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聂鲁达

Neruda,流亡诗人聂鲁达(港),追缉聂鲁达(台)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路易斯·尼科,梅赛黛斯·莫朗,埃米利奥·古铁雷斯·卡巴,迭戈·穆尼奥斯,亚历山德罗·高克,巴勃罗·德尔基,马斯洛·阿兰瑟,迈克尔·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阿根廷,法国,西班牙,美国语言:西班牙语,法语年份:2016

《追捕聂鲁达》剧照

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1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2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3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4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5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6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13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14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15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16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17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18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19追捕聂鲁达 剧照 NO.20

《追捕聂鲁达》剧情介绍

追捕聂鲁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8年,凭借智利共产党支持而上台的智利总统加夫列尔·冈萨雷斯·魏地拉与共同执政的共产党人不和,进而宣布共产党非法并展开大规模的逮捕和迫害行动。诗人与参议员巴勃罗·聂鲁达公开撰文讽刺冈萨雷斯·魏地拉总统,并置自己于危险之中,不得不在国内辗转避难,最终于1949年成功逃往墨西哥。 帕布罗·拉雷恩的这部独特的传记电影聚焦这段历史,巧妙地将史实与虚拟情节混合在一起。电影中,聂鲁达被一位叫做奥斯卡·佩鲁乔诺的警探追捕,后者誓要将诗人捉拿归案,他的叙述以画外音的形式贯穿全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动物园里有什么?街头霸王4:新的羁绊女朋友,男朋友狗狗旅馆呼啸山庄我的初恋是暗恋超级武神之索命决冤情必报恶童日记杀无赦I入局仲夏夜之梦我们的母亲舞蹈皇后自由崛起布鲁特斯的心脏那就是声优特『刀剑乱舞-花丸-』~雪月花~华之卷苍穹的法芙娜THEBEYOND新蜀山剑侠枕边的男人飞归故乡开心一组4排球少年第四季Part.2回忆积木小屋三生万物末世新途红鲨突击那些迷人的往事夺命剑天国的邮递员

《追捕聂鲁达》长篇影评

 1 ) 两个男人的「虐恋」,成就最诗意的追捕

影片的主角是鼎鼎大名的智利大诗人聂鲁达。

他不仅是诗人,还是智利的共产党员。

1948年,他因公开反对智利总统维德拉,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流亡生涯。

在影片的开头,我们就看到了这位诗人在民众中是何等风光。

在一个小酒馆里,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在一起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聂鲁达扮演阿拉伯的劳伦斯出场,一位沙漠中的游击战士。

他热情洋溢的表演迎来掌声,在观众的期待之下他念诵起自己的诗句。

但好景不长,政府正在重新安置党派领袖,智利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党派人员前来告知聂鲁达,他们不得不转到地下工作了。

聂鲁达敢于当面怼总统,指责对方是走狗一条。

虽然在与总统摊牌、博弈后,依然于事无补,但这或许正是他作为共产党员最后的坚持。

在逃跑前,他还跟妻子合影留念。

浪漫而诗意,极致而反叛。

一场世纪大追捕,就此开启。

随后登场的便是追捕聂鲁达的警察奥斯卡,他威风凛凛,自信心爆棚。

他的父亲是警察机构的创建者,奥维利尔。

按照家族传承和职业惯性,他应该也是一个理性冷酷的警察。

但从开始追捕聂鲁达的那一刻起,他的身上就开始弥漫着无穷的诗意。

“我是一名优秀的警察,但我也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第一次追捕以失败告终,他们来到聂鲁达的住处扑了个空。

警察开始用诗意的旁白描述与追捕有关的一切,这次行动被比喻为远征埃及。

他在没抓到聂鲁达的时刻,常常想念着他。

“他定是在写着不循章法的语句,那些微不足道的诗歌。

”“他被困在四堵墙和一面天花板里,和我一样。

”神奇的是,聂鲁达留给他一本警察小说。

或许这行为本身就有讽刺意味,也或许只是一种友好的馈赠,但警察却逐渐生出了文艺的气息,坚持每天阅读它。

从这时起,一场简单的“猫鼠游戏”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诗意的追寻。

追捕的人和被追捕的人,在行进的轨迹中,形成了一首诗中美丽的韵脚。

警察把牺牲作为他们职业独特的艺术,也如诗歌一般有令人赏心悦目的余味。

他们找到了聂鲁达的前妻,想以此为突破口抓捕聂鲁达。

警察爱上了这个女人,虽然他已然分不清这到底是爱,还是某种其它的感情。

作为流亡者的聂鲁达继续四处逃窜,在一个酒馆他被民众发现。

一位歌者强烈要求他念诗,他和歌者对视着,忧伤而激动地念完了全诗,迎来歌者深情的一吻。

聂鲁达继续他的诗歌创作,长诗《漫歌》在逃亡中被完成。

每段结尾的“我请求惩罚”,既是对流亡身份的反讽,也是在为民众发声。

聂鲁达念诵诗稿时,他的妻子提醒他要用“诗人的声音”。

原来在流亡生涯的过程中,他的身份已悄悄变化。

他已经不只是一位诗人,更是政治家、流亡者。

与民众走得更近,便更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

一次,他遇到一位乞讨者,但由于出门时分文未带,眼下能做的只有给她一个深深的拥抱。

警察再次前来追捕,又再一次落空。

聂鲁达特意留下一本小书赠与警察,他再一次细细地品读起来。

组织开始有了新的计划,让聂鲁达尽快离开智利。

他于是更换了妆容,脱胎换骨。

警察与聂鲁达的妻子相遇了,他当然迫切地想知道聂鲁达去了哪里。

而聂鲁达的妻子却回答道,警察是抓不他的,因为是他创造了警察(这个角色)。

在聂鲁达的“剧本”里,所有人都在围着主角转。

他的一本小说里,有一个追捕者,一个逃亡者。

他们一个是主角,一个是配角。

但这并不能说服警察,他也不承认自己是配角。

他变得更为执拗地要抓住聂鲁达,一个落魄警察的形象呼之欲出。

他戴上头盔,骑着摩托出发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明显致敬了《摩托日记》。

而当年饰演切·格瓦拉的正是这位警察蜀黍的扮演者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最后的最后,影片则迎来了一个颇为诗意的结尾。

警察在白雪皑皑的荒原上,气喘吁吁地行走着。

他吟诵着诗句,想象着自己与诗人的各种相关性。

或许,他早已爱上了他。

而聂鲁达对追逐自己的警察,也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

让这位诗人一直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也正是他啊。

就这样,“猫与鼠”的游戏不再是一个追一个逃,而变成了两个男人的深情“虐恋”。

而他们也在相互追逐之中,形成了如同和弦一般,徘徊在诗句之间的美妙互文。

最后想说的是,让后世记住聂鲁达的固然是他的诗句,但对万万千千的智利人民来说,他却并不仅仅是一位诗人。

他是敢于搏斗的先行者,更是为底层民众发声的代言人。

正如片尾所说的那样———“这些诗句为他们遭受的噩梦赋予了意义,他们记住的是愤怒的诗篇。

 2 ) 诗人存在的意义

故事背景是1948年的智利,原本受共产党推崇的当选总统, 在二战后的苏美冷战对抗中投靠了美国,于是开始驱逐迫害共产党。

诗人政治家聂鲁达,作为智利最知名的共产党,也开始了举世瞩目的的逃亡。

电影用大胆的想象力把诗人与警察之间的追逐进行了诗意的探寻和重构,让我们更直观地体验文学和电影相互渗透结合的乐趣。

一开始就是象征意义浓烈的超现实场景,智利的议会在厕所里举行,领导人们一边解手,一边讨论政治,这样的场面本身说明了一切。

影片让 盖尔·加西亚饰演的警察通过画外音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和对他的追捕对象聂鲁达的观察,他想象着自己是妓女和警察头子的儿子,带着清晰明确的信念和目标开始了追捕。

他带着鄙夷的眼光看着左翼的精英分子们,他们其实是脱离人民的。

“艺术家、知识分子、律师,他们曾周游世界,满载而归,纵情享乐,感受不到穷人的汗水。

”“共产党痛恨工作,他们宁愿烧教堂,这让他们感觉更有活力。

”诗人在逃亡,却希望近距离感受追捕他的人,不想藏在他们找不到的地方。

他每次留下一本侦探小说给追捕他的人。

随着追捕的深入,执着的警察追寻着诗人的足迹,读着他的作品,体验他的思想,他的身份开始模糊,倒在雪地里的人相信自己不再是警察头子的儿子,而是聂鲁达的儿子,人民的儿子。

这部传记片没有试图记录聂鲁达的生平,而是通过作家塑造的警察的独特视角来展开,警察通过追捕诗人来寻求自己身份的过程中,也带着观众探寻了诗人存在的意义。

在这场追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诗人虚荣、自私,贪图享乐的一面,用一个保护他的人的话来说:“你希望利用这场迫害把自己变成圣人。

”也有对他的价值观的质疑,贫困女工指着没挨过穷的精英左翼们问“当实现了共产主义之后,是我和他们一样,还是他们和我一样。

”而他本人不再是电影评判的标准,他存在的意义是他的文字。

他的文字影响了他的人民,让他们噩梦般的生活有了意义,也让他笔下虚构的人物有了血肉。

我想这正是这部传记电影让我们看到的聂鲁达,这位伟大的诗人存在的意义。

 3 ) 一点过度诠释

Larraín导演的父亲是知名智利右翼人物,有 Wikipedia Page 的那种。

所以,大家觉得电影里那个探员究竟是谁呢?

探员说母亲是妓女,自认为生父是警察。

这或许也是说导演以前的自我认同是右翼死忠,国家政权维护者吧。

我觉得本片像是一个以导演的视角探寻聂鲁达是谁的expedition。

这个探员实在是太诗化和文青了,像是生活在祖国春风下的理想主义年轻人。

包括导演亲口承认的向摩托日记致敬的桥段,也体现了这一点。

这是一个切格瓦拉式的富裕青年寻找自我的故事。

或许整部电影的来源就是导演读者聂鲁达的诗和传记,对聂鲁达进行消解和重新认知。

而追捕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重塑聂鲁达的过程。

而最终的“合体”则是出身右翼的导演与智利第一共产党的统一。

导演终于点破,他自己虽然出身名门,但也是人民的一员。

聂鲁达来自人民,而他的艺术创作创造了那个时代的人民,并且影响着现在的每一个智利人。

可以说聂鲁达作为智利国民人物,既为智利人民所塑造,也塑造了现代的智利人。

感觉这是一部有智慧的作品。

好一部诗一般的寓言。

 4 ) FIFF6丨DAY1《追捕聂鲁达》诗人政客的自由意志与自我认知

第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追捕聂鲁达》,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逃亡者迷离虚幻的诗意评价了!

Pincent:具备叙事性的同时具备文学性和诗意,对创作者与被创作者、主角与配角、虚构与写实的处理以及警探的视角堪称精妙,追捕的过程也是追随,在雪山终于合体,残酷又美丽。

视听轻度迷幻,大量环绕镜头运动。

薛Tony:虚虚实实,好迷幻。

日烦夜烦:虚实之间的文学性电影,某种程度上有着法国新浪潮和前苏联诗电影的气质。

故事不是最重要的,结构和叙述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迷离而诗意。

淡水河边:很有诗意,非传统传记片立意也不错,但是这个剧本上很多点都有问题,角色塑造也感觉不太够吧,一个人物传记对于聂鲁达的介绍和描述感觉差一点。

了却烟硝:真的是浪费时间,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是感到一阵眩晕。

开头说政治就不太友好了,中间追捕开始还终于有了那么点样子(然而各种巧合依然很无聊),到最后强行拔高到个人身份的认知真的很让人莫名其妙。

导演如果想讲一个追捕的故事那就好好讲,别牵扯到什么哲学性的东西,不仅显得不伦不类,大家也不会买账。

fire_storm:拉美的光怪之域,一出荒诞的追捕,大量逆光摄影在柔和滤镜下赏心悦目。

聂鲁达的一生是被文学政治和女人填充的,本片进行了颇有层次的剖析,诗人、政客,直到自由意志与自我认知。

Her Majesty:调色颇似美颜相机。

如果写成小说应该很精彩了,因为足够浪漫,且故事带有文学性。

法罗岛岛主:想用梦幻的色调渲染浪漫艺术气息,奈何这粉扑扑的滤镜实在太过少女,就差没嗲兮兮地高歌一曲《我是女生》,实难和沉重的历史过往以及自我身份的认同两个极其严肃的话题联系到一起。

滤镜用力过猛全盘崩塌,常出现在东亚东南亚恐怖片中,最终效果是让电影看起来无比廉价。

结局着实感动了一下。

大大大大大白猫:也许吸引导演拍这部片的并不是聂鲁达这个人而是从聂鲁达身上抽象出来的“诗性精神”,但是后半段彻底泄了气。

建议导演多看几遍《邮差》。

我略知她一二: 我曾孤单如隧道。

群鸟飞离我身,而夜以其强大的侵袭攻占了我。

为了存活,我锻造你如一件武器,如我弓上之箭,如我弹弓里的石头。

但报复的时刻已到临,而我爱你。

“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么长。

”向诗人致敬,诗人永生,今夜我能写出最悲伤的诗句,明天我也能离开最伤心的城池。

我倾听着辽阔的夜,失去她后更加辽阔的夜,诗句一字字跌落在了我的心中。

“我喜欢你沉默的时候,因为你仿佛不在。

” 斯诺-纳什维尔:Oscar和Neruda这两个角色刚好代表了两个群体:一边是在政权压制下幸存下来的艺术创造者,他们仍有着话语权;另一边则是独裁统治之下不公正判决的执行者。

电影讲述着两人从未停歇的猫鼠游戏,两人都试图用对方的幻想来验证自己的政治立场,最终以创造者一方的胜利结束这场游戏,而执行者一方迎来属于他的结局。

#FIFF6#DAY1的主竞赛单元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5 ) 追捕聂鲁达:诗人雪白,革命血红

在我的人生里,我是先知道“艾青”,后知道“聂鲁达”的。

因为,我是中国人,聂鲁达是外国人。

艾青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诗人,高中语文里有他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在我的观影记录里,我是先看了电影《追捕聂鲁达》,后知道,在新疆克拉玛依,有艾青的一个石雕塑像,纪念他的一首诗发表30周年。

《克拉玛依》“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克拉玛依,你是沙漠的美人。

”在百度百科里,聂鲁达:诗人、外交家,智利共产党党员,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

艾青:诗人、文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

聂鲁达,最高的文学成就,是1971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处死尼克松和赞美智利革命》

在推荐理由里,我向民国粉,以及他们坚定的鄙视派,推荐一位革命诗人的传记电影《追捕聂鲁达》并强烈建议:在55寸以上电视,观看1080P版本。

因为,光影是导演的立场。

导演用逆光拍了很多追捕的镜头,让诗人浪漫背后,百姓的狼狈,既实实在在,又看不清,惨。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如果一位革命者的一生都在浪漫地请客吃饭,他的政党,下场最好也就是个台湾。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当艾青被悄悄遗忘的时候,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它的百年纪念。

备注:电影《追捕聂鲁达》Neruda (2016)https://www.iqiyi.com/v_19rr7pioxc.html纪录片《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 : 第76集 艾青(上)》https://www.iqiyi.com/v_19rrg85mpc.html 画面美轮美奂,诗歌动人心房,导演构思巧妙,历史残酷无情(诗人革命,就是请客吃饭的艺术,目标名垂青史,结果最好是诺贝尔文学奖)

 6 ) 诗意影片来展现聂鲁达的气质风格

【风格】难能可贵的诗意(风格)影片。

以这种诗意气质来展现聂鲁达的风格。

【视角】写人物传记,视角/切入点特别重要,影片截取了他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他被当局通缉并追捕的那一段时光。

因为电影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主要是时间只有两小时,所以要讲述他的整个人生是不可能的。

好多传记影片,就是因此而导致失败。

“追捕聂鲁达”是的确发生的历史事实,但故事中发生的“追捕”,相信是虚构的,是个极有创意的“故事”。

影片的亮点之一,就是尽管影片选择了这么一小段经历,但是并没有因此削弱了对传主人物描述。

而是见微知著地展现了他的个性特质,价值观念和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了作为历史名人的他,对美食、美酒和美女的享乐主义的态度,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世界的真诚向往。

尤其是他对诗歌、爱情和革命——浓缩他整个人生的三个主题——的激情。

【人物设置】设置警察这个人物相当精妙,事实上,警察这个角色,就是聂鲁达的镜像,或他的第二人格。

通过警察(这个人物)和聂鲁达(他的追捕对象)以互文关系——相互映照、对抗和诘问——塑造了聂鲁达这个人物。

不仅通过警察对“追捕对象”的视角和认知,甚至直言这个追捕游戏本身这就是诗人创作的故事的实际演绎。

在好多侦探影片中,有此种“猫鼠游戏”,但将这种“把戏”用到‘真实’的人物传记影片中,的确是种很好创意。

【幽默讽刺的场景】影片开头,议会大厅内设置的小便池,议员们一边辩论一边小便。

以此来表现肮脏的议会政治。

【人物塑造和故事】当然,影片出彩之处,是在于它塑造了一个鲜活的“诗意”人物,以及围绕这个人物发生的故事。

事实上,前面提到的亮点——影片视角、人物设置等,都是为这个人物和故事服务的。

【真实与故事】回顾真实历史。

聂鲁达一生中,至少有过2次重要的被追捕经历,都是被当局追捕,然后被迫逃亡他国,一次是在1949年,一次是在1973年。

影片故事讲的是49年的那场追捕,是并以他最后离开智利(1949年2月),经阿根廷去苏联,并到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作为结局。

影片讲述的是这次追捕事件,整个过程富有相当的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但另一次,发生在1973年的那场追捕的结局,不仅没那么幸运,简直是相当血腥——以聂鲁达的死亡而告终。

1973年9月11日,智利发生了由美国中情局策动的皮诺切特军事政变(美国相近解密的文件真实了这点),当时的民选总统阿连德在政变中壮烈牺牲(相当悲壮)。

诗人态度鲜明的反对政变并准备出逃,但就在计划出逃的前一天,他“被送往”圣地亚哥的圣玛丽医院,随后就在那里去世(9月23日,即政变后12天),官方公布的死因是“前列腺癌”。

从事发当时起,对他死因的质疑就不绝于耳,更令人怀疑的是,聂鲁达在圣玛丽医院的医疗记录完全消失,甚至连他几年前担任法国大使时的医疗记录也找不到了。

独裁政府被推翻后,当局进行过对此死因调查,2017年,智利政府表示,非自然死亡的怀疑“高度可能”是正确的。

不久,由16人组成的国际科学家小组终于得出结论——一致否认聂鲁达死于“前列腺癌”:“百分百肯定不是。

”而此前有关媒体报道说,根据智利政府发表一份关于聂鲁达的内政部文件:“诗人被注射了一种令心跳停止的止痛药,可能导致他的死亡。

”【历史重现】影片中展现的革命浪漫主义,共产党人和底层人民(甚至土著及其领主)的同情和支持,以及广大民众(知识分子,普通民众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向往。

影片中对共产主义深入人心的描叙真实可信,以致远超上世纪的苏联影片和中国主旋律影片对共产主义软实力的促进、提升或增益。

 7 ) 一场诗意的猫鼠游戏

故事围绕着逃亡的聂鲁达和追捕他的警察奥斯卡展开。

前者是浪漫而理想的大诗人,是坚信共产主义的左翼精英,不惧追捕还要同妓女狂欢,为下层人民作诗而成为大众情人。

后者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总统走狗,妓女的后代,自认是警察的儿子,实际上一直迷失自我存在的意义。

但随着追捕的推进,他开始一点一点被诗人“塑造”。

警官这个角色的涵义,以及他与诗人的关系,真的很抽象。

起初觉得诗人是极度聪明而无畏的逃亡者,警官则是极度自大而悲情的追捕者。

后来进一步发觉,警官和诗人之间似乎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关系。

诗人是游戏的设计者,不断引诱警官。

警官也一次次上套,执著地继续着追捕,直到呼号着诗人的名字倒下,最后重获新生。

看到一篇影评里对本片两人的关系用了“虐恋”这两个字眼,我觉得颇为恰当。

 8 ) Just watched Neruda

Very intriguing film with an interesting pov. I didn't know much about the poet or modern Chilean history and learnt a lot. Very glad that I watched the film.

 9 ) 《追捕聂鲁达》影评:魔幻现实主义

帕布罗·拉雷恩的一部邪恶华丽的电影,关于智利政治家/诗人。

帕布罗的《追捕聂鲁达》以政治歌舞开始,变成黑暗童话,以命运华尔兹结束。

听那些俗气的三拍子音乐。

节奏进入你的血液(就像血液进入最后一幕的雪景一样)。

以你的伴侣为例。

他/她应该玩得开心,尤其是如果之前确信这位智利导演(《后事》、《第一夫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惨主义者的话。

不过,最好先复习一下这位诗人/政治家的生活和工作。

否则就会是:“哦!真的吗?聂鲁达是一位同情共产主义的参议员,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智利逃亡。

我不知道。

在发表诺贝尔奖获奖歌词的同时,还发表国情咨文?”

非拉丁美洲的观众,即使部分迷失,也会认出该大陆最著名的艺术输出品——魔幻现实主义。

这是导演帕布罗和编剧吉列尔莫·考尔德龙用幻想为他们的追求情节壮胆的方式。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疯狂的眼睛和胡子,扮演警察侦探诞生于聂鲁达的想象。

(他是费克斯探长,偏执到孤雌。

)讽刺风格无处不在,从一个富丽堂皇的沙龙开始,客人们在那里使用开放式的小便池。

然而,他的语气是权威的、狡猾的,有时是邪恶的奢侈。

而路易斯·尼科笔下的聂鲁达也配得上菲利普·诺瓦雷笔下的《邮差》:两个矮胖的、光辉灿烂的显贵的预言家,凝视着流亡者享有特权的永恒。

By:Nigel Andrews

 10 ) 随手写写的影评

用早上的时间仓促的看完了部电影,或许是我的经历还不足以撑起更多感悟,感觉好像看懂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看懂。

这是一个关于诗人与政治家,逃亡者与追捕者,遭遇者与迫害者的故事。

让我忽然深刻的感受到一个艺术家在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存在的意义,可以改变些什么。

还有一点,在别人或者更有影响力的人们的故事中,我们往往只是一个配角(或者好像连配角都不是),连名字都没有的的甲乙丙丁。

但我们依然有自己的信仰与坚持,坚定的完成些什么,以一己之力改变周围的同时也被周围大环境改变,都没关系,总是存在的,只是可能不被更多人记得,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还隐隐有一点,好像在更俗套的英雄故事里,总要有个迫害者,坏人,boss,反派。

然后正义的一方历尽艰辛终于取得胜利,作为可以激励更多人的模范样本。

忽然想起,最开始朋友推荐这个电影是说“这个电影特别的美。

”但我可能没什么艺术素养,只是感觉各个场面比较和谐,最后的雪山场景挺好看。

《追捕聂鲁达》短评

6.5

3分钟前
  • 归去来兮
  • 还行

真敢玩,这个调调很棒,疑似胶片质感,故事虚实交替,迷离诗意,文学性很强。

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这部片子里我最喜欢的技法就是同一个对话在不同场景、不同站位之间疯狂切换,有一种谜一般的超现实感,和影片的主题十分相称,结尾我觉得有些语焉不详,但总体还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历史电影。

7分钟前
  • James Cool
  • 推荐

聂鲁达的脑洞厉害,将诗篇复活的编剧也厉害。[B]

12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这不是逃亡,是追捕,但追捕的,不是人,是自由

16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警察与罪犯的双向奔赴。

21分钟前
  • 布魯邦妮
  • 还行

詩人通過虛構創作假想(或真實)的追捕來論證文字的意念和迷惑性。更深一層,創作的動力是否都來源於政治的壓迫?導演似乎在鏡頭後面說,所有藝術都是不純的

23分钟前
  • 阿树
  • 较差

能感受到导演在整个故事结构上很努力,努力展现警察抓政治犯总是错过的戏剧性,可是表现力不够,看得很不爽。看完这个,我只大概知道聂鲁达是个胖子,他除了是个诗人,还是共产党。

24分钟前
  • Dabao
  • 较差

好暗的片,欺負視力不好的觀眾,看得眼睛好酸。鏡頭語言很詩意,整個片子有點神叨。大家的台詞都在做詩,不大聽得懂。主要是看完了也不知道聶魯達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25分钟前
  • 偏时差
  • 还行

结构非常巧妙了,一个诗人虚拟的警察来追捕诗人的本体,“我的母亲是妓女父亲是警察头子”大概就是诗人内心的矛盾了,但我心中的聂鲁达,永远停留在《邮差》当中。

27分钟前
  • octopus
  • 推荐

通过提前构建好的叙事文本——警长的旁白,叙事进行中的人物以全知的视角提前透视了将来的事。片头的场景设置泄露了整个事件的荒诞,因此聂鲁达的逃亡与警长的追捕形成了类似消除紧迫感的舞曲,节奏性地你来我往。于是电影叙述的核心不在此刻的境况,而是人物形象(双人)的重新塑造。(待上映重看)

29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總算搞懂《第一夫人的秘密》給人的芒刺之感從何而來,不是多了歷史,而是少了旁白。

30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在诗歌里追逐自我,用诗歌重塑人生~

34分钟前
  • Granite_花花
  • 推荐

不错无感

36分钟前
  • dow
  • 还行

过于追求诗意的表达。

38分钟前
  • 芷菲鱼
  • 还行

还可以 前半段文学性叙事有点像翻书页 就蛮幽默的 可惜最后陡然上升 变成好莱坞俗气

41分钟前
  • saturdaylou
  • 还行

三星半。非传统传记片,而是走进聂鲁达的作品,他的精神,他的自大,他的愤怒。为什么他的作品那么重要,他无处不在,只要有人的地方,有反抗,有爱,有悲伤的夜晚。他的诗歌翱翔于天空,他的精神潜入大地,监牢,痛苦。悲惨世界式对照般的人物,他们互相追逐,互相观察,互相成就,互相书写

4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半小时,弃

48分钟前
  • 晕晕
  • 较差

对不起看不下去

49分钟前
  • 未注销
  • 较差

有点像是在看罗贝托的书。喜欢这种诗意的叙事方式。

54分钟前
  • indiechil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