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翁主

덕혜옹주,末代公主(台),The Last Princess

主演:孙艺珍,朴海日,罗美兰,郑尚勋,金所泫,朴珠美,安内相,尹宰文,金材昱,白润植,高洙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日语年份:2016

《德惠翁主》剧照

德惠翁主 剧照 NO.1德惠翁主 剧照 NO.2德惠翁主 剧照 NO.3德惠翁主 剧照 NO.4德惠翁主 剧照 NO.5德惠翁主 剧照 NO.6德惠翁主 剧照 NO.13德惠翁主 剧照 NO.14德惠翁主 剧照 NO.15德惠翁主 剧照 NO.16德惠翁主 剧照 NO.17德惠翁主 剧照 NO.18德惠翁主 剧照 NO.19德惠翁主 剧照 NO.20

《德惠翁主》长篇影评

 1 ) 从《德惠翁主》重新认识演员孙艺珍

2021.02.07据说今天是孙艺珍演员出道20周年,祝孙演员20周年快乐啦。

初印象如果要说最早看的孙演员作品,大概是在中学看的《脑海中的橡皮擦》吧,印象中看完电影哭的稀里哗啦的,那些绝症的桥段总能催生出我无穷无尽的泪水。

那时候的孙艺珍年纪虽小,表演功底确实不差,表演细腻,感情到位,眼神深邃,哭戏令人动容,笑起来不可方物,清纯稚嫩的样子真是令人生起一份喜爱之情。

最近在朋友的安利下去看了《德惠翁主》,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也让我我对孙艺珍演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电影中出场是坐在钢琴前弹琴的背影,随之一个回眸,带着点忧郁和疑惑,偏爱侧脸的我觉得这一幕是很美的。

1、内心戏张弛有度。

电影中有一段德惠是要在朝鲜子民发表亲日演说。

从一开始拒绝演说的坚决,到答应以回国为条件发表演说,再到演说的那天中途更改亲日演说。

每一个起承转合都恰到好处,要在个人亲情和国家之间进行抉择,内心是要经历多大的斗争,德惠的内心是有多大的纠结,她很渴望回到朝鲜,回到病危的母亲身边,可是同时她又是这个国家的希望,是王室最后的尊严,所以当她听到孩子的咳嗽声以及望着那些可怜,被压迫,被欺凌的子民时,她又是多么的不忍,我认为这种内心抉择戏是很难演的,但是孙艺珍的表演能让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并且让人理解角色每一次的选择,以及她的眼神是很真挚,是不同于可以借助肢体或者语言台词来诠释的,更能让人相信这一段历史故事的真实性,让人感受到这个人物的悲剧性。

2、感染力爆发力兼具这部电影是压抑的,印象深刻的场景太多了,孙艺珍的演绎我称之为绝佳。

贴身婢女福顺被迫和德惠分离。

我觉得两位姐姐在这一段演的都太好了,德惠怜惜福顺、不舍福顺,福顺担心德惠一人身处异国险境,尤其是下跪告别那段,两位优秀的演员呐,真的很抓人心。

得知母亲去世。

一开始是在收拾衣物,前面一列系列的动作看似平静,突然得知母亲去世,开始触动,然而并没有大爆发而是缓缓询问什么时候去世,临终有没有人在身边,最后才崩溃大哭,世上最难过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更难过的是见不到至亲最后一面。

海边男主被枪杀,德惠被抓,回国梦碎。

当亲眼看见自己喜欢的人在自己面前被杀,是多么的痛苦的一件事,可是她无论怎么挣扎、大喊,奋力反抗,想要冲到男主身边,她都只能眼睁睁被迫与他分离,看着他在远处死去。

被拒绝回国。

真的太经典了,这场戏我认为是最佳场景,从不相信自己被拒绝回到祖国,到无法接受自己永远无法回到祖国,再到看到卖国贼顺利通关回国,眼神迷离躺在地上冷笑,那种无奈、心灰意冷,还含着泪甚至有点疯癫的意味。

都说最悲伤最崩溃的时刻,往往不是大哭的时候,而是大笑。

孙艺珍的表演真的触动我内心深处,令我为之动容。

年迈回国,抵达故土机场。

老年的德惠,首先在妆容、服化道真的是和原型相差无几,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其次是孙艺珍当时才30几岁,要表演出老年人肢体动作、形态和神态,最后最重要的是那时候德惠的精神状态是处于痴痴呆呆的。

最后和福顺相认那里,直愣愣的走到福顺跟前,眼神的神态从看似空洞、存疑到确认是福顺,抚摸她的脸时眼神微微有神又泛点泪。

谁看了不得说一句真牛。

她是演员孙艺珍她的表演自然流畅,情绪到位,眼睛会说话,該感情热烈时是热烈,是忧郁时是忧郁,是空洞时又是空洞的,该收时收的住,該放时放的开,这就一个好演员的自我修养吧。

年轻的时候看电影主要是想看电影的故事情节,如果是一个好的故事,便能打动我的心;长大了逐渐喜欢看好演员演的戏,因为他们的演绎能由内到外的打动人,直击你的内心。

《德惠翁主》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看完之后,它值得你去细细回味。

写完似乎又看了一遍这一部电影似的,很多画面都还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演的太好太喜欢了。

最后希望孙演员能拍出更好的电影,真是天生的好演员。

 2 ) 李德惠

那时的风凛冽极了冬天的时候让人很欢喜的阳光出了德庆宫就是别的味道总有声响从河面卷着过去而来有一个叫作过去的地方么我要努力微起眼睛才能够看清一些现在的这个世界了过去的那些是什么呢没有人记得我叫德惠是大韩帝国的翁主连我自己也不记得了然而风从十月就刮起来这在任何时代都不变的风我多羡慕她可以吹在任何她要吹在的地方朝鲜、中国、日本她又不必记得她的名字就连她的爱情想必都是很令人羡慕的吧十月八日

 3 ) 要有多幸运,才得生你家

文章来源于个人原创订阅号寸得读书文/慢茶关于韩国影后孙艺珍,有句评语说得特别恰当:在那些有演技的女演员里,她是长得最好看的;在那些长得好看的女演员里,她是演技最好的。

——当然,这里指的是亚洲的女演员。

作为孙艺珍的影迷,凡是有她出现的电影,我基本上见一部看一部,这次的《德惠翁主》是去年8月在韩国公映的新片,孙艺珍在片中饰演了一位韩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德惠翁主。

什么是翁主?

翁主就是帝王庶出的女儿,在旧朝鲜李氏王朝,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其它娘娘们生的女儿,就只能被称为翁主。

这个德惠翁主,是李氏王朝最后的一位王女,类似于明朝崇祯皇帝的长平公主。

史料记载中,德惠翁主的生平是这样的——7岁的时候,父皇去世(病逝或被毒死存疑);13岁被送往日本接受教育,17岁生母去世时回国参加过葬礼,再返回日本不久,就被查出患了一种神经性疾病——早发性痴呆症;19岁被日本当局安排嫁给对马岛藩主的儿子宗武志;两年后生下一个女儿,病情时好时坏,住院成了家常便饭;41岁时,她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被安排离婚,此后在日本著名的精神病院居住,并且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

在精神病院居住到第八年的时候,韩国发生军事政变,政治强人朴正熙(朴槿惠父亲)上台,他访美途中经过东京,会见了德惠三哥英亲王的日本妻子方子,方子向他说起德惠,朴正熙完全不知德惠其人。

当方子向他介绍了德惠的身世和经历后,朴正熙眼圈湿润地说:“她的处境太悲惨了,要尽快让她回到祖国。

” 第二年,德惠返回祖国,之后病情逐渐稳定,于1989年去世,享年77岁。

根据这份生平资料,日本人对她最大的迫害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让她去日本接受教育,二是让她跟日本人结婚。

这两点,先于她去日本做人质的英亲王,跟她有相同的经历,可人家不仅适应下来,而且夫妻和睦,德惠的悲惨经历,能说全是受迫害所致吗?

况且,为了显示日韩亲善,日本当局在为她挑选夫婿的问题上也是颇费心思的,德惠被迫与之结婚的宗武志,不仅是家族的最后一代伯爵,而且是位诗人和英语学者,论相貌论学识怎么也可以拥有更好的家庭,却不得不娶患有精神疾病的异国女子为妻,他又何尝不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他对德惠是照顾和怜惜的,努力想让她幸福,可面对着一个病情日益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又如之奈何?

不过,到了电影里,一切都不一样了—— 首先,德惠被塑造成了一位非常有民族气节的翁主:她接受了日本人送来的和服,却在参加公开活动的时候,把和服穿在随身女仆的身上,自已依然穿着韩服;她原本拒绝去日本接受教育,无奈敌人拿她母亲的性命相威胁,为了保护亲人,她才踏上了异国之旅;在朝鲜劳工面前,她毫不顾忌自己面临的危险,通过公开演讲给昔日的子民们以鼓励支持;她一直在支持和半参与着朝鲜的独立运动,并差点跟英亲王流亡上海;得到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她第一时间带了女儿试图返回祖国,因为被拒绝受到刺激,才导致精神病严重发作,从此长住精神病院......其次,德惠拥有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情传奇,而那个爱情传奇的男主角是名为金章汉的虚构人物,虚构的来源是德惠父亲去世前曾想为她定亲的一个姓金的男孩子,后来德惠父亲去世,那个男孩子也就不知所踪了。

电影里却让这个男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来到日本,成为了德惠身边的护花使者。

德惠逃亡上海,他是同行者,逃亡失败后,德惠以为他被敌人害死,才万念俱灰,在宗武志身边活成了行尸走肉。

战后,当所有人都遗忘了德惠的时候,死里逃生的金章汉却从未放弃过对德惠的寻找;将德惠的悲惨遭遇告诉朴正熙的人,也由现实之中英亲王的妻子方子变成了金章汉。

他为她扫清了回国的障碍,然后去精神病院接她回家,而她,在精神病院呆了那么久,反复提醒自己的却只有他的名字以及临别时他留给她的那句话,他们象对暗号一样把离别对话再现了一遍,她居然神奇地恢复了记忆——这一段,还是挺催泪的。

现实和故事的差距,就有这么大!

如果不是幸运地生于帝王之家,一个十几岁患病,大半辈子在精神病院度日的女子,能被打捞出来,塑造成传记片、爱情片乃至主旋律爱国主义电影的女主角吗?

而且还找了影后级别的女神来扮演她,从今后,谁还会对着几张模糊难辨的老照片去探寻德惠翁主的真容啊,只怕一想起她,脑海中就会即刻浮现出孙艺珍那张最具天然美的面孔了吧?

这又是怎样的一份幸运啊!

 4 ) 抱着短暂的忍耐,等待却是一生

13三岁被迫去日本,从仆人安慰说"一定能回去的,忍耐一下",一忍就忍了38年。

知道日本投降后,都因曾是皇族人士的身份而被拒绝,精神极度崩溃之下最终发疯。

不得不说韩国人拍的真好哭😭。

"印章的章,汉水的汉""十分钟我就来了"这一段爆哭,十分钟,一眼万年,为了孩童时"岳父"的嘱托,青春时的萌动,青年时的爱慕,男主坚守了一生,守护了一生。

 5 ) 归来早已不是少年

早两年便听说《德惠翁主》颇有《末代皇帝》的风范,主演孙艺珍更是凭该电影获得当年百想最佳女主。

今天看完,果然不负期待。

德惠,李氏王朝的末代公主,十三岁被迫穿上和服日本前往做人质,这一去,便是三十八年。

即便民族解放也因国内出于内部安定的考虑,拒绝皇族回到故国。

她极尽努力,却仍旧无力改变,她没有什么政治筹码,只能一辈子等待。

中途由于母亲梁贵人去世,只回母国十五天便又被强制带回日本,十九岁又被安排嫁给藩主儿子宗武志,后又被安排离婚。

这一生,她活在了别人的安排中。

受朴正熙总统的允许,三十八年后,她终于回到了祖国,可是对于她,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意义。

当初一个灵动的公主,现在只剩下双眼空洞和呆滞,甚至,朝鲜人民都不知道这个翁主的存在,最终在昌德宫一隅离开人世。

孙艺珍果然忠武路大满贯影后,把德惠的歇斯底里,无助和心酸血泪演绎的百般催泪,海滩准备逃离时的慌乱,得知被回国时从以为终于能回国的满心欢喜到极端绝望,那段疯笑,演技炸裂到让人毛骨悚然。

德惠这令人唏嘘的一生啊,可惜,又何等可叹。

翁主已归来,却早已不是少年。

 6 ) 谈点不一样的感受

正义为什么总要迟到令我感受最深的并不是德惠的爱国之情,而是那些加之在她身上的痛苦。

不知为何,想起神话故事中的美杜莎。

她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却遭受这样的诅咒,永不得解脱。

德惠翁主三次崩溃瞬间,我认为,一是在朋友侍女福顺的离开,二是在得知母亲的离世,三是章汉受伤不知生死。

她一次次想要逃离,却又一次次被现实击溃。

德惠的一生并不是传奇,只是极具悲惨的。

在异国他乡,奴隶一般的活着,影片中说她多次想要自杀,是啊,没有灵魂的活着有什么意义。

直到章汉的到来, 她说,他等了他好久。

她不止在等他,也在等回到故国啊,这是她的执念。

晚年的德惠,精神已经失常。

如果生逢其时,她…时代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如同蝼蚁,我们真的有的选择吗

如果要喷,对不起,是我格局小了。

仅代表个人观点。

 7 ) 记一次别离

今天,翻看自己的豆瓣,想想距离上次写作,都快有十年了。

自《八月照相馆》里走出,从沈银河,到李英爱,再到孙艺珍;许秦豪一直醉心地为他那些时代美人们造像,在他的镜头里,一次次关注着小格局下,男与女微妙的情与欲;而首次涉猎这样时代变革下离乱人生的题材,也仍然沿袭着他的风格,处理的柔软而又刻骨。

李德惠,朝鲜王朝末代公主,其生母为嫔,非正宫嫡出,得赐号“翁主”,史称“德惠翁主”,这就是关于她的故事,一个始终贯穿着乡愁的故事。

未代总有成为未代的理由,此时此刻的韩半岛,自甲午之后,就已裹挟进东北亚复杂的政治洪流中被撕扯的支离破碎,太阳旗下,古老王庭的倒影己渐黯淡,所谓王族的人生也随着韩半岛的命运在起灭;当幼年翁主作为政治献祭踏上异国的土地那一刻起,家国与血脉、抗争与践踏、牺牲与背叛就已经捆绑在这个少不更事的女子的生命里,一段如陆上行舟般困顿的岁月就此展开。

韩半岛的近代史,史学家形容为“血与骨”,其实,历史的棋局早已落定,处于这些历史节点中的每个个体,无一例外的将目睹着时代车轮的呼啸而过,而有的人,命中注定要被卷入其中,却还要在鲜血与碎骨中挣扎着爬起,继续拾级而上;也正是这些人,才使得人性中那不朽的力量得以存续,那是经历过无数次惨烈到极致的铁血洗礼与残酷到不可名状的大浪淘沙后沉淀在我们血液中的强大存在。

当出走三十八年的德惠再次踏上故土那一刻,早已苍苍白发的侍女齐齐下跪,向曾经的公主再行主仆之仪时,更像是对这个早已故去的王朝表达最后的敬意与最后的告别。

愿所有的颠沛流离,都能汇入江海。

2017年 夏

 8 ) 影评

感触很深,孙艺珍把德惠的不屈、孤独和悲伤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看到了德惠对故乡的思念,看到了她对母亲的想念,看到了她对周围同胞的关心,看到了她独自一人面对所有的孤独和悲伤。

两个小时的电影我哭了很多次,当她看到父亲被毒死时,当她为母亲洗脚时,当她临去帝国所有人下跪哭泣时,当她在敌国演奏钢琴与章汉重逢时,当她演讲为同胞发声被打后,当梁夫人去世德惠也未见上一面时,当福顺被遣回国德惠哭泣时,当章汉被枪打伤德惠被强行拉走时,当祖国独立她要回国被拒绝时,当她认出章汉后说我们时间不多了,当她被章汉带回国与福顺等人三十八年后相会时,当在王宫门前看到闲人免进回忆过去时。

父亲在她小时候死了,被迫离开祖国,在敌国土地上被敌国人监视着生活,身边一个个亲信的人都离去,一直心系祖国但祖国拒绝让她回去,回来时早已物是人非,当年有着父亲母亲快乐玩耍的王宫前已写着闲人免进,父亲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几十年的痛苦、悲伤、孤独一个人承受,章汉说她的悲伤又有谁能懂呢。

孙艺珍的每一哭每一笑我觉得都很触动我,带着这个人物触动我的心灵。

她,就是德惠翁主。

 9 ) 以小见大,厚重感和人文关怀兼有。

东亚历史悠久,为影视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南韩还有我国本身就有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优势,本片就是其中佼佼者。

是很工整的传记电影,基本按照真实历史人物的事迹拍的,虚构了一个守护她的金章汉,不过历史上她爸确实给她指婚过,只不过没记载姓名,这里巧妙利用了历史的空白,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挺好的。

呈现出来的已经是调暖了的,真实的德惠翁主只会比电影里更惨,她背着一个有名无实的王室身份,实际上却是被大时代深深伤害的人,更是代表着落后就要挨打。

孙仙为了这个电影形象也不要了,老年妆有点真实。

看完整体还是挺喜欢的,因为我们有和南韩一样被侵略的历史,很能共情。

这个电影选择的视角还挺巧妙的,选了战败国的上层人物,他们都这么惨了,更遑论底层民众。

看着是讲翁主,其实是在表达战争之下那些被迫远离故土之人的不幸,多少人一辈子都回不了祖国。

历史片怎么做,应该传达什么样的思想、怎样传达思想,这部片子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

我是感觉这个片子历史的厚重和人文关怀都不错的。

 10 ) 电影《德惠翁主》:朝鲜最后一位王女的坎坷人生

因为孙艺珍欧尼入坑《德惠翁主》这部她后期自己投资并拿奖拿到手软的电影,不得不说欧尼的演技真的绝了。

《德惠翁主》讲述了朝鲜最后一位王女德惠翁主在异国他乡漂泊数十载的坎坷人生。

李德惠在父亲高宗和母亲梁贵人的呵护下成长,但朝鲜朝廷的亲日势力与高宗陛下存在立场冲突,高宗被害身亡。

由于考虑到德惠作为王室成员的影响力,大臣韩泽秀以其母梁贵人的安全威胁德惠前往日本求学,实为人质。

德惠只能远离家乡和亲人,但她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祖国和母亲。

德惠翁主被迫离开祖国几年后学业完成,可日本当局不允许德惠回国。

德惠儿时的伙伴金章汉假意归顺日本当局,实际上是为在日的韩国劳工争取应有的权利和守护德惠。

日本当局为安抚韩国劳工让德惠发表亲日演讲,并答应依次换取让她回国。

德惠答应了,但是看到同胞们的困顿和不幸,她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

德惠鼓励同胞们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她与他们同在,极大鼓舞了同胞们。

但是德惠此举违背日本当局的意图,他们从德惠身边带走她的侍女福顺,留下她孤身一人。

金章汉带来了朝鲜的消息,梁贵人因病去世了。

骤然失去两个最亲近的人,德惠痛哭不已。

我们还有要回去的家乡,现在这个瞬间,就算是为了在家乡等待我们的家人,不要失去希望,永远不要放弃。

被抢走的都会还回来的。

金章汉与德惠的侄子等爱国人士密谋送德惠和英亲王夫妇去上海,以摆脱日本皇室的控制。

可是最终计划失败,金章汉在海边欲送德惠偷渡时被发现,身受重伤;德惠也被迫嫁给日本贵族宗武志。

多年后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德惠带着女儿欲回国,却在海关被拒绝,多年的思乡之情被无情鞭笞,她终于精神崩溃。

金章汉受伤后回国成为一名记者,不顾一切向朝鲜当局建议接回王室成员。

当他重新踏上日本的土地,在一精神病院找到并接回精神失常的德惠。

在回国后的机场,福顺和一众当年宫中的侍女前来迎接,使德惠好像想起了些往事。

当历史淡去,往事平息后,金章汉陪着德惠重新走入昔日的朝鲜王宫,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有对过去无尽的回忆。

德惠翁主:让人联想到《末代皇帝》中的溥仪末代王室的相似出身、身不由己的人生经历、异曲同工的重回故地......但德惠作为一个女性角色更具悲剧色彩。

三大事件对德惠的身心和人生轨迹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其一,侍女福顺的离开,一个可以倾诉和同生共死的伙伴离开身边,本已身处异国他乡的德惠失去了力量支撑;其二,母亲的离世,对母亲的无尽思念之情无处安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万分悲痛,德惠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其三,金章汉为护送自己离开身受重伤,归国的唯一希望破灭,身边最后一个知心人不在了。

侍女们的两次跪拜少年德惠在离开朝鲜王宫时,侍女们哭着道别,为了所爱之人能过活下去,她只能往前走朝前看,不能回头。

数十载过去,在归国的机场,曾经的翁主娘娘和她的侍女们都已白发苍苍。

饱受折磨的德惠翁主重回公众视野,面对四面八方的闪光灯这样久违的关注她显得不安和畏缩。

但是当她看到曾经的侍女也是伙伴,眼神不再迷茫,仿佛想起些什么似的。

德惠翁主与侍女福顺在祖国机场重逢——我向你保证,如果回到朝鲜,一定会去找你的。

——好的,翁主娘娘。

我想,她的脑海中出现的是离开朝鲜王宫和福顺被迫遣送回国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场景吧。

当德惠翁主的手抚上身着宫廷服饰的福顺脸时,漫长的等待和许诺终于画上了句号。

演员孙艺珍的两段哭戏“神来之笔”金章汉前来告知德惠母亲去世的消息,德惠一脸平静地收拾手头的行李,但同时已是颤抖着声音问出“什么时候去世的?

”“临终的时候身边有人吗?

“当心痛到无以复加时,德惠再也撑不住跌坐在地上痛哭。

这是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这也是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最大的寄托。

得知母亲去世后的德惠翁主失声痛哭

金章汉默默陪伴当德惠翁主难掩激动之情踏上归国之路却被无情拒绝入境时,碰到了给予他沉重压迫和苦难的始作俑者左右逢源得以回国。

巨大的对比反差使德惠一直绷着的那根弦终于断了,她的精神崩溃了,躺在地上又哭又笑,眼前的一切荒诞,而自己多年的痴梦可笑。

孙仙这演技绝了金章汉的陪伴和守护:地狱之门伸出的那只手在陌生动荡的异国,金章汉假意归顺,即使被误会也要在德惠身边守护她;密谋回国失败时,金不计后果和自身安慰,身受重伤也要送她脱离苦海;多年后当人们都已遗忘了这位末代王女的存在时,仍是他拼尽全力、带着一身伤痛也要亲自找到她、接回她;面对媒体的闪光灯和摄像头,只有他紧紧地牵着德惠翁主的手,面带微笑搀着她回到祖国。

少年德惠翁主与金章汉

多年后金章汉终于找到德惠翁主金章汉从未也不敢对德惠说什么,但是他从年少到白发的陪伴和守护早已超越了爱。

在我看来,相比于真实的历史背景,金章汉的存在是对德惠翁主最大的救赎。

三十八年后,德惠翁主终于回到她的祖国。

电影《德惠翁主》让世人了解到朝鲜末代王女的一生,但是电影都多少带有一些美化。

真实历史的德惠翁主遭遇更加坎坷艰辛。

年仅13岁的德惠翁主被送往日本,期间由于其母去世短暂回国外,她数十载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

因此,德惠年纪轻轻患上精神性疾病并饱受折磨,她曾希望在学校毕业后返回朝鲜,当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祖国过平民生活。

可是这样对常人来说简单的梦想对身为王室成员的德惠翁主来说却是痴心妄想。

德惠翁主 (2016)7.62016 / 韩国 / 剧情 历史 / 许秦豪 / 孙艺珍 朴海日

《德惠翁主》短评

K165

6分钟前
  • 安弟人人
  • 很差

看了让人压抑难过的片子,于是女主回国的意义究竟是啥……

11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还行

全片唯一的坏人是朝鲜自己人,在日本期间吃香喝辣,还许配一个疼爱她的老公,根本不及真实事件万分之一的凄惨,拍成这样是怕得罪日本人吗?

14分钟前
  • 银丝华鸡扎
  • 较差

相比而言能看出《末代皇帝》水平之高 當然這一部也甩了大部分國產好幾條街

16分钟前
  • 詹一美容美发
  • 较差

韩国主旋律片,戏说大大大于历史(比如翁主13岁就到日本了)。孙艺珍真漂亮,并且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演技(。)其实近代东亚历史里面的女人们每一个都值得大书特书啊,比如溥杰的妻子嵯峨(爱新觉罗)浩,再比如德惠翁主哥哥李垠的妻子方子女王。

21分钟前
  • Abe
  • 还行

3.5 你怎么这么晚才来?“The Last Emperor”+“The Crown”.

22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又是孙艺珍一个人撑起了一部戏。

2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结尾太模仿《末代皇帝》了

2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金所炫演技太尴尬了。虽说德惠翁主是末代公主一生被日本操控,但对她仅有同情而已,在日期间是否有为复国努力呢?是否真有像电影里那样建韩文学校呢?是否真的参加抗日组织呢?如果真的有做这些努力的话,那真的值得敬佩了。

28分钟前
  • 阿毛一定上岸
  • 较差

片尾字幕,像顽童乱划的蓝色笔迹,是她晚年回国后时而清醒时的亲笔~~关于亲人和亲国。一生中更漫长的是被遗忘,接近四星的片。

30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推荐

时代的一粒沙,压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欲承王冠,必承其重。越是高位越是不胜寒。可怜的人,愿你下一世生在美好的时代。

32分钟前
  • 林野野
  • 力荐

神烦这种题材。。。

36分钟前
  • Sen
  • 较差

韩国各种类型片都能驾驭,唯独历史题材感觉总拍不出味道。

39分钟前
  • alien81
  • 较差

身不由己啊

43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金所炫真的好像我家孙仙啊,这几年我好像越来越有更喜欢所炫的趋势。叙事和孙仙的演技都让人感觉是一张拉满的弓,箭却射不出来,总之就是差那么一点点~~但还是喜欢我家仙女的努力与执着,全泡菜美的里面演技最好的!

45分钟前
  • 小夕在流浪
  • 还行

非常老套的叙事方式,以一个局中人的回忆视角打开历史。没煽情没一波三折,有反派有超人。反正就是记叙文吧。

49分钟前
  • 当时的月亮r
  • 较差

题材虽有改变,但委婉的爱情表达,仍一脉相承。

53分钟前
  • 骷髅船长
  • 还行

好吧,果然对传记片完全不感兴趣,更何况是自己不认识也一点不想认识的人物,哪怕是自己非常喜欢的演员扮演主人公也没办法觉得好看。

5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或许人物略显空洞,也没有太多背景支撑得起翁主的一生,甚至都说了很多情节是虚构,但只要套上“我回我的家”这一套语法,就还是很抓人。

60分钟前
  • 春天正是读书天
  • 还行

伪装性很强的戏说历史,将德惠翁主代入莫须有的独立运动历史叙事,真实历史人物+虚构故事的欺骗性与危害性,远远高于《宫》、《国王:永远的君主》等纯虚构之作。

1小时前
  • lejso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