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带来压力。
人们既不关心眼花缭乱的屏幕,也不在意公交上尖利重复的广告。
这让人愤怒,居民楼旁的空地、公园是公共空间,聚集无数疲惫人群的公交车更是。
这种愤怒,很快被惶惑取代,面馆里穿着制服的女人在刷视频,一对情侣分食一碗面,彼此互不凝视,男人手机里快声快语,不停播报,其他食客在嘈杂里,扒完面走人,提高小面馆翻台率。
高速路旁交替的车流,帮高楼的人们永远活在快的隐喻。
拍安静电影的人们稀缺,能够静心观看的观众更少。
忽然想起日剧《钱断情始》,女人手捧和果子,珍惜品位,路过一千次仍未下手的陶瓷盘,买下那一刻,倍感欣喜。
身边的所有物品都被下了膨胀剂的毒,以指数暴涨的物件伴随着边际效用递减的快乐,及焦虑。
还有剧未播完,就离去的三浦春马。
陷入还没好好哀悼,就草草结局的哀伤。
小典在日复一日的茶道里,品读热水与凉水的声音,金缕梅早春盛开,茶室里的横幅“掬水月在手”“日日是好日”“听雨”随节气和心境而变。
品位四季,沉浸其中,像王阳明龙场悟道,见雨听雨,悟到人生之兴衰变化,“日日是好日”不是如算命般,今日大吉,明日凶兆,而是无论顺境逆境,我们如磐石岿然不动,境遇如水流从身上缓缓流经。
小典对自身的责怪,对父亲的不舍,都在雨中消融,“谢谢你”笑着放下心中所执。
美智子是与她一同学习的表姐,她在共同学习四五载后,回老家相亲结婚,倏忽离去。
她的家庭主妇、警官同学都因有事,逐渐离开。
小典刚开始接触茶道时,还在读书,后来在出版社打零工,没考上正式职工,转为自由撰稿人,与未婚夫分手,搬出来独自居住,爸爸过世。
每十二年一个轮回,印有狗图案的杯子,她放在虎口仔细摩挲端详,十二年前是美智子在身旁嬉笑,十二年后是一群新的同学。
开始观看,茶道的繁文缛节,如同艺妓学徒的压迫,毫无解释的规矩,还以为配有一个严苛的老师,结果老师只是日日教,即使学员心有不满,还是耐心教学。
日日学的小典,生命和茶道交融,武田老师所言,“重复有什么不好”,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年份发生,同一个器物,同一套动作,结下绳子,记住事。
不同的生果子,不同的茶,走下和美智子不同的轨迹,她在昂首前进,而小典在慢慢回味。
观众拿起自己的杯子,手艺人的作品。
她在烤制时,想些什么,希冀什么,她的杯子,见证了制作者的心思,使用者的一日与永恒。
「日日是好日」这句话,你可曾听过?
依稀记得第一次亲眼「看到」,是在日本某寺庙中的卷绘之上,而这次由树希林和黑木华带来的这部同名电影《日日是好日》,就正正是从这句佛偈起步,让恬静心境,像茶汤一样慢慢晕开。
树木与黑木,两位不同世代的演技派,赫然成为了茶道的最佳代言人。
树木希林近年的作品都离不开死亡,无论是小偷家族中无名无份的「唉丫」奶奶,或是擅长搓红豆饼的痳疯病人,她饰演的角色离去,就好像秋去冬来一样自然又冷酷,为电影带来催泪位,亦为观众娓娓道来生命的重要一课。
今次树木希林饰演的茶道老师活到最後,但演员本人却与世长辞,纵是因缘亦难免可惜,於是乎作品亦成了这位国宝演员的遗作。
人人看高一线,故事承载的哲理高深莫测,静待有心人发掘个中禅味。
《日日是好日》讲述刚上大学的黑木华与表妹在无所事事的假期中接触到茶道,起初本来只想当成兴趣班充实生活,却在无形中体验到茶道的旨趣,与茶道老师的树木希林共赏茶碗中的百味。
「这部电影令人看得很舒服。
」刚步出黑房,朋友如此总结。
电影是缓慢的,但几乎不会让人感到无聊。
故事从标准的茶道教学展开,步骤接步骤,茶道有多慢,电影的进程就有多慢。
曾看过很多令人费解的慢戏,感觉只是为慢而慢,如果是在家观影的话,就会急不及待按快进,但这部却没有那份闷气,观影时就像亲历茶道学堂现场,下意识屏息静气,拍得慢也有了充份的理由。
两个年轻女孩第一次接触国粹,十做九错在所难免,举手投足,甚至连呼吸都要归零重学,茶道几近「不讲理」的繁复细节引来观众暗自偷笑,远观已够折腾,落场?
认真咪搞。
问到茶道是否只追求形式主义,老师(英文字幕细心地保留Sensei,没有译为teacher实在加分)一句作结。
「茶道重心形,要习惯而非学习。
」引申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理性与感性。
大概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动物,又或人类就是贵在有思考而登上万物之灵,主角黑木华和一同拜师的表妹在茶道文化的大门外,率先被形形色色的手势丶步法丶角度等传统规条拦下。
「为何如此执着?
」门户之见,不耻下问无死。
而且我们都期望,老师之所以称得上老师,就是能够在该专门领域上事事解惑。
「嘛,也没有特别原因,很多事情都没有原因。
」老师不置可否,她更不解的是,为何年轻人总是大脑行先,忘记用身体感受,凡事都要理清效益丶逻辑,看不出意义,就视为不必要,不必就不做。
但大家未必了解到的是,喝茶只是过程中的一环。
电影出现了不少金句,部份由老师口中带出,部份则为黑木华的茶道得着。
「取物之道,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世界上的事有两种,一种是立即能理解,一种是未能立即理解。
小时候家人带我去看一部黑白电影,结果闷得发疯;近期再把电影拿出来看,没想到哭得乱七八糟。
」这些台词,也许会令观众觉得这部电影自比名作,高举曲高和寡,拒大众於千里之外。
但我认为这故事实则简单,说看不看得懂没有意思,反正也不是悬疑剧,无需要拆解的隐藏剧情。
简单来说,电影就是以二十四节气来剖析一众茶道从者的生活片段,若深入挖掘,当然可以找出更多生命智慧,但纵然找不出来,简单地看成茶道习成的小品故事,这样的阅读也没有损失可言。
见山是山,不是山,无妨。
时候到了,缘分具足,自然就会看到花叶中的妙趣。
我尤其喜欢电影中对卷绘的抽写。
起初主角看到字幅,念不出亦看不明,只知是在说好日子常在。
後来老师说看卷绘要当成画看,不去用脑想,见字如瀑布奔流,亦如沧海一栗,意境尤胜现实。
大脑主宰太久,闭上思路,释放感官,原来冷水和热水的声音如此不同,秋雨和梅雨,也可当成点茶的配乐。
所谓「钱买不到快乐」,其实说的是这种人为安排不来的人生乐事。
很多时你只能静待,时机莅临,人自能从岁月中萃取年华里的果实。
主角初拜师时是狗年,老师着她拿了一个印有犬图画的茶碗。
老师说,狗年才用这碗,亦即是每12年才用一次,不多也不少。
後来某个新年,众人着上和服秀丽登场,主角拿起茶碗一看,又是画上犬图案的碗,廿四载就在那一瞬间闪过,五味纷陈。
景色会骗人,四季如常,其实那年的春秋都只会出现那麽一次。
老去的家人,渐行渐远的亲友,新加入的家庭成员。
人只记得量度脸上的皱纹,老师却说茶道即专注眼前的一切,忘掉思考丶忘掉杂务,让身体自然流动,与四周的人和事作一期一会的交集丶共情丶互相指教,活到九十九仍然谦逊求学,求好茶长喝长有,祈求眼睛张开,日日仍是好日。
不急去完成的茶汤,又如同不急着去理解的这部电影一样,回甘 is yet to come。
文:一树原文刊于青叶文学部
星期一 天气阴每天似乎有很多要表达的。
可能是很久没有写东西,脑袋里杂七杂八的内容,正需要我现在去好好梳理一下。
今天本来应该6点就起来的,想着今天不用出远门办公,也就没有那么急迫的起来准备收拾。
意志力就如此被思想打败。
睡到了7点45左右。
起来后,刷牙,洗脸。
看看我的鱼是否还活动如初。
然后,投食。
自己做一碗热汤面。
就着没看完的《日日是好日》,然后算是开启了一天。
《日日是好日》是由黑木华,树木希林演绎的关于茶道与人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几天,一直没有看完。
每天早上看一点,就会有很多哲思奔涌出来,好想立刻就拿起纸笔或者笔记本开始写作起来,眼看着上班打卡时间要到了。
9:45要赶紧找到合适的地方去办公,因为有一个汇报工作的视频会议。
不能在家,因为我爸肯定要打搅我,即使他不会,他的耳朵也不很灵光了,当我开会期间如果他突然找我,那我根本无法小声的去应付他。
昨晚忙着写公众号,晚上10点多还在审核,终于在23点之前完成。
定下的目标,22:00-6:00是我的睡眠时间,现在看来根本办不到嘛!
感觉即使准时在22:00躺下了,仍然觉得,好不容易可以如此舒适的去娱乐一下,为什么不呢?
于是,再次拿起手机。
尤其是我最近几个月喜欢看哔哩哔哩,天天给我推送关于经济,金融,羽生结弦,电影解说等信息。
早上的会议开到了11:30.忙碌了会议后续问题的反馈后,接着就开始梳理工作。
因为肚子饿的关系,就先暂时回家了。
最近发现一个很方便也很美味的食物——冻豆腐。
就是买回来的新鲜豆腐,切成几块,分别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之后就变成冻豆腐。
每次煮汤或者炒菜的时候,切一部分,不仅很下饭,很容易入味,还很营养。
吃饭间隙,终于又可以看一会《日日是好日》了。
黑木华扮演的典子,在10岁的时候,父亲带她去看了一部电影《大路》是费里尼的电影。
本想先花时间看完这部电影,再来看《日日是好日》,但是注意力又想偷懒了。
《日日是好日》看得稀稀拉拉的,大提琴的背景音乐下,让我想起《入殓师》的大提琴的伴奏。
在日式的建筑风格下,房子与景色的融合,让我无限向往。
我真的很想去体验住在日式的房间里,推拉门打开就是屋前的走廊,外面就是院子,有植被,花草。
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的心境怎么不会恬静淡然。
常常跟母亲聊天,我跟她说起,对于中国的家(房子)。
我觉得就像是一个个小笼子。
自己还很乐意为房子外面包一圈栏杆,远远望去那高耸的建筑,就是一个个叠起来的笼子啊。
我知道人口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我很喜欢父亲在近郊买的房子,至少能在客厅望见不远处的小树林,站在窗户边可以望见一片菜地,早上起来,可以听到鸟叫鸡鸣。
汽车的杂音,其他类型的杂音在这里鲜少听到。
窗台上,是我种植的多肉,从一盆慢慢繁殖生长,已经快摆满整个窗台了。
每日都会去看看植物的生长,看看又有什么新变化。
慢慢的,越来越喜欢于植物和动物相处,似乎慢慢的能“听”到它们的语言。
《日日是好日》也是如此,通过典子茶道的学习,慢慢学会去聆听茶杯,茶具,水,建水,茶瓢之间的关系。
我是要将买的的东西,用到完全不剩,然后留下它们的空瓶然后再将它丢弃或者收集起来作为废品的回收,这样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没有浪费那物品的价值,那选择物品的时候,就需要自己要有一定的筛选能力了,否则,有些物品本身缺陷很严重,你不得不不去使用它,只能早些弃它,这也是近几年常有之事。
慢慢的开始选择筛选,只要喜欢的东西,力所能及之下,在自认为可以完全利用物品的价值,我才会去拥有它,否则,我宁愿不要。
电影依然没有看完,因为我觉得自己应该先看完《大路》,再回头好好认真的一次性看完这部电影。
生活在看似平凡普通的每一日之下,都暗藏着“波涛”,我们总有很多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等着我们去完成去实现。
殊不知,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法代替的。
在忙碌中,我们要细心观察那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期一会”,就是一次平生只见一次面的聚会。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不同的相聚与离别组成。
能够相遇就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也许昨天还精神抖擞的那个人,今天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们总认为后会有期,说不定的哪一次的离别就是永恒。
电影还没看完,但是我知道,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
所以,静下心来,好好去欣赏。
人生的道理就在于身边的方寸之间。
偶尔虚度一下时光,嗮太阳,看蚂蚁搬家,看河水流动,看云卷云舒,听一场春雨……你会怀念这样的时光的。
导演的另一部电影《濑户内海》,就是两个学生课下在马路边上发呆闲聊打发时间。
可是我内心一直念念不忘这部电影,我也很希望人生中有那么些日子,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是嗮太阳,看河水,看云,听雨,看风筝…..
一開始以為是茶道教學片,關於怎樣做到「舉重若輕,舉輕若重」的藝術。
茶道有太多繁瑣的細節和規則,不能用腦子去記每一步,只能一次一次地操作,用身體記憶,才能關注到眼前的事物。
茶道的「儀式感」這種行雲流水的刻意大概就是這種矛盾吧:在外人看是彆扭的動作,實際上是操作者多次訓練無意識自動化的結果。
由此茶道不可能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完全投入其中,大概就只能成為一個旁觀者。
看到中段才發現這是一個主角沒有主角光環的故事啊:主角以自由撰稿人為職業,到了三十歲談的男友在結婚前兩個月才發現對方出軌,傷心得在空無一人的車站哇哇痛哭;學了十年的茶藝還是不能得心應手,動作被老師批評為「粗疏」,被剛入門的高中生妹妹完爆。
老師溫柔地表示,你可以隨時停課不用再學了,偶爾過來喝杯茶也挺好的呀。
但女主還是繼續學了下來,不能說是「堅持」吧,只能說是沒有放棄繼續了下去,最終在學習的第二十四年,老師說可以出山收學生了。
平庸的人生遭遇了這麼多平庸的艱難險阻,但依然是艱難險阻吶。
「立春明明是最冷的一天,但大家還是說春天來臨了,以此鼓勵著咬緊牙關熬過冬天的自己。
」
"日日是好日"据说这句话出自我国宋朝禅宗大师云门之口。
人生的很多无奈及不如意,不知如何面对之时,霓虹的电影又一次教人参透这句禅宗之语。
影片由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茶道修行日记《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改编而成。
大森立嗣依旧发挥细腻温柔的水准,一分一秒地带你数着时间看电影。
雨天听雨;雪天观雪;夏天体会酷暑;冬天感知寒冷。
天热石盆里的水会多放一些;文字要在脑中如画欣赏。
梅雨的雨声、热水凉水的声音,还有老师茶室里的一副副卷轴。
学了24年,典子出师了,除了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更知每天皆是好日子,每年能这样做着同样的事,是多么幸福。
宋代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生命有花开也有叶落,人生充满迟暮与悲苦、受阻与破灭、不甘与难圆,体验百味,平常心以待,才能破解禅机。
这是快乐的最高境界。
凡人做得到吗😩?
4.8~5就像茶道对于典子一样,看这部的感觉很像有一条小溪流在我心底流过,自然舒缓。
很舒服的这部应该不太是治愈片了,更像是教导片。
典子,一个笨拙平凡找不到人生方向和社会位置的毕业生,在学习茶道的过程中悟到了人生的奥义。
表姐的不断前进,未婚夫的背叛,父亲的去世…每一件事都在让她感受自我获得成长。
影片的格调我太喜欢了,很多日系的布局与场景既恬淡优雅又平和宁静,恰到好处的配乐像是慢慢流淌的时光,诉说着岁月的静好。
什么是都做不好又怎样,找不到方向的人总会有站到自己位置的一天,而当这一天真正到来之后,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在你面前。
不要灰心啊,不要迷茫啊,因为,这就是人生啊。
日日是好日的意思是,每一天都是独特的一天,是一旦经历便不可追的一天。
要用心感受四季轮回,倾听自然之声,陪伴所爱之人,感受生活之美好。
因为,日日是好日,日日不可追。
边看边记: 女主也是二十一岁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工作的处境 这个奶奶!
又是是枝裕和导演的老搭档了谁懂 刚看完澄沙之味就是她 哇牌匾上的日日是好日是中文欸!
bgm一响一下子就有这个味道了 如果你不把它折叠好,就不能一正确的方式展开,请谨记。
———我好喜欢这句话,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意思。
说的直白点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对生活多点爱,便会多得到点甜。
水仙馒头好可爱!!
喝到最后要出声这在日本文化中很难的呀!
这俩女生一个像刘亦菲一个像杨颖哈哈哈一瞬间神似。
每周都是新衣服太好啦!
突然黑了我还以为我的屏幕暗了 第二周不是第二周而是在那之后的一周。
想想看这句之后在日本的电影里用这种缓慢出现的字幕才有感觉。
看他们学茶道不禁再一次感叹日本工匠精神。
女主在海边拿树棍跳舞好卡哇伊 我就知道!
会再提到开头说的电影《大路》!
电影素养🈶 一堆人上课哈哈哈 看这群老太太这么开心莫名很感动 double一堆人去上课吗?!!
看到一次又一次四季轮回大家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莫名的感动。
那正如曾经的你们🥹 看图想到瀑布那里太好了拍的 典子晚上跑去做茶 好感动 这就是茶给她带来的 她感受到的 魅力 突然间我就30岁了,听到女主说这一句我也莫名的有些伤感与忐忑 和女主共情了,不要自卑呀宝宝你也很棒很棒 其次有事情拒绝爸爸后我真的很担心要出事呀我就知道 爸爸病倒了 不要不要去世啊😭从雨中对父亲深表感谢的想象抽离出来所见的是听雨的挂字,幻想是比现实更残忍和深刻的一端十二年后原来是2018年,刚想起来了开头的1993,这部电影是2018年上映的,这么看来可以是回忆自己的从前。
电影浓缩的是谁的一生?
又是在诉说谁的故事?
女主真的是越看越好看的类型,鼻子长得我好喜欢!
女主和表姐都非常美丽呀!
(ps:虽然整片没什么情节起伏可谈叙事平淡但丝毫不觉得无趣,看得很舒畅我很喜欢。
如果一定要说一点不尽人意的话,我要说父亲去世的设定缺少新意啦,角色的成长一定需要一个至亲之人的去世嘛,但我有什么好说的呢还不是赚足了我眼泪呜呜我是真的哭,泪点低感性其实是因为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才会与影视情节共情。
)
电影海报 《日日是好日》由日本著名演员树木希林和新生代演技派演员黑木华主演。
影片上映于2018年(狗年)10月13日,在此片首映之前的一个月,2018年9月15日,树木希林女士因病遗憾离世,这部影片因此成为了树木希林真正意义上的遗作。
电影以24节气串联起女主角24年学茶道的人生。
在这24年里,我们在一次次的自然气候变换中看着女主角经历大学毕业、就业、恋爱、婚姻等等各个人生成长阶段,最终从茶道中领悟到人生况味,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茶道师。
和很多日本生活流的电影一样,这部电影表面上没有太激烈的情节冲突和矛盾设置,女主的人生经历都藏在一次次的茶道学习中。
人物的情感变化都可以从每次的茶道学习中体现出来。
但这其实对导演和演员的要求都很高,演职人员需要在每次茶道拍摄时采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表演方式才可以。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样慢节奏的电影才会让人看起来兴趣盎然,余味悠长。
影片里就像流淌的溪水一样,浸润着观众的心,在宁静平和中使人产生很多共鸣。
影片开始,女主和表姐刚开始学茶时,两人都不太理解茶道那复杂而严苛的程序和形式。
两人到镰仓的海边谈心,那次影片中出现了镰仓的江之岛电车,虽然不是《灌篮高手》中的那个路口,但是却拍出了列车在海边蜿蜒行驶的场景。
女主在海边模仿费里尼的《大路》中经典的舞蹈场景,并说出她对茶道的理解:“小时候我完全看不懂这部电影,但当我现在重看它时,觉得如果没有被那部电影感动,你的人生就毫无意义。
茶道或许也是这样”。
就像树木希林在电影中饰演的武田老师所说的那样:不要用脑记忆茶道,要通过练习让手来记忆,让手自然来完成每一次茶道。
现在你们先不知道这些(仪式)的意思也可以。
茶首先就是从“形”开始,然后将这些“形”放入心里。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道理适用于很多事情。
很多时候都是学的时候不懂什么意思或为什么这么做,等以后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丰富或知识的增长,技艺的熟练,就会慢慢懂了。
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充满挫折的,人生也没有那么容易。
女主在学习了10年的时候,就算身体已经完全可以记忆茶道程序,做茶的动作仍被老师称为“僵硬”。
就像女主当时的人生,30+的年纪,不但就业失败还被男友欺骗。
下课后,遭受打击的女主看着车站不断驶去的电车,终于崩溃大哭。
可是真正的热爱或许就是这样吧,“茶道虐我千百遍,我待茶道如初恋”。
女主大病一场后,又回到了茶道教室。
这个时候,武田老师用茶道告诉女主,坚持下去专注用心练习,就会出现转机,如同生命静待花开。
电影用了非常美丽的画面展现24节气的变换。
24年间,春去冬来,寒来暑往,在这日月交替,光阴流转中女主角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
跟随节气和女主生活变化的是茶道教室中的书法条幅。
春之花,夏之风,甚至女主要考试,武田老师都会挂上不同的条幅,而且在教授茶道技艺的时候,也会启发学生们去如何欣赏汉字之美。
武田老师认为欣赏书法的时候不能只看字的含义,还要把作品当做图画来看,从图形中领悟书法的意义,感受自然的美和力量。
电影中最让我流泪的一场戏就出现在感受自然中。
夏至的那天,窗外下着大雨,正在给大家上课的武田老师突然停止了讲课,让大家一起静静听雨声。
她告诉学生们,夏天的雨声和秋天的雨声是不同的。
女主也闭上了眼睛去听雨声,这时候雨声越来越大(电影音效也达到最大),在这大到令人害怕的雨声中,女主仿佛看到自己刚刚去世的父亲站在海边,面向自己微笑,自己站在雨中一边哭一边向父亲喊着谢谢,最后终于挥手向父亲道别。
那一刻女主因错过父亲最后一面的自责才得以释然。
女主那时开始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必须经历失去,就像经历得到一样。
花开必有花落,得到也必有失去,就像24节气一样,自然季节转换是必然发生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期望在那一刻尽力不留遗憾,然后再以平静的、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对待充满偶然和必然的将来。
日本的茶道是一种修行,讲究“一期一会”,这和日本民族欣赏“物哀之美”的内核是一致的。
事物的美好在于只有一次,因此要珍惜每一次。
通过当下的一心一意,走向忘我,从而寻找到真正的心灵宁静。
(日本的电影里很多都提到过“一期一会”,比如电影《濑户内海》,这个理念几乎适用友情、爱情等任何生活态度。
)这也在影片里通过树木希林所扮演的茶道老师之口说了出来:每次做茶尽管动作程序都一样,但因每次的心情和环境都不同,那就是不一样的,做出的茶也就是不同的了。
白云苍狗,人生倏忽。
女主跟随武田老师学茶道的第一个新年是狗年(1994年),那时女主刚刚大学毕业,一切都是新鲜好奇。
新年茶道仪式上,武田老师拿出一只绘有生肖狗的茶碗,告诉女主,这种新年用的生肖茶碗,12年才用一次。
在跟随武田老师学习的第二个狗年新年,女主步入了30+岁,正在经历一系列的情感问题,人生痛苦而迷茫。
影片结尾,又12年过去了,2018年新年,武田老师第3次拿出了狗年的生肖茶碗。
此时女主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已是优雅成熟的女性,经过24年的茶道学习,也终于被老师认可,允许教授学生了。
此时,女主也终于明白了武田老师的感叹“我能够几十年来每天都做着同一件事情,真的很幸福”,也终于用自己24年的人生经历理解了“日日是好日”这句话。
日日是好日,茶道如是,舞蹈亦如是。
(原文转载及学习弗拉门戈舞蹈指路:Nueve生活馆)关于电影《大路》的文章见博主《一个人的站台》,关于《濑户内海》的文章见《濑户内海》——你和他们的青春就差一个河边台阶
影片《日日是好日》是日本国宝级演员树木希林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这部作品后,她就离开了人世。
但我们在抱有遗憾的同时,又因为她的这部作品而感到平静。
原因在于,《日日是好日》这部影片用慢镜头描述了主人公典子与茶道相知相伴的一生,在展现日本茶道之美的同时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美学,让我们能以一颗茶道之心坦然面对生命的消逝。
下面我将从日本茶道的器物、礼仪和禅语三个方面,为你分析日本茶道的美学力量。
一期一会,每一件器物都有各自的重量影片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完整还原了茶道中点茶、沏茶的场景,并使用了古色古香的传统茶具。
这个绘有狗图案的茶碗,用来盛茶,12年才能使用一次。
因为这只狗代表着生肖,狗年才能拿出来使用。
可是时过境迁,12年能改变多少人多少事。
典子第一次见到这个茶碗的时候,是和表姐美智子一起讨论,这个茶碗上的图案是什么?
而第二次表姐婚后放弃了茶道,只有她一个人捧着这只茶碗怀念她们曾经度过的时光。
而第三次则是一个崭新的轮回,又有新人在问,茶碗上的图案是什么?
一切似乎回到了原点,却又不是原来的样子。
茶道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明明是一模一样的茶具,一模一样的抹茶,可味道就是不一样。
盛放和果子的器物虽大体相同,可一同和果子搭配就别有一番滋味。
和果子作为茶道中的代表点心,是茶道中一期一会精神的独特体现。
今天坐在一起,品尝这器物中所盛和果子的人,不是12年后才见不到了,而是明年甚至是明天就见不到了。
影片中多次提到初釜,即新年的第一次茶会时的情景,可没有一次和果子是相同的。
日本的和果子随着二十四节气、节日风俗的变化而变化,并寄托着美好的寓意。
女儿节有长得像个桃子的“千寿”,希望女儿能健康成长,而影片中的“下萌”,表现出寒冬过后小草吐出新绿的场景,希望一切不幸都能过去。
同一件器物,盛放的和果子不同,代表的寓意也不同。
影片中,可以算得上没有改变的或许是这只乐茶碗。
可这只茶碗却是乐家第9代传人乐了入烧制的赤乐茶碗,是绝无仅有之作,没人能烧出第二个同样的作品。
换句话说,对烧制茶碗的乐了入来说,在烧制过程中,他也只有一次机会能遇见这只茶碗。
不同的炉内环境会烧出不同的陶制品,烧制乐茶碗时,由于使用的火窑无法统一炉温和烧制时间,所以即便是同一火窑烧出来的茶碗,也有所差异。
茶道里的每件器物,都承载着它独特的回忆,有着独特的重量。
我们遇见的每一件器物,喝过的每一杯茶,都包含着生命中仅有一次的珍贵回忆。
茶道里的那些繁文缛节,是茶道的灵魂如果没有礼仪,茶道只是一项喝茶的活动,而不能冠以“道”的名字,成为一种艺术。
茶道的礼仪有多繁琐多难记呢?
一开始,典子学习的时候经常被老师叫停,说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
榻榻米一叠要走六步,第七步要跨过榻榻米的缝隙,光是走路的礼仪就让典子举步维艰。
而沏茶时,甚至有人因为紧张将水洒在了自己的身上。
作为一个沏茶人,连一块小小的手帕(帛纱,用来擦拭茶具、接茶碗的帕子)都要折得整整齐齐,泡茶的水要取最下层的水,茶要沏成半月形。
这些礼仪其实都出于对茶的敬重,而只有心怀赤忱,眼里只有茶的人才能感受到沏茶时的寂静,感受当下的心境,沏出一杯独特的茶。
作为品茶人,首先要强忍着正坐的痛苦,端坐在榻榻米上不出声,感受茶人沏茶那一刻的寂静。
更要在喝完最后一口茶时发出声音表示:我喝完了,谢谢你的招待。
除了这些,茶道还讲究一个“清”字,即没有污垢,洗涤灵魂。
茶室门口有一个地方叫蹲踞,进入茶室前,大家需要用水洗净自己的双手,洗去所有的污秽,以一颗最纯净的心来细品茶道的境界。
而影片中,所有进入茶室的人,穿的都是白袜子,也是因为白色象征着洁白无瑕,没有污垢。
茶道讲究“和敬清寂”,“和”是整个气氛的和谐温馨,“敬”是沏茶人和品茶人之间的敬重,“清”是洗去外界污垢后的纯净灵魂,“寂”是忘却一切烦恼,感受当下的心境。
而这些,正是通过这些繁琐的茶道礼仪展现在我们面前。
日日是好日,每一天都是修行的旅程茶道自古以来就和禅宗有着密切的联系,剧名“日日是好日”就出自禅师云门文偃,是最能表现禅境的一句话。
主人公典子对于这句话的领悟也是逐年加深。
一开始的时候她和表姐讨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得出的结论只是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当时的典子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挫折,父母健在,表姐也陪在自己身边,正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候。
可是后来情况直转而下,她考试失利,找工作失败,就连茶道也没学好。
考前典子来到茶室,看到壁龛上的达摩画像,祈求考试必胜。
老师递给她一杯茶,告诉她:世事本就无常,生活也总有波澜起伏,很多事不必耿耿于怀。
她也终于明白自己之前对“日日是好日”这句话的理解,是多么地肤浅。
当时的她只是纯粹地以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今天是不是好日子,比如说今天的天气是好还是坏?
自己有没有赚到钱,是不是有好事发生?
但却没有考虑到这背后的得与失。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福与祸总是相生相伴的,在这样变化多端的人生中,我们要时刻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心境,坦然地面对得与失。
于是在考试失利后,她重整心情,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
可好景不长,她的未婚夫劈腿,她好不容易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没多久她的父亲又去世了,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的她,再也无法坦然面对这生命中最沉重的失去。
而老师告诉她,总有花朵在最严寒的冬季绽放,也总有些日子需要我们迎难而上,鼓起勇气去面对。
或许那个时刻,典子也想到了最早学到的那句话“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
”轻的东西重重放,是不能忽略微不足道的细节,重的东西轻轻放,是不能让悲痛摧毁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从此一蹶不振。
接受人生当中的每一个起起落落,并不是日日是好日的终点,而是一个中间的一个过渡状态。
只有当我们接受所有的痛苦并能逆风而行的时候,每一个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日日是好日”这句话用主人公典子一生的波折,串联起茶道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表面上感觉每天都是好日子,就如同第一眼觉得器具很美,礼仪很美,茶道很美,很是庄重典雅。
第二重是在人生的变化无常之中,找到一颗平常心。
就好像遇到挫折时捧上一杯茶,扫去尘世的污垢,心情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
第三重是在坦然面对人生波折的同时,依然具备迎难而上的正能量。
这时候,喝不喝茶已经无所谓了,因为我们的心里已经有了茶道的智慧。
典子最终大彻大悟了,那么我们呢?
人生的道路向来就不平坦,每一天都是我们修行的旅程。
一杯茶 一段歲月 一路人生 珍惜眼前的沒每一片落葉 每一滴雨水 每一陣微風 每一朵雪花 和每一個人吧 因為人生無常 今天的相聚 不知下次再見會哪裡 會在何年而這一期一會 不僅僅是我們和外物之間的際遇 更是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的重逢 生命只在這呼吸之間 只在這一句偈中 只在每個變換的節氣下隨之變化的那幅字里 無論是親人的離世 好友的淡去 戀人的背叛 人生的起伏悲歡 在這杯茶氤氳的香氣中 都化作了生命的背景 宛如夢幻泡影的莫測 更凸顯出眼前這杯茶的真實 精心展開茶巾的動 一滴清水入瓮的靜 一口茶點的香 一抿茶湯的醇 無不寥寥分明 念念在茲 還記得那生肖的茶碗嗎 當我們定下心來 仔細端詳手中的這個陶器 上面的圖案 在無聲地提醒我們 喝下這杯茶吧 用心記住它 因為下次再體會這人 茶 杯的因緣際會 又要再過十二年了 人生的三萬天 在這被簡化 被抽離出來的小小圖騰中 被還原成一段一段的記憶 而在這記憶中 封存哪些畫面和感悟 不取決於對從前的思量 也不取決於對未來的憧憬 完全由此刻 我們在茶中喝到了什麼心情來決定 衹要此刻 我們還有一顆靈明的真心在 還有一杯清寂的茶在 在這心與茶形成的時空裡 我們的生命就在 它就在此刻 就在此地 原來它是如此簡單而清晰日日是好日
推荐给所有觉得自己现在已经静不下心看文艺片的人。
人人都想成为美智子被《日日是好日》感动得一塌糊涂,哭肿双眼,我才知道我一直喜欢日本电影的原因,日本电影里有普通人,黑木华饰演的女一号典子是一个长相普通,性格普通的女大学生,女二号典子的表姐美智子就是用来衬托典子的“普通”,典子留着黑长直的发型,脸上化着淡妆,同样是长发的美智子把头发弄成棕色的细卷,睫毛用睫毛液刷得卷翘,大眼睛搭配齐刘海仿佛陶瓷洋娃娃。
在典子家留宿不会感到局促,随手拿起放在桌面的点心就往嘴里送,明明是典子家,美智子的一举一动看着却悠然自得。
在典子一口拒绝母亲的建议尝试去上茶道课的时候,乐于尝试的美智子立马接话说我想学,爽朗地拉着显然意识到自己太自闭的典子,希望她能和自己一起去学。
在第一节茶道课上武田老师先教了清洁用手帕的“一百种”折法,很符合日本人做事情讲究物归原处且不留下自己使用痕迹的生活习惯,曾经听过一个寺庙午饭时有一个规矩,在饭后的碗中倒水以作清洁,最后食客把水喝下,让碗回归最初的状态,将进餐仪式化以起到警示珍惜粮食不要剩饭。
课后武田老师给典子和美智子沏茶,武田老师让典子和美智子边吃和果子边等茶,茶道的规矩是先吃点心后喝茶(空腹喝茶很容易晕茶,茶道的规矩可不是没有道理),茶要喝得一滴不剩而且喝完的时候要发出“结束的声音”,这样沏茶的人也就知道你喝完了,典子听着茶道的规矩只觉云里雾里,美智子却坦诚地说,茶道好奇怪啊。
继续着茶道课的典子和美智子开始实操沏茶,每一个步骤都有武田老师严苛的指点,性格活泼的美智子自然感到烦躁,武田老师却毫不在意,安慰他们先把形做好了,重复之间即可出现心流的状态,美智子反问,只有形式岂不是形式主义?
如此讲究形式到底又有何意义?
武田老师回答到,就是因为什么都要想清楚,所以你才会这样问吧?
说完自顾自地笑了起来。
同样是对茶道宛如初生儿的典子感叹着武田老师的境界以及自己是否拥有坚持下去的强大内心。
面对陌生的事物,美智子怀疑学习的必要性,典子怀疑自己学习的能力。
看典子忘记步骤而频频被武田老师提醒,美智子坐在一旁默默背诵着步骤,武田老师提醒道,不要背下来,要用身体去记住,重要的是练习次数,练多了手自然就会记住了。
话虽如此,美智子并没有充足的时间给身体产生肌肉记忆,她决定趁暑假出国旅行,失去茶道搭子的典子面对严格的武田老师也产生了退意,和有着自己想法的美智子相比,典子到底又能为自己决定些什么呢?
在这么一番思想斗争后,典子终究决定一个人继续茶道课程,并收获了一次肌肉记忆带来的喜悦。
夏去秋至,刚熟悉夏天的点茶,练习却变成了冬天的点茶,本以为通过一个夏天的练习自己能展示出让美智子望尘莫及的老手姿态,却又和缺课了一整个夏天的美智子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当喜欢写作的典子还在犹豫毕业何去何从的时候,明明更加没有明确志向的美智子却决定去企业打工,深知自己大器晚成的典子此时想起来小时候父母带自己去看的电影《大路》,当时因为看不懂一直埋怨不如去看迪士尼电影,如今回想起当中的情节才明白真的是一部好电影,如果错过了一定会遗憾吧?
美“智”子再次上线,反问到,然后呢?
被问懵了的典子一脸尴尬,美智子接着说,或许茶道也和这部电影一样,典子你很喜欢茶道吧?
典子一边感慨美智子比自己看得更透彻,一边止口否认,才没有呢。
电影里的时间走过一年,典子和美智子跟随武田老师参加迎春茶会(应该是?
),茶会的茶舍里也挂着“日日是好日”的书法,美智子问典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典子说,“应该是每天都是好日子的意思吧?
”,美智子尴尬地说,“这点我也知道啦,但是,就是仅此而已吗?
”,典子疑惑地说,“什么意思?
”,美智子意识到典子并不是那种会多想的人,于是结束对话说,“也是啊”。
学习茶道一年,典子和美智子离开校园步入职场,不想毫无准备步入黑夜的典子选择了在出版社打零工,大典子一年的美智子如愿成为了企业职员,茶舍迎来了新的学员,看来新学员错漏百出的实操,典子和美智子都窃喜自己当年还是新手的时候也还行。
放下了心头作为新人的紧张感,坐在茶舍的典子听到了窗外的梅雨,听到了庭院滴水声带走身上的暑气,听出了不同温度的水,滴下时声音的细微差距,品出了“湃”字那一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在脑海浮现出倾泻而下的画面。
大学毕业三年,茶舍的学员随着生活的变动放弃了茶道的学习,典子与美智子走到了分别的十字路口,美智子觉得企业的工作已经干到头了,自己根本没有想做的事情,决定辞职回老家相亲,眼看美智子毕业三年已经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是做一名家庭主妇,人生进程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自己也不能再原地踏步写报道赚小钱,典子便也决定参加出版社的考试。
为了准备考试,典子向武田老师请假,武田老师独自观赏着茶舍里悬挂的达摩画像,达摩祖师预示着必胜,但人生就是起起落落变化无常的,潜台词就是必胜并不存在。
在书桌前对着复习资料烦躁不安的典子终究还是跑去了茶室,考试也没有通过。
幸好时代新词自由撰稿人给了典子一个社会身份,她也不那么焦虑了。
另一头,美智子完成了辞职时的愿望,嫁给了私人医生生了一儿一女,专注于家庭生活。
典子此时步入30岁,对很多女性来说,30岁还单身就是被归类入剩女的时刻,不区分性别去看,30岁的时候事业上仍没有什么成就,除了更加接纳自己的普通之外,或许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是大器晚成?
接受普通并不普通一位天才少女出现在茶舍,虽然只有15岁,虽然跪不了多久腿就麻了,却极具天赋连一贯严格的武田老师看着她的实操都忍不住默默点头表示赞赏,练就了能长时间跪坐的典子悲从中,自己这么多年到底学了什么,说什么多练习更重要的茶道终究还是要拼天赋,自己在茶道也找不到容身之处。
人生往往并没有雪中送炭,有的必然是雪上加霜,交往多年的男友在婚礼前的两个月出轨了,选择原谅可以顺利完婚满足家人的期盼,在经历三个月的茶道休假后,典子重新振作前往茶室,在寒冷的早春最先绽放的满作,表现从寒冬料峭的大地里小草吐出新芽的点心——下萌,通过茶道看生活,看到生命的顽强,对未来的期待,典子心头的寒冰在茶室渐渐融化,在学习多年茶道之后,才深深感受到茶道的温暖。
由每一个普通的事物组成的日常,由普通人去解读普通的事物,普通的好处在于普通。
没有人生不留遗憾重新鼓起勇气飞行的典子开启了新的恋情,同时开启的还有独居生活,沉浸在自己生活中的典子唯有茶道提醒着她时间的流逝,经历过世事无常的武田老师某天一番沉重的发言让典子感到奇怪,了解之后才得知,武田老师的老师非常疼爱她,不知是否过分担心武田老师婚后会放弃茶道的原因,老师在武田老师新婚后几天便撒手人寰,昨天还在的人,明天就不能再见。
遗憾难以避免,遗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即使已经读懂武田老师珍惜眼前人的暗示,典子仍然未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送走父亲穿着丧服的典子坐在茶室与武田老师赏樱,那飘落的樱花正如人生一般璀璨过,又终将归于泥土,典子再次沉浸茶道让世界带走心头的悲伤。
一复一日,而有年茶室的日子是日复一日的沏茶,因为是道所以只需要遵循不需要变动,这是会被大部分人视为无聊的生活吧?
武田老师却由衷的感恩,能这样做同样的事情,真是一种幸福。
世界上有两种事,一种是即可就会明白的,一种是一时半会不能明白的,即刻就能明白的事,只要经历一次就行,但是,一时半会不能明白的,要花费想当长的时间慢慢消化。
不走到最后一天,我们都难以总结我们的一生,这刻的总结都只属于当下,命运的齿轮时刻转动,昨天的蜜糖在明日可以是毒药,日日是好日的要素就是过好每一天。
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无法支撑起一部电影,虽然画面很好。
日日是好日,树木为希林一期一会时,曲径成大路
先行动,后得意义。停止大脑,听任身体。浸入此刻,相信时间。
一句台詞很觸動我:重物輕輕地放,輕物重重的放
臧巴诺,感动了一秒。
4.5 一期一会。不要去想,智力毫无功效,身体自然会记住,因为曾经感受过这落樱、微风、雨滴、飘雪……味道、声音、触觉……10岁的时候看不懂《大路》,前些日子重看,如果看了却不受感动,人生简直白活了。刚看完的西西纪录片,记得书里她和陆离一起采访,互相写对方的文字;也想起吉永小百合的自传里写到年轻时她和树木希林一起想应该如何演好某个场景和角色;就像典子和美智子一起恭恭敬敬学习茶道。我记得去年9月,看完电影,从小西天出来,便获悉了树木希林已去。周而复始,却不是单调重复。日日是好日,每一刻都独一无二,经历过、感受过,才是真正活过。
6/10。原以为是清茶,结果大段的心理念白把电影变成了抹茶,随时间流逝熬成了抹茶粉。属于弘扬日本传统文化的那类片,没有过多的主角生活展示是优点,有渐入佳境。
这什么导演,为什么不能好好叙事。浪费树木希林和黑木华这么好的演员。
每一个节气,每一道点心的画面太诱人了。除此外对茶道这件事没有深刻体会,不过这部电影的确可以成为了解日本茶道的一个途径。对我来说看这部电影更多是想获得一种仪式感,以此告别树木希林女士。
我是个粗人。
電影和小說的敘事畢竟還是兩件事。該直白的地方矇眛了,卻在最後拉了主題句來企圖點題,笨拙了。另外,怎麼好意思拿這部戲自比費里尼???整個片子拍得和糖水片似的…內心一萬個問號。一個星給kiki吧。
黑木华的小弯眼演哭戏太让人出戏了,就像在笑!
3.5
能懂主题是活在当下,但整体拍得真的太平淡了,不断的通过念白推动剧情,看得人很疲倦、不停走神…所以父亲去世这段情绪比较激烈的戏份让我感到格格不入
看的时候心情平静,女主越来越耐看是怎么回事
规矩不是用来束缚人的,这茶道这么折腾,人要多悠闲才能配得上喝一碗茶。日本女人不上班,于是可以瞎捣腾,整天搞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还以为很充实,负担都让男人扛了。而且这种慢节奏没有任何波澜的剧情也能称之为电影吗?
静观万物皆自得。女主的爸爸曾经演过《流金岁月》,和张曼玉钟楚红演三角恋。那时还是白衣翩翩,在这部电影里已经老了,只有眼中的温柔没变。
全片看下来觉得导演有一种为了悲伤而悲伤为了有内涵而内涵,真是羡慕主角有一对好父母,吃穿不愁,又一个自己和自己和解的故事,但是不够打动人心。
完了我只想快进,,现在一定不喜欢费里尼的大路。。。
大森立嗣能在日影的既定视听里,将茶道以及传统东方文化与人物情感和修为融合的如此之好,又细致清晰到足以科普的地步,实属非常出色。电影在节气的转换间推进,也记录着主角心路变化的过程。而在茶道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墙上墨宝,也成为了导演的小心思,和全片的精妙点。导演以近乎编年史的方式,来不断弱化戏剧性,完全回归到品味生活,如同品茶。看似相似,但每个小欣喜都共同组成了“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