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的爱与和平之旅,也不会亏待了公主吧,他们永远都是彼此最深爱的人,公主也不会爱一个自私的人吧,她也希望阿育王能赎清自己的罪孽。
爱,甚至不必要两情相守,小时候以为的悲剧结尾,也许是个好结局每个人生命都有主题吧,电影里的阿育王,杨过的主题都是爱情,以爱情为主题的生命必定刻骨铭心,至死靡他,我们凡人 看看就好。
出生在帝王世家的阿育王,注定生活在权利与欲望的争夺中。
智慧与武力并存用我们的话就是文武双全的翩翩王子怎么会甘于平庸?
第一次阿育王为了亲情,放下了自满与不羁,策马离开了“是非之地”。
当他醉入爱河,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心想随那如画的美人一同浪迹天涯时,亲情又召唤他了。
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儿女私情,踏上归途。
当他兑现承诺骑着大象来接公主的时候,公主却死在“噩耗”之中。
绝望的他站在悬崖上,想要结束这一切,却再次被命运作弄。
试图将自我麻痹在无情的战役里,蜷缩在死亡的边界上,即使遍体鳞伤也不能唤醒死亡的心,哀莫大于心死大概就是这种写照吧。
就在遍体鳞伤的时刻遇见了佛教的女儿,为了救命之恩娶了佛徒的女儿。
似乎他的命运齿轮被权利、亲情、爱情、友情、恩情推动着,无力反抗。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一切开始美好的时候,他的母亲又成了权利争夺的牺牲品。
此刻阿育王内心掩埋已久的愤怒、孤独、仇恨、通通喷涌而出,再也没用东西能阻止他那颗肆掠的心。
再一次用战争来麻痹自己失去的一起,试图用胜利来弥补内心的创伤。
当公主厮杀在战场上,终于寻觅到那个她日夜思念追逐的人居然是满手血腥的敌人时,那种寒栗绝望的眼神直戳心底。
阿育王发现挚爱没有死的时候,人性的恻隐之心又被召唤出来。
此刻他终于看到了杀戮带来的伤痛,看到了双手的血腥,看到了生命的可贵。
阿育王便开始反思自我,开始后悔··这时公主和王子终于重逢了,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眼神中透露的爱与恨、悲与喜,无以言表的爱和名族战争的恨都鞭策着他们的爱情,也预示着这样的爱情之火终究会被战争的鲜血浇灌至灭。
爱是战争的源头,也是尽头。
贯穿全文的依旧是佛,是欲望的尽头,是一颗平静的心的最好归宿。
最后阿育王领悟了佛教的真谛,战胜了内心,洗涤自我,皈依我佛。
在天涯社区看到有朋友点播这部电影,不禁哼起那首动听的《San Sanana》,这首歌曲曾经被我用做手机铃声大约两年半,直到因为我那只可怜的小爱葬身水库……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宝莱坞电影的印象一直都是俊男美女浪漫爱情外加音乐歌舞,在看《阿育王》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像过宝莱坞也能出品如此制作精良的史诗电影,虽然电影拍得和历史相距甚远,但其精彩的情节,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有动听的音乐融合得非常完美,堪称印度电影中的精品之作。
印度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挖掘几十年的故事拍成一部电影的话真的不知道会有多少故事可以用做电影素材。
《阿育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宗教(佛教)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子,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
阿育王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
电影给观众展示了一副古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孔雀王朝最伟大的一代君主的生命历程的前半段,电影从年经的阿育王受到兄弟们的嫉恨,离开权力中心开始云游生涯开始一直讲途到阿育王出家为僧。
电影故事的主线并非阿育王的功绩,特别是对“黑阿育王”时代的描写基本没有,完全没有观众感觉这是一个残暴到令人汗颜的暴君(他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电影的主线是爱情,阿育王在云游时自称是下层武士帕万,他碰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之一——因为宫廷政变而流离失所的公主卡瓦奇,在还未对爱人坦白自己的身份时母亲病重的消息使阿育王与卡瓦奇这对相爱的年轻人从此分离……回到宫廷斗争中的阿育王为了报答保护了自己的姑娘(电影中她叫什么想不起来了,历史记载中的王妃名叫Asamdhimitra,翻译成中文是善无续),娶其做为王妃,兄弟们为了争夺王位想要杀死王妃和她腹中的胎儿,不料刺客失手杀死了他的母亲,一连串的阴谋让“黑阿育王”苏醒了,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们,登上了皇位,率领大军南征北战,直至在战场上与昔日刻骨铭心的恋人卡瓦奇兵戎,战争胜利之后心灰意冷的阿育王看透红尘,皈依佛门。
电影到这里结束了,但阿育王的故事实际上刚刚开始阿育王在结束了羯陵伽国的战争之后,彻底改变统治策略,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他使佛教成为国教,但没有迫害其它教派,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予以慷慨捐助。
由于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这也就是历史上更为出名的 “白阿育王”时代。
做为一部电影,并没有人会要求一定要与历史完全一致,《阿育王》表现出的绮丽而悲情的爱情故事在充满了宗教感的音乐声中让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拥有复杂情感的阿育王。
电影场面宏伟、制作精美,演员表演丝丝入扣,是印度电影有史以来投资最大、场面最大、上座率最高的一部战争巨作,影片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六首插曲,时而绵延幽长,时而如泣如词,时而欢快明亮,笛声、琴声、手鼓和沙铃搭配着壮丽的山川河流、天鹅绒一般的蓝天、绚丽鲜艳的纱丽,看着姑娘眉间的朱砂,随着音乐摆动的小腹……再加上印度电影中从来不会缺少的俊男美女,这部电影真的值得一看。
作为古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孔雀王朝的王子之一,年轻的阿育王因其不同凡响的才能而受到一帮同父异母兄弟的嫉恨,都欲除之而后快。
在母亲达罕王后的苦劝之下,阿育王离了皇宫,开始了他苦行僧式的云游生涯。
路途中他自称帕万,遇到了同样因宫廷之变而流离失所的公主卡瓦奇,在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后,阿育王和卡瓦奇之间的爱情终于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
然而天意弄人,就在两人即将缘定终生的时候,母亲病重的消息使阿育王不得不离开卡瓦奇,踏上归国的路途。
当阿育王满怀喜悦地回来想与爱人重逢之时,得到的却是她早已惨死在兵乱之中的噩耗。
残酷的打击使得阿育王心灰意冷,不久,来自宫廷的暗害又使他身负重伤。
在疗伤的过程中,美丽善良的姑娘德维为了保护他,在新婚之夜失手杀死了刺客,沾满鲜血的双手使得她成为人们憎恶的不祥之物,阿育王为了报答德维的救命之恩,决定娶她为妻。
此时他哪里知道,侥幸逃生的卡瓦奇公主还在人海中苦苦寻找那位名叫帕万的年轻武士,那位自己的爱人。
不久以后,王妃怀孕的消息让意志消沉的阿育王重新燃起了希望,同时也让那些无时无刻不在暗算他的政敌再一次把罪恶的双手伸向了王妃腹中的生命,阴谋没有得逞,但是阿育王的母亲却倒在了血泊之中。
愤怒与仇恨改变了阿育王,为了复仇,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登上了皇位。
为了发泄怒火,他率领大军南征北讨,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最终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建立了供历史见证的丰功伟业,同时也使自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众叛亲离。
更为可悲的是,昔日刻骨铭心的恋人竟然与自己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战争的胜利让他得到了一切,也失去了一切。
最后,在对人生有了一番全新的感悟之后,他皈依佛教,并将后半生的追求定格在了潜心研修与推广佛教上,使佛教走出印度,传到缅甸、斯里兰卡以及中亚、西域一带,佛教后来成了与伊斯兰教、基督教齐名的三大宗教之一。
片中充满着异域风情美仑美奂的舞蹈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舞蹈是一种人体肢体语言艺术,它表达着舞者内心的情感,即将上映的电影《热烈》讲诉的也是一个叫陈烁(青年演员王一博饰演)的卖艺少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街舞梦的一部喜剧励志电影,青年演员王一博本人非常喜欢和擅长街舞,最近他的街舞队长开场大秀更是掀起全民街舞热潮!
引起了海内外所有街舞爱好者的高度关注与争相模仿,作为中国顶尖舞者推广大使,就更加期待他在电影《热烈》中的精彩演绎!
18.07.14 ★★★★阿育王:放下屠刀的达摩阿育王子在遭遇母亲被杀的刺激后化生为恶魔阿育王,征服了整个印度,而最终因为阿亚小王子的死和公主的痛恨,变成了达摩阿育王。
提出用爱感化人心,而阿育的佛教妻子生下的双胞胎孩子,也把新生的佛教发扬的世界各地。
给世界留下的宝贵的人文遗产。
但是,阿育王朝在50年后就崩溃了。
这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推崇人文关怀的统治,对人民这么和善的制度,会崩溃呢?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的思想太超前了,那种人文的文化,在当时的那种民智未开的情况下,其实并不适合使用人文文化来管理,因为那种只会使得原本适用的制度逐渐崩溃。
在当时社会民众的综合素质下,只有最适合的制度可以存活下来,也就是——封建统治。
那个世界各地被称为封建时代的历史也印证了这点。
这就又引申出一个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古代的伟人,会提出一种对现代来说,都很超前的现代的人文思潮的管理方式,但统治却往往并不能生存下去。
这就是民众的愚昧性所导致的一种悲剧。
即便是如今也依旧如此。
另一方面,所谓追求,就是追求超出自身现有的理想状态。
而由于这些优秀的顶层人物,属于阶级的高层阶段,他们追求,本身就已经是超出他们本身现有的,是他们顶层的更高的追求,这就使得他们有了更高人文文化的精神思想,他们本身的素质非常高,因而提出的更高追求,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说是接近梦幻泡影了的"天堂乌托邦“。
这种追求,在封建社会时,民众和上层阶级的世界观认知差距过大,而没有群众基础,社会民智未开,基础条件无从谈起,靠着伟人的影响力而成为传说,使用这种方式,仅仅只是孤掌而鸣。
虽有和鸣,却非自身所能理解,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靠的依旧是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在硬撑。
终究是人死,道消。
PS,佛教妻子比那个公主漂亮多了哇咔咔
她是公主。
娇纵,美丽,高贵,不染凡尘。
她在绿色崖边穿着鲜红的纱舞蹈。
头发如乌木般漆黑,肌肤像月光那样皎洁,唇红齿白。
眼睛看到哪里,哪里便开出美丽的花。
王和母亲被杀害。
远离国家。
可她仍是公主。
他是王子。
每天被人暗杀,却没人能杀死他。
他离开母亲和国家,他说他将不再回来。
王子遇到了正在舞蹈的公主。
他的眼里再没有了别人,一切都变得不重要。
他叫她,“我的战士。
”如果我可以亲手为你在眉间点上鲜红的色泽,可以在灯火前和你一同闭目祈祷,可以让你骑在我的白马上和我一起上路,那么我不要当国王。
和你相比,任何都不重要。
“那么美的手,怎么拿着剑呢…”“我要回到我的国家,为我的王和母亲报仇。
”王子终将要离开。
他给她讲故事,他说,王子会带着很多大象和马回来接她的公主。
他不知她是公主。
她以为他是一个战士。
公主遇到追杀的人。
王子赶回来,他在远方听到了公主在呼喊。
王子只找到一片白色的灰烬。
“她走了,连头都没有回一下。
”他的心死了。
身体还活着。
直到母亲又被杀害。
他再没有了要珍爱的人。
他杀了他的兄弟,成了尊贵的王。
变成了魔鬼。
他娶了别的女子,却没有爱。
他要胜利,要得到一切。
杀戮,争夺,他战无不胜。
他并不知道,他亲爱的公主并没有死去。
并且,公主美丽的手,正因为他的侵略,拿起了冰冷的剑。
公主一直在找他,等他带着很多大象和马来娶她。
直到国家被攻打。
如今,她真的成了战士,带领士兵,用他教给她的剑术,杀着他带来士兵。
他毁了她的王国。
在一片废墟里,他看到了他的公主。
美丽的脸上沾满了鲜血和尘土,眼里满是绝望。
他美丽、高贵的公主。
这就是胜利带给他的全部。
废墟,尸体,血液,眼泪,诅咒,怨恨,绝望,以及死去的爱情。
人们互相厮杀,争斗,换来这些鲜血和眼泪,究竟为了什么…?
土地本不属于任何人。
初看这部电影是在07年左右,那时是全家一起看的,虽然尺度不大,但女主角全程上半身就裹着熊,和男主各种腻歪,跟家人一起看真的很羞耻很尴尬,所以从哪以后再没看过,也对卡琳娜没有任何好感最近偶然遇到高清资源,为了SRK再去看了一遍,结果迷上了SRK了,也理解了为他疯狂的人。
看过SRK不少电影,最出名的《勇夺芳心》被认为是他的颜值巅峰,但我想说《阿育王》才是他的颜值巅峰也是他的演技巅峰SRK演艺之路SRK也不是出生在影视家族,出身算是很平凡了,长相也比较耐看,所以他能够成为宝莱坞之王,靠的绝对是他的演技天赋和他对演员这个职业的热爱,所以他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91年之前他也演过一些电视剧但没啥知名度,91年有幸遇到《疯狂》小有名气了,从此进入电影圈。
再后来因为代替阿米尔汗和玖熹演出《变身绅士》名气又上升了,但真正改变他命运的应该就是被好多宝莱坞艺人嫌弃的《爱情骗局》和《爱的恐惧》,因为男主是反派还是个变态,好多宝莱坞艺人不愿意破坏自己英雄形象都拒绝了,所以这两个角色都落在SRK手里,谁曾想演这种反面角色的人以后会成为浪漫之王呢。
因为这两部电影票房大卖,94年SRK又接了《孽爱》,依然是个变态男主,虽然名气一直在上升但在宝莱坞算不上顶级
爱情骗局
爱的恐惧
孽爱好作品可能都不能提前预感的,1995年又是因为其他几位年轻艺人拒绝出演的缘故,SRK又顶替别人出演了《勇夺芳心》,谁都不会想到这部电影会那么成功吧,一开始看剧本的时候,很多艺人都说无聊,上映后居然成为了重播次数最多的电影,在影院播放了3000多遍,或许是SRK和卡玖的演出成就了这电影,从那以后SRK已经是宝莱坞顶级艺人了,也是和卡玖成为了荧幕最佳情侣
勇夺芳心因为《勇夺芳心》的成功,SRK全心全意出演爱情片,一部比一部大卖,除了95年接,98年才播出的《复制品》,SRK就没有再演过变态反派。
SRK和《阿育王》不知道SRK是怎么想到出演阿育王的,可能是因为名字缘故被称为国王汗,所以想演出一个霸气的国君,因此接拍了《阿育王》。
因为有演反派的经历,又是浪漫之王,所以在演出这种腹黑又深情的阿育王毫无压力,演技可谓是出神入化。
如果《阿育王》之前的SRK只是个深情的情人,《阿育王》之后的SRK则更有男人味了,使得他荧幕情人形象更加完美。
历史上的阿育王我了解的不是很全面,但是如果这部电影把心思放在阿育王的战史上绝对会比拍一部情史更成功的,情史这东西我想如果不拍成情色片,艺术上根本拿不到高赞,这也是《阿育王》失败的一点吧
阿育王SRK演技没有问题,问题可能就是资金吧,SRK刚刚成立影视公司,所以没有那么多钱拍,所以选择了用女主情史凑合。
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演员,真的有点浪费了。
印度有钱人多的是,以SRK的名气,找投资不难吧。
《阿育王》有SRK真的太好了,但不完美SRK的演技看过很多宝莱坞艺人的作品,大多都是模式化严重,阿克谢热衷于无厘头喜剧,有点笨笨的感觉。
阿米尔汗迷上弱智后,在演弱智路上一去不复返,瞪眼式演技越来越严重。
萨尔曼汗热衷于武打片……也只有SRK在荧幕上的形象多样吧,真没见过其他艺人演变态,更没见过他们演狡猾杀手。
在《我的名字叫可汗》里演出的抑郁症患者,如果让别人演可能会演成傻子吧,SRK把这个角色演的不弱智还能干,又是吹演技的时候了哈哈哈哈哈,SRK的病娇男主绝对可以给演技加分了。
我的名字叫可汗可惜这些年SRK电影越来越不好,可能是转型没有成功,年龄大了不好再拍爱情片,只能演反派了。
其实也不强求SRK再带来什么佳作,好在他之前荧幕形象很全,什么样的都有,真的是足够了
1、剧情较曲折,融合了宫廷片、战争片、歌舞片、传记片、历史片等元素,但本质上属于爱情片。
2、是我所看过的印度片中歌舞场面最少的一部,但片中仅有的两段歌舞却是我看过的最漂亮的印度歌舞片段,尤其是第一段公主在瀑布下丛林中独舞的片段,真是太漂亮了,服装、演员、光线、摄影、风光都让人赞叹不已。
歌曲的旋律也非常好听。
3、虽然说质量上乘,但仍然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片,离经典艺术片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剧情虽然曲折但还是俗套了些,细节也经不起推敲,片子虽然唯美但有失真实,阿育王的心理由单纯善良向残暴嗜杀的转变过程没有细腻信服的表演出来,演员的表演还浮于表面。
4、打假:好多宣传都说本片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事实上,本片连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都没有。
不管怎样,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
历史片和歌舞片中非常优秀的一部电影,这也是我最早接触的印度电影。
主人公阿育王从王子到嗜杀的暴君,再到弘扬佛法的虔诚信徒,这是一个人的史诗。
也许,历史上真实的阿育王性格和际遇应该更为复杂。
不过,电影选择爱情与亲情这两个角度来阐释他变化的原因,也是能让人信服的。
片中的歌舞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印度舞蹈体现的不只是性感、身姿,还有健康和力量。
2001年拍的片子,放到现在来看,服化道依然不过时。
他对她说:你走时,连看都不看一眼,语气里,有一丝责怪,有一丝难过。
她再次离开时,他依旧盯着她离开的方向,目光冰冷,犀利,他等待着她回头,不舍得眨眼。
果然,这一次的她,离了那么远,隔着艳丽的孔雀羽毛,回首,深深凝望,然后离去。
远处的他望着她,看到她回首,然后,眼中的寒冰就化了。
他们的婚礼仪式上,他在她的眉心点上一颗吉祥痣,那样艳丽的红,衬出她绝美的容颜,在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幸福蔓延……依旧是婚礼仪式上,就在新人双手合十祈愿时,面前的烛火突然就灭了。
这,是不祥的预兆吧,就连神灵都不愿祝福他们的结合。
他看到这一切,却不动声色,悄悄地将烛台点亮,把这不祥的预示偷偷隐瞒,给她一个可能美好的未来。
他收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必须回去。
她对他说:“告诉王子快点返回,公主会等的。
”回到王宫的他,心中满溢着爱意和幸福,他拥抱他的兄弟们,那些曾和他争夺王位的人,曾多次暗杀他的人。
而这一切的改变,仅仅因为她,因为他爱她,所以世间一切的名利都在他眼中失色,包括王位。
他被父亲派去平息叛乱,甚至没有反抗的余地。
她还在他们相遇的地方,在他们结婚的地方,守着他两天就会返回的承诺。
她站在山顶上,看着他离去的方向,一声声呼喊着他的名字。
他曾说“想我的时候就呼喊我的名字,我就会出现。
”他回来了,回来找她,虽然可能没有守着归期,但至少,他回来了。
然后,她却不见了。
他再次见到的,是他最初捡到的她的脚链,银色的,缀着几个小铃铛的她的脚链。
那个他们结婚的村庄已是一片废墟,废墟上她的侍从把这个信物交给他。
不远处,有焚烧过的躯体,像是她和她的弟弟他看到,他的新婚妻子,他曾想要带着很多人,很多马和大象来接回自己王宫的新婚妻子,他想给予最多鲜花与荣光的新婚妻子,而今就躺在他面前,静静的躺在他面前。
躺在他面前的,是一片人形的灰烬。
漫山遍野的碧绿中,他站在那个山顶上,她等他归来时站过的山顶。
展开双臂,下一个瞬间,便会飞翔。
飞去找她。
是他命不该绝吧,又或许是为了他们多年后的重逢。
有人来寻仇。
一个接一个的拳头打在他脸上,每一个恍惚的瞬间,他都看到她在冲着他笑。
密林深处长发如瀑的她,坐在马上婀娜妩媚的她,倚着树干痴望着他的她,生动的笑容分明就在不远处。
可是他却再也触碰不到……“我要死亡而非胜利”夜晚明亮的篝火前,他对他的侍从面无表情的说道。
只是,他不知道,彼时的她,并不是那片让他一心求死的灰烬。
她和弟弟被侍从困在山洞,心急如焚的想要去见他,却无计可施。
于是他们,就这样错过,就这样被生生的分离。
她偷跑出来,为了找他。
用他胡乱编造的假名字,假身份。
瓢泼大雨中,她的目光里,满满的焦急与期待。
远方的他,毫不惜命,一直战斗,战斗……直至遭重创,解脱般的倒下。
被侍从救走,昏迷的他口中唤着的,一直是她的名字。
另一个女子在自己新婚之日为救他失手杀了人,好像这是大大的忌讳,为此,这个女子可能再也没人愿娶了吧。
出于感激,他娶了这个名叫德维的女子。
又一场婚礼,隆重而华丽,他在另一个女子的眉心点上另一颗吉祥痣,脑中闪现的却是她的面容。
他的新妻子善解人意,知道自己无法取代那个她,并不怨恨。
他对德维说抱歉,她给他最多的宽容和理解。
他活在深深地自责中。
他无法原谅自己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却不在她身边。
德 维:你这么爱她吗?
我知道只有一个人活在你心中,我取代不了她。
阿育王:原谅我,德维。
德 维:为什么?
你心中没这么多爱,可能是我的命……阿育王:不,不是爱只有痛。
爱的伤口让你不生不死。
若我还能看她一眼…德 维:考瓦基就在这,在你心中。
阿育王:她需要我时,我在哪呢?
我向她保证过…如果那时我去,她就不会有事的。
我去哪了?
她临死时我在哪?
在她呼吸时叫着帕王的名字时我在哪?
而此时, 她一刻不停的寻他。
她混杂在一群流民中吃着王妃德维施舍的食物,她远远地望着美丽善良的王妃笑,只是她不知道那个女子是他的妻子,亦不知此刻自己其实离他那么近。
他带着胜利,带着妻子回国,无比荣耀。
她等在他必经的路旁,奢望在阿育王的军队里找到他,找到她的帕王。
她的家臣却在这刻寻来,为着她和弟弟的安危,强行带走了年幼的王子。
她拒绝离开,直至找到他为止。
但是看着弟弟哭喊着不愿离开她的时候,终是舍不下弟弟,转身去追。
只是,只一个转身,便又是一次错过。
真的只是一瞬间,就在她转身的下一个瞬间,她的他,她的帕王,她的阿育王骑着马从她身后经过。
他挥着手向民众示意,目光扫过她刚刚倚过的石柱。
她的背影一点点变小,他们任由宿命的捉弄,向着相反的方向各自离去。
王位争夺的阴谋中,他的母亲被害,悲痛中,他下定决心:摧毁一切。
母亲的去世,让他愤怒,也让他更无所顾忌。
杀光了所有的兄弟,他如愿的登上了王位。
之后的之后,是无休止的杀戮,无休止的兼并战争。
人们叫他:邪恶的阿育王。
时空转换,他是孔雀王朝的王,而她也并未死去,却是他将要攻打的一个小部落的公主。
同样的时刻,他们俩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相同的仪式,他们亲吻手中的宝剑,在战斗前祈祷着胜利。
他在舞剑,一心只想征服那个部落。
她也在舞剑,用他曾经手把手教给她的剑术,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为了捍卫祖先留下的土地。
只是她不知道,她将要对抗的,竟是他。
是她守候等待了那么久那么久的他,是曾为她在眉心点过一颗朱砂痣誓要和她白头偕老的他。
他们的战争开始了。
战场上的厮杀的她终于回首,却有一个晴天霹雳重重袭来。
她看到同在马上厮杀的他,她的帕王,正奋力的不顾一切的屠戮着她的族人。
她呼喊着他的名字,奔向他。
他们两人曾经那样相爱过。
他们一同唱过歌,跳过舞,戏过水。
他们曾苦苦的寻找过彼此。
他曾差点为她殉情。
他为她笑过,为她哭过;她为他等过,为他盼过……他们本该像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永远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可残酷的现实却让他们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两个相爱的人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以这样的方式重逢,还有什么会比这更悲凉吗?
最后的最后,小王子问他曾讲过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的结局。
他抱着她将要死去的弟弟,告诉他,王子回来了,并且带着很多马和大象,他接走了公主,他们过得很幸福,很幸福。
寻找她的过程中,他第一次看到了战争过后的场面: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他赢了,赢了寡妇的眼泪,孤儿的啼哭,躯体的灰烬。
他知道自己赢了一切,也毁了一切。
他最终放弃了王位,去做一个旅行者。
了断爱,了断暴力的旅行者。
之后,邪恶的阿育王变成了笃信佛教的阿育王,佛教的火焰通过他的孩子从斯里兰卡到达埃及,到达马其顿。
并且,在他死后,他的精神延续了数千载。
我只是遗憾,王子和公主,终究还是各自生活了……
女二号比电影好看
从2003年起看了不下十遍以上的电影,在我心中是最伟大的电影艺术之一,十星级都不为过,除了深刻性,光影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也是一绝。建议看全版,从小孩舞剑,领悟“旅行者”开始。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黑化后的阿育王,决绝而一无可恃、可恃唯己的心与力量,而最终又在忏悔觉醒中重回大地,这种先入世再出世的心路历程和《悉达多》类似。是否真的只有在黑暗冷酷的灵魂中,人才能丢到惰性和恐惧,重新变的无比坚定、目标清晰、专注高效呢?但那样代价也是非常大的,在那种情况下,只有自己才是可怕的东西。但无论如何,一切邪恶中,软弱是最大的邪恶也是奴隶的根性,人哪怕真的变成魔鬼,也比软弱高尚太多了,如果只能二选一,选择成魔,是人在某个阶段的义务,遗憾的是,魔鬼太少了,导致有一些真正的大魔长期成为历史阴云——当然光明还是终极的。
俊男美女,印度片好养眼啊! 沙魯克·罕很帅哦,演得很好,喜欢他的剧!!!
是太古早的原因吗 没请武指吗 打戏整的像跳舞杂耍 太假了吧
我总觉得沙鲁克汗斗鸡眼,气质也很寻常。再加上本次的女主脸蛋线条太硬,剧情还是一如既往的无聊(可能跟印度没有记录历史的文化传统有关),所以不喜欢。
印度电影普遍都比较长,所以碰上故事拖沓的就会觉得很累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只是初中生,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好友一直力荐说这部电影很好看。故事其实并不是很出彩,只是在历史的框架下而已,不过音乐很好听,那种哀恸很触动
喜欢阿亚王子的太阳吊坠!!!
看的第一部印度电影!!挺不错的~~
一星给美女 一星给歌舞
没有那帮跳舞的更好
抱着史诗片的心态观赏,谁知却是宝莱坞的歌舞片~
这个不算是吧……
印度刀很牛逼
我不反对将历史题材商业化(通常意味着跳出历史编造大量恋爱情节和个人生活),《勇敢的心》就是成功的典范。但相比之下本片实在让人难以评价。流亡的情节是照着罗摩衍那的史诗改编的。为了商业性加入了狗血的爱情戏也就算了,但女二后期直接玩失踪,女一又莫名其妙的选择原谅,连三角关系的戏剧冲突都成了没有引爆的哑炮。导演不会拍动作场面只能拿慢镜头来凑,千军万马的会战拍成了斯巴达300勇士那种广场舞。剧本按说是四幕戏,最后一幕浪子回头、转而弘扬佛教的部分处理的虎头蛇尾,单从故事结构来讲也存在明显缺陷。片头字幕有两处细节:一是怕历史战争刺激到今天的地域矛盾,特意强调把本片献给羯陵伽地区的人民。二是承认有改编成分,不保证完全符合史实,酒里难免兑水。可结果上看其实是水里兑了几滴酒。
初中历史老师放给我们看的 从那时迷上了印度
艰难的看完了好长啊....如果没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唱歌跳舞眉目传情应该会长度正常一些...印度电影总还是有呢么点囧囧的感觉
补标
怪不得三傻的女主角看的眼熟,原来以前看过···
不够宏大,不够震撼
看了三遍睡了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