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滴血》已经算是比较长寿的系列了,而主角自始至终都由史泰龙担任更是让能够与之相比的系列电影少之又少,记得当初听说《第一滴血5》即将上映时,我还是非常期待的。
原因有二:一是七旬的史泰龙亲自上阵延续自己几乎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IP,二是官方宣布《第一滴血5》是这一系列的最后一部,让我们这些热爱前作的观众们担心会像大多数续集作品一样狗尾续貂,又抱有一丝丝的侥幸,希望能够得到一番惊喜,两种相反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更是让我对于这一部翘首以待。
电影以一场风暴开始,一队警察冒着暴雨雷电在树林里寻人,从混乱的剪辑里我们隐约感受到了现场的失控。
从警察口中我们得知有一名“志愿者”请求自己去救人,随后一大段借警察来衬托兰博过人的野外生存技能我也不必多说。
时隔11年,我又一次见到那张熟悉的面孔、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的时候,身体里就像通过一阵电流,那种感觉,让我恨不得告诉我身边的人:“嘿!
那个兰博!
他又回来了!!
”这一部电影的场景大体可以分为两处,一是兰博父亲的农场,一是墨西哥毒枭的根据地。
农场作为兰博的家,同样也是对于兰博的一种隐喻。
兰博作为越战老兵,在这一部里也是安静的在农场里享受着自己的退休生活,他已经老了,就像现在大多数老人一样,他也开始对现代的科技和生活感到了陌生,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认为现在人靠写信联系,于是花了点心思给Gabrielle亲手做了一把开信刀;他改不了自己当兵时喜欢盯着别人看的习惯,以至于Gabrielle朋友不敢来自己的农场开派对;他和Gabrielle聊天也无外乎聊一聊关于刀、马以及车子等话题,多数情况下Gabrielle和兰博聊天更喜欢问一些能够满足自己好奇心的问题,像一个典型的退休老人。
兰博建议Gabrielle带朋友来自己的农场开派对,为了使Gabrielle不再尴尬,主动提出Gabrielle可以带朋友参观自己从来不让外人去的地道。
前面所说,农场在电影里代表着兰博,而农场的地道,则是兰博内心的隐喻。
他作为二战老兵(此处应为“越战”属于笔误,感谢豆友提醒--2019.12.7),参与过无数的任务,杀死过无数的敌人,更是遭受过数不清的惨无人道的折磨,那是他的经历,也是他的创伤,同样更是他最不为人知也最不想向外人敞开的一面。
在这一部里,兰博有了玛利亚,有了Gabrielle的陪伴和关心,虽然有的时候对于自己已经尽力的行为感到愧疚,有的时候眼前依旧是自己最不想面对的过去,但是他依旧在努力的走出来。
毕竟他说,“想彻底停下来是很难的”。
既然说隧道代表兰博的内心,那么隧道(严谨的说为“地道”,依旧感谢细心的豆友——2019.12.7)里Gabrielle的涂鸦,则暗示Gabrielle已经作为兰博的亲人走进了他的心里那充满杀戮和恐怖的地方。
背景墙上的涂鸦看了看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目前来看和前作不相上下,也算是正常发挥,不过作为这个系列的特色,依旧少不了兰博的灵魂拷问。
在墨西哥,兰博质问失去妹妹的记者,“悼念一阵子生活还是会继续。
”“你做到了吗?
”“但我们得向前看。
”“如果生活不能继续怎么办,如果我忘不了这件事,为什么结束了?
这怎么可能结束?
每当我看到纯洁的她,却想到她再也不能复活了,这怎么可能结束?
我要复仇,我要让他们知道死期到了,而且他们没法阻止我,我要让他们尝尝我们的悲伤,那会是他们最后的感觉,我知道你也希望这样。
”Gabrielle就像兰博的救命稻草,是唯一能够帮助他脱离过往的折磨的事物。
被他人夺走、毁灭,怎能不气愤?
每当这种情况,人们总是会说,向前看吧,生活还要继续。
但是,说的人很轻松,也觉得自己在理,但是对于受害者们,能有几个可以真正做到抛弃过去的一切苦闷和痛苦,可以头也不回的看向还要继续的生活?
如果失去的东西是唯一能够让自己感知这个世界仍然是美好的,又有多少人能够看得开?
口口声声生活继续,还有大好前程,谁能做到。
就像Gabrielle被兰博救走后在回家的路上,她已经很虚弱了,兰博也一直在告诉Gabrielle,“保持清醒,别闭上眼,我们马上到家了,你还有大好前程。
”此刻的兰博,希望Gabrielle能够活下来,他拼命地想要抓住这根稻草,而对于Gabrielle来说,自己成了妓女,被强暴,被强行注射毒品,她是年轻,但是她能面对自己的过去吗?
她的世界已经崩塌了。
亦如失去Gabrielle的兰博,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再没有美好可言,他体会到了当初Gabrielle的心情,也许这个时候的他能够意识到,死亡是最好的归宿,既是对于Gabrielle,也是对于自己。
在结尾,Gabrielle去世,玛利亚离开,兰博已经复仇,隧道被自己炸毁,整个农场只有自己父亲曾经待过的房子,和父亲曾经躺过的摇椅,中弹的兰博躺在上面,天边的落日和黄昏的映衬下,迟暮之年的兰博,身边依旧没有人,命运的不公和满世界的孤独似乎冲破了屏幕的桎梏,直击我们的心底。
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部动作片,如果一味地去渲染感情讲讲大道理,又怎么能够少了血肉横飞的场面?
兰博第一次找到墨西哥的毒枭,可以说是一种商量的态度,被暴打一顿,脸上还被人划了两刀做了标记,不过毒枭们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那就是放走了兰博,众所周知,根据我们看前作的经验,但凡是放走兰博的混蛋们,没有一个能够活过一个小时。
而同样作为一个系列的收尾,不够暴力,不够血腥,怎么能够满足观众的欲望?
经过了长达一小时的感情铺垫,最后半个小时也迎来了这部电影、也是这个系列的高潮。
一把锤子走到底,一锤子一个人头,血浆四溅看的甚是解气,不过这只是开胃小菜,是导演用来提醒观众这是一部动作片。
最后的十分钟才是荷尔蒙飙升的时刻,兰博充分发挥了自己游击战专家的能力,不过这一次地点不是以往的丛林,而变成了农场的隧道,似乎可以认为,这是兰博用自己仅存的心力所完成的一场屠杀。
地雷、弩箭、地刺、飞刀、炸药……兰博几乎用尽了毕生所学,无所不用其极,只为了一个目的,像他之前所说“我要让他们尝尝我们的悲伤。
”兰博徒手掏出毒枭头子的心脏那一刻,毒枭死了,仇也报了。
真正的兰博早已经死了,看着近乎毁坏的农场,他那满目疮痍的心,在他躺在摇椅上的那一刻,也真正地离开了。
女孩没有错,她只是不懂世道的险恶,老头也没有错,他只是把自己的仇和恨全部还给了恶人。
电影的故事比较完整,没有出戏或突兀的地方,整体还是比较收敛,没有过重的主角光环,兰博能赢,是占据主场优势,在复杂的环境里提前设置好重重陷阱,相比起手无寸铁闯进敌人主场大杀四方,这部电影更有真实感。
“《第一滴血5》中的所有反派恶人角色均由墨西哥演员饰演,而以史泰龙为代表的美国人则是‘正义勇敢的化身’,对墨西哥黑帮进行‘正义制裁’,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总统特朗普所宣扬的‘墨西哥人都是毒贩杀人犯,要建墙把他们挡在美国之外’的偏激观点。
英国《卫报》评论该片时的标题为:‘史泰龙在一出可笑的特朗普式幻想中横扫墨西哥’。
美国《时尚先生》评论道:‘史泰龙堕落成了美国右派思想的幻想式英雄。
’美国《综艺》则讽刺道:‘墨西哥政府应该建堵墙把‘兰博’这种人挡在国门外。
’” 两党磨盘已经深入美国骨髓,充斥每个边边角角。
在我们心里,史泰龙就是个专演打打杀杀爆米花片的。
不过在老美心里,他首先是‘兰博’,一个越战‘战后心理综合症’患者,他曾经是反越战的文化标志之一。
虽然随着时间流逝‘反战’已经不那么‘先进’,‘兰博’也被资本重新打造成无脑杀杀杀的吸金工具,但这部片子已经从两党磨盘的角度审视过,贴上了‘为特朗普选区量身打造’的标签,那么这个标签就将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感觉老美现在生存状况堪忧,看部电影不是 ‘小丑’那样要冒生命危险,就是‘第一滴血5’这样有助旁人区分你的政治倾向。
在这个两党道争、撕裂的大环境下,想不站队,妄图独善其身真的挺难。
而影片受到了场内墨西哥观众的一致好评。
很多家长都带着小孩来看,我以为墨西哥人会对黑墨西哥的地方有看法,然后不,他们把这当作了非常好的教育片给他们的小孩看。
两个boss死亡的场景受甚至受到了场内墨西哥观众的热烈鼓掌。
他们一定是回想起了在墨西哥的往事,也可能想起了某个亲戚就死于黑帮之手。
但是看的出,票房应该不好,因为白左们不喜欢这样的硬汉电影。
在他们眼里,这种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超级战士是资本主义霸权者的姿态。
他作为美国亚利桑那人随意的进出墨西哥杀害可爱的墨西哥同胞,这根本就是邪恶的化生。
而且电影把墨西哥描绘的如此破烂不堪,这根本不是白左们去过的墨西哥,白左们去过的墨西哥,叫坎昆,墨西哥每个角落都长的和坎昆一样,电影拍的地方根本就是美国红州。
电影几次把进入美国边境描绘的如此简单,甚至黑帮直接就可以开车直奔墨西哥边境,这显然是对没有墙的一种讽刺。
白左对此肯定愤愤不平,可恶的邪恶威权人格,居然还支持川普的建墙政策。
总的来说电影描绘的非常写实。
美丽的老墨姑娘被白人男孩子追捧,毛手毛脚但人畜无害。
墨西哥家庭的分崩离西和不负责的态度。
墨西哥人之间的相互陷害相互出卖。
墨西哥犯罪分子那不怕死的猖狂,居然看见别人家埋了炸弹还能这样冲进去,最后一个人都没做逃兵,把墨西哥那中Aztec的野蛮文化描绘的淋漓尽致。
普通墨西哥家庭对家人离世的悲哀。
墨西哥警察和黑帮的勾结。
把墨西哥黑帮描写的有一定军事化素养也是符合客观事实。
硬汉的离去,应该也是美国精神的离去。
以后的主角,要么是小鲜肉,要么是有色人种,要么是奇幻风,基本不会再有这样的美国大兵形象了,因为美国已是soy boy(娘炮)的天下。
载具6辆SUV:3辆5座奔驰G,3辆7座雪弗兰死亡共:39人按时间顺序地面:12人7人随车被炸死1人进屋被机关箭射死1人在门口被散弹枪打死3人在谷仓门口被炸,后各挨一枪打死地道中:27人1人先被机关耙子扎伤,后被散弹枪爆头1人先被散弹枪正面喷倒,头部被补枪2人被散弹枪从背后喷死1人被钢矛穿头1人被钢刀断腿、刎颈(6人死后,兰博在地道中放起音乐🎵)1人被钢刀断头1人踩陷阱被斧头飞劈后脑1人被钉子木桩砸中,并被补枪1人被标枪刺死2人被散弹枪射死3人被机关炸死2人掉落陷阱,被铁钎刺穿1人被飞刀扎死(兰博拿枪瞄中头目未开枪,头目愤怒开枪打烂喇叭,音乐停)1人踩中钉板被补枪1人被机关铁丝木桩砸中脸,并被补枪1人被机关手雷炸死1人被机关砸烂脸1人被镰刀刨腹1人被机关手雷炸死3人被兰博弄塌的地道埋葬(兰博受伤)1人(头目)被4箭射中、钉在木板,心脏被掏出
通过本片,我看到了一个老男人的悲情,一个老父亲的眼泪,一个老硬汉的复仇。
最后复仇是成功了,坏人被杀死了。
但是留下的却是浓浓的悲情与深思。
就是,现在社会上一个越来越多的问题,女大学生香消玉损的问题。
最近的新闻,好多事关于女大学生的。
比如,女大学生,翼装飞行,张家界失联;女大学生,云南被杀。
女大学生,独身去藏区,结果只剩下一身衣物。
女大学生,被网友骗财骗色。
作为一个女孩,看到这些,你是否有些触动?
你可以追求自由,可以追求爱情,追求自我,但是你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才好。
你不是你自己,你的安危是全家人的牵挂。
史泰龙的女儿还有史泰龙血刃仇人复仇,而你的父亲如果手无缚鸡之力,谁去给你复仇?
前面讲述他难得的拥有一个家还有一名视为女儿的侄女因为不听老人言 最终因被动过量吸毒死在兰博面前唤醒了兰博的魂最终还是呈现了一打一支军队的壮大场面不得不说导演的叙事表达都比前面几部来的现实 虽然镜头转场比较多生切 不过整体不影响观众的代入感 毕竟Lambo就是来看硬汉和血暴画面近几年的动作片 除了基努里维斯的疾速特攻 很少可以看得那么爽了 史泰龙也算对该系列的影迷和自己一个交待 战况没有以前那么激烈可以理解 毕竟年纪也摆在那 我反而觉得没那么多枪林弹雨更能体现出兰博的那种精神 RIP Lambo!
作为一代动作片的经典银幕形象:兰博,曾是世界影迷(也包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电影观众)崇拜的偶像。
以一敌千的军队杀神形象,曾经成为美军的标签。
本片以回归农场生活的老年兰博展开。
拥有了如家庭般亲情关系的兰博天天遛马自得。
没想到墨西哥的犯罪分子们找上了麻烦,绑架了如同孙女般的可爱女孩后,兰博需要再度出马。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会认为这又仅是个俗套的营救故事。
但剧情的发展并不如《飓风营救》般有个美好的俗套结局。
营救行动失败,女孩在被多人凌辱后依然因被犯罪分子毒品注射过量死亡,兰博自己脸上也被犯罪分子划了口子。
其实这段失败的营救在影片开头时已经有暗示。
在影片开头的山洪爆发事件中,他就没能挽救部分平民,在事后自责时他也谈到在越战时同样没有挽救自己的战友,暗示了后续的营救也会以失败收场。
其中有个剧情是兰博的脸上被犯罪分子划了两道伤疤,这段并不简单的仅是表现犯罪分子的丧心病狂。
如果熟悉前面几集电影的观众,知道兰博的脸上曾经因被俘受虐被划过口子。
可以说犯罪分子划的口子唤醒了他曾经痛苦的战场回忆,把一直享受田园牧歌生活的一代军中杀人机器的战后应激反应症给唤醒了,这段其实寓意颇深,需要联系前面几部电影的场景。
当然,最后的复仇场面爽脆、血腥。
在越南、阿富汗、泰国等地单挑过军队级敌人的一代军中杀神,干掉一帮墨西哥犯罪分子自然是小菜一碟。
曾经在越战和越南军队打游击的兰博运用经典的“地道战”策略,全歼了敌人。
而且,作为美国军队培养的杀人机器,兰博在复仇击杀时绝不拖泥带水,人狠话不多,招招直指要害,脸上绝无任何人类的感情,(当然也可能是史泰龙面瘫做不出表情),把一个战后应激反应症患者的强迫症状表现出来了。
最终,负伤的兰博重新坐在了摇椅上,随后又一跃而起,跨上骏马,象征着老蒋不死的雄心。
也许以后银幕上无法再看到兰博了,毕竟演员的年龄已经不适合再拍了,我们也希望兰博能真正回归现实生活,忘了战争和杀戮带给他的悲剧人生。
I want them to know that death is coming……
最后的血
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2019)7.62019 / 美国 西班牙 保加利亚 / 动作 惊悚 冒险 / 阿德里安·格鲁伯格 /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帕斯·贝加 其实,《第一滴血》第五部可以拍出来是让我十分惊喜的!
因为高中时代看完《第一滴血》IIV,那时就有坊间传闻要拍第五部。
但是流言只是流言,那时的网上甚至传说第五部兰博要与“人造人”进行殊死一战……总归是“好饭不怕晚”,在大学毕业之后还是盼来了真的第五部,虽然其深层寓意远不如第一、第二部,但也绝不是虎头蛇尾!
兰博仍然是以一敌十几,证明了你特种兵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有点老牛仔的意思 就本片来说,虽然故事情节上与前四部没啥联系(或者说只联系了第四部结尾的“回家”),但是兰博为自己而战的主旨却一直是不变的!
甚至纵观全系列,本片“Fight for myself”的主旨比第三、四部更加突出!
本来兰博已经解甲归田、安享晚年,但隔壁不老实的墨西哥罪犯偏偏害死了兰博心中挚爱的Gabrielle,虽然Gabrielle并不是兰博的亲生女儿,但是她的存在可以说是弥补了兰博在亲情上的缺失。
而从兰博住宅的设计上来看,似乎兰博也并未从“越战PTSD”之中痊愈,家中各种大威力的军火以及地下的巷道,仿佛是他仍然活在越南的丛林中而不是和平的乡村世界。
这也可以理解,像兰博这种典型的米国南部红脖子,啥时候肯定都是把“武德充沛”作为个人,特别是男人必备——你敢惹我?
我肯定弄死你丫的!
后面的剧情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在曾经的精锐职业军人面前,犯罪分子是如此不堪一击。
被斩首的蟊贼
徒手拆骨
设置陷阱
改装武器中的兰博
惊恐的贼头除了一如既往的“武德充沛”,本片在很多细节上也确实不怎么符合今时今日的“政治正确”。
比如在本片中的墨西哥边境城市就是一座罪恶之城,各种脏乱差以及下九流的违法勾当都可以在城市中找到。
除此之外就是在本片中不止一次出现的“美墨边境墙”了,这堵墙自从川大统领计划修建的时候就是饱受非议,遭到各种口诛笔伐,而修建的过程更是一波三折,以至于这堵墙现在是个啥样子我也不知道。
但就这部电影来说,似乎是主创们对于这堵墙并不反对、排斥,甚至应该是颇为赞成的,在舆论对于保守派日益不友好的环境之下,这些人还真是很勇敢的。
边境墙
黄西调侃川普建墙这也是我一直特别欣赏国外电影/环境的地方——你可以自由表达,对错让市场和观众检验即可,没有人会用大棒子把作品直接打死。
因为电影只是人造的东西,没有那么可怕,相比之下,触目惊心的新闻才是真的惊悚!
点到为止,老老实实聊电影吧
兰博的庄园 其实,我对于这部电影最后的“猎杀”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因为兰博有大把机会让那个罪犯头子死的不安详,但他非得要最后“一对一”且亲手解决丫的狗命。
结果呢?
自己也是重伤(估计也得去世了),真是犯不上。
负伤的兰博不过若是放在全系列中看,兰博这么想/做也不是没理由,因为在全片中可以看出兰博除了在部队曾经有战友情,以及在第二部与越南女情报员互有情愫之外,他似乎其他感情都是0……没看见他有亲人以及队伍之外的好友。
如果说Gabrielle和Maria Beltran是打开兰博心门的两把钥匙,那么当这把钥匙被折断之后,支持兰博生活下去的最后一根柱子也就是彻底倒塌了,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
我相信兰博本想当一个老实的退伍军人,但是战争似乎是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之中,躲不开、逃不过,这也注定了兰博的悲剧结尾。
不过从结果上来看,兰博也不算是最差结局,毕竟仇敌都已经被自己歼灭了,而且还亲手剖出了幕后黑手的心脏,还有啥比这么复仇爽的?
怒目而视
拔出匕首
手刃仇敌
这心真新鲜复仇是自然界一切生物本来有的权利,只是人类进入了更文明的阶段才有了更理智、文明的方式处理仇恨,但即使是这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也许是广泛存在)诸多的结果不正义,而造成不正义的原因则是五花八门且不能随意谈论的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啥兰博的形象会一直有不少的拥趸,正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力量去追求,捍卫自己的正义,以至于可以目无法纪。
在现实中,恶人违法乱纪的成本或者说思想负担往往会很低,而好人/平常人想用正义保护自己的成本就会高很多很多。
在这个时候,一个武德充沛的兰博似乎就成了正义的最后保证,所以兰博不仅仅是一位老兵,更是个体心中的正义守护者。
但毕竟这是电影、艺术作品,现实中,又有谁能做到呢(何况一些文明洼地中)?
英雄落幕,不忍心道别。
Goodbye Rambo,虽然你爱的人都已经不在了,但是你对TA们的爱将会永存!
进入暮年的兰博,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收养了一个女儿,是和女孩的祖母,能够在亚利桑那州维持一个家的唯一理由。
女儿也要上大学了,对兰博来讲是个巨大的安慰。
总算在家庭生活中,有些个人成就。
女儿Gabrielle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在寻找生父的过程中,被不良女性吉赛尔出卖,陷入人犯团伙,被控制卖淫,人性阴暗面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所有的人都期待超级战士,兰博,能够以暮年,力挽狂澜,解救人质,前四部中,主要的剧情都是,解救被困人质成功,这洽洽是影片的卖点,如果解救失败,实际就意义有限了。
这里也奇怪,兰博的家庭教育哪去了,这么优秀的战士,自己的女儿毫无防范能力,轻而易举的就踩入了社会陷阱,兰博作为养父,其家庭教育似乎也失败了。
祖母的话也不听,这似乎太不合情理,自己联系了不良女性吉赛尔,自投罗网的陷入人贩之手。
然而,这次观众失望了,兰博先是被人轻易俘获,并几乎被暴打致死,脸上还被划上了记号,同时照片暴露了养女,导致被犯罪头目报复,注射过量毒品。
这样的解救方案,完全失去兰博的专业水准,导致人质被害,这情节实际就是一次失败的解救行动,这就没什么好演的了,电影不是用来展示失败案例的方式。
象征性的兰博刀也被抢走了,还被用来在脸上划上侮辱性的记号。
这一设置,让英雄兰博情何以堪。
杀了几个毒贩,全世界的毒品交易就能杜绝吗?
人类社会阴暗面就能消失吗?
不能改变任何事,意义有限。
在兰博仅凭一把锤子,救出后女儿后,在路上就毒发身亡。
这让好不容易,当上“人父”(Gabrielle口中的john叔叔)的兰博情何以堪,对兰博来讲过于残忍;剧情设置失败。
现在说道歉,已经太迟了。
此处,绝对是导演的败笔。
这里完全可以设置,养女被救治成活,人类在面对阴暗面时,如果暂时无法战胜,最需要的是“希望”,然而观众的希望被无情的拿走了,女儿Gabrielle仅仅是一个刚刚要上大学的孩子,如此设置,意义不大。
按美国人的观点,上帝不会拿走人类最后的希望,就如同《我是传奇》中一样,当整个人类都陷入绝望境地时,依然有人类的孤胆英雄 Robert Neville ,军方病毒科学家,仅凭一人,一枪,一狗,坚守人类最后的希望,最后,人类文明得以延续。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产品,其意义之一就是鼓励人类奋进,拼搏,努力,走向光明,摆脱阴暗。
这一剧情设置估计是导演水平欠佳,编剧欠考虑所致;电影不是用来渲染暴力场面的方式,人类历史上任何一场真正的战争都比这虚拟的电影情节残酷百倍。
假设,女孩被救后,在女记者的帮助下,及时救治,能够存活。
而毒贩为了报复,找上门来,导致后续一场大规模火拼,兰博发挥特种兵的特长,设置一个巨大的陷阱,导致毒贩全军覆没,不影响电影剧情完整性,其意义更大,比展示砍掉毒贩人头,抛在公路上,展示血腥场面要更有意义,也能延续兰博系列的风格。
暴力火拼情节,其实并不必要,跟特种兵比起来,这些毒贩无非就是非法持枪的暴徒而已,其技战术水平根本不及格。
就是被全部歼灭,对抗性其实很弱。
这些歹徒,如同童子军一样没有作战经验,被诱入陷阱后,毫无还手之力,如同菜鸡一般被屠杀,这样也未必就能快意恩仇。
而出卖女儿Gabrielle,导致女儿Gabrielle被毒贩控制的罪魁祸首,不良女性吉赛尔,反倒逍遥法外。
败笔不止一处。
也许导演本身不是赞赏兰博系列的导演,所以才毫无期待,毫无激情的导演了这最后一部“第一滴血”,留下了遗憾,反而加重了兰博对生命和社会的无奈感。
结论,第一滴血5,应该重拍,是个败笔。
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演员,兰博其实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它不能失败,必须成功,除非人类对自己已经绝望了。
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Rambo: Last Blood 获奖情况 第40届金酸莓奖 (2020) 最差影片(提名)最差男主角(提名)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最差女配角(提名)菲妮莎·皮内达最差导演(提名)阿德里安·格鲁伯格最差剧本(提名)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马修·西鲁尼克最差银幕组合(提名)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最差前传、重拍、恶搞及续集电影最罔顾人类生活和公共财产电影 40届金酸莓奖 最差前传、重拍、恶搞及续集电影 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Rambo: Last Blood 最罔顾人类生活和公共财产电影 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Rambo: Last Blood 可见,其效果有多差,这个导演是在坑史泰龙吗?
这个题材电影,就是个没毕业的导演也不至于拍出这么差的成绩。
这个奖项是玩笑性质的,但也说明导演是把好题材给拍砸了。
结局并没有大团圆,反而很孤寂。
从第一部到现在,都是孤零零一个人,直到结尾依然也是如此。
从战争中存活下来的唯一特种兵,晚年依旧还是为了自己守护的人而战,然而这一次并没有如愿,侄女还是死在了自己身边,只留下孤独的自己。
也许这是每个退伍军人最终的归宿,一生还在战斗,直到最后一个人。
影片虽然和第四部一样不能在大陆上映,只能说是史泰龙所饰演的兰博的最后结局,依旧是那么孤独凄凉。
【C+】如果创作方向能更偏“时代变了”可能会更好,聚焦于兰博这类传统美国硬汉面对如今更复杂的社会形势时的格格不入。可现在这个版本就看上去更像“川宝狂喜片”。
玩地道战的兰博,太硬核,太牛逼!
约翰兰博,一个可以干掉一支军队的男人。
影片评分完全取决于你看电影的心态,一个IP也不可能永远的像第1部那样能成为经典,因为很多东西只能用一次,所以第5的存在就跟第4部第3部一样,这是第1滴血+飓风营救加+地道战+死神来了,最后30分钟简直是太爽了,什么爆头腰斩挖心,只要你能想到的死法,这里面全部都有,对于这样的黑帮,他们的存在就是活靶子,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也是死有余辜!
还是一样的模式化,不过兰博习惯用陷阱。
预算:5000万首周末票房:1887万北美票房:4481万全球票房:9149万上映日期:19.09.20-19.11.21上映周数:9周分级:R最高院线数:3618北美最高排名:3发行方:Lionsgate
除了最后一段地道动作戏全片一无是处
好血腥
7分。中规中矩,但也朴素耐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典型案例,和连姆尼森各种营救案的不同是被救的人竟然死了。大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的地盘我做主。
最终还是沦为了飓风营救+小鬼当家。之前对抗的都是米国、越南、俄罗斯、缅甸正规军,又是开飞机又是开坦克的,现在老了,只能捣毁淫窝,杀杀毒贩了。
前半小时纯粹拖时长的,后边渐渐精彩起来。Rambo的魅力不减,代表了最为传统的美国英雄精神,就是个人英雄只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不得不说确实有魅力,每一次血腥杀戮都让人觉得莫名过瘾。但是也没必要把剧本搞得这么烂吧,感觉里面每个人物都很智障,人物为复仇二字服务,最后大反派一众毫无还手之力,集体被虐杀。
一去到墨西哥就知道弊家伙了…15分钟简单粗暴,斩瓜切菜的无脑爽片。继北野武之后,史泰龙爷爷的面部肌肉也已经死亡。
反派主角第一眼看还以为是John Snow的演员演的,一度以为他会从良…最后的掏心真太爽了,居然忍不住笑出声来,够硬核!
英雄迟暮的电影,和前几部一样,都是最后大屠杀。兰博的故事终于讲完了。横贯了三十多年,不容易啊。
简单粗暴的剧情,最后的复仇血腥暴力,看的很过瘾,简直就是史泰龙在演示花式杀人
真特么激爽,兰博还是那个兰博,世界也还是那个世界
一个傻B引发的血案
特朗普应该会极度喜欢这电影
Rambo / Saw
Never mess around with a guy whose name is John ! 你敢害死John Rambo 的养女,他把你整个毒窝给端了; 你敢杀死 John Wick的狗,他会一路杀到第三部;你敢从John McClane 眼皮底下偷东西,他跟你纠缠到底。 一向偏爱复仇类型电影,这部第一滴血第五部,让人血脉喷张的血腥复仇令人感到大快人心的过瘾。最后,青少年们,真的应该多听听老一辈人的意见和看法,不要自以为是,不分黑白滥交朋友,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