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的妻子
Жена Чайковского,安东尼娜,柴可夫斯基之妻(港),Антонина,Tchaikovsky’s Wife
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主演:阿丽奥娜·米哈伊洛娃,奥丁·兰德·拜伦,菲利普·阿德耶夫,叶卡捷琳娜·埃尔米什娜,娜塔莉亚·帕夫伦科娃,尼基塔·埃列涅夫,亚历山大·戈尔奇林,瓦尔瓦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法国,瑞士语言:俄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22
简介:美丽的少女安东尼娜某次在一场聚会上,被彼得柴可夫斯基指尖的美妙琴音吸引,并对他一见锺情。从此以后,“当柴可夫斯基的妻子”成为她人生最大的渴望,她不断写信、大胆表达爱意的行径终于得到柴可夫斯基的注意。饱受同志传言所苦,正面临财务危机的柴可夫斯基,在多方考察下,终于选择向这个疯狂迷恋自己、可提供庞大金援的女性求婚。然..详细 >
俯瞰的上帝式视角与回环的倒叙结构加强着宿命的表达 依然在过瘾地把玩着同一影像空间内部的时间变化 于是人物的行为 动作 反应被突出强调 而作为静态的状态则退居次位 也正由此 本身枯燥乏味的历史正统叙事变得充满活力
不得不说,柴可夫斯基妻子的选角还挺符合我们女同的审美,让我时不时地想,把她拉入我们的阵营,彻底远离男同的丈夫。
为什么不将安东尼娜米柳科娃的名字作为电影名称?我看到了一位不幸的女性的一生直到最后米柳科娃自己说出来她所有的不幸都是柴带来了。最末尾的长镜头舞蹈电影里面柴娶她是因为她可以给柴带来一座森林的嫁妆,一万多卢可以给他的经济困难带来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帮助他消除外界说他是同性恋的谣言。柴只是想要她的钱,米柳只是爱柴的才华。两个人各取所需,又因为三观不合,无法走到一起。米柳对柴的一见钟情,对柴的卑微付出看得人很压抑,这个时代的厌女属性,婚姻通过教会认可,离婚的时候也极其困难。米柳将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了柴,却一点回应都没有收到。痴情靠近太阳只会被灼伤。飞蛾扑火一般。现实里面的柴,经济困难一直由梅克夫人在背后给予帮助。两人一直写信互相相爱却又因为误会而终止,信中之爱挺真挚的。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
后段已经有许多缺口渗入到虚幻情境,可预见的逐步显形。但当看到末尾长镜头如此高效风格地对全片作了高浓度概括,又疑惑正片漫长正统的窠臼叙事意义何在。
上一部拍精神史,这一部聚焦音乐巨人。仍然是炫技的,但也直观的,却也私密的视角,在镜头的移动中,从场景,动作,再到神情,观者被纤细的神经连接,沉浸在哀伤之中。从格林卡到五人集团,从门德尔松到鲁宾斯坦,被黄金时代新升的太阳一般的才华吸引,也被太阳吞噬。在这冬日之火面前不禁想问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卡娅,影片开始处的,是谁的葬礼。能不能拿金棕榈是一回事,但输给幼稚的悲情三角就是笑话一样。
一场虚无的梦,如何跌到深渊。偶有华彩段落,但抵不过断裂与无趣。失控与凌乱。三星
女子强烈爱,追上单身汉作曲家。找了个寂寞。男不要女的。女不离婚。5男。跟律师生子。男死。合照。火灾。领遗产钱。男舞
感觉实在是太冗长了。
2.5 如果跟我说是乔·赖特跑到俄罗斯去拍的我真的会信… 就像是在《盛夏》和《彼得罗夫的流感》交叉的十字路口走向了将其缺陷暴露得一览无余的那条路。
肯定是男导演拍的
煎熬,但像对痛觉上瘾一样轻微着迷于他对于梦境的描绘。
彻头彻尾的女性悲歌,柴可夫斯基掉粉专用作品,骗婚gay加男权社会,把一个本来还有丰厚家产的女人,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折腾成了神经病和乞丐……
垃圾,不要看。给女主和镜头一分吧。太压抑了。
世间之悲不过爱而不得,所托非人,人生海海,缘何单念此一人。大量老柴的曲子的使用,一种音乐剧,一首为你而作的歌。
舞台感充沛的美丽画面。最后的舞蹈和贯穿的音乐一样体现了基导的抒情能力啊
拍得好美,细节满满,一个同妻的独角戏。可怜、热烈又疯魔,前期爱欲无处释放、谨慎卑微,到了后期爱的不再是柴可夫斯基,而成了一种执念,有一种放大的立体。
戛纳第三场。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场刊2.3真的不是因为歧视俄罗斯,是真的因为难看,又浪费了生命中宝贵的两个多小时😔
其实挺好看的,谢列电影视听不会失望
相比导演前两部镜头上克制非常多,但依旧有着非常精彩的单镜头内时空转换。最后一段现实与幻境的长镜头转换最炫技,感觉却也是最露怯的一段。 3.5
虽然画面未曾让人分心,但第一次在看基里尔的电影时感到无趣,除了那些时空/生死交错的华丽转场让人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