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诹访敦彦
主演:莫托拉·世理奈,西岛秀俊,三浦友和,西田敏行,渡边真起子,山本未来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简介:影片讲述少女小春从广岛回到故乡岩手,去往风的电话所在地的一段旅程,是一个关于内心治愈,以及我们忘却的珍贵记忆的故事。详细 >
SIFF 7/27 可以算是公路片(?) 在这种女主背景板+铺天盖地长镜头的140分钟里我竟然全程都没有睡 论悄无声息的煽情只服霓虹片
煽情太过,剧情和人物设置都太过刻意。创伤这个角度也处理的不够细腻和深刻
前半部分自己感觉有点乱,后面遇见朋友的妈妈和打电话着实很感动。
创伤和悼亡。311失去亲人后跟姨妈住设定跟铃芽之旅一样。有宰后人群的多个截面,但是拍的太平淡了,感觉没有创伤经历的人很难代入。
C+/ 人物状态与记忆空间的交融创造。前者为不同段落的错落感埋下相互接续的痕迹,人物之间的交流以一种摊开的方式消解距离并让空间的内在流淌(世理奈的选角太妙,她的面容与身体姿态为人物间的生成状态提供了极为鲜活的切口)。后者则在某些时刻缔结大跨度的超越联结。女主以相同的姿态瘫倒在家宅的废墟上,用相同的皮鞋踏在布满浮萍的荒池上......“家园”由此从个体掩蔽固着的位点释放于旅程之中,最终以极为松弛的速度,凝聚于漫长的倾诉:电话亭不必以外在环境的姿态环绕人物,它便是徘徊恍惚的人物状态本身。
灾难之后,幸存的人们还在继续生活。我们还在这个世界上,成为了那些离世亲人挚友的唯一思念和证据。愿你听到心跳的节奏。
故事结构过于松散,但是有几段真的太好哭了
ica的午后约会 准备毕业论文开题 哭过劲儿了就不哭了
被风吹不散的我的悲伤,女主好有感觉。
诹访敦彦导演你这是拍了啥?
很好睡的电影,非常催眠。女主那张永远没睡醒的雀斑小脸还蛮可爱的。
补。比想象中有意思
7/10 冲着西岛叔看的,被过多的镜头留白和停顿搞得在影院昏昏欲睡,和朋友看完两个人拖着困倦的身体相顾两无言。
太拖沓了.很多不必要,冗余的片段. 看的几次入睡. 无趣的叙事使得人物和扮演者们都显得无丝毫魅力.
6/10故园津波后
1.或许它更像一部公路片2.其实它明明没有更多更丰富的跌宕起伏和弯弯绕绕 它甚至没有什么恢宏的配乐 它更像是把平淡的故事在我眼前一厘米的地方铺展开 但那种真真切切的现实感让人动容(一开始看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流泪 流泪的时候在想 天呐 根本就没有发生什么情节 我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落泪的呢 但是听到身边也有断断续续的抽泣声 也更加肯定那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共鸣)3.几乎每一个人物都不容易理解别人的困境 或者陷入别人的悲伤里 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只是暂时同行 暂时互相守护 挂念 然后告别 但即使这样 人们依然相互支持着依赖着 虽然有种距离感 但感受得到温柔和善良4.节奏慢到出奇 台词密度也非常低 很容易就陷入压抑的氛围里 也许缩短点时间会更好吧()
真的佩服诹访敦彦对演员调教,几度在猜想女主角是否真的是311大地震受害者。这段公路旅程固然是影片调研成果较为直接的影像呈现,但311在民间所引发具体情境和充沛情感在众演员的回声中汇聚在少女最后的独白里。也许过度,却又好像是一个社会久违的宣泄和成人礼之前必要的真情(矫情)。
SIFF观影片,导演用140分钟展现了一个矫情又拧巴的失孤少女。一路上遇到那么多温暖的人,一个也没能治愈到她……
立意很高,但拍的极其沉闷。
#2020 东瀛新风映画季 深圳灾后创伤主题,流亡者与破碎者。遇见家人的超现实段落升格意象亮点,长镜头滥用导致全片过于沉闷冗长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SIFF 7/27 可以算是公路片(?) 在这种女主背景板+铺天盖地长镜头的140分钟里我竟然全程都没有睡 论悄无声息的煽情只服霓虹片
煽情太过,剧情和人物设置都太过刻意。创伤这个角度也处理的不够细腻和深刻
前半部分自己感觉有点乱,后面遇见朋友的妈妈和打电话着实很感动。
创伤和悼亡。311失去亲人后跟姨妈住设定跟铃芽之旅一样。有宰后人群的多个截面,但是拍的太平淡了,感觉没有创伤经历的人很难代入。
C+/ 人物状态与记忆空间的交融创造。前者为不同段落的错落感埋下相互接续的痕迹,人物之间的交流以一种摊开的方式消解距离并让空间的内在流淌(世理奈的选角太妙,她的面容与身体姿态为人物间的生成状态提供了极为鲜活的切口)。后者则在某些时刻缔结大跨度的超越联结。女主以相同的姿态瘫倒在家宅的废墟上,用相同的皮鞋踏在布满浮萍的荒池上......“家园”由此从个体掩蔽固着的位点释放于旅程之中,最终以极为松弛的速度,凝聚于漫长的倾诉:电话亭不必以外在环境的姿态环绕人物,它便是徘徊恍惚的人物状态本身。
灾难之后,幸存的人们还在继续生活。我们还在这个世界上,成为了那些离世亲人挚友的唯一思念和证据。愿你听到心跳的节奏。
故事结构过于松散,但是有几段真的太好哭了
ica的午后约会 准备毕业论文开题 哭过劲儿了就不哭了
被风吹不散的我的悲伤,女主好有感觉。
诹访敦彦导演你这是拍了啥?
很好睡的电影,非常催眠。女主那张永远没睡醒的雀斑小脸还蛮可爱的。
补。比想象中有意思
7/10 冲着西岛叔看的,被过多的镜头留白和停顿搞得在影院昏昏欲睡,和朋友看完两个人拖着困倦的身体相顾两无言。
太拖沓了.很多不必要,冗余的片段. 看的几次入睡. 无趣的叙事使得人物和扮演者们都显得无丝毫魅力.
6/10故园津波后
1.或许它更像一部公路片2.其实它明明没有更多更丰富的跌宕起伏和弯弯绕绕 它甚至没有什么恢宏的配乐 它更像是把平淡的故事在我眼前一厘米的地方铺展开 但那种真真切切的现实感让人动容(一开始看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流泪 流泪的时候在想 天呐 根本就没有发生什么情节 我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落泪的呢 但是听到身边也有断断续续的抽泣声 也更加肯定那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共鸣)3.几乎每一个人物都不容易理解别人的困境 或者陷入别人的悲伤里 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只是暂时同行 暂时互相守护 挂念 然后告别 但即使这样 人们依然相互支持着依赖着 虽然有种距离感 但感受得到温柔和善良4.节奏慢到出奇 台词密度也非常低 很容易就陷入压抑的氛围里 也许缩短点时间会更好吧()
真的佩服诹访敦彦对演员调教,几度在猜想女主角是否真的是311大地震受害者。这段公路旅程固然是影片调研成果较为直接的影像呈现,但311在民间所引发具体情境和充沛情感在众演员的回声中汇聚在少女最后的独白里。也许过度,却又好像是一个社会久违的宣泄和成人礼之前必要的真情(矫情)。
SIFF观影片,导演用140分钟展现了一个矫情又拧巴的失孤少女。一路上遇到那么多温暖的人,一个也没能治愈到她……
立意很高,但拍的极其沉闷。
#2020 东瀛新风映画季 深圳灾后创伤主题,流亡者与破碎者。遇见家人的超现实段落升格意象亮点,长镜头滥用导致全片过于沉闷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