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爱情

蓝色爱情,以刑警的名义,A Love of Blueness

主演:潘粤明,袁泉,董勇,张晓军,王刚,滕汝骏,徐秀林,郭晓东,李佳,崔敏捷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0

《蓝色爱情》剧照

蓝色爱情 剧照 NO.1蓝色爱情 剧照 NO.2蓝色爱情 剧照 NO.3蓝色爱情 剧照 NO.4蓝色爱情 剧照 NO.5蓝色爱情 剧照 NO.6蓝色爱情 剧照 NO.13蓝色爱情 剧照 NO.14蓝色爱情 剧照 NO.15蓝色爱情 剧照 NO.16蓝色爱情 剧照 NO.17蓝色爱情 剧照 NO.18蓝色爱情 剧照 NO.19蓝色爱情 剧照 NO.20

《蓝色爱情》剧情介绍

蓝色爱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刑警邰林(潘粤明 饰)偶遇自杀女孩刘云(袁泉 饰),急忙上前施救,刘云告诉他,因男友欺骗自己感情她已结束其生命,但后来的结果却是个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原来刘云是个话剧演员,为体验生活出来找灵感,邰林对她既生气又喜欢。几天后,邰林如约来到老地方见面,刘云央他帮忙寻找曾经救 过自己命的男人白驹(王刚 饰)。处于职业习惯,邰林对刘云的身世也做了一番调査,知道她没有父亲。又过一段时间,刘云带邰林一起去见自己的母亲李文竹(崔敏捷 饰),此时李文竹神情恍惚,已不谙世事。通过调査,邰林发现白驹与一桩多年前的凶杀案有扯不清的联系,邰林陷入苦闷之中,他不知刘云与白驹是什么关系,在偶然看到的一份杂志上,他推断出白驹就是刘云的父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迈克和茉莉第三季是!尚先生你给的仇恨吉祥酒店65号高速邢少,小助理又搞事情了迷局赖汉的幸福指数天衣无缝逐梦蓝天徐老师的故事把我关起来四叶游戏案发现场2如歌的岁月饼干老师星星糖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刺客信条:血系守护者联盟嘻哈英熊贝茨先生诉邮局告白攻击神偷大师奇诺之旅:新作动画狄仁杰之诡镇幽魂惊心交易Fairygone第二季嗜血灰熊恋旅~TrueToursNanto~北村方向

《蓝色爱情》长篇影评

 1 ) 喜欢袁泉的眼睛

第一次觉得袁泉漂亮就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cctv4重播她穿黑裙子很美脸是比较耐看的那种估计很多小男生会很喜欢这样的眼神呵呵刘云的性格我很喜欢真性情整部片子就觉得她比较出色,别的没什么特点不过觉得她属于那种屏幕型美女忧郁的眼神比较适合演戏带到生活中有点怪怪的。。

 2 ) 蓝色不仅忧伤还有文艺

依旧是舒适的优雅的九十年代影像,很自然的被霍建起带入氤氲着蓝色文艺气息的画面中,像王家卫的风格的,虽然比之粗糙,却又有霍导独特的色彩风格和镜头组接,带着浓浓的话剧色彩,以及对行为艺术和生活的探索,一句:你在找什么,找到了吗?

说开了那一代人缅怀自己逝去的青春,惆怅与迷茫潘粤明和袁泉用京腔和话剧式的独白让我想起《大宅门》里戏曲的配乐,不仅不显突兀,反而更适应艺术本身这不算快不算慢的市井生活,散发着文艺气息的沿海城市,被我放在记忆中对于美好想象的憧憬正体现在这部电影之中

 3 ) 看完片子的自省

像这样的电影,虽然剧本有硬伤,但是演员,镜头,情感…其实都可圈可点。

为什么当年以为迎来的中国影视圈的崛起,结果等到了倒退呢?

长大了发现,当年苛责的许多电影电视剧都是优秀的,或者起码也是可以下咽经得起咀嚼的,如今都是屎。

没吃屎之前,总是忽略掉饭的可贵,这大概是好导演和这个时代为我上的一课吧。

对于优秀电影的苛责,我一直以为是为了鞭策,但是这部电影看完,我开始反思。

鞭策可能只是一个借口,我的真正问题在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不知道解构,以及辩证看问题。

对电影的评价除了好就是坏,而且大多全凭感觉。

看见坏的,批判一番,自然是没毛病的,看见好的,也要批判一番,而且可以用上同样的说辞,这就很有问题。

我的批判,通用即是无用。

对于与人相处的感受:我说话总是情不自禁地评判别人的行为,别人想的做的,好了呀,坏了呀,有什么问题呀,有什么好处呀,我支不支持呀…等等等。

偶尔这么做还好,但是我总是这样,就很没趣,也很没灵性。

我总觉得这不叫聊天,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看了这电影顿悟了,聊天应该是各自发挥想象力的事,你一言我一语,我用想象力为你形容我的感受,你用想象力聆听,至于生活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只是个借力的工具,再不济应该是互相交换信息的过程。

总之不应当是互相评判的过程,那是任何关系都不应当长期保有的说话习惯,即使是长辈和晚辈也不行。

这也不叫讨好,因为除了闲适,不需要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

不必执着于利益取舍,不要给自己或者帮对方掂量利害关系。

这样的谈话其实很要求知识面,否则容易只谈感受,矫情,或者只谈想象,空洞。

还有一点关于自我预期。

可爱不是使劲卖萌装可爱,与众不同不是每天drama像个神经病,生气也不致于咄咄逼人把人呛到哑口无言,得理不饶人。

…总之我很羡慕那个年代的人物,情感,那个时代人的共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不过有些条件,不要故意不修边幅……好吧虽然我真的从高中开始就想做个苦行僧,每天睡桥洞。

唾弃莺莺燕燕…好吧,把自己捣持捣持也不算莺莺燕燕…也想过做丁克朋克…曾经觉得要等到时代好了我再生孩子…否则就是软弱的妥协,就是安稳平庸。

可是我总是因为很羸弱的原因(可能只是一句话,或者单薄的一条逻辑)就作出一个很大胆的决定。

我从不怀疑自己破釜沉舟的勇气,但是这种不经大脑的决定还是少点好,花点力气去了解一下即使结果过相同也更好。

算了,我已经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我真的得有只小狗子价值观扭曲,还会导致表达观点时总是难以持重,前言不搭后语。

这都是完全承认一个,完全否认另一个导致的,没有辩证的看待问题爱也不是一方面那么无私霸道的爱了,我再也不这么想象了

 4 ) 袁泉的角色设计

袁泉在画面中呈现出与现在坚实有力不同的声线,多年的话剧舞台实践,改变了原本青涩的音调,这种清泠泠的声音,有些故意不发后鼻音,说话在某些字上会有口型和发音位置的变化,发齿音会显得有些黏黏糊糊的,再见邰林时嚼口香糖突出的大舌头俏皮可爱。

看这种老片子会有一种如果角色真实存在,现在会是什么样的瞎想,这就是电影魅力吧。

袁泉太美了!

 5 ) 那一抹淡淡的蓝--潘粤明

男女主简直是美颜盛世,全程盯脸截图…… 电影本身就像是一个清晨中的梦,还带着些朦胧的雾气🌂🌂🌂,封存着一段美好的时光和时光里两个美好的人,真好呀……它没有什么野心,只想好好地讲一个故事,记录一段感情和感情里的两个人。

那时的潘老师还是小潘,在里面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文艺气息,配上那个年代特有的场景,恰到好处的配乐,克制有度的镜头,简直了…潘老师在电影中的气质一直都是缓缓散发出来的,但有那么一刻是例外的。

😯就在他犹豫着,然后从背后轻轻地抱住母亲,双手交握在母亲腹前,低下头轻呼一声“妈”时,就这一个字,胜过千言万语,所有的宽慰,解释仿佛都变得多余。

镜头略微侧拍他低垂的刘海,眉眼,正对面的窗户透进来的光落在他的发上,额前,鼻尖,而其他的都落在了阴影里,然而你还是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和愧疚,想象到他充满歉意又无可奈何的眼神……画面色调浅绿偏灰,一个青年警官就站在这画面里,他仍是少年,他却还有他必须要担负的责任,像是雨后的窗前,总是弥漫着一股略带清冷的忧愁,就是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气质的集中爆发…… 扛过了不少唯美的画面乃至吻戏,我却在这一刻阵亡。

💀💀💀 这个眉眼低垂的少年啊,为什么我怎么看都看不够啊……

 6 ) 爱上了那个年代的爱情文艺片

最近追白夜追凶,中了潘老师的毒,连着看了两部他还在青葱岁月时候的电影,情不自禁和这个蓝色爱情。

比起那部评分更高,塑造出大部分人初恋小白的情不自禁,这部蓝色爱情似乎更能让我沉迷。

两部电影相似的地方有很多,男主都是警察,都对女主有所隐瞒。

不同的是一个青涩一个痞坏。

影片的开头是潘粤明带着京腔的独白,小的时候看白蛇传就一直对他的声音印象深刻,认真而清亮,满满的少年气。

潘老师的长相是那种文艺疏离的小生的模样,很像黄磊,只不过嘴角和下巴更加坚毅。

是不是这个原因来找他演警察的还比较多。

袁泉真的惊为天人,那双大眼睛简直摄人心魄。

气质出尘,她不适合烟尘气多的角色,她要么该在舞台上,远远的让灯光照着。

要么出现在各种文艺的电影里,做一个缥缈美好如梦一样的女子。

就这样两个美好的人儿出演了这么一部极其贴切自身气质的文艺电影,只是看着两个人在一起就很美好了。

情不自禁似乎有点把严肃的事情拍的过于儿戏,而这部蓝色爱情又感觉把算不了什么的东西拍的过于矫情,就像女主角一样,诗一样的追寻,捉摸不定的行为艺术,都让这个女孩子没有什么现实的依托,不接地气但却在谈着一段接地气的恋爱,总是莫名的让我有违和感。

结局有点可笑,但是我还给了这部电影五星,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颜值。

只是在看的时候我觉得被导演带进了那个蓝色的剧情里,浓稠的、忧郁的、却有着致命吸引力让人不自觉深陷其中的蓝色里。

文艺就是一种态度,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让你都看懂了,那就不是文艺了。

 7 ) 那一抹淡淡的蓝--潘粤明

男女主简直是美颜盛世,全程盯脸截图…… 电影本身就像是一个清晨中的梦,还带着些朦胧的雾气🌂🌂🌂,封存着一段美好的时光和时光里两个美好的人,真好呀……它没有什么野心,只想好好地讲一个故事,记录一段感情和感情里的两个人。

那时的潘老师还是小潘,在里面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文艺气息,配上那个年代特有的场景,恰到好处的配乐,克制有度的镜头,简直了…潘老师在电影中的气质一直都是缓缓散发出来的,但有那么一刻是例外的。

😯就在他犹豫着,然后从背后轻轻地抱住母亲,双手交握在母亲腹前,低下头轻呼一声“妈”时,就这一个字,胜过千言万语,所有的宽慰,解释仿佛都变得多余。

镜头略微侧拍他低垂的刘海,眉眼,正对面的窗户透进来的光落在他的发上,额前,鼻尖,而其他的都落在了阴影里,然而你还是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和愧疚,想象到他充满歉意又无可奈何的眼神……画面色调浅绿偏灰,一个青年警官就站在这画面里,他仍是少年,他却还有他必须要担负的责任,像是雨后的窗前,总是弥漫着一股略带清冷的忧愁,就是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气质的集中爆发…… 扛过了不少唯美的画面乃至吻戏,我却在这一刻阵亡。

💀💀💀 这个眉眼低垂的少年啊,为什么我怎么看都看不够啊……

 8 ) 被文艺撞了下腰

故事一般,上一辈的纠葛由下一辈来解开,很多言情剧延用的模式,结局石川身上的误会和刘云跳海的行为艺术都表明了虚惊一场,符合刘云的气质和性格。

重点邰林一个愣头青和刘云无比洒脱的话剧演员的人设挺有意思的,是除了袁泉的美颜之外吸引人看下去的另一诱因。

邰林,子承父业的刑警,除了办案没有业余生活的直男,邂逅了刘云,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话剧演员。

邰林中二地非法拘留刘云,开始了一段感情。

恋爱后,邰林对行为大胆的刘云好奇,邰林探索行为艺术演员的行为也让邰林探索出自己还有艺术细胞的活力……一直相信自己为追逐美而生而亡,艺术是美的一大外延。

所以男陷入对女主喜欢的诱因之一是女主每个细胞都散发着浓郁的文艺青年的气息,男主不断询问你们搞艺术的怎样怎样……。

这个设定让人无法否定,也吻合了每个时代总有部分人对于文艺群体的推崇和追捧,譬如说会吉他的男生更吸引女生的眼光,百无聊赖的贵妇热心于资助中意的但贫困的文学家,当代对于演绎人士和歌手的狂热,虽然我不太认同他们是艺术家……有如此人设,应该是导演霍建起心中对文艺真正的喜爱的,女主话剧般的独白是非常有张力的,也只有对不同艺术包容和关注才有这个点子吧,比较阅片少的我是少看到这个

 9 ) 海

袁塔莉波特曼出场就好美,好文艺的美,一上来和潘粤明浓重的话剧感对白让我以为全片都要这样……故事还是很完整的,不过也不是那么合理,摄影挺不错的,有那种氛围感,音乐一般。

我内心真的好喜欢有海的城市。

小时候跟我爸出差去大连,大概是一年级的那个寒假,貌似快开学的时候,而我作业还没写完……跟我爸去烟台坐船,在烟台港旁边的小饭店里我吃到了至今为止吃过最鲜的一道菜,海蛎子炖豆腐,那种鲜美的感觉让我永生难忘,之后也吃过很多地方的海蛎子炖豆腐,可是没有一家比得上那个港口边的小饭店。

船是晚上的开的,那是一艘很旧很大的船,据说周总理坐过。

船上的房间有点像是火车的软卧车厢,我爸和同船舱的一个叔叔聊的起劲,那个叔叔在一个加油站当兵,我爸是部队转业的,当兵的人之间认同感比较强吧。

大概六七个小时到了大连,下了船天还没亮,我记得路灯下的有轨电车,像是要驶向无尽的黑暗里。

我爸和我跟着那个叔叔去他在的部队加油站吃了早饭。

然后跟我爸去谈事情。

我还记得那个大楼叫安达大厦,那家公司的老板是个女的,隐约记得长得好像还挺漂亮的,我和我爸去他们的会议室,会议室的拉门是日式的,一开始我在外面的小隔间,一个秘书姐姐给我倒了一杯热饮料,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我就进到会议室里面了。

现在觉得特别逗,那个会议室里有一条超长的大桌子,就是大公司开董事会用的那种,女老板和我爸坐两端,中间坐着的全是那个公司人,相当于我爹1V20,哈哈并没有,人多可能只是为了有气势吧。

女老板上来blablabla了一堆做生意应该怎么怎么样,说她有一次亏过100W美金。

然后大家就试吃黄桃罐头,女老板说有点酸,然后问我酸不酸,我说是有点,哈哈哈简直拆我爹的台,不过最后好像谈的还挺顺利的。

谈完我爸就带我出去玩儿了,去了老虎滩,记得那种海边水汽氤氲的感觉,我很喜欢那种氛围。

傍晚我和我爸去码头,但好像没有回去的船了,于是就又住了一晚上。

大连的码头比烟台要热闹好多,有各种大包小包的货物。

晚饭是在一家很有家庭气息而且生意很好的小饭店吃的,鱼香肉丝很好吃。

第二天坐船回家,回去的船叫棒棰岛号,很大很白很新,我爸睡着了,我自己跑到甲板上看跟着船飞的白色海鸥。

对大连的印象真的非常非常好,特别干净,特别漂亮,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电影里还是很美的,好怀念那个年代。

我一定要去一个有海的城市定居。

 10 ) 行为艺术下的纵身一跃——重温电影《蓝色爱情》

《蓝色爱情》是我多年前在央视六套看过的片子,有多久,久到我已经记不清故事的梗概,久到我认为大概在那个时候潘粤明和袁泉才开始走红,这么多年过去,看过了各种打着爱情旗号或渗透了爱情元素的电影,记忆深处,《蓝色爱情》仍然称得上令人动容,整个画面氤氲着水蓝色的雾气,大连这座海滨城市被蒙上了一层湿漉漉的迷障,袁泉在木门打开的一瞬间抬起迷人清澈的双眸,看到光束投入眼神,是被电流击中的感觉,那样的目光延续了多年,此后再难寻觅。

最近在电脑上重温了这部片子,些微粗糙的颗粒影响了画面质感,但也无意中与近来大荧幕上的爱情片形成了某种类型上的区分,而故事的构架、镜头的组接、色彩的运用、哲理性的探讨,也让人一眼判断应该产于那个理想主义、浪漫情怀、文艺气息还存有余温的时代。

正如十几年前有一部叫做《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电视剧,世外桃源缩影的陶屋,王志文年轻的面容与长发,执拗不羁的性格,与许晴不早不晚的相遇,光影与诗意笼罩下的艺术感,这一切仍被我小心翼翼而自作主张地怀揣在记忆的最深处和对于美好想象的憧憬中。

所谓的文艺片离不开对人类最普遍情感的观照、对精神价值的探讨和对当下人们生存状况、生命意义的思考,在文艺片中要制造浪漫与虚无,爱情元素必然无处遁逃。

不过爱情是人皆可言的话题,如果没有依托,要么坠入经年累月柴米油盐的重复平凡,要么因为私人情感的泛滥而显得虚无缥缈。

《蓝色爱情》在爱情的基调上,设置了一桩悬置多年的凶杀案,牵连出与男女主人公相关的旧年人事,谜案、悬念、探索、进展、高潮,让故事情节更饱满,也带动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走向,将观众代入到情境中,而不至于让人沉湎在过于感性的世界里。

具体案件是什么并不重要,那是带领观众走进人物和故事的绳索。

再退后一步讲,男主女主的关系因为案件而变得亲密与疏远也不是那么重要。

两人的相遇缘于刑警邰林误打误撞进了话剧演员刘云在大桥悬索下的一次行为艺术,两人的相处布满了似真似假、亦虚亦实、故意非故意的行为艺术的编排、设置、演练与消解,两人的相知更依托于影片最后邰林又一次陷入了刘云大胆神奇的跳海计划而站在对方生命的边缘说“我爱你,我不能没有你”。

艺术才是本片用爱情的画笔尽情描摹的底色,最后却淡漠在绚烂爱情的大后方。

对警察邰林的探讨其实并不复杂,身为一名子承父业的刑警,他年轻、帅气、却从小想当艺术家,向往不切实际的生活,因此对工作不抱有认同,但实在是艺术的门外汉,反倒被一桩桩案件拉扯得成熟、稳重起来。

这个人物形象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中的人不同程度地接近,也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会被一个全身浸满了艺术气息的女孩吸引。

而对于演员刘云,她的突如其来的表情变化,她的逻辑怪异的行为方式,她模糊生活与戏剧的界限,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下一秒她要给你的是惊喜还是惊吓,她的身上存在着未知与神秘,竟有些刺激起来。

影片根据方方的中篇小说《行为艺术》改编,后来我又看了原著,原著中的刘云(在小说中叫飘云)是个没有故事铺垫的“神经质”女孩,离生活更远,或者说更近,不过是一个简单得只能用艺术来解释所有行为的女孩。

可以说,影像丰富了刘云,让她变得立体起来,让观众能够顺着某条索道抵达她的内心,原来她既承受了家庭的创伤,又接受着艺术的浸染,更经历了一份让她温暖和快乐的爱情(而原著中的邰林对待感情并不完全认真,两人有游戏生活的态度),她并不再站在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那么即使凝聚了众多目光的最后那一跳不过又是她的行为艺术而扰乱了公共秩序,我们似乎也可以原谅她了,甚至比一开始更能宽容,任何行为的背后都能找到它存在的理由,这些理由是人为赋予的,创造的,甚至是可以互相传达的。

很难说邰林真的懂得了刘云,但他愿意她以自己某种特殊的方式存在着,寻找着,I like you as you are,并与她一路相伴。

刘云最后的一跃意味着什么?

在穿插在剧情中的一串话剧片段中,“剧中剧”的刘云饰演了一个不断在寻找的女子。

这几段以独白为主要表现形式,带有高度隐喻性和剧场感的段落恰恰让我们在抽象层面上获得理解刘云的关键通道: 女:……我终于找到你了……   男:我知道你会来的,我已经等了很久了。

  女:与你不寻常的相识,让我怦然心动,在你充满情调的目光里,我看见了我如歌的美丽。

我们之间有一种默契。

我几乎相信了你……   男:可是你找的并不是你想要得。

  女:寻找有时候是个陷阱——进得去,出不来。

  男:你到底要找什么?

  女:不知道,也许是……   男:行为。

这个世界就是人类的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一天都可以写进艺术史。

我们永远互相配合,彼此生活在对方的艺术过程之中。

我们最后要说的是“谢谢合作”。

  女:可行为是过程,不是结果。

我们永远无法逃避最后的结果(看到男主角)……你是谁?

……我不认识你……不!

……这不是我所要得!

……   男:(无奈)这……就是结果!

  女:(惊怕)不!

……不!

在跟踪案件的层面,刘云发现曾经救过自己的马白驹是自己的生父,并在多年前被牵扯进一桩凶杀案;在和邰林关系的层面,刘云发现恋人不惜调查利用自己去推动警方破案;在行为艺术的层面,刘云开始怀疑艺术的过程是不是比结果更有价值。

这其中掺杂了当事人的误解、迷茫、彷徨、破碎,她在舞台上的惊惧般的呐喊犹如我们误以为的她最后的飞身一跃,误以为这是精神崩溃的最好的行为诠释。

当爱情褪去了所有的虚妄和造作,化为邰林最后的一句“我爱你”,其实也就是“我愿意与你共度生命”,那么山崩地裂也能化为柔软的溪流,释放吧,姑娘,当你真正俯冲的那一刻,你的行为艺术与他人无关,只属于你自己。

影片拍得诗意盎然又青春飞扬,才能拓展想象的空间。

蓝色是忧郁的颜色,也代表着一种辽远与宽广。

想到了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朱丽叶•比诺什在丈夫死后笼罩在对过往的思慕和阴影中,幽蓝色像海水一般总是不期而至,冲破心灵的堤坝,当经历了一番煎熬挣扎、对真相的探寻和对自身情感的拷问后,她决意以新的姿态面对生活,释放枯竭的身体和灵魂。

我想这与《蓝色爱情》中通过刘云这个角色告诉观众的有几分相似相通。

害怕被海水淹没,不如释放自己,直接去面对它,拥抱它。

写到这里,仍忍不住对于袁泉的赞美。

有人说“她是一个罩在任何表情下都生动的精灵,与其他无关”,她在片中的服饰打扮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仍然走的正宗文艺复古范儿,她是一个艺术气质特别浓厚的女子,在生活中总有些不真实,以至于后来演的都市片都不那么自然,相反在话剧舞台上能散发出她本有的光彩。

那么刘云这个角色呢,实在是为她打造,在方方的原著中,刘云不过是个学美术的,而导演在影片中将形而上的思考交给话剧的表现形式,也就交给了袁泉一块恣意飞翔的舞台天空。

不过在话剧外的表演,袁泉故意模糊了角色,玩些矫揉造作,但总是情有可原的。

潘粤明呢,也显得有些稚嫩、木讷,收放得不够,这些也都恰恰反映出演员刚出道时的纯净与自然。

还有关键配角董勇走了他所擅长的戏路,郭晓冬跑了个龙套,让人一下子感觉一晃十年,演员们都在慢慢变老。

那么最后,洋洋洒洒一长篇,也是对美好的珍惜和向往。

我不知道,处在二十六七这样现实不断抢占梦想地盘的年纪,还有多少空间去畅想遥望。

我们不会有那么戏剧化的人生,也难得几分哗众取宠的勇气,但希望总在走在寻找的路上,时机到了,享受一次纵身一跃的释放。

《蓝色爱情》短评

多么新鲜的潘老师 还有像洋娃娃一般的袁泉 小时候电影频道总演 但总也没看全过

9分钟前
  • 刹那。
  • 还行

故事简单,人物很美。关键是朴实。

13分钟前
  • 靳以斯
  • 推荐

痞帅的潘粤明胜过愣头青小潘啊

17分钟前
  • X
  • 较差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文艺片里加入悬疑本就不搭调,时长有限,能表达的就更少,只能最终强行梳理两段感情故事。还有这装X的行为艺术贯穿始终,听着就闹心

19分钟前
  • cdwty
  • 较差

谢谢有这样一部电影记录下了千禧年时最美的大连,谢谢那一年最美的袁泉,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美好

23分钟前
  • 沙老怪
  • 推荐

袁泉这样就很好,再瘦反而不如此时了。论爱情有点做。。论悬疑一点儿都不好玩儿

28分钟前
  • 抑郁地板
  • 还行

这片是为袁泉单独打造的吧?!一直觉得袁泉似乎没有很好地在戏剧和电影演员之间切换身份,分寸把握地不太好,所以在电影里她总是显得很drama。然而这片导演直接让她在电影里演舞台剧惹!好适合她!

30分钟前
  • Piccadilly
  • 力荐

我要从这里跳下去~

31分钟前
  • 爻。馒头™
  • 推荐

蓝色袁泉

3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两位年轻又漂亮的主演,以文艺片的表演质感,演了一个按爱情片节奏拍摄的普法故事……旁白无罪,但反感不断靠主角自白来推进故事,让人很怀疑导演的叙事水平。当然,袁泉姐姐实在太迷人了就值再加一星,如果她那时有机会演一演绿子就好了,我仿佛都能看见。

34分钟前
  • 郁郁苍苍
  • 推荐

在大连,在北大桥,爱情也是蓝色的

39分钟前
  • 铭铭MS.M
  • 推荐

袁泉好灵啊

40分钟前
  • water
  • 推荐

很早之前在电影频道看过一半。。现在终于把它看完了。。。

41分钟前
  • sTill-Life
  • 推荐

🧸

42分钟前
  • 小张
  • 较差

惊喜的发现这部片子是在我的家乡拍的!

45分钟前
  • 小小的Angela
  • 还行

这片记得标过,算是袁泉的成名作,可惜霍建起当年比较走诗意路线,也是对演员发掘不够,两大主演都很飘,形式感比较强,今天再看,居然编剧里有方方啊,呃呃

47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还行

霍建起的佳作集中在2000年前后。也是在大连拍的都市片,新鲜有趣。潘粤明演得不错,但有点用力过猛。

51分钟前
  • 影左
  • 推荐

嘿嘿,潘粤明怎么傻乎乎的,袁泉气质好好啊!

55分钟前
  • 小畜
  • 推荐

以为是个爱情片,看到一半才知道是个悬疑片,剧情极烂的那种,两星给潘老师和袁泉盛世美颜。

56分钟前
  • 安妮霍尔
  • 较差

你知道什么是行为艺术吗

60分钟前
  • simPl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