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影评了 为了这部戏连续追了有快两个月,今天终于大结局了,不得不说本来陈老原著就经过删减,广电这么又一查一剪,不光剧情上把很多白鹿原上的“人”活生生的整成了“脸谱化”,大结局让还让很多原著粉倒胃口,但即使是这样,我觉得我还是想给他打五星,不是他有多么完美,而是在现在这种影视剧把观众当傻子,电视剧中毫无节操的给观众广告污染,连主演都可以抠图的时代,真的是被这部剧给感动了,多久已经没看见这么接地气的表演,这部剧就是给那些只知道请大牌小鲜肉,跪舔广告商,无智商的剧打脸,让他们知道就算没有所谓的“颜值高”演员,只要是打磨好剧本,尊重观众智商拍出来的,最后也能成功。
哎,对于打分的吐槽完毕,下面分享下追剧中一些小点滴,感觉下面会有点画风突变,科科~1.先说说我心目中这次的演技担当No.1,毫无疑问必须是何冰老师啊!!!
在开头的前几集看白嘉轩和鹿子霖互怼简直太有乐了!
相爱相杀~而且作为老北京的何老师这陕西话杠杠的!!
话说我也看过小说,感觉真的是把这个人物演活了~ 当然颜值除外哈哈,毕竟原著中的鹿子霖可是白鹿原美男担当!
睡遍原上多少姑娘!
不过何冰老师身上贱萌贱萌的气质倒是满符合他情场高手这一设定。
其实鹿子霖如果按以前的电视剧来演,必定遭逢脸谱化的设定,变成十恶不赦的大地主乡约,可是看完“圆桌派”何冰老师的解读,觉得他这样演才是让观众真正去欣赏一部戏,把鹿子霖塑造成了“人”,而不是“坏人”,让观众理解到每一个角色,看到一个全面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所以追剧中才发现原来相比性格特征不明显的白族长,鹿子霖才是圈粉无数的人气王好吗,因为他演出了中国农民特有的幽默感,自始自终都是为了自己家,为了自己儿子,为了自己后代,当然如果跟白嘉轩的“大公无私”相比,他显得有点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可是这难道不才是最真实的人么~ 白嘉轩式的无私牺牲的是更多的人,这种价值观也是我不能苟同的,具体后面会讲~总之,鹿子霖可以说是本剧最精彩也是最惊喜的角色之一了,他演的鹿子霖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可能是我们自己,哈哈2.接下里说说本剧中最同情的人吧~
白孝文,也就是白家长子。
如果说鹿子霖是本剧演技第一担当,翟天临的白孝文可以说是第二了~(当然喜欢二豆的同学完全可以反驳,毕竟二豆是神演技!
)说实话,之前看过电影版,白孝文这个角色不仅不出彩,甚至我都觉得像是给田小娥作配的,所以对于剧版完全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个人物。
如果看了小说的同学估计知道,白孝文是活到最后也可以说是笑到最后的人了,在中国过去这么动荡的一百年间,白孝文这样的人能最终活下来其实也可以一窥一二他的厉害之处,不过我觉得这部剧之所以好就是拍出了白孝文的一部分内心,并没有简单的把他归类于“坏人”或者“处心积虑”之类的性格。
最开始我们都记得小时候的白孝文因为被族人恐吓说了慌,被白嘉轩打罚,其实就可以看出他的懦弱不是没有原因。
作为长子,白孝文一直是以族长的接班人来培养的,其实如果不是碰上个这种爹,他心里也不会变得如此扭曲。
白孝文从小到大的几次反抗其实都没有得到他父亲的关照,比如最早他想要去省城上学,他爸直接否决了,但到他妹白灵时,(剧里的白灵是个疯子这点是共识~这里说的是书里)虽然反抗,但白嘉轩还是同意了,而且在那个年代,白家不花钱供男孩读书却供女孩(是否可以看出白嘉轩男女平等的意识哈哈),白孝文的心里滋味可想一般~到了后来白孝文读书后想进城谋事,又被他爸拉回来种地,包括为了给自家的棉花机找个师傅,竟然利用孝文的婚姻做交换(娶了扎棉花家的女儿)。
我想任何一个人如果被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样对待,也很难免不萌生出很恨这个家庭的想法吧。
可是其实前面这些孝文都忍了,一直到他跟小娥偷情被发现,然后他爹亲手用刺鞭,就是长满尖刺的沙枣树树枝,而且被抽打了几十下,在小说里这种刑法是可以抽死人,并且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ps看到电视还原简直太血腥了,我都觉得快成看恐怖片的赶脚。。。
)所以很多人觉得孝文学坏怪不了别人,都是白嘉轩逼的。
其实我想很多人也看出来白嘉轩这个教育非常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鹿家的孩子普遍比白家的孩子有出息,白嘉轩太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了,不服从就暴打,这种法西斯式的做法真的挺可怕的。
也许自此孝文也明白,其实他那个爹,把自己的脸看的比自己儿子的命重要,白嘉轩为了恪守自己的脸面,为了受到大家的崇敬,可是却让自己的家人遭殃,所以相比之下我觉得更希望生活在鹿子霖这样的人家,把自己的家人看的比外人的眼光重要。
我想也许是为了报复他爸,白孝文自甘堕落,也确实自此使得白嘉轩更加生气。
白孝文这个人物的心理层次的变化其实是最多的,他不像鹿子霖那样,明白人都看得出来鹿家那点小九九,白孝文太隐忍了,他甚至骗过了白嘉轩。
其实从田小娥死后,白孝文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演员的功底深厚。
白孝文的单纯只在他跟田小娥在一起的时候,他不愿意呆在对他没有爱的家里,所以他宁愿去破窑里住。
可是当他得知连田小娥都是鹿子霖唆使来的时候,他真的是挺悲哀的,原以为会有人真心实意爱自己结果还是被算计。
所以这个时候他开始腹黑的谋划一切,包括为了完成自己的复仇,巴结着岳维山,又向黑娃示好,最后他终于把鹿子霖送进监狱,杀死黑娃,完成了自己的复仇。
原著里白孝文最后当上了我党的县长,然而抵不住压力,电视剧改了结局(毕竟让观众看出我党混入奸细可不好。。。
) 结局是白孝文被他爹(是的,白嘉轩)亲手上交给了国家(我党)。。。
虽然我跟很多人也觉得这结局日了狗了。。。
一部批判小说活活改成了样板戏。
但还是不可磨灭这个人物自身的魅力和演员的努力。
尤其是最后,孝文演技大爆发了,他问他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想不通啊~我想很多观众也都想不通啊。。
因为放到现在来讲 白嘉轩活活一个白左圣母啊!
他简直救人民于水火,他自认为最大公无私,所以族人都得必须听他的啊。。
,(虽然此处我只想白眼🙄️)
所以我说摊上这么个爹,白孝文也是心累的没边儿了。。
对自家长工比对儿子好,拿自家儿子命换长工儿子命,是的,谁让你爹你这么全宇宙最正直的人呢。。。
所以全剧看下来,真心悲剧的人物是白孝文啊,一辈子都希望他爹能爱他一点,然而他爹太圣母了。。。
卒~ 3. 放到最后的人物必须是一个自己喜欢的啊,笔芯~ ❤️ 当然是wuli兆海啊~
真是看到兆海笑心都要融化了好吧~ 其实兆海这个角色小说里面着墨不多,反而我觉得电视剧拍的更好看。
之前看到一个评论,说是白鹿原的白鹿书里是影射白灵,可是现在我觉得兆海才是白鹿原上真真正正的一个单纯不做作的白鹿啊~~ 哈哈 兆海不仅对自己心爱的人一心一意,对家里人也很好,鹿子霖受了岳维山的难,也只有他能帮他爸,而且兆海还是位心怀国家的好青年,不掺和这种党派纷争,乱七八糟毫无意义的事情,他去参军报国,最后壮烈牺牲!
所以相对比他哥哥,不仅抢他的初恋,给人家把肚子搞大 而且还大言不惭的说“相信哥不是一个随便的人” 呵呵呵(所以随便起来不是人么)对于鹿家,鹿兆鹏不仅没做出任何贡献,而且连家人的生死都可以不顾,对待父亲也是比兆海更冷漠(当初农协甚至带领农民要斩首鹿子霖)同时也算是间接害死了白灵。
就算是对身边的人,比如黑娃,兆海,他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帮他,鹿兆鹏却也是在利用他们为了革命。
所以跟鹿兆鹏相比,兆海简直就是小天使一般的存在~ 所以最后在兆海死后,朱先生才对鹿兆鹏说:你跟岳维山其实都是一样的人,不管是哪个党,都为了争名夺利,只有兆海是把生命献出去的人。
ps(为了看兆海被迫把每场有鼻炎灵的戏份都看了,简直生无可恋。。。。
)其实陈老这部史诗级的著作表面上是在写白鹿两家人的兴衰,其实更多是反思中国这一百年间的动荡,变化。
白鹿原的白嘉轩,鹿子霖代表着传统文化中有阳面也有阴面,当新的文化冲击,那些打破旧文化束缚,纯粹追求新潮流的人,比如鹿兆鹏,白灵,他们可以完全不顾礼教,不顾长幼尊卑,他们展现了另一面,当然,这原上还有很多人,被时代被迫赶着前进,却还是固守着官僚的风气,比如田福贤之流。
这些人,无论是推动力,还是阻力,其实都是形成我们今天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从白鹿原的开篇到结束,在这片原上,乃至整个当时社会,最终得到了什么,又最终失去了什么。
书里的白灵是个灵秀有理想的女子,让孙铱演的像个神经病,从头到尾的装傻充愣,卖萌嘟嘴加瞪眼,演的跟没脑子的傻子一样。
毁剧能手,非她莫属!
再说看过书的都知道,很多写白灵的地方都是一笔带过,根本没那么多的戏份,这剧为了撑够八十集,强行给白灵填了那么多毫无疑义的戏,浪费时间看她装疯卖傻,恶心透了!
白嘉轩想象中应该是一个身板挺直,永不弯腰的精瘦而有力的男人,嘉译叔形象有点不贴,性格演译的不错。
鹿孑霖一脸乾坤正义,满肚孑唯利是图,男盗女娼,何冰演的很棒,演这类人他很拿手啊。
秦海璐仙草演的好。
田小娥总觉得是一个强壮丰满的西北女人,李沁象个文艺女青年。
白灵不是村头二愣孑家的闺女,太跳脱了。
这段是书上没有的。
兆鹏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问问题。
兆鹏:“那些绑匪想的啥您咋都知道?
”朱先生:“因为他们是人,是人都有弱点。
”“娃你咋那么大胆敢咬绑匪,不怕吗?
”兆鹏:“怕,可是我得救我爸啊。
”“朱先生,我妈没把全部的钱拿出来,这件事我不告诉你心里堵得慌,可我妈说了,她得为我和弟弟的将来做打算,可是我并不想让我爸死。
”朱先生:“你妈更不想让你爸死,可他更心疼你们,她明白,人活着不容易。
”兆鹏:“可是我觉得人为了活路才会拼,才不会害怕。
”朱先生:“这都是跟谁学的呀。
”兆鹏:“跟您,您早看出那些断手不是我爸和嘉轩伯的,可您没说,您想让我妈和全村人急,让全村人都急,都不怕这些绑匪。
”“您把绑匪围住的时候,给他们留了条活路,这样他们就不会急,不会杀我爸和嘉轩伯,更不会杀其他人。
”“您让白兴叔他们学猛张飞,让绑匪不敢开枪。
可我上去咬那人的时候,您可以让全村人都来救我爸。
”“好几次您都可以把那些人按住,要是有更多的人像黑娃那样打着弹弓就好了。
”朱先生:“那会死人的,娃。
”兆鹏:“绑匪也会死啊。
而且乡亲们的钱也可以留下。
”兆鹏鞠躬退去,朱先生背影自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段话颇有深意,涉及到革命问题,无论是自己的队伍还是敌人的队伍,反抗往往是在被逼急之后。
朱先生代表一种国人传统思维,即非战,哪怕稍有损失,只要让群体相对安逸也是值得的。
可以联系南宋的偏安,虽然耻辱,可是换来了相对和平,毕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百姓苦。
这被视为汉民族的“羊性”思维。
兆鹏代表一个革命分子的雏形,一种“狼性”、血性。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虽然会死几个人流几滴血也是值得的,能保住集体长久利益。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不需要唤醒生民的愚昧,不需要唤起大众的反抗,而只要秉承“为生民立命”的遗训,代生民发声音。
近代知识分子却是和大众站队的,希望籍众人之力形成压倒性实力。
这也给兆鹏将来的革命埋下伏笔,可以说这段对白颇为巧妙。
继老戏骨云集的大剧《人民的名义》之后,又一部实力剧作《白鹿原》登陆银屏,和《人民的名义》从一开播就强势霸屏相比,《白鹿原》却是小火慢炖,渐入佳境。
虽然《白鹿原》讲的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但看起来却让人并不感到陌生。
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对生活深入细致的感悟和领会,对人性和苦难的挖掘,都让这部大剧有一种独特魅力,它全景式展现陕西关中地区数十年的社会生活,总的来说,是一部接地气的作品,讲出了中国味道。
首先,在主要人物的选择上,无论是以白嘉轩为代表的白家,还是以鹿子霖为代表的鹿家,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门望族,即使身为族长和乡约,他们也只是最普通不过的老百姓,既不是耀武扬威的高官,也不是富甲一方的巨贾。
他们的生活,就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活,他们的性格,就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性格。
其次,它以“人”为中心来叙事,以历史的视角去看待岁月的变迁;因此,《白鹿原》所叙述的故事相当自然流畅,在读者看来,白家和鹿家的兴衰成败仿佛都是理所当然,毫无人为的曲解和掩饰,十年格物,一朝物格,这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和领会,是匠心独运的大手笔。
再者,《白鹿原》中没有英雄,同《三国演义》、《水浒》等中国古典小说相比,无论是正直的白嘉轩,还是胆大的黑娃,都不算传统意义上的英雄。
白嘉轩正直,但也有缺点,那就是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在祠堂拷问责罚田小娥一段,更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固执的封建糟粕文化的卫道者。
黑娃当了土匪,是冲破藩篱和牢笼的代表人物,但也没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而是把折辱白嘉轩当成了他拥有实力之后的第一件事儿。
但是,即使他们是有缺点的主角,也不乏观众对他们的欣赏和喜爱,族长白嘉轩的社会责任感,黑娃冒险救出了即将被封建文化残害的白灵,都是他们生命和灵魂的闪光点。
《白鹿原》中塑造的理想人物是朱先生,当地的文化名人,能够未卜先知,极具智慧且道德高尚,曾用中国上古先贤“舜”的故事教导白嘉轩管理社会事务,“舜屡遭家人陷害,但却以德报怨,感化家人,并推己及人,用这种方式把社会管理得井井有条”,白嘉轩深受感动,在处理族中事务上处处以德服人、以身作则,让白鹿原风气为之一变,这是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另外,电视剧《白鹿原》在细节上同样值得称赞,大到生活场景,小到人物服饰都下了一番真功夫,连一碗羊肉面的制作程序都颇为考究,色香味儿俱全,让人垂涎欲滴,的确值得称赞。
毋庸置疑,《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留给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巨著,改编成电视剧,把它拍好其实相当不易,从现在看来,张嘉译领衔的剧组演员没有让观众失望,电视剧《白鹿原》有望成为又一部影视作品的经典,这既是对观众的致敬,也是对作者的致敬。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一生刚正不阿的白嘉轩,教育出来的白孝文却让人如此痛恶。
我在下面做了一个回答。
时隔一日,在原回答基础上又完善了一些内容,整理成文。
白嘉轩对白孝文自始至终没有履行过教育的义务。
且由于白嘉轩的对于相同行为的各种矛盾的评判准则——即惯常的双标,导致白孝文从小缺乏对事物、行为的判断力。
对此,电视剧特意给了两个有着鲜明对比的场景:当白孝文告诉白嘉轩黑娃翻墙偷看祠堂时,白嘉轩不理黑娃是否翻了墙,却一脸凶煞地批评白孝文告恶状。
批评也便罢了,也并不给他解释缘由,只留下一脸懵逼的白孝文,甩手而去。
镜头一转,土匪被杀,县长来白鹿原立仁义碑那天,白兴儿当着白孝文的面偷拿吹糖人的钱,后被一个迂腐秀才徐先生闹到了祠堂门前。
白嘉轩对白孝文等几个孩童施行体罚,白孝文却拒不举报白兴儿。
白孝文不举报,固然是因为他怕白兴儿,但也和白嘉轩之前的教诲不无关系。
然而令他再次懵逼的是,之前举报了黑娃,被白嘉轩批评为告恶状,这次不举报了,却又被批评怂人一个。
而且同样的,只有批评,没有解释。
同样都是违背你所谓的“乡约”的行为,他第一次举报,你说他告恶状。
他聆听了你的指示,不再告恶状了,你又骂他是怂人一个。
标准是什么,你倒是给他解释清楚啊。
你倒好,撒了气,臭骂一顿,拍屁股走人。
留下一个持续懵逼的孩子。
这两个场景中,白孝文都还是个没有主见的小孩子,正处在对事物、行为形成评判力的关键时期,可是作为他大的白嘉轩做了什么? 不仅没有给他一个正确的引导,反而给他做出了完全错误的示范。
这还不算。
当误人子弟的迂腐秀才徐先生绕过白嘉轩及仙草等人,擅自以教育之名限制白孝文的人身自由时,白嘉轩以礼仪的名义不予过问,任由一个外人对一个小孩子进行人格上的羞辱。
单从这一点看,白嘉轩这个父亲不是一般的失职,简直是不配做一个父亲。
最重要的是,徐老道口口声声说白孝文心里不干净,这么诛心的言论白嘉轩竟然也相信。
不仅如此,此后的日子里,白嘉轩也口口声声说白孝文心里不干净。
你们儒家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
又为何想当然地给一个小孩子扣上一顶性本恶的帽子?
难道不是你们的心里不干净吗?
与此同时,来对比一下白嘉轩对白灵的爱。
当白灵的奶奶要给她缠足时,白嘉轩于心不忍,百般阻挡。
这个时候,他的人性战胜了礼仪,战胜了传统,在他眼里,礼仪传统都不重要了,任由村民冷嘲热讽也毫不在乎了。
然而这点人性在白孝文面前荡然无存。
一旦白孝文做了一点让他感觉有违乡约有违宗法有失颜面的事情,白嘉轩便作出一副圣人姿态,对白孝文的人格品行进行各种贬低羞辱。
倘若他能对白孝文有对待白灵哪怕百分之一的人性,白孝文也不至于到结了婚也没有主见,遇见事就哭。
可以说,至少一直到终于被白嘉轩当众行了鞭刑并赶出家门之前,白孝文都只是白嘉轩的一个附庸。
他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的信念系统,连与田小娥偷情都为乡约所困硬不起来。
从出生起,白孝文就被白嘉轩设计成了族长的继承人。
借着徐老道的旧学堂,白嘉轩为白孝文的头脑中灌输了各种传统习俗,让白孝文成长为了乡约的代言人。
白孝文长大后,剥夺了鹿三在前院吃饭的权利,再一次被白嘉轩痛批。
可是白嘉轩却从来不曾想过,白孝文之所以那样做,正是因为徐老道所传授的、白嘉轩所依赖的君君臣臣的纲常伦理在发挥指导作用。
白孝文曾经也是一个有追求的孩子,他也想去城里读书,也想有一番作为,结果呢,被一句你心里不干净给抹杀的彻彻底底。
1,白嘉轩粗浅拙劣的换地手段实在让人无语。
2,以仙草趟过为换地理由,最终还成功了,除了说明白嘉轩的憨,还可以证明鹿家真是蠢的可爱。
3,奸诈而德薄的白嘉轩怎么可能让人真正信服旨在“淳风俗,正人心”的族训。
4,陈忠实老先生要是看到电视剧这样改,棺材板估计都按不住了。
5,张嘉译是我认为被高估演技的演员之一(演什么都一个样),可能只是百花居士之类的衬托吧。
6,所谓一代之文学,可能指的是任何作品都逃脱不了其时代性吧。
🤐 🤐 🤐
电视剧版白鹿原已经接近尾声了,关于它到底烂不烂的争论却刚刚开始。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豆瓣评分一直高居9分,讨论区却对剧情及评分提出了各种质疑。
<图片1>在电视剧刚开播一集的时候,一些账号竟敢毫不犹豫地给出了5星好评,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勇气,就凭一集剧情就敢给满分好评!
更无耻的是,一些人可以说看都没看,直接拿情怀说事——体验生活,就意味着可以五星好评吗?
我不知道这些账号的所有者到底要不要脸!
<图片2>关于该剧的争议有很多,比如电视剧剧情、人物形象与原著的区别——这是作为文学作品改编版的影视剧所面临的普遍现象,之前电影版就已经被骂得狗血喷头了;再比如,演员们的演技集体不在线,尤其是那个白灵的饰演者带来的争议;再比如,各种违背正常逻辑的bug,鹿兆鹏可以一夜之间来回西安与白鹿原之间却依然精神抖擞,白灵可以挺着肚子健步如飞并躲过所有干扰成功拍砖陶部长,鹿兆鹏作为被通缉的首要共匪可以光明正大地在西安与滋水县城来回穿梭而国民党却总也发现不了……然而,对于强行改编原著里的情节和人设,比如强行把白灵的死改成战死、把一切正面光环都加在白灵头上、把原本送给鹿兆海的“白鹿精魂”嫁接到白灵身上、把黑娃的年龄改成比白孝文还大、把白孝义的存在抹去、把兔娃的存在抹去、把鹿三媳妇的存在抹去、把白嘉轩的娶妻生娃安排在白秉德死之前、把白灵的出生加上一个狼图腾的色彩……等等等等,所有这些我全都不再讨论,毕竟电视剧是区别于原著的,不一样就不一样吧。
对于演员的演技或浮夸的道服,无论是白嘉轩的驼背、白灵的憨傻表情、仙草的从始至终一个表情,还是李寡妇、白孝文、鹿兆鹏的永不见老与黑娃、白孝武们的一个镜头就白头,亦或者李寡妇、鹿三、鹿子霖的妻子等一整部电视剧不见换衣服……等等等等,所有这些我也都不介意了,毕竟剧组有自己的良苦用心,爱咋地咋地吧。
之所以不讨论这些,另一个原因也在于,这些问题都已经有网友提出来了。
而且,这些似乎都能被辩解,毕竟都有那么一丢丢的主观性,一句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就可以搪塞过去了。
但是有一点问题是任谁也无从辩解的,而我也没有看到有其他网友翻出来,最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远在之前所提的所有问题之上。
如果说其他问题都可以用“剧组努力了”“为了审查不得不如此”“演员还是很用心的”等借口狡辩一番,那么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个问题的存在足以表明这部剧的烂是确凿无疑的!
注意,我连什么思想主旨都不计较了,你爱歌颂某党爱贬低某党都无所谓了,你演成白鹿原版的乡村爱情故事也无所谓了,前提是,你好歹称得上一部合格的电视剧!
这部剧烂在哪里呢?!
一言以蔽之,故事的时间线索完全违背历史,且自相矛盾!
按照电视剧的演绎,故事开始于辛亥革命,也就是1911-1912年。
从辛亥革命的爆发到蔓延到西北县城,理论上时间会推后,我们还是按1912年民国建立来算。
这是第一集的内容,此时,白嘉轩还没有娶到仙草。
前四集讲的故事大概有这样几个:第一集、白嘉轩娶妻与辛亥革命爆发,有辛亥革命为参考,时间是1911年冬天。
<图片3>第二集、朱先生退清兵与仙草怀孕,时间是1912年。
第四集、交农事件与白孝文出生,时间依然是1912年。
然后是第九集,白灵出生。
这一年是哪一年呢?
有朱先生回原上作参考,这一年是1917年。
朱先生退清兵时答应方升待其死后去其家乡执教五年,按照清兵退去后方升即去世,最晚到白灵出生也已经是1917年。
<图片4><图片5>第14-15集,白灵缠足。
根据历史资料及剧中小孩身高可以推测,此时白灵大约是四五岁。
白灵出生时是1917年,那么此时应当是1921-1922年。
第17集,白灵长大。
转眼几年过去了,此时白灵应该是十岁左右,这个年龄只小不大。
那么这一年是哪一年呢?
1926-1927年左右。
1926-1927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呢?
1926年,刘瞎子围困西安城。
1927年,国共分裂。
<图片9>而电视剧里是怎么演绎的呢?
从第17集到第40集,以白灵和鹿兆鹏为线索,分别讲了这么几个故事:鹿兆鹏结婚,并回原上当了白鹿仓小学校长(年代不明);白灵进西安城读新学;刘瞎子围困西安城(1926年-1927年);鹿兆鹏发动黑娃搞运动(1927年);以及,国共分裂(1927年)。
也就是说,早在第17集,就已经是1916-1927年了。
此后一直演绎到第40集的时候,时间轴依然停留在1927年!
按照后面的剧情演绎,白灵10岁进了西安城,并且在10岁就可以组织罢课运动、并可以和鹿兆海一起死守西安城了!
这是哪吒吗?!
提到鹿兆海,此时鹿兆海多大年龄呢?
电视剧第72集,鹿兆海战死沙场后,军队派人来原上送讣告,讣告上明明白白写着,鹿兆海于民国29年也就是1940年战死中条山,得年29岁!
即便以鹿兆鹏的说法,鹿兆海不是死于中条山,是死于内战,1940年这个时间是不会有假的。
<图片6>这个讣告也是一个时间坐标,即鹿兆海出生于1911年,1926年刘瞎子围困西安城的时候,他15岁。
同样是第72集,鹿兆海战死之前,白灵在前几分钟就战死了。
此时,白灵声称“红军马上就要会师了”。
白灵牺牲后,镜头一转,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
结合红军会师与剧中背景,白灵应当是死于1936年。
这一年,白灵19岁!
<图片7>从第17集到第40集,时间轴一直停留在1927-1927年,翻来覆去的各种演绎。
而白灵实际年龄10岁,鹿兆海实际年龄15岁。
他们在做什么呢?
有心的人,可以在把这十几集好好看一遍。
第43集,白灵终于入了党,并且可以执行党的任务。
一个10岁的女孩,不仅可以读培根女中,还可以组织罢课,还可以在西安城被围困时抬担架救人,还可以入党,还可以成为情报联络员……你敢说这不是一部大型红色魔幻剧?!
<图片10>白灵19岁(1936年)战死,死前曾生育一女娃天明。
咱就说她生完孩子就去了革命根据地吧,去了革命根据地俩月就战死了,那她怀胎十月这段时间不能抹去吧。
况且,电视剧用了很明确的镜头告诉我们,白灵至少是在她的女娃已经有了人形才离开的。
这段时间,权且只当是待了半年吧,加上怀胎十月,这就是16个月了。
且她到了根据地之后,还当了老师,且还被众人拥戴,我们假设白灵灵性十足,俩月时间就驯服了战士们,然后就战死沙场了。
16个月加上两个月,一年半的时间,从1936年往前推,白灵与鹿兆鹏假戏真做应该是在1934年左右。
1934年,白灵多大呢?
1934-1917=17岁。
也就是说,白灵同志17岁左右怀孕。
那么,从第43集白灵入党到第67集白灵鹿兆鹏假戏真做,24集的时间跨度是多少呢?
7年左右!
也就是白灵从10岁到17岁的7年时间!
72集一集的时间跨度是多少呢?
从白灵战死的1936年到全面抗战开始的1937年再到日本投降的1945年,长达9年时间!
在从第19集到第71集长达52集的剧集时间里,鹿兆鹏、白孝文、白嘉轩等一众主演的外貌没有任何改变。
从第72集白灵战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尤其是鹿兆海讣告起,除鹿兆鹏、白孝文以外的所有人集体衰老,白嘉轩鹿子霖们一头白发,白孝武黑娃们满脸皱纹胡子。
<图片8>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到鹿兆海讣告(1940年),也就三年时间,什么魔法让白鹿原的村民一夜之间集体衰老的?!
说了这么多,我有足够的理由对白鹿原剧组及主创人员提出质疑与要求,请你们告诉我,时代背景到底要不要了?
我也有足够的理由对豆瓣上所有好评的网友提出质问,请你们告诉我,当你们发现这个时间线的硬伤后,还有没有脸给这个烂剧冠以“良心制作”的美誉?
都特么要脸不要了!
本文作者笑央,拒绝一切形式的转载。
海外多年,类似同乡团的组织见的多了,不仅中国人的,也有比如韩国人的,日本人的,等等等等。
但是只有中国人的同乡团,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中国同乡会”基本上是有没有。。。
有的只是“广东同乡会” “浙江同乡会” “东北同乡会” 。。。
老乡和老乡彼此抱团取暖,这时候,“中国”这个概念是丢到一边的。
这几乎应了鲁迅的那句老话:“中国人,轻家国而重乡土。
” 乡土之重, 血浓于水。
家国之轻,单薄如纸。
如同电视剧厚重的颜色一样,《白鹿原》这份乡土,正是对“重乡土”最好诠释,乡土之权, 乡土之情,乡土之景。
以白家,鹿家两大家族形成的原上的人口,以“宗祠”围绕展开的公共日常生活,以“族长”为领导所进行的权力控制,以“先人”为最高的信仰和敬畏的对象。
“羞先人” 是他们表达耻感的最高方式。
这乡土,对我似乎是熟悉的,似曾相识的,久别重逢的。
这乡土,对我来说又都是新鲜的,没有经历过的,是陌生的。
以我为数不多去农村的经历,以及我所获得的信息所在我认知里构建出来的当今农村,和白鹿原比,早已翻天覆地。
我认知中的当今中国的农村,(有一部分)是赌博遍地,是攀比成风,是流氓横行,是迷信泛滥。
这些问题,也许其实只是人性中不可根除的那部分“恶”在农村的野蛮生长,也许自古就有,但是不同的是,在白鹿原里,原上的百姓有个族长,叫白嘉轩。
为了抓赌,可以整夜坐在戏台上不回去睡觉的族长,为了治贪,可以在祠堂里用家法惩治流氓的族长,为了扬善,不惜代价请先生办学校。
这族长,就是在传统乡土环境下的权力,法制和政治结构下的一种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的一种代表和投射。
白嘉轩带着乡民放倒村口那块《仁义白鹿原》的碑时,有人问:放倒这块县长立的碑,怕不合适吧。
鹿三答:原上祖祖辈辈,啥时候听过县太爷的。
这番对话,生动形象得描述了中国乡土曾经”皇权不下县“的政治现实。
乡土没有皇权,族权就是乡土运行的政治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乡绅,地主阶级被打倒,原有的族权架构被打破,一种平衡失去后导致的权力真空,让乡土失去了原本的模样,虽然上层美好地希望通过村民自我选举来形成基层群众自治,来填补这份权力真空,然而事实众所周知并不理想,乡土反而呈现出一种“苍天已死,黄天未立”的混乱场面。
以白嘉轩, 鹿子霖为代表的传统族权被清场,基层民主政治权力并没有足够成熟,这“空档期”成为了混乱的根源,于是产生了今日野蛮生长的农村。
可惜的是,中国高速的经济成长并不能缓解这份乱象,就好像白鹿原里,乡民们种罂粟有了钱,并没有改善生活而是选择了滥赌一样。
才看了十几集的《白鹿原》,我觉得真好,好在真实。
看着白鹿原那种乡土,对比今日的中国,其实心里会有种打断了骨连着筋的痛苦。
(完)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iforca ( http://t.cn/RamKz9N )
作为白鹿原小说的拥趸,关注白鹿原的一切,电视剧第一集很及时的守着看了,嗯,开篇还可以!
然后,停播!
EXM?
心里是一万头羊驼呼啸而过啊!
然后,人民的名义播完了,白鹿原回来了,又能追剧了!
心里是喜的!
然而,然而,失望!
失望透顶!
此剧除了剧名和人物的名字,我严重怀疑我看了假的白鹿原!
白灵,重点是灵啊,没有!
黑娃,重点是野啊,没有!
鹅儿,重点是骨子里的那种倔强!
没有!
那种抗争!
没有!
那种不认命,没有!
还有那种摧毁一切男人的媚,没有!
白嘉轩,重点是硬气和煞气啊,没有!
其他人物也一样!
此剧已经没有了白鹿原的灵魂!
没有了白鹿原的枷锁!
没有了白鹿原封建包装下的原始!
血腥!
残酷!
在什么都没有了,只能弃剧!
再见,白鹿原!
“爸妈不可以干预婚姻,但是组织可以”秦老师这话震撼到我了,还是要多读书,不然很容易被骗的
时代剧,满清、民国、新中国
看了二十多集,看到田小娥站在轧花机上的时候 多美好的一个女子 想起她之后的结局 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居然有一部剧让我不再看的原因是不想看到一个角色受苦。 小说里最喜欢朱先生 在心里有一个他的人物形象。没想到一部电视剧能把田小娥刻画的如此美好 连读小说的时候心里都不能想象。
看到后面真的觉得自己在看大型史诗同人 中国政委鹿兆鹏 特工皇妃俏白灵 白岩白月白鹿原 故事讲得还不错 精魂却是留在书里了
看了很多人说停播是害怕收视比不过“择天记”,我就在想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年少轻狂么?
我是来看老戏骨飙戏的,剧情bug免不掉,但是演员和制作已给出最大诚意,年轻演员演技稍有瑕疵,但是没有影响整体格局。
一星扣给大白灵的演员 一星扣给腰杆不直的白嘉轩 本来还想扣一个张嘉译塞关系户 但看在何冰演技神的份儿上……
一星给剧本一星给何冰 白灵又丑又作 真不愧是关系户来的 更搞笑的是顶替了原来演员的原因是原演员演技不好 exm?搞潜规则上位我不管 演成这样真倒胃口
每个变革和每次新生都要经历巨大的阵痛和折磨。时代大潮里的每一个生命,不管是聪慧的愚笨的,高尚的渺小的,正直的卑微的,腐朽的鲜活的.....都被大浪裹挟着推动着,前进着,劈波斩浪着,随波逐流着,沉沦着,湮灭着.....后三分之一很差,政治立场正确,又红又专又正,完全脱离原著......
拍得太正太文明了,严重失真。原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经典,把荒诞和愚昧描绘得淋漓尽致,剧版改编得非常不喜欢,破坏了原著的魅力,白灵的死改的特别正义大概也是为了过审,也是无奈,明明是自己人杀的。默默期待新版电影…
看完后的苦难感觉,后劲儿大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我能说什么呢?现在说良心作显得过于 廉价,神作过于吹嘘,这样一部特殊类型的作品,有人能费尽心血花钱砸出来,并且成品达到了这个程度,只能说看了这部作品是幸运的
先不说剧本,国产剧真的该好好研究下服装美术道具和打光了,人物白天黑夜都像被探照灯糊脸上了一样,兵痞和乡民衣服随时都像是熨烫过的高定。白灵这演员演得太聒噪了,据说还是张嘉译老师塞进来的关系户,简直了...
看了一集就看不下去了!!那些捧臭脚的粉丝是不是没读过原著!就陕西话这一项我就完全出戏了!更别说原著中的血腥,色情和政治不正确了!
1.竟然有何冰演不了的角色,不是演不好,确实不适合.2.翟天临贡献了惊人的演技,这种有层次且极具说服力的高级感在国内男演员身上很少见.3.个人认为孝文和朱先生是本剧唯二塑造得高于原著的角色.4.最好的一场哭戏属于冷先生哭秋月.5.从外形到演技,孙铱每一帧都在糟蹋白灵,伤筋动骨的杀伤力,减一星
和正午如出一辙的错误
白鹿原上革命往事吗?
太棒了
看了两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表演很差,虽然剧中不少演员也称得上老戏骨,但“尬演”的感觉还是太强烈了。这个叫张嘉译的演员是第一次看他的戏,让他演白嘉轩,感觉完全不对路啊。
34集开始就是**伟业之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