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这是一篇短评。
放不下字数。
之前看第一部《好地方》的时候,虽然觉得挺好,但是感触并不是很深(小学记忆有些久远了);但这次看《放羊班》主打一整个代入,电影里的每一个人,老师、同学、父母...他们都曾经真实的存在于我的生活中,如此鲜活生动!
美术课是怎么上的?
我的确也不知道。
相比第一部,剧作上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之前巴王超过的单人物叙事变成了多人物叙事,并且最后都有落回来,抛去一些次要角色的表演有些生硬外,几位小主演都很不错;主题上,还是落在对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的探讨上,但是比第一部要更加的深入。
当然,最重要的是,导演没有那般说教的给出我们答案,别忘了,他们固执的父母仍然固执,并没有什么转变,他们想走自己的路,可回家仍要面对自己的父母,听从还是反抗,又该如何反抗?
另外,有了第一部的成功,钱明显更加到位了,画面上的更加精良显而易见;儿童的服化道方面做得很好,和我记忆中的几乎一样...喜剧元素加入了更多,并且剧情融入的很好,这不比那开心麻花强个一万倍?
我觉得一点不足,小女生最后的出现和母亲对她的“放过”有些过于戏剧性,但也过去了挺久,谁知道她发生了什么呢...虽然,但是,中国近几年没咋见出过这样优秀的儿童片,甚至连儿童片这个片种都没怎么出现过,《好地方》系列可谓是一股清流。
还有陕西方言片,各地域的方言片种应该都得到发扬,而不是只见得清一色的西南地区方言!
还有一点,我看片头挂的是龙标,可是还是上了网络,有点遗憾,但暑期档确实是神仙打架,上院线有点冒险,不过还是觉得这种电影应该在大银幕上让更多的人看到——倘若有一天,能在院线看到《好地方》这样的电影,并且还能取得个稍微还不错的成绩,那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电影的一种进步!
提出了好些问题,但却一个没解决,所以只能通过(半)理想叙事来缓解无奈,但终归是梦碎的故事(虽然结尾还是让“十二能”体面过活了)。
长大了(做木材的最后选择做了棺材,当小学校长的最后当了中学主任,调皮、机灵还是不适合学业学习),更是直接地展现了一副校园官府图,唠着“没王的峰”想称王,扯着蛮不讲理的话却一大堆支持,导演对于生活的提取带着一种细腻的愤慨。
找到点乐趣,找到个玩伴,找到个老师,艺术是大救星(燃烧),好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少年塑造趋于性本善,又考试作弊,又老师指引,又伤感收场。
曾经长大的做着各行各业的一批孩子们,也会调侃道“得是领导死了”,“美育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到底会不会有实现的一天。
这块地方容不得理想,纵使希望就在眼前,也会渐渐被污浊覆盖。
其实可以用冷轩老师的话来说整个学校的教师和领导,第一眼看到的是美还是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取决于自己内心。
教育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之处和特点,引导孩子,并让孩子快乐的活着。
感谢导演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全片音乐都特别棒,王建房老师的曲子和歌词都特别贴合主题,希望现实生活中多一些冷轩这样的老师,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并惊心呵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陕西方言演绎的片子,让人看了十分亲切,强烈推荐。
数年前,一部《树上有个好地方》横空出世,给无数80,90后带来了一波回忆杀,其中巴王超过饰演者杜旭光让人眼前一亮,瞬间带我们回到童年那些有趣的时光,不禁让人喜笑颜开,沉浸在童年时期余味无穷,这部影片也最终成为所有人茶余饭后的佳作。
数年后,少年巴王超过杜旭光又为我们带来一部《美术老师的放羊班》的佳作,几年间,从一个迷茫积极的孩子变成热爱美术和执着追求的善良少年,成长成才之路崎岖坎坷,索性遇到贵人美术老师,引导其与其朋友走上正轨,不禁让我们思念那些曾经引导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师,让人泪目,让人怀念,让人感激。
电影不但突出巴王杜旭光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一个时代,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对孩子的引导。
巴王杜旭光的实力演技远超抠图党和数字派,愿其在演艺之路更上一层楼。
值得一看 满满的回忆 这就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精神食粮 一部80后题材 90后也经历过这个阶段 值得一看 非常推荐 人生中最难得的就是回忆 如果一部电影可以给我们带来小时候的回忆 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时间转瞬即逝 留在我们脑海中只有那些稀稀落落的回忆 如果把回忆拼凑起来 那就是这部电影了
——关于《美术老师的放羊班》作为一个过来人的美术生,电影里面的年代背景比我当年做美术生的年代要早,但依然有太多共情的时刻。
冷狼:允许一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关于美术老师冷狼,他物质条件要更好,穿着时尚,买得起摩托车,用得起手机,显然他的物质条件是优于土星中学其他老师的,有军队上的朋友,有国外的朋友,说明他比普通大众要见过更多,懂得更多的,眼界更有高度,思想更前卫,世界观更具客观性。
年轻的守候也是个独霸一方的混混,还好冷狼的年代《古惑仔》还没有盛行。
后来依然能通过美术当上土星中学的老师,说明冷狼当年还是考上了美术学院受到了正统的美术教育的。
冷狼早期的绘画作品是带有批判性的,却也是肤浅的,民众向来如此,挑毛病容易,解决问题却很难,对人对事,谁还不能挑出点毛病了,但是谁又能解决呢?
挑别人毛病的人,我嗤之以鼻,你行,你上啊!
给社会挑毛病的人,那就是愤青了。
刚到土星中学的冷狼,还只能算是一个艺术愤青,看不惯这个世界的浑浊,不与世界为伍,所以他当时的作品是《插在牛粪上的花》《虾指挥》……经历了土星中学美术教课生活后的冷狼,才算是真正的渗透到这个世界的一个犄角旮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小角落,所以冷狼后来的作品获奖了,因为他后来的作品是真挚的,真真正正感受过的环境提炼出来的作品,就像陈丹青早期的《西藏组画》也是亲自去到西藏真真切切的生活了一段时间感受过的。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自视清高,以圣人姿态俯瞰这个世界,你看到的是全面的,客观的,丑陋的,却也是空洞的,当你趴上去,扒拉开那些细小的褶皱,里面会有卑微的美丽感动着你,感染着你。
未完……待续,改天再写巴王超过等其他角色
看过的电影中最好的国产电影,放在这个年代,能看到这样的影片,实属不易。
这样的影片竟然没有被封,算是这个年代的欣慰。
至少这部电影就像楚门的世界一样,作者想表达什么还是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些端倪,给生活在楚门的世界中的普罗大众一点蛛丝马迹。
不过这些已经足够了,聪明的人已经能从中跳出来了。
不过我还是没有办法在影评中把一些话说得太明白。
我是00后,这部电影仍然倍感亲切。
很感谢从小能从类似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国产电影想表达的一些东西完全清楚。
这部电影的处理非常艺术,都说这个时代需要美术老师这样的人,可是只有这样的人能行吗?
麻木不仁的乌合之众又能做出什么改变?
很喜欢弹幕中的一句话,大意是,一群能力不行的家长还想自己的教育能带出来厉害的娃,真的是深有感触。
这几代人的历史看过来,真的觉得一些东西好像被无形的力量刻在身上,想改变却是像孙悟空逃脱五行山那般艰难。
冷狼老师我很佩服,能经历这么多流言蜚语还能坚持自己的一些想法,实在是不容易。
反正我做不到,所以我溜了。
如果这个社会里能有越来越多像冷老师一样坚守底线的人,那我相信整个社会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可惜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
所以我只能悲观的得出结论,这个社会很难变得像想象中那样美好,如果没有彻底的、革故鼎新似的改变。
这是思想问题,无关科技进步、经济发展。
难道这样的思想真的不能适应发展吗?
还是只是没有足够的动力接受思想呢?
经常听到一句话,上面的思想是好的,都是执行的人执行出了问题。
好嘛,甩锅扣帽子信手拈来。
有没有可能,这样的执行就是现在的最优解呢?
不管怎么说,进步总是渐进性的、需要牺牲的、阵痛的。
很可惜,我无法接受这样的巨大的以一大群人为代价的进步。
也只能默默看着这一切罢了。
最后很感谢作者能在现在这个时候拍出一部这样优秀的电影。
卧槽!卧槽!!卧槽!!!
那个小姑娘,仪态、相貌、声音、服饰、心境,简直就是我的初恋和白月光啊!
这股子清纯劲儿,这不比刘浩存强一万倍!!!
张子墨,我记住这个名字了,以后你要是去拍偶像剧或者爱情片,我一定掏钱买票入场捧场!!!
爱死我了!
就为求这个小姑娘的一笑,五星,直接五星!!!
PS:片头全是从没见过的的出品公司,em,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PPS:第一部是小学支教老师、第二部是初中艺术体育生,那第三部也许是em,不敢想,这要是到了第四部,自主创业,绝对是自主创业,哈哈哈
PPPS:其实应该说这片子剧本编排还是太明显了,有点影响观感(镜头语言也很平庸),但是我主要看那个爱跳芭蕾(或者她妈妈爱跳)的小女孩,可惜的是在树林里跳舞跳的不是芭蕾,有点失望,唉
PPPPS:插曲和片尾曲都不错,很有感觉,导演是有点才华的,期待第三部!
(请导演务必让小女主出演,并且在大银幕上映,谢谢)
好久没逛豆瓣了,好久没看电影了,好久没写影评了…跟第一部相比一如既往温情,金牛座的细节控总是无法忽略取景、拍摄手法、配乐及剧情转折……等等……庆幸制作班底未曾忘却初心。
一直认为电影编剧很重要,一直觉得国产电影不缺制作,不缺技术,缺的是好的编剧。
话剧《恋爱的犀牛》里面有句台词: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嗯……再渺小普通的人对于自己存在于地球上的这段历程来讲都是绚烂的存在。
回归教育本身,激发潜能,找对方向的引导比一味追求成绩更重要。
看讨论区临潼取景,配乐皆是原创,陕西方言不止接地气更是体现了一方水土的地域文化吸引力…满5星的话,4.5颗星吧,月盈必亏,杯满则溢,扣掉的0.5星总感觉题目有融梗《放牛班的春天》……
今天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真心觉得不错,让我看到了浓浓的师生情,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看到了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一面。
在老师眼中学习不好的自然而然被视为坏学生,所以这些孩子也从未受到过老师的肯定,可当新来的美术老师冷轩的出现,让那些已经自我放弃的学生又看见了曙光,在冷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对自己有了明确的定位,重拾了自信心,从堕落中抽离出自己,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又因冷老师说的一句话:“你个娃是个天才!
〞更是让巴王超过等等这些“坏学生”开始变得勤奋好学。
当下,在一切都在逐利的时代,这部乡村儿童教育题材的影片的诞生,可谓多么重要,导演没有将影片限定为纯粹的商业影片,而是聚焦于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身上,通过小群体的事件反应社会现实,以小见大,通过各角色之间发生的趣事,演绎出了一部优秀的国产乡村儿童题材教育影片,我真的觉得远超一些院线影片!
好难看
这部属实有点臆想😅
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
多一星鼓励
跟第一部比不了 其实第一部也有短板 那就是演技 但是被淳朴简单的剧情盖住了 说白了都是些本色出演的素人 本来就没什么演技 就别弄这么看似深刻其实尴尬的剧情了 这次 各方面都没撑起来 大家喜欢第一部的原因其实就是90后们在里面看到了自己
非此即彼的对立,挑起矛盾而不解决矛盾,只会让现实里的巴王超过和自我想象里的巴王超过越发对立和激进,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故事非常简单,亮点应该是方言运用和局部的大实话。还是值得支持的~
没有第一部好
王建房和张忠华宇宙的梦幻联动。能看出来野心,成长也很大,但还是有点简单,还原中学时代还是很好的,但在理念传达、触达内心方面就总是感觉缺少大的情绪点,所有点都是匆匆过掉,没有让人深刻的触动和震撼的感受。不过或许是故事背景与我的成长经历重叠度过高,还是有很多滤镜的。如果相比而言,系列作品里其实一直对在大学时看过的霸王年代、紫陀螺印象深刻
看不下去
烦一些讽刺应试教育的,反抗应试教育的女仔已经结婚生子惹☺️,真看不下去,又不是男校,怎么没一个女生热爱绘画呀?是因为放学要回家做饭吗?主角团的性别配置比企业高层标准☺️
小男主巴王超过和几个配角学生延续了第一部原班人马,但故事从留守儿童到贫困落后地区的美育教育一眼假,小女主无论口音还是衣着打扮甚至肤色和其他同学明显格格不入,就像一个大城市孩子混在四五线学校一样维和。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反派形象太过脸谱化,校长儿子像个傻子一样成为小男主的跟屁虫,黑红牛的人设和《放牛班的春天》里放火坏孩子如出一辙,但最后爬校门出去和见义勇为湖里救人太刻意,就为了能反转达成当兵的目的。放牛班的几个孩子考试作弊分数占全年级前十,被重点班老师要求重新考也很突兀,整部影片的连贯性不够好,显得东拼西凑,国内的确是缺少优秀的儿童片,但也不能让大城市的人看到这样不够真实的美育教育片吧!
好片子,但有些理想化。
呼吁都拍一点这样的方言儿童教育题材电影,这种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正在丢失遗忘。第一部对小巴王超过和粉提老师印象深刻,第二部冷老师和放羊班孩子们每每的心灵碰撞尤为感动。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他最能懂“学渣”心里的想法,很喜欢这样亲切而又有温度的人物刻画,拍的不刻意很质朴。
艺术是大救星。
没想到这部儿童片还有续集,虽然前作的内容不太记得了,但男主那个超有个性的名字和有特点的小眼神我倒是一直记忆犹新。这次还是原班人马出演,由于年龄都增长了,所以把故事发生的背景从小学搬到了初中,剧情相当于一个陕北农村版的“放牛班的春天”,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老师最后逃不过黯然离开,结局倒是更积极美好。整体还不错,90年代的乡村中学环境还原的很好,几位老师的形象和表演也很有代表性。缺点也不少,比如人物过于脸谱化,老师怒气冲冲可以理解,永远不能好好说话无法沟通的家长和热爱学习对主角从来没好脸色的女同学也太不真实了,相比起来,美女同学说普通话反而都更能理解。剧情上,设置的巧合太多,很多地方突然就开始唱歌煽情起来。但还是值得一看的,教育永远需要耐心和引导,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有些地方技巧性太强。其实活到现在反而能理解一些教导主任的做法了,但是还是要一直鼓励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
还挺有趣的
关于美术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电影刻画得并不深刻,只是简单地以教师说几句鼓励或者维护学生的话带过。教师对学生的爱没有立住脚,以致最后学生们面对老师离开的伤感并没有太具打动人心的力量。电影某些画面拍得挺唯美,但整体来说不算好电影。
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