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有时间来给这个电视剧写长评,我有拖延症啊!
不得不承认,韩国的电影,电视真的很能煽情,总能让人有说顿悟。
电视剧还是惯用套路——癌症,但是你还是会被吸引,看到这因为被病痛折磨的妈妈大吐鲜血的时候真的泪奔,真的是秒秒钟戳中你泪点。
这个电视剧真的是告诉我们,有时间真的可以多关心关心妈妈,体谅妈妈,替她分担,不要等一切都来不及了,再说恨自己 ,再遗憾。
希望像电视剧里这种遗憾越来越少。
借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妈妈1967年的过了年就51岁了.马上春节了(因为我的工作关系每年只有三天的假期,所以从12年结婚都现在我已经5年没有在家过年了,分隔二地)我想回家看看她,和她一起过年。
偶尔她会来,但是会因为带孩子的方法,我们吵架,斗嘴, 嫌弃我买衣服,饰品乱花钱,但是她还是喜欢和开心的 其实她一辈子都特别任性 从来不下厨房,不管是和我吵架还是和我爸吵架都特别不讲理 ,认死理固执,但是她依然是最好的妈妈 妻子 外婆,去年带妈妈体检,得了乙肝,所以我要经常逗她开心,不要让她操心,不和她吵架,理解她。
2018了希望妈妈身体健康,陪我久一点,久一点,再久一点,如果可以我希望是下辈子。
韩国一向都特别擅长悲情剧,让你一边流泪一边感同身受,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发誓再也不为那些无关自己的人和事哭泣一边又止不住的擦眼泪。
我是那种感情很丰富的人,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笑,所以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我哭了至少有一个小时。
在看电影之前我搜了剧情,我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啊,就是一个女人的死亡改变了一个家庭。
看完后我才发现,她的离去其实改变的是许多人的内心。
这些人包括剧中的人,包括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当然也包括我。
这个家庭没有什么了不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每个人都很平常。
这个女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很善良,很为家人着想。
所以她的离别,更让人觉得可惜,更让人难过。
印象中最深刻的场面,是她抱着她已经老年痴呆到不知她是谁的婆婆说着那些掏心窝的话,这些话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只要产生了就会一直一直存在,是永远永远都不会变的。
她想带着她的婆婆一起死去,只因为她太爱婆婆和自己的家人,爱到觉得自己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也要为他们再多做一件好事。
电影看了太久,很多画面都不是很记得,但是我还记得在结尾的时候,房间里无时无刻都是这位伟大的女人的身影,还有她那坐在树下发带着笑容看着她最爱的人们。
有句话是,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想,如果人真的有来世,那么今生所有的的离别都是为了来世能与自己相爱的人更好的相遇。
哎呀,我去,这个离别美在哪里啊?
看的时候气得要死!!!
这个看完,完全会有不想结婚,不想生小孩,绝逼不能做全职家庭主妇的想法。。。。。
这妈活得也太憋屈了,生活得那么累,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与爱,家人对她的付出全都是一副理所应当的态度,这妈还自我感觉良好,我看得满眼凄凉,老公,儿子,女儿, 弟弟,还有个得老年痴呆症的婆婆酗酒老公的对她不闻不问,漠然儿子的嫌弃,小三女儿的无视,窝囊赌棍弟弟的无赖,还有个一言不合就开打开骂撒泼揪头发的老年痴呆的婆婆,身边一帮子亲人,集体忽视她,正常的全都自私得要死,(除了弟妹)不正常的只会找茬,即使生病后也没差多少,一直到快去世前才被人些许珍惜,开始集体表现各种伤感与不舍,混蛋们稍微一丢丢表现,观众就集体慈悲心了,NND,三观差点碎了这美,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美个屁啊!!
这种因为“死亡“来集体被迫去改变的值得去歌颂?
用自己的死换来一家人开始好好生活?
所以好欣慰?
什么鬼啊因为老婆,母亲还有姐姐的离开所以得到成长了,用这样的氛围来烘托温情与伤感还有温暖??
真的合适吗?
这也太失败了,想要告诉我们应该要珍惜?
可煽情,没找对点啊我只看到了悲剧,作为一个女人一生的悲剧!!
跟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一样,价值观就是有问题的,这绝不值得赞美,更不应被歌颂与圣母化,或许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吧但我宁愿自私一点!
槽点太多,已经无力吐了,拍得画面再好看有个屁用哈PS:据说原著作者写书是为了纪念母亲的,没看过书,不知道电影是不是曲解了一部分,或者是表现差池了,以上观点仅仅是针对这电影而言!
1 以厕所里的疼痛开头 早早埋下了伏笔2 间断的几句对话 一个是冷漠的丈夫 一个是不受重视的妻子3 丈夫拿来锥子把患老年痴呆的母亲的门钉死了4 不上进的弟弟 拿了一瓶水 过来 他把头发剪得干净整齐 然后一人身无旁人的痛苦感觉现在韩国的电影彻底无敌了明明可以猜到的剧情但是就能把你看得痛苦不已那些生活中的细节被准确的捕捉到一击即中没有繁琐 不必要的叙述所有的情节都死死地扣着故事的中心这几近完美的刻画 已经炉火纯青了中国的编剧地位太低了不能说没有好的编剧只能说太多导演太自以为是了完全抛弃了剧本象陈凯歌那个三炮《赵氏孤儿》好好的本子你说故事都历经千年了你装什么犊子啊照着故事拍都能很不错‘结果改成了一个笑话中国现在就是太不重视编剧了《我们天上见》都能让那么多人说不错可见中国人的欣赏水平有都低了那是一个多么碎的故事整个故事支离破碎导演什么都想说结果东说一下 西说一下一看编剧竟然就是蒋雯丽这么一个爱显的女人而且号称是写自己的那就可以理解了本来该是一个姥爷跟孙女的故事结果成了孙女的自我标榜去看看韩国的《外婆的爱》那才叫故事唉 说多了只是有点怒气不争 看着韩国的片子这么精彩 实在眼红
—观《世上最美好的离别》 读《恩宠与勇气》<图片1>
<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人类压抑最多的是死亡,而不是性,死亡是最终和最大的禁忌。
写在前面:电影《世上最美好的离别》:母亲在婆婆身患老年痴呆后辛苦照顾她15年,只身挑起家中重担,为一家人操劳不休。
而家庭中的每个人似乎都有各自的烦恼各自的事情,都对母亲态度冷淡。
母亲被查处患有末期膀胱癌,家中每一个人的态度都发生了改变…《恩宠与勇气》:女子崔雅,三十六岁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喜结良缘。
然而,就在婚礼前夕,崔雅却发现患了乳癌,于是一份浪漫而美好的姻缘,引发出了两人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
我觉得宇宙突然变成了薄纸,有人在你眼前把这张薄纸撕成了两半。
我因震惊过度而有一种非常坚强的感觉,这份坚强感来自彻底的冲击和茫然失措。
(肯·威尔伯)*为什么?
—被意义定罪的可怜人儿不论一个人得的是什么病,他必须面对两个不同的实存。
第一,面对疾病的整个过程。
即承认患病这一既定事实。
然而,一个病人还需要面对他的社会和文化赋予那个特定疾病的批判、恐惧、希望、神话、故事、价值观和各种意义。
通常表现为,病人自问,为什么是我?
我做了什么错事吗?
…崔雅细细回想,罗列各种致癌理由,甚至划分各自占比。
母亲啜泣,“曾经发誓过服侍您一辈子,最后连那一点都没做到。
肯定是因为这个原因,遭到上天给我的惩罚。
”我们宁愿被冠上有害与负面的意义,而不愿什么意义都没有。
其实强行找理由无疑是继续在自己身上制造“癌症“,可又有多少人直到最后一刻仍纠结于此。
*阴阳价值观—宽恕自我阳性价值观:总要做点什么,无法只是存在。
阴性价值观:拥抱当下,接纳每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他做了什么。
(《恩宠与勇气》)崔雅总是无情贬低自己,感觉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凡事都要自己做,怕令他人失望。
她否定、压抑自己阴性的一面。
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撑起整个家庭,悉心照顾患老年痴呆的婆婆。
甚至在自觉时日无多时,想要婆婆和自己一起死,不再让孩子们辛苦。
不论男女,人价值的衡量多是向外,赖于他人、社会。
因此不难理解病人对患病前后生活状态的变化所表现出的极大不适应。
但此时,不必囿于固有观念。
死亡虽意味着价值的终结,但它本身并不可怕,只是趋向死亡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令人感到恐怖。
而宽恕自我,只是存在,不必每天都在做事,减少自我批判,无疑会减轻这一过程的痛苦。
*死亡意识—有?
父亲、女儿、儿子对母亲的态度前后反差巨大,如此情节设计放大了家人没有或是没那么明确有死亡意识这一事实。
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该是这样的。
不必急着用“未知生,焉知死”来反驳,这么讲并非否定“图个吉利”,而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接受死亡,才能找到真正的生命。
存在主义的哲学家曾经指出,逃避死亡导致人生更加消极,因为生与死是手牵着手的,你否定了死,等于否定了生。
如果惧怕死亡,我会非常担忧,所以我愈是怕死,就愈是恐惧人生,如此一来,就无法全然地活着。
我最重要的人不止一位长过不那么乐观的肿瘤,我也在很久以前就不断提醒自己做好准备,可我也知道,到了那一刻,依然会惊慌失措。
—教我电脑吧。
—再说吧。
—等妈妈死了以后吗?
—妈妈怎么会死呢?
—也有可能呀!
—妈妈才不会死。
*拥有活下去的欲望,又能在大限来临时放下一切。
崔雅决定要走了,虽然医理上她可以多活几个月。
她从容地和丈夫、家人、朋友告别。
劲风裹挟着伟大的灵魂消逝,四周静谧一片。
父亲陪着母亲在她期待已久的新居安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翻看旧时照片,静观雪花纷飞,动情紧紧相拥。
他为她重操吉他,恍惚间回到从前,母亲倚着沙发沉沉睡去。
平静、祥和把恐惧、焦躁一点点融化。
无论是《奇葩说》关于“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生命,我们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
”的讨论,还是白百何在《滚蛋吧!
肿瘤君》中的精彩出演,都在有意无意地引导着我们去思考这个最大的禁忌。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次遇到别离,我都很用力。
大概,是因为最亲的外婆逝世,而我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大概,是有些朋友,我们都没有说再见,就从此再也不能见……以前加过志同道合的群。
和里面的朋友插科打诨,建立了浓厚的革命感情。
习惯了群聊的模式,也并没有添加为好友。
因为觉得无必要。
后来退群的时候,我给那几个聊得来的朋友一个个小窗留言告别。
也许有人会觉得文艺。
可一直就是觉得,既然要离别,就用力一点说再见。
毕业的时候,送邹弟走的时候,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候车厅喝啤酒。
那个影像即使过去很久,但一直在印象深处记忆犹新。
站台上,我嗷嚎大哭。
和哥们拥抱挥手再见。
“只是毕业,我们总还是会再见的啦。
”他们安慰我,可是,我就是如此害怕离别。
电影叫《世上最美的离别》。
故事里面的母亲,和生活中的大部分母亲一样,平凡而伟大。
照顾老年痴呆的婆婆,将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看似幸福的外表下,也有无数琐碎的烦恼。
弟弟游手好闲只知道要钱,丈夫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务,面临高考的儿子而女儿,却爱上了有妇之夫。
大家都视母亲的付出为理所当然,没有想到去主动分担。
以前和朋友聊天,说,其实家庭主妇是最辛苦的,全年无休,无工资,付出得不到认同,还极易招致不满。
多少母亲就这样默默地走过了一生。
电影里的母亲不同在于,她被查出患了癌症。
这个平凡的家庭,突然就快要崩塌。
大家开始觉得母亲的重要。
家庭里的成员这才发现,母亲平时是多么的累。
他们背着母亲,开始帮助分担家庭琐事。
眼泪,是在老年痴呆的婆婆尝试咬自己舌头的时候落下来的。
真的每个人都生活得不容易。
母亲告诉婆婆,自己得了绝症要离开,让婆婆在神志清醒的时候自尽,不要成为孩子们的负累。
韩国电影厉害的地方就是,故事情节你都知道,但你照样被煽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十一的时候去表妹家,阿姨因为查出乳腺癌在北京做化疗而不在家。
电话里面的声音都是有气无力的。
阿姨退休后就在家照顾多病的姨夫,料理一家三餐。
和电影里的母亲一样,如果没有查出癌症,她也就这么平凡而幸福的过一生。
当面对重大事故时,我们才懂“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一种怎样的痛。
电影里面的母亲最终病逝,但还好,父亲,子女们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给了她无数美好和温情,让她了无遗憾地离去,而又有多少普通的母亲,在他们的亲人还没来得及对她表达爱,还没有体会到她苦心时,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呢。
所以,真的不要羞于说爱,不要等到想说爱的时候才发现,聆听的对象已不在,等我们醒悟的时候,转身发现面对的就是生离死别。
影片人物简单,背景单一,导演却以此为背景,为我们展示什么是单调而不乏味。
离不开爱情的亲情。
女主很美吧,喜欢花,将生活过得很精致,却又一个痴傻吵闹的婆婆,有一个做别人小三的女儿,我知道懦弱无能的丈夫,有一个不争气的弟弟,但幸运的是他们都爱她本片最残忍的是将生活和戏剧结合的天衣无缝,你会怀疑这样戏剧的人生有一天你是否也会经历会不会有一天你深爱着一个叫别人老婆的男人,回不了头;会不会有一天你嫁给一个懦弱寡言的男人,他一心待你却总免不了忽略你;会不会有一天你要独自面对家里老人的衰老,面对他们痴傻癫狂的样子束手无策;会不会有一个年少无知的儿子,不会心疼你的冷暖;会不会有一天要被生活的琐碎打磨掉生命应有的诗意,会不会有一天带着遗憾离开。
人生总少不了这样那样的遗憾,在没有遗憾时离开,在有遗憾时努力过活女主无疑是幸运的,在她生命的倒计时里,有人愿意守护她周全,婆婆清醒时会关心她会不会疼,女儿放弃了深爱的人,撤出了别人的婚姻,儿子也学着体会人情冷暖,弟弟不再颓废度日,她死在了丈夫亲手为她布置的新家里而我们总是在平淡的日子里忽视最珍贵的亲情,总是忘记我们在爱情里扮演着爱人的角色,总是忘记陪你走过风雨的朋友也需要一个拥抱。
总有一天我们会为那些粗心而付出代价,若上天垂怜,给你有限的时间与爱人温存,若上天无情,你避不过要带着悔恨过完一生,当然悔恨不会一直在,它只是会不时提醒你。
“上帝不能无所不在,所以他创造了妈妈。
”几年前自己在摘抄本写下过这句犹太谚语。
先说弟弟,开始妈妈说教我学电脑吧,他说:再说吧。
妈妈知道自己生病了快要死了又问,他说:下次再说吧。
这两句台词时我记得很清楚,下次吗,每次说下次的时候也许真的没有下次呢。
再说说姐姐,喜欢上有妇之夫,病了的妈妈看到自己女儿所谓的男友一家三口欢笑的样子该是怎样的心疼,“等他离婚吗”,看着聪明的姐姐其实还是一直幼稚着呢。
得知妈妈会死后一夜长大,打那个电话的时候,忍着泪,我也看哭啊,谁会视你若珍宝,是爸爸妈妈啊。。。。。。
写到这儿,脑子里一片混乱。
也许自己家里就是我,弟弟,爸爸妈妈的缘故,这个电影看得我哭个不停。
你在睡懒觉的时候,妈妈准备早饭,洗衣服,做好了一切该做的事。
你在看书玩游戏上网的时候,妈妈还是忙个不停。
你约着朋友一起出去疯玩的时候,在家里担心的默默等着你的是妈妈啊。
妈妈,是谁,是看着你有一点不舒服你还没哭她就哭个不停的妈妈,是晚上你出去疯玩回来后把你冰冷的脚抱在怀里的妈妈,是在你熬不下去的时候说你只要开心我就放心的妈妈。。。
婆婆也是妈妈,以前同学开玩笑说我会和我婆婆的关系很好,因为我对待人很真,不知道为什么,刚开始很讨厌这个婆婆,尤其是边脱衣服边跑叫媳妇追的那段,当时的背景音乐听得我急得哭了。
后来也就理解了,十五年,照顾老年痴呆的婆婆,不为别的,因为婆婆在自己的妈妈死后扮演了妈妈的角色。
直到后来自己用被子捂着婆婆,“我死了,谁照顾你呢,那么你和我一起死吧”。
最后说丈夫,最近自己在看《浮生六记》,看到那句,“布衣饭菜,尽可终身”,平平淡淡也许才是真的好。
为什么是最美的离别,因为最后一切回归最初,回到了原来的平平淡淡。
诗歌中呤唱的死生契阔这一刻在这些安静的对白里变得苍白无力。
当花瓣离开花朵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鲁莽但却温暖的经历,仅仅因看了关于家的一篇美文或者一部电影,便不顾一切直冲冲地跑回家,面对父母的不解,从不解释,只有婆娑的泪眼。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该由衷地庆幸自己还有年轻人独有的冲动和勇气,如果没有,那么《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或许会给你这样一个机会。
老套的故事情节,俗气的背景环境,不算漂亮的演员,可是为什么会让自己在深夜哭湿了枕巾,只是被家的温情所感染,泪啊,怎么都止不住。
普通的中年家庭主妇,喜欢把花瓣小心翼翼地摘下夹在书本里,然后布置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她身边,有一个因事业受挫郁郁不得志的丈夫,一个爱上了有夫之妇的女儿,一个险些当了爸爸的未成年儿子,一个老年痴呆只知闯祸的婆婆和一个吃喝嫖赌的弟弟,和万千的家庭妇女一样,她用心操守着这个家,正如绚烂的花瓣。
平淡无奇的日子随流水悄无声息地流逝,直到她得了癌症。
一切的改变似乎从此开始,丈夫丢掉了抑郁和舍弃了男人的女儿一起为新房子而精心布置,儿子也开始承担起成长的责任,闹腾不休的老人也似乎读懂了她的绝症,满脸的心酸,重头开始的弟弟扭捏地感谢自己一直误解的姐姐。
当她即将走向人生尽头时,这个家,又回归了温情脉脉,只不过,这一切都那么后知后觉。
如果因为永世的离别才会让这个家变得完整幸福,使周围的亲人开始互相呵护取暖,那么,这样的离别是否显得过于沉重和不值得?
我没有答案,只有困惑。
当我们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沉重的时候,不会因为一颗甜甜的糖果、一句扉页上温馨的祝福而幸福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几乎忘记了最开始的初衷,人们总是习惯于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999朵玫瑰必然比一朵孤零零的玫瑰要好,璀璨夺目的钻石必然比用狗尾巴草编制的“戒指”要珍贵,可是,同样习惯疏于珍惜的我们真正得到之后,我们会更幸福吗?
只有身边来自家的温情,其实才是最初最简单的幸福,只不过,别总是等到离别之后,我们才渐渐地懂得。
她终究还是离开了,在那个雪花纷飞的冬天,像她手里用心雕琢的花瓣,无奈但却幸福地离开了她至爱的花朵,仅有一丝暗香默默存留,或许,她应该感觉到幸福,因为这个家,给了她最后的慰藉。
看过别人的评论,才知,原来哭得那么凶的,不仅是自己。
到底是这部电影有独到的感人之处,还是“母亲”本身就是“最容易被忽略又是自己心头最愧疚悔恨”而一触即发的话题?
可能,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突出了母亲爱家人胜于关心自己的细节:丈夫出门默默注视观望;对老年痴呆的妈妈细心照料、无怨无悔;给弟弟暗中攒钱。。。
是否,当母亲们爱家人胜于爱自己的时候,我们更幸福?
王菲在《给自己的情书》说到“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怎么可给爱人好处?
”妈妈说我总是理解不了她的那份爱,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懂了。
可是妈妈,小的时候,你对我的爱是对我无微不至关怀;我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需要的爱,就是你在身边,就是接受女儿的照顾,就是无助的时候想想世上还有妈妈疼而勇敢往前挺的底气!
所以,妈妈,为了,请您对自己再好一些!
剧情有些地方夸大处理产生的不真实感以及不合逻辑之处,多少会让人产生厌恶、生气或无语。
比如母亲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无任何感知;即将离去,丈夫却不告诉儿女;女儿说要结婚母亲就凑着想婚礼预算,甚至连男朋友都没正式见过。。。
另外,开篇唯美的纸花,痴母喜爱花样,末尾花园生长起来的鲜花,都很美,但似乎并没有结构整个故事,有木有小孩子写作文,开头摘抄一段漂亮但离题前言的感觉?
有本书《活在当下》写得很好,此时此刻你的感受诠释着你的将来,而生活没有爱的滋润是多么孤独而剥夺生命意义,爱在当下,相信人生即使平凡,但绝不会平庸。
这真真的是要哭死我啊。
生病太恐怖了
哭死了啊 哭死了
老整这哭了吧唧的干啥子呢 真是的 开心鬼上身还算喜剧片呢 这片子老哭来哭去的真难受
最近沒心沒肺,這麼慼人的片也無味
越来越难被这种片子打动了,是好是坏啊?
节奏太慢。。
这么煽泪又俗套的剧情,让我哭足两个小时真是个体力活儿。。。真心累惨了。。。为什么总要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以及,大多数女人的一生都是杯具。
哭死了
赚了老子一卷手纸,摔。
真是够了!!!!!!棒子你们太夸张了!!!!!我居然看完了这部电影!从主角确诊得病起就一直看还有多长时间!心里在想怎么还不死怎么还不死!看棒子催泪片的意义就是等主角死掉啊!!★★
到死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很多遗憾还有很多爱没用完。
突然了解原来真的有那一种离别是没有办法做好心理准备的。@无敌呆的万姐
把于娟的故事拍成电影会更催泪
我同事居然说这是20年来最触动她的电影!
明明知道这肯定是个烂俗的故事,少不了亲情、爱情、失去、珍惜之类的关键词。但是人家就是有本事把它拍的好看,还让你忍不住感怀唏嘘,这就是本事!PS:妈妈和奶奶两个演员演绝了,超爱!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女同志们都加油自虐吧,家人赌博的时候不要拦着,嫖妓了也要任劳任怨哦,谁让你不会生育,子女丈夫冷漠没关系老子用圣光照耀你们,婆婆说的话就是真理我要无条件遵从,那也真是很棒棒,死了连尸体都要用来感化周围人让他们觉得“温暖”呢,做不到?那你哭个屁
开四倍速看的,就是为了那个离别早点到来。的确是最美丽的离别,因为这离别是个解脱。
哭死人了。。。。。。。。。。。。
同样一部片子,豆瓣8.4分,imdb上6.5分。本质上还是个以亲情为幌子鼓吹无条件奉献、歌颂苦难的pua片,母亲辛辛苦苦当了一辈子老妈子,儿子女儿老公婆婆都把她当成佣人,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她的好,到快死了开始假惺惺表演亲情,这种裹脚布价值观,也就是在这儿还能有人捧臭脚。所以我总说,中国电影的落后,不在技术而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