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我看了冰海战记之后,一开始以为是个垃圾番,后面思考了很久才知道这部番的内核与思想。
如果你讨厌冰海战记,或者看不懂,可以看看我的评价。
冰海战记是一部以历史真实事件改编为了体现战争残酷和疯狂的动漫作品,并非是王道冒险漫画,起初我看了几话和漫画前几话感觉套路满满,什么战神老父亲,生出的儿子也是战神,复仇苦情戏,仇人变爸爸。
阿谢特拉的敌人又弱又傻,男主打不过仇人还给仇人打工,全剧杀人不眨眼,总之是槽点满满。
但是直到真正看到战神老父亲的死的时候我瞬间明白了一切。
阿谢特拉和父亲的对决,简单明了。
阿谢特拉只是个替打工的维京佣兵,即便是父亲杀死了阿谢特拉,幕后的大人物照样会排出一波波的杀手去杀主角父亲甚至是主角所在的家乡。
导致家破人亡。
战神老父亲的存在可能妨碍了某些政治大人物称霸天下,所以非死不可。
阿谢特拉只是个拿钱办事的人,所以根本不是阿谢特拉耍阴招拿主角当人质才赢的。
战神老父亲也了解到了自己就是政治人物下的一个小人物,无论怎么挣扎都不能逃脱一死,或者说是家破人亡。
他自愿叫阿谢特拉杀死自己,阿谢特拉也表示无所谓,只要能有他的人头就行,但是阿谢特拉也表示要不要加入他,一起去抗争,也可以保护他的家人不受侵害。
主角父亲拒绝了,因为他实在是不想再杀人和冒险了。
阿谢特拉被拒绝后,态度转变成开玩笑的样子,但是漫画给出了阿谢特拉是认真的要让战神父亲加入自己的,也对应了为什么阿谢拉特要扶持新王,原本想让托尔兹当首领,但是父亲累了。
随后战神老父亲被杀害,主角当时还小没法理解为什么父亲会被杀,一直认为是阿谢特拉耍阴招才赢了父亲,所以想决斗光明正大打赢他。
一直抱着这种想法活下去,而阿谢特拉却把他一直留在身边,把他当作战友一样。
虽然阿谢特拉有利用主角的元素,但是不难看出来,总的来说对主角也是挺好的,虽然是杀父仇人,但是却把自己带大,并没有杀死主角,且他总是问主角:托尔芬,你把我杀了之后,你怎么活下去。
你还在抱着这种想法吗?
而主角在后续发展中隐约察觉到了父亲的死并不是阿谢特拉的错,却又不愿意承认所以一直抱着要杀死阿谢特拉的想法活着。
到这里为止你就可以看出这部番其实是在讲什么。
战争年代小人物的抗争简直微不足道,每个人都是带着一些信念活着的。
战争年代是无限疯狂的,阿谢特拉就是这样背景下的半坏人半好人也可以说是全坏人-阿谢特拉也是如此。
他为了自己的家乡不受侵害,故意去当海盗变强大去烧杀掠夺其他地方,以保护自己的心中唯一的理想乡。
他自己讨厌海盗,但是为了保护家乡,他成为了海盗,最后为了自己的家乡也死了。
疯狂且荒诞,阿谢特拉不是个正派的人物,他烧杀抢掠,屠城屠村。
但是一扯到自己的战友和家乡却变得十分严肃,即便是战友背叛他,他也选择放过叛徒给钱让他去好好养老。
某种意义上阿谢特拉是个好人,仅限于对自己家乡和战友的好,但是另一种意义来说阿谢拉特做过很多坏事,比如烧杀抢掠,所以阿谢拉特并不是个正派的人物阿谢特拉表面轻浮,但是常常看见他一个人思考时候的严肃表情。
在听到一个小伙子说:没有自尊心我还不如去死。
阿谢特拉笑了一下,小伙以为在笑自己,但阿谢特拉说不是笑他。
动漫之后没做解释这是个伏笔,阿谢特拉是在笑自己,因为自己就是那个为了自己的家乡放弃尊严甚至是生命的人。
你看,这样一个角色,好的也有,坏的也有,并不是一般的王道动漫里非黑即白的角色。
冰海战记里就是在讲这些战争年代的疯狂和荒诞,让人产生反战心理的,里面许多东西都是真实发生的,比如战争赢了要屠村和强奸妇女,买卖奴隶。
这些元素足以让这部动漫禁播了,也让许多人感到生理上的不适,作者的目的就是要写战争的残酷,而不是崇拜和鼓励战争的美好。
这部作品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战争年代的人们都是受苦受罪的,只有大人物获得利益,小人物都是杂鱼罢了。
不管是阿谢特拉还是战神老父亲,他们都是这样。
所以阿谢特拉死后主角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主角一直在骗自己是阿谢特拉杀了父亲的仇恨驱使他活下去,其实他只是无法接受父亲为什么要死,这个世界如此疯狂和荒诞的逃避行为。
(不可耻,每个人心中多多少少有这种心理,可以自己回顾下,自己骗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这跟炎拳一样,主角一直在骗自己是敌人杀了自己的妹妹,所以要活下去报仇。
但是真正面对仇人时候,他却放下了仇恨,这不是圣母,是他理解了一切,他不再骗自己了,他只是想找个理由让自己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活下去。
虽然主角最后还是杀了仇人,但是这是藤本要体现另一个思想的情节了,这炎拳比冰海荒诞一百倍,因为炎拳是藤本嗑药瞎编的,冰海是历史改编的。
令人揪心的是冰海展现出的战争年代的疯狂和荒诞无力的情节,不是假的,是真的。
这和我们看漫画图个乐图个开心不一样,冰海战记没有燃起来了那种剧情,只有战争带来的残酷现实。
一般我看漫画都是为了看主角怎么怎么冒险怎么怎么战斗,到了冰海战记我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因为太残酷了,战争带来的悲痛实在让我无法接受,所以无法喜欢。
但我很同意冰海战记是个好动漫,因为他带来的战争的残酷和反战思想是非常让人值得深思的,剑风传奇也是有些相似。
无法喜欢的是他的残酷,赞同的是他的反战核心。
诚然冰海战记的内核优秀,但是也有缺点所在 。
第一就是主角和父亲的塑造,战神老父亲和战神儿子让人感觉套路满满,前期铺垫又太长,让很多人看不懂,还有烧杀抢掠,真的很令人厌恶,但又没办法,都是真实的存在。
第二就是里面有些人物的塑造过于夸大,不合常理,虽说日漫总喜欢这种夸张的风格,来塑造角色和剧情,不然主角一下就死了有什么好看的。
冰海战记有那么点夸大,比如主角把一个以一敌百(现实根本不可能这样)的将领手指都切了,他还一幅没事人的样子,跟主角谈笑风生。
最后还特别给了手指没了的特写镜头,虽然体现出来人物的豪迈了,但实际手指都砍断了,还能谈笑风生吗?
还有就是开局的那个怪胎领主的形象也是过于傻了,嘴巴跟河马一样,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个人是个傻子。
有些角色跟开了无双一样强,普通士兵跟杂鱼一样。
这些都是日漫老病了,把人物或者情节过于夸大体现出某种特定思想或者性格,我个人不喜欢这种设定,夸张一点就是刃牙里什么徒手捏砖石体现人物的强大。
但也能讲究看,可能有些人喜欢这种夸张的打斗。
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如果接受了这些设定,你才能展现出这部番的剧情魅力。
可以说这缺点并无大碍,因为只是情节所需,处理方式不过圆滑,有点夸大。
炎拳就特别圆滑了,不过炎拳过于圆滑导致一些角色说死就死,说没就没。
没有什么给你来个诈尸复活,其实我有特殊能力什么乱七八糟的。
打不过就死,不过这种夸大现象是没法避免的。
因为情节所需,无巧不成书,主角能一直无双和活着也是一种不合常理的设定,但没办法哪有主角随随便便就死了的好看作品。
第三就是伏笔藏得比较深,如果第一次看很迷很迷,有些地方不看两次根本看不懂在看什么,这其实也算是剧情深度优点吧,不过太深了,容易弃坑。
总之冰海战记虽然有些不太严谨的小缺点,但是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动漫作品,而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冰海战记在我心中的地位就是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我不爱说一部动漫是神作之类的,通常我都爱说一部动漫优秀或者佳作夸奖。
那冰海战记在我看过的动漫作品中,算得上是佳作了,关于多优秀,每个人评级不同。
我个人是觉得,比巨人好一点。
不过我更喜欢巨人,因为比起冰海战记的残酷,巨人更让我能接受。
这也是我无法喜欢上冰海战记的理由,同时也是我认可冰海战记的理由。
他的是一个寒冷冰雕,你接近他时会被冻伤,但是他的美却让人赞叹不已。
我对冰海战记的赞美,也像冰海战记一样不是非黑即白了 。
这里必须批评一下动漫:平稳时代的韦陀天 同都是为了体现战争的残酷,还特意描写修女被士兵强奸的特写让人心理不适,连冰海战记都不这样子搞,冰海战记只是把女人掳走而已。
一些韦陀天的无脑粉,还特别赞同这种动画导演的恶趣味,表示不接受就去看喜洋洋这种无脑发言,连原作者都没有描写这种东西。
你体现就体现,别来拿恶心的东西来恶心观众,反观冰海战记的导演处理特别好,什么梳子碎了代表人死了,对话里一句带过。
这处理很好,尽量避免观众弃坑。
最后冰海战记是个好作品,但是我不推荐一般的观众随随便便去看,因为容易弃坑和引起不适,或者因为感觉一些俗套的地方弃坑。
但如果你不想看王道冒险动漫,想找一部体现战争的疯狂和残酷的动漫,冰海战记我一定推荐你去看。
豆瓣评价5颗星,我对冰海战记的感受也有了个交待。
这部霸权社制作的作品,和《巨人》一样给予我莫大的感触受益匪浅。
第十八集,克努特和牧师的讨论,无私之爱最接近于纯粹的爱,“爱的本质是死亡”,『累累骸骨终究化为沃土,生生不息』分解后的尸骨舍弃了世俗化的泛滥欲望和人一味向大自然索取的贪婪,他的躯体从而回归自然,成为毫无利己意识唯有奉献、并且对世界万物一视同仁的馈赠般的存在。
前者是真正的无私之爱,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纵然不能完全抵达却可以不断接近它。
本应功利的灵魂偶尔闪烁出接近“大爱”的光辉,不仅仅突破了基因里固有的“自私”,而且正是人不能如孤岛独踞一隅所以产生了与他人的共鸣和羁绊。
而且也使得“人”更为丰富、立体、充满迷人的矛盾,产生了独到的自洽的逻辑。
“人”独自屹立于天地之中,“爱”使人更加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可悲的战士,距离爱最远的人啊” 心无无私博爱、一心利己主义、甚至对自我阵营的人倘若对方有损自己的利益也会刀刃相向的维京海盗,会见风使舵、争权夺利,遵循内心的本我,受到世俗的金钱权利地位性欲诱惑而丧失对最本真之物的追求,笃信着所谓的瓦尔哈拉神殿的虚妄,仿佛那是唯一的慰藉尽管它是虚无渺茫的。
更有甚者,他们在在敌死我活尔虞吾诈的战场上的腥风血雨硝烟炮火之间,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仍不知生不知死,不知战斗意义所在不知活着价值,不知何为“真正的战士”。
历史上的北欧海盗也是在不断的杀戮掠夺之中,逐渐意识到真正抵达永恒之道的永远不仅如此,有的皈依宗教追随活着的安宁,有的开始思考让文明延续的其他方法。
彼时,克努特王子意识到民族所信仰的神祗,仅仅是用虚无的乐土的假象诱惑着战士们前仆后继,他们之死毫无意义,王子如同洗髓换骨一般,意识到神祗绝不在人类一息尚存时给予人类爱,唯有终末的死亡带来绝对化的爱。
既然所谓乐土不存在,自己便要创造一个救赎人类原罪的乐土,让战士们的生存和死亡皆具有意义。
剧作给了一个苹果的特写,如同圣经中的人类偷食禁果,人本位思想的觉醒,是人否认上帝的全能全知企图用自我意志判断善恶臧否的开端,宛若人类初次获得智慧。
巨人中的肯尼和冰海的阿谢拉特皆说过类似的话,人从生下来就是某种东西的奴隶,而托尔芬毫无意外是被仇恨的桎梏束缚的奴隶,这种仇恨之心并不仅仅来自于少年托尔芬目睹父亲被乱箭射死,声嘶力竭、痛哭失声却心余力绌而且仇恨化为了他的三观他的自洽的逻辑的一部分,仇恨是他赋予这个毫无意义的生活唯一活下去的意义,所以在阿谢拉特死后,他面对着这个自己一直寤寐求之企图一报血海深仇杀死的对象,这个宛若义父且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他在乱世生存的男人,绝望,崩溃,挣扎,茫然, 悲怆,惊骇,种种具象化而闪烁流动的情绪钤印他的脸上。
这也是托尔芬下意识攻击克努特王子之原因,自从阿谢拉特死后他的人生意义感被消弭了,找不到一个可以再度复仇抑或是可以寄托意义的对象。
所以说阿谢拉特垂死之际,溘然长逝之前,气若游丝地对托尔芬喃喃言说:“在我死后,你打算怎么活下去啊......托尔芬?
”短短几句话,把这个乱世枭雄刻画的酣畅淋漓、颇具深度,成为了一个立体化的丰满角色。
结尾,被卫兵攥住的托尔芬绝望地凝视阿谢拉特,带着哭腔嘶吼着,手中的匕首掉落,折射出了他这十几年荒唐而悲剧化的人生。
“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 托尔芬的性格和艾伦的性格是有契合之处的,他们都有情绪化极端化的一面,并且具有“决断主义”,是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死心塌地、一往无前的角色。
奈何巨人的世界里过于黑暗和腥风血雨,艾伦后期的蜕变也母庸质疑地踏入了悲剧主义色彩的轨道。
托尔芬在丧失人生意义、几经周转后历经了一段颓丧迟钝而麻木的时光,他乱发蓬松,瘦骨嶙峋,深陷眼眶里的双目黯然无光,用体力劳动麻痹荒芜的精神世界,不去质询和反抗,看上去了无生机、死气沉沉,“我活着没有一天是快乐的,找寻不到生存的意义”,言语充斥极端的厌世和悲观、自虐自毁倾向。
对于他后期的转变和成长,我拭目以待、翘首以待。
我希望他能够思忆起少年时期梦想“文兰”的翩跹回忆,以此作为精神寄托,文兰这个乌托邦不仅仅是这些维京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全体人类对于美好之物抑或是梦想的一种寄托,是理想主义的具体化,一种在无意义的世界中追寻意义的体现。
无论是艾伦的“看海之约”和“把巨人驱逐出去”,炎拳的“活下去”,夜神月欲建立犯罪率消减的世界,宝石之国中法斯充斥乐观主义企图使宝石人免受受月人袭击,都是“文兰”外化的体现。
冰海是动漫版的《维京传奇》,结合维京史诗战斗背景,巨人是历史纵深感和北欧神话外延史诗风格的构建,探讨人性和自由自由意志自由选择,宝石之国是佛教思想渲染并蕴涵深厚的悲悯人文情怀,炎拳是黮黯末世中的极致的挣扎绝望和虚无主义却有着浪漫主义的结尾。
四者都有跨越沧海桑田的感觉况味,主角有着遥不可及却寤寐求之的梦想,主角出发点本质是良善,但在渐行渐远的过程中失落初心,如坠渊薮,如履薄冰。
亘古的过去深不可测,有鲜为人知的阴谋深意和洞悉人性本质的恶。
未来也渺茫,昔日的情深悱恻抑或是爱恨情仇都化为一抔黄土,仿佛我们这些观者只能喟叹唏嘘“天凉好个秋”,一如赫拉克利特所言:“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
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冰海战记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在Aimer出的新歌Torches的介绍中,第一眼看到那四个冷冰冰的字时,我是毫无兴趣的,再加上当时这部番剧并没有特别显眼,甚至是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境地,于是就不了了之。
直到有一天,在一个up主发的2019番剧推荐中,我看到了这部番,可以说up主分析的十分到位,描述的也很精彩,于是乎我便一时兴起点开了第一集,谁知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陷入文兰的世界无法自拔。
第一集就让我回味了很久,也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托尔兹宁愿用八只羊去换那个已经奄奄一息的奴隶,以及为什么最后一幕会那么震撼,以至于我不经意间泪目。
这部番用了四集的时间描述了一位威武、正直、伟大的父亲,从他的一些简单的经历中可以发现他是个冷血残酷的维京战鬼,直到遇上了赫尔加,生了孩子,这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开始厌恶战争,向往他心中的文兰。
然后我明白了,那八只羊换来的不是一个半死不残的人,而是他心中的执着,是他决定扔掉武器的决心,是他赌上性命开始风餐露宿生活的初心,为了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乡,做出的改变,所以在他人看来这交易血亏,但在他看来,至少守住了他心中努力想要保护的那一小片净土。
第一集最后一幕,托儿芬的一句话戳中了我的要害,我以为儿子心中的骄傲随风而去后会变得愤怒,无措,然而他却悲天悯人,那一句“那想从这里逃离的人又能去哪呢”瞬间让我泪目,是啊,那又能去哪呢,只能在死亡的边缘绝望吧。
第四集则是个转折点,后面的剧情开始围绕托儿芬的心路历程,谁知道,父亲留给儿子的并不是他心中的那片净土,而是让他重新经历残酷生活的绝望,说是讲托儿芬的,其实我觉得托儿芬只是个任人宰割的棋子,除了仇恨他一无所有,对他我只是觉得可怜,没有其它的情感,从小就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忍让他人,父亲死后又被愤怒所奴役,注意力总是在别人身上,让我觉得他是在为别人而活却不曾想过自己,于是第六集的最后一幕又让我泪目,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人们是恐慌的畏惧的愤怒的,而只有少数人能领悟到深的层次,错的是这场战争,而不是征战沙场的士兵,更不会是总角之年的孩子,老妇人流下的眼泪我觉得是不甘的,是怜悯的,是爱的泪水。
天啊,这世上怎会有如此不公平的事情,让一个孩子承受他这个年纪绝对无法承受的苦难与折磨,这个孩子都经历了什么才能如此柔韧有余,才会有那种眼神,真是不公平,上天啊,求求你看看这个孩子吧。
在老妇人流下眼泪的同时,我也潸然泪下。
之后发生的事自不必说,tool芬的称号不是浪得虚名,战争带来的家破人亡也随处可见。
前十二集紧凑而又细致的剧情令人身临其境,打斗场面与配乐也是十分优秀。
托儿芬与阿谢拉特的决斗让我觉得托儿芬更是可怜,如果有一天他战胜了老谢,那么他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不想去想也不敢去想。
如op里的歌词,“我付出了代价,出卖了灵魂,那么告诉我,当我放弃了所有的一切,我还剩下什么”,托儿芬变成这个样子不是老谢的错,不是骰子头的错,而是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个趋炎附势的世界的错。
相比之下,老谢活的就很自由,但仍然被束缚。
后十二集则主要是围绕阿谢拉特所展开,战争的残酷,人心的惶恐被放大。
不由的想到战争是为了什么,为了金钱,为了权势,还是为了和平,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王子的转变相当华丽,不失去些什么就不会有改变,而他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美好和谐的人间净土,这也是老谢追随他的原因,那么,老谢为什么不能称王呢,我觉得是他认为自己缺少了王所具备的绝对的自信,是他不想对这个世界再次失望。
如ed中的歌词,“你要让我离开,你要让我沉沦,不,我不愿如此,而我知道无人会伸出援手”。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乡,有的人畏畏缩缩,始终蜷缩在他人的权势与支配下。
有的人坚信世界会变好却依然无所行动,想着依靠他人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
而极少数人会选择毫不犹疑的追寻着他心中的那份美好,并努力着手去做。
事实证明,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改变世界也是如此。
那么,你的理想乡是哪里呢?
一份关联着过去的北欧历史,塑造着好几位性格各异、不完美但很饱满,通篇贯彻着一份称之为“文莱Vinland”的乌托邦式幻想的动画,100余话连载15年有余了。
因为MAD和友人推荐,我在两天的时间里看完这两季,涵盖了从6岁在冰岛的儿童到漂泊十余年成为大叔归乡的很长一段剧情。
我觉得动画组和漫画作者幸村誠在场景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上确实是花费了很多心思的,整体情节(虽然我无法从史实层面评价,因为我对北欧确实知之甚少),但是以英雄托尔兹陨落-托儿芬以仇恨为基调的成长-阿谢拉特王权&故土保全策略并死亡-奴隶篇-归乡。
短短48集,不得不说他的文戏是出色的,不是巨人那种以情报或者悬念推动故事主线的流畅,也不是无头骑士异闻之流的平铺直叙再将情节巧妙的串联碰撞。
他使用了大量的事例插叙、动作细节、言语表达来完善每个角色,多线叙事的同时从来没有过分卖弄技巧,观感十分自然通透。
他塑造了人物的很多转变和交互,但是能写的如此通俗和使人共情,是需要大量笔力和雕琢的。
PS:很多场景部分也制作的很唯美,是近年一部值得静下心来好好欣赏的作品。
看的时候一直不喜欢托尔芬,虽然理性上知道他背负的执念和痛苦,但总是无法产生共情……直到22集,他向阿谢列特决斗,失败后被羞辱11年了还没能复仇成功,像一条被肉吊着的狗……看托尔芬拖着伤躯在雪原上一步一步走着,最后跪倒在地,像野兽一样,痛苦地发出无法言说、无法宣泄的声音(这里声优真的是感人),我呆住了,我第一次为托尔芬感到心痛,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这个少年是多么的痛苦,他仿佛在一个心灵、知觉和语言全部停滞了的空间里承受了十一年的折磨。
我们都以为托尔芬要的是复仇,托尔芬可能也以为自己想要的是复仇,可我觉得为父亲复仇只是一个表面的动机,在更深处,某些曾经组成了托尔芬的自我的东西,在他父亲为信仰而死亡的那一天一同死去了,整整十一年来托尔芬既无法否定父亲的信仰,也无法接受父亲的死亡,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真理的破灭,这种真理的、信仰的或者说是自我的破灭,才是托尔芬对阿谢列特如此执着的动机,可是托尔芬没能想明白他是无法通过向阿谢列特复仇来重新建立自我的,他和阿谢列特是不同的,阿谢列特可以只用2年时间的隐忍就杀死混账父亲,通过复仇来重新建立自我,而托尔芬唯有得到这个残酷的世界对他父亲的信仰的肯定,才能重新建立自我,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人是无法将“世界”“命运”这些抽象概念作为复仇对象的,这种永远无法宣泄的仇恨是多么令人绝望。
如果托尔芬心里只有为父亲复仇的执念,我想他总有一天能足够成熟、足够冷静地杀死阿谢列特,但实际上他每次与阿谢列特决斗时,就回到了6岁时目睹父亲死亡的自己,他不得不面对从那时起就支离破碎的自己 ,与其说他在与阿谢列特决斗,不如说他真正想要杀死的是自己内心的绝望。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总也无法打败阿谢拉特的原因。
如果说《心理测量者》里,慎也的执着是出于对自我的强烈肯定,那么托尔芬的执着则完全相反,他是因为失去了自我而陷滞在了这种执着里。
6岁的托尔芬对Vinland的向往,是一个孩子对未知的向往,一个航海者对新大陆的向往,一个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对温暖岛屿的向往,而此刻,对于17岁的托尔芬来说,那片放下武器也能生活的Vinland,也许是他否定眼前这个世界、从这个绝望的世界逃离、重新寻回自己的唯一方法。
—————————————————— 将遥远的Vinland视为向往之地的托尔芬,和立志要在此地建立乐园的克努特王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托尔芬,和当年选择移居冰岛的托尔兹一样,其实都是在逃避这个放下武器即死亡的世界,这是用个人的牺牲换取个人的和平,这种选择里逃避的对象是这个世界,而不是生活本身,在寒冷的冰岛开辟生活的托尔兹恰是生的意志最强烈的那类人。
当王子决意要将放下武器即死亡的世界改造成放下武器也能生活的世界时,他已经抛弃了上帝,因为这志向的背后必然是用一部分人的牺牲换取大部分人的和平,所谓王者,就是有这种觉悟的人吧。
王子理解了上帝的“爱”之后,却抛弃了上帝,真是让人非常……真的很难定义哪种选择更好,放下剑的托尔兹是真正的战士,可是拿起剑的王子又何尝不是战士呢托尔兹的理想世界需要每个人都主动放下剑,而王子的世界里只需要他一个人拿起剑。
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在一代又一代的王子手中,诞生出越来越多的托尔兹吧。
终有一天,世界再不需要有王子。
——————————————————虽然看完最后一集觉得意犹未尽,但还是觉得这动画少了点什么,可能是因为脑海里已经先入为主有了权游那种真人实拍的精美画面,可能是二次元人物形象给人感觉太单薄,可能是故事的情感非常克制、氛围很少有高潮,总觉得离那个顶点还差一点点呀,也许这样的题材并不适合动画吧。
在制作上这部作品绝对是有诚意的,但是对我而言,这是一部“没必要存在”的动画——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比真人拍摄更有意义的动画作品都是没必要诞生的动画…我不希望制作者选择动画这种形式,是因为相较真人实拍,动画是一种低成本的影像制作,或者是将动画视为整个项目中吸引资金流入的前期广告……我是不是太苛刻了ORZ
《冰海战记》第二季完结因为第一季而追第二季的人估计都掉坑里去了。
第一季描述了北欧丹麦的人与人之间生与死之间凝结出的复杂的痛苦仇恨,克努特(丹麦国王)想到解决的方式,就是通过战争去统一,创建和平的国度。
到第二季突然变成种田番,怕是让大部分让大部分骂骂咧咧的放下了手中的泡面。
第二季宗教色彩还是非常明显的。
先不说克努特通过战争去创建和平国度方式本身也会产生会给北欧的大地上带来血与死亡。
就算建立了统一的国度,那又怎么样?
掠夺,欺凌,努力,弱者依旧存在,贫穷依旧存在,因为战争掠夺,是有其合理性的,生产不够,就得斗争。
所以第二季讲了,要种地,要生产。
掠夺会使强者富有,要使欺凌和掠夺消失,需要违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资源稀缺假设,假如大家都足够富有,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会大大减少。
问题是,不现实。
第二季中的一句台词:在这样地狱一般世界,为什么要活着。
文兰,草木丰盛之地,生活在冰与海的维京人期待寻找到的那一片的净土。
像不像上帝许诺的那一片流着蜜与奶的迦南之地。
克努特的乐园缺少弱者的生存之道:粮食和希望。
弱者缺少生存之道,那就要拿起武器了,历史又会陷入轮回。
王冠的诅咒,其实就是这个。
强者为其存在而存在,弱者借助幻想而存在。
Like rowing a boat,We enter the future backwards. All we see are the scenes of the past,and no one can see the views of tomorrow.划船,返身背去入未来。
目力可及皆过往,明日之景无所见。
我认为在第一季里,内容主要分三个线 1.唯一的明线,自1002年后开始,时代的样貌。
2.动漫里人们对真正的战士这一形象认知的变化。
3.动漫里人们对文兰这一“圣地”的态度 而这三条线也与第一季中主要的四个角色:阿谢拉特,托尔芬,王子,托鲁克尔有着很大的联系。
托尔芬: 托尔芬是个非常悲剧的人物,他的悲剧点在于他离某些重要的东西,比任何人都要接近,但就是触摸不到。
纵观全篇,托尔芬的爸爸是唯一一个压过所有人的正面人物,也是真正的战士的代表。
身为他的儿子,明明是最有希望继承这个名号的人,却在成为真正的战士的路上背道而驰。
全片唯一一个到过文兰的雷夫叔叔一直伴着他左右,但他却蔑视文兰,不予理睬。
在片尾时是王子最信任的部下,却对王子下手,失去从政的机会。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父亲的死。
这就不得不说到他爸爸与阿谢拉特的那场战斗。
在托尔芬的眼里,他的爸爸是强的代言词,是他最向往成为的战士。
小时候的托尔芬眼里的善恶观非常简单,强的人就是一切。
弱者输给了强者,那就是自身能力不足,怎能做出偷袭这种卑鄙的事?
相反,强者是有资格掌控弱者的生命的。
在他的眼里是卑鄙的阿谢拉特用偷袭杀死了他的父亲,死的人应该是阿谢拉特,而不是他的父亲。
是父亲的一时愚笨,让阿谢拉特活了下。
父亲死前所有人都惧怕他,所有人都承认他的强。
但在父亲死后,所有人都笑话他的父亲,这让托尔芬眼里爸爸神圣的荣誉受到了侵犯,他知道如果他不报仇的话,没有人会去捍卫他父亲的荣誉。
所以他踏上了复仇之路。
用复仇这一个借口逃避了生活中的所有,就像是用一堵墙拦下了所有会照射到他面前的光。
动漫中有一样东西贯穿了托尔芬这个人物,那就是“海燕”。
托尔芬在第一季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海燕的漠视,对海燕的向往,最终成为海燕。
海燕代表的就是自由,和一种信念。
阿谢拉特说过:每个人都像是某样东西的奴隶,而托尔芬就是复仇的奴隶,他一直活在自我欺骗中,其实他是向往自由的,只是他内心的固执,不愿意让自己前进罢了。
而老谢的死就是一个转机。
曾经,托尔芬故步自封于名为“杀父之仇”的囚笼中,后又在故人雷夫大叔的劝诫下开始动摇,当阿谢拉特死后,托尔芬的“笼子”消失了,他也无法再欺骗自己了,他放了“剑”。
这里为什么要给剑加引号呢?
因为我觉得这跟“真正的战士不需要剑”中的剑一样,是借代杀戮的意思。
作为史诗中的英雄人物,阿谢拉特死后给他带来的洗礼,让他在第二季里亮眼的表现坐稳了基础。
和雷夫书去探索文兰的路程,势必又是一场精彩的旅途。
老谢: 阿谢拉特其实可以和托鲁克尔放在一起讲。
因为他们都是被托尔兹给震撼到的人。
老谢是真的想让托尔兹当手领,托鲁克尔也是真正想追随托尔兹去感悟真正的战士。
早期还没遇见王子的阿谢拉特,其实就跟最后面几集的托尔芬没什么区别,审视到自己关于囚笼中,但还是不肯出来。
在那时,托尔兹是他唯一冲破囚笼的希望,但由于“亲兄弟”表仑,在当时行动上的提醒,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挣脱囚笼的机会。
阿谢拉特的囚笼无疑就是“身处于一个黄昏的时代”。
他不断的给自己施加暗示,这个时代是无法挽回的。
但是他又比托尔芬多了一份冲动,就是这份冲动,才让他收留下了托尔芬。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那也叫收留吗?
” 的确,老谢就没给过托尔芬物质上的帮助,每次使唤他,也是做好了托尔芬会必死的准备。
但是这正体现了老谢对托尔芬内心的理解。
让事情演变成这样,并不是老谢的意愿,而是托尔芬的意愿。
托尔芬不允许这个卑鄙小人身份的男人在他的面前“装慈悲”,而另一点这也验证了老谢自我内心的挣扎,哪怕已经埋下了托尔芬这颗种子,它还是在半信半疑地看着他发芽。
就在这时王子出现了。
狮心王会来救我们的,耶稣会保佑我的村子,英勇的我死后一定会去到武神殿。
在那个绝望完全压倒希望的年代,信奉神明,好像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但阿谢拉特早已看透这些虚伪的信念,所以他决定自己当神,扶持真正的王。
可以确定的是,当阿谢拉特有了这个目标以后,确实变得带起了一丝神性。
杀死栗子头、扇王子耳光、为了伙食屠村、深知干大事不用小人的道理,解散海盗团。
这些事换作任何人,可能都不会去做。
而他也顺利的冲破了囚笼。
这些举动让阿谢拉特离真正的战士越来越远,但其实他自己早就悟到了这一点,他走的路本就是一条跟真正的战士完全不同的路。
如果说“海燕”是贯穿托尔芬的人生,那“眼神”就是改变了阿谢拉特的人生。
这里的眼神代表的是三次重要决定,第一次与托尔斯对视,埋下想了结维京强盗生活的种子。
第二次与国王对视,会意当今天下的时局,自己的人生渐渐走向正轨。
第三次与王子对视,放下私欲,了结自我的人生 。
既为旧世界拉下帷幕,也为新世界开创篇章。
托鲁克尔: 在讲托鲁克尔之前要先理清一个概念。
对于他来说,托尔芬算什么?
在动漫里阿谢拉特的二兄弟手下,曾经跟神父谈过爱这个话题,他们提出了对于士兵来说,能够交换后背,是心目中最伟大的东西了。
托鲁克尔就是与托尔兹交换过后背的人。
他与托尔兹的关系自然算是很好,同理,他对托尔芬的情感也是跟大多数人相同的。
它并不是单纯的把托尔芬当一个对手看,在他的多次对话中,都可以看到他一直强调的是托尔芬有没有令他失望。
这种来自一个长辈对晚辈的情感,在当时的士兵中是很可贵的。
所以托鲁克尔并不傻,他作为一个重要人物,表达出的点其实非常多。
首先,他代表了当时的“行家”。
行家不同于普通的海盗,他们不在乎金钱,而是追求着强大这两个字。
他从前的目标就是战胜同为行家的托尔兹。
因为同为行家,所以他在当时无法理解托尔兹要离开战团的说辞。
这就扯到一个词“存在”,其实行家以杀人为荣,并不难理解。
他们是想用那些战败在自己脚下的人,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种思维的起始,来源于一个可悲的事实,没有其他东西能支撑他们活下去。
对他们来说,放弃战斗,还不如就在哪天死于对手的剑下。
仔细观看这个人物的对话细节,不难发现,托鲁克尔是属于那种只管去执行的人,当王子拉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多问王子今后的打算,当阿谢拉特惊呆众人刺杀国王的时候,他也没有质问他们是否把他排除在重大计划之外,只是想抢先老谢一步,斩下人头。
这是一种爽快,这种做法是开创新世界所需要的,同时这也是一种自知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战士,萧洒热血的体面。
王子: 王子的命数很好,但王子的命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出生。
其实一开始很多人都没有看懂王子这一个角色,他们把王子的懦弱当成了一种人物的缺点。
其实懦弱的并不是他,而是生为二王子的他。
王子的懦弱其实是并无错误的,因为这很符合封建制度的发展。
如果一个和平的国家有为合格的王,并且有一位合格的王子去继承这个王位。
这时二王子如果不懦弱,反而是个激进派的话。
那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打击?
著名动漫鲁鲁修里也用了这个设定。
老谢他们从来没有怪罪过王子,并且也没有怪罪他的理由。
因为动漫中的国王他并不合格,所以才需要懦弱的王子站出来,做出一系列不在本来的人设规划内的行为。
但同时也正因为他很懦弱。
,只要稍加磨练便可变得很强大,但这个磨炼必须得适度,不能过激。
然后他也正好碰上了肯去磨练他的老谢,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作为。
托鲁克尔撑起了动漫的打斗,王子也撑起了动漫的内涵。
如果看这部动漫的人们,一开始就陷入了托尔芬复仇计划的对错与善恶讨论的话,那他就已经跟不上这部动漫的节奏了。
主角托尔芬的遭遇,只是在这个大时代下的千千万万中的一种。
如果这时把人,局限在对善恶与对错的讨论上的话,是没有意义的。
真正错的是这个时代,人们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自身的行为保持了这个错误时代的运转。
王子之所以能忍受老谢杀死栗子头。
也是因为看透了这点。
说到这儿,我还是想提一下表仑。
比起表仑,早期人们对王子的骂声可能都要轻很多。
但是请反观一下他的作为。
1:在一开始无缘无故捅死个人,但却促使老谢的海贼团完成交易。
作为保全海贼团,他非常成功。
2:在阿谢拉特信仰托尔兹想让他当团长的时候,不顾老谢会不会生气,我是把老谢未来的人生看在第一位,迫使他做出选择。
3:在托尔芬幼年的时候。
嘲讽他的弱小。
但同时让托尔芬理解了武力的重要性,不论心理,生活上得到保证。
4:保王子,说到做到,不放手。
被捅伤后也没有多说,放下过去。
5:认清现实,痛快完成自己的心愿。
有关表仑我也不多说,就写到这里。
最后 真正的战士:托尔兹说过,真正的战士不需要剑。
在我的理解里,意思大致为“他身为战士,已经不需要用杀戮来证明自己。
”跟托鲁克尔说的一样,托尔兹和王子的眼神是一样的,他们都看透了真正的东西。
在第一季里,托鲁克尔只理解了想成为真正的战士,要有跟托尔兹,王子一样的决心。
托尔芬还停留在浑然不知的状态。
雷夫叔完全理解了道理,并且想用自己的方式让托尔芬也懂得这个道理。
老谢认同看法,换了做法,死而后已。
神父把说出这句话的托尔兹,想象成比耶稣还要更伟大的事物。
身为战士,放下了杀戮作为自己的目标。
让执政者无棋可用。
这正是乱世即将结束的象征。
自1002年以后,残忍无道,混沌不堪的世界,能有如此思想,这本身就是一个希望,揭露和描绘阴暗的世界,这部作品并没有止步在这,而是讲述了一些更加正向的东西。
动漫中选择以文兰点题也确实非常的好。
虽然在当今的我们看来,文兰就是个理想主义化的地方。
但跨越历史的长河,在未知一切的他们面前。
文兰不正应该是内心的渴求吗?
在昏暗的时代中去追求与创造,这正是动漫第一季中想要描绘的东西。
只是想拙劣的记录自己的一些感想。
Askeladden - 乱世出枭雄1. 阿谢拉德是个不会爱的孩子。
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没有教会他爱,但却教会了他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做必要的事。
这些事情可以是残忍的,疯狂的,无论对错,总之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他不需要别人的理解,也不愿去理解他人。
我没有办法喜欢这样的人,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又时常会去怜悯他。
2. 阿谢拉德应该明白自己并不完整。
他有自己的骄傲和对故土的使命感,同时心里的枷锁让他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王,亲自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因为母亲在儿时的叮嘱,作为海盗的大半生里,他一直在寻找值得追随的人。
战鬼的精神品质曾经让他动摇过,但无奈托尔兹的身份和背景其实并不符合他心里王的标准,所以下一秒也就成了一句玩笑话。
假使王子并没有破茧成长,他应该也会被毫不犹豫的遗弃吧。
3. 阿谢拉德教会了托尔芬忍耐,但他没有办法教托尔芬如何move on,因为他这一生,其实也没有move on,为过去所牵绊。
表伦在决斗前问他,你厌恶这些跟随你的人,也厌恶你自己,这样不孤独么? 我想,在阿谢拉德实现自己的理想前,应该是没有时间去感受孤独,他应该也没有想过自己的理想实现了以后该如何。
所以他可以很从容的利用自己的死来保全王子和故土,把面对未来的挑战交给托尔芬。
(其实和托尔芬一样,只执着于达成这一件事,果然年纪大的人更狡猾) 最后感慨,这算是这样一段轰轰烈烈的人生,放到历史里,也就像混入了世间千万粒尘埃中,不值一提。
如此落幕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不过阿谢拉德至死都做到了 I am the one who makes my final call. (在此不得不跨一句OP真神)
对于《冰海战记》这部番,最初我完全是冲着漫画作者来的,幸村诚的上部作品《星空清理者》是我看过最棒的,影响我最深的作品之一!
里面每一个人物塑造的都复杂饱满,对待事物有着自己的信念和不妥协的理由,所揭示的主题也足够深刻…而这部番一开始我是不大喜欢的,主要是因为托尔兹这个人物过于完美,不似人更像是神。
作为尤姆战鬼,本剧中的战力天花板,因一场战役厌烦了斗争,偷偷领着老婆孩子过上了隐居生活,最后为了守护自己的孩子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情节过于俗套化!
而后面的一些剧情发展也依旧俗套,托尔兹死后他儿子托尔芬为了复仇不断成长,不断变强!
这个成长曲线我觉得也极不正常,第七集托尔芬飞身上城杀兵团长那幕真的太扯了~而吸引我的是阿谢拉特这个角色~是这个角色矛盾及复杂的理念以及悲剧的结尾使得这部剧一跃成神!
小时候看武打片总喜欢问爷爷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而那个时代的武打片也顺应了我的需求:正邪分明,卑鄙小人和大侠永远是一眼便知~而随着成长我越来越讨厌这种正邪分明的作品,这个世上哪有什么好人坏人。
朱元璋是好人么?
希特勒是坏人么?
好和坏永远都是有特定角度的!
阿谢拉特残忍,利己,领着手下屠了一个又一个村庄!
也是阴谋家,他没有托尔兹父子那种所谓战士的荣耀,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如果说这种人也算得上好人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没有坏人了!
可不管是残忍利己的维京海盗还是卑鄙的阴谋家这些都是阿谢拉特展现出的一面,他还有不为人知也不愿被人所知的一面:一名守护者!
阿谢拉特早已看透这个黑暗的世界:英格兰原住民凯尔特人被罗马人征服了,罗马人又被盎克鲁人给灭了,现在维京人又来砍盎克鲁人…这个世上如果存在什么美好的话,那也是在弱肉强食的基础上建立的!
他天生便这般残忍吗?
不是的,如阿谢拉特自己所言:他最讨厌的便是这帮没有美感的维京人!
他所做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守护!
托尔兹想要守护的是冰岛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为此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阿谢拉特要守护的却是整个威尔士!
为了这份守护,他可以做任何事情!
就像海贼里的巴罗米熊,火影中的鼬,死神中的市丸银,他们为了心中的守护也不得不放弃为人化身厉鬼坠入地狱之中…如果用好坏这种肤浅的词语来评价这些人的话我觉得是对这些角色的不尊重,我更想送给他们另外一个称呼:厉害的人!
而他们的事迹也是最最能打动人的!
但凡刻画出这种人物的剧,我觉得都是神剧!
因为,这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们所过的一切平静生活,其实是一直被守护着的!
怎么可以这么好看。夜空画得特别美。起初几集,被星空和钢琴曲迷倒了。现在看到第一季的四分之三处左右,那个身世复杂老奸巨猾的家伙干嘛要坦白自己的罪行,完全不合理,是个败笔。日本影视动漫就没有能把复杂权力斗争讲好的。
?毫无逻辑,剧情跟💩一样,还说比肩巨人,吹泥马牛逼呢,辱巨人了
最近看不进去这个类型的
史诗的野心,趣味的单一。
这是什么人性光辉英雄史诗和平赞歌。王子可真是个妙人儿。虽说一直提到神啊宗教啊总让我觉得是夹带私货,但14集风格好不一样,看似不重要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小情节。以及也正是因为对神的理解的变化,才促成了王子性格的转变,甚至有点讽刺了。后面几集我好希望托尔芬能回冰岛,一想到这十几年妈妈和姐姐是怎么过的,我就觉得难受。
为了堂堂正正决斗,就帮着海盗烧杀抢掠,这是个什么逻辑?救命恩人也可以去死?动画做的无比精良,但这个行为逻辑我实在没法想得通:公平正义仁义道德只给阿谢一个人,并且为了维护这一点其他人都可以去死。
没有人觉得主角的智商情商堪忧吗?
这种暴力血腥什么的对我已经没什么吸引力,剧情嘛也没什么好说的,平平无奇吧。说实在的也不觉得这有什么热血的,真要找个理由的话,北欧太冷了?这部的主角是阿谢拉特,托尔芬是阿谢拉特在剧情出问题的时候才拿来用的工具人。还有,给北欧的海盗披上日本武士道的皮然后称为战士的意义何在,残酷的人和人生也会有人性的光辉和矜持?而且,在我看来就只是要以欧洲为话题,在绕不开宗教和信仰的情况下,就只能硬着头皮拿来用了,天启真是好用,一来,人就开窍,不然自己是不会想通的。毕隆死在阿谢拉特手上的时候,说的我想当你的朋友相当别扭,这里不应该是用my bro 这类的吗,还是我自己的主观认为欧美这些应该会这样称呼?还有还有,从眼神看人这个,让我想起了韩国那个整蛊节目金主的那句梗,因为他眼神看起来很善良23333333
枉了这趟旅途,男主就是个被pua的人设,定位跟狗没有区别,这部剧的配角倒是个个鲜明
剧作好神奇。宏大时代背景下,人人面临着信仰的崩塌与重建,与此同时男主几乎没有任何反思,单线程得可怕。
绝对粪作,无论后续有怎样的展开都不可能改变,只可惜豆瓣最低只能打一星,真是侮辱了其他一星作品
我操……真鸡巴傻逼……
看了几集还没有找到感觉,只能先搁置下来了。或许我本来就不适合看这种战斗的片子。
画面不错
8/10。难得有打破模板化(主角以守护家乡为执念)的史诗动漫,深层次探讨了信仰和自救、乱世和暴力的思辨。除托尔兹外每位角色都值得玩味又丑陋可憎,因为作者很清楚中世纪就是血淋淋的利益斗争,所以儿童为玩战争游戏胳膊骨折,青年人把抢劫财富视为凯旋的荣誉,海盗团用娱乐心态施展酷刑,眼都不眨一下的洗劫无数村庄、斧杀村民后挖坑掩埋,可以像兄弟般喝酒畅聊转眼在大敌当前时集体倒戈、射伤一直效忠的首领,正是这些人在亲和力表象下的嗜血冷酷才让观众内心五味杂陈。战场态势、动作设计都贡献了好多名场景,譬如陆上行舟、伦敦桥投石击船、阿谢拉特一剑劈掉国王脑袋,镜头的由远拉近、后跟移动、刀剑的弧线轨迹来彰显攻击瞬间,打造出凝练沉重的战斗快感,关键的成长戏(八只羊换死奴、父亲身中数箭以死庇护、老妇的梳子)也处理得分量十足。
帮杀父仇人打工
制作确实精良,但我实在无法理解那种坚持堂堂正正决斗的想法。看完七集放弃追番
3.5复仇的执念太强了,跨越了童年到青年,封建社会的战争让人性泯灭
辣鸡剧情,对自己杀父仇人还有感情,2分留给制作组
大海,海岸,原野,极光,都很好看,可是这无双开的太扯淡了吧,要不然就真实点,要不就玄幻点,两边都想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