一下,本片的循环是动态的,每个循环的过程(细节)并非一模一样!
很多人连这个都没注意到,就说本片到处有BUG,BUG的不是本片子的剧情,而是你理解角度与理解深入的问题。
恐怖游轮剧情很简单,基本看到一半就猜到八九分了,正因为剧情太过简单,所以循环就显得毫无破绽而被某些人奉为经典,本片为什么总是被人说bug太多?
因为大家都忽略了恒量和变量的问题,恐怖游轮很明显是恒量的循环即每次循环都一样,本片就是变量循环,最恐怖的还是一直在递增的变量循环,即大循环不变,里面的每个小循环却一直在变化而且是根据每个男主不同的选择而变化,就产生了像蝴蝶效应一样的效果,每个小循环相互作用影响又始终跳不出大循环。
所以显得剧情逻辑很乱让观众理不清头绪,但这也正是本片的出彩之处。
该影片是西班牙的《时空罪恶》、美国的《恐怖游轮》的山寨版。
如同这两部,匈牙利的《逃离循环》也是“无数的循环,有无数的我”,最后都是为了逃出循环而开始残杀“我”,最后都是没能逃出循环。
《逃离循环》中,男主毒贩只要抛弃垂死的妻子安娜、贪恋毒品,就会很快被黑道老大达兹索杀死。
死了几回后,男主意识到不能抛弃安娜,于是再进入循环后,开始按不同的方式处理,并将抛弃阿娜的“我”杀死,最终成功救出安娜,并将达兹索害死。
男主心满意足地与安娜坐在地铁里回家,但令他惊恐的是,他仍又进入循环中,而且在地铁里仍有一个“我”在旁边……
在如今观众注意力缺失的情况下,如果开场无法做到人物欲望的原始,人物困境的共情,人物性格的典型,那很难说服观众不关掉电视。
编剧写好一个90分的剧本,导演来了变成80分,美术来了变成70分,明星来了变成60分,审核来了变成50分……而当编剧和导演是同一人之时,整体剧本的呈现不会扣分,但往往前30分钟的建置过程就无法让人完全共情,因为编导都是从同一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就无法发现另外一个角度的问题。
打开你看过的电影瞧瞧,编导一体的大多数是喜剧,而喜剧电影正是让观众抽离和远离才能搞笑的不是吗?
而非喜剧电影,你仔细看看,是不是主角动机,共情力上出现了问题。
拿本片的建置举例:展现了一对因怀孕而产生矛盾的走私情侣,那么可以预见剧情对抗大概是解决矛盾,以及外部力量。
ok,按这个剧情推进下去,人物动机是充分的,按部就班的讲述人物困境,外部冲突,内心抗争,人物关系的变化就能完成建置。
还记得开场是什么?
男主地铁给乞丐半截法棍,典型的救猫咪,从这里观众知道男主是善良的,接着进入家中,通过对话我们得知女主怀孕想留在这里并不想逃亡,而男主要携带货物逃跑,这是男女主之间的冲突,接着老大登场,展现威胁带来货物,这场戏没有冲突,记得悉德菲尔德常说的一句话吗?
没有冲突你就没有情节,这场戏编剧都会写,而大部分导演会进行缩减甚至删除。
12分钟男主遇见拿着录像带的女主的场景是在室外,一个卸载货物的外景,镜头中还有人物从镜头经过,女主被车撞,男主逃跑结束了这场戏。
这场戏的信息包是:女主拿着神秘录像带,像是吸了毒一样说着男主被杀了奇怪的话。
从后面的剧情我们知道,这场戏很重要,但拍摄的手法和剪辑画面最终呈现的构图并没有警示观众注意力要集中的意思,就好像一个普通的车祸戏码。
如果编导不一体,导演一定会改变这个呈现方式的。
医院的戏交代父子关系的不和谐以及拿到车回到住处。
屋内,他看着神秘录像带如同预支未来一般展现他现在的所有行为,看到了自己的死亡,于是准备携货跑路,出卖女友逃跑被射杀尸体藏进浴缸(32min)女友拿着录像带逃跑。
到这里第一幕建置完成,你能了解到男主是一个复杂的人,他会救助乞丐也在生死时刻逃避,一个不够狠的犯罪分子。
但有像我不是药神一样展现出男主的紧迫性吗?
有像唐人街一样突出男主的价值观,技能吗?
都没有,人物不完整的情况下就要观众跟着你进入循环这个高概念开始冒险吗。
太天真了……看看土拨鼠之日吧,只需要一分钟我们就知道男主是一个尖酸刻薄,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天气播放员。
再看看罗拉快跑吧,只需要一个电话,既交代戏剧性需求,也交代了男主的软弱和女主的坚强,再不行看看和你同一类型的恐怖游轮,目标明确,行动线简单……接下来的选择性观看和探讨。。。
34分钟,男主第二次经历女友被反派撞死,疑似看到自己,杀掉了错愕的反派。
40分钟,在医院看到女主,并得知自己来到医院开走了车。
45分钟,回到屋内看到自己被杀害,而洗一把脸之后尸体不见了,时间线重置。
(故事中点,男主开始试图改变一切,而在土拨鼠之日里,试图改变一切发生在情节①,而本片的情节①是男主看到自己死亡,唯一我认为有创意的地方)49分钟,骑手男主无法阻止反派撞女主。
54分钟,目睹自己杀掉反派,拿走货物和枪。
56分钟,来到医院(女主出生地),交代信物。
61分钟,遇见自己在楼梯间,锁住自己,电梯间打晕反派,拿到通行证。
65分钟,反派抓住女主。
66分钟,男主知道女主被抓,车库目睹自己与父亲交谈,车内与自己相遇。
71分钟,回到屋内被反派射击装死。
(情节②,第二幕的结束,灵魂黑夜。
)76分钟,浴缸与自己相遇,杀掉自己。
82分钟,男主救下女主。
87分钟,地铁中结束,出现半截法棍,结尾留白。
电影的主角是带我们经历这一场冒险的梦的人,所以信任很重要。
就完整结构而言,本片是十分完整的,甚至不苛刻点,称的上优秀,片中的细节元素刻画的不错,逻辑基本自恰:男主在浴缸死去,浴室复活;女主在街道死去,医院复活;反派在自助洗车店死去,医院复活。
几个男主不重要,重要的视角只有一个,够清晰,够直接。
人物弧光完成还行,从不负责的男孩到承担一切的男人。
但不够,第一幕太差了,创作者无法跳脱出梦境泡沫,导致人物不立体,不全面。
救猫咪里有说,把你的故事讲给穴居人吧,试试看他们能不能耐着性子听下去。
那么这个故事的开端就是:老朋友们,跟你们讲个故事,匈牙利有一个走私犯,陷入了时空循环,他要在这一天不断的循环,为了就是打败一个反派,救回怀孕的女友的故事。
--哦?
就干掉一个反派?
就只救了一个人?
他非常爱他的女友吗?
他有没有兄弟姐妹?
他有没有朋友?
他父母对他怎么样?
他为什么要走私?
……所以看完这个故事,你能向穴居人解答这些问题吗。
(没有结束)假如,我是说如果。
父亲也参与进来呢?
为了自己的孙子,他也死个几次呢?
想一下,你和你父亲关系不好,会因为什么而和解呢?
是不是下一代,而父亲奋不顾身救下男女主是不是一个感人的瞬间。
和女主的分歧对抗冲突能不能激烈些?
比如给她一耳光?
(当然这样做人设很危险)女主的孩子一定是男主的吗?
反派能不能强大些?
打来打去就一个,未免太低级了,警察能不能加入追捕?
有没有其他的三方势力的可能性?
男主的选择。
是不是有一瞬间男主可以选择逃离?
拿上货物与机票跑路的机会,你没有给男主。
一言以蔽,所有时空循环的电影都可以在土拨鼠之日里找到源头,更早的源头,当然有,人类的故事一直都在重复着呢!
本文涉及剧透,所写内容皆为一家之言,有不同观点欢迎理性讨论。
个人觉得这片子是循环主题电影的佳作,细节满满,逻辑完整,很有诚意。
首先,看这类片子一定不要去纠结故事的起点和终点,就像一个圆,任意一点都可以是起点或终点,需要在意的是局中人何时真正意识到自己身处循环,以及何时开始试图逃离循环,这才是紧扣片名的关键线索。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一个人身患重病,平时没有征兆,突然有一天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病入膏肓,那到底是哪年哪月哪天开始得病的呢?
没有人知道,但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身体会给你生病的信号,可能是此时的不舒服,也可能是之前某天的不舒服,全都取决于主观的意识。
其次,一定不要执着去辨析每个人是否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要知道这个人物当下的定位就可以。
简单说就是片中长着同一张脸的角色,随便他们是男主A,女主B,配角C,不需要去纠结到底有多少个不同的男主、女主和配角,因为片子只在有限时间给我们讲述不重复的故事,在时空之外,循环可能已经发生成百上千次,耗费精力去思考这些没有意义,这也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
第三,不要去纠结所谓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性,这个相信大多数人都理解,就像魔比斯环,我们从故事线的某一点出发,随着导演的布局一步步向前走,即便我们回到原点,只要逻辑完整,情感变化合情合理,就不算是电影本身的缺陷和失误,相反,这正是电影艺术的魅力之处,最美丽的空中楼阁大都存在于小说、电影和梦中。
简单总结一下本片的故事梗概:男主亚当陷入一个诡异的时空循环,循环中自己因为试图背叛逃跑被黑老大达兹索杀死,女友安娜被黑老大意外撞死,然后长着同一张脸的另一个亚当和另一个安娜以及另一个黑老大开始重复循环,直到某个自我觉醒的亚当开始意识到自己身处循环,然后开始试图打破循环,最后成功逃离循环(结局等会再说)。
完整的情节就不赘述了,相信大家都看得懂,我就说一些可能存疑的地方:1、循环是谁引起的?
从电影开头安娜所画的符号,桌子上神秘的摆设,亚当手上的代表无穷的符号,都暗示可能是安娜引起的2、安娜为什么要引起循环?
从录像带的画面中可以看到,亚当和安娜感情很好,但本片开头当亚当发现安娜怀孕之后,却没有一丝喜悦,反而是要求安娜去医院打胎,在发现安娜态度坚决之后,开始试图欺骗,一个人逃跑,说明亚当对安娜的感情已经变淡。
我的猜想是:安娜在某天发现自己怀孕,觉得自己和亚当不能再继续过这样危险的日子,为了孩子考虑她需要换一种活法。
而亚当对她的态度日渐冷淡,自己又对亚当一往情深,她需要找一个机会来检验亚当是否还爱自己,于是安娜通过自己平时研究的神秘学,借由某种神秘力量创造了一场时空循环。
安娜刚好在逃走的当天发现怀孕是设计,亚当手上所画的符号是设计,拿走火车票也是设计。
如果亚当通过考验,那皆大欢喜,两个人继续幸福生活;可如果亚当没有通过考验,那安娜宁愿两个人永远停留在循环中。
片中安娜问了亚当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永远么?
也直接说明安娜对待这段感情的态度,如果不能永远相爱,那宁远永远纠缠在循环中。
3、循环可控么?
事实是不可控。
安娜期待的理想情况是一旦亚当打破循环,循环就宣告结束,可实际情况是在循环的过程中,除了安娜拿走火车票客观上强迫亚当必须留下,不能独自逃走,之后的情节一概都无法预料,我对此的猜想是:导致循环的神秘力量自发地设计了一场完美的循环,所有的情节都是外力所控,人为不能干预,包括安娜的死,黑老大的死,亚当的死,所有都是计划中的安排。
而亚当自以为打破了循环,最后却在地铁上发现循环并未结束。
这种意外的“大循环”,也是安娜所没想到的,有点像唤醒神秘力量的副作用,也有可能是神秘力量本身就以调戏凡人为乐,任性调皮,喜欢看到凡人被任意摆布,凡人的代表亚当和安娜自以为改变了命运,可实际上什么都没改变,深陷重重困境而不自知。
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隐喻:生活和生命都有其自身规律,违背规律借助外力强行达到目的势必会打破一些平衡,受到惩罚,逃离之后再度堕入循环之中就是惩罚。
4、安娜在循环之中一直都在演戏么?
是也不是。
安娜启动了循环,知道循环正在发生,但不知道故事会如何发展,就好像你提前知道了一部电影的结局,却不知道全部的内容。
除了故事最后逃离循环的那个安娜,其他安娜都是没有记忆叠加的单独个体,黑老大,亚当父亲,以及故事中的所有路人都一样,他们都只存在于单一的循环里。
最后由于亚当成功打破循环(自以为,其实只是一个小循环),安娜也开始出现记忆闪回,从她最后撞到一个路人,之后疑惑的眼神里可以看出端倪。
在发现亚当出现明显的态度转变时,安娜也一定能推测出亚当看穿了循环,可由于不知道故事会如何发展,只能顺其自然,所以是演戏也不是演戏。
5、为什么只有男主可以叠加记忆?
这是本片一个潜在的设定:当意识到自己身处循环之中时,就会出现记忆叠加,或者说当自我觉醒开始之后,记忆就会开始叠加。
最后逃离循环的亚当自我觉醒于在街角撞到安娜,于是内心的想法从一个人逃走,变成了和安娜一起逃走。
随着内心对爱娜的感情不断升温,亚当作为一个男人的是非观和正义感也开始不断觉醒,直到最后打破循环,拯救安娜,男主已经完全知晓了小循环内的所有事情。
6、自我觉醒的亚当有多少人?
无数个,只是程度不同,有些亚当完全不会觉醒,临死前还要把锅甩给安娜;有些亚当开始出现觉醒,于是去洗车店杀死黑老大。
最后逃离循环的亚当在浴室杀死另一个自己,其实是一种暗喻:亚当杀死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只因为他没有成功拯救安娜;也可以说亚当杀死了内心对于安娜不够爱的那部分灵魂,最后成为一个愿意为安娜付出一切的男人。
当然,这也是安娜期待的结果,最后在地铁上,安娜在亚当手上再度画下了那个无穷的符号,并询问:永远么,亚当回答:永远,安娜欣慰地笑了,这一幕就解释了一切。
7、亚当在浴室中那道黄色的光是怎么回事?
我的理解为这是神秘力量对循环的修正。
在亚当没有打破循环之前,神秘力量需要保证循环不会出现错误,而亚当的尸体就是影响循环正常进行的一个BUG,所以系统进行了修复。
8、为什么亚当父亲会突然出现态度转变借车子给亚当?
过程是亚当A先见到父亲A,被拒绝;然后亚当B见到父亲B,勇于说出真相,承担责任,父亲B摸着亚当B的脸,说他好像变了一个人。
然后亚当A在楼下撞见了抽烟的父亲B,父亲B主动借车子给亚当A,并说车钥匙在车里。
而事实上,在亚当A见到父亲A时,车钥匙是在父亲A手中的,说明不是同一人。
还是那句话,不要纠结时空的合理性,只要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就没什么问题。
目前能想到的疑点就上面这些,其他情节在我看来都很清楚,因为电影交代的也非常明白。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挺不错的,男主通过自我觉醒在众多亚当中脱颖而出,完成救赎,神秘力量所创造的客观条件都相同,关键在于个体的主观意愿。
主角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到另一个自己竟然没有特别惊讶(只是一般惊讶)。
只能说要是我的话。
从一开始知道循环后。
就往街上一坐。
等着另一个我也往街上一坐。
然后街上就坐了一排我。
一百个,一千个,一亿个。。。
然后地球质量无限大,引力无限大。
最后变成黑洞。
又一个轮回开始。。。。。。。。。。。。。
本来想写短评,又怕剧透给没看过电影的人。
我觉得结局的8(其实是无穷符号),并不是让男主继续这一个循环,而是经过考研的奖励。
剧情的延伸可能是,这对小情侣会继续幸福的生活下去,直到男主再次不爱女主而擦掉这个∞符号后,就又是新的一轮择偶循环。
终究会有一个爱女主的他,会脱颖而出,拿下女主,心甘情愿得让女主再次画上∞符号!
这种脱离《恐怖游轮》《定时拍摄》惯性思考的分析,可能会更合适这个电影的延伸吧。
Ps:不要说这个∞符号男主不是有之前的记忆么?
要记得,当他不爱女主而擦掉∞符号后,他就会死了,活得注定是那个经过洗礼爱女主的新新小鲜肉!
此类时间循环的影片是我的最爱,个人总结了一下此类型影片的种类。
1 平行宇宙类:《如时空罪恶》,同时穿越时间和空间和'自己互动产生循环。
《源代码》,穿越平行宇宙加附体。
此片未交待任何特殊机器或能力能穿越时空,或勉强说像《彗星来的一夜》那样平行宇宙重叠,但重叠的是空间,各宇宙时间应该一致,次片各男主的时间点明显不一致。
2 单纯的穿越时间类:如《前目的地》,《环形使者》,《时空线索》,都是回到过去后和自己互动后产生循环。
此片明显无穿越的点。
3 进入特定时空类:如《死亡幻觉》,《罗拉快跑》,《恐怖游轮》,此类循环是进入一个特定的时空从而循环,就像进入了一个黑匣子,此类的特点是进入黑匣子前,时间线是正常,跳出黑匣子后也恢复正常。
恐怖游轮更高明,黑匣子的出口连到入口,大循环套小循环但前提是女主被抹去了记忆(这本来就是死神的惩罚)。
此片最像此类,所以很多评论都说是恐怖游轮的高仿,仿是仿了,可一点都不高!
在此片我找不到进入黑匣子的点,如果说开始遇乞丐是入口,那么进入循环前男主手上的8谁画的,影片最后女主画了8,但男主对它无毫无印象。
如果结尾是大循环的开始,那么,男主 在循环中应该有上一个大循环全部记忆,影片没有任何交待男主被抹去记忆。
所以此片的逻辑相当混乱,毫无循环可言,为了剧情莫名其妙的就跳出个男主,跳出个boss,根本看不出是从哪来的。
更别提剧中的一些硬伤,那盘录像带要产生,必须是男主看着录像带时做动作并同时给他录像,怎么能做到播放着录像带时同时用这盘录像带来录像?
两星,一星是对此类影片毫无条件的支持,一星是此片节奏还算紧凑,能坚持看下去。
为二星影片写了这么多,我也真是闲的!
😴
5。一呼一吸,循环。日升日落,循环。推之宇宙之缩胀,循环。
快进看完了,题材喜欢,新颖时间线推进。但是姑娘成为罪魁祸首的设定...无语了
这简介:女同伙……好吧,如果真只是女同伙,就没有女朋友这么吓人了……
渣男
少有的烧脑小成本制作
是喜欢的题材 没仔细看 有点看不懂
结尾升华了
这部片子,口碑两极分化啊。看的我有点晕乎,比较信服那个无数个循环套在一起的说法。
痕迹感太重的作品
创意漏洞太多,弄丢了几个人……
值得一看。勿要硬套《恐怖游轮》。
婊子嗎?唔係好睇明...
套的不是死循环,是奥运五环。
不吸引人。。。
2.5 男主a和b为何性格差异这么大这或许是我唯一无法接受的点
匈牙利恐怖游轮,突然灵光一现知道自己在循环也是可以的。路人都是热心肠,男主图有其表,却是个看了攻略也玩不溜的渣渣。你们东欧人表达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就只会在手上画∞么?扶额
片尾男主看到那个老头拿出半截面包来吃,然后男主缓缓的看向自己的时候,很出彩。
无聊死了
分高了,玩概念的片子如果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那本身就不值得高分,何况好的剧本像《恐怖游轮》似的循环是靠剧情推动自然形成的闭环,本片的循环是写好一个循环,靠完全不合理的人物动机和走位强行形成循环,还有一堆无逻辑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