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看惊悚片了,尤其是在夜深人静,只能听见猫的嘶叫的晚上。
彭氏兄弟再一次与李心洁合作,带来了亦真亦幻的《鬼域》。
我只能说自己对恐怖的抵抗能力下降,对恐怖的应激反映也比较出乎意料。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被吓到了三次:第一次,我心里一惊,骂了一句“我操!
”;第二次,我心里又惊,把“我操!
”憋了回去;第三次,我心里再惊,把“我操!
”的“我”憋了回去,但没控制住“我操!
”的“操!
”溜了出来。
这就是我看《鬼域》的心理及语言历程。
当然,以上这些就是闲扯。
我要说的主要是这部片子在撼动人心方面所作的努力及效果。
彭氏兄弟你可能不熟,但你应该知道《见鬼》系列电影(共三部)彭顺、彭发这两个香港电影界难得的鬼才,是极热衷于用灵异骇人的题材去表现人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情感及其变化的。
光怪陆离的鬼故事背后,是他们精心设计的人物感情线。
他们的电影脱离了普通鬼怪电影只求恐怖、不重内容的桎梏,让你在受尽惊吓后感动得涕泪横流,对其爱恨交加。
虚的不说,我们来看看实际内容。
上面的影片简介只是个引子,徐寻进入鬼域后的经历才是重头戏。
这是个奇幻世界,荒诞不经、毫无条理;这也是个寂寞的世界,是被人遗忘和遗弃了的世界。
徐寻废弃的草稿被丢在垃圾桶中,这个世界也就由此而生。
它也会随时消失,象征着我们的永久遗忘。
在充满吊尸的森林里,一个穿红衣的小女孩救了徐寻一命。
自此她们便携手寻找返回人间的路,搀扶着走过荆棘丛生的“鬼域”。
她们的情谊也是电影最重要的感情线索。
在她们走过野花田是,徐寻为女孩取名“定如”,而徐寻,她的真实名字是“定言”。
“月缺、赤地、天地脱色、绿草无根,近也......”徐寻想重返人间,得到了上面这则指示。
于是,她便和红衣女孩踏上了寻找中介站——沟通阴阳的神秘地域——的路。
月缺之时,两人前行的路被鬼冢阻挡。
一幕惊心动魄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上演了:这些孤鬼饱尝寂寞的滋味,因长期无人祭拜被冷落在一旁。
二人便把随手采的野花送给孤鬼们。
当这些鬼的灰青色的冰冷的手一一抬起的时候,希望和爱也随着升起。
此刻,人与鬼已无界限,人与鬼因着关怀和感激相连。
没出现一朵花,就又多了一丝液体在眼眶中打转......在艰难地经过赤地后,徐寻、定如来到了一幅天地脱色的景境之中。
这里便是中介站了。
临别之时,定如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定言八年前打掉的孩子。
这个无辜可怜的女孩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而被妈妈抛弃,一定要当面问个清楚。
而定言,怎料想因自己一时冲动亲手毁灭了的小生命竟出现在她眼前,并人鬼殊途!
是愧疚,是惊喜,是无奈,是忏悔,更是百感交集。
最终,人还是回到人的世界,鬼还是留在鬼的领域。
她告诉她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定如,她似乎也原谅了她的无情与不负责任。
电影完结了,感动却留驻了。
珍惜眼前事,珍爱眼前人!!
其实导演想说的,大概是,鬼不只是死的东西,被遗弃的(包括思想)也是鬼。
所以这套电影叫鬼域是成立的。
导演只有“被遗弃也是鬼”一个很表面的诠释,根本做不到深入的探讨。
心洁还没进入鬼域时,气氛和故事都好。
一进入鬼域,我还被那摩天轮和楼梯的场景吸引了。
但故事越进入主题,就越觉得啼笑皆非。
这里就暴露了导演对主题的缺乏深入。
看到所谓的花摘之,冥钱路可走,我就很想爆笑。
整套电影的budget放在摩天轮和楼梯的场景了?
鬼的造型真的马虎的可以。
我还想问:如果被忘了的思想也是在鬼域,那我在鬼域不是一个有钱人了吗?
或者我在鬼域是精神分裂的?
拍太多的鬼戏了是不?
导演开始有有心无力的感觉,还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
但心洁的表现还是值得一赞。
《鬼域》,李心洁,2006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影片。
很久没看鬼片,于是找了这个来看。
出乎意料,我觉得这个片子基本上已经不能算是恐怖片了。
故事情节很简单,甚至可以被称为单薄。
一个当红女作家着手写一部新的灵异小说,却迟迟找不到灵感,涂涂改改,一张纸上常常只写了几行字就被丢进了废纸篓。
混乱的思绪中,她出现了种种幻觉,水池边的长发、莫明其妙多出来的身影、浴室莲蓬头自己放水、自己开启的电视……似乎她的生活跟她笔下的故事重叠了。
前部分的片子还算是一般意义上的恐怖片,直到她被两婆孙引导着进入鬼域。
密集林立陈旧的楼宇,模糊不清不断从高处跌落的人,灰褐色的调子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往前找不到方向,往后又找不到退路,狭小的空间,戴着苍白面具穿着红裙的女孩,只有跑只有跑,连爬带跑才瞬间开朗。
楼房天井间来回晃动的巨大的海盗床,吱吱嘎嘎响着满是铁锈的摩天轮,一个废弃的游乐场。
完全不可思议的场景,不得不感叹CG效果做得不错、导演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不过,从这里开始,我就一点都不觉得恐怖了。
“这是一个被遗弃的空间,创造出来的东西被遗弃了,就会在这里出现,但也都会随时消失,一切只不过是个循环,我们只所以出现在这里只不过是被遗弃的一群。
”这个空间里面唯二正常的两个人就是那个老头和那个小女孩,后来知道是她的爷爷和孩子。
老人和孩子的出现让她有了依赖,她甚至希望能跟那个小女孩一起回去正常的世界。
当她发现他们的真实身份的时候,当她意识到他们都是被她亲自遗弃了的时候,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也许是悔不该当初吧,也许是勾起了当时的伤痛吧,也许是不舍吧。
小女孩最后慢慢消失的场景让我心痛,可是的确很无奈,毕竟那是真实经历过的事情,就像小女孩说的,是她亲手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她无可逃避。
人生就是一次单程旅行,我们在路上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东西,我们在路上也会创造很多东西。
然后,当我们走到下一段旅程时,自然而然的,我们会一点一点的遗弃。
我们遗弃忘却的如此轻松自然,从未想过将来有一天这些东西会带给我们什么。
他们散落在道路的两旁,他们在另外一个属于他们的空间恣意生长,直到有一天,我们无意中闯进了那个空间,回忆中的种种才会扑面而来,我们开始记起,我们开始伤痛,在那些被遗弃的事物背面我们都已经忘却了自己曾经的模样。
看到那些被自己遗忘的曾经,也许真的会心生恐怖吧。
直面自己的过往,需要的不仅是勇气。
记住与遗忘或许只在一线之间,曾经以为记得很深的东西,在回忆的那一刻却突然变的很陌生,好象遗忘了一样.记得在哪儿看过: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不见的,看到了;遗忘的,记住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
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几米的一段话。
很好的电影注脚。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鬼域,那些被遗忘的曾经存放在那个空间,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会不小心闯进去,遍体鳞伤的回来。
《鬼域》算得上是一部比较干净的恐怖片。
没有露骨的血腥暴力情节,没有会让人毛骨悚然的鬼脸突然出现。
扣动心弦,会有点提心掉胆的感觉,都要归功于李心洁的演技,急促的音乐节奏,以及那个诡异的充满死亡气息的场景。
节奏和音乐配合的恰如其分,场景和角度体现出的感觉,既是恐怖的又是神秘的。
稀区柯克说:“惊悚片最恐怖的地方不是杀人那一刻,而是在杀人之前凶手所营造出来的气氛。
”同样,《鬼域》里,李心洁在逃跑过程中所出现的那些起伏不定的音乐伴奏,不停转换着的场景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的同时,也带来了紧张的感觉,时不时的还会被吓一跳。
恐怖片里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片段,就是主角们进入一扇门,或推开一扇门后,背对着的门会马上自动关上,门在闭合时所发出的沉重声音,常常会吓我们一大跳。
主角在惊吓中回望的时候,明白已经没有退路了,揣着一颗惊恐的心,缓缓向前探去。
最后母女相认的情节,大大的赚了我一把眼泪。
在去往中介站的路上,那些变幻着颜色的天地、草地很是唯美,让人误以为那是一张PS后的图片。
相比较于以往的恐怖片风格,《鬼域》的主题也算得上新颖,具有创意。
它也是近几个月来,唯一部我看着不会打瞌睡,不会无聊得直想拉过去的恐怖片。
看完了2006年的恐怖惊悚诡魅港片《鬼域 Re-cycle》『观影时间』:2022.8.12周五·正巧「中元节/鬼节」————
前几天在某平台日常搜「爱丽丝疯狂回归」搜刮新动态,没想到就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安利,其中提及了「爱疯」和「小小梦魇」好家伙正好是我最爱的两黑童话游戏,再发现这电影是我以前眼熟过但不知其名的感兴趣鞋垫片,这下刚好全解惑了!
再撞上鬼节并顺眼大赏!
本片的主要风格可比喻成『港式寂静岭』,当然也和『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都是进入“仙境|魔境”这种"奇奇怪怪"的异次元空间|世界。
黑暗感上确实和寂静岭更像,特别其中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伪丧尸”形象设计(长脖造型特惊悚,面部化妆也特吓人)更像的点是故事的两大角色配置同为一大一小的女性,寂静岭可不就是母亲寻女嘛。
鬼域也和寂静岭一样每隔一会就来一次“地狱危机”。
就像追光动画《白蛇2》中修罗城的“跑毒轮回”,那么说道「轮回」,鬼域的危机也是轮回性质的,英文片名的意思就叫「循环再造」,结局收尾的“烧脑”设计也验证了这点。
鬼域本身是有鲜明的设定的,叫『被遗弃的空间』,顾名思义,你以往(遗忘)遗弃的、抛弃的、取舍的...任何实体/虚拟物品都可能像倒垃圾一样的丢在这个世界。
所以本片的创意美学是很吸引人的,荒废美阴郁美、香港残破的大楼街区、庞大的书籍山和诡异的摩天轮以及带有东方古代『阴间』的邪恶气息,无一不在表明本片最大的价值所在;并且后期还带点『血肉朋克』的场面,我的猎奇味蕾也尝爽了。
本片摄影色调和特效都挺优秀的,虽有些地方依旧有特效痕迹,但整体的风格化很浓,喜欢鬼魅本质的观众都会喜欢的,其次恐怖元素的视听处理也烘托的很好,虽没有恐怖创新。
但稀区柯克的有句话很契合本片“惊悚片最恐怖的地方不是S人那一刻,而是在S人之前凶手所营造出来的气氛。
”|除外在灵异方面上,像会动的纸团、秋千仿佛被隐形的孩子荡来荡去 等诸如此类的设计挺不错。
个人最夸的是迅捷流畅的犀利剪辑
————那么,接着我就要提及本片对大众而言辨识度最高的桥段了,那就是【废弃玩具领域】会动的巨型残废玩具,特效做的也逼真,就真有感觉...那么很巧啊!
这不仅是让我联想到我最爱的《爱疯》游戏中的【娃娃屋】地图,而且有2点几乎同款!
1:『蓝瞳黄发绿衣男娃』我的天这一对比几乎各方面相似!
仿佛是同一位!
毕竟都是巨型的,你完全可以把左边看成右边的报废形态.... 当然啦,也许只是娃娃型号是同款的
2:『人偶尸堆』这一对比,电影做出来的质感和震撼感甚过爱疯,但实际游玩上,爱疯的压迫压抑感绝对甚过鬼域...
————本片的人物高光都在PLJJ和PLMM这两位身上(前者:李心洁 |后者:曾雅琪)女主和小妹妹颜值都超高!
总之养眼就完事系列。
而且大多电影一旦出现让人有保护欲的漂亮小妮子的设定,就必然安排一个大人全程保护照顾她;而本片反着来的,反而更有味道了【奇怪发现】:李心洁在1998年台湾圣诞节,出演了由果实文教基金会的歌舞剧“爱滋梦游仙境”!
好家伙!
再次CUE爱丽丝,但这个信息我是从她简介里发现的,但是我死活都搜不到这歌舞剧的报道?
而且演出名字都很奇怪?
艾滋病主题的梦游仙境?
总之特奇怪...
————总之,最后很推荐写作的朋友康一康,四舍五入也有《刺S小说家》的框中框的味道。
最后!
珍惜缅怀下中国少有的放开手脚以想象力为主体开发的影视作品吧!
而且还是非商业片;现在这种片太稀缺了....
很久以前写的一篇:彭氏兄弟的鬼片质量一向很好。
我是出名怕看鬼片的人,曾经看《午夜凶铃》,一到贞子爬行的紧要关头就只会低下头、紧紧抓住身边人的衣襟。
饶是这样,之后还吓得半个月不敢关灯睡觉。
《见鬼》、《双瞳》,都把我唬得不轻。
但这部《鬼域》,我却从头看至尾,且一脸云淡风轻。
鬼片不恐怖,并不说明它就不好。
《鬼域》,很好很好。
“李心洁饰演的女作家徐寻,首次出版爱情小说便一举成名,成为当红作家,她在小说里描述的浪漫爱情,感动了每一位读者。
在一次书展中,她宣布了想撰写一部探讨灵异世界的小说的创作计划,书名为《鬼域》。
鉴于第一部爱情小说的影响,所有读者都相信徐寻一定能够凭借她的文笔和才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如幻如真的诡异空间,再次让读者投入引人入胜的“凶间”。
书展过后,徐寻开始着手构思撰写《鬼域》,但反反复复几次构想出来的故事情节都差强人意,徐寻陷入了创作困境。
恰在此时,昔日旧情人又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更是令她思绪万千,没了一点创作状态,一怒之下,她将存在计算机上的《鬼域》初稿删去,怪事就此发生,徐寻开始产生不同寻常的幻觉,更开始看见不能解释的现象!
仿佛自己小说中所虚构的一切,都走到现实中!
房间内似有神秘物体出现,断了的长发散落在地上,徐寻感觉室内并不只她一个人!
神秘黑影再三出现令她更加恐惧,一些恐怖现象仿佛就是因她删除电脑里的草稿而产生,她在小说中描述的诡异事件在现实里重现。
一天晚上,一人乘坐电梯的徐寻在电梯间惊遇诡异婆婆,并牵引她进入了另一个离奇空间——一个不可思议的鬼域!
在离奇空间里,徐寻与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打掉的女儿相遇,两人闯入满是野鬼的坟地,成群的孤魂野鬼在那里游荡,既恐怖又诡异。
历经重重危险,徐寻终于才又回到了自己的空间,但她发现……”几乎每个导演在将类型片拍成行业泰斗之后,都会想向言之有物的艺术片进发。
或许彭氏兄弟也是如此。
《鬼域》,用某些杂志的话来说,是宣扬了环保的主题:不要浪费纸张及所有事物,不要随便丢弃你厌倦的东西……但,这电影所包含的东西原比“环保”二字更多。
当看到放弃了自己生命的吊死鬼从树上爬下,当看到被打掉的婴胎在肉红色的迷宫畸形成长,当看到被后辈遗忘的亡魂疯狂地争抢一片片冥纸,当看到被女主角创造而又舍弃的书中人物狰狞着想向她索命……我毫不害怕,只觉得悲哀。
人类天生害怕寂寞,拼尽全力,不过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关爱。
当获得认可与关爱的希望落空时,爱即成恨。
女主角打掉的女儿也曾在婴胎迷宫中长大,也曾是一个面目扭曲的怪胎。
她这么对她的妈妈说:“那里好恐怖。
”但现在,她眉目秀丽、坚强可爱,只不过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妈妈是爱她的。
她的心没有扭曲。
日本民间也有类似的传说:被人们抛弃的事物都会产生灵魂、变成妖怪。
它们会呆在自己的国度里,默默看着自己以前的主人。
当主人遭遇危险时,它们会施用法术,帮助主人。
该传说与《鬼域》相似的地方在于,它们都宣扬以德报怨。
是,我们曾经都是被别人舍弃过的东西,但,千万不要怨愆。
看完《鬼域》,很容易让人心生畏惧。
是是,我们再也不敢堕胎、再也不敢自杀、再也不敢浪费……再也不敢抛弃与被抛弃……但,很多时候,是否抛弃或被抛弃,并不是我们自己就能主宰的。
如果你爱的人一句话也不说地离开你,你是否会仇恨?
如果你将已残破不堪的玩具扔进垃圾堆,你是否会心悸?
正如电影快结束时,小女孩问:妈妈为什么会不要我?
老爷爷回答:每个人都总会有他想忘记、或不能要的东西。
是,每一次抛弃都会难舍,每一次被抛弃都会心痛。
我们,就活在抛弃与被抛弃的轮回之中。
我们,人人都身陷鬼域之中。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抛弃时心存眷念,在被抛弃时心怀慈悲。
电影的结尾有点蛇足之嫌。
徐寻自鬼域回到家中,正筋疲力尽、待要喘息,突然发现房中另有他人。
她慢慢走出来一看,另一个徐寻正安坐着讲电话。
原来,这个空间中的徐寻已经将《鬼域》一书的情节改过,而我们的女主角,也已成为了一个被抛弃的故事角色……可以说,这个结尾很明显是在模仿《寂静岭》。
想得俗气一点,也许导演还指望拍几部续集呢。
事实上,《鬼域》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寂静岭》的影子,但相比《寂静岭》奢扬妖娆的视觉效果,我更喜欢《鬼域》略带中国风的画面,许多镜头都有歌特式油画的感觉。
尤其片子快结束时的高潮戏段,画面轻雅灵动,又隐有一份“众生皆得救赎”的庄严,平和中见绚烂,没有为炫特技而做特技,最最值得表扬。
原以为是部恐怖片,结果倒是成全了我,汹涌地大哭了一场。
分两次把电影看完的,前30分钟实在太平庸了,那些在恐怖片里常用的烂俗桥段都有,看得我真的睡了过去。
庆幸的是,我没有把它删除,一念之间的事,它就真如电影所描绘的去到那个鬼域世界了。
所谓的“鬼域”是被人们遗弃的遗忘的人、事、物,它们会去的地方。
那里有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旧楼,幼时爱不释手的玩具,累年陪伴我们的旧书籍,那些故去的人,被人遗忘,没有谁再去上他们的坟,送去花束,诚心祷告。
弃婴,被打掉的小孩,他们没有等到出生的那天就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他们在这个世界继续长大,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名字,没有被拥抱过,被留恋,被需要过。
定言抱着虚弱的小女孩,她哭了,她怕她会“死去”。
我想这一刻就算小女孩彻底消失,她都心甘情愿,这是她的“第一滴泪”,第一次有人因为她哭泣。
“谁都有东西想忘记。
”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我故去的亲人,为什么近年我越来越少将你们想起?
我过去的恋人,我将你的msn、QQ、电话号码统统删除,把你的照片、衣物、各式纪念品一律打包封存。
为了躲避失去你们的痛苦,我让自己不再想起你们,只是为了免受当前那小小的苦楚,我那么狠心舍得将你们遗忘。
是的,忘却就是背叛,忘却也是最深刻的一种报复。
2006年,恐怖奇幻悬疑电影《鬼域》其实不是说故意提高分数,这个电影在我心目中4星+,还到达不了满分,但是介于总评分不太高,还是拉一拉,要是拉了仇恨也没有办法,如果你看的是国语阉割版低分低也是正常的。
这个电影给我许多的震撼,就像短评里说的,这个电影证明了中国电影不缺乏想象力,也同样不缺乏好故事,看到彭氏导演那些我喜爱的《B+侦探》《无间道》,其实这个电影的悬疑部分还有对人性,人生的感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档次。
欢乐吐槽下:(有剧透)1、女主有点赵薇,但是很好看的说2、开始节奏小慢,不过到鬼域后,特别震撼。
3、我怎么想起了幽灵城的电梯。
4、开头就有伏笔了,请注意女主的名字。
5、这些创意虽然很好,但是不得不让人想起 《哑巴山》还有宫崎骏的电影甚至还有《红辣椒》《爱丽丝》风格,但是我还是想说好赞!
这个场景简直碉堡了。
《陀地驱魔人》也同样有异世界的描写,但是这毕竟是2015年的电影了,这个电影的效果,我还是想说碉堡了。
6、对了BGM也是比较不错的!
7、一个人撒币,一群人捡币。。
容我笑一下。
8、在蜀山,握了个草。。
笑哭。。
9、看到姥爷的时候莫名很伤感。
10、结尾预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对生命反思以后的,结局也是非常高能,细思恐极,有点《恐怖游轮》的那种感觉。
---我是异世界的分界线推荐指数:★★★★☆(9/10分),我最喜欢的,恐怖悬疑电影,剧情又是如此之好,中国恐怖电影也不缺乏神作嘛,继我看过《双瞳》《僵尸》,又多了一个在我心目中的同类型神作。
必须推荐!
好看的哎,构思也不错,想象力丰富。
刚看了看别人的影评,想来我对这部电影太随便了,关于遗弃的主题与“环保”挂钩也好与“流产”相关也罢,都是很发人深省的人伦主题。
关于心理主题,与“遗忘”有关,这个遗忘可以是选择性的,为了自我保护,继续生存而不得已而为之,而如何做到不去追悔,才是这个主题抛给观众使之深思的问题。
而故事讲完了,“定言”可能是女作家笔下的个人载体,最后“定如”说她的故事就写到这可能就是这种设定的暗示,不过为什么“定言”又作为实体出现了呢?
1.可能是展示真相,进行反转,又或者平行时空不同的“定言”一起东拼西凑,制造了鬼域。
2.徐寻没办法面对的那个最终想遗忘的伤痛,她在书里还是没有面对成功,而“定言”却在鬼域里面对成功了,至此她比徐寻更像徐寻,较完美的她出现,要对抛弃自己的“徐寻”进行报复,实体出现,取而代之。
这个片子看起来完全不像是恐怖片。
至少它完全不吓人嘛。
一般来说,这种徒有虚名的恐怖片,就像是披着个破烂人皮亲小嘴嘴一样,让人有种微妙的喜感和违和感。
但是我好喜欢这个片子。
就算是它特效很像寂静岭我还是愿意原谅它。
就算是它设定很老土我还是喜欢。。。。。
玩具世界啦,死人的世界啦,被抛弃的胎儿世界啦,图书馆啦,简直就是戳中了我的萌点。
实在是太萌啦。
黄灰调子交替真的是件很华丽的事情。
再加上小女孩出场的时候,骑着坏掉的旋转木马(超级大号),带面具;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单说画面和背景合成,都让我好生喜欢。
说正经的。。
我认真而理智地来体会一下好了————————我是正经的切换分割线————————前面的铺垫有点拖沓。
在交代主角的背景上,中心思想应该是“这是一个拥有感情创伤的畅销书作家,转型开始写恐怖小说”。
用了有些多余的笔墨来写《缱绻》这本小说。
(谁想要看她的言情小说口胡我们要看鬼啊快给我出来)就在观众这样的期待中开始出现诡异和恐怖的事件,真是。。。。。
然后再进入鬼域之后,一开始那段套逃跑戏很讨喜。
狭窄而且不熟悉的空间,到处是诡异的面孔和行动僵直的居民。
倒是终于奠定了整个片子的主要风格和情绪。
相较之下,片头那一段擦白板和纯粹依赖诡异音乐营造的气氛,这一段渐入佳境。
接下来是我喜欢的玩具场景。
(啧啧。
那一片废弃洋娃娃的高山)作为一个过渡段落,一边是让观众可以喘气,(虽然我认为会被前面吓得喘不过气的应该只有喝水呛到的不幸家伙。
)一边交代鬼域到底怎么回事,以及告诉观众主角接下来行动的目的。
很美好地选用了暖黄调子,用暖色起到平缓人心和休息的作用。
不得不说的是,“玩具”这种东西,本来在印象中是小小的,有趣的,可爱的。
如果把他们放得很——比人还大,会让人感觉无法控制和掌握;就算不刻意再加入任何元素,这种与平时的经验大不一样的体验就会制造一种诡异的气氛。
真是聪明的选择喵私以为,小女孩的面具取下来得有点早,话说要是不摘下来,主角就会一边有些害怕但是又不得不依赖和强迫自己相信这个怪异的小生物,这种感情实在是矛盾(虐心)又吸引人(戳中萌点喵)紧接着就是循环开始,一开始与老爷爷谈话的时候就做了铺垫,不惜用一个特写来展示铁杆循环掉的过程,虽然我真的觉得那是寂静岭的特效。
所以这里突如其来的循环沙暴还是很合理的。
于是节奏就从这里开始重新紧张起来。
啊。。
后面的场景也很可爱但是人家我不想动脑分析了。
总之,这一类掉入异世界型的片子,主角的任务就是“逃离”。
一方面要给予逃跑充分的理由,既威胁主角的东西必须足够分量。
如果一个人一边逃一边说啊拉好可怕后面有好多空气,观众全部都会是这种脸= =吧。
所以呢要不然就是因为看到陌生和奇怪的东西了,比如肢体僵直的人们向你僵直地招手然后僵直地超你高速移动之类的。
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会威胁生命的东西会让人想逃跑。
很显然鬼域里面选择的是前者。
虽然是熟悉的东西,但是以完全陌生和未知的形式出现在人面前。
关于离开呢一开始给出了任务,就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之后,明白了需要如何离开,这样为后面每一部的探索给了指向和目的,片子不容易跑偏,观众也不会神游。
但是人家我还是喜欢那种不知道该怎么离开但是坚持要走的心情啦。
反正,选个逃离的主题来拍恐怖片,一步一步目标明确,故事讲得清楚明了,场景做的很有味道,就是很喜欢嘛。
除了它。。。
真的。。。。。
完全不可怕。。。
(这种失望的心情像是讲了一个关于女鬼放屁的凶杀故事,失望又喜欢。。。。
)啦啦啦。。
有空就去画这个电影的同人图。。
其实我在临摹场景了已经哎。。。。。。。。。。。。。。。
挖坑不填坑,自有天来收😂废稿的坟墓,设定很有意思,视觉方面也不错。总的来说挺清新脱俗的。
每个人都有想要忘记的...```
结局加一分。
收尾部分拯救了这部电影。
当鬼片看呢,各种温情
铺垫了一段伏笔就开始了的鬼域冒险,很少见到场面这么大的恐怖片,更不用说是鬼片了。初到鬼域的场面很不错,后面鬼跟丧尸群一样就没劲了,结尾接到开头的书中书梗也还可以。
美术设计首屈一指,恐怖片玩出了末世废土风格和魔幻主义色彩,然而亮点也仅止于此。整个故事毫无重心,恐怖元素比较差劲,化妆差强人意,突然开始的RPG冒险模式简直让人狂出戏。最后的亲情牌更是打的莫名其妙。难得鼓起勇气欣赏一部香港鬼片,结果被雷到暴睡。
这明明是个文艺片,谁把它放到恐怖片里了?我恨国语版,粤语版两个结局。国语版压根儿没看懂。
结局还算小惊喜吧~ 前半部分故意吓人很挫 = =~ 很多场景看的时候就觉得像寂静岭了,原来大家都觉得像啊~~
编剧脑袋里积屎了,,
小女孩演技不错
剧情是0,视觉牛逼,可以把一星刷到三星,但还是难看
香港的能做成这样不错了
不太喜欢,乱糟糟的,而且节奏太慢,说教意味明显,以为是个鬼故事,没想到是个奇幻冒险片,有各种其他作品的影子,主题到底是什么呢,是关于遗忘还是关于创造?是讲个人还是想由此及彼?而且剧本的动作很模糊,看到最后就无聊,
失望
搞笑么。。
《知道不知道》好听
堕胎的罪责权杖打在母亲身上,无视母亲其实是遭到父亲的“遗弃”,算不算一种男性视角的特权呢?视效创意都可看到“舶来品”的影子,金敏啊,魔法世界啊。类型没定好,到底是《与神同行》的通关视效道德片,还是恐怖片呢,不伦不类。世界观没有搭建过程,都靠小女孩和刘兆铭的叙述来强行圆,观感便不满足,典型的华语电影问题。李心洁吊带装好看,半遮着脸的时候我怎么好像看到了董玮的影子?女主角写的故事用的是简中。
只能用莫名其妙来形容的电影。
不好看,不过李心洁演鬼片确实挺吓人的~