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者之心

Young Woman and the Sea,追浪少女(港/台),年轻女子与海,女人与海,老娘与海(豆友译名)

主演:黛西·雷德利,蒂尔达·格哈姆-哈维,斯蒂芬·格拉汉姆,金·波德尼亚,詹妮特·海因,格伦·弗莱舍尔,茜安·克利福德,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伊桑·劳斯,奥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24

《泳者之心》剧照

泳者之心 剧照 NO.1泳者之心 剧照 NO.2泳者之心 剧照 NO.3泳者之心 剧照 NO.4泳者之心 剧照 NO.5泳者之心 剧照 NO.6泳者之心 剧照 NO.13泳者之心 剧照 NO.14泳者之心 剧照 NO.15泳者之心 剧照 NO.16泳者之心 剧照 NO.17泳者之心 剧照 NO.18泳者之心 剧照 NO.19泳者之心 剧照 NO.20

《泳者之心》剧情介绍

泳者之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历史上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女泳者的真实传奇经历。无惧时代禁锢和社会偏见,特鲁迪·埃德尔(黛西·雷德利 Daisy Ridley 饰)破纪录跨越34公里天堑,直面惊涛骇浪,克服水母刺蜇……任何质疑和危险都无法阻挡一颗勇敢的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赛末点独孤皇后苦牙富家穷路第六季日日是好日遗失记忆璀璨迪拜第一季1980年代的爱情蠢货妈妈,我不想坐牢求求你,表扬我邻家花美男尼斯湖怪:深水传说虎胆杀机哎呀妈妈体操公主第三季恰帕克小光恋恋同路人镖行天下前传之四百里加急闪耀少年之空中接力白砂糖战士乱世飘萍坏蛋必须死超速驾驶你值得什么真相背后蛇妖斗手机不是爹破坏不在场证明

《泳者之心》长篇影评

 1 ) 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传奇,这才是我心中的女性励志片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有艺术加工的故事片。

《泳者之心》电影剧本取材于历史上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子特鲁迪·埃德尔的故事。

在此之前,我并未听过特鲁迪·埃德尔这个名字,但看完之后,这个名字深深的印进了我的心中。

从屠夫的女儿到世界冠军在那个保守的年代,作为德国移民家庭的女儿,特鲁迪的一生似乎早就被安排好了——长大,嫁人,然后由丈夫接手父亲的铺子,继续做屠夫的营生。

然而,一切在特鲁迪看到游泳比赛的那刻改变了。

女孩最初只是想赢得免费的食物,所以展示泳技,但当她发现她游泳时会十分快乐,她便爱上了这项运动。

特鲁迪和姐姐向父母表示自己想学游泳,父亲自然是不同意的,母亲却领着两姐妹来到了地下的女子游泳队中,这一幕让我颇为感动。

即使特鲁迪的母亲只是没有掌握财务大权的家庭妇女,但她依旧愿意为了女儿争取每一次的机会。

最开始,老师嫌特鲁迪的速度不够快,不愿意让她加入,让她去烧煤,但在特鲁迪的不断争取和母亲的推波助澜下,她终于有了和他人一较高下的机会。

电影对特鲁迪性格的铺垫展现得很好,她就是一个无畏的,大胆的小女孩,甚至时而展现出调皮感。

在被父亲安排相亲的时候,为了调戏相亲男,她跳入了水中,这种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行为其实就是她俏皮可爱与自信的侧面展现。

在去巴黎参加运动会的船上,她问带她们的人,女运动员为什么不能训练?

镜头一转,船只上充满了在健身,在进行赛前训练的男人们。

这一幕画面代入感很强,让人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氛围的压迫感。

然而,特鲁迪就是这般的特立独行,在意识到女性遭受的种种不公后,她开始身体力行,为自己争取机会。

全新的迪士尼叙事,我们可以做自己世界的“公主”看的过程里,不断有种感觉,这好像是迪士尼公主片的2024年版本。

看完之后搜索相关信息,果然发现幕后的制作团队正是《加勒比海盗》的金牌团队。

这样,一切就解释得通了,我们在进步,迪士尼也在进步。

如今,我们的梦想不再是穿着花花的裙子,住在城堡中。

我们的梦想是乘风破浪,征服海峡。

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感觉画面做得非常棒,真的有置身于海洋怀抱的错觉。

特鲁迪在海中前行的时候,观众就好像跟着她一样。

丰富的视觉十分吸引人,不愿错过每个镜头。

电影里有一幕细节,颇为感人。

特鲁迪正在帮家里擦拭店铺橱窗,一个穿着花裙子的小女孩跑了过来,问她:“你是特鲁迪吗?

”特鲁迪点了点头,小女孩开心的说:“谢谢你,因为你,我们才有了参加游泳队的机会。

”可以说,特鲁迪的一小步,是人类女性运动史的一大步,正是因为这名年轻女子展现了她精湛的泳技和身体素质,才有更多的女性运动员能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比赛之中。

打破偏见,那些闪闪发光的女性角色虽然这部电影以特鲁迪作为主角,但其实也将镜头转向了处于那个年代的不同女性。

特鲁迪的母亲、姐姐、教练,她们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力量,托举着特鲁迪,向着心中的目标迈进。

母亲与父亲对抗,让男人一步步意识到女儿身上具备的罕见天赋,这使得在片尾,特鲁迪与父亲完成了和解,两个人紧紧相拥在了一起。

而特鲁迪的女教练,从出场那刻起,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聪慧,严格,在那个年代,排除万难,为女孩们建立了一个可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在特鲁迪最后被万众簇拥的时候,女教练也一同享受了这份荣耀。

在片中,姐姐和特鲁迪作为了对照组展现。

相比至于特鲁迪的雄心勃勃,姐姐虽然天赋更高,但更依赖传统的婚恋模式。

姐姐没有让天赋发光,而特鲁迪则在一步步的进步。

我觉得片子里格外闪光的部分是,姐姐即使在结婚后,也是一直支持着妹妹的事业。

在最后妹妹横渡海峡的过程中,姐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看见两姐妹互相友爱,互相竞争,感叹特鲁迪的幸运,也感叹女性之间有着如此动人的情谊。

吃着鸡腿,游过英吉利海峡要挑战英吉利海峡,绝非易事。

这里有变幻莫测的潮汐、六英尺高的海浪、寒冷的温度,还有大量的水母。

做出这项壮举,既需要超强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很高的游泳天赋,而这两项,特鲁迪刚好同时具备。

但,海洋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充满着未知与凶险,当一个女人做出要挑战英吉利海峡的决定时,一开始,大家的反应自然是“她疯了”。

有人说她是哗众取宠,有人说她是不要命了,更多的人等着看好戏,希望她失败,以此证明女性的身体素质并不适合游泳运动。

甚至于,在那个年代,大家还要关心泳衣是不是会暴露。

正是在这样较为狭隘和保守的氛围中,特鲁迪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突破。

在最后,她甚至比男性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成绩还要快两个小时。

很喜欢特鲁迪在里面大啃鸡腿的样子。

在这个世界还在规训女性要瘦,瘦才是美的时候,特鲁迪展现了力量与速度之美。

如今,女性运动员已经可以完全自由的在国际竞技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强劲实力,没有谁敢忽视她们对于世界的影响。

然而,如今拥有这一切的我们也应该在历史中进行回望,是无数个“特鲁迪”这样的杰出女性,用自己的天赋、才华、努力打破偏见,指引女性勇敢前行。

 2 ) 观后感

昨天看完了《泳者之心》还没想好怎么写,和姐姐的关系?

好像没那么深刻或病态好磕,就是姐妹关系,姐姐给她改造了泳衣让她拥有了分体式泳衣,说起来我都从来没穿过,都是穿连体式。

给她进水的泳镜用蜡烛密封,但是最后也扔进了海里。

一开始姐姐是游得更好的那个,妹妹是不被寄予厚望的那个,一直追逐仰望着姐姐的妹妹,却超过了姐姐,而最初让妹妹崇拜的姐姐却放弃了游泳。

这么看有点像是藤本树的漫画《妹妹的姐姐》也有点像《蓦然回首》,都是仰望与被仰望,但漫画里的被仰望的、一度担心被天才卓绝的后辈超过的,最后还是重新握紧笔,坐稳了偶像的宝座。

漫画理想,而现实惨淡。

还有个点,就是我有点难被这种电影鼓励到。

能够游泳游得这么好不仅仅是努力,而是一方面本就具有天赋,再加上足够的努力才能达成前人未能获得的成就。

妹妹的天赋是远远超过其他人的,电影里看起来又好像一开始体弱、落后于游泳队员,似乎靠勤奋更多。

但总觉得,这样无法说服我。

女教练自始至终没有登上陪伴她的船。

还好最后坐上了盛大游行的花车。

悬崖上燃起的火堆,我可能太扫兴了想到其他人获得了这种帮助吗,是因为她是女性看起来很不可思议才获得了火堆指路吗。

但后来看到真人影像写了,她打破世界纪录提前了两个小时,好厉害,原来电影里反复强调她游得很快,不是赘笔也不是夸大,是真的很快,还在浅滩迷路了好几个小时,这样都能把记录缩短,太厉害了。

还有下药那里我也很焦虑,想着当时的检验手段恐怕根本没法找到证据了,很烦躁不安。

还好她靠自己再次挑战证明了,第一次挑战才游了六英里(约9.65公里)就体力不支绝对有问题,才能为自己翻案。

演员有些角度很像凯拉奈特利,笑起来特别甜特别可爱。

真人是个看起来壮壮的女孩,演员比起来有点瘦弱了。

得有这样的肌肉才有力气长距离游泳,熬过寒冷对抗汹涌的水流。

 3 ) 老娘与海

先说最大感受:《泳者之心》真的很好看,值得去电影院看。

观影过程中哭了好几次,但是不是因为痛,不是因为影片对痛苦的渲染,而是因为感受到了女主角特鲁迪·埃德尔的强大。

事实上,这部影片虽然也涉及到了伤痛、阻碍、女性运动员筚路蓝缕的困境,但是并没有花极大笔墨去渲染这些痛苦,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刻画女主与泳池、与海洋搏斗的过程中。

感动我的不是她多么能够忍耐痛苦,这路途多么艰险,而是她多么想要达成自己的愿望,一直去做,并且做到了。

她的强大并不是被社会困境反衬出来的,而是她本身就有那么强。

这是《泳者之心》做得非常好的地方,也非常迪士尼。

一个20岁的女孩能做什么?

《泳者之心》说,她没有在恋爱,拒绝了父亲安排的婚事,她是游泳运动员,征战过奥林匹克,在整个国家的注视下,在官方教练团队的不看好之下,游过了英吉利海峡,而且是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比男子记录快了将近两个小时。

而这个记录直到35年后才被打破。

一个20岁的女孩能做任何事情。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故事,聚焦史上第一位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特鲁迪·埃德尔。

片尾的字幕说,她于2003年逝世,享年98岁,我立刻估算了一下她的年纪,完成这一壮举的时候,她竟然才二十一二岁。

迪士尼的故事精彩与完整程度在整个电影产业里当然不遑多让。

编剧杰夫·内桑森,写过《狮子王》很擅长这样的励志成长型题材。

可以说,这部电影从结构、叙事、人物、表演都完美得无可指摘。

影片从特鲁迪·埃德尔这个小女孩的童年说起,把一切都铺垫得好好的。

20世纪初,一艘轮船在曼哈顿河上起火,虽然船离河岸不远,但造成了超过1000名乘客死亡。

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游泳。

那个年代,不要说游泳,大部分运动对于女性而言都是禁忌。

有禁忌的地方,就有对禁忌的挑战。

我们如今能自如享受的事情,在百年前尚未禁忌。

但总有勇者以身试险,为后来者拓宽边界。

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也离不开无数男男女女的托举:特鲁迪·埃德尔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她不甘落后的主妇妈妈,她那大男子主义但嘴硬心软的德国父亲,她坚毅冷硬又慧眼如炬的女性教练。

在这里我们看到非常令人感动的女性情谊。

母女、姐妹、师徒,她们中间并不隔着一个男人,而是直接相互支撑,彼此信赖。

当姐姐玛格丽特为了陪伴特鲁迪游过英吉利海峡,跳入冰冷的海水中时,我们知道无论从前因为命运的安排走上了怎样的道路,她们总会在总重要的旅程上相携一程。

《泳者之心》描绘了嫉妒女性成功的男教练与官僚,也描写了欣赏勇敢后生的男教练与播音员,视角也比较公允。

在女性情谊和人际关系之外,最打动我的当然还是特鲁迪·埃德尔与大海搏斗的整个过程。

演员黛西雷德利也在开机前接受了长达三个月的专业游泳训练。

人际关系当然给了她必要的支撑,但是她就像一只小精灵,她除了姐妹与家人,没什么特别在乎的人类,不受人际关系所困,一心一意只想把自己的游泳事业做好。

从两年前开始我非常喜欢参与非身体冲撞型的对抗运动。

游泳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你不用和人比,只用和自己、和天斗、和时间比。

你知道每一秒自己都在比上一秒的自己强一些。

近几年来,银幕上也涌现出许多运动题材,尤其是女性运动题材的电影。

这类题材也为女性观众扩大了“对抗”的范围,增加了前行的勇气。

对抗性运动让你更具体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说白了,人无时无刻不在做对抗,只是有些对抗比较费力,有些让你手到擒来,因此感觉不到是在对抗。

当我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面上,我们已经克服了许多试图让我们倒下的作用力。

与其被水流冲走,不如奋勇向前。

《泳者之心》对于高潮细分的设计是相当具有递进性和隐喻色彩的。

起初,所有家人朋友、连同记者,一起陪着她启航。

后来,海域进得更深,记者开始掉队。

再后来,姐妹陪着她在海里游了一段路,体力不支,她又回到了一个人前行。

在横渡海峡最难最险的一段路,领航员告诉特鲁迪·埃德尔,要顺着洋流走,尽管这样会多走三分之二的路程,但是顺势而为,不易被冲散,而且即使漂在海面上什么也不做,也已经在以每小时2-3公里的速度前进了。

最后,进入暗礁丛生的海域,领航船必须绕行,但这样特鲁迪就彻底失去了方向引导,她只能凭借直觉和经验前行。

没有人再能陪着她,没有人再能告诉她怎么做。

在所有人都以为她要失败的时候,有被她勇气感染的英国民众,自发在河岸燃起了篝火,为她引路。

这何尝不算一种体育精神上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呢?

凭借着点点星火,特鲁迪·埃德尔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河岸,也为这次横渡花上了句号,为女性对体育事业的参与做出了伟大的引航。

她并不是在逆天改命,她逆的只是彼时欧洲与美洲不合理的人为制度,她只是展现自己的潜能,把事情恢复成它本来应有的样子。

代价呢?

当然也是有的。

她童年时就感染了中耳炎,在完成横渡壮举后不久,特鲁迪·埃德尔永久性失聪,把一生投入了游泳训练和教学的事业。

她的一生都和游泳相关,大海带走了她能听见的声音,也给了她回馈。

 4 )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穿越的英吉利海峡

去年我和国家地理合作了一场名为《WOMAN》的展览,将国家地理一百三十多年以来珍藏的以女性为主角的照片梳理出来,以爱、愉悦、欢乐、智慧、力量、希望为题,展示了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各地的女性是如何生活的、是如何被对待的、又是如何在种种困境中为自己挣出一个未来的,以及,更宏大一点:社会对女性的认识是如何改变的。

或许是因为我已经做过了相应的功课,所以在看《泳者之心》时频频举起我擦眼泪的手。

让我为之哭泣的不只是特鲁迪·埃德尔一个人的奋斗,而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抗争。

特鲁迪的成长期: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让我们来稍微回顾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虽说从古至今都有伟大杰出的女性,也一直都有人在为权力下位者鸣不平,但在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最激荡的是这三个时期: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女性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开始解放运动,这一时期,女性诉求权利上的平等,实现男女平等。

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强调男女的差异,指出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被称为“新女性主义”,并产生了许多女性主义流派。

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时期的女性主义运动的领域逐渐扩大到黑人和第三世界的女性,强调以个性差异或者性别消极差性,以消除父权制的压迫,实现“人的解放”。

特鲁迪·埃德尔的故事正好发生在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时期,那也是著名的“咆哮的二十年代”时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奇人物故事和文化遗产。

美国虽然是一个从英国殖民地中独立出来的新国家,却也承袭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诸多遗毒,和大多数封建国家一样,女性不是自由的生命,而是男性的财产。

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使得社会思潮涌动,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摆脱维多利亚时代的桎梏,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

在国家地理的记录中,有一张记录了1913年在华盛顿特区要求投票权的妇女游行场面的珍贵照片,现场的热度可以参考特鲁迪完成英吉利海峡壮举后回国受到的欢迎场面。

七年后,为自己的权益奋斗多年的美国女性终于在1920年8月美国宪法第19条修正案获得批准时赢得了投票权!

1913年3月3日,为争取女性投票权而举行的游行|NAT GEO IMAGE COLLECTION特鲁迪出生于1905年,也就是说,她的成长一直伴随着美国女性争取投票权的这场历史运动。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她的母亲,一位德国屠夫家的家庭妇女,会在那个时代表现出如此坚毅、独立、果敢的性格。

可以想像,她的母亲,当年可能就曾站在某个游行队伍中,为自己和女儿们的权益呼喊抗争过。

激荡的时代里,个体的奋斗在打赢世纪初的投票权之战后,社会的牢笼逐渐松动,美国女性以耀眼的姿态登上了各行各业的舞台。

各种各样的女性团体俱乐部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的空白,另一方面,正如同电影中展示的那样,是由于男性同业者的排斥。

举一个高大上的例子,同样在这个二十年代,由于不堪忍受在全是男性的探险家俱乐部(Exploeres Club)中时常被边缘化和排挤,一群崭露头角的女科学家跳出来,成立了运行至今的“女地理学家学会”(Society of Women Geographers, SWG)。

这个学会的会员包括影响了数代人的先驱女飞行员阿米莉亚·埃尔哈特(这位时代ICON还成立了一个女飞行员俱乐部),写出《寂静的春天》的环保主义者雷切尔·卡森,被誉为“人类学之母”的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还有如今家喻户晓的动物保护主义者珍·古道尔(讲个故事呼应一下影片中媒体要拍摄特鲁迪烤面包的段子:当时许多媒体喜欢拍摄古道尔的大长腿,古道尔幽默地回应:如果我的大长腿能够为我的研究吸引更多注意力的话,那也挺值的(大意如此))

SWG官网上一张1932年的老照片想象一下,就连这一群处在当时女性食物链条顶端的女科学家都要受到男性同业者的排挤,何况是以体力为尊的体育界。

那些如今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史书上的登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和特鲁迪的故事一样,虽然大环境在放松对女性的压制,但实际上,在生活中,你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一个个具体的困难。

这也是我对这类真实故事百看不厌的原因。

如果仅看宏大历史,我们都知道那个时代的女性勇敢地冲破藩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但她们是谁?

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

她们遭遇了什么?

谁阻挠了她们谁又帮助了她们?

什么让她们犹豫了、退缩了?

又是什么让她们坚持了下去?

我相信每一个个体故事都千差万别,且值得深究。

我喜欢这部影片的一点是,它在有限的时长里尽可能完整地呈现了特鲁迪的成长道路。

她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赢回来的:幼时得麻疹,医生已经宣布了她即将到来的死亡,但她硬是凭借强大的毅力从鬼门关走了回来;父亲不同意她学游泳,她便抱着吉他“扰民式”歌唱,一直吵到父亲不得不妥协;一入水,她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游泳天赋,很快就能绕码头数圈,赢免费热狗吃;在女子游泳俱乐部,她从烧锅炉开始,默默努力取得进步,赢得了和别的女孩共同训练的资格;和澳大利亚选手比赛时,她中途发力,从无人知晓的女孩逆袭为冠军,一举成名;赞助商不愿赞助她的英吉利海峡挑战,她愣是游到了赞助商给母亲庆生的餐厅去证明自己的实力;因为教练捣鬼,第一次挑战失败,在全世界面前输掉了颜面,但她立马振作了起来,再次去挑战那“不可能的任务”;全世界都说没有女人可以游过英吉利海峡,她硬是穿过刺骨的海水、蜇人的红水母、无边的黑暗,踏上了英国领土,还创造了比之前的男性泳者们快两个小时的世界纪录;……面对所有困难,她从未考虑过妥协,而是想尽办法去争,去赢。

“我飞跃大西洋,只是因为我想要”在影片末尾,特鲁迪终于抵达英国海岸,许多民众在这里等候着为她欢呼的画面,让我想起了我们展览中的一幅黑白照片:画面主体是一架飞机,一位短发女子站在飞机上笑容灿烂,周围是一群为她欢呼雀跃的当地人。

传奇女飞行员阿梅莉亚·埃尔哈特|NAT GEO IMAGE COLLECTION这位女子就是传奇女飞行员阿梅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1897年7月24日—1939年1月5日)。

1932年,她独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成为了史上第一位完成这项壮举的女性。

那幅照片记录的是在她降落爱尔兰时,当地粉丝团前来打call的场景。

相隔六年,这两位(还有其他很多位)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伟大女性,以上天入海的方式,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开拓了新的天地,让她们看到女性也可以和男性一样,勇敢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能够限制一个人的只有TA的灵魂,而不是性别。

或许因为后期耳聋,特鲁迪留下的名人名言并不多,热爱演说和写作的阿梅莉亚·艾尔哈特的这段话或许也可以作为她的心声:每个人都有TA自己要飞越的大西洋。

不管你想做什么,只要还被传统束缚,受偏见影响,那这就是你要飞越的大西洋。

而我飞跃大西洋,只是因为我想要。

 5 ) 为什么我们需要泳者之心这样的【英雌主义】电影?

这两天看了一部相当好的电影🎞️:泳者之心–这可能是2024上半年最精彩的电影,也是我个人上半年最爱的电影将女性主义和商业电影非常完美、成熟地结合起来,它可类比为女人的《勇敢的心》《角斗士》《奥本海默》,可以说是“英雌主义”类型片成熟的标志–本片讲述了历史上第六位同时也是第一位横穿英吉利海峡的女游泳运动员的传奇成长史终于,终于有一部电影拍一个女性名人时,不再大篇幅讲她的男人们,她的恋爱史而是纯粹地聚焦在她的性格、努力、才华天赋,讲述她如何克服生理缺陷(生病)和社会、家庭对女性的遏制和打压上–这是一部非常“我”本位的电影我终于看到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女性运动员是如何炼成的,看到她每一个决定背后的动机,理解她的人格;看到她那倔强好强的性格,如何将她推入孤独,同时也前无古人的征途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女人–这部电影同时也非常【女本位】妈妈因为双胞胎姐姐的溺死,因为目睹那个时代对女性游泳的限制导致轮船失火女性无法逃脱,成为女主姐妹学习游泳的第一个支持者;有实力但因为社会的偏见而没法站在台前的女教练,成为女主的伯乐;更有游泳天赋却没有女主坚定的心志的姐姐,一路支持陪伴女主到最后……我看到无数的女性互助,看到女主作为先驱者对小女孩们榜样的力量和精神鼓励,看到20世纪初社会对女性的打压,每一个女性身上都折射出她们在男权社会受到的挫折与疼痛……–我们为什么需要英雌主义电影?

这部电影能很好回答。

看电影时我心潮澎湃,女主对梦想不顾一切的追逐让我感同身受,女性也可以野心勃勃,也有征服未知与恐惧的伟大壮举女主终于不再是漂亮、性感的代名词,而是勇敢、坚强、充满野心的征服者从她的每一个冲破世俗的举动中,我都能感受到她鲜活的人格,别具一格的魅力。

就像男性热衷的英雄主义电影,男主角不一定是完美的,但一定是鲜活生动,能自圆其说的男性观众看奥本海默有多激动,我想女性观众看这部电影就会有多激动–关于名字,看之前我也不理解,但是看了之后我get了,台词和情节多次提到和展现女主的勇敢。

“泳者之心”大概是谐音“勇者之心”–这部电影非常建议妈妈带着女儿看,看完不仅更想去强身健体,也会更加勇敢做自己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也是我们需要更多这样英雌主义电影的原因

 6 ) “泳”往直前的女性力量

非常开心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电影可以面向大众,无论是去年的《芭比》,还是今年的《热辣滚烫》、《坠落的审判》、《泳者之心》,都让大家看到女性身上的美好品质。

乍一听《泳者之心》这个名字我并不感兴趣,但是在得知这是一部讲述女性打破世俗观念且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以后,立马决定看!

必须看!

沉浸和振奋是我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而坚韧和勇敢是特鲁迪最迷人的品质。

在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身上背负着各种各样的枷锁,人们理所应当地认为“你应该去烘焙而不是游泳”,久而久之就开始麻木、习以为常。

当得知船上中众多女性惨死的原因后,母亲下定决心做个所谓“反叛”的大事——让女儿学习游泳。

毫无意外地,特鲁迪遇到了许多阻碍,父亲的不赞同、教练的打压……即使崭露头角,人们也并未有太大的改观。

同样地,她也没有因此放弃,反而义无反顾地朝着神秘而又变幻莫测的英吉利海峡发起挑战。

这一壮举,挑战了当时的男性权威,挑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挑战了自我心理的恐惧。

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我至今没有学会游泳,在水里只能感受却抓不住任何东西,我害怕这种无助。

对我而言,要克服这种不安就是极大的突破了。

跟随镜头同特鲁迪在海里浮沉,我感到冰冷、窒息和不安,尤其是游经水母群和浅滩时,这种焦虑和恐惧达到极限,我无法想象她到底是怎么坚持下去的。

当特鲁迪成功抵岸,我才终于泄下一口气,平安无事就好!

紧张的心慢慢平复后,我才迟来地体会到这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一段壮举,她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才跃进海里。

无数人和特鲁迪的家人一样牵挂她的安全,又见证了她的成功,也因此受到鼓舞。

这种榜样的力量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无比强大,即使是远在一百多年后的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

即使这是一个本身就值得品味的故事,也不可忽视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

《加勒比海盗》系列的金牌团队,对海洋题材的拍摄经验丰富,令人身临其境,好听的音乐也为电影加分不少。

但是美中不足的一点是,《泳者之心》这个译名非常一般,虽然用中文谐音巧妙地点明了主人公的职业和个人品质,但并不吸引人,而且有强灌心灵鸡汤的嫌疑。

倒不如直译《Young woman and the sea》——《女孩与海》,清新直接,既突出主人公的身份,又表明这是一个与大海有关的故事,在我看来,对这部电影而言这两点更为重要。

 7 ) 严重低估!

低估,严重低估!

五月中旬悄悄定档,虽然是迪士尼出品,但是海报简单,阵容不认识,久远的年代,题材没什么兴趣,传记片类型让我感觉会无聊,制作成本看起来也不高,其余也无再多的声量了。

我都觉得我是毫无可能会去看的,直到前天开出了8.9分,并且大片的好评,才让我打算去看看,我也的确严重低估了!

这才是较为彻底的女性主义电影,同样也是大女主电影,虽然导演和编剧都是男性,但这次做得还是很不错了,至少我直观感受上没有什么不适的地方。

影片发生的时代、布景以及故事的发展、争取的权利,让我联想到《妇女参政论者》,是有些相似的。

影片女性主义的体现就是最直接的女性主义——即女性通过自己的奋斗证明女性并不比男性弱,并为自己争取到权利。

通过实例展现,也容易让我们观众代入,并很直观地感受到女性在生存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困境,以及是如何克服的。

游泳是男性的运动,没有官方正规的女子游泳队;男当权者花了半辈子阻止女性参赛;女性运动员只能在男性运动员用餐时在甲板上走动而无训练的机会和权利;看到女运动员的天赋和实力男当权者感到受威胁,还不断耍阴谋陷害;女儿的生活发展得按父亲的安排;“那晚饭怎么办”“我现在还不饿”,妻子做饭是天经地义的;只有最勇敢的男子才敢横渡英吉利海峡;穿稍微裸露一点皮肤的泳衣会上新闻被说闲话……片中类似的歧视偏见片段实在太多太多了。

34公里长的英吉利海峡,面对洋流则需要游80公里,接近0度的水温,几米高的海浪,长达十几小时的浸泡、体力消耗,还有那海洋中无法预知的危险。

我完全不敢想象,之前虽然有听过这个事件,但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才了解到其难度,才有了个初步的概念。

特鲁迪穿过海峡的意义远不止证明自己游泳的天赋、实力,也不止让更多女性参与游泳这项运动,让女性开始在游泳的权利上向男性看齐,更重要的是,女性并不低人一等,而且可以比男性更强,这给予了美国及世界女性一盏明灯,让她们发现原来自己的人生可以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并不一定只能走那规划好了的路,男性有的可能性,她们可以去争取,男性没有的,她们也可以去创造。

虽然这条路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也是。

特鲁迪的父亲最后转变了态度,有男性运动员给她鼓励,也有愿意为她当领航员的,最后民众中也看到了好多男性的身影,很感动,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编剧的美化,希望没有,希望大家都是对她佩服、尊敬的(但应该也只是对有实力的女性尊重)。

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女性在上升的过程中,很大的阻力会来自于具有一定地位和权力的男性,因为这威胁到他们了。

当姐妹二人都成为游泳运动员势必有成绩的高低,心情有起伏是人之常情,但她们并没有翻脸陷害、贬低打击、傲慢轻视,姐姐会伤心,妹妹待她依然真诚关爱,她们最终也互相砥砺帮助,一直在一起,真好的姐妹情谊!

影片在影像和故事上也是出彩的,穿越海峡看得我心一直很紧,肾上腺素也在飙升,当民众在岸边为她烧柴点亮时,我眼眶也还湿润了。

没想到这部影片如此出色,差点错过了,这部也成为了我今年院线观影的第二高分,9.1分。

 8 ) 《女人与海》:Ladies, never give up.

上周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很喜欢的电影 Yong Woman and the Sea,大陆译为《泳者之心》,但我更喜欢《女人与海》这个名字。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Trudy的女性,在一个女性不被允许游泳的时代(看的时候忍不住感叹,100年前的美国和今天真的是天壤之别啊,但是我们国家似乎没有太多改变..),不但打破了禁锢和偏见,坚持要求学游泳,还游得非常出色。

不仅代表美国参加了奥林匹克的女子游泳比赛,还克服了人为的阻碍和大自然的险阻,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跨越34公里,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最打动人的是Trudy旺盛的生命力。

在得了荨麻疹奄奄一息,大家都以为她要熬不过那晚的时候,她好起来了;在她想和男孩子一样,靠赢得游泳比赛而获得一根免费热狗,父亲告诉她,女孩子不应该学游泳,我可以给你钱去买一根热狗的时候,她果断拒绝,倔强地一次又一次说“我想要”,“我要赢”。

在她刚学游泳明显比其他人速度更慢,在比赛的起跑线上就落后于人的时候,她靠不放弃的态度,让所有人意外地赢得了比赛;在大家都以为她放弃游泳,听从时代的安排,跟所有女性一样,顺从地过被安排好的人生的时候,她决定冲破所谓命运的安排和社会偏见,决定横渡横渡英吉利海峡。

在大家都以为她这次在失败面前低下头来,准备收拾行李回家的时候,她决定重新启程,再一次面对挑战;在她丢失了方向,大家都以为她死在了海里的时候,她用尽最后的力气,在诺大的海洋里一步一步往岸边游来,成为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看完后看了另一部类似的电影《奈德 Nyad》。

Nyad在60岁的时候——在她看来人们都以为她坐着等死的年纪——决定完成一件30年前尝试过却失败了的事,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

她用了4年时间挑战,一共尝试了5次,失败,再来,失败,再来。

终于在64岁的时候,持续游了50几个小时,成为了第一个在没有防鲨笼的情况下,完成这项泳界的“珠穆朗玛峰”的人。

《奈德》剧照两部电影很相似又都非常打动人的是,Trudy和Nyad身边都有非常坚固的支持系统和给予她们力量的女性角色。

Trudy游的速度慢下来的时候,她的姐姐Meg立马跳进海里,游在Trudy前面,让Trudy有个赶超对象,因为从小一起游泳的姐姐知道,Trudy最讨厌输给别人。

《奈德》里有个简直一模一样的情节,Nyad已经游得筋疲力尽,几乎停在原地的时候,她的闺蜜兼教练Bonnie马上脱下衣服,纵身跳进海里,一次又一次引导她摆臂振作起来,坚定地告诉她,你一定可以的。

她们在水下互相鼓励扶持的样子,太动人了。

《泳者之心》里,还有两个女性角色也特别好,Trudy的妈妈和教练。

妈妈是Trudy学游泳的启蒙。

在Trudy小时候得荨麻疹的时候,妈妈告诉躺在床上的她,附近的港口有艘船着火,尽管船离海岸只有十米之遥,但因为女性不会游泳,而被困在船上活活烧死。

一颗小小的种子埋进了Trudy的心里,后来,她和姐姐想学游泳,妈妈就带她们去找教练,进游泳队。

因为丈夫不支持女儿游泳,她就靠自己兢兢业业做手工拿出去卖,换来女儿学游泳的费用。

Trudy的妈妈有着不凡的智慧和不俗的远见,但作为母亲,她也会担心在那样的时代,不甘平凡的女儿的前路会布满荆棘。

当Trudy从纽约游到新泽西回来后,母亲说出了她的担忧,但Trudy果决地跟她妈妈说,我不属于这里。

显然,她必将出走,去走她想走的路,过她想过的人生。

母亲很快就被她说服了。

她们之间有段很动人的对话:母亲:万一发生了什么,我不在你身边。

不知道你是哪里来的勇气。

Trudy:我的勇气来源于你。

母亲看着Trudy,满眼都是欣慰和骄傲。

Trudy的教练是另一位tough lady. 当Trudy的妈妈带着两个女儿去游泳队找教练的时候,她略带嘲讽和骄傲地说,你是来找这里管事的男人吗?

这里没有管事的男人,我是Charlotte,这是我建立的游泳队。

她带着Trudy从小小游泳池,到地方比赛,到奥林匹克运动会,再到汪洋大海。

但当Trudy要挑战成为第一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时候,她从小到大的教练被挤下了牌桌,被安排了一位男性教练,嘱咐她要游蛙式。

但真正开始横渡英吉利海峡之旅的时候,她用的依然是Charlotte教给她的28拍美式爬泳。

当Trudy挑战成功,回到美国的时候,她坚定地把母亲和教练拉上马车,共享荣耀。

是她们——同样是偏见社会的弱势群体——形成一个小系统支持Trudy去对抗大系统,去勇敢做她想做的事。

她们就像为Trudy指引方向的岸边篝火,温暖明亮而又生生不息。

而Trudy也在生生不息地把光亮照耀到更年轻的女孩身上,邻居的小女孩会跑来告诉她,她是她们的偶像,因为她,她们也开始游泳,甚至游得比哥哥更快。

在Trudy往脸上涂防晒油脂,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时候,她看到围观的人群里挤进几个小女孩的时候,她露出了笑容。

她知道,她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许许多多的小女孩。

无论多少岁,都依然有追求梦想、实现自我的自由。

《奈德》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是,在Nyad成功登岸后,她对着欢呼的人群说,Never ever give up. Never too old to chase your dream. 想到杨紫琼在60岁拿下第一座奥斯卡的时候说,Ladies, don't let anybody tell you that you are ever past your prime. Never give up.

杨紫琼获奥斯卡发言

 9 ) 泳者之心:当一位女性决定横渡英吉利海峡

昨晚跟随#鲁豫观影团#看了电影“泳者之心”的超前点映,本来小助理已经提前安排我发言,还因此给了我超好的观影位置,但现场举手发言没被叫到。

虽然昨晚半夜就把观影团留的作业给交了,但觉得没写过瘾,就把短评拓展成影评写在这里吧。

电影本身真的超棒,超出意料的好。

【以下有剧透】1. Got Fun电影第一幕就是女主角Trudy哼着歌给自己的横渡加油打气,歌词是“Every morning every evening aren’t we got fun?”这是她从小唱到大的歌。

Got Fun是Trudy选择游泳的原初动力,是游泳过程中不间断的正向反馈。

Trudy真心喜欢游泳,能够从这项运动中体会到巨大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没有缘由的,不经过理性思考的,是生命最原初的力量。

作为一个喜欢游泳的人,我看到游泳池就好开心,把自己埋在水里就好快乐,每进步一点点就好兴奋……我知道,自己跟Trudy在体力、耐力、技术方面完全没得比,但是我相信,这份快乐跟Trudy体会到的是一样的。

2. 远不仅是游泳,更是极限运动作为一个常年保持游泳习惯的人,我已经完全习惯了在室内游泳馆里游泳,这里水温常年恒定在26摄氏度,没有风浪,视野清晰明亮,能看到洁白的池底,水中没有异物,跟身处20世纪20年代的Trudy相比,泳衣更加舒适,不会把皮肤磨破,泳镜也不会漏水。

但是,我惧怕在开放水域游泳,特别是在大海里游泳。

那里看不到底,视野黑暗,时不时会飘来意想不到的动/植物,最要命的是水温和风浪。

Trudy横渡英吉利海峡时,水温只有10几度甚至接近冰点,(网上资料显示,80%的横渡失败者都是因为体温过低而不得不退出),每6小时翻滚一次的海潮更是让Trudy的游泳距离翻倍,从34公里变成了近60公里。

Trudy游了14个小时。

这绝对不仅仅是游泳,而是极限运动。

3. 游泳是一项孤独的运动电影的英文名是Young Woman and the Sea,很明显,它想借助的是“老人与海”的意味,一个人与一片海的孤独对话。

鲁豫在映后分享中补充了很多上世纪20年代的背景信息,Trudy的成功横渡,背后有咆哮时代(Roaring Twenties)的经济、技术、大事件……以及众多有力量的女性、男性的默默支持,时势造英雄。

但是,我更想站在泳者的角度说,面对大海,每一次划水、打腿、换气、乘风破浪,Trudy都需要自己来完成,她需要一个人面对怀有巨大、神秘力量的大自然。

特别是进入浅滩以后,领航船无法跟随、指引方向、提供补给,Trudy只有一个人。

在完成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壮举中,Trudy是自己做的决定。

她带着游泳的快乐、对当时女性处境的觉知、下一代女性的崇拜与期盼,做出了这个决定,并成功地完成了这项事业。

从这个角度讲,电影名也可以翻译成“孤泳者”吧(年度最不应该扣钱的谐音梗)4. 女性的力量Trudy无疑是影片中最有力量的女性。

她的人物原型是Gertrude Ederle,她1905年10月23日出生在美国曼哈顿,九岁开始游泳。

1926年8月6日,她从法国加来附近的格里内兹角出发,最后用时14小时31分游完56公里抵达英国肯特郡的多佛港口,成为第一位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影片的最后,放出了她横渡时的照片和视频。

她后来彻底失聪,帮助残障儿童学习游泳,2003年去世,享年98岁。

Trudy的妈妈。

妈妈是家里决定大事的人,非常强势、说一不二、不怒自威、严肃坚忍,是女儿最坚强的后盾。

是她决定送两个女儿去专业的培训机构游泳,丈夫不同意、不肯掏学费就自己做手工卖钱赚学费。

教练起初不同意Trudy入队,也是妈妈给争取来的机会。

待Trudy决定了要横跨英吉利海峡,虽有无限担心,但也完全尊重Trudy的想法。

Trudy的教练。

非常tough的女人,也非常专业。

在技术上指导Trudy的泳姿,从狗刨变成了American Crawl。

【顺便说一下这个爬泳跟自由泳的区别:爬泳(Crawl)跟蛙泳(Breast Stroke)、蝶泳(Butterfly)一样,都是泳姿的一种,而自由泳(Free style)是一个比赛项目,意思是运动员随便用什么泳姿完成比赛都行。

而爬泳是公认的众多泳姿当中最快的一种,所以现在大家都采用这种泳姿完成自由泳比赛,慢慢的也就成了自由泳的代名词。

】【再顺便说一下,蛙泳的视野比自由泳要好,但是阻力大,耗费体力。

估计这也是剧中Trudy那位男教练挑战失败的原因吧。

自由泳视野不好,看不到前方,但是阻力最小,最快】教练没有因为Trudy患过麻疹就拒绝她,后来帮助Trudy拿到金主的资助,实在是有勇有谋。

5. Girls helpGirls鲁豫说,每一代女性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过的。

这些前人,或许被记住,或许没被记住。

将来也有会更多的女性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前行。

Trudy所处的年代,女性的力量被贬低、被打压。

作为弱势的一方,女性、以及同样弱势的人(如同样准备横渡的黑人,被大众嘲笑的有裸泳癖好的横渡者……)联合起来,才能抵御不怀好意的苹果和有毒的茶水,才能站上前人的肩膀。

6. 看到Trudy取得成功,用自由泳泳姿完成横渡,我又激动又感动,我想感谢2年前开始认真学习自由泳的自己。

跳下泳池的每一次,都带给自己新的感悟、新的进步。

7. 看完所有字幕,我才发现,这部影片是迪斯尼的作品。

Trudy是迪斯尼出品里我最喜欢的一位公主,没有之一。

 10 ) 被新自由主义父权吞噬的妇女主义

人物扁平,主题鲜明,一部迪士尼出品的标准主旋律商业电影。

全片都围绕着一个勇字,也许女主角世上所附着的标签不仅仅受困于女性,但如果把这个角色直接换成一个地层受压迫的男性也并非不成立吧,踏出偏见是可贵的,但他不能太单薄,不能太脸谱化。

当然我希望这样电影可以越多越好,至少在国内希望更多人能看到。

同时略微遗憾,在这部电影当中,女主角的勇气并不是被女性特征所重充盈,仍然是富全资本主义中大的强竞争和人注定要战胜自然的信念等绝对父权信念。

可见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吞噬异质性的速度之快,隐匿性之强。

“借由强迫她们模仿男性,剥夺她们对社会购独特贡献,或让她们参与有利于男性的社会竞争”目前的平面化女权运动正以倒退的姿态进行着,逐渐被包裹进单一的妇女主义之中,使女性越来越融人男性的价值体系中,而将女性融进男性价值领域绝对是父权制的莫大胜利!

因为,这非但没有将男权主义的竞争模式异式,反而将其具体化了。

当下所谓的独立女性的装束,并非建立在男凝之下的,但其背后仍然是一种父权制,只不过标榜的独立女性站在了主人的位置,进行了一种反抗式的范式建构,来否定那些对父权制认同的女性形象的个体,而她们却没意识到自己正占据了那个至高点,父权巧妙的隐匿于框架的顶处并俯视着范式内部的结构调整,好让资本更快速的流通,这就是当代资本新自由父权制的厉害之处,成为你自己!

这无异于一种资本主义全球弥散下消费社会的“贞节牌坊”。

这一切讽刺在于,被称为女权主义的运动,实则是一场男权运动。

只是于实际运作层面,由于女性缺乏权力,妇女运动不可能带来女性价個的重估。

但只有,在对女性化价值的重估,即对女性主义的完善之基础上,将女性的共情和同理心挪至主流的位置上,促进对当下社会范式状况的感知,建立合作协同的模式,才可能是对既有父权范式的颠覆。

并且于多元构建的基础上,以其灵活性和包容性,用“根茎”的姿态扩张,使主体和主体性的变化更具弹性。

在避免纯粹享乐的基础上,用女性特质的上述优越性才可能颠覆男性气概的单一理性范式。

《泳者之心》短评

太感人太励志了!女性都去看啊!当一个女人想要挑战所谓“男人才能做的事”,她会遭到千方百计的阻挠,那么多人试图嘲讽她、贬低她、否定她,等着看她笑话、看全体女人的笑话。还好她有姐姐、妈妈和教练坚定地支持她。她划手那么有力量,意志那么坚定。她不是一个人在游,是带着全体女性穿越蛰人的水母群、在黑夜的洋流中找到方向,游向光明的未来。

6分钟前
  • 包子
  • 力荐

分数这么高?就一流水线鸡血片儿

11分钟前
  • Bruce-Q
  • 很差

原名就是年轻女人与海,故事背景也是讲女性打破传统打破男性记录的,这个中译名完全脱离故事核心,模糊人家标题和故事都在强调的女性主体,也并没有信达雅,俗透的名字。人家的重点是强调游泳吗?是强调一个勇敢的年轻女性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打破社会对女性参与体育竞技的桎梏的。美化中译名的人和电影里讽刺的那类男性不就是一类人,想要抹杀女主的荣耀,视而不见这部作品摆在明面的核心[女人],最不该模糊的性别就要模糊,还美名其曰“泳者也可以是女性”,这个“也”用得太灵性了,人家故事主人公和男泳者有半毛钱关系吗?

16分钟前
  • 河流冰川湖泊
  • 力荐

教练、母亲、姐姐、特鲁迪、悬崖上燃起篝火的她们,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如此鲜活坚韧,这无疑是今年最好的女性主义电影。

19分钟前
  • Squirrel:)
  • 力荐

研究潮汐,涂满油脂,补充鸡腿过程还是满冒险的,泳镜进水,极寒低温,无良媒体干扰,红色水母,浅滩灯火,心惊肉跳再加上连泳衣,女孩子们的婚姻自由都要被Challenge的年代好在有靠谱团队,光荣女教练,开明父母姐妹同行风笛,留声机,气氛到位

22分钟前
  • Pauline
  • 还行

6+。中规中矩的励志片,观感尚可,不得不说在当年领航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的时代,做出这样壮举的人实在太厉害了!此外,姐妹两人的戏份是片中最大的亮点。但本片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本片中“精心”魔改史实而创造的冲突、对立以及部分桥段过于刻意、老套、且过于试图去迎合特定价值观的需求,部分甚至到了自相矛盾和严重违反逻辑和常识的地步,我实在难以想象日常生活中会有人会采用片中部分非正面角色的思维去行事。优秀的女性电影数不胜数,观众也能从中获益良多,但是一部优秀的女性电影是绝不可能用本片的模式和思路写出来的。

27分钟前
  • 苍海王子
  • 还行

個人觀影史第1988部。2024還仍然是這種只有情節沒有細節、只有口號沒有智慧、只有情緒爆点沒有电影艺术的主旋律。人物塑造極度失敗,沒有一個人能給我飽滿感,沒有一個人演得討喜(細節的缺乏導致女主把爭氣演成賭氣),每個人都是為了推動劇情而硬性設置的工具,每個人的臉上仿佛都寫著“催促下文”四個字;男教練為了讓女主失敗而下的毒手——叫女主靠船喝茶——看起來更是像小孩子式的下三濫玩意。總之,這是一次全員不討好的刻意之作。

29分钟前
  • 大力菜
  • 较差

对不起 看到口碑那么好 我都有点怀疑自己了。。。。感觉就是普通的主旋律 普通的商业片 普通的传记片。。。过程很流水账 形式很套路 情绪真带不进去。。但是确实算一部很好的女性主义电影吧,那个年代的父权男权什么的真是离谱到极致了。。

31分钟前
  • 重塑呆毛的权利
  • 较差

很喜欢泳者之心这个译名,不成功便成仁,没有对游泳的恒心,完成不了史无前例的壮举,有力地回击了当时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敌意。大银幕沉浸感很强,被特鲁迪的成长深深吸引,她在游泳上的天赋可以说是天才了,只需要一个机会向世人证明自己,但却在固有偏见下显得困难重重,有感于她强大的内心和自信,换一般人可能就放弃了,同时家庭矛盾冲突的化解又非常感人,即便现在这个时代来看,也很有现实性和教育意义。正所谓天道酬勤,成功只会垂青于时刻准备无所畏惧的人

34分钟前
  • WIKI魏
  • 推荐

如果是一部动画电影拍成这样我还能勉强接受,但是一部真人传记类型的电影的剧情被剪成如此割裂、破碎的模样让人很难不怀疑导演和编剧的水平。虽然说前面的成长片段是在为后文铺路,但也不能弄得太敷衍,起码基本剧情逻辑要讲清楚,而不是像此片一样,分段之间没有恰当的连接,每一段剧情都让人莫名其妙。具体而言:1.女主的麻疹那么严重,怎么就突然好起来了?2.女主为什么突然喜欢上游泳了?3.女主的泳技是如何做到飞速进步的?难道纯粹是天赋吗?影片中对于女主的后天努力的描写未免太敷衍,这样怎么体现励志?不过话说回来,后半段女主挑战的部分还是拍得很好的,尊重历史的同时没有露馅镜头。(最后加一句,演员演技不太行,表演有点刻意。)

36分钟前
  • Anker.
  • 还行

纯迪士尼动画真人版,纯电影工业堆积的zz正确电影。我素不排斥女性主义电影,也希望看到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的成长与蜕变,但这部电影实在拍的有些蠢了。导演像是给自己定了个闹钟,时间一到就赶紧加一个愚蠢男人或者让某个男人说些恶心的话,这种刻意迎合正确的操作实在太过抽象愚蠢。更令人费解的是这部普通的类型电影已经达到了8.9的高分,就可能意味更多的观众是认同这种空泛的设定的。说的偏激一点,我不知道这部影片的一些观众生活里对男性有多么大的恶意,以至于能带入对影片里这些干瘪的、脸谱化的男性角色的愤恨,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这部片子讲女性主义就非要贬低男性呢?除此之外,女主的power多数时候还是动人的,尤其在最后黑白的真实画面。母亲的形象简直看的人脚趾扣地,这就是迪士尼动画转真人的错位落差感所在。

40分钟前
  • 雪梅阿姨?
  • 较差

去吧女人,去游过红色的水母潮、游过潮湿迷人的海雾、游过黑色大海的披肩、游过肉店玻璃上的价签、游过装了安眠药的茶、游过包裹身体的泳装、游过泳道和玩笑、游过奖杯和禁忌、游过凝视你的照相机,看见熊熊不息的岸边火了吗?英格兰的沙滩在等你。

45分钟前
  • 象小垚
  • 力荐

日月光8厅。属于顺势而为的创作,文戏像用现代观念模具压出来的(开门先宣示一遍理念的教练,抓起布开始缝帽花的母亲),冲突太顺遂于主题性的正邪对抗,就会显得意识形态化,把里面“女人”换成“中国人”,会得到一些神剧场景,父母的矛盾、带队的私心,终究是要更复杂些的。不过现代摄影技术还是呈现了水准之上的运动场景,摇臂从空中入水,尽得劈波斩浪动态,虽然没怎么拍人在汪洋的孤寂感,但最后火光灯塔和敦刻尔克似的。结尾纪录片段看到本尊,真是有种浑然的自信健美,可能我太老钟,就觉得是“受过欺负但还不算受欺负”,那神貌,和老照片里的刘长春是不太一样的。

48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还行

完全超乎我预期的一部传记片。每个女性角色都闪闪发光,超喜欢里面的妈妈,如果我也有一个这样的妈妈,我的人生会有多不一样呢?至于男人,只想一巴掌呼死他们。为了所有奋力向前的女人们,加一颗星。近期的院线最佳

49分钟前
  • 🐟🐟🐟
  • 力荐

是我最讨厌的那种模板电影。。。

53分钟前
  • bennie
  • 较差

原来我不是不喜欢看传记片,我只是不喜欢看主角为男的传记片ps女主第一次游泳的地方居然是coney island!

5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本来打算给4分,结果评论分都这么高感觉这额外的女性主义给分也没必要了。电影拍的非常不合理,消解和解构女性力量本身。把一个真实的女性克服重重困难的电影写的像动画片和小说。赚女性的钱不是这么赚的。

58分钟前
  • 发射器
  • 很差

原型带来的感动大于电影技法,胜在工整到位。感动的都是细节,比如就算第一次横渡失败奥运会没拿到金牌,但那份挑战精神依然鼓舞了下一代小女孩。看似是一个人在游,但实际上是肩负着万千女性的希望在游;比如各家各户的女性一个接一个开灯守在录音机旁听结果,第一次横渡失败时,一个个被关灯的也是她们,如此前后对比确实是很工整的对仗技巧,但看着就是很感动。游泳场面拍得很美且不是男凝式的运镜,尤其喜欢Trudy浮在海里休息的场面。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很耀眼,顺应时代却善用巧思对抗的妈妈,无法违抗命运但一如既往支持着妹妹的姐姐,严苛但爱才惜才的先驱教练,不需要互相迫害,也不需要减肥增肌,踏踏实实就足够动人。

1小时前
  • Xaviera
  • 推荐

中规中矩的流水线作品,字幕出现制片人布鲁克海默一下就明白这种熟悉感的来源了。而且女性主义被这个影片阐释的也太肤浅了,就是把体育传奇那一套换了个模板再把所有矛盾来源都指向男的就行了,一看果然是个男导演拍的。体育部分还是完成的可圈可点,特别是在海里的部分,海的神秘诡谲还是拍的很迷人。PS:女教练居然是Claire!女主也太神似凯拉奈特利了,制品人这么多年审美也没变

1小时前
  • 红桃皇后
  • 还行

匠气都算不上 除了横渡海峡之外 全部所谓冲突情节都是刻意虚构的 而且毫无创意 尴尬爆了

1小时前
  • Catet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