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把亲子关系比作藤壶和鲸鱼,或者藤壶和船。
前者没有害处,后者船却会被毁灭。
在人类伦常中,没有人敢比作后者,想都不敢想。
这真是石破惊天。
另外,大家都觉得片子看了可怕,看了恐婚恐育了,我倒不这么想。
倒不是说不可怕,而是说,剧里已经在尽力美化她的结局了。
最后随着Tully轻飘飘走了,女主的精神分裂自动好了,儿子变正常了,老公开始帮忙了……现实中,一旦被逼到精神分裂,基本就是不可逆的了好吗?
孩子并不会轻而易举地变好,老公也不会脱胎换骨地成长,一地的烂摊子仍然没有人去收拾。
真正的现实中,后面的结局只会万劫不复地更惨。
联想到现在上海经常出现一个流浪女带着幼儿,六月的天还给孩子穿着棉衣,妈妈自己明显精神有问题了,可还是本能地带着孩子。
看到的人有指责妈妈的,更多的是心痛和叹息,却又无能为力。
所以妈妈们,你们不是超人,也不要那么轻易地被道德绑架。
理论上每个人都有资格追求生活质量,但是现实却是有人锦衣玉食活得轻松,就像剧中的弟弟一家。
有人却要拼尽力气负重前行,就像女主一样。
生活已经够难了,社会对女性无形的枷锁已经够重了,在最后那根皮筋崩断之前,早点学会自救吧!
ps:粗略翻了一下影评,发现有些质疑女主的生活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她“太要强,要做个完美妈妈”的声音。
——这个就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了。
有这样想法的女性朋友,你要么是要太年轻没经历过,要么就还是很幸运的,不需要遭受那么多生活的捶打,真心恭喜你。
作为两年前的产后妈妈,看《塔利》预告片时,最吸引我的是它所营造的“真实”:疲惫而身材走样的马洛,一方面要应付繁重的家务,一方面要忍受巨婴般的老公,一方面还在悲叹自己人生价值的没落,更不用说有两个各有问题的大孩子得管。
塞隆女神自毁形象,变胖变丑不是第一次,却是我最感同身受的一次。
我觉得最真实的地方是,马洛深夜一脸生无可恋地吸奶(她还用的双边吸奶器)。
凌晨四五点被奶胀痛,你得拖着疲惫的身子,拿出吸奶器,打开灯,听着吸奶器呜呜地鸣响,看着瓶子里慢慢积满奶液,然后拿出储奶袋,写好时间和容量,将瓶子里的奶倒进去,将储奶袋封好放进冰箱冷冻室,再洗好吸奶器上床睡觉(此时困意已然全无)。
这片(含预告)给了产后妈妈们一个多么美好的幻想啊:当你为带孩子疲累不堪时,从天而降一个又暖又甜的妹子,能带娃又能做家务,最重要的是还特别关心你,和你仿佛有天然的默契。
没有狗血的婆媳带娃矛盾,没有巨婴一样只会打死人(僵尸游戏)不懂照顾活人的老公的干扰,只有这个清风一样的妹子照顾着你、安慰着你、懂你的一切难处。
片中有一小段是老公出差,塔利和马洛一起带娃做家务的场景让我幻想了一小会儿。
预告片里暗示的女女暧昧并不是噱头,马洛确实对塔利有着未曾明言的欲望。
只能看深夜牛郎真人秀获得些许安慰的马洛,看到无意中脱下外套小腹平坦的塔利,那种不自觉的清新和性感啊,感觉像一阵和风吹拂般愉悦,马洛说塔利像某个说日语的牛郎一样,塔利笑着回了句日语。
塔利让马洛和宝宝晚安吻,顺便说了句“我们也一样”时,这种有意无意地挑逗更让马洛心神荡漾。
更不用说马洛在酒吧直接向塔利坦陈了(虽然只有一句)年轻时候唉过一个女子的往事。
按照这一路暗示,我看到马洛在酒吧里奶胀痛到不行,塔利手忙脚乱地冰敷时,心里一直在喊:快去吸呀!
经验告诉我们,涨奶时候,成人有力的吸吮可以代替婴儿的吸吮,达到缓解奶结奶痛的效果,要是硬按那是超级痛的。
当然啦,如果真演出这样,那可是太暧昧而情色的场景了(塔利不是还说“一整系列porn都是关于产后妈妈”么)。
可惜啊这一切只是黄粱一梦,谁让塔利是马洛臆想出的年轻版自己呢?
难得出去偷闲喝个酒,因为太劳累而车祸,最后的结局居然是?
车祸让丈夫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马洛回归家庭,夫妻其乐融融?
真是全世界都欠产后妈妈一个善意的安慰啊,连一丁点幻想都不肯给。
塔利仅仅是马洛的幻想,之前那些完美的家务都是马洛一个人做的,马洛还得兼职穿上制服给老公性爱的新鲜感,马洛车祸之后还得继续干活,丈夫也就是顺便搭把手而已。
真是,唉,真是。
产后妈妈就活该这么惨、这么累吗?
难以想象这是《朱诺》的班底,《塔利》竟然如此保守地回到主流。
我认为《塔利》还是不够激进、不够大胆,既然是电影,就要再往深里走一步试试看。
我设想的结局是:丈夫对医生说出马洛的名字是“塔利”,马洛躺在病床上闭上眼睛,镜头切换到家里老公抱着孩子,然后是马洛背对镜头做饭的样子,塔利慢慢从后走来,环住马洛的腰身,脸温柔地靠在马洛的肩头。
镜头正面,马洛闭眼轻唤“塔利”,塔利笑了:正是我啊,维奥莱特·塔利。
嗯!
我觉得这才切合主题嘛,马洛因为过度的劳累和抑郁,车祸不治身亡,在幻觉中和塔利真正地在一起,其实塔利不仅是她对年轻时候自己的想象,更是对她对年轻时候恋人维奥莱特的想象啊,然后加上塔利的名字,真的就是call me by your name了!
我对编剧设定马洛的车祸只是唤起了老公的“责任感”,该干的活还得干,顺便还走了一把美式家庭温馨风格很不满意,这样看似温馨,其实更让观众绝望,让马洛去世才足以警醒,让马洛在死后的幻觉中得到女女之爱的抚慰。
还是看看塔利饰演者麦肯兹·戴维斯妹子的《黑镜》s3e4吧,虚拟现实中的女女恋情,最终在虚拟中达成永远。
是《黑镜》系列难得的温柔结局。
当然啦,如果看了《塔利》感到恐婚恐育,就看看娜奥米沃茨阿姨的《吉普赛人》缓解吧。
看看闹米阿姨如何完美hold住老公孩子,顺便在酒吧里撩撩小老虎,实在是人生赢家。
大肚腩,鱼尾纹,不修边幅的奶渍和一团乱麻的生活,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是被题材和海报吸引看的这部剧,塔莉,细腻的女性话题,有惊喜,有触动。
要赞扬母爱,真的不必像有些影片那样专门做苦情的剧情,在塔莉这部剧中,依稀看到朱诺和在云端的影子。
为了丰满人物形象增肥45斤的查理兹塞隆可以说把一个母亲的形象展露无遗,是谁说过,文艺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三个孩子,还包括一个患病的小儿子,让女主和体力和精神忙碌到精疲力尽。
塔利 (2018)7.72018 / 美国 / 剧情 喜剧 / 贾森·雷特曼 / 查理兹·塞隆 麦肯兹·戴维斯就像很多人说的,这部影片虽然是女性话题,也是拍给那些造成丧偶式育儿的父亲们看的,但是这部剧没有刻板教条的说教,而是用一幕幕母亲和父亲的对比来展现矛盾冲突,当母亲在围绕着三个孩子洗衣服,做饭,倒垃圾,喂夜奶,换尿布,协助孩子康复等等琐碎但是无法省略的日常的时候,孩子的父亲则是在下班之后,带上耳机,躺在床上玩游记,不过女主不是怨妇式的埋怨和歇斯底里,她幻想出了一个自己来帮助自己,这是结尾的大反转,也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整部剧其实还是对结尾的大反转埋伏了很多伏笔的,比如除了女主和婴儿以外,根本没有第三个人见过塔莉,塔莉完全了解女主的兴趣爱好,准确的说是女主年轻时的兴趣爱好,最明显的是丈夫在女主车祸之后填写医保卡时,说出女主的娘家姓就是塔莉,这一系列让我看了结尾大反转之后又去按图索骥了一番,活生生把家庭剧看成侦探悬疑剧。
希望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孩子的琐事上,不过公正来说,剧中的丈夫不是渣男,在结尾也深深忏悔了。
毕竟,剧中那句过了30岁的人生就是凌晨五点的垃圾回收车,直击灵魂,扎心了老铁。
关于影片《塔利》(Tully)
《塔利》是一部结局让人“意外”的电影,只是影片被打上“喜剧”标签,这样的分类有点生硬,因为电影让很多准妈妈看哭了!
导演Jason Reitman(《在云端》、《朱诺》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作为男性,能站在女性立场去向男性社会明确展现出一个生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在“丧父式”的环境下,孤立无援地拉扯、养育孩子的艰辛。
意在希望更多男性能回归家庭,承担起父亲的责任,用更多时间去关心身边的妻子,尤其是当她们怀孕生子的这个阶段。
主演☞塞隆这次又自毁式的“增肥”,让自己变“丑”挑战演绎了从孕妇、产妇到黄脸婆家庭主妇。
演技了得!
而演Tully的是加拿大八零后女演员Mackenzie Davis(麦肯兹·戴维斯)。
Mackenzie Davis她曾在☞《黑镜》第三季第四集里演过感人的百合戏。
看过的姬友一定还记得这个戴眼镜的妹子吧!
▼
黑镜剧照话说,Dongdong觉得MD身上散发着无法阻挡的“姬”气啊!
你们觉得呐?
而且,她出演的《奔腾年代》第三、第四季,导演分别是Stacie Passon(史黛西·帕松)和Kimberly Peirce(金伯莉·皮尔斯),前者执导拉拉片☞《脑震荡》,后者执导跨性别电影☞《男孩别哭》。
反正,她在剧中总是那么姬……
《奔腾年代》剧照,白衬衫的是MD《塔利》这部电影和百合一点关系也没有,它的结构设计倒是和去年的一部法国片☞《真事改编》尤为酷似。
编剧Diablo Cody凭《朱诺》拿过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这次和导演再度合作,却在故事上没有展开更深入的探讨,整个结构也缺乏创意。
Diablo Cody不过即便如此,有塞皇和麦肯兹的颜值、演技双项在线,上映后,在国外收获不错的口碑,毕竟,影片让广大妈妈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为姬友,看完这部电影反而有一种庆幸感,觉得直女们实属不易。
结个婚要随夫姓(中国称王太太、张太太……)孩子也要随夫姓,丈夫在家庭生活中,经常扮演一个甩手掌柜,而很多妻子还会安慰自己说:“他给孩子辅导功课了。
”哎哟喂,为什么你不和他换一下,让他来干你平常的那些活,而你来辅导孩子功课,上班前吻一下孩子的脸,吃完晚饭上楼去打游戏,不是很OK吗?
影片结尾导演还是手下留情,给男性群体拯救回好爸爸的形象——丈夫Drew最终意识到自己太过于疏忽自己的妻子了(Dongdong认为这种疏忽已经到了混蛋级别)
于是良心发现,他开始主动分担起家务活,带起了娃。
可现实生活里,又有几个男人会被一部电影感化?
即便小感动到,又有几个真能坚持下去?
还不是没过多久,又甩手不管,懒成巨婴。
所以,姬友们,比起直女们,我们的生活质量其实要比她们高很多,毕竟两个妹纸一起带娃才最合拍、最有爱呢!
图为GLAAD总裁Sarah Kate Ellis和妻子Kristen Ellis-Henderson以及一双儿女。
PS. 影片虽然不是百合片,但是仔细观看的朋友还是能从马洛和塔利的对话之间了解到,马洛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同性恋情。
马洛还在在酒吧对“Tully”说:我都把我的老底告诉你了。
但是,Tully接下来马上和她说,她要离开了。
我们可以把这个看作为,马洛自己潜意识的不想再谈起这段过往。
她后面有遇到更让她深爱的德鲁,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所以,我在写这篇文章时,觉得还是不用把这段对话延展了。
因为其实马洛自己都没有确定这份感情到底是不是les。
我觉得一个女人,如果家庭生活如此孤立无助的话,任何曾经美好的感情,都会让她怀念。
注意,Tully这个角色的每一句台词,其实都是马洛自己在说,Tully的出现,并不能真正让马洛过得更好,Tully是她极度劳累出现的幻象,也是病兆。
有些人极度劳累会发烧,有些人极度劳累得肝炎,有些人极度劳累会猝死,马洛就是精神高度紧张下的极度劳累,出现了幻觉。
所以,里面Tully说的很多话,其实是有点胡言乱语的,比如Tully让塞隆去睡觉,塞隆问:“你说什么?
”其实这个时候她已经是极度疲劳脑子混乱了,Tully就说了一个作家的名字Samuel Pepys,发音和英文的睡觉sleep很相似。
这段对话其实本身没有意义,它要体现的是马洛那一刻一直在硬撑着让自己醒着。
但脑子却因为极度缺乏失眠出现混沌的思维。
sleep sleep,别睡着,你去睡吧,我带宝宝……她多想有人帮她照顾一下宝宝,她想去睡觉啊,可她又没办法睡。
很多姬友一直以为这电影是百合片,感觉被“骗”,其实,这大概也是导演想让观众一开始进的“圈套",因为他需要剧情的反转。
让观众猜测不到结局真相,才能让反转来得更淋漓尽致。
塞隆和小麦的演技都很好,这故事也比较贴近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和中国的稍有区别,因为中国人生孩子,大多数情况有家里老人照顾。
还有姬友问我,这部电影中国为什么不会上映呢?
我的答案是:这种电影中国会上映?
这电影都被美国一些观众说成美国式反婚反育了,现在咱这里正愁不生二胎呢,再让这样的电影上院线?
多不和谐哈哈。
作者:深秋小屋Dongdong关注深秋小屋公众号 ladyscn后台回复 塔利 可获取影片熟肉资源。
这并不是我感兴趣的题材,不过对白台词写得盏鬼生动,相当接地气,将一个中年少妇告别昔日放任烂醉生活,转而步入家庭妇女阶段的心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精神分裂产生幻想的情节不难猜出,看多了此种类型片的观众自然心中有数,这套用在心理成长题材上的手法未必有耳目一新的效果,幸好两位女演员的演绎超水准发挥。
查理兹塞隆继多年前的《女魔头》后再次牺牲色相主动扮丑,厌世抑郁的母亲形象相当令人信服。
不得不提,剧本里展现出男性与女性在步入成熟中年生活的差异待遇,丈夫可以继续工作出差,回家继续打游戏,而妻子却要背负较为沉重的生活担子。
这种较为传统保守的东方家庭观念竟然也出现在欧美商业电影里,不知编剧是有意而为之,还是这种男性主导的思维早已深入骨髓而创作者不自知呢?
好难过啊几乎是哭完全场的 可能也跟今天一天都很糟糕有关我觉得我一直不想长大,一直也为自己现在的状态满足着,我猜以后不能这样了不是吗?
因为主观上不长大,不需要tough up,就永远无法为即将到来的未来做准备,就会一直害怕哪一天会绷不住。
有时我觉得精神病人比“正常人”要好,因为他们至少有自己的很奇怪的方式let out,而大多数时候你就自己一个人没有意识地憋着,直到不知所措的那一天,崩溃都不知道原因。
很喜欢tully刚刚出现的时候,给整个家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因为一切都他妈的真的好难啊。
Marlo跟儿子说This world is a loud toilet的时候好伤心啊,我也想要一直捂着耳朵尖叫,而那个老师的出现又让人觉得这种时刻是值得等待的。
Marlo跟Tully说Girls don't heal, they're just covered up with concealers,就会觉得wow,有人能看到你没有heal的那一面很棒很棒,有时候感觉过去了,忘记了你就以为过了这坎,但有人告诉你并不,但“并不“也是ok的,很棒。
而Marlo求Tully不要走的时候,就感觉好像是我在求所有我不希望改变而最终改变的事情、不希望离开而最终有离开的人和事一样,就是好难啊。
我才不要痛苦失望难过愤怒,只有年轻小孩子才会对未来期待这些,才会期待大起大落轰轰烈烈的人生,我才不要咧,我要幸福,开心,快乐,可是这些都好难啊看完夜里12点半,一抬头窗外的黄色月亮就不见了
看这部电影我学会了好多的知识,而且很多的知识都是可以受用一生的那种;导演通过我女神的嘴巴告诉了我很多的道理,而且每一个道理都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昨天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个人对着漆黑的电影屏幕沉思良久,就是在思考,不断地思考,思考这部电影到底在哪些地方感动了我,思考这部电影的闪光之处。
Part 01.我学会了一个解压的小运动,而且我觉得非常有用. 在电影的50分钟处,得了自闭症的儿子因为上厕所的时候马桶冲水的声音太大而大喊大叫,路过的老师立刻问孩子怎么了,刚刚被另一所学校劝退的妈妈带着孩子就要走,结果这位老师喊着这位妈妈,耐心地教导这位孩子,告诉了他一个解压的方法。
首先,把你的右腿蜷缩放置左腿膝关节处,接着展开你的双手,然后乱甩一起,这个方法真的是超级超级超级解压---Nice的那种,我自己已经偷偷地做了好几遍了,真的非常解压,感谢这位耐心地老师,就在刚刚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又一次做了一遍这个动作。
art 02.原来做母亲也会害怕,原来即使长大了,该害怕的事情还是会很害怕.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小男孩因为自闭症在学校呆着的时候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排挤,小男孩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妈妈带着小男孩换了一所新的学校,妈妈问小男孩说:“你感觉怎么样?
” 小男孩说:“我好害怕。
” 妈妈说:“I'm grown up,and even I find new things scary all the time.”就?
怎么说呢?
大人说其实长大了也会害怕很多的事情呢,如果是中国的妈妈就会说:宝宝你要勇敢一点啊,你现在是一个男子汉了,你不是小孩子了。
但是这位妈妈就是实话实话说,说自己也会害怕,其实我以前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我也是自己长大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我自己长大了之后也害怕这么多的事情呢。
Part 03.很棒的一个世界观就是---Try to take over the world. 女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面请来了一个夜间保姆,但是其实这个保姆就是女主本人;女人无法走出生完孩子之后的痛苦生活,于是女主臆想出来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女主喝着咖啡问这个年轻貌美的夜间保姆,“你每天白天都在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 然后这个女孩儿说:“Try to take over the world.” 就这句话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却是如此拥有力量的一句话啊,我听到之后真的觉得很感动很感动。
Part 04.我女神---查理兹.塞隆的绝美身形,爱死她了. 为了饰演产妇,查理兹.塞隆每天早晨喝两大杯奶昔,并且每天闹钟让自己半夜2点起床吃通心粉和奶酪,最终增重45斤左右,我天,总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地发着光,我女神就是这样的人物啊。
我第一次看我女神的电影是《苹果酒屋法则》,那一刻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除了布拉德皮特和汤姆克鲁斯)以外,没有人配得上我女神的,真的是那种绝世大美人的容颜啊。
但是女神真的用亲身实力告诉你,一个女人长胖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查理兹.塞隆演绎的这个角色其实挺悲惨的,但是同时又让我们年轻女孩子引以为戒,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其实很多情况是可以有所改善的,不要等到把自己逼到绝境的时候才知道反击,不要等到把自己放在一个无可救药的位置的时候才去感叹生活的为难。
我觉得这才是这部电影告诉我的最重要的东西吧,人啊,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积极向上才可以。
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总带着批判的态度。
从塞隆出场,两手各牵一个孩子,还顶着硕大到诡异的肚子,我就感到危险。
当看到其中一个孩子还是异于常人时,更是压力倍增。
然后弟弟送给塞隆一个夜间保姆的服务,她表示不能接受,我为她叹了口气。
再有,做丈夫的始终保持自己原有的节奏,睡前玩游戏,夜里从不起来帮忙,塞隆对此态度平静,我内心早已万马奔腾。
所以我还真没想到,Tully这个角色,竟是女主内心分裂后构想出来的人物。
看到这儿后,更为她感到悲凉了。
《塔利》这个故事情节,会让人想起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但是后者的焦点是放在了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对女性的桎梏上,在《塔利》这里,矛盾较为隐蔽。
从外在环境上看,塞隆身边是有很多包容和关怀的,即便是看起来责任分担的很不够的丈夫,在情绪上也是一直给予理解和支持的。
但是她依然会精神出问题,确实是因为压力太大了。
无疑,母职是艰辛的。
但我看到的是,塞隆本可以有的选择,在很多时候,她都可以试着去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可是她却都选择了自己一人扛。
当一家人去弟弟家赴宴时,她和丈夫的态度表明了他们其实是有着深深的自卑感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塞隆会选择强撑,因为她不允许自己表现出不行,不敢承认和接纳自己的现状。
尽管青春已逝是不可阻挡的,照顾三个孩子是一个人独自难以承担的,但是塞隆把这些理解为遗憾和无能,她希望自己是个三头六臂的完美母亲,她觉得自己应该能做到,所以,是这个希望和这个“应该”,最终把她压垮。
很多时候,能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需要自己内心先有相应的能量的。
据称塞隆为接拍这个角色,短期内增重40多斤,做演员可以做到把自己的身体当作画布一样的使用,敬业精神令人叹服。
但是影片的表现稍稍温吞,重点不够突出,一不小心会看成是对表面现象的麻木的陈述。
评分三星半。
个人认为:本质意义上,生育是一场生物物种中雄性对雌性的全方位剥削,是基因繁殖加注在雌性身体中的思想钢印,从怀孕到冒死生下另外一个基因的载体,到夜半喂奶换尿布到保持他or她持续存活,自身承担死亡风险,内脏移位,身材走形,可能遗留永久性疾病……到后面的养育,做不完的家务,……只是人类恰好会写字有思想给这种繁殖添加了许多美好的名义:母爱光辉,伟大牺牲,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每次听到这些语句,没由来的生理恶心想吐!
这些美好的名义中,雄性隐身,但享受了自身基因的延续,而他们,只需要在摄的那几秒钟内提供一颗珍贵的精子……似乎,目前的社会中,许多男性正在逐渐改变,慢慢承担起一些家务,而这样的男性一般会被成为“好爸爸”“好丈夫”,其实,他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足见,单就生育繁殖这件事情而言,雄性对雌性的剥削是恒远且持久!
片中的丈夫仿佛一个巨婴,逗小孩,玩游戏,好好睡觉……关键时刻都缺席,女主本人承担所有能看到的琐碎杂事,脏了的地毯,变形的T恤,另外两个小孩,夜间保姆其实是年轻时候的自己,平坦的小腹,自由笃定的精神,活力满满,“二十几岁的自己真的是仙女,会在自己四十几岁变成凌晨五点钟的垃圾车时来救自己”……最后的小翻转令人窒息又绝望,丈夫在病房中的惺惺作态百般解释,他打游戏缺席家务的时候可不是这么想的!
第一次看这类电影,好像也没有那么避孕…我可能天生韭菜命,还是不想错过这个体验。
所以!
我们可以学到:其一,不是所有工作都要自己扛,你可以说出来,可以把工作甩出去,就是不要超过自己的负荷,并且每个人能接受的“工作量”是不同的,不行就是不行。
从电影中来说,女主一直没跟她老公说自己有多么无助,从来没有表达出力不从心,虽然她看起来已经不那么好了,可说出来是否会好一些?
毕竟电影播到尾声老公算是整明白了。
其二,我们把做不了的工作甩出去后,还需要更加的“自私”。
不需要把家庭照顾的十全十美,孩子也好爱人也好,身边的所有人都好,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大家有手有脚不是缺你活不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有缺憾的、快乐的、普通的人。
尽情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松软的肚子上的纹路,接受奶孩子变得佝偻的胸背。
不如我们试图改变它们?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寻求帮助,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大哭一场,哪怕放下手中的事情,离家出走。
2022 02 22 20:02
勉强两分。剧本太差了,开场半小时是塞隆困顿的生活:没有存在感的女儿,精神病儿子,还有腹中的胎儿和衰老疏远的老公,人物之间没啥戏剧性事件,是以懒洋洋且散点的形式简单呈现了下家庭主妇的低气压日常;之后标题人物——保姆塔利登场,交代下保姆的夜间工作,撞破塞隆看毛片,之后就突然跳到保姆穿她年轻时制服跟夫妻俩上床——人物状态是不是跳跃的快了点?最后收尾部分用塞隆的车祸与幻觉,老公的交代揭晓塔利是塞隆幻想的角色,主题还是放在家庭主妇的病理性表现上了,本片主要是这个虚幻人物的设定,但你不能因为这点就放弃角色情感关系的构建,这让电影的主干完全垮掉了。感觉因为小雷特曼拍了《朱诺》,制片人就拉他过来完成这个剧本,电影拍的没精打采。塞隆则是又想秀演技,增肥啥的,她肯定把表演涨奶视为又一个演技挑战了
为什么要生好几胎啊 为什么最后要原谅丈夫啊
不是很喜欢结尾的处理,把整个故事下降了好几个维度,但是过程来说其实非常让人感同身受,即使作为一个男生,依然可以很真实地感受到片中女主角所遭遇的困境,而那种绝望和无奈组成了相当五味杂成的观影感受,不过作为一个导演,杰森确实越来越平庸了。
【YVR-5th】海报,1/3才出现Tully本体而且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性格变化冲突,若隐若现的mental小心翼翼,莫名其妙的3P,太过顺畅但两人的呼唤(tully抱娃妈妈和面)… 导致一半就猜到了故事的走向和结尾(美人鱼和水)… 当这层纱被观众了然于心后,故事力度就彻底泄掉了
多少女人生于家庭而又死于家庭.
总感觉这个故事最吸引人的点没有拍出来
二十年后的Juno,十年后的Young Adult。Diablo Cody的女人焦虑三部曲始终有点飘飘然,但确实能感到一种窒息的递进——不存在突如其来的解脱,所有深陷的都不可逆。
这是啥,Mary Poppins续集?疑似ASD后来啥都没了,Tully坐副驾驶满血复活,另外赌五毛钱Marlo穿不上那套制服。这剧情也是666。电影强行夸大20多岁和30多岁的人的区别,看着真恶心,我找个20岁的死肥宅来和快60的脸叔比如何?
3.5 一部由细节组成的电影,剧情可以说是没有,但也完全不可透,所以还是挺巧妙。看短评说是主妇版搏击会,哈哈。其实多孩妇女的身心健康问题,确实非常值得一说,里面的各种生活方方面面的折磨,看得人心痛,并不得不陷入对未来的绝望。但电影最后还是把格局收小了,解决方法也不太有说服力
看到豆瓣的高评分才去看的,有点失望。感觉完全没拍出来一个母亲真正的无助和艰难,反转也没什么力度。结尾是一直不管不问的丈夫经历车祸后怕失去妻子,突然就变得参与育儿担负责任了,整部片子就是拍给爸爸们看的吗?
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饰演了一个40岁的中年女性 大女儿8岁 儿子是个有些问题的儿童 然后小女儿又出生了 丈夫沉迷于电子游戏 她沉迷于电视上的成人节目 生活真是一团糟 然而这时一个名叫Tully的年轻女保姆出现了 她拯救了这个家庭的所有人……然后她俩是同一个人
查理兹·塞隆接这么一部片的目的是什么?想当妈?还是当妈没当够?
Jason still got it 结尾泄掉有点遗憾了,但前半段拍得确实好看,剪辑节奏都很出色,也见得Jason功力。感谢Jason为生活中辛苦的平凡女性拍这样一部电影出来表达她们的生活状态。Davis出场好惊艳哦>.< 塞隆金球是会提的吧。
劇本我原本就不認同但劇情最後的1/3還蠻細膩的 出發點好 也有很多具象的隱喻 但感覺劇情應該再處理的戲劇效果強一些
人物太单薄,故事太简陋,手法也不稀奇,在电影院简直坐不下去
3.5 本以为又是那种容易拍成无病呻吟型的人生感悟片,看到最后觉得格局虽小,但表达应该说还是属于挺巧妙、不落俗套的,与前文的疑惑不解之处互相呼应,“转折”因此比较有说服力;与其非要向那些生过两三个小孩的母亲去证实片中所描绘的情形是否夸大了,不如说每个人的“耐受”程度不一,片中所针对的其实更倾向于每一个人的从青春走向背负家庭责任之后,快被庸常繁琐击垮的、消耗殆尽的人生状态,谁不曾希望有个精灵般的女孩解决各种烦扰能睡个好觉,谁不曾幻想能摆尾畅游,而青春时布鲁克林的一醉方休的午夜终究是不能回来了;总是在打游戏的男主这个细节可真是真切透彻 @电博
还是得自己救自己
生孩子后,爸爸的生活变化不大,可能就是没有了或者少了性生活,但还可以用工作、出差、打游戏逃脱,有退路。但是妈妈却不同,凭空多出来的工作,哪一样也不能少,孩子总不能让他们消失吧。能够不产后抑郁的,需要得到外界多大的支持啊!
主妇俱乐部。运用豆油的标题,一部避孕效果的电影。
————— 📀 2018 👉 美国【5月【➊】】【2020 ▲ 217】【≈ 95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