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了电影的《火车》,彼时惊为天人。
最近看了小说原版。
万万没想到,二者除了故事框架——即一个女子的神秘失踪,竟然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看电影之前电影梗概写着:由一个女子的神秘失踪,引出引人深思的社会信用消费问题。
看完电影时感觉这个梗概与电影内容几乎对不上。
电影拍了什么?
电影扎扎实实的讲好了一个悬疑故事,男女主正面出现开启剧情,女主失踪之后,男主的舅舅协助寻人帮助推进剧情。
影片抽丝剥茧探寻究竟谁是这个消失的女人,为什么要冒用别人的身份,怎么做到的,最后揭露真相。
从开场到结束每一场戏都牢牢吸引住观众,直到最后女主的身份真相大白,动机和过去一切揭露,高潮戏份,相遇、对峙、结局,电影元素一切具备。
因为电影的一板一眼的悬疑特质,我想当然的以为读原版小说和看电影会是相差无几的体验,毕竟精彩的电影脱胎于精彩的剧本,精彩的剧本脱胎与精彩的小说,这个顺序是无可厚非的。
小说版《火车》却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失踪女子至始至终未在书中露面,而是由旁人进行描述,“男主”——失踪女子的未婚夫只是开启调查的一个引子,完全算不上是男主角。
大部分的篇幅都在描述被顶替的女子,而不是顶替人的“女主”,借由律师之口来深探讨破产、债券危机、消费信用危机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而这一部分在电影之中只是轻描淡写的作为消失女子的背景身份带过。
对比二者,导演的取舍功力,把一个特别的带着说教意味且只适合在书本中徐徐道来的慢节奏故事大刀阔斧进行改编,直到其脱胎而成为一部精准拿捏的悬疑电影,对调整个故事中主配角的位置,把书中始终神秘的女一号作为真正的角色贯穿电影的始末,把在书中打个酱油的未婚夫重塑位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主引领整个调查的进行,让观众被男主女主的遭遇紧紧抓住注意力直到电影结局。
想象一下如果对调了观看的顺序,先看的小说,后看的电影。
我是否还能以同样平等的态度欣赏二者?
大部分的情况会是这样的,一旦先有小说,小说的书迷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态度,再看到被改编得面目全非的电影,开始时是摸不着头脑的疑惑,之后是以小说为标准批评电影中做出的改变,甚至最后摇头大呼上当,埋怨导演根本未掌握原版故事的精髓。
可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按照书本一板一眼拍出来,搬上荧幕是否还有意义。
若不将书中的内容进行甄选,重新找到侧重点,甚至换掉角色的比重,拍出来的电影,是否仍能成为一部好电影?
虽然最后我仍有一个疑问,是否有可能拍出一部像小说一般侧重说教反映社会问题,却仍然好看成功的《火车》电影?
开头萧瑟的风声配上冷色调的景色,给人以恐怖阴森之感后面取证的画面与车琼善处理现场的画面相交叉,冷色调与暖色调对比强烈快剪金宗根进入Caolion,接近真相固定镜头拍摄漂浮着的行李箱,是姜善瑛的尸体近景镜头拍摄车琼善两任未婚夫之间交谈,有较强的压迫感通过第三人的讲述来展现两人相识的画面手持今天拍摄车琼善杀害姜善瑛之后的行为,表现出她的害怕和慌张
车琼善(片中曾以姜善瑛、任静慧为假名)是一个源头上悲剧的人,当然她在经历命运对其的不公后选择以逃避自身,残忍杀害她人为据,以她人名义过活的行径也是极端卑陋的。
但抛去法律与道德的衡量,其作为一个源头上悲剧的人,在她自己的心目中,或许以她人的名义活下去,已是对于生之最后妥协也。
其源头上的悲剧,从幼年家中因借高利贷而使得母亲惨死,其进入孤儿院开始,是从未停歇过的。
以高利贷对其的长期追责为形式,使得车琼善的内心安全感一步一步被打碎,甚而至于导致其前夫家庭的毁灭,以及自己孩子的过早死去,直至如失去情感灵魂的状态。
而由此,她便以她人的名义勉强过活在这个世上,哪怕遇上了从始至终对其倾心至尽的文浩,却也在心中毫无再去爱的能力。
当一个人失去了爱的能力,失去了自己能够倾尽情意的对象,乃至失去了自己的名分与灵魂,抛去道德与法律,能够再以她人名义过活,即使勉强,也已是一定意义上的最后妥协。
推荐这部电影《火车》给大家!
我不会说杀人换身份这个行为是对的。
但我说,是可以理解的行为,是绝大多数走投无路的人的都会有的心理改变。
世人心里都有一套道德标注,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谁都知道。
但道德只是人们心中的标杆,所有人都知道不能越界,但这个标杆无法实际化到生活中来,如果道德理念真的可以约束控制人的行为,那就不需要警察了。
偷窃,杀人,嫖娼,等等等等,人们都知道这不对,但还是有太多人做了。
道德它就在那里,它不会改变,但人是会改变的,环境的影响周围人的影响,你10岁和30岁看待世界的看法一致吗,还觉得世界有标准的好人和坏人吗。
当一个人经历过太多的不幸,还想像正常人一样去爱,去正常的看待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会想保护自己,甚至变得极度利己,想让自己过得更好。
那些批判女主活该,该下地狱的,只能说网络圣人谁都能当,如果你经历过像女主这样的经历,你们还会怎么说。
当你周围环境压的你喘不上气的时候,没人愿意站在你这边的时候,你也会像女主心里的一样“我只想幸福的活下去”。
之前一直在看豆瓣影评,没有注册自己的账号,这次实在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看韩国的电影,总能使我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或是感同身受,或是触目惊心,在他闲庭信步的节奏中总能找到一个在我内心深处的契合点。
女主角是个悲剧,先天的条件令她无法选择幸福,她凄惨的过往像一台被病毒感染、系统文件破坏得支离破碎的电脑,所以她想将自己格式化,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然而人生不是硬盘,中再多的病毒也只能继续,清除不了病毒就要带着病毒继续运行,直到系统崩溃的那一天,人生是无法格式化的!
即使她选择了在自己的人生中装入她人的系统,但没有格式化,病毒依旧在,最终会因为无法兼容而加速系统的崩溃,人生也走到了终点……PS:如果我是男主角,我也会放她离去,爱本身就不理智,理智的不是爱。
其实看《火车》是因为以前看过《白夜行》。
同样的改编 ,总觉得韩国电影可以做的更精彩。
看过之后确实觉得是部蛮值得推荐的好片子。
名字为什么叫《火车》呢,原本以为故事的环境背景会和火车站或者火车有点联系。
看完之后才觉得其实“火车”就是一种状态的比喻,当一个人孤独踏上一条不归路,不论能遇到谁最终总有一个要先下车离开,最后旅途永远都是自己的旅途。
这就是女主角的人生,她在不停的逃亡,不停的走在一段段旅途上。
即使遇到了真爱她的男人,她也内心里最清楚这个男人也不可能陪她走到最后,应该说没有任何人可以陪她走到最后。
而她要的是什么呢?
活下去。。。。。。
而已。。。
可以活在阳光下。
所以杀人,换掉自己的身份和名字。
就好像重生了一样,可以活在阳光下。
当她在宠物店门口看着那些可爱的小狗,眼神无限幽怨伤感。
她大概在倒数着这样的日子能够过多久吧。
那一幕镜头女主非常美,她整个人非常的白皙。
黑色的瞳孔,好像只要能这样悠然的看看路边小狗就很满足了。
大概就是吸引了那个男人的原因吧。
可是对于这个女人来说,只要能活在阳光下就足够了,其他的一切都是奢侈,甚至多余。
当知道结婚,破产记录,户籍迁徙等都可能会揭穿自己的时候,她又惊慌失措的逃了。
迅速的收拾自己的房子,不留下痕迹,擦干净指纹扔掉能扔掉的东西。
像训练有素的老手一样,想马上逃脱。
可见女主生活的心理状态不曾放松过,她做着随时离开的准备。
其实大概在她第一次杀人的时候她已经疯了。
她的遭遇是悲惨的,人被逼到绝路,动物的本能想要活下去的想法其实已经把她逼的崩溃。
男主歇斯底里想知道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她有什么原因会这样做。
其实相遇太晚,女主遇到他的时候就已经在不归路上行走了,没有选择,没有依靠,只能自己孤独固执的走下去。
这个男人只能说运气不好,爱上了不能爱的女人。
对于女主来说这样的爱来的太迟太不现实太奢侈,已经是她不需要或者要不起的东西。
话说要是男主知道了一切还能爱她多久?
她心里一直清楚的很,一切都是假的,这个假身份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假的,不可信。
不能信。
女主只是想抹掉以前的出身,那些经历。
能像大街上每个自己羡慕的女生一样的生活。
所以她寻找目标变成她。
最后还是经验丰富的警探兄凶搞定了案件,层层迷雾渐渐拨开。
女主最后的狂奔逃窜就是她最真实的状态,惊恐,慌乱,奋力奔跑到最后结束一切。
她只是想要幸福而已,不对应该说她想要的幸福就是能生活下去而已。
最后还是只能选择死啊 挣扎也没有用怎么跑也没有用啊 就是个悲剧的女人女主金敏喜长的确实不算多好看,个人觉得最后一个被瞄上的目标那个抱猫的女演员比较好看。
但是女主不完美的外表用来诠释女主性格里那种惊恐无措和隐性神经分裂的感觉又很到位。
还有纤细的身形穿连衣裙很漂亮啊,最后死在铁轨上的一幕也很美。
冒名顶替他人来生活的桥段也不算新鲜了。
还记得几年前看的日剧《绝叫》也是类似情节。
开头处理的很棒。
雨天,加油站,咖啡,幸福的男女。
可是瞬间一切成空。
一直很好奇,到底善英是接到了怎样一个威胁或识破的电话,才能抛下一切,在几秒钟内落荒而逃。
万万没想到,只不过是一个朋友出于关切才询问的信用卡延伸出来的破产情况。
是偶然吗?
如果没有这件事,是不是她的幸福,她的从头来过,就真的唾手可得?
一定也不是的。
如果我是文浩,我也无法放手。
总是要想尽百般办法要去知道,这个女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她犯罪了吗,杀人了吗,到底无法做自己的理由是什么。
身为观众也是一样的好奇。
画面寥寥,但我完完全全懂了。
因为自己连累了丈夫的店面也被砸,永无止境地被混混骚扰甚至害的婆婆急病。
离婚想逃,却逃不开。
我最最难忘的镜头是,一年之后,满脸浓妆,挤出微笑,到处是伤的她终于逃离了魔窟来到相熟的姐姐家里。
这一年过得是什么日子,不用说了。
若是想要摆脱这样的生活,大概杀人,也真的没什么不敢的。
努力过,试过,可能也有惋惜,不知有没有后悔。
最后想看这部多年前电影的原因也只有一个,李善均啊……
女主被自己父亲所拖累,原本她也会拥有自己幸福的一生,可父债子偿,高利贷不断找上女主,不断骚扰女主要求还钱,女主无能为力,最后被逼无奈选择极端方式杀人替代身份来逃避高利贷,虽然我不理解女主这样的心理转变,就是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其他人也是无辜的,就这样莫名其妙被夺走生命夺走了身份,或许女主真的被逼上了绝路,这是她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
女主虽然结局很惨但是很庆幸女主悲惨的一生中还是有过温暖的几个瞬间。
刚看完这部电影,脑海里仿佛重复着男女猪脚初见的情景:羞涩的男主角在门外初次见到了孤身一人的女主角。
“给你”,“你认识我吗?
”“不,我只是想请你吃一个。
”“你好,我叫文浩,张文浩。
”两个人的故事就此展开一直读不懂的女主眼神里的孤寂,一抹孤独的身影背对着镜头,无言,仿佛无法与周围的世界相容。
随后,我逐渐了解到她的过往,一段悲惨的经历,一个渴望幸福的灵魂。
很难想像多少个夜晚,她独自一人,默默地祈祷幸福的来临。
可惜,谎言终将被戳穿,事实终将被呈现。
一个曾经即将成婚的幸福女人换身为一个戴着面具的杀人犯。
也许,她曾试图挽回,试图拯救脆弱的心。
然而,她的无助和恐惧一次次的将她推向更大的深渊··· 她曾幻想着像孔雀有美丽花纹的翅膀,用自己的翅膀抵御危险和恐惧,但是,一个向下沉沦的的灵魂却永远不会破蛹成蝶···
金敏喜实在太美,演的也太好,让人的视线无法离开她。
不过男主也演的很棒,他把那种深爱一个人的感觉演的非常好,感觉给他的背景介绍太少,好的家境,严格的父亲,落魄的哥哥,不过关于他本人,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恋爱过,如果他之前没有认真恋爱过,这个表达的力量可能更大,那种所爱突然消失,又爱又怜又恨又气的感觉被他演绎的很好,感觉最后的时候,他对于这个可怜女人的怜爱占据了上风,她希望她走开不再杀人也别被人抓住,他甚至原谅了女主对他爱不爱这个问题的答复。
个人蛮喜欢男主的整体演绎,最后的高潮吸,情绪到位
情节不算慢 故事讲得挺清楚 女演员挺灵性也挺邪气
这是一部悬疑电影。。但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何电影里面没有火车剧情里面没有火车但是片名叫火车。。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很悬疑
韩国流行翻拍日本悬疑么?《白夜行》后的又一部。
人以恶应堕恶道,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俱至,必有火车来迎
宫部美雪同名原著改编的悬疑片。没看过日剧版(1集)和原著。就此韩版来看,拍得比较拖沓。只能说一般。男主角不断咆哮很招人烦。男二号赵成夏演得好【“火车”来自佛教用语,指载着作恶亡灵前往地狱的冒火的车子。《观无量寿经》云:“人以恶应堕恶道,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俱至,必有火车来迎。”】
挺同情这么个柔弱女子 但细想一下 还是很可怕 电影的名字很好 有深意
主角都太丑,韩国版教主爱咆哮。。。推理调查过程可以看,但不耐看。
长假观影第一弹。如同剥洋葱的剧情,很好的悬疑剧本,只是感情戏真的不够充分,两个人美好回忆应该闪回的更多一些,还有,为啥叫「火车」啊,叫「蝴蝶」不是更好些吗?
姜善英其实都没有死,大家都没有发现么?最后追跑过程中出现了姜善英在笑.其实结尾完全没有确定的说出女主角的名字,发现的尸体也没确定是谁的.
故事真好,拍的真不够好。高潮部分,电梯相遇,情绪到了顶点,再往前,却一路翻滚下去,归于平常了。日版和宫部美雪的原著,都是怎么处理结局的?
我又是偷了谁的名字,继续生活了呢
真心比较烂···
剧情还不错
男猪脚的韩语无语,失望。。。
还有那么点惊悚的味道
没看过原著的人觉得这部电影是三星半,节奏的把握没有很妙,善均大叔可不可以不要老是咆哮。另外,文学改编电影的很大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要表达的,如何表达。书怎么写都可以,但是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的组合,不一样,
赵又廷演技珠峰
这货是赵寅成的女朋友啊!!!!!!!!
命运如搭乘火车的旅途,人来人往,终要下车,只有自己孤独驶向终点。
平庸,但其实除了把女主弄实,少了神秘感和留白外,也谈不上有太多缺点。金敏喜也算适合这个角色。只不过可惜韩国人民对于情绪的需要,冲淡了故事本身隐忍的力量,这大概就是日韩文化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