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样的三部曲是什么时候就计划好了,以这种方式的奇妙跨度反而增添了真实性,19年,一个曾经看过前作再看到现在续作的人是什么感受呢?
恐怕有些思想真的深入人心了。
先说一下整部电影的意识操纵很棒,说实话也说服了我,我也在怀疑他们的超能力是否真实了,但连超能力者本身都怀疑,不得不说这方面也很讽刺今日的无神论者,看似“科学”的解释,事实也能被歪曲。
导演通过三部曲,以最真实的视角来讲一个大家只认为是电影情节的故事,现实世界让人细思极恐,那么现实当中直接否认超能力者的存在,可不可以说明一个历史悠久的组织成功了呢?
不过啊,有些地方经不住推敲,一个这么精密的组织,Mr.Glass逃出去得也太容易了点,这里的剧情设计显然没下功夫。
我不相信有超能力者,但我坚信人体有许多的秘密。
怎么说呢,电影是导演奈特沙马兰的三部续作,可以说攒的很烂。
第一部《不死劫》上映于2000年,《分裂》上映于2016年,我不太相信跨越16年的建设弄出这么东西。
很大程度就是拍《分裂》时,临时萌生的念头,向自己致敬?
你跟我说这是一部喜剧电影我都信,虽然他一点儿都不好笑。
区别于美国盛行的超级英雄电影,这电影不够科幻,正反两派也不够鲜明,反而有点儿调侃的意思。
玻璃先生一直坚信的概念竟然是漫画梗...这个放在二十年前或许比较新颖,现在就着实不太行了。
电影一直把我们纠缠在这三巨头是不是真的异于常人这件事上。
医生坚信并劝说他们不是,以至他们自己都怀疑了。
然而这三巨头都是非常强烈的偏执型人格,以至非常容易被人用语言诱导,就像玻璃先生说了几句话,野兽就相信服从了,大卫儿子光一顿说,野兽又倒戈了。
我自认为电影如果把基调正好定在两者中间是最好的,让他们表现出异于常人之处,又能解释这一切都是情有可原,这是最具思考价值的内核。
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一些精神病人或许并不是医学上统犯定义的疯子。
他们大多患有偏执人格,以至自己陷入自己的圈子难以自拔,但这也往往让他们在某些地方异于常人,这就是人体秘密的一部分。
记得很多年前有新闻称,一个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身体爆发出的力量撑起来几吨(忘了具体多少,反正很重)重的汽车,这时我们常人很难做到的,不禁让人感叹母性的力量,也同时向我们证明,人体本身的神秘。
或许我们身体潜藏着很大的力量,就像我们大脑还有很大很大一部分没被利用,我们人体处于一种限定状态, 这种限定状态就像是地线或者保险丝,以保证我们的身体不超负荷的使用。
可如果解开这种限定,那么人体能有多恐怖呢?
一、平衡英雄主义(玻璃先生、野兽和监督者)和反英雄主义(思黛普医生所属神秘团队),两边作为两种极端思想的具象性对话。
不论是哪一边,本着的都是同一个英雄题材的世界观。
另其实将玻璃先生等人称为英雄主义,我觉得其实不怎么妥当。
因他们并非以拯救世界或以人道主义的方式,而是以残戾的方式证明自己。
然玻璃先生所策划,是以生命牺牲作为代价,英雄主义自我的一部分,其实也有这么样的极端性的特质。
二、问题处理基于以上的思维争辩,电影里也以各种黑暗且不理智的手段来解决和平衡人性问题。
尤其思黛普医生(Dr. Staple)所属组织以“保持世界平衡”为目的,对玻璃先生等人的强迫性疗程和意识的击垮。
三、存在和恐惧电影里玻璃先生、野兽和监督者(Overseer)无疑是超越常人的强者,可是由始至终属于被动的形式存在。
重点在于“少”,孤证不例是现当代资讯爆炸时代“证明”的难题之一。
对于真相认知的人,如思黛普医生,作为秉持反对这些拥有异于常人的三个人,以改造和机器凌驾的方法掩饰这些社会不安的潜伏。
不过这恰好也只是反映了,人总是害怕异于自己的人事物的事实。
四、主观镜头以玻璃先生作为故事的核心牵引— 主脑(Mastermind),出现许多玻璃先生的主观镜头。
五、讽刺结局处凯西等人把三个被定义为“自以为超人”的斗争事迹公诸于世,对应开头两个年轻人的“超人拳”视频上传,以博人眼球的每目的证明“超能力”。
于是结局作为澄清和证明一项真理的视频,它的可信度会成为何种性质的资讯,这似乎是很值得作思考的。
1.被绑架的少女仍是Dennis,Patricia和Hedwig主导意识,认为不经苦难的少女毫无价值,献祭给Beast借此契机使之现形,然而Beast只在《思裂》现身两次,一次因全名恢复本性,一次因Casey的伤痕累累恢复平静。
David从《思裂》媒体曝光得知Kevin为人格分裂者,其中包括野兽人格Beast。
鉴于三次绑架事件人质身故,不顾形势严峻先行解救少女,Joseph则提前打烊背后提供协助。
2.David《不死劫》中David在一次噩梦醒来并没有告诉妻子,渐渐与妻儿疏远,影片最后他静静抱着妻子,倾述自己做了噩梦,这是全片除温馨早餐最暖心的一幕,Glass一开端便成了最揪心的痛。
可怕的不是英雄迟暮,而是那个可以倾诉衷肠的人早已不在身边。
3.JosephDavid之子,视父亲为偶像,知道父亲的能力并秘密协助父亲打击罪恶,精通计算机技术,黑进警方通讯获取情报,通讯不留痕迹,黑进费城法律搜罗Kevin父亲信息,解锁Dr.Staple电脑,最后将秘密视频曝光散布互联网。
4.Kevin24人格分裂者,与其他人格一同被Dennis和Patricia压制,两者被称Horde(大群),前期因理念被其他人格抵制,Hedwig能让领导者Barry不得见光便拉Hedwig入伙,灯光扭转Barry得以重见天日,Barry现身第一时间把主导权交回原主Kevin然而未果很快被Hedwig压制,收押后更多人格向大群队伍靠拢,如糖尿病人格Jade,Norma,灯光导致人格混战,后期Dennis反抗仍有10人格听从Patricia指挥。
5.Casey老师告诉Casey绑架犯已抓获,她想Casey和寄养家庭可以松一口气。
从《思裂》最后出现David背后的电视荧幕可见监护人叔叔被扣押,这里已经有了新收养人。
Casey前往鸦山欲探望Kevin,跟Dr.Staple说不通直接要求见当事人。
接触后Kevin脱离Dennis掌控浮面一刻,内在人格争夺战仍在继续。
从开始的推脱到后面她得知Dr.Staple想利用自己达成目的,多说无益,无言离开,跟Joseph各自钻进漫画寻迹超能力者。
6.Dr.Staple(反英雄联盟?
)刻意将三人安排在同一家病院分解他们的信念,会见玻璃先生麻麻得知近况依然决定对他加强监视并进行手术(然后有了玻璃先生第一次外出),如同对Joseph声称警方会处理(实际三次绑架事件除Casey人质全死了)在前,站在Casey当事人立场为她考虑(转瞬批准Casey与Kevin的会见并让Casey多与他接触),言行反常足以证明这个空降之人有所意图,正式会面以全名唤醒Kevin人格,Dennis和Patricia后来居上让Hedwig出面制止她继续刺激Kevin。
7.会谈David和Patricia对Dr.Staple的科学论证心生动摇,唯有Mr.Glass无动于衷,一如他母亲与Dr.Staple两次会面都有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样子。
Dennis说Kevin父亲上了火车一去不回,Dr.Staple知其因却未道明,这份资料后面被Mr.Glass翻阅得知,Dr.Staple并未想过根治Kevin的失调症,从而怀疑Dr.Staple背后阴谋才有了后面一系列设局。
一场主导的事故他创造了两个主角,一是唯一生还者David,二是Kevin父亲火车遇难导致Kevin人格生成,更早可见于《思裂》片中Dennis伪装Barry第三次与Dr.Fletcher的谈话(beast住在火车庭院,因为Kevin父亲留在了火车上),Dennis在列车前道别,Beast在列车里诞生也暗示跟前作《不死劫》联动。
8.Mr.Glass天生脆骨,戏称玻璃。
童年抱着大型娃娃坐上飞车,欢乐顷刻娃娃倒下了,扶手减缓碰撞的衣服飞了,自己也失手了。
回忆里是无尽的噩梦,醒来映入眼帘的永远是为伴为伍的轮椅。
那一刻你感受到的是无尽的痛楚,还是道不清的绝望?
9.起源David披上保护者的披风,最后死于阴影水滩。
Kevin最终留在光里,成了永恒定格。
Mr.Glass伴随着骨头碎裂的痛苦死去,得到母亲的肯定却是分外安详。
这是一个作为起源的故事,因着他们走过的路会让更多人重拾信心,与强大的时间对抗。
玻璃先生设局保留下来的视频自动推送,遗留下来的三人并肩携手坐在一起,回想着种种,迎接开启的新纪元,接应开端荒诞无稽的英雄闹剧异常讽刺,也是对现今超英题材的无声反驳。
一些我喜欢的小细节:#David客厅放着妻子和儿子的相框,记忆闪回年轻的妻子#Dennis,Patricia & Hedwig各自的气场转换#Beast目睹流浪者苦境而显形
#Casey走进教导室侧镜荣誉榜中出现David的儿子Joseph(说明两人同一学校)#David看望儿子,打开的房门印着Joseph的名字#David触动警报,画面切换外面运作的水箱#Casey清楚人格区别,用自己的方式鼓励开导Kevin,离开病院穿上费城动物园外套(思裂末尾大叔解救给她披上那件),暗喻她已克服阴影,并铭记那段时光教给她的成长蜕变#Mr.Glass推进病房BGM衬托下的沉默#Kevin被迫现身,下意识寻找Casey的身影#汽车尾声预示交更,一路而过的轮椅光影#Mr.Glass大型玩偶和外套所象征的安全感,回忆结束睁眼倒映缓缓推来的轮椅,镜头拉进与麻麻合照,转瞬相框被收了起来(不在麻麻照片面前行凶)
#Mr.Glass调试灯光,Kevin房间摆放的24根牙刷#镜头从Mr.Glass轮椅的双腿切换到Beast攀墙#Mr.Glass将监护员引至财务保管室杀害,为再一步坚定David披上战甲#Dr.Staple一再否定超能力者,麻麻状似不以为然的面无表情#监控室里Dr.Staple看了Mr.Glass留言,调整电视声音正式打响各自战争,无声哑剧终于搬上荧幕#麻麻回忆儿子说过漫画限量版结局实为大晒冷,预感不安#Beast制造混乱时Mr.Glass潜入监控室,突显能力几幕画面皆以监控录像形式呈现#Beast与Casey的眼神交汇,拥抱杀
#Beast为残破者而战,一如他为保护Kevin而存在
#Kevin父亲坐上火车前往费城可能找上同一家鸦山病院医治妻子的失调症,不排除鸦山保留着父亲的资料备案#Dennis不忍杀人被Patricia夺去意识,最后只怪自己意志不够坚定未能保护Kevin和众人格#Hedwig最后意识仍保留着孩童心性#Patricia仍旧优雅#Kevin勇敢出面坦然面对死亡,抓住了光,瞬间便成永恒。
#David放开Dr.Staple的手,一如他默默为守望者,最后一刻也沉默死去,却没有人能救他
#Dr.Staple名为检查伤势实则暗自搜索Mr.Glass身上无监听录音才坦白真相#Mr.Glass坚持自己的信念终是悟得并展现一个完整世界#Dr.Staple出现的俱乐部每个成员手腕处都纹有四叶草,提及的那部机子,和漫画做最后告别预示有故事,最后录像中的嘶叫
#Mr.Glass说他们输了,摩天大楼窗户如举白旗,火车呼啸而过,那些势力终有一日被大群所超越。
#Casey,Joseph和麻麻记忆闪回, 简短却弥能可贵#最后我希望是有人还魂偷喝了麻麻的咖啡。◕‿◕。这不是传统意义或流行元素的超英作品,不沉淀心来很难细品这系列电影的独特魅力。
一部作品不需要过多的人群和场景烘托主题,正如那些流于表面的,是肤浅,而非深度。
只要它的意义多于诟病,那么它就是值得推崇和拥护的。
#没想到最后还是没看到Kevin和Casey发糖我心中不忿!
虽然我是欣赏导演的叙述手法但结局太不留情面了,这样致郁真的好吗?
诺兰三部曲至少欣慰,思裂Beast和Casey最后的对望却成了最美的念想。
看到一大半,我感受到的是阐述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就像中国那句古话信则灵不信则无,我其实一直坚信这点,精神的力量不可小觑,他有可能解开人类的封印突破人类的潜能和极限,毕竟人的大脑至今仅仅开发了极小部分,可惜现代的科学发展太缓慢,连人体自身物质的部分都还没研究清楚更别说精神上的了,现在还是天方夜谭的问题看到结局有点傻眼,但是这只是为了达到剧情的反转,达到观影效果,顺带引入了社会平衡以及人类群体保持公平不能让超能者打破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是我感同身受的,进化的先驱总会被打压也总会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因为特别因为不一样是一件痛苦的事,鹤立鸡群固然好,可这只鹤如何能在鸡群里快乐的活下去,你的痛苦和快乐没人能理解因为没人可以和你感同身受,所谓病就是看指标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但如果这种非正常值没有带给他身体消极作用而是正面的呢,那这就不是病是进化了,可这些不重要,只要和别人不一样那么你就要承受孤独的结局,你不会爱这个世界只会想早点逃离和解脱纵然如此,观影的绝大部分时间我感受到的主题仍然是我开始说的,在特殊的刺激下创伤下再加上信仰的力量可以突破人的极限,就如同瞎子的听觉一定比正常人灵敏这部作品不管哪方面我觉得就算不是上乘佳作也至少7.5分以上吧,这个评分只能说明大部分人没法和电影表达的东西感同身受,这也很正常,大众毕竟是大众,这是一部只能引起小众共鸣的电影,看不懂就别乱打分
Glass一刷完成,有剧透先抛个彩蛋,Glass最后结局所披露的阴谋暗线,在Split里是有铺垫过的彩蛋的,就是下面这张图
Split 剧照片名Glass其实并不是指Mr Glass。
沙马兰应该是又玩了一个distraction的花招,但很有效。
看完以后才明白过来沙马兰想说什么,其实电影的点睛就在于全片正片结束之后打出片名的那一幕,这一幕是先打出片名Glass,然后出现了碎掉的裂痕。
但如果联想一下刚刚的那个结尾,就知道这才是电影主题。
这是关于这个超英宇宙中一直存在着的看不见却无法穿透的玻璃铁幕,最后被砸出裂隙的这件事。
真的不止在指Elijah Price这个人那么简单,我大意了。
玻璃的重点不是玻璃本身,而是它碎掉的这个过程。
这个碎裂的意向在电影的其他部分也有反复出现,比如1.开头的打斗David为了脱困带着The Beast破窗而出,玻璃碎片和窗外的大雨挥洒在一起;2. Elijah砸碎镜框拿起碎掉的玻璃行凶;3. 最后一战David在水塔里从里向外的敲击直到把塔壁敲碎。
当然还有延续了三部的电影海报所隐含的意向,Unbreakable 和 Split都没有拿玻璃作为片名,但它们的海报不约而同的使用了玻璃裂痕为元素,到了Glass的海报则全部都是玻璃碎片。
Glass的确完成了这个超英故事的三部曲。
首先得转变视角理解这个三部曲究竟是想解决什么问题,是像其他超英电影那样仅仅为了展示超能力来无限挖坑圈钱吗?
显然不是。
三部曲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最后对玻璃铁幕的致命一击,Unbreakable诞生David Dunn成为要素一,Split诞生The Beast成为要素二,在Glass中Elijah将自身作为催化剂将这两个要素捏在一起,Boom!
玻璃碎了。
故事说完了。
The greatest showman-玻璃先生 (映前展望)这是对Glass天马行空的映前展望,上映以后根据实际情况会再作更新 *Unbreakable大量剧透警告*起因是看见刚出炉的Total Film杂志封底:
Total Film 12月号山寨感很强吧,但这图给我一种异常莫名的既视感。
想了一下应该是这个:
历史上最伟大的拳赛组织人唐金与泰森,霍利菲尔德玻璃先生那发型和装束简直就是唐金再现有没有?
而The Beast的裸上身造型和David Dunn的兜帽造型都与拳手上拳台时的常见装束非常相似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不着边际的联想,但再往这个方向深入思索一下,好像很多问题都有了答案。
玻璃先生的定位问题。
Glass作为三部曲的终章,已经有了一个超能力正义伙伴和一个超能力危险怪物,这俩旗鼓相当难分难解,互扛就打的差不多了。
玻璃先生并没有超能力,不能亲手参与打架,他在电影里所起的作用,其实是为了促成这场冲突。
玻璃先生并不是一个典型的超级反派,他的行为在大众眼里是恶行,但他的动机并非为了作恶,再进一步说,他对超英并没有恶意,他不想伤害David Dunn,也从未把David Dunn当做眼中钉肉中刺想除之后快。
典型的超反都是仇恨超英想干掉超英的,玻璃先生完全没有,恰恰相反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超英,他做出令人发指的恶行,其目的是为了把隐藏着的David Dunn推上前台成为超英。
看上去很难理解,但如果转换成这样的视角呢?
玻璃先生其实是一个经纪人一样的角色,David是他一手带出来的talent。
而Unbreakable整部电影其实是玻璃先生用了上千条人命的代价来做海选,最终找到了David Dunn,并一路提携指点,帮助他出道成为超英的故事。
然而David Dunn是个异常低调的和平主义者,即使在接受自己的命运转折之后,他也没有像漫画里的典型超英那样成为公众眼里光芒四射的明星和万众敬仰的英雄,所以他并没有达到玻璃先生对他的期待。
这就是为什么在Glass里玻璃先生又有了新的动力,就是给David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逼迫David走上拳台和野兽来一场精彩的大战。
It has begun, David. I've found someone who require your full attention. You shouldn't be hiding in the shadows. You might want to try and stop us.这是Glass第二版预告里玻璃先生对David说的台词。
“我找到了一个需要你全力以赴的人。
你不应该躲在影子里,你可以试着来阻止我们。
”我敢说这才是玻璃先生的真正目的。
这就是他从小在漫画中找到的梦想,梦想是把漫画变成现实。
Unbreakable中少年Elijah收到的第一本漫画这里又要说到沙马兰的配色了,他电影一大特点就是会给配色赋予深层次的意义。
Unbreakable里的这一桢画面的象征意义不能更明显了。
David Dunn - 绿色 - 超英; The Beast - 黄色 - 超反;Mr Glass - 紫色 - ???。。
紫色是stage!!
漫画内超英超反在紫色环境色的街道上战斗,漫画外承载这本漫画的礼盒衬纸是紫色。
玻璃先生想做的,已做的,将做的,都是为了给这一场漫画中的大战能在现实中上演而竭尽所能的搭建舞台。
当然沙马兰的电影决计不会这么简单,我也已经做好了被他翻盘打脸的准备。
但不管玻璃先生最终迎来什么样的结局,我都想说:Bravo! Elijah. The show must go on.
提到高开低走的好莱坞导演,M·奈特·沙马兰是个最好例子:在他少而不精的职业生涯中,以“准处女作”《第六感》拿到了奥斯卡六项提名,创下的恐怖片票房纪录直到新版《小丑回魂》才被打破,甚至被誉为“当代希区柯克”;而《不死劫》,《天兆》和《神秘村》之后,他逐渐转型成为了坑遍好莱坞六大的票房毒药,无论主演咖位,无论电影类型,通杀。
20年时间,沙马兰的堕落与崛起——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了。
而沙马兰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就是上映于2000年的《不死劫》。
在现代超级英雄电影的启蒙阶段,从晚期《蝙蝠侠》的高度卡通化向《X战警》的去卡通化产生过渡之时,《不死劫》可以说是超级英雄类型的一次重要尝试——极端的去幻想和写实化,是首部严肃对待漫画和超级英雄题材的电影。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极富感染力的配乐,和沙马兰早期对心理惊悚类型富有诗意的探索,让这部自成一派的电影成为了他的最好作品之一。
而在《不死劫》上映的16年后,刚刚从《探访惊魂》中恢复过来的沙马兰,突然在《分裂》中扔出了一个超级彩蛋——两部电影竟然同属一个电影宇宙!
在这个时间点,电影宇宙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但在惊悚电影的范畴内,还是非常新鲜的。
对熟悉沙马兰的观众来说,他的首部续集电影《玻璃先生》,是对《不死劫》和《分裂》的完美总结:《不死劫》《分裂》同一批演员的回归,富有创意的闪回,色彩和画面的设计,延续自《不死劫》的话题探讨,沙马兰特色的pov镜头和情节设计,让这部电影同样带来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冲击力。
但问题在于,沙马兰虽然能够很好地编织故事,但对于已经习惯了快节奏和大量剪辑的大银幕而言,沙马兰蜿蜒曲折的叙事风格已经显得有些落后。
作为一部续集电影,《玻璃先生》大量依靠观众对两部前作,尤其是《不死劫》的了解;这样就使其作为一部独立电影时,经常显得无趣,不知所谓和感受无力。
20年后,曾经的新好莱坞代表,似乎成为了旧好莱坞的代言人。
为什么《玻璃先生》看上去如此沉闷?
为什么沙马兰还要继续讨论超级英雄的现实存在,而不是进一步在已有基础上干脆而又自然地拓展这个独特的世界观呢?
从本质上讲,M·奈特·沙马兰希望继续他在2000年开启的这场对话,但这并不一定是观众们所需要的对话。
作为沙马兰最为惊人的惊悚诗篇,《不死劫》深入探讨了当代读者对漫画文本的痴迷和病态。
显而易见地,沙马兰想在《玻璃先生》带来更加野心勃勃的突破。
从理论上讲,由于超级英雄电影已经过度饱和,《玻璃先生》的出现时间是非常正确的。
你甚至可以说,《玻璃先生》在最简单直接的故事主线上,遵循了任何超级英雄续集电影的必然道路,但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富有原创精神的设定,意图让这一故事能够尽可能地植根于现实世界。
探讨英雄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不死劫》中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但在《玻璃先生》中,却显得令人有些困惑。
尤其是片末长达20分钟的,典型的沙马兰双结局——同时终结全部主演的故事线,对一部系列电影来说不可谓是一次极具风险的尝试,而这也只有沙马兰能够想得到和做得到。
不惜祭出美漫三大杀器来解决主角,但又对语焉不详的真正反派组织一笔带过,让电影的结局已经超越了意犹未尽,显得有些目的不明,甚至让整部电影都像是一个预告片,或者某种中间过度产品。
这是为了彻底完结这样一套超级英雄异色惊悚三部曲吗?
还是试图开启一套更有潜力的沙马兰超级英雄宇宙呢?
市场现实使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但从电影角度来看,前者理应是更好的选择和开发方向。
作为一部沙马兰电影,《玻璃先生》的台词自然也有很多笨拙和生硬的地方,很多时候明显是为了借他人之口,来阐述沙马兰对当代漫画的神话属性,和现实主义者眼中的超自然状态的理解。
但得益于塞缪尔·杰克逊和莎拉·保罗森的表演,这一决定并没有和想象中那样中二和硬直。
而对于台词量极少的布鲁斯·威利斯和詹姆斯·麦卡沃伊,前者的表演压力远不如后者要大,镜头时间也远少于后者,但算不上潦草和敷衍,颇有种新老交接的意味。
而詹姆斯·麦卡沃伊在《分裂》的这部直接续集中,顶着一身体脂率极低的腱子肉,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
M·奈特·沙马兰可能是过去20年来最有天赋的导演,但过于单调的“结局翻转”,以及对沙马兰式“垃圾时间”的滥用,让他把自己的名字活成了一个meme。
但随着《分裂》和《玻璃先生》的出现,沙马兰再一次地证明了他自己仍然可以赢得观众,是一位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充满自信的电影人。
在《玻璃先生》中,沙马兰对这一故事的热情显而易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相对乏味的情节赋予了活力。
沙马兰也极为专业地,通过镜头运用,来玩弄观众能够感知的有效信息,提升情绪和建立情感联系。
三名主演各有特色,动作戏的设计也比《正义联盟》和诸多漫威二线电影更加聪明。
但在另一方面,与极为可观的高概念相比,电影也并没有摆脱沙马兰的固有缺陷。
作为《分裂》故事情节的延续,《玻璃先生》做得很好;但作为《不死劫》的续集,缺失了寓言和预言属性,让它迟到了至少15年。
沙马兰,真是...不知道怎么形容他。
看《灵异第六感》时候我是极为激动的,无论是影片的节奏,还是整体调性都极为优秀,这部片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惊悚片的前五名。
《不死劫》的奇幻色彩也看得我心驰神往,激动不已。
但是这个《玻璃先生》,看到我是真地失望。
一个想默默装逼,反传统的片子,结果整的稀烂。
一个莫名其妙,不知所谓的幕后组织,集会竟然就在街边餐馆,是是是!
是很反传统,但也太没仪式感了吧,难道路人看到想进来吃饭,你们还得先撵出去?
不说像圆桌议会那样带有神秘色彩,也得像《王牌特工》里边虚拟议会一样有点逼格吧。
而且明知道有超人类,也不说为其所用,就简简单单的搞个平衡,消弭一下就完事了?
花大价钱建造的牢房,就为了用爱发电,不考虑产出??
带慈善家啊都是。
反派心里医生,表演的也很烂,一脸的“我在忽悠着你的”表情,急躁的不行。
而且形式也立不住。
一边说你们都是“妄想症的普通人”一边花大价钱整一堆高科技房间去限制人家。
假如要真是“普通人”那用普通牢房不就行了?
还用整强光房?
高压水房?
这不明摆着告诉你:你特么其实就是超能力者!
我就是来反制你,忽悠你的!!
你们就是快乐教育搞出来的傻蛋!
最重要的,整个高潮部分都已经露怯了,把预算不足的原因,就摆在桌面上。
他们明目张胆的打出门去时候,我就知道了他们的决战地点,就是在“牢房学院”门前的草坪,太好猜了,根本不可能是高楼。
结尾的反转真的没必要,早就暴露了。
而且我没想到沙马兰他们是真的把3个主角搞死了,而不是再花点钱,搞出个大事件!
我一直预想的是,“牢房学院”的其他患者看到麦卡沃伊和威利斯再草坪上的大战,直接觉醒了。
知道自己被谎言欺骗了,大集结一下。
有的撞碎了玻璃从4楼跳下来,有的爬下来,有的撞飞了保安直接冲出来!
来个反抗的号角已经吹响了【参考《林中小屋》】。
其实也没多少钱。
而且这一幕不是用的什么电子邮件,而是大直播的形式,直接发给了全世界。
最后威利斯带着儿子和麦卡沃伊带着妹子跟着大部队逃走,再次隐藏起来。
玻璃先生死就死吧,用他的死升华一下野兽挺好的。
过几天,布鲁斯和儿子带着兜帽,街道上走的时候,看到大屏幕里各个新闻都在播报这这个事件,全民正式进入“新人类时代”。
【参考《钢铁侠》“我就是钢铁侠”】现在这片我就感觉虎头蛇尾,白瞎了麦卡沃伊的卖力表演,塞缪尔杰克逊的装疯卖傻,也白瞎了老布这么个“老牌英雄”出镜。
哦对,也白瞎了动物园妹子的颜值。
怎么说呢,关于生死劫,多年前看过,对于超人是否存在,逐步探索,引导,最后豁然开朗,这才是影片精彩的地方,而这部影片的问题恰恰在于,前一个小时的悬疑铺垫,由开始的肯定,到否定,有那么一瞬间,让观影者也产生了怀疑,确实有这种可能,也许真的是一种错觉,一种自我催眠,毕竟此类潜意识的科学也有解释,只要你让实验者相信他被烫伤,生理上就真的会起水泡,所以在我看来野兽确实就是人格分裂下的精神病,怪力源于自我信仰,但是我解释不了爬行,于是继续观影,而且玻璃先生的痴呆显然就是有预谋的,我们都在等待反转,等待铺垫后的高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要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就好像你听说了草船借箭,大家都在鼓掌诸葛亮的智慧时对面射了火箭,项羽破釜沉舟,豪气冲天的要决一死战,最后没找到敌人,自己饿死了,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太草率,太平凡,太低端的叙事了,整整一小时20分钟的铺垫,大楼给予世人警醒的战斗草草的发生在医院门前,野兽的凶残没有表现,布鲁斯威利斯的最后死在水坑里,我能理解他们原本的设定就是比普通人强一些的普通超人,但是太普通了,普通到你连最后的反转都想吐槽,啥?
这就是超人头脑的玻璃先生所想出来办法,就这个破招?
作为普通人类的编剧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吧,主题没有升华,人物是前作铺垫出来的,女反派完全服务剧情,偏偏还要担任玛丽苏般的剧情谅解,配角的人设及有问题,节奏感不好,高起低落,配乐单调,前期叙事悬疑尚可,但是节奏过于拖沓,如果看过前两部作品才推荐观看
三部曲连起来跟单独看完全感官不一样,如果单独看,也就分裂看着不错,其他两步就是渣渣,但连起来看却发觉这是要开始一部真实版超能力宇宙系列的节奏啊。
结果这第三部把三人都写死了,这是不想拍第四部了吗?
太可惜了。
这个系列完全不同于其他超能力系列,所以很多人觉得闷是很正常的。
我当时是从玻璃先生开始看的,看了半小时,发现怎么跟几年前的分裂有关,当年分裂只看了二十分钟就觉得教授女装太丑没看了,然后又打算先补完分裂,结果百度的时候发现分裂竟然上面还有个不死劫,好嘛!
还号称真实版超能力宇宙系列开端,野心满满,索性不看了,放了一年,这几天又开始看了起来,因为已经知道了是超能力认知觉醒的电影,所以不死劫看的基本没有感觉闷,然后第二天看了分裂,嗯,有内味了,开始连起来了,觉得不错了,然后玻璃先生,不错不错,很对胃口。
最后结局,我勒个去,感觉是因为请不起他们三个故意写死了。
虽然连起来后第三部结局很不错,很真实。
但我想知道这是不打算拍第四部了?
真打算拍的话怎么着也不能全写死吧。
再经费不足也可以医院门口摄像头打一场以后三人全部跑了躲起来结束。
然后第四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再开打然后牵扯出来更多超能力者,最后再死去。
这貌似才是正确的系列片的节奏吧。
看来也就这三部曲了。
且看且珍惜。
无论人神兽,我疯故我在。沙马兰把一个怪力乱神的故事拍得心惊肉跳,詹一美每个人格都可以出道。超级英雄被另一种解读,漫画迷估计会感动到哽咽吧~
谷阿莫
用这卡司讲的啥故事 问号头
no……………no…………看到最后我是真难过…………别介啊…………
三主角中beast/kevin的意义弱于其他两人,更像是《不死劫》的延伸,而《分裂》则类似于外传;相对应的三个次要人物,除了David的儿子,两个女性角色几乎没有展开,很可惜;沙马兰依然是那个敢想能想的沙马兰,只能说宏大叙事或许真的不适合他。总结:说本片是粉丝向也不为过,如果你是沙马兰信徒,应该多少能get到high点,但这注定不是一部能让多数悬疑片爱好者感到兴奋的电影。
20180713看到最后,我真的,O~M~G~我们都有可能是超能力者,我喜欢这部电影!最后那个三叶草组织,就是阻止这些超能力者呗,异于常人的都要干掉应该是他们的宗旨。真的好棒,希望还会有续集?应该不可能了。一美和布鲁斯威利斯真是帅到炸裂!!!
安雅·泰勒的花瓶也太耀眼了吧…沙马兰的另类超级英雄也迎来了聚首,不过期待的巅峰决战并没有,一聚首就团灭了,即使耍滑头搞了个反转,向公众证明超级英雄的存在,其中两个还是杀人的超级“英雄”…好在质感真不错…
三个我最喜欢的演员演绎的另类超英片,演技就不谈了,电影的切入点也很有新意,不得不说沙马兰总能呈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看完《unbreakable》,《split》和这部《mr.glass》令我大呼过瘾,但属实有点意犹未尽,虽然知道可能性不大,还是希望能再出续作。
一分给一美,一分给布鲁斯。真的不能再多了~能把一手好牌打的这么奇葩的导演和编剧也真是很神奇~
试想一下守望者被淹死在一个小水坑里,野兽被一颗子弹打死,智多星玻璃先生被一拳拍散。立意有点意思,关于寻求自我认知和他人认可,但结局实在让人泄气。
一流导演沙马兰与十八线自恋编剧沙马兰的激情碰撞,才堪称真正的精神分裂,强行拼凑感有些过头,但值得赞扬的除了优秀的电影意识(一个看上去格局“小”的场景以极为电影的方式生成仪式感),自然还有沙马兰流露出的对这些他创造的角色的热爱。
结尾的反转非常经常,无奈前面实在是拍得像屎。
不死劫有点闷但是也算叙事合理结局精彩,分裂张力也很不错,可是为什么要拍玻璃先生??阿三脑子瓦特掉了么???还让三大影帝陪你疯?这剧情说实话还不如吃屎,前半女疯子全程叨逼叨,后半直接被活活气死,别学人家招魂宇宙了,生拉硬套三个个性角色在一起就是玩儿脱,前作粉真是,可以骂一个下午
优雅的疯子已经病入膏肓,仍旧抱有一线生机。癫狂的野兽已是穷途末路,不忘保持一份愤怒。年迈的侠客已然力不从心,依然紧握一份希望。命运的裂痕在时空棱镜里不断跳转,真相的线索在玻璃碎片中反复折射,有人妄图用一场对决重建信仰,有人企图用一次混乱恢复平衡。这是英雄的悲剧,也是信仰的圣歌。沙马兰对形式主义的崇拜已经走火入魔,和寻常超英导演压根就不在一个影像维度上。守望者代表神性,野兽代表兽性,玻璃先生代表人性,他的布局和超级英雄无关,而是一种强烈的仪式感:漫画书在电影当中几乎和圣经无异,信徒众多,但没人真的相信,在信仰荒芜的末法时代,去展现一种神迹,这就是玻璃的真意(打破这层透明的壁垒)。三位配角亲眼目睹英雄的陨落,并成为玻璃碎片一般的意识折射,强烈的悲怆感油然而生。沙马兰的漫画三部曲,龙头虎尾猪腰子。
(6.5/10)沙马兰把《分裂》和《不死劫》破次元重合,想打造个人作品宇宙吗?没看过《不死劫》,所以没觉得结尾有多高潮、反转、震撼。倒是漫画构造的超级英雄情节建构到现实情节之上,打破创作者与现实的边界,并且用献祭流的方式来完成英雄主义叙事,控制与反控制,欲擒故纵到反客为主。当做另类超级英雄电影来看尚可。
这是在讲述超能力者的起源?那个消灭超人的组织是来搞笑的么,想把超能力者扼杀在摇篮,直接找到他们的时候杀掉不就好了,还大费周章的把他们请到医院“治愈”成普通人,真是太有爱了。每次开会也是,就不能找个私密的地方,非得在什么饭店啊酒吧啊等闲杂人等散去了再开会,真*等待2小时,开会5分钟。
作为超级英雄电影来说,一点都不酷不炫不超级,非常简单甚至简陋,但这正是这个系列的精彩之处,如此独特的超级英雄电影宇宙。不是漫改电影,却活用漫画,吸收和致敬漫画的精髓——超级英雄来源于我们自己本身。沙马兰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来呈现一个自己心目中非主流的超级英雄世界观,与当下流行的其他所有超级英雄都不一样,严肃、认真,非常迷人。
6.5/10 分。2022.05.23,初看,蓝光。“不死宇宙/光头宇宙/精神病宇宙”,第一部是2000《不死劫》,第二部是2016《分裂》,第三部是本片2019《玻璃先生》。。。没有啥特别的惊喜,中规中矩的谢幕之作。。。布鲁斯·威利斯都因病退休了。。。
希望世界上没这种所谓平衡组织
三部都是失望之作 本以为这部最终篇会有什么特别之处 结果还是平庸。一美的人格随意切换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演技 其实想想 能出来的有明显特征的就那么几个 为什么非要夸大其词搞那么多个性格呢?萨缪尔杰克逊这个角色更是虚得一比 像是幕后大佬的存在 但实在啥特点都显露不出。香蕉姐这个角色最恶心 总让人家接受现实 我不太懂邓恩这个角色为什么要他变回正常人 能警恶惩奸自己还能一直不受伤不是好事吗?你是眼红人家的身体素质吗?泰勒乔伊还是好看 就冲着她可以给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